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7四核处理器: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05:25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 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参照日本的课例研究的做法,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应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推进课例研究的有效实施,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制度,二要创建和谐的研究氛围,三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9)04-0084-0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而课例研究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课例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90年代初逐渐被推广到美国、英国、印度、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为教师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和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场所,有利于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分析教学问题的能力,改进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前国内外的教育界聚焦于两个观点:一是教师事关重大,二是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是对这些观点的回应[1]。“课例研究”(Lesson study)在日本也被称之为“授业研究”,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程教学的过程。1999年,美国学者斯迪格勒(James w.Stigler)和黑巴特(James Hlebart)出版了《教学的差距:为了改进课堂教学——来自世界教师的精彩观点》后,促使美国人对“课例研究”的兴趣空前高涨[2]。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中小学把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真正的专业成长不在于职前培训,也不在于脱产学习,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其任职学习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3]。课例研究聚焦于“原汁原味”的课堂,始终围绕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教学实践,能帮助教师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的问题。在课例研究中,通过共同研讨学习,反复修改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逐渐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的实践之间的差距。
  (一)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把“人的问题”弄明白了,所有的教育研究就都有了前提和方向;如果“人的问题”没弄明白,所有的教育研究就丢失了自己的前提或迷失了自己的方向[4]。课例研究的出发点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怎样学”,研究讨论“教师应该怎么教”,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方式,使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目标。
  (二)有助于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使教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进行课例研究,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相应的理论素养做基础的课例研究只能是肤浅的、空泛的,称不上是研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课例研究,有助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感悟进行归纳分析和理性思考。而且,课例研究比科研课题研究容易些,教师从课例研究做起,容易跨入教育科研的大门。通过与专家、与同事的交流和讨论,分享亲自参与、亲身得来的体验、研究及其成效,教师能逐步成长为真正的研究者。
  (三)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增进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课例研究能提供给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知识,使教师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以应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关于教材问题、教学内容问题和教学策略问题的挑战。教师组织在一起讨论教学细节,思考如何教学,思考采用哪种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会发现自己对这部分的内容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学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四)促进教师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课例研究是教师合作完成的。通过团体运作的方式改进教学,可使教师在分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学会教学[5]。在课例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也会将自己失败的课例或在课堂上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与大家进行交流。这不仅反馈了自己的教学情况,也能收获其他教师的教学技巧,真正达到改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并使教师集体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五)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教学
  课例研究重在探讨与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关注学生的真实发展。课例研究能提供给教师相互评论、反馈教学的平台,能提供给教师将他人和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对比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反思找出存在的差距,帮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改善教学行为,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的实践智慧。
  
  二、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及其实践模式
  课例研究的实施没有统一的要求,因其起源于日本,所以我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是参照日本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的。日本的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为:合作设计研究课—关注实施中的研究课—讨论研究课—重新设计课(选择性的)—教授经过重新设计的课(选择性的)—交流按重新设计的课进行教学的反思[6]。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设计教案;选择一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作为观察者进入课堂,将设计好的教案作为关注对象;课后交流课堂上所观察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部分教师继续对研究课进行修改,设计出一个新的教案(选择性的);另一位教师教授重新设计的课,同事再次观摩(选择性的);教师们再次集中到一起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美国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与日本基本相似。我国教育学者顾泠沅先生结合新课改的实际,在开展教师的“行动教育”时,将其模式简化为“一个课例,三次讨论”。概括起来,其课例研究的实施步骤为: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为了便于学校使用,应对课程改革中的难点,他进一步提出了“三个阶段、两次反思”的观点。三个阶段为: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之下的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的阶段。连接这三个阶段的活动的是两轮有引领的合作反思: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反思理性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从理念向行为的转移[7]
  各国实施课例研究的过程不尽相同,具体的实践模式也是灵活多样的。肖建民老师介绍了四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位教师围绕主题,针对同一内容连续上三轮研究课(多轮研究课);一位教师围绕主题,针对不同内容连续上三轮研究课(多轮研究课);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分别(先后)上一轮研究课(多轮研究课);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不同内容分别(先后)上一轮研究课(多轮研究课)[8]。此外,余文森老师在进行校本研究,介绍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时,还提到了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实践模式。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邀请式观课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来听自己的课;反思式观课是教师成为观察自己课堂的主人,是借助录像来进行的[9]
  综合日本、美国以及我国的课例研究的实施办法,不难看出,课例研究是教师在从事日常教学的同时所从事的教学研究,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一种研究范式。课例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变革自身的教学方式,收获他人的教学技巧,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它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带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提升,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推进课例研究有效实施的相关措施
  从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及其在日本、美国的开展情况来看,它需要借助相关措施来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实施,从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完善的教科研制度
  为了确保课例研究能够在一个学校的全校范围内展开,并且能够持续地进行和收到较好的效果,学校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教科研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教研制度、课例探讨制度、合作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还应该成立专门的课例研究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或教研负责人对课例研究活动进行相应的监督。要明确教师在课例研究中的义务和责任,鼓励和培养教师形成研究意识,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从而保证课例研究的开展。
  (二)创造和谐的研究氛围
  课例研究是教师集体进行的研究活动,所以有必要为教师的研究搭建一个平台,创造和谐、友好的研究氛围。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各抒己见,做到使彼此的见解能共通共享。同时,教师之间需要相互理解,不断反思,并建立起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以共同提高。
  (三)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
  学校应给课例研究提供条件支持。学校的支持能够使研究活动得到保障,能够使教师的精神得到鼓舞,而这也会影响课例研究的质量。
  1.专业支持
  从事课例研究,不仅需要教师的热情、动力和决心,还需要有专业理论的支持。所以,聘请校外教育专家或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员及时地给教师以一定的专业指导,有利于课例研究更好地开展。此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进行课例研究所需的常规技能进行培训,还应加强教师的课程分析理解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堂观察能力以及撰写课例能力的培养。
  2.经费支持
  在美国,课例研究一般是由学校董事会规定的,而不是教师自发自愿进行的。美国的教师在学校因做课例研究而花了课外的时间,需提供额外的补贴。这也就是说,课例研究在美国还是一项额外的工作,还没有成为教学本身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学校还应提供研究中所需的器材(摄像机、录音机)和适当的经费。
  3.时间支持
  课例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提高和改进的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种激进的教学变革[5]。课例研究一般以3至5年为一个周期。教师对课例研究内容的实践、反思及修改是需要通过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来逐步完善的,所以教师只有对班级进行长期的、持续的跟踪观察,才能有助于课例研究材料的搜集、积累和形成,才能有助于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正因为如此,进行课例研究就需要学校领导以及参与的教师具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参考文献:
  [1]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育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2]黄东昱.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生长点[J].教育与职业,2007(15).
  [3]孟学英.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4(4).
  [4]刘良华.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13).
  [5]E.Beauchanlp.(2001).New and old voices On Japanese education[M].Armonk,N.Y.Pp:50-52.
  [6]C.Fernandez&M.Yoshida.(2004).Lesson Study:AJapaneseApproach to Improving Matlmnm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M].Mahwah,New Jersey.p:7-9.
  [7]肖建民.课例研究是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8).
  [8]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J].教育研究,2005(2).
  [9]胡庆芳.课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条件: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