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电子版:百姓餐桌上的五常米饭被谁端走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28:57

百姓餐桌上的五常米饭被谁端走了?

稻农把水稻卖给当地加工企业每斤不到2元,市场最贵卖到199元高价大米:谁夺走高额利润?


图为五常市一种“特供礼品米”。 新华社记者 程子龙 摄


   大米是我国老百姓的主食,家家户户日日不可或离;因此,作为最平民化的食物,米价的涨跌,时时刻刻都牵动着国人的神经。

   素有“贡米”之称五常大米,虽说其品质上乘,但五常毕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水稻面积占了黑龙江全省的十分之一,因其产量巨大,决定了五常大米的价位,比普通大米一般不可能会高出数倍。当地稻农的有机水稻收购价格并不高,2010年上市的有机稻也仅为每斤1.90元左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即使普通百姓也会想追求高标准生活。按理说,每斤1.90元的收购价格,加上流通环节合理费用,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偶尔还是会见得到的。

   但据新华社2012年1月3日报道,在2011年五常大米迎来收成好光景的情况下,大米价格反而是节节攀升,最贵的一斤甚至卖到了199元。依笔者之见,恐怕除了产地稻农还有福享用外,一走出五常农家就是奢侈品了,五常大米,成了彻底摆脱平民化的食物,终于有了“贡米”之实。

   据稻农反映,五常市的许多稻农辛辛苦苦种出的水稻,卖给当地的加工企业竟然每斤不到2元。许多加工企业低价把水稻收去,“一扒皮”就卖十元甚至几十元一斤。按水稻出米率60%计算,如果企业大米每市斤卖50元的话,水稻价格应该是每市斤30元。可是企业收购价平均还不足2元,去掉企业加工费、包装费,也得十倍利润。大米加工成本到底能有多少?一位企业经营总监透露,每市斤大米的加工成本仅为0.2元左右。

   如此说来,五常大米米价飙升的源泉在于中间环节而非初始环节,五常稻农并未从大涨价中得到实际好处,反倒同样遭受盘剥,而普通百姓无缘饱五常大米口福的,也是“人祸”而非“米祸”。

   不是说关心民生吗?五常米的“包装”上,为何只见奸商的黑手,不见政府的踪影?



 

香精“诱”不倒真正的五常米

 

头顶“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3项桂冠的五常大米,在经历过此次“信任危机”后,相关各方重拳出击,向假冒产品说“不”。

    不久前,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披露了“香精+杂米”冒充“五常香米”的新闻,这起“五常事件”究竟给相关各方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各方又有如何的动向?近日,记者多方连线,一探究竟。
    
事件回放:“杂米+香精”拌出“稻花香”
    7月12日,央视《消费主张》披露,在西北地区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西安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附近销售的“五常香米”,大都打着黑龙江五常“稻花香”的旗号,实际上却是用湖北大米、江苏大米与东北大米进行混合加工的,这样混搭出来的米还被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调和米。
    为了使假冒的五常“稻花香”有香味,一些不法加工者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香精。工人用一个医用输液管直接插进了加工车间的出料口,输液管里流出的就是香精,可以让加工出来的大米闻起来有香味。据说加工10吨“香米”,需要不到1公斤的香精。
    报道中提到,在原产地,五常香米也难逃被假冒、被变“香”的厄运。在五常市的一些大米加工厂,从五常卖到外地的大米中,很少有纯正的五常大米或者纯正的五常“稻花香”。另外,在米厂从农民手中收稻子的时候,收来的稻子已经是掺有别的品种的杂米。
    五常市每年向全国各地销售的所谓五常米近1000万吨,这远远高出了五常大米每年80万吨的产量。巨大的产量差距,这其中的问题不言自明。
    
事件影响:“信任危机”考验五常米
    头顶“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3项桂冠的五常大米这个粮食市场的宠儿,在被曝光遭受大规模假冒后,遭遇了从未有过的“信任危机”,五常当地的大米产业受到不小冲击,外埠超市下柜、退单量大增,稻米品质受到质疑。
    五常市宣传部新闻科张科长告诉记者,全市200多家稻米企业的正常经营都受到了影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超市纷纷下架;被曝光的米企出现大    面积退单的问题,最多的退单率甚至达到80%。
    电话连线中,五常葵花阳光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宪成向记者坦诚,此次事件对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公司原来销量很好的华东、珠三角等地区的销量有所回落,部分地区甚至锐减。同时他也表示,此次事件也更加坚定了企业严把产品质量关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产品的质量是葵花阳光生存底线,食者的健康是葵花阳光道德底线”的企业宗旨。
    五常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由于这次“五常事件”,消费者担心市场上销售的大米无法辨认,可能会对近期购买五常大米的消费者有一定影响。因为消费者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放弃购买是最方便的选择”。对于五常大米产业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这起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心理和企业经营带来影响,也引起了五常市稻农对未来粮食“卖难”的担忧。
    在五常80万农民中,就有60万人在种水稻,水稻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政府增税的重要来源。该市杜家镇郑家村一位50多岁的老稻农不无忧虑地说:“冒牌的五常大米砸了我们的牌子,断了我们的来钱道儿。不知道今年秋天新打的大米还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上好价钱。”
事件应对:重拳出击,向假冒说“不”
    经历过这次“信任危机”的五常大米,如何让消费者重拾信心?它的未来又将去向何处?事情发生后,各方重拳出击,向假冒产品说“不”。
    12日“五常事件”曝光后,立即引起了五常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次日上午,五常市委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在详细观看报道基础上,对事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正确认识问题、严肃处理问题,进一步规范五常大米生产经营流通秩序,维护五常大米品牌形象。
    张科长告诉记者,针对此次事件,五常市采取了比如查找管理漏洞,进行集中整治市场秩序,教育和引导稻米生产加工及经营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等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并本着规范秩序、整合资源、保护品牌的原则,      重新制定稻米产业集中整治方案,为全国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五常大米,让消费者放心地享用五常大米的清香。
    五常米从之前的“香饽饽”一夜间变成让人“皱眉的假产品”,各界人士都难以接受。中国大米网董事长卢新宪告诉记者,培育一个品牌很难,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五常大米”是国内大米产业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区域品牌之一,现在出现这种情况让人十分痛心。他同时强调,此次事件是少数人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五常大米的品质不会因此而改变。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2009年卫生部也专门发公告:大米等粮食生产者不得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香精香料。但是目前国家对大米的检测并不包括香米纯度检测,由于无相关标准,市场上的香米是否纯天然或加了香精,无法判断。
    “头顶3项桂冠的五常大米,内在品质和品牌美誉度不容置疑。五常大米受到消费者青睐,是五常特殊的水质和气候、水稻科研人员多年的研究成果以    及稻农经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因为个别企业的假冒行为就否定整个大米加工业,否定五常大米这个来之不易的地理标志产品。”电话中孟宪成激动地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和其他食品一样,大米也需要提供营业执照、QS认证、质检报告等一系列证明,之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但令众多商家无奈的是,有时候产品各项证照齐全,也会从源头出问题。
    目前,五常市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正研究未来重点抓好的几方面工作,制定五常大米品牌保护、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强水稻良种培育,确保原产地产出优质精品米;引进龙头企业,进一步规范整合稻米生产加工企业,打造统一品牌;加强生产流通领域监管,严把原料关、生产流通关和出口关。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此次事件的话,也不见得是坏事。”卢新宪告诉记者,“这或许会成为加快五常大米品牌整合的契机,在市场管理、基地建设、源头加工企业和选择营销模式等方面更加完备。”本次事件也警示相关各方,要对五常大米的品牌倍加保护,对制假、售假行为坚决打击,对未来米产业的发展实施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