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济阳三村动迁规划: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试题及解析(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1:11:20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试题及解析(1)

来源:考试大  2012年1月6日   【关注考试大,就是关注自己的未来】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试题及解析(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A.二年级(8岁左右)
B.三年级(9岁左右)
C.四年级(10岁左右)
D.五年级(11岁左右)
2.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
A.需要
B.兴趣
C.好奇心
D.理想
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苛勒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4.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0%
B.30%
C.50%
D.70%
5.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
B.外部反馈
C.动觉反馈
D.过程反馈
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群体凝聚
8.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
B.方法反馈
C.过程反馈
D.结果反馈
9.加里培林最早对( )进行系统研究。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体育技能
D.能力技能
10.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11.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 )越高。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结构性
12.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阶段是(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3.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克服障碍
D.学会调适
14.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 )。
A.指导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15.( )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A.积极
B.消极
C.对抗
D.放任
16.测验中可以直接提问或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设置问题情境的是( )。
A.题干
B.内容
C.结果
D.选项
1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18.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 )。
A.定性评价
B.考查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9.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
A.社会自我
B.生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精神自我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
A.流畅性
B.认知性
C.变通性
D.序列性
E.独创性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3.动机的功能有( )。
A.激活功能
B.选择功能
C.指向功能
D.控制功能
E.强化功能
4.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 )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A.清晰性
B.稳定性
C.包容性
D.概括性
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5.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类型
E.概念实例
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提问
D.列提纲
E.画关系图
7.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管理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认识过程
8.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 )。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E.价值体系个性化
9.训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
A.用途扩散
B.过程扩散
C.结构扩散
D.方法扩散
E.形态扩散
10.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A.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奖励与惩罚

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___________量表,据此量表测验计算得到的智商叫___________智商。
2.20世纪50年代,___________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___________,这为西方该学科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4.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一___________规律的制约。强化(物)有___________与之分。
5.__________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6. 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7.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__________,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8.现实中的问题各种各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__________与__________。
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成分。
10.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__________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__________的工具。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水平。 ( )
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 )
3.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 )
4.课堂练习时,专家型教师要求学生作业时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
5.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
6.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 ( )
7.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的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
8.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
9.自我控制法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 ( )
10.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主观判断。 (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常模参照评价
2.组块
3.教学环境
4.人格
5.认知一结构说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2.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3.知识学习的作用是什么?
4.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哪两方面?

七、论述题(共10分)
试述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认知策略。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这一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2.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3.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
4.C【解析】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5.A【解析】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7.B【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
8.D【解析】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9.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10.B【解析】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又一种重要方式。
11.C【解析】由创造性的主要特征可知C正确。
12.B【解析】此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
13.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14.A【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15.A【解析】题干是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
16.A【解析】题干是对“题干”的名词解释。
17.A【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18.D【解析】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考查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19.D【解析1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20.A【解析】社会自我是介于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之间的第二层次。

二、多项选择题
1.ACE【解析]BD是问题解决的特征,故排除。
2.ABCE【解析】见大纲心理发展的特征部分。
3.ACE【解析】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三种功能。
4.ABCDE【解析】这五个特性都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5.ABCE【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名称、定义、特征、实例。
6.ABC【解析】列提纲和画关系图属于组织策略的方式。
7.ABD【解析ICE两项与题干的内涵不符,应排除。
8.ABCDE【解析】布卢姆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这五个等级。
9.ACDE【解析]i)ll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就是这四种。 ’
10.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三、填空题
1.斯坦福一比纳,比率;2.信息论; 3.《教育心理学》;4.强化,正强化(物),负强化(物); 5.效能期待; 6.迁移; 7.动作表象;8.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9.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0.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绩效。

四、判断题
1.√ 【解析】因为在这一水平上要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2.× 【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进行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
3.√【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做定性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判断。
4.× 【解析】题干所指是新教师在课堂练习中的具体做法。
5.×【解析】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总结,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6.× 【解析】提出假设的常用方式是算法式与启发式。
7.√【解析1自然实验能较好地反映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真实情况,所以所得结果比较实际。
8.√【解析】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9.√【解析】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身行为改善,强调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感。
10.× 【解析】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五、名词解释
1.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2.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3.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人格:叉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5.认知一结构说:这是美国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六、简答题
1.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4.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知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1.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南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2.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予提示,让学生口头叙述和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
3.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理解与保持。
4.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许多恰当的事例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对策略的概括化认识;提供的事例应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由简到繁,使学生从单一策略的应用发展到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应用能力。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了一些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