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鸭蛋批发价:國研網::張玉臺: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5:31:59

張玉臺: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張玉臺    

2011-07-27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在昨天的發言當中,各位嘉賓圍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中國”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在新的歷史階段,尋求符合中國國情和長遠利益的發展道路。上一個五年,中國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基本上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中國資源環境瓶頸問題突出,技術相對落後,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十分突出,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之內,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了謀劃好未來五年的發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編制過程經歷了基本思路的研究、建議的制定和綱要編制三個階段。國務院的各個部門、各個地方政府廣泛參與,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公眾的意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前一年,也就是在2009年就開展了“十二五”規劃的預先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對規劃的編制發揮了重要的參考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些領導和專家還直接參與了“十二五”規劃建議和綱要的起草工作。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條件和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中國已經跨進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門檻,這一階段是向高收入水準邁進的關鍵時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風險,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緊迫。下面,我就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講幾點意見: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供良好的環境。

    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這既充分考慮了國際、國內複雜的形勢,又結合我國自身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需要,是切合中國實際、並有望實現的目標。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2011年中國經濟增速會比2010年放慢,但增長的勢頭仍然強勁。重要的影響因素有:第一,投資有望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2011年中國將實施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還將啟動水利、高速鐵路等“十二五”新開工項目。第二,在工資上升和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有利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將保持穩定增長。第三,發達經濟體復蘇,失業率逐步下降,需求有望回升,有利於中國出口較快地增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編制的第二期宏觀經濟指數顯示,中國經濟增速將在2011年二季度以後穩步回升。中國政府將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8%左右,這既有利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同時也為經濟結構調整預留了空間,有利於提高增長的整體質量和水準。

    當前,物價總水準上漲的壓力仍然比較大,但我們有條件、也有信心在2011年達到4%左右的調控目標。這主要是基於下面幾個方面的有利因素:第一,中國農業連續七年豐收,糧食供給充裕,糧食庫存率高達40%,遠遠高於國際通行的17%-18%的標準。第二,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加快,有利於從中間環節減弱物價上漲的壓力。第三,導致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得到初步控制。2011年2月份,中國廣義貨幣增長率放慢到15.7%,低於16%的調控目標,單月新增貸款明顯降低,而且調控物價的政策組合還有比較大的選擇空間,預計全年物價水準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

    (二)把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抓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

    在“十一五”期間,中國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得到改善,品牌影響不斷擴大,工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總體水準和競爭能力明顯提高。同時,中國也面臨著低成本優勢逐步削弱,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等方面的挑戰。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應重點開展下述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實施以節能減排為導向的產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施大型節能減排工程以及行動,從實施效果來看,進展較為順利。不過,中國節能減排機制尚處於轉型過程中,亟待形成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此外,中國研發投入長期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不掌握核心節能減排技術。國外核心節能減排技術的引進、轉讓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障礙。“十二五”時期,中國將繼續淘汰落後、鼓勵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應用,加快產品結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迴圈經濟,使技術進步在勞動率提高和經濟增長中逐步發揮主導作用,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二是大力推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國政府提出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目前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需要堅持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並舉,發揮各種主體的積極性,搭建多元化融資渠道,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這裡,我想特別強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歡迎各種形式的合作創新,鼓勵並支持開放式創新。目前,我國正在著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為所有在華企業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同時,我們也希望中國一些成長性好的創新型企業,透過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

    三是改善環境,拓寬領域,加快服務業的發展。近年來,服務業在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過,服務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仍然偏低,國際競爭力不強。從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來看,生產性服務業所佔比重低,發展滯後。“十二五”時期及今後一個時期,隨著中國工業化由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過渡,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前景廣闊。因此,“十二五”期間不僅應提高服務業發展的比重,還應提升服務業的質量和水準,要大力發展金融、資訊、科技服務、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旅遊業,支持文化創意、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新興服務業態的發展。要放寬服務業的市場準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進服務業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組織形式和服務品種,調整和完善服務業稅收制度,增強服務發展的後勁和活力。

    四是發揮優勢,合理分工,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近年來,中國的比較優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低成本優勢削弱,但大市場的優勢凸顯,成為吸引跨國投資的新優勢。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9年對在華跨國公司的問卷調查,相當高比例的跨國公司更加看好中國所獨有的低成本、大市場雙重優勢,有動力將支持與技術密集程度更高、資金密集程度更高的研發、高端製造等產業活動向中國轉移。要抓住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加速調整和國際服務業加速轉移的契機,積極有序地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設計中心、採購中心落戶中國。與此同時,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產業要素在中國國內的跨地區流動和重新組合,實現有序的產業梯度轉移,形成有利於東中西部充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產業鏈合理分工的新局面。

    (三)將調整收入分配作為擴大內需的關鍵環節。

    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供持續的動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根本上要靠提高居民收入水準和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在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2009年,勞動者報酬佔GDP份額比2007年提高了四個百分點以上;2010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首次超過了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低於2006年的水準,扭轉了繼續擴大的趨勢。不過,中國收入分配格局仍然不合理,收入差距仍然較大,收入分配的秩序還很不規範。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的力度,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兩個同步”目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可以採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補低、拓中、調高,也就是說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水準,保證他們的生活基本需要,不斷拓展壯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將社會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二是發揮政府對市場機制失靈進行修正和補充的作用,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三是大力促進就業,提高效率,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潛能,使最廣大人民透過自己的勤奮和智慧獲取收入,改善生活環境。四是完善市場機制,不失時機地進行資源和要素價格改革,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促進要素間合理分配的作用,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規範國有企業利益分配機制,透過公平、有效的競爭,創造更多的就業和更高的勞動生產率。

    謝謝大家!

    (本文係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2011年3月2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上所作的演講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