如何网上兼职赚钱平台:2011新作文:“寻找一盏灯”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18:27

2011新作文:“寻找一盏灯”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

(2011-05-27 07:29:13)

                  苏锡常镇2011届高三一模《寻找一盏灯》

                             写作指导与示例

 

【写作指导】

“寻找一盏灯”,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式的文题,题中的两个关键词语:1.“一盏灯”:有实指的内容,也有虚指的内容。虚指的内容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情爱之灯,如父爱、友情;第二类,人物之灯,如牛顿、孙中山;第三类,品质之灯,如坚强、信义、善良;第四类,事物之灯,如文学经典、肖邦乐曲;第五类,心理之灯,如梦想、希望、信仰。2.“寻找”:表明态度和做法,是为实现理想等所作出的努力,体现动态的过程。

在写作中不能只关注寻找,也不能偏重灯,要兼顾。要注意灯的比喻隐含意义,从发光发热的特性发散开去,着眼于希望、光明、指引、温暖、关爱、呵护,而寻找则是主动地追寻,意味着原先失去的、或者是原先没有的,现在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这是一种自我的完善、自我的提升、自我的修养。这样的寻找可以是个人的探索,寻求一种方向、寻找一种关爱、希望得到指引;也可以是集体的一种有意识的追寻、团队的发展路线、未来规划等。
【作文示例】

                                    寻找一盏灯

巴金曾在多年前的一场纪念会上盛赞冰心:“因为你,我们知道我们不是生活在黑暗中。有你在,灯亮着。”今天,我也要将这份至高的评价送给你:汪曾祺。

汪曾祺先生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一盏灯。

我曾是一个自认为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我暴躁冲动,常常因理解力的低下被人嘲笑。我期望在所谓的励志书中寻找安慰。可那些美丽、自信、阳光从来未降临在我身上。只要书中有一点点的光亮,我都将它深深镂刻于心,却仍抵抗不了负面情绪的侵袭。

或许是在黑暗中待得太久,我对庞大的光明、温暖变得迟钝。汪曾祺先生,当我初次与你相识时,我只是拿你的《人间草木》当做休闲读物。毕竟,你的书是那么的古朴。粗糙的草绿色封面上不浓不淡地写个书名,连幅画都也没有。

可我没到,你就是我在茫茫书海中寻找的那盏灯。

惊鸿一瞥,我赞叹于你笔下葡萄架的勃勃生机,小葱拌豆腐的鲜美可口,玉兰花的分外清香。但待到将那白纸黑字读了一遍又一遍,你的精神渐渐从字里行间弥漫开来。你恬淡乐观,在冬夜里读书竟找到脚炉爆米花的乐子,你笑看人生,即使在文革被下放依然乐呵呵地在牛棚中用牛粪烘烤土豆。你不位居灾难,因为任何灾难在你眼中都只是生活,风淡云轻。

于是,我相信,我爱上了你。你的文章,是像我书桌上那盏孩视宝一样的台灯。没有漂亮的雕花,没有高科技的声控,但有着世上最揉合和最明亮的白光,默默陪伴我多年,在无数个奋笔疾书的暗夜给我带来一些慰藉。

深海中有一种丑陋的巨鱼,在没有一丝光的海水中潜行。但它毕生寻找爱情,因为爱情的激素将使它额头上生出一个黄灯,为它照亮一点前进的路。

我们虽身为人,却常常将自己的心放在深海般的黑暗中。短暂的快乐只会使心稍稍上浮些,快乐过后的失落却使心沉得更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盏灯。每个人的灯也许都是不同的,毕竟有人喜欢张扬的橘黄,有人热爱宁静的浅蓝,有人陶醉于华丽,有人倾心于朴素。但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寻找到合适的灯,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然后勇敢地走下去,笑着体验完一生一世。

我心中这盏名为汪曾祺的灯用光明充斥着我的心房。我坐在教室里,却能在灯下感受辋川银杏的翠绿,看看五台山上蔚蓝的天穹,任由生之喜悦在眼中淋漓,点点滴滴。

让我们手牵手,在历史海洋中寻找一盏合适的灯。大声地告诉你所找到的那个人,那本书: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怕死,更不怕长久地活下去。

【点评】这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书卷气的佳作。开篇借巴金赞冰心之语引出“汪曾祺先生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一盏灯”,立意明确又耐人寻味。作者刻意用自己“被人嘲笑”的负面情绪作铺垫,借以突出汪曾祺“恬淡乐观”情绪带给自己的慰藉。文中宕开一笔写一种深海巨鱼额头生出黄灯,随即巧妙收拢,继续议论人的心情与精神家园,得散文谋篇镜池微澜、曲径通幽之妙。收尾站上“生与死”的高点议论前人之灯的引领作用。评为一类卷,得68分。

 

寻找一盏灯

三·一五那天晚上,打开电视,又是好一阵热闹,又是晚会,又是维权。央视能将双汇黑幕公之于众,似乎让人看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然而,轻歌曼舞搞打假,难免有应景作秀之嫌。各种假冒、伪劣产品让人惊心,媒体早不打假晚不打假,偏在三一五重拳出击,可是消费者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也许这只是各方利益权衡之后,才决定让我们略知一二,新闻服从需要。这些年来,假新闻满天飞,去年可以说是假新闻的高产年,十大假新闻评选结果新鲜出炉,更是将原本神圣的新闻订在了耻辱柱上。假新闻打假产品,贼喊捉贼,假作真来真亦假,每念及此,令人灰心。

记者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本无可厚非,但如果靠造假来吸引眼球,玩弄民众于股掌之中,那就有违职业道德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良知更是新闻界的一盏明灯,不唯上,不唯利,要唯实。记者是一个健康社会的良心,不为权势所迫,不为金钱所惑,独立自由地报道事实真相,是记者的神圣职责。山西矿难,各路真假记者排队争领封口费,更让我们悲哀地看到一个社会的良心的泯灭。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需要一盏良知的明灯,来指明我们前行的道路,寻找这盏失去的明灯,作为社会良心的新闻从业人员责无旁贷。

其实在中国报业史上向来不乏敢说真话的人,想起民国报业巨擘邵飘萍。那是一个乱世,风雨如磐,个人独断,廉政难举,权势当道,百姓小民只能做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军阀混战,生灵荼炭,乱象环生,政局的诡谲如欲海浊浪淹没了整个社会。煕熙为名,扰攘为利,人人凄惶自危,朝不虑夕。万马齐喑,多少正义的喉咙被割断,谁敢为民众鼓与呼。邵飘萍凭一支健笔,在纸上划出了一声惊雷,让人听到了正义的呼喊;邵飘萍以一颗赤子之心,宛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在中国报业史上放出耀眼的光华。

邵飘萍十五年的新闻生涯走得险象环生,终于在各路强权的围剿中,飘萍从容走向生命的终点。“张作霖的那些倒行逆施,我不讲,没人敢谈;就是枪毙我,我也要讲!”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飘萍掷地有声的话语,如一盏明灯的强光,穿透了无边的黑暗,惭愧了现今多少软骨的无良记者。从《汉民日报》到《申报》驻北京记者,他那利剑般的铁笔写出多少绝妙文章;独立创办《京报》,他那血肉之躯肩起了多少世间道义。他用特质的人性关怀,真诚地抚慰在苦难中呻吟的民众。“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能当此言者,非飘萍莫属。

斯人已逝,所幸薪尽火传,飘萍之后,独立之精神在新闻界余绪尚存,像陈耀文、陈晓兰、高纯、崔永元这样为苍生说人话的真猛士,一直擎着那盏叫良知的明灯。2010年由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单位发起的“十大假新闻评选”活动,我们看到了新闻界挥刀自剜毒疮勇气,他们痛定思痛,意欲再使风俗淳,寻求良知,让人看到了希望,我们期待更多的新闻从业人员能反躬自省,走出名利的谜局,找到那盏照亮黑暗天空的明灯。

 

寻找一盏灯

雪落着,落在树枝上,落在街道上,落在广场上,落在公园里。路上的很快化了,草尖和树枝上先是积了薄薄的一层,然后就厚了。落在广场长廊顶上的雪,先也只是薄薄的,然后就厚了,使长廊增添了诗意。这所有的一切为爱好摄影的人们提供了美的素材。

路是黑的,草是白的,树是白的,看得见的屋顶也是白的。我一个人走着,看雪景,寒冷不能奈何我,一整天我都在外面欣赏着。

很多的人在雪中行走着,彼此之间好象都是陌生的。我在他们之中,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是孤独的么?是的,我是孤独的。我的孤独是一个人的孤独。没有人陪伴我,若有,就不是一个人的孤独了。城市这巨大的城堡中,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孤独者,组成了一个城堡的孤独。

在人群中,我寻找着,寻找美和秩序,寻找一种和谐的存在,寻找一盏温暖的灯。

这也许是每一个人都要有的经历,在记忆中留下许多个对黑暗难以忘怀的片段。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待在家里,怕没有灯光的时刻,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大山里,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前方若有一丝的响动会迟疑一下脚步,判断会不会威胁到自己。当前方出现一缕灯火,便会猛地感到温暖全身的暖流。

渴望温暖,寻找温暖的灯,这是人类的共性。

我们在寻找中发现美,并且成长。我们的寻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遭遇坎坷,当风雨袭来时,从容一些,豁达一些。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战争、自然灾害或时代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体生命中的小插曲,比如失恋、诬陷、疾病、意外、失业等等。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不管遭遇何种,从容是最好的选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的境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是王湾的境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是刘禹锡的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的境界。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们不如那些伟大的圣贤,但我们应该活出自己的风采。在人生旅途,寻找一盏灯,不仅温暖自己,还去温暖周围的人。

走在路上,我不会惧怕寒冷、惧怕坎坷,却会惧怕前方没有一盏闪烁的灯。离家远行的时候,母亲已为我点亮了一盏灯,在我落寞的时候,唤我归去……

 

寻找一盏灯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

我在寻找一盏灯。

找到了,那盏灯下燃动着炽热的火焰。它的名字叫善良。

善良是盏最亮的灯,它是世上最亮的灯,只因善良是心灵的主宰。人们会因善良而幸福,因善良而快乐,因善良而感动。

善良是一盏灯,它是南丁格尔用手中的那盏善良之灯照亮了军人的命运之途。温暖如春风的微笑抚平了伤员的伤口,善良的灯绽放开世上最令人感到温馨的光。

善良是一盏灯,它是老牛心中那盏爱子之灯。拦路索水是爱子之灯赠予的勇气;受鞭笞之苦是爱子之灯发出的震撼人心的画面。因善施善,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完美的。老牛的善良给处于道德边缘的人上了一课,只要心中有一盏灯,事情总是美好的。

善良是盏灯。是斑羚飞渡的那一瞬,老斑羚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那道美丽彩虹;是迷途中的孩子被路人牵回孩子的家的感动。

寻找善良,寻找那盏灯。

为此,我学会实践并快乐着。

朋友有了烦恼,我愿点燃那盏灯,听好诉说那无尽的烦恼;遭到朋友的误解,我可能会很委屈,但最后那盏灯又点燃了我心中的那道防线。我原谅了朋友,却突然得到朋友的道歉。原来,灯光很柔和,可以让我快乐着。

依稀记得那件事。朋友向我借电话卡,我的心里真不愿意,里面屈指可数的钱,让我不愿大出手。何况说“借”实则“拿”。我憋着气,想说:“我没带!”不料出口难成章,蹦出口的却是“拿去吧!”好友怪我太傻,每次都慷慨借卡给没有结果的朋友。过后,我笑称自己太善良了。仔细想想,心中有了那盏灯。

我寻找着那盏灯,在现实生活中,我随处可找到,虽然有时这盏灯的灯光并不是多么明亮,也许会有含着杂质的混沌,然而,最终总是有最亮最真的一面光绽放出来。

寻找那盏灯,找到了。请别忘了点亮它。

【点评】小作者寻找的是盏善良的灯,因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由此联想到南丁格尔为伤病员带去关怀,抚平了伤员的伤口,再想到老牛的拦路索水、斑羚的飞渡,最后结合自己找到善良灯并付之实践的一段往事。全文文思巧妙,感情真挚,读毕不禁为小作者善良而感动。

 

寻找一盏灯

朱彬

寒风呼呼地刮过耳旁,我奋力地奔跑在清冷的大街上。寒风从四面八方袭来,征服了我颤抖而又孤独的心灵。

那一天,家庭矛盾升级了,年轻气盛而又血气方刚的我摔门而出,孤独地在深夜的大街上徘徊。

寒冷的夜,呼号的风,我依旧义无反顾地向前跑着,跑着。身边的灯光变得少了,更少了。最后留下无穷的黑暗包围着我,困住我挣扎的内心。

前方忽然有了些许光芒,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镇中心了。久违了的光芒让我的心里有了些许暖意。我掏了掏口袋,幸好还有钱,那就找个地方暂住一晚吧。我安慰自己道。

前方,是一盏绚丽的彩灯。我知道这是个歌舞厅,从小就被父母告诫着对它避而远之的我心里有了些许好奇。越走近,里面激情的节拍乐越清晰可闻,敲打着我空荡的心房。我想象着里面的无尽愉悦,灯红酒绿的生活曾经是那么遥远,如今却近在眼前。我想象着与那一群红红绿绿的男女极尽摇摆,释放着青春。终于,我还是顿住了脚步。我的心中有个执着的声音告诉我我不适合那,而我的青春不会耗尽在此,堕落在此。这,不是我要的那盏灯。

我还是迈开了步伐,但却是转身走向了前头。身后的音乐逐渐远去,我也终于松了口气,,四周终于重归于最初的安静。又有一盏闪亮的灯出现在了前头。只是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夜宵店,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肚子,我不自觉地走了过去。

里面熙熙攘攘,雾气与油烟混杂在眼前。一群和我年纪相仿的青年正围在一个东西前,时不时发出叫喊。我知道,那东西叫老虎机。站在原地,看着他们兴奋异常却又稚嫩的脸庞,我也开始幻想自己赢得满地硬币得意的样子,身子也愈来愈靠近他们。但袭来的一阵浓郁的烟味弄得我够呛的同时,也让我记起了父母告诫。虽然饿着肚子,我还是快步走出了店门。这,也不是我要的那盏灯。

不知不觉走到了镇的尽头。算了,还是找小A去他家投宿一晚吧。我默默地想着。

小A家就在那个漆黑的拐角,深夜唯独他家楼上的灯还亮着。我知道那是那是小A房间的光。站在楼下,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小A还在埋头认真的赶着作业。他的母亲依旧没有入寝,静静地在一旁认真地削着苹果。

我静静地看着,看着。一种熟悉的温暖泛起在了心中,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我的内心。寒风依旧再吹彻,打散在了我身上,我已无丝毫畏惧。因为那盏灯带来的温暖足以让我忘记痛苦,忘记争吵。

我没有按下门铃,而是默默地转身走开了。

我寻找到了那盏灯,那盏叫做“家”的灯。它为我驱散了身边的寒冷与黑暗,照亮了归去的路途。

站在家门口,门上的那盏灯依旧亮着。我笑了,我知道那盏灯会一直亮着,就像我心中寻找到的那盏永不熄灭的灯一样。

 

寻找一盏灯

胡云菲

 

又在翻箱倒柜!到底想干什么!

手头的稿子明天一早就得交,每次刚静下来,儿子就非得弄出点声响。琴压住火,径直走到儿子的房间。

打开门,又是一片狼藉。她还是没能忍住,怒火点燃了一屋子的空气。“你到底在干什么哪!妈妈已经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在工作的时候你不要吵,你全当耳旁风了吗?好说好话不听,还把房……”

“妈,你看见爷爷给我做的那盏小灯了吗?”他又垂下了头。琴望着他,看见儿子头顶那两个深深的旋,像极了他那早走的爸。白白细细的脖子露在衬衣外,像极了一个秀气的小姑娘。也许是从小母子俩就没生活在一起,每次琴和儿子说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儿子刚从乡下被接到城里来还不适应,一讲话,就习惯垂下头,看着地。

“灯?是不是我书房立柜上的那一盏?”她缓了缓。她不知道那是他爷爷做给他的。

他头抬得比哪一次都快。琴望着他,望着他那微红的眼眶,包在其中的眸子又像含着泪,又像含着喜。他赤着脚,在偌大的商品房里奔走着——刚来,他还不熟悉这个“家”。

一米四的个子,吃力地够到了立柜上的那盏灯,一个劲儿的笑。

“喂,爷爷!”儿子兴冲冲地跑到电话机旁,摁下了那一串他最熟悉的号码,“我找着那灯啦,天黑回家,我又能用它照路啦……”

“哈哈……”

“嗯,嘿嘿……”

琴站在那儿,看着儿子的笑,她也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却坠了下来。这十二年,她和儿子之间,是不是错过了太多亲情带来的欢乐。她多想走过去告诉儿子,他从学校回家有校车可以乘,小区里,晚上会亮起许许多多盏的路灯。楼梯上,家里,哪里都只要摁个开关就可以亮堂堂的。用不着……

儿子一回头,发现满脸泪痕的琴。“妈妈···”他有些不知所措。她却快快的擦掉了眼泪。拿来一双拖鞋,帮他穿上。

她接过儿子手中的电话:“爸,是我,琴。过两天,等我一空,我带着小沣回乡下陪您一阵子……”

电话里的老人笑了,局促却又掩不住惊喜。电话旁的的母子两人也笑了。

吃过晚饭,小姐妹又给琴打来了电话,约好明天下午逛商场。

“没空,找灯呢!”琴搁下了电话,跑去厨房给儿子切水果。

“儿子的灯找着了,我也得把照亮我和儿子间亲情的那盏灯寻回来啊。”

逝去一段流光,抛走红了的樱桃,绿了的芭蕉;

寻回一盏明灯,找着不见的亲情,梦里的歌谣。

 

寻找一盏灯

刘巧

佛学似乎是一个很诱惑的东西,你看,李叔同这样的风流才子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弘一法师,连清华的数学天才也忍不住去长伴青灯了。我想可能是佛灯的烛光比较明亮通透,可以让他们略去繁华浮影,照亮归途。

去年的最后一天,作家史铁生逝世。我仿佛听见了一片落叶归家的声音。我想,他追求的算是到了,生命之灯在生命之末,算是被他寻到了。

工业革命的汽笛声突突传到中国大地的时候,很多人的脚步也跟着忙活起来。像极了老葛朗台,多少人死抠住了钱眼再也没有出来。沿海城市的夜景愈发华美,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多少人欣喜地搭上了经济这辆列车在去挖掘宝藏的路上,却有一个王万青与他们背道而驰。上海不是他的栖息地,他要寻找的理想在广阔草原上,是草原上没有铜臭的习习劲风。医者抑或仁者,我想他是一个寻找者。许多人都已经忘了,他还记得草原上,有一盏理想之灯。

看到过一张张劳动市场人满满的照片,也听到过找工作的人发难的抱怨。就业市场似乎很挤呵,放一只脚都那么不易。这些人是在寻找,可是为了谁寻找?是为了父母从小灌入的好工作好轻松,是为了社会人们都要羡慕的高待遇高地位。物质上的寻求已经让他们“累累如丧家狗”,精神的层面似乎更不需提。我惊叹:还有谁不活在世人期许的目光中,奋不顾身为自己的灯寻去?于是我知道了《酥油》这本书,知道有一个女子叫江觉迟,用自己的坚毅为山区的儿童点燃了一盏盏酥油灯,寻到了属于自己的而不是他人期许的那盏灯。

有人是忘记了寻找追求,有人是追求错了方向而不自觉,也有人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却只是遥望。王小波构筑出自己的精神家园,那平凡生活中的我们呢?刘晓娟写过一篇文章《宁静的瓦尔登湖》,我也略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除了深深被康科德镇这“神的一滴”所吸引,更让我惊异的是梭罗搭成的属于自己的理想桃花源。梭罗独自生活的这个世界,离喧嚣尘世几公里之遥,人们都不曾去关注夜晚狐狸的小夜曲和鱼虾的舞蹈,梭罗却为它们作了传,写下了一篇篇富有哲思的文章。我如此羡慕梭罗,他贫穷却不潦倒,孤寂又不狼狈,他的物质生活不曾窘困,精神生活还远远高于现世的许多人!瓦尔登湖该是他心灵的归属与明灯了。

我期许着许多人都能踏上寻找自己的那盏灯的旅途,也期许着所有的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寻找一盏灯

邹倩莹

天边的云霞由红转紫,终于压下了那轮红日,结成了一罩沉甸甸的黑幕,实实地掩住了万缕残晖。一盏盏或黄或白的灯亮起,排排林立的高楼一下子成了怪异的方块格。我自窄小的社区通行道走来,走至那扇熟悉的被贴了花绿贴纸的楼道门前,习惯地驻了足,习惯地抬了头,习惯地举起了右手一层层数着楼。“一、二、三......九!”心数着到了第九层,明黄的灯光透过厚重的窗帘射向夜空。我放下过顶的手,大步流星,跨向楼道门,兜里的钥匙碰撞着响个不停。我拧动着钥匙,余光所及,几抹黑影伫立在楼前,做着熟悉的动作。原来,多的是寻灯之人。我愉快地进了门,坐上缓慢上升的电梯。

“叮”一声,“ 9”楼的红色按键跳变成了银灰色,电梯门迟缓地打开了。我习惯地按了门铃,屋内传来清脆的铃声。没人来开门。我掏出袋中的钥匙,打开沉重的墨绿色防盗门,粉色的Hello  Kitt的拖鞋乖巧地朝向门外,我撑着鞋柜低头换上,习惯地喊上一句:“我回来啦!”没人回答,我悻悻地合上门,防盗锁发出一声闷响,“咔嗒”一声将我推进这片灯光亮眼的世界中。

我抬头扫了一眼,习惯地抬起手,按下几排开关,将那些没必要的大灯统统关上,只留下几盏过道灯发着幽黄的光。我整齐地摆放好鞋子,拖着步子走到客厅,茶几上现眼地放着便条本,一支笔横夹在中间,我抄起小本,上面是龙飞凤舞的两排大字“有饭有菜记得要热,别忘记吃药!”我朝那几个大字努努嘴,心里嘀咕着“哼!你们这对老夫妻,存心想饿死我这女儿呀!”放下本子,我小跑着进了厨房,一边热着饭菜,一边掏出手机给老爸发短信:“老爸,拜托低碳点,别开那么多灯!”

老爸的短信依旧回的很慢,我吃饱喝足才感觉袋中一阵抖动,是老爸的短信:“了解,我会向你妈传达!”我轻轻地笑出声来,又看了一眼短信,忍不住大笑,眼角的泪花习惯地储在那儿,欲下不下。心,暖暖的。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盏灯,或黄或白,都散发着爱的温度,包裹着随时可能失温的心脏。过去,如今,未来,我仍是习惯地在黑暗种驻了足,抬了头,寻那盏为我亮起的灯。也许打开门,灯火通明,却没有等待自己的人,但那满室的明亮是等待自己的爱,长明,不衰。

 

寻找一盏灯

陆琛

小的时候,我总有在黑夜里寻找一盏灯的冲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发自本能,每当看见了亮色,哪怕只有一点微弱,我就感觉有盏灯照亮了我的全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是在灯与黑暗之间的穿行,就像一位作家所说:“在某一时刻,人无可避免地陷入了‘荒野无灯’的境界。”这时刻,寻找一盏灯将成为一种必须,一种灵魂的催促。

可是,在这个灯火林立的世界,当夜晚被灯光粉刷成白天的时候,似乎已经没有了黑暗,没有了寻觅灯光的必要了。

当世界尽是灯光的时候,灯已经渐渐消失,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命题。

看看吧,城市里灯光辉煌,尽管把所有的角落都点亮,可依旧掩盖不了人们疲乏的身躯和空虚的心境。无聊地打发时间,浑浑噩噩地度日,在白天争名夺利,在黑暗中迷茫无奈,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姿态。人们把灯光点亮,除了躲开寻觅灯光的苦难与辛劳,除了消除心中眼中的黑暗,更把灯变了样。灯已经成为了离开黑暗的工具,给人以重复的满足,而非心灵的依托,精神的指引。这样,点满了灯的世界,丝毫没有掩盖黑暗,而是制造了更大的心灵危机。

是时候了,去寻觅一盏灯,真正的属于心灵的灯。它可以是信仰,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临刑前忽然传来的赫免的诏书,这份诏书不仅挽救了他的生命,更打破他的心灵禁锢。它可以是理想,就像里尔克前往巴黎时的心中梦想,在他的一生中都没有淡化,没有被世俗击垮。这样的灯,虽然没有消灭黑暗,却甚于万千灯火,它在遥远的远方,指引了人的前行。

这样的灯,使人充满了前行的欲望;这样的灯,微弱的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风吹灭。它比不上强烈的日光灯,只要有电就能无聊地这下去。但这样的灯,体现的是灯的价值,它证明了人寻觅灯光的必要。

我深知,寻灯比点灯更为困难与艰辛,它考验了人能否始终把握住自己的步伐,它既需要有鲁迅先生的“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的对黑暗的习惯,又需要时刻保有心的光芒,能跟着自己所追求事物的方向前进不止。我记得有一个冬天,在黑暗里,停电的日子,我摸索着盼望看有盏灯的光亮,到现在我才明白寻找一盏灯在心中的份量。  

《寻找一盏灯》作文阅卷报告

 

从这次的一模作文阅卷情况看,具有个性的、能自由真实地表达考生内心世界且文采优美的文章非常少。让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发表见解,抒写情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高考写作与教学,如何写,如何教,不能不成为我们思考的焦点。

 

试题分析:

理解关键词一:寻找

本次作文是一个动宾型关系的文题,写作的重点应该是落实在动词“寻找”上,为什么要寻找?怎么样寻找?都可以成为学生落实“寻找”的着力点。

 

理解关键词二:一盏

“一盏”是对“灯”的限制。生活中我们有许多梦想﹑希望﹑追求。哪些值得你不断思考,哪些留给你最多的感动,哪些是你的永恒的精神依托,哪些是你一生的执著追求。作为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选择其中的一种“光明”或“温暖”,作为作文的立意,并深入思考下去,作为作文的内容﹑主题。不可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以致文章出现多个主题。

 

理解关键词三:灯

“灯”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现实中灯具有光和热的特性,可以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两点是基本的立意点,由此展开联想,深入思考,探究其隐含意义:“光明”可以指人生路上的希望﹑梦想﹑理想﹑信念﹑信仰﹑具有精神导引作用的道德原则等;“温暖”可喻指生活中的温情﹑关爱﹑友谊﹑亲情等精神慰藉和人文关怀。

 

考情分析

“学生掉进了各种陷阱”

陷阱一:没有落实到“寻找”

动宾关系作文审题重在动词毫无疑问,而这次考试很多学生写作时根本没有顾及“寻找”,通篇谈灯的各种寓意,有的甚至在文章中很少或根本没有谈及“寻找”,造成较大失分(原则上不超过41分)。

这种类型的作文类似“品味时尚”、“预约精彩”、“学会凭借”等我们已经训练过多次,对学生来讲不能算是陌生,但是至今仍有很多学生不能落实到位,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陷阱二:写了很多“盏”

文题是“一盏灯”,而学生偏偏写了很多盏灯,比如在一篇作文里出现了信念之灯、理想之灯、希望之灯等等,置“一盏”于不顾,造成了重大损失(原则上不超过41分)。

还有一类学生比较狡猾,比如写出了我要寻找理想的灯罩,信念的灯芯,希望的灯架等等,虽然看起来你是组装起了一盏灯,但实际上这种写法无异于“玩火”,到底要写什么文章仍没有落实集中,结果只能泛泛而谈,原则上也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

 

陷阱三:无法落实“灯”的具体含义

“找你找得好辛苦”——得来全部费工夫。

学生的表现是从头到尾灯来灯去,到底是什么灯,你们阅卷老师自己去想吧,反正我没有跑题(免得我“化大为小”、“化实为虚”后,你们又说我我跑题、套作!).

这实际上也是本次考试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学生受到了“严打”,但也有学生侥幸逃脱,学生连最最基本的信念之灯、理想之灯这些都想不到,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

还有一种情况,学生落实了灯的具体含义,但是不尽恰当,比如父母之灯、坚持之灯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刻意求新造成的,还有一部分就是生搬硬套上去的。

 

应对策略

过好“审题”关

看似简单的一道作文题,学生却写的很糟糕,关键还是没有审好题,审题应该一个字一个字的审,逐一解决陷阱,并且可以通过变换题目中的个别字,重新确定思考的角度以及一些注意点。各种类型的题目的写作侧重点还要再一次和学生明确,比如动宾重在动,偏正重在偏等等,可以看出阅卷细则中几个恐怖的“凡是”都是由于审题不清造成的,尽管高考作文题目的总体要求是不为难学生,但也还是有一定的陷阱的,所以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提上日程加以重视。

 

冲破“立意”关

“立意”是摆在所有考生面前的难关,也是百分之三十的考生切实要面对的,若要作文高,必要有作为,本次作文立意高的学生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撞车,动能抵消掉了,事实上我们每次作文的批阅量至多400份,而高考接近3000份,“立意是硬道理”会让每一位阅卷老师越到最后感触越深,相对来讲越到最后撞车的作文就越不“值钱”。

“一个材料改变一篇作文”,这可以成为训练立意的一个方法。总之,学生得主动知道或了解一些新东西,否则立意如何能高呢?

 

稳住“立体”关

     所谓立体就是指记叙文要像记叙文,议论文要像议论文,散文要“散”起来、“玄”起来。本次作文学生在这方面总体来讲做的很好,“四不像”的文章基本绝迹,文体应该不会成为学生的拦路虎。

 

突破“全”、“深”关

所谓“全”是指全面,所谓“深”指深刻,突破全深关就是当全则全,当深则深。比如本次作文题全面理解题目是至关重要的,灯是什么?为什么要寻找这盏灯?怎么样寻找这盏灯?如果不寻找这盏灯会怎么样?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通常思路和思维过程,应该向读者阐释清楚。至于怎么扣住寻找?完全可以把怎么样寻找作为文章的重点。这样有全面有深刻,当然就那800字,怎么权衡就看你了!

不同类型的作文有不同的侧重,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还有一个“书写”关,由于本次作文没有做特殊要求,客观反映下来学生做的也还不错,可以适当把精力分出来过好前几个“鬼门关”!

   

 

 

一模考试作文《寻找一盏灯》学生范文

 

寻找一盏灯

高三(3)班  朱彬

 

寒风呼呼地刮过耳旁,我奋力地奔跑在清冷的大街上。寒风从四面八方袭来,征服了我颤抖而又孤独的心灵。

那一天,家庭矛盾升级了,年轻气盛而又血气方刚的我摔门而出,孤独地在深夜的大街上徘徊。

寒冷的夜,呼号的风,我依旧义无反顾地向前跑着,跑着。身边的灯光变得少了,更少了。最后留下无穷的黑暗包围着我,困住我挣扎的内心。

前方忽然有了些许光芒,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镇中心了。久违了的光芒让我的心里有了些许暖意。我掏了掏口袋,幸好还有钱,那就找个地方暂住一晚吧。我安慰自己道。

前方,是一盏绚丽的彩灯。我知道这是个歌舞厅,从小就被父母告诫着对它避而远之的我心里有了些许好奇。越走近,里面激情的节拍乐越清晰可闻,敲打着我空荡的心房。我想象着里面的无尽愉悦,灯红酒绿的生活曾经是那么遥远,如今却近在眼前。我想象着与那一群红红绿绿的男女极尽摇摆,释放着青春。终于,我还是顿住了脚步。我的心中有个执着的声音告诉我我不适合那,而我的青春不会耗尽在此,堕落在此。这,不是我要的那盏灯。

我还是迈开了步伐,但却是转身走向了前头。身后的音乐逐渐远去,我也终于松了口气,,四周终于重归于最初的安静。又有一盏闪亮的灯出现在了前头。只是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夜宵店,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肚子,我不自觉地走了过去。

里面熙熙攘攘,雾气与油烟混杂在眼前。一群和我年纪相仿的青年正围在一个东西前,时不时发出叫喊。我知道,那东西叫老虎机。站在原地,看着他们兴奋异常却又稚嫩的脸庞,我也开始幻想自己赢得满地硬币得意的样子,身子也愈来愈靠近他们。但袭来的一阵浓郁的烟味弄得我够呛的同时,也让我记起了父母告诫。虽然饿着肚子,我还是快步走出了店门。这,也不是我要的那盏灯。

不知不觉走到了镇的尽头。算了,还是找小A去他家投宿一晚吧。我默默地想着。

小A家就在那个漆黑的拐角,深夜唯独他家楼上的灯还亮着。我知道那是那是小A房间的光。站在楼下,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小A还在埋头认真的赶着作业。他的母亲依旧没有入寝,静静地在一旁认真地削着苹果。

我静静地看着,看着。一种熟悉的温暖泛起在了心中,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我的内心。寒风依旧再吹彻,打散在了我身上,我已无丝毫畏惧。因为那盏灯带来的温暖足以让我忘记痛苦,忘记争吵。

我没有按下门铃,而是默默地转身走开了。

我寻找到了那盏灯,那盏叫做“家”的灯。它为我驱散了身边的寒冷与黑暗,照亮了归去的路途。

站在家门口,门上的那盏灯依旧亮着。我笑了,我知道那盏灯会一直亮着,就像我心中寻找到的那盏永不熄灭的灯一样。

 

寻找一盏灯

高三(4)班  胡云菲

 

又在翻箱倒柜!到底想干什么!

手头的稿子明天一早就得交,每次刚静下来,儿子就非得弄出点声响。琴压住火,径直走到儿子的房间。

打开门,又是一片狼藉。她还是没能忍住,怒火点燃了一屋子的空气。“你到底在干什么哪!妈妈已经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在工作的时候你不要吵,你全当耳旁风了吗?好说好话不听,还把房……”

“妈,你看见爷爷给我做的那盏小灯了吗?”他又垂下了头。琴望着他,看见儿子头顶那两个深深的旋,像极了他那早走的爸。白白细细的脖子露在衬衣外,像极了一个秀气的小姑娘。也许是从小母子俩就没生活在一起,每次琴和儿子说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儿子刚从乡下被接到城里来还不适应,一讲话,就习惯垂下头,看着地。

“灯?是不是我书房立柜上的那一盏?”她缓了缓。她不知道那是他爷爷做给他的。

他头抬得比哪一次都快。琴望着他,望着他那微红的眼眶,包在其中的眸子又像含着泪,又像含着喜。他赤着脚,在偌大的商品房里奔走着——刚来,他还不熟悉这个“家”。

一米四的个子,吃力地够到了立柜上的那盏灯,一个劲儿的笑。

“喂,爷爷!”儿子兴冲冲地跑到电话机旁,摁下了那一串他最熟悉的号码,“我找着那灯啦,天黑回家,我又能用它照路啦……”

“哈哈……”

“嗯,嘿嘿……”

琴站在那儿,看着儿子的笑,她也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却坠了下来。这十二年,她和儿子之间,是不是错过了太多亲情带来的欢乐。她多想走过去告诉儿子,他从学校回家有校车可以乘,小区里,晚上会亮起许许多多盏的路灯。楼梯上,家里,哪里都只要摁个开关就可以亮堂堂的。用不着……

儿子一回头,发现满脸泪痕的琴。“妈妈···”他有些不知所措。她却快快的擦掉了眼泪。拿来一双拖鞋,帮他穿上。

她接过儿子手中的电话:“爸,是我,琴。过两天,等我一空,我带着小沣回乡下陪您一阵子……”

电话里的老人笑了,局促却又掩不住惊喜。电话旁的的母子两人也笑了。

吃过晚饭,小姐妹又给琴打来了电话,约好明天下午逛商场。

“没空,找灯呢!”琴搁下了电话,跑去厨房给儿子切水果。

“儿子的灯找着了,我也得把照亮我和儿子间亲情的那盏灯寻回来啊。”

逝去一段流光,抛走红了的樱桃,绿了的芭蕉;

寻回一盏明灯,找着不见的亲情,梦里的歌谣。

 

寻找一盏灯

高三(7)班  刘巧

 

佛学似乎是一个很诱惑的东西,你看,李叔同这样的风流才子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弘一法师,连清华的数学天才也忍不住去长伴青灯了。我想可能是佛灯的烛光比较明亮通透,可以让他们略去繁华浮影,照亮归途。

去年的最后一天,作家史铁生逝世。我仿佛听见了一片落叶归家的声音。我想,他追求的算是到了,生命之灯在生命之末,算是被他寻到了。

工业革命的汽笛声突突传到中国大地的时候,很多人的脚步也跟着忙活起来。像极了老葛朗台,多少人死抠住了钱眼再也没有出来。沿海城市的夜景愈发华美,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多少人欣喜地搭上了经济这辆列车在去挖掘宝藏的路上,却有一个王万青与他们背道而驰。上海不是他的栖息地,他要寻找的理想在广阔草原上,是草原上没有铜臭的习习劲风。医者抑或仁者,我想他是一个寻找者。许多人都已经忘了,他还记得草原上,有一盏理想之灯。

看到过一张张劳动市场人满满的照片,也听到过找工作的人发难的抱怨。就业市场似乎很挤呵,放一只脚都那么不易。这些人是在寻找,可是为了谁寻找?是为了父母从小灌入的好工作好轻松,是为了社会人们都要羡慕的高待遇高地位。物质上的寻求已经让他们“累累如丧家狗”,精神的层面似乎更不需提。我惊叹:还有谁不活在世人期许的目光中,奋不顾身为自己的灯寻去?于是我知道了《酥油》这本书,知道有一个女子叫江觉迟,用自己的坚毅为山区的儿童点燃了一盏盏酥油灯,寻到了属于自己的而不是他人期许的那盏灯。

有人是忘记了寻找追求,有人是追求错了方向而不自觉,也有人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却只是遥望。王小波构筑出自己的精神家园,那平凡生活中的我们呢?刘晓娟写过一篇文章《宁静的瓦尔登湖》,我也略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除了深深被康科德镇这“神的一滴”所吸引,更让我惊异的是梭罗搭成的属于自己的理想桃花源。梭罗独自生活的这个世界,离喧嚣尘世几公里之遥,人们都不曾去关注夜晚狐狸的小夜曲和鱼虾的舞蹈,梭罗却为它们作了传,写下了一篇篇富有哲思的文章。我如此羡慕梭罗,他贫穷却不潦倒,孤寂又不狼狈,他的物质生活不曾窘困,精神生活还远远高于现世的许多人!瓦尔登湖该是他心灵的归属与明灯了。

我期许着许多人都能踏上寻找自己的那盏灯的旅途,也期许着所有的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寻找一盏灯

高三(7)班  邹倩莹

 

天边的云霞由红转紫,终于压下了那轮红日,结成了一罩沉甸甸的黑幕,实实地掩住了万缕残晖。一盏盏或黄或白的灯亮起,排排林立的高楼一下子成了怪异的方块格。我自窄小的社区通行道走来,走至那扇熟悉的被贴了花绿贴纸的楼道门前,习惯地驻了足,习惯地抬了头,习惯地举起了右手一层层数着楼。“一、二、三......九!”心数着到了第九层,明黄的灯光透过厚重的窗帘射向夜空。我放下过顶的手,大步流星,跨向楼道门,兜里的钥匙碰撞着响个不停。我拧动着钥匙,余光所及,几抹黑影伫立在楼前,做着熟悉的动作。原来,多的是寻灯之人。我愉快地进了门,坐上缓慢上升的电梯。

“叮”一声,“9”楼的红色按键跳变成了银灰色,电梯门迟缓地打开了。我习惯地按了门铃,屋内传来清脆的铃声。没人来开门。我掏出袋中的钥匙,打开沉重的墨绿色防盗门,粉色的Hello  Kitt的拖鞋乖巧地朝向门外,我撑着鞋柜低头换上,习惯地喊上一句:“我回来啦!”没人回答,我悻悻地合上门,防盗锁发出一声闷响,“咔嗒”一声将我推进这片灯光亮眼的世界中。

我抬头扫了一眼,习惯地抬起手,按下几排开关,将那些没必要的大灯统统关上,只留下几盏过道灯发着幽黄的光。我整齐地摆放好鞋子,拖着步子走到客厅,茶几上现眼地放着便条本,一支笔横夹在中间,我抄起小本,上面是龙飞凤舞的两排大字“有饭有菜记得要热,别忘记吃药!”我朝那几个大字努努嘴,心里嘀咕着“哼!你们这对老夫妻,存心想饿死我这女儿呀!”放下本子,我小跑着进了厨房,一边热着饭菜,一边掏出手机给老爸发短信:“老爸,拜托低碳点,别开那么多灯!”

老爸的短信依旧回的很慢,我吃饱喝足才感觉袋中一阵抖动,是老爸的短信:“了解,我会向你妈传达!”我轻轻地笑出声来,又看了一眼短信,忍不住大笑,眼角的泪花习惯地储在那儿,欲下不下。心,暖暖的。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盏灯,或黄或白,都散发着爱的温度,包裹着随时可能失温的心脏。过去,如今,未来,我仍是习惯地在黑暗种驻了足,抬了头,寻那盏为我亮起的灯。也许打开门,灯火通明,却没有等待自己的人,但那满室的明亮是等待自己的爱,长明,不衰。

 

寻找一盏灯

高三(9)班  陆琛

 

小的时候,我总有在黑夜里寻找一盏灯的冲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发自本能,每当看见了亮色,哪怕只有一点微弱,我就感觉有盏灯照亮了我的全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是在灯与黑暗之间的穿行,就像一位作家所说:“在某一时刻,人无可避免地陷入了‘荒野无灯’的境界。”这时刻,寻找一盏灯将成为一种必须,一种灵魂的催促。

可是,在这个灯火林立的世界,当夜晚被灯光粉刷成白天的时候,似乎已经没有了黑暗,没有了寻觅灯光的必要了。

当世界尽是灯光的时候,灯已经渐渐消失,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命题。

看看吧,城市里灯光辉煌,尽管把所有的角落都点亮,可依旧掩盖不了人们疲乏的身躯和空虚的心境。无聊地打发时间,浑浑噩噩地度日,在白天争名夺利,在黑暗中迷茫无奈,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姿态。人们把灯光点亮,除了躲开寻觅灯光的苦难与辛劳,除了消除心中眼中的黑暗,更把灯变了样。灯已经成为了离开黑暗的工具,给人以重复的满足,而非心灵的依托,精神的指引。这样,点满了灯的世界,丝毫没有掩盖黑暗,而是制造了更大的心灵危机。

是时候了,去寻觅一盏灯,真正的属于心灵的灯。它可以是信仰,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临刑前忽然传来的赫免的诏书,这份诏书不仅挽救了他的生命,更打破他的心灵禁锢。它可以是理想,就像里尔克前往巴黎时的心中梦想,在他的一生中都没有淡化,没有被世俗击垮。这样的灯,虽然没有消灭黑暗,却甚于万千灯火,它在遥远的远方,指引了人的前行。

这样的灯,使人充满了前行的欲望;这样的灯,微弱的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风吹灭。它比不上强烈的日光灯,只要有电就能无聊地这下去。但这样的灯,体现的是灯的价值,它证明了人寻觅灯光的必要。

我深知,寻灯比点灯更为困难与艰辛,它考验了人能否始终把握住自己的步伐,它既需要有鲁迅先生的“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的对黑暗的习惯,又需要时刻保有心的光芒,能跟着自己所追求事物的方向前进不止。我记得有一个冬天,在黑暗里,停电的日子,我摸索着盼望看有盏灯的光亮,到现在我才明白寻找一盏灯在心中的份量。

 

寻找一盏灯

高三(13)班  朱云虹

 

深夜,昏暗的灯光透过奶奶房里的窗户,照在楼梯上。房门没有关紧,透过窗户,看到:奶奶坐在小椅上,手里不停地折动锡箔纸。墙上依旧是那盏小灯,那种老式的白炽灯,灯上还悬着一截黑色的电线。

家里要装修了,一家人都很忙活,选瓷砖,挑地板,选装饰的灯……奶奶却似乎不怎么高兴,什么话也没有说,戴着老花眼镜在一旁织着粗毛衣。装修工人几进几出,墙变成崭新的白色,原先的水泥地也铺上了大理石,整个家都不一样了。最后,家里安新灯了,原先那种老式的小灯都被换了下来,连着小灯的黑色开关也换成了白色,突然觉着,家由传统走向了现代。

奶奶房里没怎么弄,她说不需要了,一个老人家住住这样也行了。可爸爸还是为奶奶挑了盏灯,也不花哨,款式比我们房里的简单了许多。装灯的这天,奶奶恰好不在。爸爸就悄悄地把原先的灯泡旋走了,扔进了一袋杂物中,也是想让奶奶一开便能看到新的灯。

奶奶提着一篮菜回来了,我跟着进了房间。她似乎一眼就望到了新灯,抬着头绕这观望了几圈,却没有惊讶或是惊喜的表情。她伸进口袋,掏出手帕,擦了擦鼻子,便没有说什么了。她径直走到床前,一看开关形状,就转头看我,张口想问却有咽了回去。再抬头朝原先的灯看去时,她突然变得很惊奇,手指了指灯就下楼去了。

“灯怎么给换了?”奶奶的口气稍有些生硬。“我看到好的就给你买了,原来那盏也不好。”爸爸解释到。奶奶似乎没听进去,严肃地说:“灯呢?去找来安回去。”爸爸不理会,两人都是一样的执拗脾气。奶奶转头就自己去找灯,在一堆垃圾中寻来寻去。拿着灯后,轻轻甩了几下,又将灯头往衣服上擦了擦,找工人又旋了回去。

房里,她舒心了许多,望着小灯自言自语,“终于把你寻回来了,我们一起走过了这么些个日子,对你,我真是……”她哽咽了,看我立在门口,便没说下去。她也没顾擦眼泪,任泪水顺着脖颈流了下去,有些想你爷爷了。”我有些疑惑,却又忽然明白了。这盏灯或许藏着一些故事,一些爷爷和奶奶的故事,他们俩过去的往事。难怪奶奶这么急着找灯,这么珍惜这盏灯,她一定是见证了爷爷和奶奶那永恒不忘的爱情。

你是否也寻找到这样“一盏灯”让你珍惜,让你留恋,或许你还正在寻找。但不可忘记,人生缺不了这样一盏灯,她值得任何一个人去寻找。

房里,灯光依旧昏暗,小灯依然点亮,而那新灯似乎有些突兀了,奶奶依然坐着,或是在怀念往事,或是在思念爷爷,我不知那小灯的故事,却似乎有些理解了。

 

寻找一盏灯

高三(10)班 张烨秋

 

夜凉如水,星辰寥落。对岸边迷迷茫茫看不分明,灯影闪烁,乳白色的光晕流转,这边,却鲜有人注意。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但在这喧嚣里,却总有孤独的旅人,用看似孱弱的身体,驱赶着双脚,艰难却仿佛永不停息地,向着微茫的灯影处走去,寻找那一盏灯。

在前往彼方的道路上,总不免有雾气沉沉,云遮雾罩,遮人双眼,使人愈发看不清微弱的灯影。于是,便有人停下了脚,遥望远方的绰绰约约,哀叹了一声:“或许那盏明灯仅是幻象吧!”便踟蹰地停下了继续寻找的脚步。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五先生陶渊明那看似风淡云轻的背影。初进官场时,他也曾雄姿英发地喊出革新之语啊!然而,最终,却成了黍离种豆的隐士,只可借助桃花源的美好幻想来圆自己那一个国泰民安的梦罢了。诚然,他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为人津津乐道的桃花源美文,也在历史的清风中留下了“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雅致。但我想,在这看似轻快的情调中,更包含的是雄心壮志在面对现实,无力作为的深深失意吧。于是,看不见远方灯影的他,便做了一个由革新志士到五先生的沉重转身。

然而,在前往寻找灯源的路上,却并不只有雾气弥漫,期间更夹狂放骤雨,劈面打来,将不少火热的心扑了个冰凉,尽管如此,令人敬佩仰首的是,总有人,在心中永远藏着明灯,抬首以望,不断前进。南宋的战火连天,硝烟四起,哀鸿遍野,伏尸百万。对一个志在报国的志士仁人而言,有什么比不能带吴钩,痛饮敌血更令人灰心丧气的呢?然而,陆游却偏偏不能,他只能“僵卧孤村”,掐青了指节眼睁睁地看着国土沦陷,却无能为力。同僚的排挤,圣上的厌恶,如倾盆大雨,浇在他火热的心上。但他却依然毫“不自哀”,僵卧孤枕却“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份热诚,至死不渝,临着最后一口气,他还喃喃着:“逝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啊,包裹的明灯,他艰难苦恨地寻了一辈,最终倒在了风雨之下,再也没有站起来。南宋的遗憾没有人能填补,但陆游至死不渝的赤胆忠诚却刻在了历史的扉页上。

在这条路的尽头,是灯影闪烁,很多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寻到,我们得到的总不会是掩饰疲惫的一声看似轻松的叹声。前人走向明灯的脚印,虽不沉重有力,但如同汩汩泉流,却仿佛永不断绝,顺着历史的车轮,指引着后人踏向寻找那一盏明灯的路途。

 

寻找一盏灯

高三(17)班  许婷婷

 

现代人需要寻找一盏灯,驱除寒冷,温暖内心。

有一种寒冷叫现实,现实的人,或聒噪,或冷静。聒噪的人,争相追逐、追捧。说至此,让我想起一人,他死了十几年,生前倒无人问津,死后人们却把他神化,可谓三为象牙之塔。他的遗作掀起大热,可真正读懂深入他内心的有几人?他就是王小波。看似他们在膜拜经典,事实上神化后的他不仅没有与我们拉近距离,反而渐行渐远,我们扪心自问,缺少的是什么?仅仅是冷静的判断力和对流行的抵制力吗?这个问题在多方面呈现出来,呈现出我们内心与世界感,我们需要寻找一盏灯,拉近内心与生活的距离,真正融入生活,而不是被强大的力量控制着机械地走向一个巨大的充满人流的漩涡。

冷静的人独善其身,对世界不闻不问,他们失望吗?嘲笑吗?这种与生活建立起的距离仅仅是出于他们的清醒无奈的?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屈服罢了。冷静的人,更需要寻找一盏灯,泛起他们内心温暖的涟漪。

自以为沉迷在生活中心的人实际不能弄懂生活的真谛,他们缺少方向,缺少停下来思考的时间,以至麻木地面对生活,无形之中建立起的距离实则把外表光鲜亮的我们缩在了壳中,尤其是那些自认贴近生活、追逐潮流的人。那到哪里去寻找一盏灯,使我们的世界焕发生机呢?

寻找来源于生活,情感的丰富来自于感官的细腻,也许生活中有一个人,平凡而不平凡,如孙贵明,他的乐观精神和职业操守带给我们触动,他何尝不是一盏明灯,给予我们生活的信心和生命的感动。也许有这样一本书能让你哭泣、愤怒、冷静地思考、悸动或其它宣泄的情愁。这盏灯无形地遍布你的生活,寻找它只需要用安静而细腻的心去感受。

史记云:“淡言微中,亦可以解纷。”那么寻找一盏灯,更能让我们贴近感受生活,让泰戈尔所说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成为现实,真正融入生活。

 

寻找一盏灯

高三(17)班  许钊远

 

“嘿,姐姐你看!那儿有一盏灯在动!”

姑娘顺着小男孩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只萤火虫。姑娘笑了。

说话间,萤火虫落入田野,那点火光,不见了。

男孩很好奇,拉着姐姐的手:“姐姐,姐姐,那盏灯不见了,我们去找找吧!”说着,两人一起奔入田野。

霎时,细草间腾起无数亮点。男孩才五岁,见此场景异常兴奋,不禁绕着姐姐叫啊跳啊。直到外婆在远处喊:“李子,带弟弟回来吧,该回家睡觉了!”

回家路上,小男孩趴在姐姐耳边:“姐姐,我们明天晚上还来这里好不好?这里有好多会动的小灯哦!但我只要最开始看到的那个盏,它是我发现的,是我的,我要找到它。”

可是次日中午,小男孩的父母就带他坐着火车离开了这座小城,离开了那片田野,离开了姐姐。小男孩再也无法去那片田野里寻找那盏会动的小灯了。

小男孩就这样在外地一点点长大,虽然他生活的地方比原来的小城好很多,可在这里,男孩始终没有看见过家乡田野中的那盏灯。他不止一次的和伙伴们在晚上跑到屋前的空地上找过会动的灯,可是不论他们找多少次,找多久,都没能找到一盏会动的小灯。

男孩十岁那年,一天晚上,他又和小伙伴们找了很久,可还是无功而返。正当男孩垂头丧气得走在回家路上时,突然,一点荧光吸引了他。那点荧光忽起忽落,移动的忽快忽慢。终于,它落在了一棵生在墙角的小草上。男孩屏住呼吸,蹑手蹑脚的挪过去,心中不断回响着:我终于找到你了——会动的小灯。虽然男孩此时早已知道他口中所谓的小灯就是一种叫萤火虫的小动物,可他还是喜欢叫它小灯。

或许是老天为男孩的童心与执着所感动,就放了“一盏小灯”下来让男孩找到;抑或“小灯”看他寻找了这么多年,不忍再多下去,才窜出来说:“嘿,小家伙,别找了,我在这儿呢!”

 

那晚,男孩兴高采烈的跑回家,拿着装萤火虫的透明盒子向父母炫耀:“爸爸妈妈你们看!我有一盏会动的小灯,你们没有!”

后来,男孩就再也没见过萤火虫,也没有再寻找过。

多年以后,男孩长大了,可是,姐姐依然和他开着这样的玩笑:“好弟弟,我们去找一盏会动的小灯来?”男孩不禁白她一眼:“那是萤火虫。”

姐姐的笑容凝固了。

现在,男孩突然想到那次姐姐僵在脸上的笑容,不知为何,一丝酸楚涌上心头。于是,他提笔写下:

在将来的某一天,请让我回到那片田野,去寻找一盏会动的灯,去寻找我那逝去的童年……

 

寻找一盏灯

高三(18)班   钱 诚

 

我在世界各地游荡,乘坐汽车火车飞机地铁,上天入地,只为寻找那一盏灯。

我到过人头涌动的雾都伦敦,去过香气弥漫的巴黎,也在上海看见过那一瞬间点亮的彩灯。却仍一直在找,一直在找。直到有一天我在汽车上看着窗外,一片片森林飞驰而过,偶尔飞退过去背着半人高的竹筐,身着蓝布衣妇女。昏昏沉沉中看到青石板的老屋边悬着的红灯笼之时,突然眼睛一亮,那陌生而又熟悉的晕红仿佛一个苍老的声音告诉我——我终于找到这盏灯,在丽江的黄昏。

这些灯笼,虽然不是上百上千年一直伴着这城,却也不是新灯笼的鲜红,有着雨水雾气到过的痕迹。当天幕回到漆黑,古城的灯笼依次亮出来,不像城市路灯的整齐划一。这里的灯不急不慢,在不经意之间,巷子亮了一点,再亮一点。这里的灯,不张扬却能在青石板上镀上一层淡红,让人真切地感到它们的存在。它们也不像通白的白炽灯,妄想将天地照亮得宛如白昼,它们像是本就与黑夜和谐地存在。

在这种昏红的光芒之中,夜晚的丽江也是属于黑夜的。似乎就连商铺酒吧都与这灯达成一致的协定。尽管震天动地的音乐围绕着古城,三文鱼的香味飘摇在小桥流水之上,但没有一家发出的光亮胜过静静地随风摆动的灯笼。整个古城以一种黑暗而带着些许红亮的姿态融入黑夜,一如千百年前的人们一样。灯笼,尽管不再以滴泪易灭的蜡烛为心,而被灯泡电线取代,但在一层红纸的包裹下仍旧散发出低调而自然的光亮。

从巷头到巷尾,到古城正中的四方街,灯笼悬着,无言无声。即使初来乍到之人不小心在夜里走进幽深的巷子,迷了路,抬头一见温暖的红,便心定了许多,仿佛寻到了家的温暖,也仿佛,是大自然的亲切的呼唤。

无怪那么多人放不下这个古城,那么多人宁愿在假期里来到这里,只是坐一下,走一走就深感幸福。那飘摇的红灯笼,带着温红,将大自然融入这世界。

在玉龙山脚下,丽江的青石板路上,我终寻到一盏灯,回归大自然,散发着自然的晕红的灯。

 

寻找一盏灯

高三(19)班    诸健荣

 

灯,是目标,是希望,是它引领你走向成功。所以,每个人在出发之前都应该要寻找一盏灯,而后矢志不渝,朝灯的方向进发。

二战以后,两个美国人去对一对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夫妇进行访问。采访结束后,一个人指着地上的废墟问道:“你说,他们能重建家园么?”另一个人说:“能!一定能!”那个人问:“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桌底有一束鲜花,在满是废墟的土地上,他们找到了鲜花并带回作为装饰,说明他们对美,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所以一个崭新的德国肯定会站立起来!”诚如是矣。这里的鲜花和灯有着相同意义,他们寻找到了方向与希望,即走向富强明天的路,这便是灯,使德国发达强盛!

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盏灯,否则,人生将沉入一劫不复的黑暗。但每个人走的路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寻找一盏属于自己的灯。

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曾指挥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诺曼底登陆。要一个人指挥各个国家作战能力参差不齐,作战理念不全相同的各种军队,实属不易。而艾森豪威尔却用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演绎出成功的可能。而后来到了和平年代他曾出任过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却并无建树,只修了一条利于学生行走的水泥路而已。所以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通过磨砺来寻找自己人生的一盏明灯。历史上如鲁迅“弃医从文”,张骞放弃科举考试而经商的例子也很多。找着正确的灯,也就找着了成功的路。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狮子正对着一群鹿发动进攻,他看准了一头年轻的鹿,便迅驰而上,无论周围的鹿靠他有多近,他都只以那头鹿为目标,最终他顺利的捕捉到了那头鹿。而假如他本着哪头鹿靠我近我追哪头的念头,那只能是东奔西跑,筋疲力尽。道理很简单,既然找到了,那就全身心的找目标进发。只要你找到了那一盏灯,那么就不要驻足于他方的光明,认准你的灯,扬帆起航!

当我们有意识的那一刻,我们就要去寻找一盏灯,灯下是成功。灯光或微弱或强盛,都能在你身处黑暗的时候给你方向。无论人生的风雨多么狂,多么密,去寻找一盏灯,而后踏上不悔的前程。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顾城

    走了那么远 /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 它在窗帘后面 /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 / 黄昏迁来的野花 /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

    走了那么远 /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 它在一个小站上 / 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 让列车静静驰过 / 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 /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 它就在大海旁边 / 像金橘那么美丽 /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 都将在早晨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