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的方法论:中医脉决的奥妙之迷 +中医把脉原理+把脉望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1:55:56

 

中医脉决的奥妙之迷  

民族医药桡骨茎突为标志,前寸后尺中定关。左右六脉寸关尺,左寸主心和膻中,右寸主肺与胸中;左关主肝胆和膈,右关主定脾与胃。左右尺主肾小腹,寸膈上部关腹部,尺主脐下至下肢,


浮中沉分主脏腑,心肺肝肾中脾胃。三指弓形头平齐,节节相对布疏密,一举二按三之寻,举之轻指力按皮,按之重指筋骨间,寻之轻重中三取。

晨诊最好,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春脉微弦,夏脉微钩,秋脉微浮,冬季微沉;妇女之脉,濡弱略快;妊娠脉常,滑数冲和;年小搏快,年长和缓;高大脉长,矮小脉短;瘦薄常浮,肥厚常沉;六脉沉细称六阴,六脉洪大为六阳;

喜之时脉缓,怒之时脉急,惊之时脉动,动之多急疾,睡之多迟缓,脑之脉较弱,食之多数而有力,饥之稍缓而无力;斜飞脉尺向手背,反关于寸口背侧。

浮之:轻得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沉至:轻手不应重乃得,气沉潜深筋骨间。

迟之:脉来迟缓息三至,速率不及正常四;数至:一息脉来五至上,每分约达九十次。

洪之:波涛汹涌如波峰,来盛去衰渐渐减;微至:按之欲绝极细软,浮沉模糊似有无。

细之:体小明显细如线,脉气来去无间断;散至:浮散无根数不齐,沉取不着中势挫。

虚之:举力按空三部脉,形大无力浮中沉;实至:浮中沉取充实感,体长形大强劲力。

滑之:如盘走珠极流利,应指圆滑珠旋转;涩至:迟细而短往艰涩,三五不匀无常度。

长之:首尾端长过本位,上至鱼际下尺后;短至:首尾俱短不满布,寸尺均沉关明显。

弦之:端直而长如琴弦,稳重搏动弛张大;芤至:浮大中空如葱管,两旁可见按中空。

紧之:牵绳转索来绷急,绞转无常紧张力;缓至:来去怠缓息四至。一息稍快于迟脉。

革之:中空外坚如鼓皮,浮搏按空虚无力;牢至:沉按实弦坚不移,体长形大强微弦。

弱之:其势柔软而无力,位沉体细且极软;濡至:浮而细软搏力弱,不任重按按则无。

伏之:沉深伏筋附骨上,指力推筋着骨得;动至:滑数有力形如豆,动摇不定关尤显。

促之:来数歇止无定数,搏动较快时一止;结至:迟缓搏动时歇止,止后再搏否规律。

代之:脉来时见有一止,良久方来止定数;疾至:脉来急疾息七八,每分高达百四上。

  

中医的奥妙无穷就在于充分掌握脉决和临床经验,对病人负责等于对自己负责,北京新宇中医院的专家对中医的脉诀掌握的很权威,病人不用说出自己的病,完全都能把病人的症状和病情说透彻,病人个个都很服气的,治疗效果比其他医院来讲有快又好.很受患者的信任和尊敬.

中医诊断歌诀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

    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

   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2、气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身疲肢倦食纳少,心悸筋缓目发黑。头晕眼花腰酸痛,自汗脱肛内脏重。

  23、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脘闷纳呆胁胀满,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气逆:气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呕恶嗳气呃逆胃,肿逆昏厥头晕眩。

  25、血虚证:面唇舌甲无光华,心悸失眠手足麻,经少衍期脉虚细,头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热证:身热夜甚烦不眠,目红鼻衄发疹斑。舌质红绛脉细数,月经先期崩漏连。

  27、血瘀:肿胀刺痛有定点,日轻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质青紫暗,舌边尖部瘀点斑。口干嗽水不欲咽,肢体麻木或痉挛。脉沉细涩为要点,部位不同随政见。

  28、气滞血淤:气滞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胁胀痛。月经不调胁痞块,舌紫脉虚诊可凭。

  29、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头晕眩,少气乏力懒语言。面白色淡脉细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气虚失血:气虚失血属内伤,倦怠少气面萎黄。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脉弱归脾汤.


中医把脉原理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我号脉,因为我们都有学过中医,有关医者名誉我不能拒绝,老师教了我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   太弱   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 太强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MOD}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把脉望舌  

 

中医 诊断治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即简单又方便,但是有些人把它搞得太神秘虚玄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它就是一个诊断方法,是因古时科技不发达而形成的,在现代医疗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更显得它的珍贵。我临床上也很重视把脉望舌,但不觉得神秘高深,也许我学艺不精。

经常有学生向我建议写写这方面的经验体会文章,我很汗颜惭愧,不敢下笔,生怕误人子弟。因为我把这方面看得很简单,脉看虚实,舌看寒热。再兼问闻参机变,就大体辨证心中有数了。

中医辨证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一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干,握者,难也。不如脉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或偏热,用寒凉药就无大错;舌质淡白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热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燥亦是明见。大旨为此,亦可细究诸如:

1 .舌淡当温
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热药?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如舌质不红,或淡胖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热药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

2 .苔黄当消
一般认为,苔黄为热,当清,此为常法。据我临证所见,舌苔黄或黄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不可过用苦寒清热,因“脾胃喜温而恶寒”(孙一奎《赤水玄珠》),在杂病处方中常规配伍谷麦芽“快脾开胃”(李时珍《本草纲目》)以鼓舞胃气,助消化也可治苔黄。

3 .苔腻当化
中焦湿滞即见腻苔。何谓“湿”?这是中医特有的概念,西医没有检查“湿”的方法,更没有治湿的办法。中医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有特效,常用白蔻仁、砂仁、藿香、佩兰等,如苔腻而厚,可加用苍术、麻黄、草果仁。一般来说,舌苔退了三分之二即可,不可过用,以免化燥伤阴之弊。

4 .苔少当养
杂病所见到的舌苔少,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先见到舌苔剥落,逐渐发展到苔少,最后出现无苔,或如猪肝状的舌象,至舌体裂口疼痛,或兼有口干少津,食不知味,双目干涩,大便干结等。此种苔少舌象,多属阴亏血虚、津液脱失,概宜养阴、养血、养液,药以甘寒为主,如石斛、麦冬、生地、山药、玉竹、花粉之属,并守方坚持,定回收效。

关于脉象主要按切有力无力,是大是小,是粗是细就可以断虚实,有力而大且粗为实,尽量少用或不用温热补药,否则易犯实实之戒;无力而小且细为虚,可以用补药养血益气温阳,慎用或不用苦寒活血通泄攻下之药,以免犯虚虚之戒。

大旨为此,随着临床经验增多,还可以继续细化,诸如右寸沉无易患颈椎病,双寸浮滑有力多见头部火旺,双关如豆,肝胃不和,柴胡剂处之,右关沉弱多见脾虚或胃部手术过,脉弦细如梗必见肝病,左关洪滑有力必见肝郁火盛,男子右尺滑数多见下焦前列腺泌尿糸症状,女子右手尺不足,沉弱者,兼舌淡胖,不论有无瘀血,则必有少腹冷,腰寒凉,白带粘少而清稀,此为子宫虚寒,易用暖宫药如仙灵脾、小茴香、良姜、苍术,及补肾药熟地、菟丝子、牛膝、枸杞子,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瘀血加桃红等等,据脉用方施药,方便直捷。

总之,一句话把住舌脉,即可确定寒热虚实,再参合问闻二诊,大体就可以搞定了,处方用药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会出原则性问题。要想把病看得更好,那就是经验技术的问题了。关于察舌按脉,吾确实不精,仅此而以,班门弄斧,希望以后能学到高明者简单实用的脉舌秘诀。下面举一例主要运用以脉舌诊断治病案例,以示之说明:

周某,55岁,男,高级工程师。原先有高血压高血脂病,经过我一段时间的中医调理巳基本痊愈,年隔一年未见,一日突然找到我说给号号脉看看有啥大问题。因是熟人了寒喧一番,就摸了摸脉,一摸感觉和过去大不样,右手沉微几无脉象,左手浮濡,我大吃一惊,问最近得过什么病没有?告之,半年前捡查身体时,医生说有轻微的心梗,给安了两个支架,叫服了几个月的西药和通心络胶囊及丹参救心丸,就成这样了,乏力出汗易感冒,血压偏低,觉得大不如以前,故来找你看一看。我说你这问题有点大,原来脉象双手弦滑又大,现在搞得竟一手几近无脉了,长此已往恐要出大问题。现已出现明显的气虚,系长期服用扩张血管药和中成药行气破气药所致。周某问现在怎么办?我说停服所有中西药,用汤药调理,争取右手脉恢复即可。出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黄芪120g  仙鹤草60g  红参片15g  当归10g  桂枝30g  白术15g  甘草30g  柴胡10g  升麻10g  陈皮10g  干姜10g  大枣10枚  10剂,水煎服,日三次。

十天后二诊,右手脉象略起,还是沉弱,但已有效,本效不更方原则,上方加仙灵脾30g鹿含草30g又二十剂,右手脉起,乏力出汗亦愈。后以十全大补丸善后。

按:此案诊断治疗,无更多症状可见,就是抓住右手几无脉象一证,断为气虚,常言右手主气为阳,左手主血为阴。大剂峻补中气,复元扶正而获效。临床上我常以左手脉象沉弱而舍其它症用大剂左归丸治之收效颇著。此乃个人心得,提出仅供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