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程网络剧免费观看:语言描写技巧系列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01:26
 

对话互补式

——语言描写之一

莫家泉

  所谓对话互补,就是在形式上以对话为主,内容和情节上起补充交代作用。这种情况,一个人难以完成,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合作。这种语言描写,就外在形式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交错性。这种对话,多用在两个人物身上,一先一后,你说我说,彼此关照,形成交错,一般比较干脆简洁,常用一两句话完成,节奏感较强,推进情节也比较快。请看下面的对话:“您刚才喊我?”小伙子跳下车。“啊,没。”矜持和自卫的心理占了上风,她语无伦次了。“是车子坏了吧?”一双似笑非笑的细长眼睛望着她。陈静稍稍镇静了一下:“链子卡在大套里了。”她讷讷着,低着头,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那,我也爱莫能助了。没工具,谁也拆不开大链套呀。”这段文字选自《醉人的春夜》,对话由两个人进行,小伙子和陈静围绕“车子坏了”这件事情在交谈。小伙子说了三次话,陈静说了两次话,小伙子先问,陈静后答,内容互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后面的对话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是融合性。这种对话,一般用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物身上,是集体性的对话。可以是有姓名的,也可以是无姓名的,可以交代说话者,也可以不点明说话者,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大家议论纷纷,人物融在一起,对话合在一起,构成了对话场面,对内容的补充、情节的推进和气氛的渲染,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一听这个,大家就议论开了:‘谁还这么封建?’‘不要管他,咱们干咱们的!’‘去叫他们停止了!不要让他们冬冬当当扰乱人心!’‘叫人家求吧!能求得雨来不更好吗?’‘开渠的开渠,求雨的求雨,谁也妨碍不了谁!’……”这段文字选自赵树理的短篇小说《求雨》,对话者都是金斗坪村开渠引水、不相信求雨迷信的人们。对话的中心是对“求雨”一事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只用引号隔开,表明不同说话者的转换。他们互相配合,融为一体,气氛热烈,场面生动,从而突出了这些积极分子在关键时刻坚定鲜明的立场和毫不含糊的态度。
  运用这种语言描写,要注意一点,就是对话之间一定要配合好,包括内容上的配合、情节上的配合、感情上的配合,无论是几个说话者,其间都要有密切的联系,明确的交代。对话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为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服务。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对话效果。

独白袒露式

——语言描写之二

  所谓独白袒露,就是表明自己的心迹,袒露自己的心理。外在形式也用引号标示,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描写。这种方法,多为自言自语,即通过自我说话,来表达“我”的情感和愿望。这种语言的产生,与前后语境有密切联系,因而有一定的氛围和情境的设置。这种描写的作用,能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观其表、察其里,以加深对所写人物的了解和印象。
  这种写法,就语言的详略来看,有两种情况。
  一是语言比较简洁。这种描写,只是某种心迹的自然流露,一两句话便可完成。运用时,可以就上面的情节表明看法,也可以就下面的内容作出预示,还可以就某种情感、某种气氛作个小结。例如:“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这是《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在受到藤野先生的批评之后所说的一段话,内容是“不服气”,形式是“想道”,自言自语,自我袒露,展示了自己当时的矛盾心理,简明扼要,自然亲切。
  二是语言比较详尽。这种描写,多具有交代原委的特点,袒露心迹是比较充分的,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揭示因果关系,也可以叙述事情的始末;可以是触景生情,也可以是借事言理;可以用于情节的发展,也可以用于人物的刻画;可以是主角之语,也可以是配角之言。通过这种语言表白,可以窥见人物的思想品德或性格特征。例如:“这时李子俊的女人看见黑妮,忍不住悄悄地骂道:‘你们……尽说漂亮话!你们天天闹清算,闹复仇,守着个汉奸恶霸却供在祖先桌上,动也不敢动!咱们家多了几亩地,又没当兵的,又没人溜沟子,就倒尽了霉。他妈的张裕民这小子,有朝一日总要问问你这个道理!”这段文字,选自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大地主李子俊女人见到被解放的囚徒黑妮而说的一段话,它是自言自语的,是“悄悄地”说出来的,是因人而起的,通过“骂”的形式袒露心迹。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女人的内心世界对共产党和土地改革是充满仇恨的,这段话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个地主婆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运用独白式语言描写,要与人物性格特点密切相关,要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为丰富情节内容服务,倾向要鲜明,不能成为累赘。

细节刻画式

——语言描写之三

  所谓细节刻画,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具有特征性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这种语言,个性化强,内含丰富。如果是正面的,它往往是富有哲理的警句;如果是反面的,它一般又具有讽刺意味。因此,作者要精心提炼出最具有生命力的语言,使它既能体现出说话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又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这种语言描写,从形式和内容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重复式细节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在文中多次出现,从而构成反复强调之势。这种细节语言的重复,由于个性化强,因而无论它们在语境中相隔多远,人们还是印象十分深刻的。例如:“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这段文字出自《范进中举》,是写范进看了中举报帖以后,喜至于疯的言行,其中“噫!好了!我中了!”的细节性语言,就在一段文字中出现了两次。它既写出了范进此时发疯至极的丑态,又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其讽刺意义是极为深刻的。
  二是典型式细节语言描写。这种描写,有一定的情节,往往由几句对话构成。通过人物对话,增加情趣,产生喜剧效果。例如:“汪玉山出朝来问赵雄道:‘汝怎生用这两句杜诗对答,中了天子之意?’赵雄道:‘门生并不知道什么叫杜诗,想是随肚腹中做出便叫肚诗也。’汪玉山道:‘杜字不是肚腹的肚字,乃姓社的社字。“两边山本合,终日子规啼”即杜诗也。’赵雄道:‘门生一世,并不曾读什么杜诗,请问杜诗是何人所作?’”这是一段典型的细节语言描写,选自周清原先生的《西湖二集》,通过汪玉山和赵雄两个人物的对话,具体解释了什么叫“杜诗”。从他们的见解中,可以看出,一个明白,一个糊涂,一个问因,一个答果,尤其是赵雄的语言,对杜诗的理解,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含蓄地讽刺了天子的昏庸,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细节语言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或铺垫,或陪衬,或补充,要从人物个性出发,精心提炼出好的细节语言,使其典型、鲜明、生动。

问答配合式

——语言描写之四

  所谓问答配合,就是以问和答的形式进行语言描写,一般以问引出答,以答呼应问,二者密切配合,彼此关照,形成推进之势,共同完成语言描写的任务。就问答的对象来看,可以是自问自答,构成设问;也可以是你问他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构成对话。就问答的内容详略来看,问往往比较简略,答要相对详尽一些,问只是个引子,而答则是主要的,是语言描写的重心所在。
  例如:“‘罗市长——’‘嗯。’‘您为什么还不搬进市府首长楼里去?’‘我拿不起房租。’他笑笑,说。他不愿告诉我,我心里想。我接着问道:‘听说您在省里当过副部长?’‘嗯。’‘那您为啥要来这个边远小城当市长?’‘这里空气好。’没法再问,但我不死心:‘您的独生女下乡时嫁在农村了,是吗?’‘嗯。’‘怎么不安排在城里工作,也好照顾您呢?’‘我专门留她在乡下给我种菜呢——我这个人是很自私的。’”
  这段语言描写,是通过“我”和罗市长两个人的对话来展示情节、表现人物的。对话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有五个问,也跟着用了五个答,问都是由“我”提出来的,答都是罗市长说的。问的问题比较直接,也都十分尖锐,先后涉及为什么不住市府大楼,为什么不留在省城里,为什么要到边远小城来当市长,为什么不把女儿安排在城里等等。答的内容也都十分简单平谈,先后涉及拿不起房租,空气好等,出人意料,显然是罗市长在掩盖心声,也为下面的情节设置了悬念。可见,这段问答的配合是十分密切的。它写出了“我”的天真和好奇,也突出了罗市长甘为人民公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运用这种语言描写要注意两点:一是问和答的内容都要具体,不能空乏,不能过大,这是内容上的要求,因为问题过大不好答,答得空乏就难以构成情节内容。二是问答的设置要服从于内容、服从于情节,服从于人物,要有利于文章的总体安排,有利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刻画。

跳跃留白式

——语言描写之五

  所谓跳跃留白,就是人物说的话,内容上出现了跳跃,留下了空白,让人去想象,去思考。它以简短的文字,承载着丰富的内容,是语言描写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过渡快,转换快,对情节的发展起着快速推进的作用。
这种写法有两种情况:
  一是隐含式跳跃留白。这是没有标志的跳跃,我们看到的是人物的说话,但话外有话,这句话直接跳到那句话,从字面上看,严谨性不够,甚至有疏漏之嫌,但实际上,这正是说话者有意跳过去的,有意留给读者的空白,需要我们通过想象来补充。例如:“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这是《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母亲说的话,是在船上发现于勒之后母亲采取的应急措施,话与话之间就具有跳跃性,留有空白,她说的这两句话之间,就可以加上这样的话:“不能让女儿和女婿知道,如果知道了,二女儿的婚事就要告吹了。”这样跳跃,读者可以联系前后文,可以想象补充出来,其艺术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标志式跳跃留白。这种跳跃,以省略号为跳跃留白的标志。由于标志明显,读者易于把握,联系前后文,补充出有关内容,将作者的省略明朗化。例如:“(极不耐烦地)谁?……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好,你说吧!……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我是个化学家,我干吗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不去!不去!”这是话剧《陈毅市长》中齐仰之先生在电话中与陈毅市长的一段对话。这里,共用了6个省略号,都是陈毅市长说话的省略,每处都是一个跳跃,通过揣摩想象,完全可以将其补充出来,从而产生很好的留白效果。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跳跃不能过大,留白不能过多,以免产生脱节和疏漏。

隐晦含蓄式

——语言描写之六

  所谓隐晦含蓄,就是人物在说话或对话时,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这种语言幽默风趣,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一是局部性的运用。就是隐晦含蓄之意,体现在人物语言的一两个关键词语上。这种语言表达一般比较简洁,要么渲染某种气氛,要么具有某种含意,给人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例如:“奶奶从市集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只桃子,她说:‘吃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看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这是贾平凹的散文《我的小桃树》中的一段话,奶奶的语言朴实,而又隐含深意,如“仙桃”“梦”“幸福”等词语,就意味深长,表达了奶奶对孙辈们的美好希望和祝愿,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二是整体性的运用。就是隐晦含蓄之意,在整个语言描写之中,或在人物的某一段说话之中。这种语言,与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倾向密切相关,与人物的个性特点相一致,因而特点十分明显,阅读时要认真领会,深刻思考,才能品味出说话者的真意。例如:“齐仰之:……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毅: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齐仰之:(大笑)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陈毅: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这是话剧《陈毅市长》中,陈毅旗帜星期与化学家齐仰之的一段对话,两个人的说话都含蓄风趣,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而深刻,体现的词语有:酸性、碱性、中和、化学变化、催化剂等,既表现了齐仰之在陈毅市长的耐心诱导下而发生了质的变化,又突出了陈毅市长豪爽、直率、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其语言力量之大、耐人寻思之味,可叹为观止。
  运用这种写法要注意一点,就是所用语言要符合人物身分和性格特点,如陈毅和齐仰之对话的语言,隐晦含蓄的词语都体现在有关化学专用术语上,因为齐先生是化学家。这样的语言有针对性,真实可信。

提示主旨式

——语言描写之七

  所谓揭示主旨,就是通过对话或独白的形式,来揭示文章中心。这既是文中人物的重点语言,又是作者精心提炼的结果。这种语言描写,具有概括性,富有哲理,意味深长,往往是名言警句,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这种语言,往往是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思想感情的流露,或思想感情倾向的抒发。例如:“‘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这段语言描写,先后涉及两个人的说话,都是从感情角度来提示主旨的。前者是作者鲁迅说的“谎话“,后者是藤野先生说的表示惋惜的话,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先生的慰安之情和先生对鲁迅的关怀痛惜之情,而且也突出了他们师生之间那种纯真诚挚的革命情谊。
  这种语言,一般出自主要人物之口,即使由配角说出,也是为主角服务的,可以是主角独白,也可以是通过配角的引渡来表述。例如:“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跶、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这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一位战士与“我”的一段对话,先铺垫后揭示。这位战士从蹲防空洞说起,说到他蹲防空洞,正是为了祖国人民自由幸福的生活。“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这句话表明了志愿军战士在前线吃苦而毫无怨言的原因,也有力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运用这种写法要注意一点,就是人物语言,既要明朗,又要简洁,以便突出文章主旨。

铺垫陪衬式

——语言描写之八

  所谓铺垫陪衬,就是人物的对话或语言对下文具有铺垫和陪衬作用。铺垫陪衬,可从背景上来展示,可从感情基调上来表达,也可从情节造势上来构设,还可从结构过渡上来考虑。这种语言描写,具有介绍交代的特点,语言比较平实。
  这种写法,就其位置来看,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于作品的开头。文章开篇就是人物对话或独白,以形成铺垫引渡文字,为下文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情节的展示,作陪衬式的介绍,以突出下文内容。例如:“‘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头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 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这是《醉人的春夜》一文的开头,有两处语言描写,都是陈静的独白。它叙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想遇到人,二是交代自行车坏了,这为下文小伙子的出场作了铺垫,也为下文车铺修车的情节做了准备,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二是用于作品的中间。在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为下文情节和人物作铺垫引渡。这种描写,可以是一两个人的闲聊,也可以是几个人的议论,形成一定的场面和氛围,使铺势陪衬的特点更加充分而明显。请看下面一段文字:“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么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这是《孔乙己》中众酒客和掌柜在咸亨酒店里的对话,有的点明说话者,有的省略了说话者,具有议论的特点,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场面。实际是插叙,把孔乙己在外面的遭遇,拿到酒店里来介绍,主要是说他被打折了腿的事。不仅交代了孔乙己好久没来酒店的原因,而且为下文孔乙己的第二次出场作了准备和铺垫。
    这种铺垫陪衬是通过人物对话或独白实现的,与一般性的叙述和背景介绍不同,所说的内容要适合口语表达。

情节推进式

——语言描写之九

  所谓情节推进,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交代情节发展的有关内容,并且向情节发展的新领域和深层次推进。这种描写在表现形式上,多运用对话的方式,对话的内容,一般是围绕情节进行的。就其与情节的关系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直接推进式,就是通过对话或独白,将情节直接向前推进。这种情况,不转弯抹角,不拖泥带水,作者意图明显,文字比较精短。例如:“‘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这是《一面》的作者阿累与鲁迅先生的一段对话,其内容是买书与卖书,与本文的主要情节是重合在一起的,“我”的买书终于有了结果,使情节顺流而下,而且文字简练,达意直接,加快了情节的行进速度。
  二是交代推进式,就是对情节的有关要素,作适当的交代,一方面将上下情节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对情节的有关内容作补充。至于交代的内容,可以是引出人物,也可以是补充说明,以增加情节的严谨性和关联性。例如:“我说:‘成渝!明天还下雪,是不是你就不能出去玩啦?’他连看我也不看,说:’爸爸说,明天还下雪,就要停工哩!’我说:‘你爸爸这样关心天气?他干啥工作?’他骄傲地说:‘开仙(山)工!’‘在哪里开山?’他努着小嘴巴,指着对面的工地。”这是《夜走灵官峡》中的“我”(材料队长)与小主人公成渝的一段对话,由“我”的问话开始,也以“我”的问话结束,重点是在回答上,即成渝那天真活泼的回答,这实际上是交代成渝爸爸的工作,引出上下文侧面描写的人物,即成渝的父母,说明成渝的成长与父母的良好影响密切相关,因果的交代、情节的关照是十分严谨的,推进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运用这种写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文字务求简洁,频率宜少不宜多,使之洗练而明畅;二是内容要与情节紧密联系起来,要么是主要情节的直接体现,要么是情节要素的间接交代。

性格突现式

——语言描写之十

  所谓性格突现,就是通过对话或独白的形式,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人物形象。这种描写,是从人物角度来设置的,针对性强,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突现人物性格。就其作用的对象来看,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是对他人性格的突现。就是以此人物的语言,对彼人物的性格产生作用。请看下面一段文字:“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我不睡!我不睡!’‘为什么?’他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说:‘爸爸妈妈说,不管哪个人都要朽(守)住康(岗)位。’”这段文字出自《夜走灵官峡》,是“我”与成渝的对话,写成渝看护妹妹极端认真负责的精神,但更表现了他的爸爸妈妈坚守工作岗位的优秀品质,因为成渝这样做,是其父母影响所致,可谓一语双关,因果关联十分明显。
  二是对自身性格的突现。就是作者把塑造说话的任务,交给说话者自己来完成,即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来突出其某种性格特点。这种情况,多体现在文中主要人物身上,具有自我剖析的功能。例如:“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这段文字,选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说话者是文中“我”的母亲,名叫“克拉丽丝”,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她这段话的重点,一是辱骂于勒,二是避开于勒,实际上就是怕被于勒发现,怕于勒“拖累”自己,这就突出了她冷酷自私、认钱不认人的性格特点。自我暴露、自我展示是比较充分的,揭示其性格特点也是十分有力的。
  运用这种写法要注意一点,就是在设计对话或独白时,要始终与人物性格特点密切相关,从而使人物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

 来源:中华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