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至强e5好还是i7好:手会说话 王晨霞解读掌纹的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00:16

第一部分 古人说心理

祝由术--远古的心理疗法

中医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

  早在远古时期的巫医祝由术就是人类最古老、最早的疾病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现代心理疗法的源头。

  远古时代,人类过着野蛮的生活。肚子饿了,生吃些植物的果实、根、茎和兽类的肉。天气冷了,就把树叶、兽皮、羽毛这一类的东西披在身上,当做衣服穿。人们住在山洞里或大树上,这样的生活条件当然免不了疾病的侵袭。虽然他们在劳动中不断地改善生活,减少疾病,但是,仍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疾病。他们的命运还主要掌握在自然手中,人们对自然的畏惧和崇拜,逐渐产生了"神"的观念,凡不可理解、无法解决的事,都归之于神。遇到了疾病灾难时,便乞求于神的护佑,以后逐渐产生以祷祝为职业的"祝由师"。

  "祝由"的原意是"祷祝"鬼神,请告说事之"缘由",故称"祝由"。远古时代的"祝由"活动,不光是针对病人,对于战争的胜负、自然灾害、种族的兴衰等等事情,都有"祝由"的活动,所以"祝由术"实质上就是我国古代人类和自然界、鬼神之间的一种精神沟通方法,是最早的、群体的心理安慰,心理疏导方法。通过"祝由"治病,只是"祝由术"的一个方面。

  "祝由师"是通过能和鬼神相通的姿态给人信心,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远古时代的人类,将患病看作是神灵惩罚,恶魔作祟。因此,或是祈祷神灵的保佑、宽恕,或是采用驱鬼、避邪等手段来治疗疾病,"祝由师"就是利用了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不可抗拒的现象的恐怖、崇敬心理,把自己扮演成可以与鬼神沟通的导体,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当他在演示与上天沟通的过程时,患者的心态高度地集中,并且处于绝对的至诚状态(现代医学证实,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增强免疫力)。这肯定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根据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在远古时代,由于生存条件的原因,人类的寿命很短,只有15~30多年,而且所患的疾病,主要是因为节气变换导致的外感伤风,因为饮食不洁导致的消化不良,因为各种外伤导致的感染以及皮肤病等。这些病,在现代,不会造成生命的终结,而在当时,只能是凭借自身的抵抗力来碰运气了。当人在有了信心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强,红血球、白血球,特别是淋巴细胞会大量地增多,这些细胞都可以杀死进入体内的各种细菌、病毒。"祝由"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利用了人类对于因无法控制痛苦,而产生的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因不知道痛苦原因,而对于鬼神的崇拜心理所诞生的最早的心理疗法,当然能够获得一些疗效。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实施"祝由术"的同时,在病人身边总是要生起一堆火的。根据当时的说法,火可以驱鬼避邪。从现代看来,不管是伤风感冒发烧,还是上吐下泻肚子痛,在火堆旁边烤出汗来,肯定是可以达到治疗效果的,就是在现在,医学治疗这些病时,依然没有离开"发汗"这一治疗原则,只不过是通过吃药发汗而已。其实在最早期的医疗活动中的"祝由术"中,不光蕴藏了"心理疗法"的雏形,而且是"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的早期探索。如果我们仅仅用"迷信落后"来否定"祝由",就是对我们祖先当时的科学进步的否定,对现代医学基础的否定,对于自己古老医学文化的否定,那才真正是无知的表现。

  当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再用"祝由"这种方式来治病了,但是,利用病人的心理,采用一些"咒语"治病的方法,至今还是存在的,特别是流行在少数民族中。而且不光在中国,这种方法,散布在世界各地,例如东南亚的"降头术"、"扶乩术",欧洲的"催眠术",都可以看到"祝由"的影子。

  在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的远古时代,治病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用言语、行为进行开导、说服。这种方法,开始由亲近的人随意而作,慢慢地从家族、部落、地区中涌现出威望较高的长者,或者由知识较多、经验丰富、能说会道的人,在某种仪式下,通过他们的方言、行为、舞蹈等方式为人治病。

  据古书中记载的一个叫中庶子人说,他见过一位叫"苗父"的"祝由"高手,是一个"上古为医者"。 他的诊治手法和过程是非常奇特而超常的:他把菅草(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拿来编成席子,供病人和自己坐、卧,又用草把子扎成狗的模样。对于任何前来求助的病人,他都拿起一只草狗,面对北方,口中念念有词,但每一次治病都只念十个字。于是,无论是扶着来的,还是抬着来的病人,立刻就能康复如初。

  苗父的治病手法要比当时的普通"祝由师"在治疗方法上更进了一步,他的方法简单了很多,也有效了很多。当时的"祝由师"在治病时,祝词繁复,手法繁琐。除了念咒,还要助之以画符、烧符、焚香、化纸等等,不一而足,并且通常只能治一些简单的病,而苗父只用一只草狗、十个字,就能治大小各种疾病。

  苗父就是一个成功的"祝由医"了,因为他念的十个字就是祝祷的祷词。他那个特殊的席子和草狗,是用什么草药编成的,在病人身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治疗效果,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可以推测,席子和草狗的药效功能,肯定胜于那十个字,可是,当时的患者最信任的,却是那十个听不懂的字,正是因为自己听不懂,所以更相信鬼神听得懂,更坚信自己会在鬼神的帮助下痊愈,这就是心理疗法的功效。有了这种强大的心理暗示,席子和草狗的药效得到了最高的发挥,多么伟大的苗父啊!他应该是心理学的鼻祖了。

  这些在医学萌芽时期的治疗方法,是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巫医并存的,早期是巫盛于医,根据现在的一些文献的记载,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尧帝时代,"祝由"是医疗、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那个时代的著名医生叫"巫咸",在史料上称他为"神医",他就是用"祝由"的方法治病("巫"在当时是一个职称,"巫咸"在今天就称为"咸医生"。根据《山海经》记载的著名巫医就有十几个,他们是: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号称"十巫"。《海内西经》记载六巫: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古书上说他们"皆操不死之药"。我把他们的名字留录此书,以示对他们的纪念)。所以我们常说"医巫同源",就是说,今天的中国医生的根源来自当年医学先驱--"巫"。后来随着儒学的发展,医学在儒学的理论基础形成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而医学从巫术中独立出来了,中医学诞生了。春秋时代,一个新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建立了。

  从我国文字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原始医药发展的大概,古"殹"字有防役的意思,在巫祝盛行的时代,"殹"字下面加了一个"巫"字,而写作"毉"字了。后来,人们在储存粮食的过程中发明了酒,并把酒的功效应用到了医药上,酒成了制造药物的基本原料,"毉"字才变作了"醫"字。

黄帝内经》说心理(1)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识不断提高,医学心理学的思想也逐渐丰富起来。具有代表性的是《左传》,书云:"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后世思想家用"爱"来代替"好",便成为"六情"说的典型提法。《说苑》、《山海经》等典籍中也记载了一些心理疗法的例子,这是中国传统心理疗法的萌芽时期。

  据初步研究,《吕氏春秋》载文挚以"怒胜思"治愈齐王的病例,是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最早记录,但此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而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渊源,应追溯到2000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

  《吕氏春秋·至忠篇》记载了这个事件。

  齐国的齐闵王生了重病,让人去宋国请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看完病对太子说:这个病非得激怒闵王让他发怒了,病才可以好,但是他一发怒,会杀了我的。太子说:只要父王的病好了,我和母亲会以死保护你的。文挚就答应给闵王治病。第二天,他与太子去见闵王,就先做了三件让闵王不高兴的事情,闵王已经开始发怒了,这时,文挚不脱鞋,就直接登上闵王的床,故意踩着闵王的衣服,大大咧咧地问闵王的病情,闵王气得不理他,文挚就更加出言不逊,进一步地刺激闵王,闵王一怒而吐出堵在胸中的黏痰浊物,病好了。但是闵王还是认为文挚触犯了他,非要杀掉文挚,无论太子和皇后怎么说也不行。最后,闵王还是把文挚放到鼎里给蒸了,成了医学史上的一大冤案。吕不韦曾经感慨地说:给圣明的皇上做忠臣容易,给昏庸的皇上做忠臣,实在是太难了!

  成书于春秋战国至汉代中期的《黄帝内经》,探讨了心理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比如,人的心理现象与人的身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喜怒哀乐都是人们常有的情绪,那么,这些情绪与人的身体五脏有什么关系吗?对此,《黄帝内经》作出了阐释。《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与人体五脏有密切关联。《黄帝内经》又说:"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认为人的形成是先有五脏形体,而后有精神藏于心,才形成各种心理现象。《黄帝内经》提出"形神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现象不仅依赖外界事物的刺激作用,而且要以脏腑气血等生理机能为基础。

  对于人的躯体疾病,《黄帝内经》已经注意到寻找致病的心理因素,从自然天候、人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去阐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黄帝内经》指出:"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其中,喜怒、惊恐都是心理因素,表明心理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又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都精辟地说明了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可以损害人的健康,造成疾病发生,甚则危及生命;良好的情绪则是预防疾病、战胜疾病的重要"法宝"。

  《黄帝内经》中阐述的心理学内容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心理学,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菲曾指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这首先就是《黄帝内经》和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贡献。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和《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以上这个表是中医对情志与身体状况的总结,可能许多人都无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现在我就用现代医学生理学的观点给大家讲解一下。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为什么"怒伤肝""悲胜怒"?

  "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为什么"思伤脾""怒胜思"?

  "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为什么"忧(悲)伤肺""喜胜忧(悲)"?

  "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为什么"恐伤肾""思胜恐"?

  古人对于情志导致心理疾病的研究,和现代医学的观点真是不谋而合,证实了"心理学的故乡在中国"的论断,我们确实应该为老祖宗感到骄傲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造就了我们现在称之为"传统文化"的国学体系,而儒、道、佛,是它的三大支柱,这三教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家庭日用起居、身心休养。当然,中国的医学理论的创立,也不可能背离这三教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三教互相融和的趋势大于互相排斥的趋势,就更利于中医学、中药学在这三教的兼容并存中,在三教的保护支持下迅速发展了。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曾于1940年9月在美国"科学、哲学、宗教同民主生活方式的关系"讨论会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讲话:"尽管宗教的和科学的领域本身是彼此界线分明的,可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这种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当然,宗教和科学是无法混合的,就像黑色和白色,黑色是美的,白色也是美的,但是,黑白组合的图案,也许是最美的。宗教之光不同于科学之光,科学之光丰富人的头脑,宗教之光启迪人的心灵,所以在今天的科学之光照到现代心理学上时,我们先看看宗教之光在心理学上有过的灿烂吧。

  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医学与巫术分家了,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医学进入科学范畴的必然。在中国,儒、道、佛三种宗教共存的社会状态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的、内在的对立和联系。我们后人不能也不应该视而不见。只有正确地评价儒、道、佛这三种宗教和中医药学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正视历代贤哲的创造,才能不重蹈历史虚无主义的覆辙。由于本书是对于心理学方面的探讨,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中国的三教理论对于中医心理疗法形成的影响。

儒、医、易术中的心理治疗

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周易》一系的儒家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早在《周易》与《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医术与卜巫就是原始宗教用来除病消灾,避凶祈福的重要手段,原始巫术中就包含着医术。医与巫在上古之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共存并称的,称为"巫医",大约在春秋时期才开始分开。所以,成书在西周前期的《周易》,主要是占巫活动的记载,成书与汉代的《黄帝内经》则是巫医分开后,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但是从战国时期的《易传》之后,《易》由占巫转变成了哲学,其中"阴阳"、"太极"、"道"、"神"、"术"等范畴及思维方法,对《黄帝内经》成书产生了很大作用。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所说,《易传》为孔子所作,但是到宋代的儒生,如欧阳修,就怀疑非孔子所作。不论是否为孔子"韦编三绝",历代儒家一直将《易》奉为经典。

  《周易》的原理、思想以及范畴(如太极、阴阳、乾坤、理、气、道、象、术),在汉代及其后,不仅对儒家,而且对道家,甚至佛家,不仅对哲学思想,而且对科学技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尤为显著。《周易》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密切,以至于古代医家有"医易同源""医易会同"一说。远古至今,医易融会贯通,盛名天下的名医大家,数不胜数,如:隋唐的杨上善,唐朝孙思邈、王冰,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明清时期的张介宾等等都是儒医大家。正是这些熟读四书五经,又精通《黄帝内经》的儒医大家们,融会贯通了儒学与医学,充实了中医的理论,发展了中医药学。例如《礼记·礼运》中把人们的情感变化分为七个类型,"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勿学而能"。但是这种情绪的表述,在中医上就发展得更准确了,儒医把它改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就更贴近我们的生理心理现象了。为什么这样改呢?《礼记》中的七情,有些是正常的生理活动,并不足以导致疾病,而医学中的这七情,如果在突发、剧烈或者持久存在的情况下,就可以导致情志异常,导致肌体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进而引起肌体的病变,所以就叫做"七情内伤"。

  儒医不但发现了七情可以内伤到脏腑,而且在医疗实践中,创造了治疗七情内伤的"以情治情"的心理疗法。也就是利用儒、医、易的理论进行的心理暗示疗法。

  这里我举一个金元名医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七《不寐》中以情治情的医案,来看早期心理学在儒医中的应用。

  这是张从正(又名戴人),治疗一个富裕人家的妇女失眠症的故事。这个妇人不能睡觉已经两年了,吃什么药都不见效,也就没有医生可以治疗她的失眠了。后来,她的丈夫求到了张从正。张从正给她诊脉后说,两手都是缓脉,缓脉是表示脾这个脏器受邪,脾主思,她是因为思虑过度困住脾气所致的失眠。于是,他就和其丈夫商量:要想办法让她发怒。什么办法呢?他丈夫当着妻子的面给了张从正很多的诊费,然后,留张从正在家里酒肉招待了好几天,再然后,张从正没开一张处方就拿钱走人了!这可把妇人气坏了,大怒起来,以至于脾气发的汗都出来了。当夜,妇人就困得倒床而眠,这一觉连睡了八九天都不醒。然后,胃口开了,能吃饭了,脉也就正常了。张从正总结说:这是因为胆气虚了,胆为木,脾为土,胆虚木不能克土,我激怒她,就激动了她的胆气,胆气重新克伐脾土,脾从思困中得以解脱,这就是"怒胜思"啊!

  在清朝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中也有一个以情治情的医案。

  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案例。说的是明末,在高邮有一个被称为神医的人,叫袁体庵。他治疗一个乡试中了举子的年轻人,这个人因为中举子而高兴得发了狂,一直笑个不停,吃什么药也止不住"笑"。求医到了袁体庵的门下。袁体庵诊脉后大惊失色地说:你的病已经没有办法治了。你的命不过数旬了(一旬10天),你赶快回家去吧,恐怕迟了,连家人也见不到了!如果你路过镇江的话,你一定要找一个何医生,再求他为你治病吧。同时袁体庵还让他带一封信给何医生。这个举子一听,吓坏了,性命要紧,立刻启程回家。奔至镇江后,他发现自己不再笑个不停了。咦?其病如失!他找到何医生,把信交给他,何医生让他自己看看这封信,信上说这位先生是因为中了举子,喜极而发狂的。大喜可以使人的心脉扩张,而不复合,中医认为"笑"为心之声,心脉不合,"笑"不能止。这种病用药是治不好的,所以我只能用危险和痛苦的情绪来调整他狂喜的心情,故而我用"死"来恐吓他,让他产生忧愁抑郁,在忧愁抑郁的心情下,他的心窍就能够闭合了,带着这种情绪,我想他走到镇江时, 这个病就应该好啦 ! 举子看了这封信,面向北方再三而拜。啊!袁体庵真是神医啊!

  儒、医、易学结合在心理治疗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非常广泛,这里不过是说一漏万。抛砖引玉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这句话: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

道教修心之法(1)

与儒家始终并存的学派是道家。

  "道家"之称始见于西汉前期太史公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旨》一文。乃指春秋末年老子创立的以"道"为世界本原的学说、学派,包括其后继任者庄周、黄老学者及其思想。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之大,不亚于儒家。西汉中期后,儒术独尊,道家在野,但历代仍有不少包括儒生、佛家在内的其他学者汲取道家思想,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学派中,所以道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道家形成发展之时,正是中医药学产生之日,由于二者在思想理论和追求目标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故它们势必相互吸收,相互为用。特别是对于生命观的认同上,和养护生命、延年益寿的方法上,还有对于药物的制作加工等方面,中医学和道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道家的生命观,来自老子的生命观。而"什么是生命的本原"这一问题,不仅医家需要解决,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思考和关注,而道家明确地提出"生命原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可以为天下母"的道,在运动中产生了"一",即混沌状态的气,一气又化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降为地。阴、地与阳、天二气相冲产生"三",三就指的是"和气"。由和气产生了世间万物及人,故称"三生万物"。道家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归根到底,道产生天地万物及人,人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物,就应该效法天地和道,而这一系列的产生和效法行为,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道教的宇宙演化模式和生命本原论,认定人及天地万物是自然运动的产物,排除了上帝、天命、鬼神在其中的支配作用,是当时的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人类思想上的一大进步,所以当时的医学科学,也认可把"道"看作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把"气"视为世界万物及人的生命的本原,从而成功地建立了中医的阴阳学说和气机学说,老子的生命本原论对医学的影响肯定是积极的,重要的。

  道教的生命本原论,决定了道教的生命观,从而发展出一系列的养生观点,如:清净寡欲、聚气养气、节欲存精、太上养神等等方法,都是道家提倡并亲历而为修行的。

  道家与儒家不同,治理天下之事,道家不放在心上。道家看重的是修身长寿。而修身长寿重在修"心",道家的修心之法,大部分在今天看来,就是心理学的范畴,所有的修心的方法,不外乎是针对于生命、针对于死亡、针对于生存方式的心理调整。

  道家经典中有这样一个记载:

  黄帝为政事劳累不堪,面色憔悴,心情迷乱,于是决定闲居一段时间,一天,他白天睡觉,梦到自己游玩到一个国家(注意:这种白日梦,就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种疗法),那个国家没有君主和官吏,一切都听任自然,老百姓也都无欲无求,自然而然,他们不知道迷恋生存,不知道厌恶死亡(注意:道,出来了。梦中的针对疲劳的心理调整出现了),所以没有一个短命早死的。他们不知道偏爱自己,也不知道疏远别人,所以不喜欢也不憎恨。他们更不知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迎合别人,不知道蝇营狗苟地去追求私利,因此没有利益和祸害(注意:遵循"道"的结局出现了。这里的心理调整针对的是黄帝的劳累不堪)。

  那个国家的人民,不知道什么叫畏惧。投进水里,他们不会淹死,跳进火里他们不会烧伤,甚至连刀砍和鞭打,也不会让他们感到疼痛。他们可以升到半空中,好像脚踏实地一样自在,睡在空中就好像睡在床铺上一样舒服。他们的视线不会被云雾遮挡,听觉不会被雷电所扰乱,心境不会被喜好所迷惑,连山谷都休想绊住他们的脚(注意:"天人和一"的道法自然出现了。多么美好的心理暗示,这种在无欲无求心态下可以成为神仙的心理暗示,缓解了黄帝的憔悴、迷乱)。

  黄帝梦醒后怡然自得(心理调整成功了),召见他的大臣说:我闲居了三个月,清心寡欲思考调养身体(注意:清心寡欲,是道家调整心态的必需环境)、治理天下的道理,但一直没有想通,直到昨天做梦才悟到真谛,现在我已经知道最高深的道理,就是不能依常理去探求。我领会了,我获得了真理,但是我没办法告诉你们(这真是: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也!)

  "道"理的深奥,我们不在这里探讨,但是,道教理论对于身心的指导,可以说是最鲜美的心理"鸡汤"。这种心理引导之高明,可以称为现代顶级的心理干预手段。

道教修心之法(2)

自从有了人类,疾病和死亡伴随着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所以对于死亡的敬畏和恐惧,一直扰乱着人类的心理状态,而道家理论就是从人最关心的生命观着眼而建立的。要说道家思想起到了对于生命的心理干预作用,是毫不夸大的说法。道教理论的建立,成功干预了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

  道教提倡的庄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即可以把它看作是庄子对于死亡的"安时处顺"、"天人和一"的理论基础,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庄子对于自己的心理调整疗法。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到庄子家里,没有看到应有的伤心场面,却见庄子正对着妻子的尸体席地而坐,两腿像簸箕一样随意曲伸着,一边敲着盆状的瓦缶,一边高声歌唱。其声慷慨激昂,响遏行云。

  惠子十分气愤,走上前对他说:"你与死去的妻子共同生活了一辈子,她为你生儿育女,日夜操劳,现在她因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罢了,居然敲着瓦缶高歌,你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放下手中乐器,缓缓回答道:"并非如此!你没有看到我的悲伤,是因为我的悲伤已经过去了,她刚死的时候,我悲痛万分。每次我看到家里她曾经用过的一切,就不禁回想起她平日的一言一行,心里如同刀割一般。但后来,我忽然领悟了!"庄子站起身,继续说道,"你看那春夏秋冬自然变化。春天芳草萋萋,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到了冬天,万物凋零,一片萧瑟。从春到冬,再从冬到春,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变化着。人的生命正如这春夏秋冬的变化一样。人起初是没有生命的,更不用说形体和气息了,恍恍惚惚的世界,经过变化形成了气,气再经过变化形成了形体,形体又变成生命,现在又经过变化回到死亡。她现在安安静静躺在天地之间,而我却为她哭泣,这不是没有明白天命的表现吗?所以我停止哭泣而放声高歌。"

  为死亡的亲人而悲伤,是人之常情,但是,庄子却从中感悟到春夏秋冬的变化与死亡没有两样,顺应自然规律就不会为死亡而悲伤不止,这就是庄子对自己悲伤心理的调整过程。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生死观,他把生死看作是自然而然的现象,认为生死存亡为"一体",相互转化,没有辨别的必要,既不要乐生,也不可恶死。一切听任自然。

  道教对于人们"恐惧死亡"的心理干预,更大的贡献在于"对死亡的乐观猜测"。正是这种猜测,建立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观点。道教认为,对于死亡的恐惧来自于对于死亡的无知。既然死后的世界是不可知的,那就等于说"任何人都不能确定活着和死亡哪一个更快乐,更自在"。

  庄子说过一个"丽姬出嫁"的故事。

  丽姬原本是一个民女,因为皇宫选宫女,她被选中,最后还成了皇后,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她在回想当初被选中时,在家里哭得一塌糊涂的悲惨情形,现在看来多么荒唐、愚蠢、无知啊!

  庄子认为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就像丽姬对于皇后生活的恐惧是一个道理,你根本不知道死亡后什么样,面临死亡哭什么呢?庄子用一个寓言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骷髅,枯骨凸露,呈现出原形。庄子用马鞭从旁边敲了敲,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还是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还是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还是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

  庄子说完,拿过骷髅,当成枕头睡着了。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其实人死了,就没有你说的那些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

  庄子说:"好。"

  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失,即使面南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的。"

道教修心之法(3)

到了半夜,骷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其实人死了,就没有你说的那些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

  庄子说:"好。"

  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失,即使面南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的。"

  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让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左右邻里、朋友故交中去,你愿意吗?"

  骷髅皱眉蹙额,深感忧郁地说:"我怎么能放弃面南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

  恐惧心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对于那些神秘和恐惧的事物,对它们越不了解,恐惧感就越强。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就是如此。

  人总是习惯性地把死亡想象成:失去、虚无、黑暗、痛苦,所以,在人的心里,死亡成了绝望的代名词,我们自以为是地被自己的想象所欺骗,因而生出了种种恐惧,又让这种恐惧占住了内心,影响了活着的心情(注意:道家就是为了"不影响活着的心情",才采用了对于死亡心理的干预治疗),所以道教重点在于研究如何"快乐地活着"。

  道教对于恐惧死亡的心理所采用的干预疗法,目的是为了"自在的人生逍遥游"。

  由此,道教提出了第二个心理疗法。这种疗法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追求长生成仙,达到延年益寿,快乐地活在当下。我认为,道教的最响亮的口号是:我命在我不在天。

  有人说道教的教义,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得道成仙。道教崇拜神仙,向往神仙长生不死,自由自在地快乐生活,他们认为神仙并非异类,人们只要通过修炼,就能够得此大道而变形成仙,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道教发明了针对"快乐生活"的心理疗法,当然也有药物疗法(炼丹术)。我们来看看道教针对"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观点,产生的修身养性的心理调整方法。

  首先,"我命在我不在天"中所说的"命",是指:1.寿命;2.性命;3.生命。

  寿命:道教认为,人的寿命应该由自己主宰。为了主宰寿命,道教发明了炼丹术,以求"大药"来长生不死。

  性命:道教认为性与命关系密切。"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又说"人生之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皆由人是否重视"养性合道"使然。因为,性是命的附属,或者说是性命一分为二的一个方面。而性是可以或者说比较容易在后天发生变化的,所以人们应该自主地去改造、改良"性"。那么,养性,是指哪些"性"呢?

  1.人性。

  2.习性。

  3.性情与性格。

  4.性欲及性功能。

  综上可以看出,除了第4条以外,前三条的修养,都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道教对人类心理学科学的贡献大矣!因为道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对待"从死到生"人生历程的最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疗法。

  我写完了这一章,自己都感到,通过对道教心理疗法的研究,我为自己做了一场心理调整的辅导报告。真是如沐春风啊,轻松了许多!

  所以说,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道家在心理治疗方面的理论观点非常广泛。这里不过是说一漏万,抛砖引玉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这句话: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

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1)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昌盛于中国,在历史的发展中,佛教与医学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佛医学,古印度的佛教把婆罗门教医学改造后,纳入其体系(古印度医学比佛教渊源更为久远,大约自公元前20世纪,印度文明达到空前高峰时,医学已自成体系,其经典是《吠陀》。吠陀的意思是:求知。后来随着佛教在印度的兴起,一些医学内容被佛教所吸收,形成佛医学,后来又因为佛教在印度的日趋衰落而传入中国之后,佛医学也一并传入我国了)。东来僧人在传教过程中,给人治病,借医弘佛,作为自身成佛的途径。他们在翻译佛经时,也翻译了许多佛医学著作,据统计,约有400部左右(仅《隋唐经籍史志》记载,翻译经文中的印度医学文献就有17部88卷。仅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有关医学的著作就有20部之多)。佛经中出现医疗卫生方面的医学术语多达4600多条,既有生理解剖脏腑方面的名词,也有医疗、药学、心理、病名、医事杂论方面的术语。当时一些精通佛医学的医家,试图把佛医学与中国医学结合起来,发挥两种医学各自优势,会通中印医学创立新医学。但是由于佛医学传入我国的时候,中医的理论体系已经比较完备了,特别是在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和治疗方法上都优于佛医学,所以佛医学没能改变中医的理论体系,它的一些理论和医疗技术、卫生习惯,反而被中医所吸收,纳入中医体系之中,与中医融为一体了。我们常说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通过中医学融会佛教医学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

  佛医学很早就发现心理因素可以导致疾病,并且在心因性疾病的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所以,讨论心理学,不能埋没了释迦牟尼的贡献。

  佛祖释迦牟尼就非常擅长"心理调整"疗法。我们来看一个佛祖亲为的心理治疗病案:如是我闻。

  释迦牟尼在王舍城的灵鹫山对众人说法时,见一个老妇人悲痛欲绝,号哭不止,原来这位老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从儿子下葬那天起,老妇人就滴水不进,一动不动地坐在墓碑旁,望着儿子的坟冢以泪洗面。

  释尊(佛教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着五百修行者赶到墓地来了。

  释尊扶起老妇人,满怀慈悲地问道:"老人家,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老妇人流着泪说:"独生儿子弃我而去了,可我对他的爱,使我无法在这个世上独活,我想跟儿子一起去算了!"

  "宁愿自己死去,也要让儿子活着,你是这样想的吗?"释尊问。

  "佛陀啊!您能做到让我的儿子复活吗?"老妇人高声问佛,充满希望。

  释尊微微一笑,静静地回答:"你给我拿火来,我就运用法力让你的儿子复活。不过,这个火必须来自从未曾死过人的家庭,否则,我做了法,也是无用的。"

  老妇人闻言,停止哭泣,立刻跑到街上,逢人就问:"府上曾经死过人吗?"

  大家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她,"自从有老祖宗以来,哪有没死过人的人家呢?"人们反问她。

  老妇人一直奔波到夕阳西下,访问了不知多少户人家,始终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火,她无奈失望地回到释尊面前说:"我就是找不到您要的火,怎么办呢?"

  释尊笑了起来,说道:"你还不明白吗!自开天辟地以来,哪有不死的人呢!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要失去亲人,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的,你为什么就想不开,执迷不悟呢?"

  这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心理治疗过程啊。

  面对一个持久悲哀不解的老人,释尊先给她一个足以兴奋的承诺,然后让她离开坟冢(脱离诱发悲哀的环境),到处去询问火的过程就是和人群接触的过程(改善孤独的心情),到处奔走的体力运动,可以充分释放精神压力(利用运动消耗能量,释放压力,是现代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然后,当她在体力和情绪都放松的时候,点出问题的关键(有生就有死,你有何想不开),点醒了执迷不悟的老妇人。

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2)

佛医学中认为,疾病是由"四大不和"而成的(四大:地、水、火、风),一大不调,可以导致101种疾病;四大不和,可以导致404种疾病。所以,佛医学认为疾病有404种,这404种疾病,又分为心病和身病两大类。心病是指内心的贪执、恐怖、忧愁、憎恨、愚痴等诸多烦恼,可以说佛教主要着眼于众生的心病--无明烦恼的根治。而"心病"又分"魔""鬼"致病两类。其中有一类称为"魔"病,就是现代医学中的精神、神经病和各种心理疾病。而"心病"中的"鬼"病,则是指瘟疫、流行病、传染病。佛教从"根"(生理)、"尘"(社会环境)、"识"(心理)三缘和合的整体角度考察人的存在,认为它们互不相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心起烦恼、恶业,不仅仅是"心病"的具体表现,而且还可导致生理失调而致"身病",佛教医学有"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的说法(《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这种观点和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致的。所以佛教医学为心理治疗开创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魔":佛教刚传入中国时,翻译为"磨"。至南朝梁武帝时改为"魔"字,全称为"魔罗"。魔的种类很多,烦恼、疑惑、迷恋等一切能够扰乱众生思维者,均称为"魔"。由自己身心所生的障碍称为"内魔",来自外界的障碍称为"外魔"。 佛教认为:魔由心生,妖由人兴,众生的"八万四千尘劳"浓缩为"贪、嗔、痴"三种烦恼,都可以导致"魔病"。这些烦恼,在现代心理学中就是指导致心理疾病的种种原因。

  随着众生心理障碍的增加,佛教的经典中,"魔"也越来越多了,从二魔、三魔、四魔、五魔、八魔、十魔乃至到了十二魔。其中四魔之说最为普遍。四魔,根据《瑜伽师地论》所说为:烦恼魔(人的108种烦恼)、五阴魔(五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积聚而成的生死苦果)、死魔(四大分散,夭丧殒没,无法延续慧命)、天魔(是欲界第六天之魔)。

  由此可以看出,魔,实际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各种心理障碍。佛教针对人类的心理疾病,与儒家、道家不同的是,它发明了一种药,可称之为大药-- "后悔药"。

  有句俗话:世上没有后悔药。但是,佛家就发明了后悔药!(真巧,同一时代的基督教,也发明这种后悔药。这个"药"是享有东西方共有知识产权的好药啊!)

  佛教的"后悔药"是什么呢?

  佛教针对心理疾病,提倡"修心",采用神秘的、内省似的证悟,从日常生活做起,礼拜、忏悔、唱咏、打坐等等。其中针对业报致病所提倡的:忏悔,就是佛家研制的"后悔药"。

  忏悔:人们的身心疾病往往是内心潜意识中的不良积淀所致,尤其是当人们违背了某些社会公德,背弃了道德行为准则时,其心理负担十分沉重,"忏悔"这种方法,就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释放的机会。佛教认为,心灵的力量可以产生治疗效果,如果运用修定之法,使"心"(思维)专注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宽心胸,可以达到治疗心身疾病的作用。例如佛教中的"忏悔"一法,就是要求你想象面临佛菩萨圣众诸天,至诚悔过,使一切精神负担在忏悔后变得轻松。这不是最好的后悔药吗?那么这个后悔药怎么吃呢?

  佛家认为,业病非普通药石所能治愈,唯须忏悔业障,读诵经书,抄写经典,供养赞叹诸佛菩萨,布施法界众生,以其公德消业除病。

  "忏"为梵语"忏摩"的略称,原意为"忍"或"宽恕"。如有了过失,请求容忍、宽恕是"忏"的本意。"悔"是梵语"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的意思,直译为"说",即说罪,陈说罪状的意思,犯了过失,应该向对方承认过失,不只是认错,要明白地说出自己所犯的罪过,这才是"悔"。佛家的观点是:"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

  佛家不但提倡忏悔,而且还有很多种有助于忏悔的方法,传世的忏法如:梁皇宝忏、法华忏法、金刚忏、大悲忏法、水忏法、观音忏法、阿弥陀忏法、金高明忏法、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等等。做忏悔还需要专门的庄严道场,还要有忏文。也就是说,不同的心理障碍,佛家有不同的忏悔方法。对于这些,本书就不做详细的介绍了,有心研究佛家心理学的朋友,可以进一步向佛门经典探究。

  佛教不但推出忏悔--后悔药,还推出了心理调整的名医大家--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又称为"观音"、"观自在",是大乘佛教里的大菩萨。他拥有慈悲的胸怀,能闻声救苦,引导娑婆众生脱离世间苦厄,追求生命智慧。两千年来,观音信仰遍布亚洲各国,乃至西方世界,成为人类宗教世界最灿烂的花朵,特别是在中国,开展出独特的观音信仰文化。

  观音菩萨的祖籍在印度,他的印度名字是"阿缚卢枳帝湿伐逻",原意是"由高处向下观之君主"或"探视下界之神"。

  观音的造型男女相皆有,唐宋以前,中国的观音以男相为多,而唐宋以后的观音,以女相为主了,这是为什么呢?佛教有众多的解释。最被众生接受的解释是:母亲是慈悲的象征。

佛家的心理大药--后悔药(3)

观音所强调的"慈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母性的特征,也就是儒家的"父严母慈"。可是在佛教传统中,女性是"智慧"的特性,而慈悲是男性的特性。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更快地被接受和传播,必然要与中国的儒家、道教传统文化结合,而中国向来以母性表示慈悲,观音转为女性后,她的慈悲为怀的母性特性,就更容易被民众接受了。事实证明,女性观音形象,通过被家庭中的母亲妻子的接受,而更广泛地进入到了中国的家家户户,对于佛教的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接受观音呢?因为观音的很多教义都符合女性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观音更容易被女性接受作为心理辅导老师。

  中国的女性,由于儒家"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长期处于家庭、社会上劣势的地位,导致了整体女性世界观上的心理歪曲,也由于女性身体结构的特殊(女性因为激素的分泌在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有明显不同的原因,造成情绪的波动较大),使得女性的心理疾病明显地高于男性。而规定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礼仪,导致妇女因常年困缩在家庭中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无人疏导,无处疏泻。所以,在这种国情下,女相观音出现了!妇女们通过观音法门,每天面对观音像祷告、诵经、忏悔,实际上成了女性疏解情绪的一个重要的通道,而如果观音是男相,一些女性难以启口的话,就可能说不出来。而对于一个慈悲美丽的女性观音,那么,妇女对于婚姻、生育,甚至嫉妒、怨恨之情都可以唠唠叨叨地倒给她,畅快地诉说,甚至哭泣,而诉说和哭泣恰恰是心理调整的必需。而且观音还特别为中国的女性带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安慰:送子。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严酷的封建制度的大国,传宗接代是家族的繁衍目的,同时为了家族利益,形成了"重男轻女"的养育观。那时的女人,家庭地位最低,一个女人,如果不能生孩子,那么在家庭中是没有地位的,而且面临被丈夫"抛弃"的结局。即便是生了孩子,如果没有生儿子,那么,在家庭中依然没有地位,而且面临被丈夫"冷落"的结局。所以生育并且生出男孩,是每一个妇女的最大愿望,甚至被当成是人生的重要目的。因为这个目的不能实现,不少的妇女患了心理疾病(其实,不孕症,就是在现代社会,依然和心理障碍有着重大关系)。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来了!她不但是女性,还怀抱小儿,被称为"送子观音",能够送子,这对于当时的不孕的妇女,没男孩的妇女,是多么大的安慰呀!观音菩萨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富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值德本众人爱戴。"(《普门品》)看,多么令人高兴,只要礼拜供养,那么想要男孩送男孩,想要女孩送女孩,这给心因性不孕症的妇女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支持啊!现代医学也证明,只有在心态完全放松状态下的妇女,才容易受孕,而且,心情开朗愉快的状态下受孕的人,更容易生男孩。看来观音菩萨是早就知道了!

  观音菩萨给中国妇女带来的更大福音还有呢!

  中国旧时的妇女分娩,被称为过"鬼门关"。因为古代社会医疗技术不发达,一旦遇到难产,没有手术技术和设备,产妇的死亡率极高。导致凡是怀孕的妇女,都忧心忡忡,不知道自己在分娩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闯过"鬼门关"。这种担忧,恐惧分娩的情绪,非常不利于宫缩,越是害怕,越宫缩无力,越是生不下来,越恐惧,而越恐惧,越导致难产。那时,在产程中因心态导致的难产是非常多的,当时遇到难产,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只有听天由命,而且死亡常常是唯一的结局。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来了!她说:"若有妇人生产难者临当命终,三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并诵持此咒即得解脱(《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看,多么令人宽慰,只要从一怀孕,就开始诵经念咒,然后,在临产时,把自己托付给观世音菩萨,这时只要"三称名号",菩萨她就会保佑你平平安安地分娩,这给害怕分娩的产妇带来多么大的心理支持啊!历史的记录也证明,自从观音菩萨进了产房,很多妇女的难产问题解决了,看看那些平安分娩后,抱着孩子去观音庙还愿谢菩萨的人群,你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在古代妇女心中的位置了!说她是佛陀送给古代妇女的心理健康咨询大师,一点也不言过其实啊!

  佛家在心理治疗方面的方便法门非常之多,这里不过是说一漏万,抛砖引玉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这句话: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

咒禁与心理调整

咒禁是从"祝由"发展而来的一种心理调整术。"祝由"能在远古时盛行,是因为人们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怀着对疾病的无奈,而祈求天地中"神灵"的指点,至于神灵指点后,疾病能否痊愈,人们只是怀着崇敬,甚至恐惧的心理,而顺从疾病的自然趋势了。但是,当医学独立成为学科后,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于疾病产生的原因的探索,导致逐步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能力的增强,祝由--这种向天地间的"神灵"讨说法的行为,就被摒弃了。这时,咒禁术出现了。咒禁是用来治疗和控制疾病的,用来叱责天地中的"神灵"作怪,力图驱逐天地"神灵邪魔"的一种治疗方法。而这种方法,在治疗中是否能有效,完全在于患者的宗教信仰程度和患者对于实施咒禁术的法师的信任程度。可以说咒禁术对于"祝由术"来说,是古人科学进步的表现,由"顺从神灵"发展到"控制神灵"的一种对待疾病的科学观的转变。同时,由于"祝由"和咒禁都是建立在患者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所以,它们实际上,都是利用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为基础的一种心理暗示疗法。如果对于一个不信儒、道、佛的患者,不相信"神灵"存在的患者,咒禁术就无法实现它的效果。同时,由于宗教的不同,患者有效与否,在于是否选择了他信任的宗教咒禁和是否选择了他信任的法师。所以,常常可以在先人的记载中发现,这个病,先请了一个道士咒禁,治不了,又换了一个和尚咒禁,治好了。或者,这种病,先来了个神婆咒禁,没赶走病邪,又来了个神汉咒禁,病人好了,等等。都是说明咒禁术的效果是和病人的心理信任程度成正比的。

  在我国古代大量的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到,儒、道、佛,这三个主要教派,对于疾病,都有独具特点的咒禁术。至于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咒禁术就更繁多了。具体的咒禁术的咒禁语,以及咒禁术的实施方法,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这里我们仅从咒禁与心理学的角度来介绍咒禁术。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认为,治疗有五法:汤药、针灸、咒禁、符印、引导。其中的咒禁"斯之一法,体是神秘,详其辞采,不近人情,故不可得推而晓也。但按法实行,功效出于意表,不由所辑,将恐另落,今编为两卷,凡二十二篇,名曰禁经"(《千金翼方》卷二十九)。而孙思邈的这部著作,成为唐宋以后学习禁咒的教本,受此影响,唐代太医署首次设咒禁科,与医科、针科、按摩科并列为四科。

  咒禁科设立咒禁博士和咒禁师,教授咒禁,使学生能用咒禁术来"拔除邪魅鬼祟"以治疾病。唐内典卷四十"太医署"记载:"咒禁博士一人,从九品下。隋太医有咒禁博士一人,皇朝因之。又置咒禁师,咒禁工以佐之,教咒生也。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拔除邪魅之为历者。有道禁,出于山居方术之士。有禁咒,出于释氏。"这里明确地指出,道教的咒禁叫"道禁",来自"山居方术之士",来自释迦牟尼佛教的叫"禁咒"。唐朝太医署中能够建立咒禁科,说明咒禁术在唐朝已经是非常盛行,并到了需要政府出面管理、教学的程度了。写到这时,正巧遇到我的一位道教朋友来访,于是我向他求证"道禁"知识,他告诉我,他本人就修习一些"道禁"咒病的方法,据他所知,道教中目前流传的"祝由十三课"就有两个版本,来自两个不同的流派传承。只是现在称的"祝由"已经和远古的"祝由术",借其字而不同其意了。其方法属于"道禁"的范畴,是靠符咒符水驱邪治病的。

  咒禁术在现代,主要存在于各种宗教的治疗方法中,例如佛教的咒语去病疗法,不但是由师父念咒,而且患者自己也要持咒。特别是在佛教中的密宗的咒禁术,已经引起部分心理医疗学家的兴趣,有西方的学者说:古老的东方咒术,与现代的西方心理治疗方法,在许多地方都不谋而合。

  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咒禁术,绝非是学会念咒子就可实施那么简单。释迦牟尼佛就曾驳斥咒术,对于乱持咒术,特别是以咒术伤人者,《分别善恶报应经》中说,是要坠入畜生道的。释迦牟尼只允许为治病护身而持咒,他本人就为比丘们教授防治毒蛇的咒术(印度多毒蛇,经常有毒蛇伤人的事情。现在印度仍然有一些以咒毒蛇为职业的人)。对于咒语咒毒蛇,确有其事,东南亚现在依然盛行这种方法,在昆明的著名古寺,记录圆通寺史的石碑上记载:当年此地经常毒蛇出没伤人,就是因为请了高僧念经后,毒蛇才消失的,所以百姓在此修建了"咒蛟台"。并为感谢佛教高僧为民除害,又建立了至今享誉东南亚的著名佛教寺院--圆通寺。1997、1998两年,圆通寺翻修中,先后出现过两条巨蟒,轰动了东南亚,观者如潮。据说就是当年被咒的蛟,也许是咒语到期了吧,反正是它们出山了,现在对付它们,没再用咒语,就靠科学手段抓住了,至今还被养在昆明动物园里呢。

  对于真正的大乘修行者来说,佛教认为,咒术是无益的,更不允许僧众以咒术为谋生手段。咒禁二字中的"禁",意味深长,绝不同于世俗流传的方术治病法,从密宗的戒律而言,凡是没有经过灌顶修学行法的人,绝不可以实施咒禁。我这里写下智者大师的一段话,来提醒现代社会上的一些轻率迷信持咒法的人:"术事,(咒禁术)浅近体多贡幻(浅浅地沾上,就会使身体产生很多的幻觉),非出家人所需(不是出家人所需要的),元不需学(根本不需要学),学须急弃(学了的也要放弃)。若修四三眛(如果在修行四三眛大法的时候,四三眛:常生、常行、半行半生、非行非生等四种三眛),泡脆之身损增无定(修行的人,身体像气泡那样清洁清脆,沾了咒禁术,只会伤害修行而不能增加定力)。借用治病,道安身存,亦应无嫌(如果是为了治病,借用一下咒禁术,符合大道之理,尚可不伤身,用一下咒禁没关系)。若用邀名射利,喧动时俗者(如果是为了向时俗大众显示自己的能力,以获取金钱地位的话),则是魔幻魔伪,急弃急弃(他就是魔鬼变来欺骗你的,快离开他快离开他)。"

正是因为上述的理由,这一篇中,我们就不进一步介绍咒禁的具体方法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卷二十九,和《佛说神水咒疗一切病经》及以佛教中以治病为主要内容的各部陀罗尼经。

第二部分 医学说手与心理

脑与心理活动

脑与心理活动究竟是什么关系?只要揭开这个谜,就触及到了脑与心理的实质。这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各国的心理学家在吸取各种科学研究的成果的同时,对人的脑与心理的实质有了比较统一、接近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反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人所特有心理的最完善形式,就叫做"意识"。人的心理意识是在劳动中和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人的心理、意识,从反映的生理机制来说,是由人脑实现的,从反映的内容来说,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等,都是人脑这个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总之,客观世界是人的心理的源泉,脑是人的心理的器官。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的心理、意识不仅认识客观世界,而且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

  心理是脑的机能。这说明人的心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而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人的心理、意识是由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在脑中引起相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而产生的。还有,心理的"心"不是指心脏,心理活动的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的脑。

  我国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载述髓海(脑组织)的充益与不足,对肢体运动、听力、视力及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等都能发生影响。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也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后来,清代名医王清任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脑的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在《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他的这一认识,已把忆、视、听、嗅、言等五官的感官功能皆归于脑,这种对脑的认知比《黄帝内经》的观点又提高了一大步。

  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不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心脏而是神经系统的脑。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和以大脑为中枢的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密切联系着的。现在,科学家已经能用脑电图来记录脑中产生的生物电流,从而判断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例如,人在思维的时候,大脑会发生脑电波的变化。人脑受到损伤,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心理活动;脑的某一部分受到损害,与之相应的某种心理活动就受到阻碍。例如,大脑的额叶损坏就会引起智力的降低和性格的破坏,使一个本来温良宁静、有理智的人变成粗野急躁、不能自制的人。

  近年来,人们通过电子计算机来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为我们对人的思维活动进行客观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固然,电脑和人脑有实质的区别,但它对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提供了重要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是和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密切联系着的。我们说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为这关系到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人脑产生心理是自生自发的吗?不,人脑不是从母胎里就自然地带来了心理活动的。例如在印度北方邦勒克瑙,在1956和1972年都曾经发现过"狼孩"。他们虽在母胎里生成了人体的脑,但由于幼年时期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意识。因此回到人间后,不能说人话,只能发狼声;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用手和脚一起行走;很多生活习惯和狼一样。经过在人的生活环境的多年的教育训练后,才能学会直立行走,才学会极少的单词,才会产生人类的心理活动。

  这就说明,人只有在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种种实践活动中,外界的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传达到脑,引起脑的生理活动,才能产生和发展心理、意识。感觉、思想、意志、理想意图等一切心理、意识都是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通过脑的活动而产生的反应。离开了客观现实对脑的作用,离开了由此而引起的脑的反应活动,就谈不上心理、意识的产生。例如,简单的吃饭喝水,也是离不开机体的物质需要通过头脑而知觉到饥渴和饱足的心理活动。又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情画意,乃是月亮和故乡的客观景物通过诗人李白的头脑,引起回忆和想象而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任何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任何理想意图,总不外乎是客观世界通过头脑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系列心理意识的活动。总之,心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心理意识的源泉。

  心理意识受客观世界所制约,同时又对客观世界起着作用。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像录音机和录像机那样直接地复写。人的心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生活实践中,人的感觉、知觉、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会由于认识的错误而导致行动的失败;失败的实践促使思维和理想的转变,端正认识而得到行动的成功。总的来说,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和心理意识的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的。心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也证明了人不但能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己,而且能够改造客观世界,改造自己,使事物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脑与手

人类的脑发育成熟的过程,决定了人类心理发育成熟的过程,而脑是随着原类人动物进化成类人动物的过程中与手的活动能力同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讨论脑与心理关系的同时,我们必须重温脑与手的同步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明为什么通过掌纹可以得知心理疾病。

  大约在5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丛林里,充满了生命。

  各种动物,从巨大的象群到孤独的狮子,从奇异的鸟类到沼泽中的鳄鱼,当然,少不了抓耳挠腮的猴子。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在叫做肯尼亚的地方,正在完成着原类人动物向类人动物进化的过程。现在的科学家给这最早进化了的类人动物起了一个名字:南方古猿。

  但南方古猿不是类人猿。南方古猿是猿人,他部分是猿,部分是人。而且,最初的南方古猿更像猿而不像人。

  根据人类学家的推测,雄性南方古猿的体重大约40公斤,身高约一米以上,而雌性南方古猿更小,比雄性矮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这些猿人的牙齿和颅骨(大脑),只比类人猿稍微大一些,但是,他们的手却比类人猿灵活了。类人猿是四肢并用的奔跑,站立时,手悬摆在体侧,只是攀援时使用手。而南方古猿已经是直立奔跑,而不用四肢奔跑了。所以他们的手空出来,可以做其他的很多事情了。南方古猿使用手去爬树,挖植物根茎,抓坚果,剥果皮,除去树叶,抛石头,与同伴握手等等,这些活动,使手指的独自活动更加灵活了,特别是拇指,变得更有利于前后活动了。

  手和脑的进化开始同步了。

  这时的南方古猿已经通过大脑提供的经验,掌握了防御狮子等猛兽的技巧,例如,对于不同的猛兽采用或者上树,或者奔跑的方式,达到自我保护。同时,还出现了通过和同伴之间的互助协调来获取食物。可是,类人猿仍然没有进化,它们的手还是只做攀援用,还是四肢奔跑。

  在几百万年之间,南方古猿的大脑渐渐地在变大。

  300万年前,南方古猿已经迁移到了非洲南部,与最早的南方古猿相比,这时他们的脑髓已增大了1 /10,有450立方厘米。脖子更细了,鼻子变小了(但是还是很大),牙齿与人类的牙齿更相像了。但是嘴和下颌还像类人猿那样突出。他们直立行走,他们的手可以挖掘,可以举起石头去砸坚果,以获得果仁。

  在200万年前,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南方古猿的颅骨体积增大了。颅中有650立方厘米的脑髓。他们有了一个新名字--能人(意思是:灵巧的人)。灵巧在哪里呢?在大脑对于手的指挥和手与大脑的配合,比南方古猿灵巧了。和南方古猿相比,能人有着突出的颧骨、浓密的眉毛和一张毛茸茸的脸,但是,这种猿人更像人而不像猿了。他的下颌没那么突出了,他的前齿更小更薄也更锐利,这更利于撕咬,他的双手也更熟练,更有力量了。

  能人可以用两只强壮的手,把一块沉重的石头举过头顶,小心地把它搬走、丢下,石头落在埋于土中的一大块平石上,沉重的石头撞成碎片,在碎片当中,有一块有着锋利的边缘,他拾起这块碎片,把它当成工具,用来割划树皮和水果,甚至动物的皮肉。能人依靠脑的智力,指挥手来制作工具,从而加快了他的进化过程。

  160万年前,能人进化成了直立人。直立人是当时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灵。他的大脑是南方古猿的两倍,和现代人一样。直立人的头更小一些,与类人猿相比,他的脸不再突出,其轮廓是半个椭圆,从眉毛到嘴唇大体垂直。他的后齿更小,与现代人一样,但他的嘴唇肥厚,有些突出,鼻子又宽又扁,前额仍很小,略微后倾,眉骨粗大,从头到脚有深棕色的毛发,这种生灵为人猿。

  直立人的手,在制造工具时,已经可以靠两只手相互动作了,例如,不再是把一块石头砸向地上的石头上,而是用一只手的石头去打磨另一只手上的石头了。这样便有了石斧、石刀、凹形刮削器、研磨用的块状石,又用刮削器制造出尖头木棍、带两个尖叉的骨头等等工具。石制品的制造成了一项有价值的手艺,原始的工具交易开始了。人类史翻开了石器时代。

  手忠诚地按照脑的指挥,制造出了最早的杀伤武器:有木把的石斧子、用石器削出的骨箭,还有用来盛水和物品的石盆。在手和脑的越来越多的创造下,直立人更聪明了。

  他们从中东冒险进入欧洲,从南亚漫游到中国北方,被称为"北京人"。北京人的脑容量已经扩大,他的脑髓是1100立方厘米。他们的孩子可以叫喊着游戏玩耍(他们还没有形成语言,但是叫喊发泄着他们的情绪,他们已经有了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意识)。当然,他们也并不知道这些情绪可以训练他们的大脑,是他们的脑进一步进化的必然条件。

  有一天,一个闪电点燃了一棵树,火焰,给直立人带来了温暖,一个直立人把燃烧着的小棍,随手放在了一堆树枝旁,居然引燃了另一堆火,直立人开始思考:原来火和他一样,需要食物才能继续燃烧,火的食物就是树枝和树叶,他的想法解释了火为什么会生和死,他也许就是最早的科学家。当然,他的推论不完全正确,因为,火没有人一样的生命。但是,他发现的火需要食物--树枝树叶,导致了火种的延续,使直立人有了自己长燃不灭的火。对于直立人来说,火是神奇的,夜里他们坐在火边,火光反射在他们的脸上,火阻止了猛兽的靠近。如果他们再挥舞起燃着火的树枝,还会赶走野兽,有了火,直立人不需要留在洞穴中,或者僻静的居住地,有了火,冬天不再寒冷,他们开始崇拜火,火成了第一个神灵。他们由于崇拜,想到把自己最爱吃的东西给火,于是,打猎得到的动物,祭祀了火,动物的油脂,使火燃烧得更旺,他们认为火喜欢,他们也快乐地围绕着火祈祷。直到终于有一天,他们吃到了火吃剩下的动物时,发现熟肉比生肉好吃得多时,人类开始了用火烤食物的进步。

  于是他们烘烤种籽、植物、水果,他们虽然吃的多半是植物和水果,但是,烤熟的肉是他们最爱吃的,于是,他们频繁地开始打猎。

  这个过程,手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手不能快速地配合脑的反应,那么成为猎物的就是直立人了。于是,就是在频繁的狩猎中,手和脑配合的高度同步,导致了一个重大的进化,直立人进化到了人类--智人。

  仿佛有一只神秘而朦胧的手掠过地球,生存竞争与进化,带来了变化,这便有了直立人身体的改变。他的头部骨骼变得更轻盈也更精致,下颌骨变轻,更为精致,前突的眉弓消失了,脑壳更像球体,容量更大,却又薄又清。牙齿更小,更为专门化,这是由于工具的产生,精致的工具替代牙齿进行撕咬动作,所以,牙齿和下颌肌肉虽然仍十分有力,但是变小了。

  直立人的手指异常地灵活了。他们可以像拿钢笔一样,握住一根细树枝,随心所欲地操纵,用这样的手指和手,可以制造出更好的工具。

  直立人进化到这时,就更聪明了,所以,他们有了新名字--智人。这个名字的意思为"智慧的人"。

  这是40万年前,人终于成"人"了。

  在西方的故事里,这时,亚当、夏娃出现了。他们用手偷摘下苹果吃,从而被上帝流放,来到地上繁衍了"人"。这是脑和手的协作闯的祸。

  在东方的故事里,这时,盘古、女娲出现了。盘古用手抓起大板斧,劈开混沌,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又用手和泥,捏出了"人"。这是脑和手的协作,捏出了个世界。

  直到今天,有了你和我。我们依然靠着脑和手的协作,在改造和创造着世上的一切奇迹。

  我们开始通过研究人类的进化史,从而更加关注脑和手的关系,下面就是现代医学对于脑和手进化的新发现。

现代医学的三个证据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人类外在的脑。"是指通过手能够反映出大脑的技能和心理活动。手指端有大量压觉、痛觉、温觉等感觉神经末梢,同时也是皮纹分布种类最多、最密集的部位。人类的皮纹在手掌面高度细化,它的产生与皮下组织-骨关节-肌肉-神经紧密相连。胚胎学上,皮纹与神经系统同属外胚层,都是在胚胎3个月形成和发育的,并受遗传因子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因此,皮纹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外在表现,与其高级神经活动及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人手与鼠爪

  从比较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人类基因组的检测结果显示(2002年12月1日英美科学家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人与老鼠都有大约三万条基因,其中约80%的基因完全一样,共享99%的类似基因;老鼠的DNA有25亿个碱基对,而人的DNA有29亿个碱基对;老鼠有长尾巴的基因,人也有。正是由于人基因与老鼠基因之间存在的细小差别(仅300条特色基因),才导致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哺乳动物的产生。人有23对染色体,老鼠有20对染色体,也就是说人的染色体数只比老鼠的多3对。但是,在手拥有神经纤维的数量上差异却极大。老鼠前爪上有3万根神经纤维,而人手上有100万根,这是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比拟的。人也因此具备了最复杂、最特殊的功能--手和脑的联系与互动。

  A1-2的比较:通过鼠爪与人手的单杠的抓握方法就可以看出,鼠爪是靠中间的三指勾握物体,而人是靠四指与拇指协力抓握物体。人手的握力度,明显地强于鼠爪。

  B1-2的比较:鼠爪的大拇趾和小趾与人手的大拇指小指的发育相差极大,所以鼠爪上没有大鱼际和小鱼际这两块肌肉,大小鱼际的存在决定了鼠爪和人手在固定物品的握力,及操纵物品的灵活度上的天壤之别。

  C1-2的比较:鼠爪和人手在随意摆放时的关节紧张度,决定了鼠爪和人手在应急反应时的速度和力度的差异。

  D1-2的比较:鼠爪和人手在拇指与手指的协调和配合上,决定了鼠爪不如人手的动作多样性。

  E1-2的比较:鼠爪和人手的握力区别,决定了鼠爪不能够做出人手的多种抓握动作。

  F1-2的比较:鼠爪和人手的最大差异在于双手之间不能够协调动作。

  G1-2的比较:鼠爪所能够做的动作与人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H1-2的比较:鼠爪没有规律的纹路,只是一些沿着关节形成的褶纹,并伴有大量的鼠毛,手部的皮肤和全身皮肤没有异常。而人手上有明显的掌纹,手部的皮肤与全身皮肤不同,这种皮肤,有汗腺,没有汗毛。这是由鼠脑与人脑的进化决定的。

  以上这一切差异都取决于人手拥有100万根神经纤维,而鼠爪仅有3万根神经纤维,这种区别就决定了尽管老鼠与人在基因结构上差异很小,但是,老鼠永远不能够成为"人"。而人类今天能够主宰地球,就在于人类有一双与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同的"手爪"。

  手与脑血流量

  最近有瑞典的专家研究了手指活动和脑血流量的关系,证明手指进行简单活动时,脑血流量约比手不动时增加10%。但在手指做复杂、精巧的动作时,脑血流量就会增加35%以上。脑血流量相对增加了,就有利于思维的敏捷。这证明了手和脑之间的密切关系。

  手与大脑皮层

  从人的大脑皮层显示的信息来看,手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面积是最大的,几乎达到1/4到1/3。因此,手的高度灵活是和脑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高度进化的结果。可以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

为什么手可以观察脑与心理

20世纪30年代,从英、美、德、日相继建立手外科开始,世界手科学至今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历程。1958年,从北京、上海、天津相继建立手外科,到断肢再植(1963年 陈中伟)、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966年杨东岳)、皮瓣移植(1973年 杨东岳、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的修复(1970-1986年 顾玉东),到今天走在手外科水平的世界最前沿,中国为加速世界医学进步和造福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手脑研究方面,我国开辟了一条通过对手的研究,加深对脑的研究的独特途径,即国外都是通过脑研究脑,而我国结合手外科的临床治疗做了很多探索和积累,独辟了一条通过手研究脑、治疗脑的全新途径。例如,对臂丛神经损伤的修复,就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

  通过了解世界各国对于脑与手关系的研究,使我想起了恩格斯所说的话:"劳动创造了整个人的躯体,特别是手和脑。"我现在正处在研究手掌上的掌纹与心理疾病关系的初级阶段。对于掌心那些密密麻麻的纹理,我们可否理解为是同人的大脑共同进化的结果?不然为什么除了灵长类的猩猩外,所有的动物都没有掌纹,而猩猩那两条粗重的贯通纹又是绝不能同人的掌纹同日而语呢?我们还可否进而理解为,复杂的掌纹是大脑向人们传达的人体机理、病理、心理变化的神秘信息呢?解开这些疑问,还得从胚胎期脑的进化和掌纹的生成讲起。

  皮纹、掌纹与脑细胞的发育

  早在1680年开始,就有医学家相继投入了对皮纹(Dermatoglyphics)的相关研究与实验。从研究报告中证实,人类的皮纹确实与大脑皮质有许多的关联性,而在近代研究实验中也有更多数据显示,皮纹检测可以检测人类大脑皮质的发展状况,并且应用在新生儿的检测上。

  1832年: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一名著名的外科医师Charles Bell(1774-1842) 是第一个从事神经系统解剖的人。他发现手和脑之间的神经系统连结,比脑和其他部位的连结更多,而这一项重大发现,就成为手相学者广为使用的理论依据,被用来解释许多和人类感觉系统相关的问题。

  1920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 F.Wood.Jones 完成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The Principles of Anatomy as seen in the Hand》,该著作中对于手的解剖,提出了相当详尽的说明,并且对于手和人类的感觉系统,提出了大量的科学证据。

  1926年:Harold Cummins教授在美国形态学协会上提出皮纹学(Dermatoglyphics)这项专有名词的同时指出:当胚胎于母体的第13周时,其手足之皮纹开始发育形成,直至第24周,细微的纹线才会继续发育完成,并与胎儿的脑部发育产生关联(胎儿的脑部细胞于第15周时开始由中心部位开始形成),并且通过对胚胎指纹纹路与大脑纹路的显微切片研究,找到了皮纹与大脑的一种关系。

  1938年:美国Dr.Walken教授找到了皮纹和大脑的基本规律。

  1950年:加拿大脑外科教授Penfield所发表的《身体各部位与脑之关联之断面图》亦显示出手指皮纹与大脑间密切之关联。日本的医学专家品川加野博士亦提出:"左右手手指与左右脑之间具备密切联结的关系。"

  1981年:Roger W.Sperry(史派里)教授及其助手提出"双脑论",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双脑论"中明确指出了大脑功能与左右手之间的关系。

  1988年:掌纹医学专家王晨霞医师提出了掌纹与大脑关系的论文。论文中写道:2线,与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所以又称为"脑线"。它所提示的疾病,偏重于神经、精神方面及心血管系统。临床观察到,2线尾端过于下垂者,多见于思想家。若过于平直,则提示此人头脑固执、急躁。2线劳宫穴处有大岛纹联接,多提示患者有眩晕症,或美尼尔氏综合征。2线中断,或在手心部分开2-3支者,多有心脏病,或常见于先天性风湿性心脏病。2线过长,而且线上有零乱纹理时,提示有神经官能症。2线劳宫穴附近出现方格形样纹,多有脑震荡史,或有过全麻手术史,脊髓疾病,腰椎骨折等病。2线上有明显"十"字状纹,提示此人心理不稳,心率不齐,隐性冠心病。若发展成"米"字状纹时,则多提示有血管性头痛,或心绞痛。有关2线所预示的健康状况,多数来自遗传,此线主要提示注意心脑的健康状况。

  20世纪末,中国工程院院士、领先世界科研领域,中国的显微外科、断指再造技术领头人之一的顾玉东教授关于人手和大脑的关系的阐述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他说:"手既是脑之母,又是脑之子。"人类大脑之所以在今天这么发达,是由于前肢的解放,手作为特殊的生产工具,在生产活动中反复锻炼,促进了大脑的进化,人类所有的文明成就,都建立在手解放的基础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是脑之母。而大脑反过来使手变成了更好的生产工具,或者指挥手造出各种新异的生产工具,又使手变得更灵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又是脑之子。因此,可以说,没有手,就不可能有人的脑,人脑是在人手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手就没有脑的今天,手是智慧的代表,是人的第二个大脑。

  直至现在,所有关于手的研究,最多的是手上的皮纹,皮纹一旦生成,终生不变。而掌纹不同,它会出现深、浅、消、长的变化。那么掌心那些密密麻麻的变化着的纹理又代表着什么呢?我们可否理解为是同人的大脑共同进化的结果?解开这些疑问,还得从胚胎期脑的进化和掌纹的生成讲起。

胚胎期的脑、手和掌纹(1)

婴儿在出生时,他们的头的长度大约是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一,2岁的时候头大约是身长的五分之一。可是在胎儿期第1周的时候,头的大小超过了全身的二分之一。

  原因在于从第4周开始,大脑进入了一个高速发育期。这时期胎儿析头部顶端从神经管路里生出了三个小囊,这就是最初的脑囊,也就是脑的预备阶段。以后它们也将分成实质性的三部分,其中产生了端脑,它由两个半球组成,是负责思考和情感的组织。还有间脑和属于间脑的脑垂体,它在激素的制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颈部的弯曲处还有小脑和延髓,延髓连接着脊髓。脑的这一部分不仅控制着呼吸中枢,而且还控制着对生命至关重要的躯体的各种功能。在此周,胎儿还没有长出四肢,但在第26天的时候,在他身体的侧面,突然一下子出现了小的"肿块",这是手臂的胚芽,而这时候,胎儿自身的大小也只有大约3毫米到5毫米。

  '

  脑: 在发育的起初阶段,脑的各个部分还没有区分开,然而脑的生长发育极快,它是以生成"小的灰色细胞"开始的。与此同时,在脑和脊髓中还有白色细胞,它们的繁殖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差不多在第5周结束的时候,人们就能在胎儿的额头上看到两个隆起,它们以后将要成为大脑的两个半球。这一现象在大约第8周的时候就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我们知道,脑的左半球支配着身体的右半边,而脑的右半球则支配身体的左半边。脑的右半球里有与人的视觉、创造和想象活动有关的区域,而左半球里则有语言中枢、逻辑分析的思考中枢。

  手:在这一周,手臂和手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育的。在手臂的突起出现仅仅两天以后,就在这个突起上出现了像鳍一样的东西,并且很快就可以辨认出那是手的轮廓。

  5周的脑和手

  胚胎35天,细胞大量分裂,形成大脑半球,半球迅速增大、生长。连接脑和脊髓的神经管也开始工作,大脑皮质的发育在胚胎发展过程中是最为奇特的。

  脑: 胚胎的发育真是太惊人了,在第6周里,脑下垂体腺和肌肉纤维也开始发育。在形成宝宝手和腿的地方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胚胎的手和脚这时候看上去像划船的桨,这是由于间质细胞在此聚集了41天之久,它们各自组合,组成了五个放射状的手指,这就是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的雏形。又过了大约两天,在应该长出脚趾的地方也出现了放射状的脚趾。这些放射状的手指和脚趾看上去就像船桨,其轮廓还都是圆形的。

  手:然而,这种圆形的轮廓很快改变了。大约一周以后,你就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手指间和脚趾间的沟,而在手和脚的外形上看到指尖和脚趾了。

  此外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胚胎的心脏已经可以跳到150次/分钟,相当于大人心跳的两倍。

  6周的脑和手

  42天的胎儿手已经长出放射状的手指雏形。在整个手掌的边缘有一根供给养分的动脉,随着手指的发育,血管与手融为一体。此外,这时候脑下垂体腺和肌肉纤维也开始发育。

  脑:在胎儿的脑部每分钟要产生大约250000个脑细胞,也就是神经元(成熟的脑部有十亿个神经元)。但在胎儿8周大的时候神经元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脑发育尚在初期,脑细胞这时正成群地聚集,向为它们预设的地方运动。

  手:与此同时,胎儿的小手也以飞快的速度发育。在那些原先是沟槽的地方现在长出了皮肤,小手看起来就像鸭子的蹼或者鹅掌。两天以后,脚上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又过了两天,这种"泳蹼"皮肤重新又消失了,十分清晰地出现了手指和脚趾,不过脚上发生这种变化要4天以后。这种现象十分清楚地意味着人从孕育到出生经历了进化的一切阶段,也就是经历从单细胞生物到脊椎动物的全部进化过程。

  可是同样令人惊奇的是这种"泳蹼"的出现时间很短,它们消失得也很快。

胚胎期的脑、手和掌纹(2)

脑 :这一时期,主要是脑细胞体积增大和神经纤维增长,使脑的重量不断增加。脑还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育阶段是胎儿7-9个月,其间支持细胞和神经系统细胞的增殖,及树突分支的增加,使已经建立起来的脑神经细胞,发展成神经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突触接合,以传导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冲动。对于人的智力来讲,脑神经细胞树突的增加远比细胞数目的增加要重要得多。

  手:这一时期的手不仅有了清楚的手缝隙,明晰的血管,而且长成了指甲。

  从上面几周脑和手的进化过程看,应该说人类的十月怀胎太伟大了,仅十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人类的进化的复制,特别是脑和手高度协调关系的复制。

  25周的脑和手(约5.8个月)

  脑:胎儿25周时大脑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体积增大,这标志着胎儿的大脑发育将进入一个高峰期。

  手:胎儿在25周时,手掌上已生成了明显的掌纹(图B-1、B-2),特别是"感情线"、"智慧线"、"生命线"。看来上帝在进化我时,就已注定了让我来记录人一生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感,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的迁移和生、老、病、死的宿命。

  人生的密码将由我来调控哪!但现代掌纹医学已将我重新作了命名。此周形成的纹线分别是:1线、2线、3线。现在我明白了Harold Cummins教授为什么在1926年提出当胚胎于母体的第13周时,其手足之皮纹开始发育形成,直至第24周,细微的纹线才会继续发育完成,并与胎儿的脑部发育产生关联(胎儿的脑部细胞于第15周时开始由中心部位形成),原来手和脑确实有很大的关联性。

  30周的脑和手(约7个月)

  脑:胎儿30周时头部还在增大,而且这时大脑发育非常迅速。几乎大多数胎儿此时对声音都有了反应。大脑和神经系统已发达到了一定程度。

  手:我在想,皮纹天生不变,是不是代表了我先天遗传的很多东西。而掌纹则随着我身体状况的变化而改变,那是不是预示着我的健康、情绪、心理、生理等的变化都能在其掌上找到相应的纹线呢?

  33周的脑和手(约7.7个月)

  脑:胎儿33周时,大脑的神经中枢基本形成,并和周身相连。由胎儿时期到出生,直至十七八岁,大脑始终在持续发育着。至此,通过基因与环境--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大脑完全形成了。

  手:从(图C-1、C-2)中可以看到,手掌上除1、2、3条主线外,还生成了很多杂纹,这个时候掌纹已具备了可以诊断疾病的条件。

  婴儿的掌纹

  8.6个月(263天)的掌纹

  孕37+4周时出生的婴儿(他的"2线"预示着什么?):

  婴儿掌纹特别提示:

胚胎期的脑、手和掌纹(3)

左手2线过长,延伸到乾位:2线过分延长,多见于思想家。也就是说有此线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显示出善思考,对新事物好奇心强,爱动手,爱动脑,思维活跃的特点。但是,也有不足的是,在婴幼儿期睡眠较差,情绪变化大。

  右手2线尾端分支:2线在掌纹医学中主要代表心脑的整体状况。这位婴儿左手2线过长,而右手在"劳宫穴"处出现分支,提示他在幼年时期虽会表现出思路敏捷,精力充沛。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压力增加,他就会表现出中医学所讲的心主神志的异常生理表象,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可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委顿等临床表现。我们在临床上还观察到,出现这种掌纹的人聪明,但承受压力的能力差,若学习压力太大或工作压力大,易有抑郁的表现。

  正常的2线呈抛物线状,位于手掌中央。起于拇指和食指指根连线的中部,向小鱼际抛行,止于无名指中线。

  婴儿掌纹特别提示:

  双手2线平直:平直的2线,婴儿会表现出脾气的急躁和头脑的固执,若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而且哭闹的时间较长。

  左手3线弯曲并延伸到坎位:3线,大家常叫"生命线",我们经临床观察这条线确实与人的生命有关。好的生命线应该是深长、完整、光滑、没有杂纹的。但婴儿的3线出现了断续弯曲,这肯定预示着他的生命力不是很强。生下来就出现这样的纹,应该与他自己的关系不大,那是谁的问题呢?应该是父母的吧?

  现在的父母都比较聪明,准备要小宝宝了,都要先想到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都希望能把好的基因遗传给宝宝。当然,为人父母者的体质不好时,所生下的小孩,其体质也必定不好,这也就是所谓的遗传。父母的体质就是婴儿的先天体质,中医学所谓的先天不足就是指一个人的先天体质不佳,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生出健康的后代。但也有一些父母不信这个"邪",总觉得什么都是天注定的,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临床上就不乏看到那些3线断续弯曲,体质虚弱的婴儿。

  出现这样的掌纹,婴儿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表现给爸爸、妈妈呢?--"体弱多病的林妹妹"。出现这样纹理的婴儿,一般不是吃不下,也不是不好睡,就是用药味薰着,好像才好过,纯粹一个林黛玉的翻版。你想想父母会有多辛苦啊!但是这能怪婴儿吗?这就是你们父母所给他的先天"体质"。体质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内环境",也就是指人体细胞的生存环境而言。譬如鱼虾的生存环境就是水质,水质不良时鱼虾就无法生存,而土质也就是花木的生存环境,土质不好时花木当然也无法生存以致枯死。当人体的体质不佳时,细胞也必将无法生存而死亡,使疾病缠身,缠绵不愈。

  2线

  正常的2线呈抛物线状,位于手掌中央。起于拇指和食指指根连线的中部,向小鱼际抛行,止于无名指中线。

  3线

  正常的3线包绕整个拇指球,形成独特的区域,它起于拇指和食指指根连线的中部,向腕横纹抛行。此线可提示人的体质、精力、能力、健康状况及疾病的情况,故又称"生命线"。

  婴儿掌纹特别提示:

  肝分线:此纹提示胎儿期母亲曾服用过一些药物或饮食中不慎吃过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食物,如农药含量过高的蔬菜、用催长剂喂养的鱼类、用催熟剂促长的水果等等。导致婴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差,特别是肝脏的免疫力大大下降。

  出现这样的掌纹,婴儿会用什么样的"语言"表现给爸爸、妈妈呢?-- 无休止地哭。有这种掌纹特征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短,睡着的时候还好,一旦醒来,就会哭个不停。小脸总是气憋得红红的。爸爸、妈妈整天抱着他跳"迪斯科",真是辛苦啊。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妈妈的孕期不注意饮食和合理身体调养呢。

  肝分线

  肝分线是一条起于1线下方,向上弯曲又穿过1线的纹线。

  婴儿掌纹特别提示:

胚胎期的脑、手和掌纹(4)

左手明显的14线 :在婴儿的手上出现14线,父母应高度重视。此纹提示多有遗传性,即其婴儿的体质、智力、寿命、心态、疾病的发展状况,均与父母情况接近。经临床调查,出现此纹的婴儿,长大后性格多固执,性情多急躁。出现此纹,幼年患多动症的机率也较大。

  14线

  14线,又称通贯掌。当1线消失,2线与3线合并出现在手上时,称为通贯掌。

  我们剖析完了"手和脑"千丝万缕的联系, 使我想起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的话"手是人类外在的脑",能反映大脑的技能和心理活动。

  是啊,20世纪是手科学发展的世纪,我国在手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手的修复上站在了世界顶峰(断手再植、足趾及皮瓣移植、臂丛损伤的诊治等) ;在皮纹上成功应用了皮纹多元智能检测系统;在掌纹上突破了130多种疾病在手掌纹线上的对应规律等等。这些成果真是可喜可贺。

  我现在致力于人体生物特征研究的一个新学科--掌纹医学。掌纹医学涵盖了掌纹诊断学、掌纹治疗学、掌纹预测学、掌纹心理学等领域。研究这些新学科,都是以手为基础,破译它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纹线。其中掌纹诊断、治疗技术,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利用掌纹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已经被世人所认可。

  但是,根据心理的变化分析引起的掌纹变化,再从纹线中分析出具体的心理问题,这属于掌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当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掌纹研究者正在努力探索,希望能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

  为了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我想把自己在掌纹与心理方面研究的一些浅薄临床经验提供给大家,希望我们能共同在掌纹心理学方面有所突破--通过手来研究脑和心理疾病的关系。

  掌纹说(1):

  人生各阶段掌纹特征与心理调理

  人的一生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各个年龄段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疾病可以在掌纹上体现出来。只要掌握了掌纹的变化规律,诊断出心理病因,采取适合各年龄段的身心调养方法,必然可以使每个人都拥有精彩快乐的人生。

1-3岁"婴幼儿期"掌纹与心理(1)

"婴幼儿期"心理病

  婴幼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这个问题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人必须要思考的。

  父母的"私心"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现在很多父母,都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影响着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做妈妈的,为了使自己的身材苗条,选择不哺乳,请月嫂照料,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月嫂。做爸爸的,为了自己的生意、工作,希望母子都由月嫂照顾。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

  家庭缺陷对婴幼儿心理的影响: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幼儿也总显得很忧郁。这说明婴幼儿虽不明白父母间的微妙关系,但是他们却能敏感地警觉周围发生的微妙变化。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婴幼儿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吵的内容是什么,但他们却能从中学会憎恨和仇视。他们的神情就会变得很忧郁,这是一种非言语信息交流。

  非言语信息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语调的高低等等。这种信息作为言语信息的补充而存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还不懂许多道理,他们很容易在情绪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非言语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在家中经常无故发火,常给孩子脸色看,这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得胆小、内向。

  时下,因父母关爱不够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很多案例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其实早在婴幼儿阶段就已经埋下隐患。

  从婴儿期到学龄前时期的心理疾患,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矫治,就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后果不能低估。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在关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心理健康,科学地对待孩子生活与学习,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1至3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孩子的行为,以便及早发现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

  2.观察孩子是否动作笨拙、磨蹭、自理能力差。

  3.观察孩子是否有情绪问题。

  4.观察孩子的适应和交往能力,有没有内向、孤僻、不说话、不与别人沟通等问题,要及早发现是否有自闭症的问题,及早治疗。

  5.观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没有口吃、发音不清、话多、爱重复、表达不清、自言自语等问题。

  婴幼儿掌纹特征

  掌上色泽红润,皮肤细嫩,掌型圆滑,手的关节因丰满的肌肉包裹不突出。 健康婴幼儿的掌纹特征应是:

  1、2、3线清晰完整。

  掌上杂纹少。

  各指长短符合标准(特别提示的是:无名指不超过中指,若超过提示钙不足)。

  各指不过分弯曲(特别是小指若出现扭"8"字状,是先天肾气不足的表现)。

1-3岁"婴幼儿期"掌纹与心理(2)

掌部肌肉丰厚,掌色红润。

  ■ 1-3岁的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行动性及狭隘性的特点。

  ■ 1岁半-3岁,开始具有表象思维,发展的任务是克服羞耻感和疑惑。这时期的幼儿其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其思维特征表现在:自我为中心,刻板性,不可逆性。

  ■ 情绪的表现特点为:冲动性,即处于激情状态,随时爆发不能自控;易变性,即情绪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出喜怒无常。

  "婴幼儿期"调养

  此期为稚嫩之时,形气未充,神气未定,易饱易饥易惊易为邪袭,疾病传变迅速,调养应适其寒温、多见风日、合理饮食,待之以慈祥、安和、愉快,使婴幼儿发育结实、稳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时父母的情绪变化,可以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强大的心理暗示,决定孩子的性格。所以初为父母者,一定时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不懂事,而随意而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这个时期父母的言行孩子都明白,只是不会说话表达而已,不信,你们夫妻只要吵架,小孩子一定会凑热闹地大哭,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什么都懂,他在担心你们的争吵对他的威胁,于是他就以痛苦的哭闹来参与你们的战争!希望你们停止吵架,来关注他。所以,这个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时期,你们的表率作用,决定了孩子终身的性格基础。我希望当一对夫妇决定生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时,不要先忙于体格检查,而是应该首先要签署一个孩子三岁之内的"家庭和谐公约"。否则,谁也不能保证,你养育的孩子是"健康"的。

10岁左右"儿童期"掌纹与心理(1)

"儿童期"心理表现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属于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下面就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给大家作个介绍:

  1.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慌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1或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0岁左右"儿童期"掌纹与心理(2)

10岁左右的健康儿童,手掌是红润的,掌上1、2、3线清晰,十指皮肉相裹,关节不突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部位没有某一部位的特别隆起或者塌陷(手掌上的八卦部位分布见图)。但是,由于性的发育尚不成熟,所以,大鱼际往往高于小鱼际。同时拇指根部的褶纹呈锁链状,古人称之"孔目"状,掌上没有青筋暴露,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掌纹特征,表示这个孩子很健康。

  ■ 遗尿症

  ■ 依赖行为、分离性焦虑

  ■ 孤独症

  ■ 神经性呕吐

  ■ 神经性尿频

  "儿童期"心理指导

  此期特点是生长迅速,智力、体力大增。精神方面应对其和蔼、关怀,指导其明事理、辨善恶。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已经形成了心理疾病,就像上面所说的那些症状,那么,最好寻求心理医生调整,或者,由父母来担任孩子的心理医生,因为这些症状,仅仅靠药物,是难以解决的,我经常是要求身为父母者,从自己的养育方法上找出原因,先纠正"家教"环境。我发现在孩子儿童期处于一个"闹离婚"的家庭中,儿童逃学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最多。由于父母的"战争"使得孩子从想逃离"战场"的心理转为逃离"学校"的行为,这种潜意识的"逃离"行为实际是对于父母常年"战争"状态的家庭的报复心理所致。当然,孩子没有什么学习"成绩"可言。"逃跑"使他产生一种"解脱"的快感。就像上瘾一样,那是因为他小时处于父母"战争"中,而因为年纪小,无法跑,现在,他终于可以跑了,而且这种跑,还会使父母"无奈""痛苦",就像小时他面临父母战争时的无奈痛苦一样,他从中得到报复的快感,所以,他就无法控制自己"逃学",尽管他知道逃学不对,他还是选择继续"逃学",这就是心理疾病已经形成了。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种病,做父母的应该首先调整家庭的"环境"。

  20岁左右"青春期"掌纹与心理

  "青春期"性心理变化特征

  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意识萌发和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因而,在他们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

  1.好奇、好胜、片面的虚荣心理。

  2. 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

  3. 不成熟的恋爱心理。

  4. 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

  5. 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

  6. 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

  青春期是一个很敏感的成长阶段,青少年朋友应该注意调节和平衡这一时期的许多心理误区。我们应加强自身的社会文化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果自己有什么不良心理,发现后就应该拿出勇气和毅力来克服和摆脱,力求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20岁左右男女的掌纹特征

20岁的人,身体内脏的发育基本成熟,这时手掌上的1、2、3线随着身体的发育变得深而且长,手掌色泽红白匀称。十指圆润有力,拇指根部的褶纹深长。由于性腺的成熟,体内出现性激素的正常分泌,所以大鱼际和小鱼际都相对比其他部位隆起,而且这两个鱼际的高度遥遥相对,八卦的各部位也开始丰满起来了。骨肉相裹而均匀。手掌上没有青筋显露的现象。这些表示是健康的年轻人。

  ■ 青春期少年逆反心理、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大人唱反调。

  ■ 青春期少年少部分会表现出严重厌学、社交障碍,离家出走等现象。尽管这些症状不属于严重的心理异常的范畴,如果不能迅速地走出这种心理误区,则有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 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产生劣等感,变得孤僻。

  ■ 易产生怨天尤人的不满情绪和缺乏自信感。

  "青春期"性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肩负着养育孩子的重任,在性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调整:

  ■ 了解孩子在各个不同的成长阶段的性知识的渴望,大胆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性启蒙教育很重要,家长大可不必遮遮掩掩,更不能轻描淡写或训斥打骂。家长往往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以身作则很重要。

  ■ 青春期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孩子知道处于青春期时身体上的变化,比如:女孩子的月经初潮,性器官的卫生与保健,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女性成熟的特点,生育避孕等知识等等。男孩子知道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毛发开始发达,喉结的出现,声带明显变化,生殖器的卫生等等。

  ■ 给孩子买有关性知识方面的书籍,让孩子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孩子交谈有关困惑不解的问题。

  ■ 鼓励孩子正常交往异性朋友,有的家长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许和异性同学接触,这是错误的,依靠回避、拦堵只能给孩子激发探求未知的欲望,因为人的本性就有探索神秘的特性。只有正常和异性交往,建立正常的友谊,才能在与异性交往时有正常的心态,培养他们矜持理智的自制力。

  ■ 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避免孩子把"练爱"和恋爱相混淆,过早地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因而影响学业和前程。

30岁"而立之年"掌纹与心理

30岁人的心理变化

  过了30岁生日以后,大多数女性开始不盼望过年,不想过生日,也害怕别人问年龄。女人对自己这种一天天长大、一年年变老的恐惧和抵制几乎是一致的,在现代白领女性中尤其如此。一位在外企工作了十年的张小姐,已经做到了中层职位,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拿着近万元的高薪。然而在优雅自重的外表下,藏着的是深深的忧虑:外企老板更注重效益,给她的工资可以聘用两个年轻的新人。在老板随时有可能炒掉她的今天,想出去另谋一份稳定的职业已不大可能,因为如今几乎所有的招聘广告都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

  "年龄恐慌症"近年在中年白领女性中有弥漫的趋势。一位中年女作家写道:"中年就是发现第一根白发,赶快拔掉,第二天就钻出了十根,你正犹豫还要不要拔,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一头乌发就被白雪点染。"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形容中年女性是"被约束的一代"---她们的角色游移在子女与父母、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狭缝中,承受着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因而面临着的是"角色危机"与"健康危机"。女人过中年,经历了成长、升学、择业、婚嫁、生育等关隘,抬眼望去,前途依然布满坎坷与艰难,不可预测的外界变迁,诸如跳槽转行、下岗失业、婚姻红灯……无情的竞争,像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使中年人匆忙的节奏始终像绷紧了发条的钟表。生活节奏一天天加快,工作压力一天天加重,而自己的身体机能却在一天天衰退,这就是很多中年人所面对的生存状态,厌倦甚至厌世使不少中年女性心理失衡。

  美国加州大学的赫伯格教授研究发现,进入中年期的男性容易产生一种与更年期病症不完全相同的综合征。其特征是性格和心理发生突变,感到焦躁不安,郁郁寡欢,缺乏决断,而自己却否认有任何毛病。这就是"灰色"心理病。

  这一特殊病症主要起因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上,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一直是在成长中度过的,因而有一种"永无止境"的感觉,进入中年后,成长由缓慢变为停止,甚至出现衰退。即使身体没有毛病,通过一些小的变化,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无论工作、学习、生活都是。20多岁走进社会,一切都是新鲜的,做事生气勃勃,一二十年后,熟悉的工作、缺少变化的生活环境,容易使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另一阴影是迟暮感,中年时期蓦然回首,人生几何,思来想去,不免惆怅。

  30岁人的掌纹特征

  30岁的人手掌和掌纹较10岁、20岁的

  掌纹相比,手部显得更加有力度,八卦各丘的平稳对称更加明显,十指的指节褶纹色泽开始变深,1、2、3线更加清晰而深长,但是由于30岁的人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增加,使得手掌上开始出现由于微循环不畅导致的红白色斑点,特别是拇指根部的褶纹开始出现断裂、分支的现象,拇指的根部关节开始变大、隆起。由于接触社会所产生的精神压力,现在的很多人刚进入30岁的中年阶段,手掌的掌纹上,就过早地出现青斑,这表示微循环出现不畅。其实已经开始有心血管疾病的前兆了,而很多人还仗着年轻力壮,继续喝酒、吃肉、快乐无比,殊不知,疾病开始降临了。

  这一时期的男女因面临多方面的抉择,如:婚姻、事业、是否做准爸爸准妈妈等,就会出现以下一些心理变化:

  ■ 恐惧

  ■ 焦躁不安、郁郁寡欢

  ■ 缺乏决断

  30岁人的调理

  此期为人智力、体力的顶峰阶段,达到肌肉隆盛、筋骨劲强、精力充沛的最佳时期,但也是自顶峰回落、开始走向衰老的时期。常由于自恃盛年,饮食劳逸皆失节制,当时不觉,实际体质已损,迈入暮年后迅速衰老,故而此阶段的养生重在保持和谐适度,虽精力盛壮但不做竭力之事,不任彻夜之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节欲保精,把体力、精力保持在旺盛的水平,可延长青春、延缓衰老。特别是在而立之年,建立起"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40岁"不惑之年"掌纹与心理

40岁人的健康心理变化

  "中年危机"对老百姓而言并不陌生,而今,一项研究更具体地提出,人在44岁时最容易抑郁。

  据英国华威大学的安德鲁·奥斯瓦尔德教授与美国达特茅思学院的大卫·布兰奇弗劳尔教授,在对80个国家200万人的抑郁感与幸福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全球大部分国家,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沿着一条U形曲线发展的,即童年和老年时期比较快乐,44岁左右时情绪最为低落、烦恼最多。

  奥斯瓦尔德教授还指出,虽然目前研究人员还并不清楚为什么中年人会如此不开心,但研究证实抑郁问题似乎与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以及是否有子女等因素无关。奥斯瓦尔德教授推测,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年往往是人们必须接受现实,承认自己年轻时的一些理想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的时候;另一个可能是人们往往在中年开始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人到中年,处于神经--内分泌的动荡时期,也是"多事之秋"。特别是此时的中年女性,将面临着退休等实际问题,生活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面对心理压力,诸事劳形,万事累心,身心负担极重,难于摄养,以致未老先衰,肩头的社会责任、工作的得意与失意、升迁、贬降,成功与失败,让中年人不胜压力。人到中年,常有家庭不幸,人事纷争,如家庭中的生老病死、婚嫁丧娶令人忧恐苦怒,人际间结怨之积虑郁怒等,往往都会引起中年人的心理波澜。人到中年,经历已多,处境不同,常有挫折、起伏,如始乐后苦、常贵脱势、常贵后贱、常富后贫等,都会妨碍身心健康,重者可致精神内伤,身心败亡。

  40岁人的掌纹特征

  40岁的人手掌开始出现老化的改变,首先是掌色上的变化,手掌不再均匀的红润,而是根据40岁以前所患过的疾病,在相对的脏腑对应区出现青暗或者苍白的斑点。八卦的各个丘高低不等,有的过度隆起,有的塌陷,其中以震位的变化最大(震位主脾胃的功能,说明首先退化衰老的是脾胃的消化功能)。掌上青筋出现,拇指根部的褶纹变化也很多,往往伴有青筋。1、2、3条主线上多有6线切过。可是,在40岁以后,很多人还是继续沉湎在喝酒、吃肉、快乐无比中,全然不知,生命之车在喝酒吃肉的快乐中,正在加大马力地驶向衰老。

  ■ 找不到自我的自卑感

  ■ 依赖性

  40岁人的减压方法

  ■ 增强自信,体会自身的价值感。

  ■ 转移注意力,从关注别人到关注自己,并吸引家人的欣赏。

  ■ 使心理达到平衡,不再有弱势感。

  中年,是事业人生的顶峰,也是为老年转型做准备的时代,这时建立"顺乎自然"的心态,"淡泊明志"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四十不惑",其"不惑"就是指不被世事诱惑、迷惑、感惑。自己要知道自己准备怎样过一生,而不是随时处于"心跳"状态了。这时最容易出现的心理疾病往往是因为所求不遂而导致的,所求不遂就别求,可是有人就要求得不到的东西,得不到的情感,得不到的金钱,得不到的地位,于是,他得到了"抑郁症"、"狂躁症"、"妄想症"等等心理疾病。

50岁"更年期"掌纹与心理

50岁"更年期"心理变化

  更年期主要表现为人的内分泌功能减退或失调,最突出的是性腺功能的变化。这一变化或轻或重会引起体内一系列平衡失调,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与精神活动状况的稳定性减弱,从而导致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都比较敏感,以致出现情绪波动,感情多变,并可诱发多种疾病。如果在进入更年期前,对此有足够的精神准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则可在心理上较快地适应更年期机体内环境的调整,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各种症状的发生,平安度过更年期,顺利迈进老年生活。

  更年期男女心理反应较复杂,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失眠、情绪不稳、喜怒无常等心理障碍。特别是女性,因存在绝经这一明显的更年期信号,所以其症状要比男性明显得多,心理变化也更复杂一些。

  女性心理:

  1.精神、神经方面:如出现神经质、烦躁、易怒、多疑、焦虑、抑郁、恐怖感、孤独感,有时会出现因自负、自卑感而丧失信心;睡眠减少、头痛、啰嗦和兴趣减低等。严重者很像精神病发作,即所谓更年期精神病。这些病人多呈抑郁型,如追问病史,常有精神情绪不稳定的既往史。

  2.血管运动性方面:夜间感到浑身发热,甚至出现踢棉被的现象;莫名其妙的头痛,局限于前额和头顶部,阴雨天气,头痛加剧;有些人眼前会出现小黑点,也有人会觉得四肢发凉、心悸、胸闷、呼吸不畅感、眩晕、局部麻木、刺痛感、耳鸣等。

  3.全身方面:精力、体力、注意力、近事记忆力、视力都下降,容易疲劳、乏力、怠惰感及纳食减退、便秘、浮肿、夜尿次数增加和排尿困难等。

  4.性机能方面:性功能减退,表现为阳痿、性欲淡漠或是无性欲等。但性机能的变化多数是心理上或过去延续下来的。

  以上一系列的身体心理变化,使女性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将来没有了任何的希望,严重产生了沮丧、失望、烦躁、厌世心理。

  男性心理:

  男性因其更年期的变化是生理上一个逐渐衰退的变化,它并不会表现出像女性一样明显的身体多方面症状,而主要表现在精神和性功能减退上。

  1.精神心理症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情绪低落、急躁、爱发脾气、自信心下降、记忆力减退、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工作效率降低、抑郁或压抑、常有孤独感、易纠缠于琐事等。有的男性甚至导致更年期抑郁症、偏执症。

  2.性功能减退症状:性冲动减少、性欲减低、勃起功能障碍,心有余而力不足,非常沮丧和苦恼。

  50岁人的掌纹特征

  人进入50岁,衰老开始正式显现了,所以掌纹的变化和青壮年时完全不同,首先是色泽的变化很大,掌上青红白色夹杂,手掌变得僵硬,同时由于五十岁以后,性激素的分泌出现衰退,导致了大鱼际明显的高于小鱼际,尤其是艮位的隆起,非常地突出。八卦各丘也不再均匀地对称而起,而是根据这一生所患的疾病发生变化,有的隆起,有的塌陷,掌部出现越来越发暗的斑块。特别是拇指根部的褶纹,变得杂乱,青筋显露,拇指关节隆起更明显。掌上各种异常纹理增多、杂乱,1、2、3线上出现"米"字状纹、方格形样纹,或者被6线切断。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无节制地喝酒、吃肉、放肆地快乐,那么就要进入疾病缠身的阶段了。

  更年期心理:

  ■ 烦躁、易怒、性情急躁。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更容易曲解他人好意,听不进别人意见,不冷静,一触即发。

  ■ 多疑

  ■ 焦虑

  ■ 恐怖感

  ■ 抑郁或压抑

  ■ 固执己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 思维迟钝: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束手无策,慌

  张无主,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

  更年期自我心理调整

  ■ 首先以静制动,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消除不必要的紧张。

  ■ 要学会制怒,"怒伤肝",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和谐的氛围,于己于人都不益。

  要及时进行心理宣泄。方法一:自我劝导,自我解脱,换位思考,舒缓情绪;方法二:借助他人进行心理释放。可以通过家人、朋友、同事等及时说出内心的感受,甚至大哭一场,将内心的郁闷宣泄出来;另外,处于更年期的男性如果正好遇上配偶也处于更年期时,夫妻间要互相体贴、安慰,及时沟通,这些有助于夫妻携手,共同顺利度过更年期。

  ■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饮食、睡眠、学习、工作等都要有规律有节奏,不能有时工作或娱乐至深夜,第二天又不起床,随意安排一天的生活。

  ■ 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乐观的情绪,既可活跃生活,又可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用多方面的情趣爱好,来分散更年期出现的各种症状的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不论男女,都要有更年期,都要接受对方的更年期,所以,温暖的家庭,和谐的夫妻情感,是夫妻之间相互调整更年期的最好药物。如果单身,那么广交朋友(要交"好"朋友!!!),就是自我调整更年期的最好药物。

60岁"耳顺之年"掌纹与心理

60岁人的老化情绪

  美国学者最近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都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压抑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老年人而言,老化情绪是形成心理压抑的一个重要方面。

  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当代老年医学研究证实,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四个方面:

  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 "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精神创伤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情绪和情感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老化和健康状况的衰退,离退休后脱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家中子女又逐渐独立并成家立业,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角色地位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其一,老年人关切自身健康状况的情绪活动增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老年人变得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对于疾病较为重视。尤其是老年女性,怀疑自己患病和有失眠现象的显著多于男性。

  其二,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情绪表现和情感流露更倾向于控制。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如遇喜事,他们不再欢呼雀跃,如遇悲事,也不易痛哭流涕。

  其三,消极悲观的负性情绪逐渐开始占上风。例如,提及社会中的腐败和不道德现象,老人就常抱怨世风日下,今不如昔;谈到舒适享受,老人往往只感叹"只是近黄昏"。

  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60岁人的掌纹特征

  60岁的人手掌如果与40岁、50岁时候的手掌相比,苍老的表象是非常明显的,手掌失去红润,掌面显得青黄而干枯,无光泽。皮肤粗糙,指节周围的皮肉不相包裹。八卦各部位高低不匀,掌上出现色素沉着斑块,手掌僵硬,十指活动不便,各指节之间的脂肪肌肉不相称,使指节看上去粗细不均。在指节上出现像老竹节样的改变(就是在十个手指的指关节之间的皮肤上出现大量的、深粗的、竖着走向的皮肤皱褶纹)。拇指指节根部的纹变得僵化而且有色素沉淀,震位和艮位之间出现深深的隔离线样的皱褶纹。3线的变化最大,或者中断,或者突然向小鱼际扩大。掌纹上主要是"米"字状纹、"三角形样纹"、"岛形样纹",大鱼际也明显地高于小鱼际。这是因为肾气已衰,使得小鱼际皮下的肌肉和脂肪出现萎缩所致。

  ■ 心理压抑

  ■"力不从心"的老化消极悲观情绪

  ■ 退休后的孤独空虚和失落感

  如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第一,心明豁达,知足常乐。我们在长期的老年医学考察中发现,长寿老人往往都能做到胸怀开朗,处事热情,善解人意,他们与世无争,不易动怒,感到自己生活很充实、满足。

  第二,面对现实,走出误区。老年人应积极而适量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书法、音乐、戏剧、绘画、养花等)。

  第三,建立一个长寿的信念,同时设定一个长寿的保健计划,并立刻实施。

70岁"古稀之年"掌纹与心理

70岁人的心理危机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思维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日趋下降,若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照未能相应加强,老年人便会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危机有以下几方面:

  1.黄昏心理。一些老人认为自己风烛残年,死亡只不过是早晚的事,对生活丧失信心;有的老人认为自己对社会已无多大用处,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也有的老人因为社会地位变更,说话不管用了,觉得什么都不如意,遇事急躁,动辄发火,或是留恋过去,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中,显得多愁善感。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可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不爱交际,一人独处的时候常常会长吁短叹。面对时代和生活,往往感到自己已经落伍了。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常有等死念头。

  3.多疑心理。固执刻板、因循守旧、疑虑缠身,常以许多莫须有的清规戒律来自我约束。有的则突出表现为恐惧,怕有飞来横祸殃及自身,尤其对自己的疾病所忧更甚,常将普通疾病疑为癌肿等。

  4.孤独心理。孩子是父母的精神寄托与安慰,孩子成家立业离开父母时,父母在如释重负的同时又会感到寂寞,产生许多心理不适。最常见的就是空巢孤独感。专家曾对13000余位老人调查,发现40%的老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生活中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就大发雷霆,怨天尤人。

  5.敏感心理。心胸狭隘,嫉妒心重。他们常因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唯我独尊是其特性。总觉得家人或周围的人与自己过不去,疑虑丛生;另一方面又貌似超然,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淡。

  6.固执心理。不厌其烦地向外人诉说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往事,全然不顾人家愿不愿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生活中越来越容易感情用事,言行中理智成分越来越少,容易曲解他人的好意。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遇事不冷静,一触即发。

  7.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组。

  70岁人的掌纹特征

  我们发现,长寿之人的手掌掌纹出现年轻化的表象,首先手掌粗实有力,掌上没有色素的沉着,各指节之间的皮肉包裹均匀,手掌的色泽红白匀称,1、2、3线深而长,大小鱼际没有明显的高低差异,青筋显露的也很少,拇指根部的纹理清晰不乱,特别是震位不出现明显的塌陷。震、艮位的分界线也不明显。

  改善老人心理危机的方法

  ■ 老年人不能一心想着安度晚年寻清静,应该多与人接触,尤其应多与年轻人交往,用年轻人的朝气驱走自己的暮气。

  ■ 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以充实自己的生活。

  ■ 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体质。

  ■ 学会科学养生,破除"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传统观念,不必过了七十就忧心忡忡地等待死神的来临。

  多和孙子辈接触,最好不要"孤家寡人"的生活,一定要享受到"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在孙子面前,固执自卑的心理会减少很多哦,因为,小孙子闹起来,比你还"固执"!你在他面前,想"老"也摆不出老了,你得让着他,于是你年轻了。他就是你最好的心理医生。

  总之,老年人应该自己设法排除心理危机,年龄增高了,却应保持年轻的心态,不要老想着自己的生理年龄,应该拥有年轻的心理。这样,你就不致被生理年龄所左右。

80岁人的掌纹与心理

80岁人对生与死的思考

  人总是要死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少壮老暮,这是万古不变的客观规律。然而,人人都想长寿,这也是许许多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人活到80岁,会出现一个很大的转变。什么转变呢?--心态。

  就心态的转变会出现两种人,一种是应了老百姓的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因此而表现出悲观失望,杞人忧天,整天担心活了今年还不知有没有明年,思想上、精神上走了下坡路,恐惧死亡的心理像催命鬼一样,使人一天天担惊受怕,长此以往,其结果身不老心先老,身未死心已去。一旦患个小病就惶惶不可终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自我摧残生命活力,死亡之念占据了上风,早早结束了本可长寿的生命。另一种是认真思考"生存还是死亡"这个问题,而最终思考的结果是:要快乐地生活。调查其心理,得到的结论是:人之所以产生对死亡的恐惧,是由于其不确定性。你无法预测自己的生命何时终结、怎样终结,而对死亡的思考则可以帮助人们逐渐克服这种恐惧。如果我们都为自己设想一个生命终结的时间,然后想想在余下日子里最想做的是什么,最难割舍的又是什么等。在这样的思考后,人们会更加珍惜生命,也能更坦然地面对死亡。

  80岁人的掌纹特征

  80岁的人,虽然掌部的肌肉和脂肪都开始出现萎缩,但是皮肉与骨的包裹仍然均匀,双手有力度感,并且掌色红黄均匀,没有青暗色,皮肤反而细腻起来了,掌部的青筋亦只是隐隐地潜在皮下,十指的关节不暴露或者隆起,拇指的根部褶纹清晰而深。特别是大小鱼际对称,八卦各位匀称。

  ■心情舒畅,遇事冷静。

  ■美好的心情比服良药更能消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80岁人如何养心

  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先生现已80岁高龄,他说:"我渴望轻松美好的生活,主张宽容待人。"谈到养生之道时,他有句名言:"不为时尚所惑,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浮名所累。"一个人能做到"一宽三不",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作为老年人,要多一些豁达与大度,多一点宽厚与忍让,既能抚慰自己,也能温暖他人。

梁漱溟教授说:"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这是最好的养心和养身的方法。

90岁人的掌纹与心理

90岁人人生寡欲,自得其乐

  幼年上私塾,从古书中读到"见素抱扑,少私寡欲"之名,背得滚瓜烂熟,然不懂其意。后又读到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时觉词美句佳,然亦思绪朦胧。九十阅世,回头再悟精言妙语,似开心窍,此乃八字人生哲理:人生寡欲,自得其乐。

  90岁的老人,他最大的需求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实,这里所讲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指的就是老人的爱好,如观赏花、鸟、鱼的养殖,绘画、书法、打太极拳、钓鱼、散步以及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等,这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增加乐趣、丰富生活。在此年龄,老人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暂,生活内容单调,少数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与爱好,适当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社会活动,是获得健康与长寿的重要途径。

  90岁人的掌纹特征

  人过90岁,手掌上的皮肤与腕部皮肤相比,反而更加显得细腻光泽,手掌绵而丰满,1、2、3线深长,各丘对称而不塌陷,特别是震位(震位主脾胃的气化功能,90岁的高龄,反而震位出现隆起,说明要想不衰老,脾胃运化功能之强弱非常重要)。大小鱼际亦丰满对称(大小鱼际反映肾气的强弱,90岁的高龄,大小鱼际对称,说明要想不衰老,肾气的充沛非常重要)。虽然可以从掌上看出皮下脂肪的萎缩,但是手掌仍然有力度感,手掌充实柔韧。各个指节匀称,皮肉包裹着指关节,拇指的根部褶纹清晰不乱(拇指根部的褶纹深刻清晰,说明脑供血充沛,没有老年痴呆症)。如果一个人活到90岁了,却是痴呆病人,那么也不能称为寿者,因为他没有生存的质量,如同行尸走肉一样。真正称为寿者的人,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正常的思维能力,这种寿者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90岁寿星的心理:心态好、心境宽、心力强。

  ■ 心态好的人逢事不急不躁。

  ■ 心境宽的人为人处事总保持平和。

  ■ 心力强。哲人说:"人的力量有多大,不取决于体力,也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更多的是取决于心力。"许多事实表明,有的老人早逝,既不是缘于体力减弱,也不是缘于智力衰退,而缘于心力交瘁。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拓宽兴趣。兴趣是保持心理健康、精神旺盛的重要条件。兴趣越广泛,生活就越丰富,越感到夕阳无限好。

  ■广交朋友。参加社交活动是长寿之路。美国、芬兰、瑞典等国研究人员共同调查4000名老人,并追踪12年观察,发现疏离社群越远的人,患病机会越多,死亡率越高。

  ■长期坚持锻炼。做一些适合的体育锻炼和利于健康的业余爱好项目,如下棋、散步等,持之以恒。

100岁人的掌纹与心理

100岁老人心理健康,长命百岁

  百岁老人已经活到百岁,显然百岁老人所共有的心态就是促进长寿的心态。无形之中,已把自己融入了自然,领略了百岁医圣孙思邈"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名医叶天士"心胸常开阔,年岁活一百",恬淡、坦然、恬逸的身心舒松自如的境界。

  据心理学家研究,百岁老人之所以能长寿的直接原因是:乐观、乐善好施、心态平和。

  精神乐观有利于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情绪乐观,笑颜常驻,笑口常开,是人体健康长寿不可缺少的条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快乐中枢",有趣和可笑的幽默,是其最佳的刺激源之一。"快乐中枢"接受适宜的刺激后能够呈兴奋状态,可以复制多种多样美好的东西,在人的机体内发生一场"生物化学暴风雨",从而激活人体机能,消除生理疲劳和精神倦怠,改善体内循环,增进免疫能力。为此,幽默可以看作人体的生理按摩,同时幽默可以令人会心地笑,这样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节血压以及心脏,消除人的抑郁和紧张情绪,以此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具有幽默感的人,新陈代谢很旺盛,不但能增强抵抗力,而且延缓衰老,这就是科学家把"幽默"生动地比喻为"生理按摩"的原因。老年人要想生活得愉快、健康长寿,应该学会幽默。

  乐善好施是积德,其实质是视他人为朋友,与人为善,乐于奉献,急人所难,济人之困,竭诚相助,在助人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田会涌进欣慰的快感,还会坚信自己活在世上于人有益的价值,进而增强人生的自信心。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平衡的,因而也是健康的。持有这种心态的人是长寿的。正像古人总结的那样,"养生先养德","善为福寿之本"。这其中的哲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这些百岁以上的寿者手图,确实出现了返老还童的掌纹现象:她们的手掌皮肤更加细腻,手掌上没有杂乱的纹理,1、2、3线深长匀称,掌色红黄,没有青暗的色素沉淀斑。各个指节丰满匀称,不漏指缝,大小鱼际对称,八卦各部位相称,坎位不但没有凹陷,反而隆起(肾气足也)。震位亦隆起(脾胃气不虚也)。

  百岁老人共有的心理特征是:心胸开阔、大度能容、性格随和、心地善良、讲究恕道。

  ■"闲不住"是百岁老人共有的个性。

  ■"犟"是百岁老人共有的性格。

  ■"心好"是对百岁老人的一致赞语。

  ■"知足"是长寿者的共性。

  百岁老人淡泊坦然话长寿

  103岁寿星谢肇说:"每天早晨起床做手脚按摩可健身。"

  103岁寿星冯阿凤说 :"我长寿秘诀是早早起,勤梳洗,每天梳头半小时。"

  104岁寿星吴图南说:"我从9岁开始练太极拳。"

  104岁寿星章金女说:"顺乎自然即养生。"

  105岁寿星张门氏说:"我的长寿秘诀是喝茶。"

  107岁寿星黄双凤说:"我这一百多岁是大山给的,青山绿水育人寿。"

  108岁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博士,这位百岁寿星爱动脑,又爱活动。他平时坚持"四要":凡事要动动脑筋,凡想起什么要写、要记、要管的问题,马上记录下来。脑、手并用,思维敏捷,脑、体不衰。

  109岁寿星李本善说:"我爱好读书,寓养生保健于读书之中。"

  111岁寿星苏局仙说:"练书画能强身延寿。"

  112岁寿星白滨若(日本)说:"我喜欢吃豆腐。"

  116岁寿星让·卡尔迈说:"钓鱼有益于身心健康。"

  117岁寿星阿吾拉说:"我喜欢吃瓜果。"

  百岁寿星郭惟一说:"我喜欢音乐,音乐是生命的火花。"

  百岁棋王谢侠逊说:"嗜棋者长寿。"

让我们都努力成为"百岁神仙"吧!

 

第三部分 掌纹说:掌纹诊病基础知…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

1线:提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强弱

  1线概述:

  1线,起于手掌尺侧,从小指掌指褶纹下1.5-2厘米处,以弧形、抛物状延伸到食指与中指指缝之间下方,此线应深长、明晰、颜色红润、杂纹少为正常。

  1线,又称感情线、远端横曲线、小指根下横曲线、天线。观察1线的长度和走向,可以分析出植物神经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观察1线上从中指到无名指这一段,可以分析出呼吸系统功能的强弱。

  趣谈1线:

  1线上可以观察口、眼、耳的情况。人类用来表达情感离不开这三个器官。俗话说,男人用眼睛谈恋爱,女人用耳朵谈恋爱,是说男人看重的是女人的体态仪表,女人却是听男人的甜言蜜语来判断爱情,不过,不管是看还是听,最后语句"我爱你"还是要靠嘴表达,所以由于表达情况的三个关键工具口、眼、耳都在1线上,它被称作"感情线"当之无愧。

  反映在1线上的身体情况:

  1. 慢性支气管炎

  2. 咽炎

  3. 泌尿、生殖系统

  4. 乳腺疾病

  5. 视力变化

  6. 听神经功能状况

  7. 血压变化

  1线医案:现代版的"杯弓蛇影"

  1线在无名指下出现肝分线 -- 提示肝的能力较差,或早年患过严重疾病,引起肝脏的免疫功能改变。出现这种掌纹变化的人即便已经治愈了导致肝脏损伤的疾病,这条线也会携带终身,只是,这条线所表示的病理意义成为了导致心理疾病发生的诱因。

  由这条线引起的最常见的心理变化是:暴躁、多疑。

  掌纹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也就是说,你只要掌握了掌纹的变化规律,看到纹线,就可以诊断出病因,调节心理。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已发现了患者的诸多情绪变化,如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大喊大叫,异常激动,甚至固执己见的症状。但这是机体的什么病因导致的呢?如果你看到的掌纹特征是1线在无名指下出现肝分线,那你就要考虑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的问题啦。

  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下,也许并不难发现,曾经患过肝病的人,即便是已经治愈,性格和脾气还都会有点"怪"。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形容人脾气不好时,都爱说"这人肝气不疏或肝火旺"。我在临床上就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经多方中西医诊治无效,最后求治于心理门诊,被诊断为疑病症,从而停止正常工作学习,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患者父亲:王医生救救我,我实在没有办法啦,我已经被他搞得筋疲力尽了。(脸上写满了沧桑和无奈)

  王医生:别急,坐下慢慢说。(坐下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

  王医生:是谁生病呀?

  患者父亲:我儿子。

  王医生: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子生病,看把父亲吓的。

  患者父亲:他是神经上出了毛病,我不愿意把他送进精神病院,所以,带他到处看病,听说你看掌纹,你给我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精神病!

  王医生:来,把你的双手平放到桌子上。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

王医生:嗯,你的抵抗力差。手掌上明显的"肝分线"(1线在无名指下断裂的掌纹特征,简称"肝分线"),提示你有肝损害,是幼年时的肝病所致;过敏纹(是中指和无名指根部的一条弧形线,掌纹医学称为9线)深长,提示肝脏的免疫功能差,特别是不能分解酒精的毒素,决不可以饮酒;左手上有"悉尼线"(是起于拇指与食指中间,以弧形、抛物状经过手掌心,延伸到无名指下的一条线),提示家族有肿瘤史;震位有"十"字状纹,提示长年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差,有慢性胃炎。(见彩图1)

  患者:听到了吗?听到了吗?我说我有癌症,你们就是没有一个人肯相信我,现在你们相信了吧?王医生,你真神啊,只有你最知道我的病情,就连我小时候患过肝炎你都知道。我有癌症,我活不了了,他们都不相信我,我活不了了,怎么办?

  王医生:谁说你有癌症?谁说你活不了了?

  患者父亲:王医生,他是不是真得了癌症?

  患者:医生,我是有癌症的,是肝癌对吧,是无药可治了。我知道的,你的诊断是没有错的。

  王医生:谁说有癌症?

  患者的父亲:……

  王医生:你们误会啦。"家族有肿瘤史"是我在临床上经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三代有血缘关系亲属当中若有人曾患过癌症,就会在后代的手上留下一条纹线,我们掌纹医学称"悉尼线",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智慧线"过分延长到手掌尺侧。这仅提示在长辈或同辈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中有人患过癌症,并不是说谁手上有这条线,谁就一定患癌症。

  患者:王医生,你诊断得非常对。我七八岁时曾得过一次急性肝炎,从那时起,我的病就一直没有好,现在越来越重,肝癌是肯定的,因我的母亲是淋巴癌刚去世,外婆也是癌症去世的,我也不例外。我的病近期加重了,不想吃东西,头晕,睡不着觉,四肢无力,全身酸痛,整个人像被绳子捆绑得紧紧的,喘不过气来,看什么都烦都想发火。我说的是真话,没有一个人相信我,包括我患了肝癌,快要死了,他们还是不相信我。不给我抗癌药吃。王医生,请你告诉她们,我真的患了癌症,快要死了,我要住院抗癌治疗。

  患者父亲:王医生,看来他只会相信你了,你要帮帮我,治好他。

  王医生:你把他发病时的情况给我讲一讲。

  患者父亲:他在八岁以前,性格乖巧,听话活泼。八岁半时患过一次急性肝炎,治好了。从那次病后,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爱说话,脾气怪,精神萎靡,不爱与同伴玩,说自己有病。直到三年前,他妈妈因淋巴癌去世,他的病状就更明显了,说他妈妈的癌症是他传染的,自己也有癌,是肝癌,快要死了,让我带他四处看病,可医院查不出什么病,越是查不出病,他就觉得自己病重,是医生不愿告诉他。最后折腾得没有办法了,医院建议我们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诊断为什么"疑病症",到现在不管诊断为什么,儿子的病情没有任何的改善,现在他也不相信医生了,直到今天遇到你,他才觉得你是个好医生。来找你给儿子看病,也是朋友介绍的,他们的病也是你给治好的。不管怎样,我就求王医生你呀,得给我想想办法,若不然,我也快要得精神病了。

  王医生:明白了。我明确地告诉你们,你的确没有什么严重的病,更不是癌症,我前面诊断的肝损害是过去的疾病遗留在手掌上的痕迹,也就是曾经的伤害,过敏体质和家族肿瘤史只代表他的肝脏免疫力差,是他母亲患过癌症在他手掌上的显示纹。你现在的心理障碍导致的各种症状,对你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身体上的毛病了。治疗这种病,家属必须配合我。

  患者的父亲:只要儿子的病能好,怎么都行。

  病案分析: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3)

从上面的诊病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患者的异常情绪是由于心理因素所致。但他最初的发病,是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其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和促进脾胃的运化上。如果调畅气机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患者全身酸痛、睡眠差、自感上下不通的郁结病理现象。如果调畅情志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患者少言不语、情绪低沉、抑郁难解、脾气怪异的情志变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看,主要是肝病导致他的思虑过度和疑虑的心理变化。自认为患了肝病,既使治愈了,也有传染的可能,所以又产生了自悲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接触,不爱说话。这种封闭和疑虑又因母亲去世的打击而再次加重,以至于导致患者精神和思想上深深地陷入了"我是不祥的,我是一个病人,是我害死了母亲"的阴影中。同时,由于母亲死于癌症,患者又联想到自己的肝脏不好,也会转为癌症,从而陷入深深的忧虑恐慌中不能自拔。

  我们根据掌纹的研究,决定对这个患者采用顺势引导的治疗方法。

  于是,我们先教会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看掌纹",重点是教他会看可以通过治疗改变的病理纹。

  1.手掌上的肝分线:教会他们肝分线如何看;肝分线所代表的病理意义;特别要重点突出地强调:在患者掌上出现这条线的病理意义。

  2.手掌上的9线:教会他们什么样的纹是过敏纹;过敏纹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3.手掌上的13线:教会他们"悉尼线"如何看;"悉尼线"与"通贯掌"的区别;"悉尼线"的病理意义。

  4.震位的"十"字状纹:教会他们此纹的病理意义。

  ■ 通过掌纹顺势治疗方案,首先得让患者自己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双手掌上有明显的肝分线

  ▲ 肝分线是存在于1线下方的一条小短线,它提示肝损害,说明早年患过严重疾病,引起肝脏的免疫功能改变。

  ●双手掌上有深长的过敏纹--9线

  ▲睡眠差。

  ▲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

  ▲9线是环绕在中指与无名指根部的一条弧形线。深长的9线,提示肝脏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过敏反应。

  ●右手上悉尼线--13线

  ▲悉尼线是2线的变异,过分延长到手掌尺侧。先天生成的悉尼线,代表肿瘤的家族遗传史,特别是这条线出现在左手时意义更大。后天形成的悉尼线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质时意义更大,所以判断后天形成的线,观察正在形成发展的13线,对于判断肿瘤的性质、手术价值、愈后情况非常重要。

  ▲家族中有人患过肿瘤,在自己掌纹上留下的记录。

  ●震位有"十"字状纹

  ▲慢性胃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

  ▲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4)

用这种方式,让患者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牢记提示疾病的掌纹特征。为治疗他的疾病和改变他的疑病心理打下基础。我们首先为他设计一张咨询表,注意:表是根据每个具体病人,具体症状而设计的。

  同时教会这对父子观察掌纹上的心理变化纹线。

  1.肝分线:教会他们肝分线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2.9线:教会他们过敏纹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3.13线:教会他们悉尼线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于是,我们先教会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看掌纹",重点是教他会看可以通过治疗改变的病理纹。

  1.手掌上的肝分线:教会他们肝分线如何看;肝分线所代表的病理意义;特别要重点突出地强调:在患者掌上出现这条线的病理意义。

  2.手掌上的9线:教会他们什么样的纹是过敏纹;过敏纹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3.手掌上的13线:教会他们"悉尼线"如何看;"悉尼线"与"通贯掌"的区别;"悉尼线"的病理意义。

  4.震位的"十"字状纹:教会他们此纹的病理意义。

  ■ 通过掌纹顺势治疗方案,首先得让患者自己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双手掌上有明显的肝分线

  ▲ 肝分线是存在于1线下方的一条小短线,它提示肝损害,说明早年患过严重疾病,引起肝脏的免疫功能改变。

  ●双手掌上有深长的过敏纹--9线

  ▲睡眠差。

  ▲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

  ▲9线是环绕在中指与无名指根部的一条弧形线。深长的9线,提示肝脏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过敏反应。

  ●右手上悉尼线--13线

  ▲悉尼线是2线的变异,过分延长到手掌尺侧。先天生成的悉尼线,代表肿瘤的家族遗传史,特别是这条线出现在左手时意义更大。后天形成的悉尼线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质时意义更大,所以判断后天形成的线,观察正在形成发展的13线,对于判断肿瘤的性质、手术价值、愈后情况非常重要。

  ▲家族中有人患过肿瘤,在自己掌纹上留下的记录。

  ●震位有"十"字状纹

  ▲慢性胃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

  ▲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5)

用这种方式,让患者掌握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牢记提示疾病的掌纹特征。为治疗他的疾病和改变他的疑病心理打下基础。我们首先为他设计一张咨询表,注意:表是根据每个具体病人,具体症状而设计的。

  同时教会这对父子观察掌纹上的心理变化纹线。

  1.肝分线:教会他们肝分线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2.9线:教会他们过敏纹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3.13线:教会他们悉尼线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4.震位的"十"字状纹:教会他们此纹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 通过掌纹进入患者心理,打"√"的便是患者的行为表现(对号入座)。

  ●双手掌上有明显的肝分线

  没有医生能找到自己的病因,忧郁、焦虑、不安。

  □ 有一种愤懑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恨自己倒霉。有这种愤懑情绪的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动,爱发脾气。

  □ 孤寂、紧张、恐惧、消极心理,长期的负性情绪。

  □ 自己担心会被家属和社会遗弃。

  □ 自卑孤独心理。

  ●双手掌上有深长的过敏纹--9线

  □ 敏感猜疑,热情高昂,适应性极好。

  □ 失眠、思维干扰,但听到与肝有关的话题,就会联想到自已。

  □ 表现为对自己不利的一个问题经常性地影响自己的思维过程。记忆力特别的好。

  很注重自己的健康,焦虑、惶惶不可终日,四处求医(感觉过敏)。

  ●右手上悉尼线--13线

  □ 患者顽固地坚持某种想法,不管它是对还是错,都要坚持。

  □ 右手代表的是先天的情况,与我无干。

  心理不平衡,为什么我是这样;我有病大家应该相信我(固执);遇到不舒心的事就会歇斯底里的发脾气(必须重视我的身体)。无形当中形成了一种自我强迫症,一定要别人认同我的想法和我的感觉。

  ●震位有"十"字状纹

  □ 不吃东西。

  肚子会饿,也想吃东西,但当一想到自己病重时,立即就没有了食欲。自觉胸口闷,两肋胀。

  □ 腹胀,大便不规律。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6)

以掌纹的形式(因为他已相信用掌纹能诊断出他的疾病)体现出他的心理状态,而且让他认可自己的心态。这为解决他的疑病症铺路。

  ■用变化的掌纹,改变患者的心理。

  下面的模拟图片,是为了让患者更清楚的对比观察自己掌纹的变化。图片是左右相对的,左侧是初诊时的模拟图,右侧是复诊时的模拟图。当患者看到这种掌纹实实在在的变化时,他就会相信自己的病也在变化。当然医生要仔细耐心的分析患者掌纹变化的意义,这种变化对他机体健康的改变是什么,把患者向积极的思维上引导。

  通过上述的教学,使患者及其亲属充分了解什么症状是病理引起的,什么症状是心理引起的。然后,针对病理的症状开始药物治疗,针对心理症状给予心理辅导,使其达到"病愈"。

  用这种掌纹对比的方法来为患者治疗,其主要是因患者充分的相信掌纹是唯一能诊断出他疾病的方法。我们就利用他的信任,扭转他的固执的疑病心理,当通过药物改善了他的部分疾病时,让患者通过亲自看到掌纹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扭转他的疑病心理,患者通过治疗前后的掌纹变化的对比分析,开始建立了"疾病在好转"的心理因素,再加上医生具体的心理指导,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心情也好了,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其实,这一心理调整疗法并不是我们独创,我们只是应用了掌纹的可变性,来引导患者的思想。这种方法早在我国远古时代的"情志疗法"中就有了详尽的记载。也许大家还记得"杯弓蛇影"的来历吧,就是典型的以"思治恐"的范例。

  《晋书·乐广传》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就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从此以后,就老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总想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病了快半个月了。"

  乐广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来踱去,分析原因。他看见墙上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心里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杯中有什么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中国古代的情志心理疗法是利用情志之间以及情志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一种正常情志活动来调节另一种不正常情志活动,使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情志与躯体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总结】

  患者出现这种疑病心理,是与他八岁时所患急性肝炎有关。当时孩子年龄还小,患病后因长时间的住院治疗,每天所面对的都是打针、吃药。还有为了避免传染,父母和他的无意识分隔,在玩耍中同伴有意识的隔离,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我的病很严重"的概念。但在当时,父母虽然发现了孩子一些行为上的变化,但是,并未意识到这种心态需要调理,直至母亲去世的沉痛打击,诱发了脑海里深层记忆,形成了"是由于自己的疾病传染给母亲,从而导致母亲死亡"的错误心理诱导。这在心理学上属于顽固自责心理。这种自责心理的深层是担心自己也会由于这种疾病而死亡,从而产生的疑病症,加之由于身体的虚弱又确实出现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状,而四处求医久治不愈,实实虚虚的症状更使得病情云遮雾障,让很多医生找不到北,干脆诊断为:疑病症。就是说:你没病,纯属多疑。

  而掌纹诊断首先承认他身体上的疾病,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我们所选用的掌纹顺势治疗,就是通过病理纹线能变化这一特点,引导患者先认识自己的掌纹(因患者已坚信,只有掌纹能诊断出他的疾病),再让他看到通过治疗改变的病理纹线,也就是利用患者相信掌纹,医生带患者共同来研究掌纹,引导他的思想,让他明白手掌上的病理纹变得浅淡了或者消失了,病也就好了,使他自己解开自己的心结。其实,中医的以思胜恐的治疗方法,就是以各种手段引导病人进行思考("思则气结"),用以治疗恐惧或惊骇伤肾导致的精气耗散、形神不安的病症,从而达到收敛涣散之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某些不良情绪,调控情志平衡,促进心身康复的目的。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7)

为什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呢?中医认为长时间处于恐慌情绪时,就会伤害肾气,中医这里所说的"肾气",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如果人处于惊恐之时,肾上腺素就会大量的分泌,这种分泌的结果是乙酰胆碱的浓度失调。在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酯酶形成的乙酰胆碱能系统控制着神经活动能量的转变过程,当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时,乙酰胆碱含量升高,相反,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它的含量则减低,可以引起紧张综合征,从而使得大脑和人体的运动中枢处于应急状态,心跳也会加快。我们常说"吓死人",就是因为突然的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过高导致的"猝死"。如果长期的惊恐不解,肾上腺素就会突发的过高分泌转为衰减了,这就是中医的"肾气衰"。中医的高明之处在于发现了调整"恐则气下"的钥匙--思能胜恐。

  什么叫"思胜恐"呢?中医认为"脾主思",调整脾气的虚实可以提高被抑制的肾气,也就是说,通过健脾气,升清气,降浊气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战胜恐慌,调整心理的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也完全可以证实中医的这种见地,脾在现代医学上主要的功能是"免疫功能",针对肾上腺素的分泌失调,我们人体的免疫功能完全可以去调整肾上腺素,所以,西医对于精神病的"胰岛素"疗法,就是通过免疫系统来治疗的,这与古老的中医理论异路同归,异曲同工,不谋而合。

  中医调整脾气,除了中药调整外,也可以通过"药补不如食补"的观点,通过食物来调整。这个患者,我们给予的食疗是:大量吃香蕉。补充蛋白质如:鸡肉、牛奶。

  心理学家和营养学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颇受食物因素的影响。有的食物能引起人们焦虑、愤怒、悲伤、狂躁,而有的食物则能令人愉快、恬静、安宁,这样的作用会最终影响人的性格形成情绪转化。

  德国营养学家福尔克·帕德尔教授研究发现,新鲜香蕉中含有能够帮助大脑产生5 -羟色胺的营养成分,可使人的心情安宁、快活。他建议,倘若思虑过度或紧张不安,甚至招致严重失眠的话,不妨在睡觉前吃点香蕉,会帮助你顺利入眠,且能睡得更安稳。

  5 -羟色胺:可使人的心情安宁、快活。它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更高级的脑活动。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发生抑郁、冲动、焦虑、暴躁行为。

  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对于5-羟色胺和多巴胺在大脑前皮质中的利用有一定促进功能。鱼油中的ω-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

  维生素B12:能维持神经系统功能、消除烦躁不安情绪。

  维生素B6: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参与许多酶促反应,维持正常的神经递质水平,包括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等。维生素B6缺乏时,脑中异常色氨酸代谢物蓄积可引起惊厥,此外还可发生忧郁和精神错乱。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如果脑神经系统有充足的钙,就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会情绪不安,容易激怒。

  谷氨酸:谷氨酸能提高大脑中羟色胺的水平,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而全麦面包或一些高淀粉食物可以帮助谷氨酸的吸收。

  2线:提示心、脑、神经系统功能强弱

  2线概述:

  2线,起于手掌桡侧,从食指掌指褶纹与拇指掌指褶纹内侧连线约1/2处,以抛物状延伸至无名指中线,此线应微粗,明晰不断,颜色红润为正常。

  2线,又称为"脑线"、近端横曲线、小鱼际抛物线、智慧线、人线,此线所提示的疾病,偏重于神经、精神方面及心血管系统。临床观察到,智力高低,甚至外伤都可从这条线上反映出来。凡具备标准型2线者,多身体健康,充满活力,心情愉快。

  趣谈2线:

  2线被称为智慧线,这在东西方的命相学中,没有异议。我觉得只要2线不断裂,没有超过三条以上的分支,没有大的岛纹,这个人的心理素质就比较健康。现在的人喜欢剖腹产,做妈妈的是不痛了,可宝宝的2线常常出现一个大岛形样纹或者断裂。将来宝宝性格怪异,可不要怪他哦!

  2线医案:儿童焦虑症这样看

  2线过长,延伸到乾位。

  2线与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所以被称为"脑线"。出现过长的2线,甚至延伸到了乾位,这类型的人性格内向,喜思考、喜静,不爱运动,同时这种人容易出现神经衰弱,优柔寡断,多疑的性格。

  2线过长并延伸向乾位,如果出现在孩子的手上,提示他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会出现思虑过度的现象。如果这个孩子的手掌同时是平坦的,表示这个孩子会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引起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足,导致大脑处于缺氧缺血状态。这样的孩子要注意营养素的补充,以提高孩子抗焦虑的能力。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8)

儿童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是在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下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焦虑症单独患病率不确切,有些报道青春期少年发病率在2.4%-8.7%之间,并发现分离性焦虑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特殊恐怖和社交障碍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焦虑症可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特征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社交性焦虑三个类型。

  我在临床上,遇到不少儿童因焦虑导致了体质下降,引起各种病症,我都是在家长的配合下,用药物和食物疗法来调整儿童焦虑。下面是一个过度焦虑反应的病例。

  患儿母亲:医生您好,请您帮忙看看,我的小孩不知怎么了,现在好像变了一个人。

  王医生:什么情况,您慢慢说。

  患儿母亲:(让小孩坐下)。医生这就是我的小孩(一女孩),今年10岁了。以前挺活泼开朗的,整天无忧无虑,爱唱爱跳,学习成绩也好。可现在变得不爱说话,还不想上学。

  王医生:我现在看看她的手。

  患儿母亲:您帮我好好的看看,这个孩子,不知怎么了,带她去医院做检查又都正常。

  王医生:小朋友你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先到外面玩去,我把处方开给你妈妈,吃点药就会好的,到外边玩去吧。(小孩和父亲出去了)

  王医生:您的女儿,根据掌纹看,消化功能弱、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差,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但您提到她性格的转变,这我就要和您谈谈了。

  患儿母亲:我们家长也不知怎么了,她现在常常说感到恶心、不想吃饭、晚上还睡不好,早上没有精神,特别不想上学。我们多说两句,她这症状就加重,这小孩不会是精神上出了问题吧?我们着急啊!

  王医生:您听我说,这小孩精神没有问题,不是精神病。要和你谈的是,近期你们是不是给她的压力太大了?

  患儿母亲:是这样的,这学期开始,她要上四年级了,因平时成绩不错,我们想要她更努力点,希望她能在小学毕业后,进入好一点的中学,为以后考大学奠定基础。对她的要求比以前严了许多,督促也紧了起来。一开始她还能配合,一段时间后,她就这样了,回家也不爱说话,整天看着没有精神,不想去上学,还常常自己哭,身体也比以前差多了。一开始我们没有太在意,还以为她是耍小孩脾气,可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我们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王医生:您的小孩消化功能不好(掌部平坦,手指漏缝),睡眠差(2线过长,并且线上有短细的6线穿过),心律不齐(天庭区有"十"字状纹),有时会头痛(2线尾端有"Δ"三角形样纹),这些问题都不是很严重。您的小孩右手2线过长(人们常说的智慧线)延伸到乾位,您可以看一下她的掌纹。有这种掌纹特征的小孩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过分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见彩图2)。这类型的小孩大多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家长对她的要求,在小孩看来会认为因为自己做得不好,才导致父母的不满意,而重新要求自己,从而导致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你们又给她定了一个长远的上大学的计划,小孩都喜欢玩,这样会让她看不到希望,会产生逃避心理,不想去面对,而出现焦虑反应,也就是说您的小孩不是精神病,只是出现了精神的焦虑。我会按中医方法来调理,但你们家长要配合,不要再给她加压了,您不是说她成绩本来不错吗?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有点耐心。如果继续给她加压,她会形成焦虑症的。

  患儿母亲:知道了,谢谢您。不是精神病就好,我们都没有想到小孩会想这些。

  王医生:关键是你们家长也要想明白,不要望子成龙,而适得其反。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到小孩,因为小孩是很想得到家长的肯定的,而您的要求有时会被小孩当成是对她的一种否定,孩子心灵受到创伤,变得失望与焦虑,时间一久会使小孩出现心理障碍,而导致儿童焦虑症的发生。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9)

病案分析:

  近年来患焦虑症的儿童越来越多。据报载,专家通过对万余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抑郁、焦虑、恐怖等。其中,焦虑症状更为普遍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是过重的学习负担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担心受到父母的责备而焦虑不安。

  焦虑反应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一些特定情况进行适应的一种反应。一般心理学家认为,由于人们对危害或预料或预感会诱发一种复合性负情绪--焦虑,但严重发展下去会成为"焦虑症"。现今社会竞争激烈,连儿童也不能避免,在学习和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焦虑反应,并发展成为"儿童焦虑症"。

  根据掌纹特征看,这个孩子2线过长,延伸到乾位,提示她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会出现思虑过度的现象。这个孩子除了2线过长,延伸到乾位外,她的手掌是平坦的,表示这个会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引起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足,导致大脑处于缺氧缺血状态,在压力面前更不易自主缓解压力,释放压力,从而导致了焦虑症。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着她的车,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问她说:"你在做什么啊?"她说:"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这说明我们的孩子内心是单纯而快乐的,但是如果孩子发现父母不是这样看待闪电,而是对闪电有着强烈的恐惧,那么,下次她再遇到闪电,就不会微笑了,而会尖叫着躲进妈妈的怀里了。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对于事物的一言一行,对于事物的观点,在无意之中都会改变着孩子的心理。

  以上这个病案中提到的孩子,原来也是活泼开朗,开心快乐,学习成绩很好的,可由于家长把自己对于名牌大学的向往追求,加到了孩子的身上,并切实的要求孩子来实现家长的愿望,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就像父母把一个自己背不动的东西,转移给孩子来背,父母是孩子崇拜的第一个对象,自己崇拜的人都背不动的东西,自己肯定也背不动。"我做不到"是孩子潜意识的第一个反应--没有自信。可是,父母要求自己必须做到,长久的压力下,于是孩子就产生了第二个反应:我拒绝。这种潜意识的拒绝最常见的表象是,先拒绝父母的语言--不理父母的关心语言,再拒绝父母送来的饮食--不吃饭。当孩子的拒绝反应仍然不能阻止父母的要求时,孩子面对压力,抵抗不了,就会躲回自己的心灵中,这时就会出现潜意识的第三个反应:我不反抗了。这时的表象是逃离反应:我不再说话,我不去上学,我不在乎成绩。实际上,孩子表象上已经处于焦虑情绪中了,孩子的心理疾病形成了。

  从这个孩子的掌纹来分析,我对她的治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用药物来治疗她身体的疾病,而另一部分就是要通过家长改变对她的态度,来治疗她心理的障碍。因为消化不良、睡眠差、头痛、心律不齐,这些小问题应该是很好治疗的,可是,由于她在压力面前产生了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会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消化不良、睡眠差、头痛、心律不齐这些问题交替出现,逐步加重,这些身体症状的加重,使孩子感到了肌体的痛苦,从而更加焦虑紧张,烦躁不安。

  中医认为焦虑症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病症。情志不畅导致的病变又叫思虑伤脾,"脾气郁结"。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的来源,儿童思虑伤脾的治疗,我选用了"参苓白术散"为主方,为什么先用的是"健脾"的方剂,而不是选用"疏肝"的方剂呢?

  小儿脏腑器官及体格发育尚未成熟,功能还不完善,与成人相比较,是处于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的状态。正如《小儿药证直诀》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其脏腑阴阳虽俱,但阴气不足,阳气未充,属幼稚阶段,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脏腑娇嫩生理特点的表现来说,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这个孩子,掌部平坦,手指漏缝,这是长时间的脾运不足引起的,脾在五情为"思",在五智为"意"。"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这些都是意志不坚的表现,而意志不坚又导致思虑过度,而伤及脾的功能,所以内服的采用了健脾的"参苓白术散"加减。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0)

走罐可以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循经走罐还能改善各经功能,有利于经络整体功能的调整。所以,就用走罐这种方法来缓解这个孩子的情绪。

  肚脐中央是"神阙"。神,神气;阙,原意为门楼、牌楼。"神阙"意指神气通行的门户。《厘正按摩要术》指出:"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用脐罐的方法来给她安神定志。

  以上的治疗只是治疗的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就是要她的家长来进行的。我建议她的家长不要给她再施加压力,而是要找到她感兴趣的活动,鼓励她去进行,以此来重建她的信心。在减压的同时,让她的家长多表扬她,让其重新肯定自己。

  她的家长在我提出建议后,不再给她制定每天的学习要求,并且告诉她"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她能快乐的成长"。因为她对舞蹈比较感兴趣,家长重新让她回到学校的舞蹈队,并常常去看她表演舞蹈,她参加大庭广众之下的舞台表演中,在不断的表扬中,慢慢的开始找回了信心。性格开始开朗,和父母的感情开始融洽了。

  "压力",往往很多人采用"逆流而上"的方法,要求对方用坚强的毅力去战胜"压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压力会把人的信心及对未来的希望都压垮,从而导致身体及心理的变化。要治疗这类人,就得帮他把压力转移。我们中医医案中就有一个著名的"糊涂医治好疑难症"的故事,这位医生,可真不是糊涂医,他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名医--叶天士啊!

  清朝有一位官员,年老失宠,情至不舒,精神不佳,整天闷闷不乐,坐立不安,乱发脾气,渐渐饮食不思,失眠多梦,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请了不少医生诊治,吃些舒肝健脾,补气养血的药物,都不见效。患者见久治无效,以为自己真的得了重病,更加愁眉不展,惶恐不安。吃不下饭时,以为胃坏了;睡不着觉时,以为脑子里长了东西。他便不顾一切,到处打听有名的医家。后来求到了名医叶天士门下。叶天士认真地切脉看舌,望神观色,又详细地询问病史后,煞有介事地提笔在处方上大大地写了四个字"冲任不调"(冲任是指妇女的管理月经的两条经络,用现代话说,就是月经不调)。这个官员一看,乐了!说一个老头子哪来的妇科病,堂堂名医如此糊涂,连男女都不分了。他拿着处方,一路笑着回家了。

  以后,他逢人就讲这个笑话来嘲笑叶天士,孤独寂寞时也想起这个笑话,常常笑上一阵子。过了一段时间,患者虽然没有再求医吃药,但却觉得精神爽快多了。一天,他特意去找叶天士,想好好当面嘲笑他一番。叶天士一见他进门来,而且精神气色大好,就说:"看来你吃了我的药,病已经好了,不必让我再开方了。"官员忙辩解说:"你开的调月经的药,我哪里会吃,我是来笑话你这个糊涂医的!"叶天士哈哈大笑,说:"其实你已经服了我的笑药,天天笑话我,病在笑中如失也!"官员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称奇。

  让人快乐起来的方法很多,下面这些食物,及对大脑有益的营养素,可以使大家远离焦虑,常常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

  香蕉、樱桃和葡萄柚被称为"快乐水果"。香蕉含有生物碱等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樱桃中的花青素有抑制炎症作用。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会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经常吃点樱桃,这些症状可有所改善。而葡萄柚浓郁的香味不但有助于提神醒脑,而且其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C,可增强抗压力,使人精神愉悦。

  人在心情不好时很难控制自己的食量,巧克力和坚果都属于高热量食物,不能吃得太多。

  此外,鸡肉也是快乐食物。英国心理学家班顿和库克曾给受试者吃过100微克的硒之后,受试者普遍反映精神状态很好,思绪也更清晰了,而硒的丰富来源首选鸡肉。如果哪天情绪不太好,不妨买点鸡肉回家做个酱爆鸡丁、番茄鸡片之类的家常菜,或是到餐馆点道香辣鸡翅犒劳一下自己。

  所以当您或者是您的孩子情绪焦虑时,不妨吃点鸡肉,而后在餐后来点香蕉、樱桃和葡萄柚。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焦虑情绪出现时,要补充以下营养素: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1)

【总结】

  我们每个医生面临心理有障碍的患者时,进行心理疗法的首要基础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如果患者不尊重,或者不信任医生,那么,医生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暗示疗法""疏导疗法"都不会有效。就像上面所说的叶天士,假如他不是当时的大名医,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走方郎中,那么,他说一个老汉得的是"月经不调",这个人不把他的牌子砸掉才怪,根本不会笑起来。而这位官员之所以一想就笑,是因为在他心目中,叶天士是名满天下的名医,居然误诊到男女不分,如此糊涂,还什么"名医"?当然可笑至极。这里,叶天士就是利用了自己"名医"的品牌,制造了让官员解忧的笑料,成为医书记载,流芳千古,让后辈医者赞叹不已的案例,不能不油然敬佩。

  3线:提示生命力强弱

  3线概述:

  3线,起于手掌桡侧,从食指掌指褶纹与拇指掌指褶纹内侧连线约1/2处(多数与2线相交),以弧形、抛物状延伸至腕横纹,弧度不超过中指中线,此线应微粗,明晰不断,颜色红润为正常。

  3线,又称生命线、大鱼际曲线、大鱼际抛物线、地线。此线主要反映人的体质、精力、能力、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

  趣谈3线:

  3线的长短能不能判断生命的长短?这是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也是我问我自己最多的问题。到今天为止,我的观点是:3线的长短和生命的长短密切相关。如果是因为疾病导致3线变短的,那一定是大祸临头了,如果天生就短的,就要鼓励他调整体质,那么3线会慢慢的变长,不要吓唬他哦!

  3线医案:儿童遗尿症,妈妈才是医生

  3线在肾区变浅,并且颜色发暗。

  3线可以提示人的体质、精力、能力、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3线在肾区变浅,并且颜色发暗,提示因肾脏功能的问题,而出现身体的不适。

  3线的形成和孩子在母体内的发育关系很大。健康的婴儿在母体内的手是呈握拳状的。如果拇指握在四指内,提示孩子出生后的性格,多属于内向型。如果拇指在四指外,提示孩子出生后的性格,多属于外向型。在子宫内婴儿的手如果张开,表示出现宫内缺氧现象,这时若不及时纠正,可以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在子宫内手张开的胎儿,3线生成时的握力不够,出生后,孩子的3线会显得细浅。所以,如果3线很浅,就提示在母体内的发育不良。后天应该从补肾入手,及早治疗,使得3线变得深长起来,将会有益于终身的健康。不过,建议这种治疗越早越好。

  患儿的母亲:王医生你好!大家都说你看病看得好,请帮我儿子好好看看。

  王医生:小朋友来坐下,把手伸开。

  王医生:您的孩子有咽炎(咽喉区纹理紊乱)、胃炎(震位有"十"字状纹)、肾虚(3线在肾区变浅,并且颜色发暗)、睡眠差(2线过长向乾位延伸,并且在线上有6线)。(见彩图3)

  患儿母亲:王医生,就这些病?你再好好看看,他的智力没有问题?大家都说你看得好,你再帮忙好好看看。

  王医生:智力,他的智力发育很好的。怎么了,您担心什么?

  患儿母亲:医生,不会看错吧!是他的老师让我带他检查的,说他智商不够,最好不要上正常小孩上的学校,应去上弱智学校。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2)

王医生:怎么了,他的智商真的没问题的。我们现在来看看您小孩的2线,他左手的2线过长向乾位延伸,并且在线上有6线。为什么要看2线呢?因为2线在掌纹医学中被称为"脑线",它与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它所提示的疾病,偏重于神经、精神方面及心血管方面,智力高低、外伤都可以从2线上反映出来。正常的2线,是呈抛物状的,粗而长、明晰不断、颜色红润,有这样2线的孩子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正常。而智力迟钝孩子的2线, 会出现短、断裂、分叉等异常情况。您再看您小孩的2线,并没有出现短、断裂、分叉这些异常,对不对?只是右手的2线过长向乾位延伸,并且在线上有6线,这是说明他长期睡眠不好,并不是智力问题。

  患儿母亲:根据你说的来看,这小孩真没有智力问题。但是,医生你有所不知啊,我这孩子今年8岁,7岁的时候上小学一年级,一开始,学习还跟得上,可是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习成绩全班最后一名。老师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无法跟上同龄孩子的课程,建议我们不要让他上正常孩子的学校,让他到弱智学校去上课。在我们的要求下,小孩又在那个学校上了二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可成绩还是最后一名,老师又提出让他到弱智学校学习的事。医生,他的智力真的没有问题吗?

  王医生:看来得和您好好谈谈。智力是指包括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思想力、应用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孩子的智力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良好的教育和学习实践、祥和的家庭环境熏陶、合理的膳食,可以使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后天因素对孩子智力成长的影响更大。刚才已跟您提到,根据您小孩的2线看他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先天的智力发育没有问题,他学习成绩差,您没有考虑过其他问题。您提到老师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再来看他的2线,右手的2线过长向乾位延伸,并且在线上有6线,这说明他长期睡眠不足。小孩头天晚上睡不好,第二天能有好的精神来学习吗?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您想过你们家长的教育方式没有。

  患儿母亲:谢谢您医生,我们先回家了。

  初诊后2周,患儿的母亲又来到门诊。

  王医生:您好!

  患儿母亲:王医生,你好!

  王医生:请坐。

  患儿母亲:不知你还记得吗?两个星期前我带小孩来看病。

  王医生:记得,您怀疑自己的孩子智力低下,今天过来,有事吗?

  患儿母亲:在你这儿看病后,我还是不放心,听别人说可以给小孩测智商,我又带他去了,测的结果说他的智商没问题,我也不知这测试准不准?

  王医生:您累不累?一天到晚带着孩子去做这样那样的检查。

  患儿母亲:我也没办法,他成绩总跟不上。

  王医生:现在不论谁跟您说,您小孩的智力没问题,您都会将信将疑的,我们就换一换方法吧,如果照这种方法,小孩还没有好,您再考虑智力有问题,好吗?

  患儿母亲:怎样换一种方法治疗。

  王医生:给小孩补肾安神。

  患儿母亲:对了,你上次提到肾虚,我想完全可能,因为这孩子到现在都还在尿床。

  王医生:作为家长,你们有没有责备孩子?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3)

患儿母亲:一开始我们觉得孩子还小,应该是正常的,就没有太在意。可是5岁以后还尿,我们也带他看过医生吃过药,可到现在都没有好,所以,他爸爸认为是小孩太懒,懒得起床上厕所,为这常打他、骂他。

  王医生:您和您爱人小时候,有谁尿床。

  患儿母亲:我小时候尿过床。

  王医生:尿到几岁的?

  患儿母亲:差不多是10岁,为这事也被我妈妈打过。

  王医生: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父母中有一人有遗尿史,儿童发生遗传性遗尿的几率为44%;若父母皆有遗尿史,则遗传几率为75%。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家长不仅要让孩子用药治疗,还应给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患儿母亲:心理治疗?

  王医生:对的。您看您的小孩智商并没有问题,可成绩为什么一直不好?记得您上次来,我就给您提过孩子的智力除了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关外,还与良好的教育和学习实践、祥和的家庭环境有关。小孩长期尿床,而他的父亲又打他、骂他,让他不能安心地睡觉。您可以回家问问孩子,是不是晚上睡觉时,对睡觉有惧怕,怕睡着了又尿床,而后又被父亲打骂,所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上课时又犯困,老师所讲的知识很多都没法记住。

  患儿母亲:尿床还有这样的影响?

  王医生:您是有所不知。有一孩子,由于长期尿床的事被一同学无意中知道,就当玩笑在上学时说给全班同学听。因此他觉得抬不起头,一开始不想去上学,可父母并不知道原因,父亲说他不思进取,打了他。而他学校同学又笑他,让他抬不起头,老师也忽视了心理疏导,孩子一时想不开,采取自杀。幸好小孩在家进行自杀时被奶奶看到,才得以救治,避免了悲剧的发生。许多家长对尿床的孩子在进行用药治疗的时候,都忽视了心理治疗。针对您的小孩,我打算用药治疗尿床,及帮他改善睡眠,还有你们家长要配合,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患儿母亲:要怎么做呢?

  王医生:您回去后先把我今天跟您说的情况,转告给您爱人,希望他以后不要再打骂小孩,而后您带着孩子过来开药。在给小孩开药时,我会告诉他,他尿床跟遗传有关,到时,您可要说明,您小时候也尿过床,这样孩子的心情会得到放松,有利于治疗。而且,以后不要再带他去进行智商测试,在他面前也不要提智商低的问题。您要去找他的老师谈谈,把他的情况说明给老师,大家一起来鼓励他,帮他重建信心。

  患儿母亲:(流着泪)医生太谢谢您了。

  与患儿母亲交流后的第三天,她带着孩子来复诊。

  王医生:小朋友最近睡觉情况好吗?

  患儿:(摇了摇头)

  王医生:挺机灵的。

  患儿母亲:医生,他的老师说,小孩成绩上不去,主要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跟他交流后,他说主要是晚上怕尿床,睡不好,第二天上课常想睡觉。

  王医生:小朋友你晚上尿床?

  患儿:(点点头)

  王医生:尿床有遗传性,不知你们家长中,有谁小时候尿过床?

  患儿母亲:(小声说)我小时候尿过床,一直到十岁才好的。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4)

患儿:妈妈,你小时候也尿过床?

  患儿母亲点了点头。

  患儿:你尿床的时候,外公没有打你吗?

  患儿母亲:(哭了)妈妈已跟你爸爸说了,是妈妈遗传给你的尿床,长大了,你也就不会尿了。你爸爸说以后再也不打你了。

  患儿:是真的吗?

  患儿母亲:妈妈不骗你的。

  王医生:小朋友,放心吧,先出去外面玩。

  王医生:您看您这孩子反应多快,怎么可能是智商低下呢?

  患儿母亲笑了笑。

  王医生:我现在给小孩开药。你跟孩子的爸爸及老师谈过没有。

  患儿母亲:上次从你这儿回去后,我就跟孩子的爸爸谈过,又找了他的老师谈过。谢谢你,医生,希望这孩子能好起来。

  病案分析:

  遗尿症俗称尿床,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遗尿症对患者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影响是间接的、隐蔽的、慢性的,也是渐进性的、深远的,很多小时候尿床的病人要到成人才表现出来,尤其是心理的成熟度和人格魅力方面。所以应该引起患者、家长、医务工作者对于遗尿的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治疗此病时,不能忽视尿床患者的心理活动,应进行心理疏导。

  掌纹顺势治疗: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心理疾病也日益增加。但是,你知道吗?有些心理疾病,却是由于小时候遗尿症(尿床)引起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遗尿症(尿床)是一种异常行为,儿童期比较多见。如果这种异常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纠正,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严重的可致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有的导致人格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尿失禁学会的专家认为,儿童遗尿症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杀手,因为它直接导致儿童缺乏自信心、处世能力差、焦虑、恐惧集体生活,个别严重者甚至出现难以与他人沟通、偏执、具有暴力倾向等精神障碍,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

  特别是现代社会中要求儿童越来越早地参加集体生活,很多孩子整托,进住宿学校,可以想象,尿床这种难以启齿的事情,将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多么大的伤害。

  英国是国际上最早研究儿童遗尿症的国家,早在19世纪初便对这种疾病进行了病理研究。通过长达近百年的研究,国际医学界发现遗尿症绝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科学家发现,5岁孩童患有此症的比例为15%,10岁儿童比例为7%,而20岁左右的青年遗尿症患者约占1%。同时,日本的一项调查证明,有遗尿症的患儿比健康儿童的语言能力要差。

  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因为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记忆力比较模糊,羞耻心还不强烈,所以,即便尿床,对他的心理健康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是,3岁以后的孩子,如果依旧比较频繁地尿床,就必须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了。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生殖系统外各方面发育都已经接近成熟,如果仍旧不能控制夜间排尿,从中医讲是肾肺两虚、肾气不足和肝经湿热所致的膀胱失约,从西医的角度认为是由于神经系统对于膀胱的控制能力不完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充分造成的。所以,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会造成顽疾。特别是5岁以后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记忆力了,如果依旧夜间尿床,并因此经常遭到家长的呵斥,同学、老师的讥笑,必定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5)

说了这么多,就想让大家对尿床引起重视。因为,比较国际社会对于儿童遗尿症的重视,国内就要冷清得多,甚至许多医院、医生都还不认为尿床也是一种病,就算知道的也不一定知道怎么治疗。一些家长更是把孩子尿床当成"非疾病现象",常常是呵斥,甚至打骂。殊不知这种惩罚,就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阴影。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由于中国社会对儿童遗尿症的不够重视,治疗手段的不够完善,家长在辅导孩子克服疾病的过程中不注意对孩子隐私起码的尊重,导致许多孩子因反复医治无效,不信任医生和家长,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而拒绝治疗,无疑这会对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更普遍的是,患有遗尿症的儿童,由于沉重的心理压力,往往导致情绪紧张,并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有遗尿症,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尽早治疗。一则可以排除患有相关脏器疾病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在回到上面病案的孩子。我在临床观察到,遗传性遗尿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长辈中的尿床的人,尿床到几岁,孩子也会尿床到几岁。所以在治疗时,要让患儿的长辈中有尿床经历的那一位,当着孩子的面,承认自己也曾尿床,这样做是为了在治疗时,让孩子排除精神压力,明白尿床的不只有自己一人,特别是自己尊敬的长辈原来也有这种情况发生,思想上的包袱就会放下,心情就会放松。

  根据这个孩子的掌纹特征看,3线在肾区变浅,并且颜色发暗;2线过长向乾位延伸,并且在线上有6线,这说明孩子的肾虚,睡眠不好。虽然他来看病时,他的母亲一再提到他学习跟不上其他同学,成绩不好,是因为智力迟缓的原因。可是我在看病过程中也跟他有过交流,虽然不多,但可以看出他的智力没有问题。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这个孩子由于长期尿床,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加之又被父亲打骂,让他一到晚上睡觉时就紧张,大脑神经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第二天上课,精神疲惫,打瞌睡,所以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无法接受,而出现了学习跟不上,成绩差的原因。对他的治疗,既要针对病因用药进行,还应让家长给他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要只是打骂。让他的妈妈告诉孩子,尿床不是他的过错,是遗传导致,妈妈小时尿到十岁,那么,你到十岁也会自己不尿床了。让孩子转移因为尿床产生的自责自卑心理,安心的等待十岁的到来,白天忘掉尿床这件事。实际上,就是把孩子因为尿床被转移的注意力,重新转回到学习和正常生活中来。随着心理压力的减轻,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过来又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中医认为,尿液的生成、排泄与肺、脾、肾、三焦、膀胱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病因主要为肾气不固、脾肺气虚及肝经湿热。辨证治疗分三种:下元虚寒者,施以温肾固涩法;肺脾气虚者,用益气固涩法;肝经湿热者,则宜用泻肝清热之法。其中,临床上又以肾气不固症型为常见多见,故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以培元补肾、固涩小便为要。这个小孩就是由于肾气不足引起的。注意他的掌纹,左手的3线在肾区变浅,并且颜色发暗。

  小儿肾气不足多是先天性的,与成人的肾不固成因稍有差別。先天肾气不足的小孩,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熟睡后亦不易叫醒。这些孩子不宜进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因冷饮会进一步伤害他们的肾气,故应避免。这样的孩子还应注意,家长不要因为他尿床,而大声或是严厉地责骂,因为中医认为"恐伤肾",本来就肾气不足,打骂后的恐惧加重了"肾虚",会适得其反,您越说他,越打他,尿床反而更加重。

  这个小孩在补肾的时候还应帮他养心安神,因为他右手的2线过长向乾位延伸,并且在线上有6线。

  经过这样的治疗半年后孩子的妈妈来告知,他的成绩有了进步,并得到老师的表扬。尿床也由天天尿变成偶尔尿了。全家人都心情好多了。

  以下介绍两个对尿床有益的食疗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荔枝鸡肠汤:荔肉7枚,公鸡肠1具(切断),水煎熟,每日分2次服食。适宜于小儿遗尿。

  韭菜子饼:韭菜子10克(研末),面粉60克,加水和面成团,烙成小饼。可当点心服食。有温肾止遗之功效,对小儿先天不足而遗尿有效。

  还有就是肾气不足,宜食温补固涩食物,如糯米、鸡内金、鱼鳔、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乌梅等。

  镁,具有构成骨骼和牙齿,维持神经与心脏肌肉活动,有助于放松肌肉,帮助能量代谢,是体内从多酶的辅因子。缺乏镁会出现易做梦、失眠、神经过敏、抽筋、肌肉痉挛、尿床、心悸、高血压、便秘、极度活跃、抑郁、精神错乱、食欲不振、软组织内钙质沉淀(如肾结石)等症状。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6)

没有想到吧?缺乏镁还会尿床。那么,什么食物中含有镁呢?

  镁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粗粮、坚果等食物中,尤其是叶绿素中,含有大量的镁。相反,精制面粉、肉类、淀粉类食物及牛奶中,镁的含量却不高。现代社会,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吃肉多而蔬菜少,这些都是导致缺镁的重要原因。要想补镁,最好多吃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山核桃、松子、榛子、花生、麸皮、荞麦、豆类和苋菜、菠菜等绿叶蔬菜。此外,多喝水能起到促进镁吸收的作用。

  4线:提示免疫功能强弱

  4线概述:

  4线,起于大小鱼际交接处(以不接触3线为原则),斜行向小指方向(以不接触1线为原则)。长短不一,身体健康的人一般很少有这条线,这条线大多见于劳心者或身体弱的人,在身体情况较差的时候,4线会一直加深,待到健康恢复,又变浅。

  4线,又称健康线。在掌纹诊病过程中,4线是观察重病的发生、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

  趣谈4线 :

  有人说4线和灵感有关,如果4线成为小鱼际的边缘线,这个人就有特异功能,我不这样认为。4线和体力强弱有关,人在过度疲劳时,会出现敏感现象而见这见那,这不是特异功能,可能是思虑过度导致的神经衰弱。总之,出现4线不要喜出望外,以为是练功出功能,我看恰恰要静心调养,否则,离走火入魔就快了。

  反映在4线上的身体情况:

  1. 肝脏免疫功能;2.肌体抵抗力的强弱;3.线越明显相对身体越差。

  5线:提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5线概述:

  5线,起于坎位,向上通过掌心,直达中指下方的线。此线不能太粗,要细而浅,笔直而上,明晰不断,颜色红润为好。

  趣谈5线:

  5线,又称玉柱线。古人可看重这条线呢!能否做官,全凭这条线,所以叫"玉柱"。为了探察这条线和做官的关系,我专门在甘肃农村,专门找世世代代当农民的人,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条线,而他们没有官运,却都有心脏病。我又重点找做官的人,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条线,结果呢,大部分做官的人都有这条线,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的官员们都很劳心,他们普遍心血管功能下降。看来"玉柱线"可以改叫"心血管线"。

  反映在5线上的身体情况: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腹部胀气

  6线:提示近期身体健康状况

  6线概述:

  6线,横切各主线或辅线的不正常纹线,位置不固定。

  6线,又称障碍线。这条线可以反应出近期身体的好坏。

  趣谈6线:

  6线在皮纹学上称为"白线",它是最不稳定的线,观察它的"浮沉消长"可以判断疾病的"急缓进退",也可以观察治疗的效果。

  反映在6线上的身体情况:

  1.过度疲劳

  2.曾经发生过的疾病

  6线医案:忧思过度,鬼神能治?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7)

手掌上有大量横切过各主线和散于各脏腑对应区内的6线--提示患者在短期内精神、思想和机体都达到了极度疲劳的状态。若不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到内脏功能。应该注意的是,在临床上这条线若长时间存在不消失的话,人的心理和身体都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出现这条线最常见的心理变化是:抑郁、消极、固执地钻"牛角尖"。

  6线,与其他的纹线是有所不同的,其他的纹线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6线则能在三五天就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逢电视台连续在半夜转播世界杯足球赛的季节,比赛结束后,来看病的年轻人多是因睡眠不足又大喊大叫导致元气大伤,在手上就会出现大量的6线。如果是这种情况,治疗起来是很简单的:不再激动,安心睡觉,按时饮食,体质恢复后,一个星期左右,6线就会减少或消失了。但是疾病不会都是如此简单的,最麻烦的是机体和心理同时在短时间内遭受重大挫折,这种打击下,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抑制,引发身体和心理的重大改变,针对这种6线,就需要很长时间地进行心理、病理多方面的调整,才能够消失。这种掌上的6线特点是:细、浅、密密麻麻。

  这种掌纹特征,我在临床上就遇到过这样一位患者。

  王医生:你叫什么名字?

  患者:(等了一会儿,低声说)王某某。

  王医生:多大了?

  患者:(不情愿的回答)31岁。

  王医生:请把双手平放到桌子上。

  王医生:你手掌上有大量杂乱的6线和"十"字状纹,提示近期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负担过重,精神疲惫。怎么会把自己搞成这样,身心疲惫不堪?(患者低头不语。)巽位有"井"字状纹,提示胆气淤滞,胆囊发炎;咽区有明显的羽毛状纹线,提示咽炎;3线子宫区有较小的两个岛形样纹相连并伴有零乱的"十"字状纹,提示附件有炎症,有较小的子宫肌瘤;下肢关节区有伞形样纹,提示腰腿酸痛。(见彩图4)

  王医生:从掌纹上看,你的心病要重于机体的病啊。这么多的6线,只有心理极其憔悴了,才会出现的。

  刚讲到这,患者"哇"的就哭起来了。

  王医生:哭吧,总比憋在心里的好。

  陪同而来的患者丈夫:王医生,您真是神了。

  我们的儿子三个月前病故了,才只有两岁半。孩子走了以后,她就一直这样木呆呆的,总是哭,也不能上班了。整天看着孩子的照片和留下的东西,不是发呆就是自言自语,好像与孩子还在说话,我看她人都神经质了。前两天到医院看病时,医生说她患了轻度抑郁症,我一听,心里也着急,小孩没了,这大人也不就毁了吗。我想,我们最好是抓紧再生个儿子,她就会高兴起来了。可是,现在她怎么也怀不上,找过好几家医院了,说是长了子宫肌瘤,要手术,那不就不能再怀孕了吗?那我们不就永远没有孩子了?我们要不要去做试管婴儿啊?

  这时,妈妈的眼泪更多了。

  王医生:像你们现在的情绪状况,是不宜急着要孩子的。应该先调理她的身体,改善她的心理状况后,我再根据她的妇科情况,帮助她解决怀孕的问题。

  丈夫:真能怀孕?!王医生,我们一定配合你的治疗。

  王医生:好!你如果配合,我一定想办法让你们有孩子,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停止治疗不孕,改过来,先调整她的身体,要想有个健康的孩子,先要为孩子准备做个健康的妈妈。对不对?

  丈夫点着头,笑了。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8)

病案分析:

  通过诊病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患者的抑郁表现是"丧子之痛"引发的。有句俗话叫"母子连心",凡是做了母亲的人都能够切实地理解这句话。哪怕是一个初为人母的妈妈,就是在睡眠中,也会感觉到婴儿的呼吸。这使我想起了儒家提倡的"噄指痛心"的典故,母亲思念儿子,儿子远行而不可见,爱之深致恨之切,舍不得咬儿子而咬自己的连心的手指,希望连着自己的心的手指,把这种思念之痛传给儿子,让他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速返家中。这种"母子连心"的情感,如果遭遇到"丧子之痛",母亲思念孩子的悲、痛、哀、思足以使一个母亲变得痴呆。

  丧子之痛的"痴呆",是由于这种痛苦导致了母亲太过的悲伤,致使肺气耗散,气散则神散,神散则意乱。久而久之,病人会出现意志消沉、神呆痴癫、少言寡语的症状。这次汶川地震导致了很多的母子生离死别,人们最早的感觉是"不相信",所以尚存在激动,企盼乃至愤怒。这时没有抑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绝望的情绪越积越浓,越来越压抑,心情则由肺气散转至心脾血虚,从而出现"过思则气结"的神情倦怠,胸膈满闷,食纳不旺等脾气郁滞,运化失常的征象。这时出现的抑郁情绪,首先要采用"疏导解郁"的方法,转移病人对于"痛苦"的执着思念。否则,长时间的抑郁可以抑制女性的排卵功能,继而并发女性激素分泌紊乱,出现不孕现象,长时间的不受孕,更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又四处求医治疗妇科疾病,越治越乱,一会儿是月经失调,一会儿又发现子宫肌瘤,患者就更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加重了忧愁。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啦!

  针对患者的这种情景,最好的医治办法应该选择"心病用心药医"的方法。先解决抑郁,让她的思维中消失掉对于"失子之痛"的反复"回闪"现象。同时让她放弃对怀孕的强烈追求,减缓"不孕"的压力。

  掌纹顺势治疗:

  通过以上的指导思路,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教会和引导患者如何去做,家人如何配合,最终达到改变患者思想的目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改变思维环境,使患者彻底走出"触景生情"的阴影。

  整理出孩子遗留下的新的衣物、玩具,施舍给穷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孩子,让她意识到,虽然孩子离开了她,但她的孩子在最后还仍然能帮助很多的孩子,使做妈妈的内心有一点欣慰。而旧的衣物玩具,我让她带到孩子的墓前焚烧掉。这个妈妈有点舍不得地说:有些是新新的,我如果有了下一个孩子还可以继续用的。我告诉她:睹物思人。你一看到这些东西,就会恨自己怎么还没怀孕,无形之中,增加了精神压力。

  说完这些话后,没有达到疏散心态的目的,反而使这个妈妈不高兴了,不再回应我的建议,退进了抑郁状态中,淡漠地看着我们。

  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法再次尝试疏导她。我首先探讨患者在绝望后会依赖什么信仰来自我安慰。鉴于她是汉民,我首先探讨汉族的传统宗教。

  我问她:失去孩子后去过庙里拜拜吗?

  她开始回应我:去过好多庙,算过好多次命。还是怀不上。

  我说:没有人告诉你,是你孩子的婴灵不肯离开你吗?

  她说:算命的是这样说的,可是他不肯离开我,我也赶不走他,怎么办?

  话到此,我知道我找到了进入她心灵的窗口了。

  我对她说:你过去太爱护你的孩子了,而他也觉得你是最好的妈妈,还想再做你的孩子,所以他不肯离开你,出于小孩的嫉妒心理,他也不让别的孩子来你肚子里,怕你以后会忘掉他,所以你一直也怀不上了,是被他挡住了。确实我觉得你下一个孩子应该找一个比这个健康的,干吗非要这个有病的呢?

  妈妈一听就急了:那怎么办啊?他不离开,怎么会有健康的孩子来呢?

  我说:你烧他的旧衣物时念叨念叨,告诉他:你喜欢他,你还愿意和他再为母子,但是他要先去转世。不转世,不能再来做你的孩子,要想让他转世成一个比这次健康的孩子,为了这个目标,现在你两个必须分开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中,谁也不许想谁,一想他就产生留恋,就不去转世了,那你们永远再不能做母子了!

  妈妈:真的吗?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19)

我非常肯定地告诉她:真的!!我以前就用过这种方法,帮助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怀了一个儿子,生下来后长得和前一个一模一样的。但是你千万不要在家里留任何他以前的衣物玩具,小孩子会因为喜欢这些东西而不离开你的。他不去转世,就是孤魂野鬼,你愿意让他成为被大的孤魂野鬼欺负的小孤魂野鬼吗?

  妈妈突然激动了,停止了哭泣,并且大声地说:不行!不行!

  我趁机说:那你从现在起,就忘掉他,不要阻止他的转世,否则你永远就见不到他了。你一想到他,就立刻跟他说:虽然我爱你,但是你现在必须离开我,快去转世!我会等你转个健康的孩子回来!

  妈妈坚决地对我说:我必须让他离开我!让他去转世!不能让大鬼欺负他!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连阴间的孩子她都要操心!

  我采用了给她"画一个饼充饥"的方法,就是为了让患者全面地忘掉这个孩子,转变她的消极心态和沉闷情绪,从而改变她因情绪所影响到的身体健康状况。

  二、家属要充当一个优秀的"心理医师"

  我要求她的丈夫:

  1.每日要与妻子心与心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将来的生活;勾勒出夫妻定期外出度假游玩的画面;说一些夫妻间的私语等轻松的话题。

  2.每日陪妻子到环境较好的地方散步,共同欣赏美景,交流心声,使妻子感到又回到了初恋时的情景。

  3.抽时间亲自下厨房做几样妻子喜欢吃的饭菜。在饭桌上鼓励妻子加以点评。

  4.勤快地做一些家务,在妻子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理家的才华。

  5.把工作中的一些趣事讲给妻子听,也可以把工作中的问题讲给她听,以便引诱她与你交流。

  6.丈夫在交流中要提示妻子没有孩子不要紧,只要我们两人恩恩爱爱地生活,就是自己的最大幸福。丈夫要表现出:今后的生活中,不在意有没有孩子,只在意有没有妻子!

  以上这些做法,完全是为了让患者意识到,虽然她失去了儿子,但是,她重新获得了爱人往日因工作的繁忙和劳累所淡化了的感情。在生活中不仅仅只是存在着母子之爱,还有夫妻之爱,朋友之情。使她的思想从丈夫身上出现截然的转变,找到为爱认真、快乐活着的理由。

  通过我和其丈夫的联手心理治疗,三个月后的一天,患者在其丈夫的陪伴下再次来到门诊,看上去面色好了很多,脸上也有了笑容,她特意是让我看一看她现在的身体情况,是否可以怀孕。

  患者:王医生又来烦劳你了。那次你告诉我,孩子还可以回来,再做我的孩子后,我突然想开了,我已经照你说的那样,把他的所有东西都送出去了,而且现在不太想到他了,偶尔想到他,我就催他赶快走,去转世,我不再哭了,怕他看到我哭就不走了。你帮我看看,现在他走了没有?还有没有孩子想让我当妈妈呀?

  王医生:(我真有点"晕"!但是这种心理暗示还得进行下去。)当你永远想不到他的时候,就表明他真的走了,你一想他,就把他叫回来了!所以,他走没走,是由你决定的。

  然后,我认真地看了她的掌纹,告诉她,她的子宫条件还不太适于马上怀孕,现在需要药物调整,为怀孕作准备。

  患者:这一段时间,我的丈夫太辛苦了,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陪我聊天安慰我,还有家里的其他人和朋友们都为我付出了很多,他们对我太好了。我已上了两个月的班了,感觉一切都好多了,我想要一个孩子。

  说完,患者转过脸深情地望了一眼站在身旁的丈夫。

  她丈夫看着我,我知道患者的心态还没有完全放松,急于"要孩子"仍然是再一次抑郁的基础。于是,我给她丈夫一个暗示的眼色。

  聪明的丈夫立刻对妻子说:我最近太忙,不想马上要孩子,你身体差,过早怀孕,我真照顾不过来。我觉得最近我们两个人的世界很美满,王医生,这事不着急,先调整身体!

  妻子听完悄悄地笑了。

  我放心了。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0)

王医生:我同意先生的观点,看来你们真的是放松了自己。我帮你看看现在的身体状况如何,适不适合怀孕。你手掌上还仍有较多的6线,提示身体的抵抗力还没有完全地恢复,心情有时候还是波动较大,这需要进一步的调理;11线完整,腕横纹没有断续;3线子宫区虽有较小的岛形样纹和"十"字状纹,但均不会影响到怀孕,只要你先生想让你怀孕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你先生现在不想要!

  我与这对夫妻俩一起开怀大笑。

  从诊完病后,患者经常和我互通电话,有时还来我这坐坐,在我的不断指导下,患者的掌纹完全转变了,手掌上的6线消失了很多,心态也越来越好,过了半年多的药物和心理调整后,患者怀孕了。

  为什么我能选择这样的指导方法呢?是掌纹给了我提示。患者手掌上出现大量杂乱的6线和"十"字状纹,提示在短期内患者的抵抗力急剧下降或是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才会形成这样的掌纹。通过和患者的交流,知道了是由于"丧子之痛"所导致的。如果在平时,对于这种掌纹,我在临床治疗中多采用的是疏肝理气的方法。但是,针对患者在失去儿子的心情下,连随孩子而去的想法都有,她会选择我的药吗?我再说我的药有多么的好,对她来说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在她心里,她需要的是一个能让儿子回到身边的神医,而不是来吃药的。这时你用常规的疏导方法,给她讲"大道理",都是没有用的。她只要儿子。有儿子就坚强,没儿子,要坚强干什么?她对于劝解她的人有强烈的抵触:你没了儿子你试试!

  这时给她吃疏肝理气的药她一口都不喝!

  谁能充当疏肝理气,去"心结"的良药呢?

  要通过她在失去儿子后愿意找谁要儿子,你就让谁当她的心理医生。

  通过聊天发现她去求观音菩萨,去找算命先生!那就从这里下手。

  同时,她失去的是亲人,也只有亲人才能充当她的良方。在这个时候,除了开导她本人外,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她的丈夫,因为孩子是他们两人的,她自责对孩子的照顾不周,使孩子生病,她需要丈夫的宽容和安慰,需要丈夫承担起失去孩子的责任。所以说在这个治疗案例中,其丈夫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妻子才能从抑郁中走出来,而且只有被丈夫的爱深深地打动,才能放弃寻回孩子的执着,转而要用新生命的诞生,来回报丈夫的爱。

  这个案例的结尾是很完美的,妻子在半年后怀孕了。我想,经过一次沉重伤痛而又恢复了欢乐的一个家庭,应该是更完美的家庭了。在这里我也祝福他们。

  早在祖国医学的"情志疗法"中,就记载了"郁思"的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来自中医的五脏与五情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如"思伤脾,怒胜思",就是说"忧思"可以损伤脾的气血运行,脾在五行属土,而木可以克制土,由于木在五行属肝,肝主"怒"气,所以,遇到思困脾土时,可以通过激"怒"的方法,诱发肝气来疏导脾土,而达到治疗忧思的目的。忧思不但可以伤脾,还会伤肺,《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忧思伤肺的典型病例,一忧再忧,直至吐血而亡。她所担忧的就是不能和贾宝玉相伴终生,对于这种相思的忧愁,古人常常采用"冲喜"的方法,就是从中医的"忧伤肺,喜胜忧"理论而来。肺在五行属金,五行中能克"金"者为"火"也,心主"火","喜"为心之情,所以,心喜可以克肺忧。以上所说的"喜、怒、哀、思、悲、恐、惊"所导致的心理疾病,在中医就是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来调理的。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所发生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大家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能有更多的参考资料,我把清朝名医韩世良用"以怒胜思"的著名心理调治案例提供出来。就是这个医案,启发了我,也可以说,我在上述病例上采用的方法,和这个医案有"异曲同工"之处。

  《续名医类案·郁症》上记载有这样一则医案。

  有一位老妪早年丧夫守节,与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成年后远嫁他乡,老妪孤独积郁成疾,不治而亡。女儿将母亲安葬之后,因伤心过度,精神恍惚,茶饭不思,日久也重病缠身,虽用诸多良药,也不见丝毫反应。最后请来名医韩世良,韩医生仔细诊脉后,对病人的丈夫耳语说:"此病无妨,你只需如此这般,病情一定好转。"又对病人说:"你的病是鬼魅缠身,去请巫婆驱邪吧。"

  人榻前焚香拜神,假说召来的鬼魅是她母亲的"亡灵",该女大惊,连忙上前痛哭,诉说生死离别的相思之苦。假托"亡灵"附身的巫婆,厉声斥责道:"我千辛万苦把你拉扯大了,你恩将仇报,克死你母亲,减了我无限的寿命,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饶你,你现在的病就是我弄来的,这是我在报复,我们早就没有什么母女缘分了,我们是仇人,你给我记好了!"女儿听了"亡母"的话,又气又恼,便发誓说:"我日想夜思,岂料你如此害我,我们缘分已尽,此后再也不想你了。"说罢,让丈夫赶走巫婆。后来丈夫又去韩医生家中讨来几副中药煎服,这女子就慢慢被调理康复了。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1)

【总结】

  其实,很多人在面临重大生活改变特别是"生离死别"时,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可是很多人,由于忽视了对心理的调整,久而久之,导致了身体上的真正的疾病,西医常说的:功能性疾病发展为器质性疾病,里面也包含了由心因性疾病转为肌体实质性疾病这部分。不论中医西医,对于这种疾病,常常都选择采用"暗示疗法"治疗。这种方法绝不是用"封建迷信"或者"欺骗手段"可以简单概论的。现代西方兴起的催眠术,其中理论基础主要就是采用"暗示"的方法,让病人在睡眠中接受"暗示",并把这种"暗示"的结果,带回到清醒状态的显意识中,以缓解清醒状态下的精神压力,达到调整情绪的效果。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节奏快速的时代,无形的压力带来了很多实质的疾病,所以,在治疗实质性疾病的同时,巧妙地采用"暗示疗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是很必要的。"暗示"的关键是病人相信什么,就从什么地方着手。就像上面那个妈妈,如果她是回民而信奉伊斯兰教,我用上面的方法肯定无效。那么,我可能就会请阿訇来帮助她了。所以能否正确地因人施教,是"暗示疗法"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气功治病风行时期,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妇女,患有慢性背痛症,这种病本来就和心理压力有关,可是她迷信一个著名的"气功大师",在他那里接受"发功治疗",久而不愈。"大师"说她是野狐狸的魂附在了背上,她深信不疑,就接受了这个"暗示",坚信有这么个"魂",而且,这个魂肉眼凡胎的人是看不到的。可是,那个"大师"又总赶不走这个狐狸魂。她就四处寻求"高人",要求帮她除去狐狸。连她的家人都认为她"走火入魔"了,求医于我。我思量:如果我检查说没有狐狸魂,是她的心理障碍导致的肩背痛,她一定拂袖而去,拒绝我的治疗,而且,不驱掉"狐狸魂",她是决不接受药物治疗的。鉴于她的文化程度挺高,于是,我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地采用了"暗示疗法"。我告诉她:狐狸魂附体的事在古代就有。她立刻来了精神,乐于听我分析了。我接着告诉她:在古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的记载,叫"狐惑症"。我还拿出书让她读。当她看到张仲景为这种病还写了处方,她马上就相信了,认为总算找到"高人"了--中医的祖师爷张仲景,并马上要求吃张仲景的这个药方了。学过中医的人都知道,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狐惑症,是治疗高烧后,因脱水和维生素B族不足,导致的神志恍惚,口腔溃疡的。方中大量使用的中药是百合。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含磷脂类、生物碱、甘油衍生物及小子苷、氨基酸、无机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镇静作用。实验也证实,自百合鳞茎中萃取出的一种生物碱,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临床上用以治疗乳癌,有一定疗效。百合也具有抗疲劳作用(实验明显地延长小白鼠的游泳时间),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耗氧增加,能延长耐缺氧时间。

  我告诉病人,"狐惑的意思就是狐狸把你迷惑住了,把你的经脉的运行搅乱了,而百合这个药能够'合百脉',所以叫百合"(当然,张仲景不是这样说的,我只是针对病人采用的"望词生意"而已)。病人非常相信,高高兴兴回去照书吃百合汤。一周后病人来告诉我,全身舒服多了,她自己觉得"狐狸魂"走了,但是由于狐狸爬得太久了,背痛还在,让我接着帮她治疗。于是,我顺利地开始了中药的治疗。结果呢?不言而喻,她的背痛消失了。

  7线:提示血压变化

  7线概述:

  7线,是一条位于无名指下的竖线。

  7线,又称太阳线,是5线的副线。此线我在临床上观察到多与血压的高低有关。

  趣谈7线:

  7线之所以被称为"太阳线",命相学认为"太阳"者,贵人也,出现7线,是命中有贵人护佑,贵人当然和血压没有任何关系了,可是"太阳"者,诸阳之首也,从中医的阴阳学说论:阳之太盛--血压高。阳之不足--血压低,这倒是对7线最好的注解。

  反映在7线上的身体情况:与血压有关

  8线:提示日常生活不规律

  8线概述:

  8线,位于小鱼际,腕横纹上约1-2厘米处,是一条短横线,一般人少见。这种线出现多提示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身心劳瘁,体力过度消耗或性生活过度、不节,嗜酒,长期服用安眠药、麻醉品的人。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2)

趣谈8线:

  8线,又称放纵线,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远游线"。据说有这条线的人,喜欢远游,不守祖业。现在旅游热,那些喜欢旅游的人是不是有这条线,我没有调查过。从临床的观察看,不论是飘洋过海,他乡拼打,还是游山逛水,度假休闲,只要你规律的生活被打乱,手上就会出现讨厌的8线。反之,你哪也不去,待在家中,如果吃喝拉撒睡不规律,特别是熬夜的人,8线依然照出不误。只有一种人的8线是无可奈何的--糖尿病遗传。父母有糖尿病,刚生下的孩子,手上就会有8线,建议他终身规律地生活,也许糖尿病这个地雷就不会爆炸。8线在糖尿病的遗传规律上,还有隔代的特点。

  反映在8线上的身体情况:

  1.糖尿病

  2.性病

  3.长年睡眠不足

  9线:提示过敏体质

  9线概述:

  9线,起于食指与中指指缝间,以弧形延伸到无名指与小指指缝间。

  趣谈9线:

  9线,又称过敏线。九十年代初,我曾经在酒泉核试验基地工作的人员手上普遍发现9线,那时我认为9线和辐射损伤有关。这些年,由于电脑的普及,和长年接触电脑的人员中不孕、不育症的增加,这条线的频繁出现,使我们感到过去的认识肤浅了,准确的表述是:9线代表人体对有害物质的代谢、排除能力下降,深而长的9线,表示肝脏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过敏反应。从命相学的观点,9线出现在离位,离为火,其人当性格焦虑急躁,反应聪明敏锐,喜爱四肢运动。经络之气的运行属于上实下虚、上热下凉。这倒从侧面揭示了不孕不育的原因。西洋观丘判断法:出现9线的位置是太阳丘和土星丘,如果太阳丘上9线多,其人好动,爆发型,有领导欲望。如果土星丘上9线多,其人喜静,耐劳,做事持久。你分析一下你周围喜欢坐在电脑前8小时不动的朋友,如果他的手上出现9线,那么他的性格特点就不出这两项范围,提醒他注意因电脑辐射导致的不孕或不育症喔!

  反映在9线上的身体情况:

  1.过敏体质

  2.不孕症

  10线:提示情绪变化

  10线概述:

  10线,在中指掌指褶纹下,为一弧形半月圆。

  趣谈10线:

  很多成功者都会出现10线,是巧合,还是像西洋手相学所说:在土星丘上的包住中指根部的线,表示沉稳,持久,耐力,能成为领导者?爱因斯坦的手上就有标准的10线,我看过一些杰出人物的掌上也常常出现10线。从中国传统的八卦学说来看,出现10线的位置是离位,"离为火",含有向上、成功、位高的意思。我对这条线的看法是:有10线的人确实都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才能,而且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但是,如果怀才不遇或者孤芳自赏,那么这种人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更大。最常见的心理异常是:嫉妒、固执、自闭、孤独乃至精神分裂。由于心理的原因,这种人最常见的主诉是消化功能紊乱,所以遇到出现10线的消化系统疾病时,与其选用调消化药,不如选用舒肝理气的药物。

  反映在10线上的身体情况:

  1.肝气不舒

  2.视力疲劳

  3.心理障碍

  11线:提示生殖、泌尿系统功能强弱

  11线概述:

  11线,位于小指掌指褶纹与1线中间(出现通贯掌时,11线就在小指掌指褶纹与14线中间),其长度约近小指中线的1/2处。此线应深平,明晰不断,颜色浅红为佳。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3)

趣谈11线:

  11线又称性线,在我国,多数人拥有两三条11线。其线应以深平练直,明晰不断,颜色浅红者佳,这说明其人泌尿生殖功能正常。我临床所见11线短,且一条或无者,女性多为不孕症,月经失调,子宫发育不良;男性多见少精症、无精症、阳痿症等。但若此线过长,直向无名指延伸,表示患有肾炎或前列腺炎症。若上有"米"字状纹或6线出现,临床意义更大。

  反映在11线上的身体情况:

  1.泌尿生殖功能

  2.因性苦恼导致的心理障碍

  12线:提示肝脏免疫功能强弱

  12线概述:

  12线,起于小指掌指褶纹与1线中间(出现通贯掌时,12线就在小指掌指褶纹与14线中间),向无名指下延伸的一条横线。

  趣谈12线:

  12线,又称肝病线。有时候中西方的观点会不谋而合,在12线的问题上就是这么奇特。从八卦学说的观点,12线是从坤位走向离位的线,"坤为阴土,离为火",从土位走向火位。从西方命相学的观点,12线是从月丘走向太阳丘,月亮是阴土,太阳是火,又是从土位走向火位。这倒可以揭示12线为什么称为酒线,代表因喝酒过量导致肝火旺盛(肝木克土),和12线在肾病手上出现,代表水肿导致心衰的原因了(水不涵木,木不生火)。记住:12线代表的疾病是因为"阴病致阳病"(木旺克土,土虚而子耗母气)。那么它导致的心理障碍,也是"由静致动"的过程,就像从忧郁症转为狂躁症一样。出现12线的人,他们的性格常常偏于自我为中心,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用药的时候注意养阴清热。

  反映在12线上的身体情况:

  1.肝脏解毒功能

  2.肾虚

  13线:提示免疫性疾病与肿瘤遗传倾向

  13线概述:

  13线,实际上是2线的变异,一直延伸到手掌尺侧。

  13线,又称悉尼线,名为"悉尼"是因为1970年前后,有研究者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发现的一种特异的掌屈纹。据他们报道,在先天风疹、白血病和先天愚型患者中,呈悉尼线掌纹者较多,而许多发育迟缓,学习不好,行为有些异常的孩子中,悉尼线也时常可见。我们观察到肝癌、血液病、牛皮癣的患者手上,常可见到13线。一部分13线是后天形成的,若13线上有岛形样纹,临床意义更大。

  趣谈13线:

  我在参加一次生物特征识别国际研讨会上,有一位以色列的学者提出:"有悉尼线的人,其性格特征'心理不平衡、固执、暴躁'。"会后我们进行交流,我认为,悉尼线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当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性格的焦虑、急躁,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同一条线上,从心理学和从医学上的研究不谋而合,"掌纹可以破译人生的密码"真是令人信服。在我长年的观察中发现,先天生成的悉尼线,代表肿瘤的家族遗传史,特别是这条线出现在左手时意义更大。后天形成的悉尼线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质时意义更大,所以判断后天形成的线,观察正在形成发展的13线,对于判断肿瘤的性质、手术价值、预后情况非常重要。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4)

反映在13线上的身体情况:

  1.肿瘤

  2.遗传因素

  3.免疫失调

  14线:提示遗传倾向

  14线概述:

  14线,与2线起点相同的一条深粗的横线直达手掌尺侧(多数人起点与3线相交,少数人起点与3线分离),1线消失,3线存在。

  14线,又称通贯掌、猿猴纹,此线提示人体特征的遗传倾向极强,即其人的体质、智力、寿命、疾病的发展状况,均与父母情况接近。

  趣谈14线:

  14线是不是可以称作"猿猴线"呢?我带着这个疑问专门去看猴子的掌,发现猴子没有掌纹,只有指褶纹,我也认真观察猿的掌,发现猿掌上有14线。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人和猿的近亲关系可以从掌纹中得到验证,但是人和猴子则谈不上亲戚了。对于"通贯掌"的人,在世界上争论最大的是智,还是愚?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贯掌"是智力低下的表示,理由是在土著人中"通贯掌"出现率高。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对总统或者高级主管的调查,也有"通贯掌"出现。我认为,"通贯掌"与猿相近,不表示进化不足,土著人的智力低下和他们远离现代科学有关,但是如果把现代人放到雨林中去,面对大自然的挑战,现代人在生存能力上的智商不一定超过土著人。所以仅以"通贯掌"判断智商,是不公平的。"通贯掌"所表达的信息是遗传。这种遗传表现在形体、心态、好恶,甚至疾病、寿命。在一个家族中,两个有"通贯掌"的人之间,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不管他们是否认识,是否隔代,只要有血缘关系,他们就会在某个方面极其相似。

  反映在14线上的身体情况:健康与遗传有关。

  "十"字状纹:提示疾病早期状态

  "十"字状纹概述:

  由两条短线或一长一短组合而成,正"十"字状纹的含义比斜"十"字状纹大。"十"字状纹表明某脏器功能失调,某部位发生炎症,较之"米"字状纹,"十"字状纹预示病情较轻,且处于疾病早期,或提示病情好转,疾病将愈。

  该纹所反映的身体情况:

  1.脏器功能失调

  2.病情好转

  3.炎症

  4.疾病将愈

  5.疾病早期

  "十"字状纹医案:癔症性瘫痪"心病还得心药医"

  "十"字状纹出现在掌心,提示这种人极易接受各种"暗示"。

  在疾病上提示心律不齐。

  出现这条线最常见的心理变化是:多疑、易焦虑、性格固执。

  癔症性瘫痪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5)

癔症性瘫痪往往存在有癔症特殊性格基础,由于精神刺激、不良的环境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而发病。

  癔症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瘫、偏瘫和截瘫。

  1.癔症性单瘫:单瘫不恒定,受情绪所影响,一般瘫痪的肢体伴有明显的感觉障碍症状与体征不符合。

  2.癔症性偏瘫:多见于成年人,致病有精神因素,偏瘫以下肢明显,腱反射正常而两侧对称,绝不出现病理反射。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体征变化多端,经精神治疗后偏瘫的肢体可完全恢复正常,可以复发。体格检查时腱反射正常或增强,无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肌肉萎缩。在无人注意时或患者注意力转移时,可出现瘫痪肢体的活动。瘫痪肢体可伴有感觉障碍,但不符合神经解剖分布规律。症状可因暗示而加重或减轻。

  3.癔症性截瘫:弛缓性与痉挛性截瘫均可见到,变化多端,瞬间呈弛缓性,瞬间又呈痉挛性。癔症性截瘫的特点是: (1)没有括约肌障碍,不出现褥疮及皮肤营养障碍与肌萎缩;(2)腱反射与浅层反射正常,绝无Babinski征;(3)有精神因素,发病快,易于暗示性。

  我曾经治疗过这样一个男性患者,30岁,体格健壮,沉默寡言。第一次来看病时,是他妻子陪着,主诉是,右上肢瘫痪。

  我认真地看患者的掌纹。在患者掌纹上没有看到高血压的7线、血脂丘,排除高血压导致的脑溢血导致的瘫痪。

  在患者的掌纹上没有看到"三星高照"的"米"字状纹,排除因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引起的上肢运动障碍。

  在患者的掌纹上没有看到颈椎增生的"米"字纹、链状纹,排除因肩颈动脉缺血导致的肩周病。

  但是,我在患者掌上中指下的2线上发现深深的"十"字状纹,同时伴有9线,2线过度下垂(见彩图5)。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你的右上肢不能抬起有多久了?

  患者:一年多了。

  王医生:可是我在掌纹上没有发现你的脑血管、颈动脉、颈椎等等可以导致上肢瘫痪的原因啊!

  其妻子抢答:就是啊!他这个病太怪了,说不能动,立刻不能动,开始我还以为是他装的吓我呢!到处检查,又都查不出原因。有时他自己又好啦,你刚说他能动了吧,立刻又抬不起来了,好多人说他是"中邪"了!这"中邪"咋治啊!这不,求你来了!

  我一听,明白了,典型的癔症性瘫痪。

  我指着掌纹耐心地告诉他们:"十"字状纹出现在掌心,这种人极易接受各种"暗示"。

  刚说到这里,其妻笑起来:他才不呢!他是个胆子大,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怕的人,他朋友死了,就他敢去帮助穿衣服。

  患者:是啊!我这个人不信神,不信鬼。朋友有事,别人不敢帮忙,我不怕。

  王医生:我看不是这样,你的掌纹可以告诉我你心中的秘密,掌上有这种"十"字状纹的人,属于"不信就坚决不信,一旦信了,就一信到底"!特别是再同时出现9线,你看,就是这条线,这种人,心思缜密,多疑而且善感呢!

  患者开始点头了。

  王医生:这种掌纹说明你的瘫痪属于心理因素引起的。

  其妻:你的意思,他是装病?不对吧!他可是真的抬不起来啊!

  王医生:他不是装病,是确实有病,这种病叫"癔症"。他属于"癔症性瘫痪"。你们不必再吃调整心、脑血管的药了,也不要再反复拍片,做"CT"了,这种病,针灸,吃中药可以治疗的,不是什么"中邪",别紧张。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6)

中医治疗癔症,在督脉上有一个"癔嘻"穴,我给病人用艾灸,同时开出中医的传统癔症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一周后,患者一个人来复诊了。

  患者:王医生,我的右胳膊可以活动、抬起来了,持续的时间也长了,但是,还是会突然出现不能动现象。

  王医生:你的病肯定是时好时坏,很难除根啊!

  患者:为什么?

  王医生:因为你是心病,心病怎么能够靠药物除去呢?你的心结不解开,你的病就不会彻底好的。

  患者沉默了一会儿:王医生,咱们单独谈谈行吗?

  (我们离开诊室,只有我们两个人面对面。)

  患者吞吞吐吐地讲了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哥们儿,从小在一起长大,无话不说,平常我们两家人,常在一起喝酒。两年前,我这个哥们儿出车祸死了,撞得可惨了,我去太平间看他,一看脸上有血,身上也有血,我这个人什么都不怕的,我就帮他洗脸,洗身子,穿衣服,但是,我在帮他穿裤子的时候,他的手突然就像平时那样搭在了我的右肩上,我一下子心都不跳了。当时太平间里就我一个人,你说,我是不信有鬼的,但是……

  王医生:是不是你的右肩就不能动了?

  患者:能动,我还甩了甩胳膊呢。是很久以后才发现越来越无力,后来就瘫痪了。

  我明白了,这就是导致癔症的环境原因。

  患者:王医生,你说真的有鬼吗?

  我笑起来:我是不信的,你当时可能心情过于难过,出现了你们平常在一起的很多回忆,仿佛之间,他就像活着时那样,又把手搭在了你肩上。

  患者:真的搭了!

  王医生:你当时是什么姿势?

  患者:蹲着帮他顺裤腿。

  王医生:是不是很难顺?

  患者:是,他很沉,压着,我一个人,很费劲儿。

  王医生:如果你注意力集中地使劲拉,就会移动他的身体,床窄,他的胳膊掉下来,刚好搭在你肩上,也是可能的呀!

  患者:也可能,可是就这么搭一下,我的胳膊就真的不能动了,有人说是被鬼打了。

  王医生:你们是这么好的朋友,你又是为他洗身子,穿衣服,他感谢还来不及,就算他做鬼,也轮不到打你,害你呀!那你交这个朋友也太不值了!

  患者又沉默了。

  很久,我也没说话。

  患者:唉!干脆跟你直说了吧!

  又一个故事。

  患者:几年前,我老家里出了点事,需要钱。我老婆肯定不肯给,我就和我这个哥们儿借钱,怕他老婆告诉我老婆,我老婆又要吵,我们俩说好,就我俩知道,不告诉老婆。现在他死了,这钱……

  王医生:当然要还!

  患者:可是……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7)

我不等患者说出话,就马上说了一个主意。

  (注意,我及时地打断他的话,不让他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反正没人知道,就不还了吧。所以,鬼就打我了,所以,我的胳膊就抬不起来了。"是因为不能让这种压力多次地在患者意识中出现,反复地出现,心理学叫回闪反应,会加重患者的自责心理。)

  王医生:我知道你一直想还钱,但是还没凑起。

  患者:对!对!我一直要还的。可是他死了都三年了,现在还,别人会不会怀疑我想赖账?

  王医生:你不还,就老有心病,胳膊也就老不好,觉得他老在打你。

  患者尴尬地笑了。我也笑了,气氛轻松了许多。

  王医生:一笔钱,要背着老婆攒好久,很正常,朋友都不在了,俗话说:人死账烂,而你在他死了都三年了,还还钱,别人只会称赞你"够哥们儿"。我建议你在清明节时,带上你老婆,一起陪他老婆去上坟,烧完纸后,你就说:哥们儿,我今天还钱来了。然后就把这借钱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特别要强调当时你们说好三年还,所以你就按时三年还!

  患者突然地情绪轻松了下来。

  分手时,他用右手使劲地和我握了手,我刚想夸他的右手有力了,话到嘴边又止住了,何必再次让他想到右手是瘫痪的呢!

  "井"字状纹:提示脏器实质性病变

  "井"字状纹概述:

  由四条短线组成的四角形,这种纹发展下去会变成"米"字状纹或"井"、"米"字状纹同时存在。"井"字状纹一般与慢性炎症有关,它表明炎症时间长,但变化缓慢,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如出现在胆区,提示有炎症,无结石。

  该纹所反映的身体情况:

  慢性炎症

  "米"字状纹:提示脏器有气滞血淤现象

  "米"字状纹概述:

  多由三四条短纹组成"米"字状纹或"米"字状纹变形。"米"字状纹表明某脏器存在气滞血淤现象,出现在胆区,预示着胆结石,出现在心区,预示将发生心绞痛,并表明病程长,病情较重。

  该纹所反映的身体情况:

  气滞血淤现象

  五角星形样纹:提示脑血管意外

  五角星形样纹概述:

  由多条或多条以上的褶纹交叉组成五角星形样纹。这种纹较少见。

  五角星形样纹出现在3线或2线上,多提示易患突发性疾病,或癫狂和脑伤,或缺血型脑血管意外病变。一般多于五六十岁时出现偏瘫的比率极高。但预后情况较好,死亡率低。

  该纹所反映的身体情况:

  缺血型脑血管意外

  三角形样纹:提示疾病由早期状态向实质性转变

  三角形样纹概述:

十四条掌纹线的疾病信号(28)

由两条或三条短线与主线相交而成。三角形样纹表明存在冠心病隐患。它说明的病情比"米"字状纹轻,比"十"字状纹重,有向"米"字状纹发展的趋势。

  该纹所反映的身体情况:

  冠心病隐患

  方格形样纹:提示病情稳定

  方格形样纹概述:

  由四条短线组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纹理。方格形样纹为各种疤痕(手术、外伤等诸因所致)的掌纹表现。

  该纹所反映的身体情况:

  1. 肺部留下了钙化点

  2. 脑震荡史

  3. 外伤引起的腹膜粘连

  岛形样纹:提示肿瘤或增生

  岛形样纹概述:

  岛形样纹的生成和体内细胞的过度增生有关,也与肿瘤的生长有关。尤其是生长在1线、2线、3线上的岛形样纹,意义就更大。根据岛形样纹出现的位置,可以判断细胞的增生发生在哪个脏腑上。岛形样纹一般不会独立出现,往往伴有"十"字、"米"字状纹或数个岛形样纹连在一起。

  该纹所反映的身体情况:

  1. 肿瘤

  2. 炎性肿块

  环形样纹:提示受过软物撞击

  环形样纹概述:

  掌纹如环,其环心中多另有杂纹,需从总体观看才能发现。属于少见纹种。环形样纹与外伤有关,受到较重外伤一般可在掌上留下环形样纹。

  该纹所反映的身体情况:

与软物撞击的外伤有关

第四部分 掌纹说(3):临床心理疾病

临床心理疾病(1)

有这样一个故事,许多人一定听过。

  伍子胥是我国春秋时代吴国的大夫,他被任命为吴国大夫之前曾受到楚平王的追捕,伍子胥只好白天躲藏,晚上逃跑。一天,他终于来到了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城门上还挂着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的告示和伍予胥的画像。如果逃出关,伍子胥就会摆脱追捕,否则就危在旦夕。伍子胥十分焦急、忧愁,一连几夜也睡不着觉,传说他愁得连头发都变白了。真是:愁一愁,白了头!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它要告诉我们的是,情绪也就是心理因素,会导致人体健康状况的改变。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动植物)、理化因素(包括机械力、高温引起的烧伤、低温引起的冻伤、大气压、噪声、电离辐射、强酸、强碱、化学毒物或动植物毒性物质等)可能引起某些疾病,这是人们所熟知的。但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的致病原因就不是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的。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在内。

  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心理有密切关系。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常见的情绪有高兴、愉快、抑郁、紧张、压抑、愤怒、焦虑等都属于情绪活动。

  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比如高兴、愉快等,对健康有益;而消极情绪比如抑郁、压抑等,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思伤脾、忧伤肺"之说,可见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人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可人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情绪状态,比如长时间的抑郁,或是长时期的焦虑,是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发生。

  那么,这些问题可以在人的手掌纹理表现出来吗?下面这一章就将给大家一一介绍,比如:抑郁会导致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和荨麻疹,而2线延长伸向乾位的人又易出现抑郁情绪。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明白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抑郁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抑郁是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

  抑郁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持续至少2星期,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6.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7.性欲明显减退;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中国有二千六百万抑郁症患者,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人接受了相关的正规药物治疗;有百分之六十二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症状后从未就医。

  百分之六十九被确诊的患者就医时主诉症状是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其中百分之四十三的人承受着慢性疼痛性躯体症状。

  如果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就会导致许多身心疾病,以下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荨麻疹就与抑郁有很大的关系。

临床心理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

疾病的概念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也称溃疡性结肠炎,指局限于结肠而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常伴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多数学者认为既有自身免疫因素的参与,也有遗传因素的背景,特别是有很多学者支持心理压力导致或者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观点。我也是非常赞同在治疗时,注意寻找患者的心结,在用药的同时,辅以心理调整的观点。

  自觉症状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偶有急性暴发性过程。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

  消化系统表现:

  腹泻: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3-4次;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至30余次。粪质多呈糊状及稀水状,混有黏液、脓血。

  腹痛: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痛,少数绞痛。

  严重病例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

  全身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等表现。

  肠外表现:

  常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黏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病理因素

  研究发现此病的免疫异常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作出结论。当前多认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系因肠黏膜的正常防御作用削弱,导致免疫条件失常。研究表明,本病患者肠黏膜分泌异常,提示系因黏液糖蛋白改变,以致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从而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肠黏膜、对正常人无害的肠道共生菌种、食物等抗原,可以进入肠黏膜,激发一系列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与炎性变化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T 与 B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这些效应细胞释出的抗体、细胞因子( 白介素、 干扰素、 TNF 、TGF β等 ) 及炎症介质( 白三烯、血栓素、组织胺、前列腺素等 ) 引起组织破坏与炎性病变。

  心理因素

  当人们抑郁时,会引起免疫机制的改变,所以研究发现许多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在发作初期常有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而导致情绪的抑郁。以下我们就来看一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的手图。

  掌纹分析

  患者陈某某,女,25岁,病历编号为KM199803294406(见彩图6)。此患者由于每日大便三到四次,大便表面附有黏液已很长时间,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进行治疗无效后,到我处进行就诊。她的掌纹特征如下:

临床心理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2)

结肠区有红白相间的斑点,左手2线有"米"字状纹,巽位纹理紊乱,乳腺区有岛形样纹,心2区有"十"字状纹,有9线, 2线延长伸向坤位。

  根据这些掌纹特征诊断此患者有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头痛、胆囊炎、乳腺增生、心律不齐、过敏体质。患者也证实了患有以上疾病,这次主要是来看结肠炎的,因每天大便在3到4次,而且大便表面有黏液,已很长时间,并且已进行过治疗,可感觉治疗都没有效果,所以希望我能帮她解除此病患。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属于中医"痢疾"、"泄泻"范畴,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常常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之证,故临床用药时应根据证型灵活掌握。大肠湿热型和寒湿凝滞型均属实证,多表现于初次发作的急性期。但因此病容易反复,很多病人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在急性发作时亦可出现以上症状,应属本虚标实之证,须根据病情辨证施药。对久病脾胃已伤,不宜口服寒凉之剂,但脓血便又很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口服扶正之品,再根据病情给予凉血之品灌肠治疗。另外,多数病程较长的病人均为脾肾两虚型,需用健脾温肾法治疗。那么这个患者如何进行治疗呢?

  我们再看患者的掌纹特征,她的结肠区红、白相间,说明患者肠道有热(患者的舌苔也证实她体内有湿热,舌尖赤苔黄微腻),所以用葛根芩连汤加白头翁汤进行治疗,以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清里解表的作用。掌上的9线(过敏纹)提示她为过敏体质,用药时,就应选用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紫草能治斑疹、痘毒,具有活血凉血、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所以在治疗时,方中还选用了紫草。她的巽位纹理紊乱,所以加入了金钱草、山栀、郁金这三味药,起到利胆清肝的作用。患者病程较久,所以选用了赤石脂来涩肠止血,收敛生肌。讲到这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描述患者的掌纹特征时,第一个掌纹特征是什么?是2线延长伸向坤位,对不对?这一条线在治疗时,有什么意义呢?2线与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所以被称为"脑线"。出现过长的2线,甚至延伸到了乾位,这类型的人性格内向,喜思考、喜静,不爱运动,同时这种人容易出现神经衰弱、优柔寡断、多疑的性格。

  加之在与患者交流时,知道她这病是结婚后加重的。在进一步交流中得知,因她的爱人只比她大一岁,虽然结婚了,但比较爱玩,经常玩得夜不归宿。可她认为结婚了就应该以家庭为重,不应常往外面跑,所以为此两人发生了争执,患者心情开始变差,常常感到抑郁。现在又出现这病,心情更不好。

  中医认为情志不佳,会导致气机不畅,所以这个处方中还加入了木香、厚朴、槟榔来理气解郁。并且木香还能止痛,以治疗因引肠道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为了加强调畅气机的作用,在让患者内服中药的同时,还给她进行刮痧、走罐的治疗。

  俗话说得对,"心病还需心药医",她虽然现在是身体上出现不适,但不能忽视她的心理问题。所以给她爱人打了电话,让他多关心患者,最好能多陪陪她。

  由于患者爱人的重视,给予了她关心,加之治疗的作用,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与其他器官相比,结肠是最能反映情绪变化的器官,是不是有点令人不可思议?在任何人身上,相同的情绪每次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在身体上表现出来。比如,有的人每次焦虑时颈后的肌肉都会发紧,那么特定的情绪紧张与特定的肌肉紧张就形成了明确的对应。

  对于有些人,某种情绪可能会让结肠的某一部分紧张,那么该部分结肠就总会反映那种特定的情绪,会引起结肠的痉挛。

  但需要大家注意,这种结肠的痉挛,有时恰好发生在腹部上方右边部分的结肠中,而出现类似胆结石的绞痛。而到医院时,做B超等检查,又发现胆囊很好,没有问题。那么,我们怎么进行区分呢,怎样知道这是胆结石引起的疼痛,还是因为结肠引起的不适?

  大家可以伸出手来看一看,如果您在结肠区出现异常的纹理或是色泽,那么您要考虑的是结肠问题;而如果您的巽位出现纹理的紊乱,或者是出现"米"字状纹时,就要考虑这样的痉挛与胆结石有关。说到这,不知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结肠区和巽位都出现纹理的改变,应该怎么分析呢?

临床心理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3)

这说明结肠或胆都出现了问题,因为不良情绪,不仅能引起结肠的痉挛,同样会引起胆管出口处括约肌的痉挛,导致或者加重胆绞痛。

  调理

  除了药物治疗,让患者注意心理改善外,对于此病饮食的调理也很重要。

  饮食调理

  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适当减少饮食中纤维素成分,以易消化富含叶酸、铁、钙、镁、锌等微量元素的流质饮食为宜。避免牛奶及乳制品。严重者最初几天宜禁食,可用静脉高营养治疗,使肠道得到休息。

  可以选用的食疗方法

  注意事项

  1.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宜少食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5.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临床心理疾病:荨麻疹(1)

疾病的概念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近,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自觉症状

  皮疹为发作性的皮肤粘潮红或风团,风团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苍白或鲜红,时起时消,单个风团持续不超过24-36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

  自觉瘙痒剧烈,少数伴发热、关节肿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心悸等全身症状。

  病理因素

  荨麻疹分为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变态反应型主要是第Ⅰ型,是抗原与抗体IgE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它们的颗粒脱落而产生一系列化学介质(组织胺及组织胺样物质包括慢性反应性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与激肽类、前列腺、肝素等)的释放,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等,产生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症状。

  有的属于第Ⅱ型,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形成过敏毒素,即C3与C5及释出趋化因子,吸引嗜中性白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与组织胺类物质而发病,例如痢特灵或注入异种血清蛋白引起荨麻疹等反应。

  非变态反应型由某些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因素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白细胞,使其释放颗粒而发病,皮肤胆碱能神经末端兴奋性增强,大量释放的乙酰胆碱可直接作用于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扩张与通透性增强而发。

  心理因素

  一个人处于抑郁状态,他的皮下血管在情绪的影响下持续挤压,会导致皮肤受到损伤。每次血管缩紧,一部分血清会从血管的薄壁挤压出去,在皮肤组织上聚集。起初,皮肤会稍微绷紧,然后发红。很快足够的血清在压力之下穿过血管来到皮肤表层,这时就会出现由情绪导致的皮肤脱皮、结硬皮以及瘙痒等问题。

  掌纹分析

  患者聂某某,男,28岁,病历编号为KM200806254551(见彩图7)。患荨麻疹2年时间,近半年常反复发作,很痛苦,想进行治疗。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掌纹特征:

  有9线,2线延长下垂向乾位,咽区纹理杂乱,心1区有"十"字状纹,胃1区有"十"字状纹,巽位有"井"字状纹,3线尾端有岛形样纹。

  患者的这些掌纹特征提示什么呢?根据以上掌纹特征,给出的诊断结果为:荨麻疹、过敏体质、咽炎、心律不齐、胃炎、胆囊炎、前列腺肥大。

  患者自述:"我常有心慌、尿急等情况,但现在主要想看看荨麻疹。因为这病让我实在是难受,常常发作,很痛苦。"

临床心理疾病:荨麻疹(2)

中医认为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多因赋禀不耐,当风寒外袭或风热客表,则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透达,内不疏泄而起风团。或饮食失宜,脾失健运,气滞于里或内有虫积,复受风邪而致病。肌肤蕴湿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致营卫不和;肠胃湿热,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郁遂外透而发;湿热内生化虫,虫死而毒素外溢;禀赋不耐如吃鱼、虾、蟹等腥物,动风内生,或肾肝营血不足,肤失濡养而成本病。那么如何对此患者进行分型治疗呢?

  此患者有9线,说明他是过敏体质,过敏体质的人肝脏的解毒和免疫功能都较弱,所以治疗时就要以清肝解毒,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为主。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9线的患者,情绪也较敏感,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出现激动或是抑郁的情况。此患者还要注意的是2线延长下垂向乾位,说明他较为多疑,易因为一些小事,而想得太多,自己找不到方法解决又出现抑郁情绪。所以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还应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这个患者两年前,从深圳退伍后听朋友说"云南的山山水水很美,来旅游的人很多,从事旅游相关的工作收入很高",所以,选择来云南做旅游工作。可由于环境的改变,工作性质的改变,自己又想尽快熟悉新的工作,感到压力大,而出现了情绪低落。回到家后,由于工作忙很累,而不想说话,可这样一来,又遭到爱人的埋怨,感到悲伤、失望,也就是在这时出现了荨麻疹,到现在两年时间,病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发作更频繁了。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得知他在荨麻疹加重的这段时间,常常情绪低落、悲伤、失望、不想运动,甚至思维能力也变迟缓。他也表示,近期主要是做旅游业的人挺多,竞争较强,工作压力大。现在爱人又要临产,靠他一个人工作养家,他真的很累,爱人还常常抱怨他,让他心情很低落,可心情越低落,荨麻疹发作得越频繁,这让他觉得活着真没有意思。

  心情的低落、悲伤、失望、思维能力的迟缓、对生活的失望,都是抑郁情绪的反映。所以针对这样的患者,除了用药治疗他身体的病痛外,还要进行心理的调整。

  当患者去做理疗时,就与他的爱人进行交流。希望她能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不要只是抱怨。他的爱人也表示,"如果不是今天陪他来看病,是不会明白原来他这么痛苦,而自己还'火上加油',加重了他的抑郁,回去后会改善这样的状况。"

  对于医生来讲,应注意在给患者解除病痛的时候,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理

  饮食调养原则:多吃青菜及碳水化合物类食品。

  饮食禁忌:在以下这些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中,找出你不能吃的,然后,最好是终身不再吃,即便是过敏治愈之后。

  对由于抑郁引起的荨麻疹患者,建议多吃苹果。

  因为苹果除了有增强记忆的作用外,还可以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精神抑郁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嗅苹果香气的治疗后,心境大为好转,精神轻松愉快,抑郁感消失,并且苹果还可以改善皮肤状况。所以,每天吃一个苹果,对抑郁引起的荨麻疹患者是大有益处的。

  注意事项

  荨麻疹的患者,在调整抑郁情绪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临床心理疾病:荨麻疹(3)

【总结】

  在几年之前,美国新奥尔良的奥切斯勒诊所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表明在500名连续接受肠胃疾病治疗的病人中,有74%的人都患有情绪性疾病。而在20世纪中叶,耶鲁大学门诊部的一篇论文中也显示,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有76%患有情绪性疾病。研究还发现颈椎疼痛75%,头昏眼花80%,咽喉肿大90%,头痛80%,溃疡50%,便秘70%,胆囊胀痛50%,疲劳90%,胃肠胀气44%都与不良情绪有关。

  这说明许多身体上的不适与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如果当患者出现身体不适时,在用药治疗,疗效不明显的情况下,应该考虑他的情绪问题,给予心理调整。

  当出现持续疲乏、失眠、食欲不振、性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时,您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可能是抑郁造成的?应让自己的心情快乐起来。现在介绍几种能让您快乐的食物,希望大家能把抑郁吃掉。

  1.深海鱼:研究发现,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比较快乐。这不只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还是因为住在海边的人更常吃鱼。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海鱼中的Omega-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2.葡萄柚:葡萄柚里高量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维持红血球的浓度,使身体有抵抗力,而且维生素C也可以抗压。最重要的是,在制造多巴胺、肾上腺素时,维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

  3.全麦面包: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血清素增加,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就说:"有些人把面食、点心这类食物当做一种可以吃的抗抑郁剂是很科学的。"

  4.菠菜:研究人员发现,缺乏叶酸会导致脑中的血清素减少,导致忧郁情绪,而菠菜是富含叶酸的最著名的食物。

  5.南瓜:南瓜之所以和好心情有关,是因为它们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都能帮助身体所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脑部唯一的燃料。

针对抑郁症的温馨提示

如果有以下情况,请配合西医的抗抑郁药进行治疗。

  ●至少4周感觉相当抑郁,且尽管自身很努力,却毫无改观。

  ●感觉到非常虚弱或沮丧,以致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

  ●无法以积极的、令人满意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有幻觉或不寻常的体验,认为他人不可信赖。

  ●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欲望及攻击冲动。

  ●滥用酒精或毒品。

  ●感到绝望或有自杀观念。

  压抑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压抑是最基本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受到挫折后,个体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或者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以便轻松地迎接再次的考验,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心理压力。所以说压抑也是自我的一种保护行为。

  但是,被压抑的痛苦经验或冲突,并未真正消失,只是由意识领域转入到潜意识领域,并且,常常以伪装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求得暂时满足,像梦中的言行和酒后吐真言,都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愿望,趁着意识的辨别能力较弱时出来活动的现象。所以,长久的压抑,一样可以形成心理疾病。

  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行为规范的影响。行为规范是调节、约束个体行为的行为准则。如果行为规范太多,过于严厉,或者规范与个体的接受程度差距甚远,个体极易产生压抑感。例如,有些社会对妇女有许多清规戒律;有些家长过分地管教孩子;有些单位与部门对下属有过高的要求,都会使之产生压抑心理。

  2.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人活于世必然要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若这种实践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个体就能取得预想的成绩,就有成就感,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实践任务,或者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学习、生活,不堪重负,个体就可能感到痛苦与压抑。如有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成绩下降,就会感到压抑消沉。

  3.紧张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纳。亲密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使人的精神与社会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个人的志向处处受挫,或怀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感觉,结果可能导致个体采取回避现实的行为。

  从主观原因来看,有以下情况易产生压抑心理:

  1.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如生来长得丑陋,有生理缺陷,或者才能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讥讽和嘲笑。在他人的消极评价中,个体极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有些则可能感到压抑和痛苦,变得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

  2.某些气质与性格更可能产生压抑感。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按心理学上的说法,人有四种典型气质,即胆汁质(外向、过于兴奋)、多血质(外向、灵活)、黏液质(内向、安静)、抑郁质(内向、过于抑制)。根据气质的特点,属抑郁质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对同一事物,他们的压抑感可能比其他气质的人更明显。性格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一般而言,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将它表现出来;内向性格的人则常常把感情压抑在内心,其中消极的情感会转化为压抑感。可见,调整改造个人的性格、气质对克服压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心理防御机制形式的压抑,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其积极作用在于控制某些不适当的冲动,减轻不愉快经验的打击,避开暂时的困难,以图东山再起。其消极作用表现在如果过于频繁地压抑,超过了意志控制的能力与心理忍受力,就可能出现心理失常,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以下要给大家讲解的消化性溃疡和肺癌,就与压抑有很大关系。

临床心理疾病:消化性溃疡(1)

疾病的概念

  消化性溃疡是以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为主的慢性溃疡。这类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发病以青壮年为多,有慢性反复发作史和典型节律性疼痛等临床特征,可并发出血、幽门梗阻、穿孔及胃溃疡恶变等。

  自觉症状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取决于溃疡的部位和患者年龄,许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只有极少甚至无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可为进食或制酸剂所缓解,疼痛常被描述为烧灼痛、咬痛或饥饿感,病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约半数患者具有典型的症状。

  病理因素

  胃溃疡常位于胃角、窦小弯。据北京地区统计,GU(十二指肠溃疡)位于胃角占46.15%,胃窦30.63%,胃体19.07%,胃底4.14%。十二指溃疡位于前壁多见,据统计,前壁占53.64%,大弯侧22.23%,小弯侧12.57%,后壁11.56%,球后溃疡约10%。溃疡边缘光整,底部洁净,由肉芽组织构成,上面覆盖有灰色或灰黄色纤维物。活动性溃疡周围黏膜常有炎症水肿。溃疡浅者累及黏膜肌层,深者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破血管时引起出血,穿破浆膜层时引起穿孔。溃疡愈合时周围黏膜炎、水肿消退,边缘上皮细胞增生,覆盖溃疡面(黏膜重建),其下的肉芽组织纤维区转变为瘢痕,瘢痕收缩使周围黏膜皱裂向其集中。显微镜下溃疡由浅入深分四层:1.急性炎性渗出物层;2.嗜酸性坏死层;3.肉芽组织层;4.瘢痕层。

  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消化道多种疾病的发生与人的情绪优劣密切相关。当人感到压抑时,可使脾胃功能"乱套",运化传输"失灵",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疼痛、腹泻或便秘交替等症状组成的"肠道症侯群",还会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加重或复发。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脾胃功能正常,抵御病魔,抗衰老。

  因为消化道是最易受应激影响的系统之一,人是社会的主要成员,大量的刺激因素来源于日常社会生活,有84%左右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和80%左右的溃疡病复发患者中,在症状发作的前一周内,有严重或明显的生活刺激。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男,29,已婚,病历编号为KM200310263056(见彩图8)。因为胃溃疡反复发作,所以来看病。

  胃一区有"米"字状纹,胃二区有暗斑,有9线,心二区有"十"字状纹,1线咽喉区有紊乱纹理,提示患者患有胃溃疡,过敏体质,心律不齐,咽炎。患者:"我患胃溃疡已经2年,常反复发作,虽然你提到的其他问题也有,但今天主要是来看这病的。"

  胃溃疡属中医"吞酸"、"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等。所以在治疗时,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应注意心理因素。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患有消化性溃疡与人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近研究表明,患溃疡病的人多具不同程度的神经质方面的特征,他们往往表现有孤僻、好静、悲观、遇事过分思虑、情绪易波动、易怒而又压抑。有人通过试验发现,溃疡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对于紧张的刺激感受较为悲观,易压抑自己。由于受性格因素的影响,溃疡病人的应付能力要比正常人弱些。而且,应付的方式趋于不成熟,易冲动、心理调节能力差,并缺乏信心。

临床心理疾病:消化性溃疡(2)

实验还表明,溃疡病患者较正常人缺乏社会有关方面的同情。在种种环境中,溃疡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孤独感和陌生感,社会同情来源少、自信心不足,自我强化等弱点。

  在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中,患者常常具有潜在的"溃疡易感素质",遇到某些事情时,潜在的个性因素常表现有消极的认识,结果较普通人更易产生情绪波动。这种情绪变化能消弱自我应付能力,常因此而导致自我产生失败感,加重压抑。如此循环往复,久而久之影响身心健康,最后导致溃疡病的形成。

  这位患者本来就属于性格内向的人,因为在工作的时候,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让人产生他不易亲近的印象,大家很少与他沟通,在这样的工作环境,让他感到不自在,有很大的压抑感。为了让自己舒服点,他开始换工作,可每换一份工作,都因为自己的性格无法与大家相处,他都会有压抑的感觉。因为现在已结婚要养家,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工作换来换去,这样加重了他的压抑感,出现胃溃疡,患病后他的情绪没有调整好,心理状况也没有改善,所以此病常反复发作。对他来说,心理的调整比身体的调理更为关键。

  "胃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不知大家知道吗?

  胃对情绪的反应极为敏感。当人处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人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处于相对亢进状态,使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运动加强,食欲大增,胃口极好;当人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比如压抑状态时,对胃肠功能危害极大,可使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增高,胃黏膜充血、糜烂形成溃疡;当人在悲痛、恐惧时,胃黏膜变白,胃液分泌量减少,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下降,常导致消化不良。我们应调适自己的情绪,来保持胃肠的健康。

  调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上宜食易消化又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发作期宜少食多餐,以软食为主等。平时饮食应有规律,忌食生冷、干硬和煎炒油炸的食物,亦不宜饮酒、浓茶和咖啡,这些可使胃酸增多,影响溃疡愈合。胃酸过多者,不宜食过酸的食物,它们可刺激溃疡病,引起上腹痛。

  以下有一食疗方法,对于压抑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很有帮助。

  注意事项

  一般而言,工作过于紧张疲劳,生活饮食无规律的人容易发生消化道溃疡,并引起并发症。每天定时定量饮食,不要过饥过饱,注意休息,是避免消化道溃疡的"不二法门"。

  同时,心理的压力过大也会引起病症,研究发现精神压抑会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因此不管工作任务多么繁重,一定要注意保持乐观心情。

  此外,喝酒、吸烟和浓茶咖啡都是刺激消化道的"天敌",不要依赖这些食物来提神,也不要食用过多干硬、辛辣的食物,以免对消化道造成长期的刺激。

  同时,在进食时一定要坚持细嚼慢咽的原则,切勿贪快猛吃,甚至边吃边工作,这样即使保证定时定量的进食也会对消化道不利,也会给自己埋下消化道溃疡的病根。

临床心理疾病:肺癌(1)

疾病的概念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lung cancer),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数十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影像学和痰液脱落细胞学的进展,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肺癌的治疗效果在近十年中没有显著的提高,总的治愈率为10%左右。其中主要原因是肺癌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肺癌的治疗应是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及中药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肺癌已成为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专家称肺癌和爱滋病是本世纪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的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两种疾病。在28 个发达国家中,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有资料表明,我国肺癌发病率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自觉症状

  另外,随病情发展,肺癌患者还可出现消瘦、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病理因素

  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远侧的肺癌,位于肺的周围部位者称为周围型肺癌。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但亦有少数癌肿起源于肺泡上皮或支气管腺体。

  心理因素

  当人压抑时,这样的不良刺激主要是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系统的相互联系起作用的,最后使肾上腺素皮质酮等内分泌增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研究表明,当强烈的精神紧张刺激,使人丧失应对能力而表现出抑郁、沮丧的情绪时,会促使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过度,从而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癌症就有可能在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时形成。专家还发现,情绪极度沮丧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男,67岁,已婚,病历编号KM200608012257(见彩图9)。患者因为咳嗽,有时痰中带血,伴胸痛来就诊。

  掌面僵硬,脂肪分布不均,肺1区有暗斑点,2线平直,胃一区有"十"字状纹,3线尾端有岛形样纹,有9线。

  诊断为肺癌,头痛,胃炎,前列腺肥大,过敏体质。因为患者有病变的问题,所以这些诊断结果是在看完掌纹后,让患者去取药时,告知患者家属的。患者家属证实,患者在医院检查的结果是早期的肺癌,但没有告诉他。

  给患者的治疗除了内服中药外,还配合了腹针的治疗,以增强扶正的功效。

  在这里要提到的是不能忽视癌症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临床心理疾病:肺癌(2)

致癌的因素十分复杂,而精神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好发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精神心理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肌体的免疫力,增加癌症的发生率。这些刺激主要是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个系统的相互联系起作用的,最后使肾上腺素皮质酮等内分泌增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此患者在检查出癌症之前,有较长时间的心理压抑。因为他长期生活在农村,认为一大家人在一起是应该的,可家里的孩子不愿留在农村,到城里来打工,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与他产生冲突,他开始出现闷闷不乐,心情不好,而后是不愿与孩子交谈,常常叹气,家里人感到他好像有好多话要说,可就是不愿表达。这样一段时间后,他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家人感觉他的健康一天不如一天,精神状况也不好,好像有很大的负担压着他,可他又不愿与家人交流。

  所以在用药治疗时,要注意他的心理变化。因为中国人都很看重孩子的孝心,所以让他知道,孩子们都很孝顺,对他的身体很关心。每次看病都让他的孩子陪伴着来,一方面,因为他病重要有人照顾,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让他打开心结。

  癌症病人往往担心自己的病能否治愈,治疗后能否工作,能否上学等问题。有的人错误地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因此,虽然妥善治疗,心中仍非常紧张、恐惧、情绪消极,引起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对一切都不感兴趣。针对这些情况,要做好解释工作。由于近几十年国内外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许多癌症病人,尤其是早期和中期病人,是可能治愈的。我国治癌,常常采用综合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比过去有很大提高。即使是晚期癌症,经过合理的治疗,也可以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因此要树立起战胜癌症的信心,使精神状态由消极化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调动身体的抗病能力(免疫力),与癌症作斗争。治愈后的癌症病人,是可以继续工作和学习的。

  调理

  肺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癌症,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排第二位。一般肺癌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早期可有咳嗽、气急、痰中带血等似结核的症状,晚期病人可有发烧、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液质。

  早中期的肺癌病人,其消化系统功能是健全的,在临床诊断后,应抓紧时间给机体补充营养,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防止或延缓恶液质的出现。

  注意事项

  1.保持心情的舒畅,保证良好的睡眠。

  2.病人应定时到医院检查,以利于医生对治疗进行指导。

  3.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拍胸片检查。接受放疗、化疗者应每周作白细胞计数检查。

  4.肺癌患者往往体质较弱,应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多多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量力而行。

  5.戒烟、酒,宜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食物,一般不必忌口。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吸烟是已知的致病因素。肺癌多发于40岁以上男性成年人。

  如何消除压抑情绪的温馨提示

  有这样一份报道,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临床肺癌病人中发现,接近一半的病人与长期的心情压抑、性格抑郁有关"。专家说,预防肺癌,除了远离烟草和污染的环境,开朗的性格,愉快的心情也非常重要。

临床心理疾病:肺癌(3)

在肿瘤病人身上,医生大多可发现这样被称做"癌性格"的致病因素,如:压抑、孤僻、抑郁、多疑、好生闷气、沉默寡言、狭隘嫉妒、易躁易怒、忍耐力差等不良情绪,这些都是癌细胞产生和发展最有效的媒介。

  专家提醒,癌症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没有一个致病因素能单独引发癌症,而精神作用对于癌症的危害,不能忽视。比如抑郁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就容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则有可能会患宫颈癌;常常强忍怒火,则容易患乳腺癌。而在各种不良性格反应导致癌症的统计中,情绪压抑不得释放的人,则容易患肺癌。也就是说,肺癌病人病前情感释放能力,明显要低于正常人。

  不良性格可以影响免疫功能,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降低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杀伤功能。性格压抑或相对长时间处于情绪不良的人,与接近烟草和污染环境的人同样,最好半年做一次胸片检查。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注意改善情绪,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如何让自己从压抑中走出呢?您不妨试试以下两种方法:

  运动法:当您感到压抑时,不妨去跑跑步,或做一些能消耗体力又能转移自己思想的体育运动,比如:踢足球或打篮球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活动中与陌生人的合作和接触,可以让我们有新的交流。当您累得满头大汗,精疲力竭时,您的压抑情绪已经基本抚平了。

  眼泪法:对于压抑情绪的发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我们感到十分压抑时不妨大哭一场。哭,也是释放积聚能量、调整机体平衡的一种方式。经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哭泣后,对心动过速、血压偏高这些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因为流出的眼泪中,含有一些生物化学物质,正是这些特质引起的血压升高、消化不良或是心率加剧。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对身体当然是有益的。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对您的压抑均没有产生效果,那么,您就得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紧张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好的变化,如结婚、生子,坏的如离婚、待业,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都会使人产生紧张情绪。紧张的程度常与生活变化的大小成比例。紧张可以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头痛、心悸、腹背疼痛、慢性劳累。普通紧张情绪的表现可以是暂时性的。突发性的紧张还可以表现为一种恐惧感。

  导致紧张的原因有: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兴奋不安。例如:第一次登台表演,免不了有些紧张。面临激烈或紧迫的事件时,能使人下意识的精神紧张。从语言的形容上都可以看到,例如:紧张的劳动、紧张动人的情节、球赛已经进入紧张阶段、工作紧张、紧张的考试等等。

  紧张这种情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就容易导致人的心理疲劳,使人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效率下降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与疏导,直至超越心理警戒防线,它就会像慢性中毒那样,当其达到一定量时,会使我们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所以,每个人都应在平时注意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一旦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自我感到疲劳不堪时,切不可等闲视之。

  由于紧张会引起内分泌的改变,而出现身体的不适。下面给大家介绍三种有代表性的疾病,以供大家了解紧张会导致怎样的身体问题,这三种疾病分别是妇科的痛经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以及男性的阳痿。

临床心理疾病:痛经(1)

疾病的概念

  痛经,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自觉症状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

  痛经,由于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病理因素

  痛经多发生于有排卵的周期,这可能与分泌型子宫内膜脱落时前列腺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增生型子宫内膜脱落时的含量有关。在孕激素作用下,分泌期子宫内膜产生并释放比较多的PGF2α,而且,PGF2α促使子宫和血管强烈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痛经。前列腺素PGF2α是在孕激素作用下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合成。其受体在子宫肌壁。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前列腺素PGF2α、前列腺素E2值均低,排卵后渐渐增加,月经期达最高值。无痛经妇女每次月经产生前列腺素PGF2α约28- 30μg,但有明显痛经者,前列腺素PGF2α的量几乎为正常妇女的2倍,说明子宫内膜和血内前列腺素含量的增加是造成痛经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痛经的患者常出现类似前列腺素副作用同样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面色苍白、昏厥等,也就是说功能性痛经,系前列腺素PGF2α产生过多,吸收过多,或子宫对其敏感性增加所致。因此,可以确认其为引起子宫高度收缩和产生痉挛性疼痛的主要因素。

  心理因素

  现代实验证明,下丘脑、丘脑边缘系统既是情绪的中枢所在,又是痛觉的中枢部位,痛觉的传入纤维与这些部位紧密相联。如果病人在行经前精神紧张,会使雌性激素增高,黄体酮减少,进而引起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介质变化,导致痛经。这说明精神情绪引起了机体理化、生理机制的变化。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女,26岁,未婚,病历编号:KM200709233775(见彩图10)。患者由于近半年出现痛经,服药后没有缓解,所以来就诊,想进行治疗。

  3线尾端子宫区有分支,有9线、10线,左手2线过长伸向兑位,右手2线有"米"字状纹,巽位有"十"字状纹,胃1区有"米"字状纹。

  根据患者的掌纹特征诊断为:痛经、过敏体质、莫名紧张、神经衰弱、头痛、胆囊炎、胃炎。患者说:"单位体检也说我有胆囊炎、胃炎,但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有时会有点头痛,我对花粉会过敏,现在主要是来看痛经的。我觉得很奇怪,以前都没有出现过,可半年前不知怎么了出现过一次痛经后,现在每个月都会出现。"

临床心理疾病:痛经(2)

要治疗首先要分析病因,痛经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根据患者的描述"半年前出现的痛经",我们在治疗前,要进行排除,排除生殖器官病变问题,也就是要考虑,患者是不是由于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生殖器官病变,继发引起的痛经。而如果是这些问题引起的痛经,治疗起来就要以治疗原发病灶为主,只有治疗好原发病灶,痛经才能治愈。根据患者的掌纹分析,患者的3线尾端并没有出现岛形样纹(提示子宫肌瘤),也没有出现"十"字状纹(提示盆腔炎)。

  对她的治疗就要以理气化淤止痛为主。服药的同时,配合走罐(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达到止痛的目的)及艾熏肚脐(温中散寒,调畅气血也是为了止痛,因为"不通则痛,痛则不通")。

  这样治疗就可以了吗?请大家注意,她有9线,有10线。有9线的人都较敏感,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出现情绪的波动。而有10线的人也常常出现心情不好,情绪不佳,有时还会莫名地紧张。所以,我们要帮助患者找到诱发痛经的心理原因。

  我需要详细地了解她产生痛经的过程。她说:"从半年前第一次出现痛经后,每个月要来月经前我就会特别紧张。我的几个朋友都是第一次月经后出现痛经的,不像我都26岁才出现痛经,去医院也进行过检查,都没有问题,我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

  "请告诉我,您半年前第一次痛经的情况,好吗?"

  "今年年初因为觉得以前的工作不适合自己的发展,辞职后准备重新找工作,接着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参加招聘会一段时间后,终于遇到一家适合我的公司,他们也通知我25号去工作,试用一段时间。我既高兴又紧张,因为以前的工作在别人眼中还是不错的,所以我辞职后,母亲很不高兴,对我找的新公司并不满意。总说我'没有耐心,吃不了苦,肯定也不会工作太久的'。为了证明给母亲看,我并不是吃不了苦,而是原来的工作真的不适合我,所以得知25号去工作后,我就一直在准备着。那段时间,由于紧张,我胃口不太好,睡眠也不太好,而且在25号之前老觉得小肚子痛,不知是什么原因。朋友提醒我,'是不是要来月经了?'我这才想起来,我的月经一般都是每月的24号,也就是在我开始新工作的前一天,我很担心,因为想给大家一个好的印象,所以打算穿一套浅颜色的衣服,可如果我那天来月经,穿浅色的衣服,又怕第一天上班就出丑,这可不行。我就去挑深色的衣服,我原来就不太喜欢深色,加之想到第一天上班就给人沉闷的感觉不太好,这衣服的事又让我心烦,眼看要到24号,我紧张极了。可是也怪,到24号,我的月经并没有来,就只是觉得小肚子痛。过了四五天也没有来,我不知道怎么了,又特别紧张。而这段时间小肚子的痛没有减轻,反而在加重,一直拖到4月1号来月经时,这个疼痛已经让我无法忍受了。从那以后,每次要来月经前,小肚子就隐隐地痛,一想到要来月经,我就紧张害怕,因为4月1号的疼痛真让人难忘。人有时就会这样,你越怕什么,就越会遇到什么,我越紧张,越怕肚子痛,结果每个月都痛得不行,而且来月经前几天我都会紧张得睡眠不好。现在月经也变成每月的1号,上次是9月1号,这几天我小肚子已经开始疼痛。"

  "您的痛经一方面是身体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心理的原因。知道吗?紧张可以'放大'任何一个轻微的疼痛。对于您来说,身体的调理我来负责进行,您负责把自己的情绪放松。在这段时间要转移您的注意力,不要把思想集中在肚子的疼痛上,可以多听听音乐,或是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在自己感到很紧张的时候大声地喊出来。"

  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隔一天来进行走罐及艾熏的治疗(可以让心情放松,调畅血气以止痛)。因为她平时比较喜欢弹吉他,由于原来对工作不满意,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进行。现在已适应新的工作,加上要把注意力转移,她又每天弹起吉他。经过这样的调理,在10月1日行经时,她没有出现痛经,现在她的心情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不再紧张不安。

  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据1338名痛经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学习紧张引起痛经的占20.46%,地域变迁占5.23%,精神受刺激占24.7%,环境改变占1.34%,余下的则多为生理性的。临床观察还发现痛经与患者的性格特征有关。

  面对痛经患者,医生应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测,目的是让医生辨明疼痛与月经的关系以及疼痛的性质、特点和程度。其次医生还应分析患者的个性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临床对痛经的情绪心理分析认为,有些痛经患者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表现出神经质倾向,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暗示性强。较弱的疼痛刺激就能激起强烈的疼痛反应。如果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疼痛上时,患者的疼痛可明显增强。让患者放松的最好办法就是直接告诉她,附件没有任何疾病,完全是自己的心理作怪,让她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摒弃恐惧、羞怯心理,松弛紧张状态,经期转移注意力,保持舒畅、愉悦心理尤其重要。对于紧张情绪,听音乐是个不错的办法。

  不少病例证实,除应用药物外,医务工作者积极实施心理暗示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临床心理疾病:痛经(3)

调理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疼痛,我们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某种疼痛上,那么这种疼痛就会显得很严重。越是去关注疼痛,疼痛反而会一发不可收拾。疼痛会控制人的感觉,占据人的思维,表现得越来越严重,直到让人觉得还真有那么回事。

  紧张情绪可以放大并加重任何一个轻微的痛感。种种情况表明,焦虑的状态会降低疼痛的阈值。轻微疼痛的感觉在情绪欢快时可以轻易忽略,但在情绪低落时却会让人感到疼痛难耐。轻微的肌肉扭伤造成的疼痛人们通常注意不到,但是在情绪紧张时,人的疼痛阈值降低很多,疼痛的感觉会被"放大",而让您感到疼痛难忍。

  所以请各位女性朋友在来月经前,让自己有个轻松的好心情,不要让自己太紧张,以下的橙子蜂蜜饮和玫瑰花膏,可以疏缓您的情绪,帮您愉快地度过经期。

  注意事项

  1.保持心情舒畅,特别是月经来临之时更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精神过度紧张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健康。

  2.讲究个人卫生。特别是月经期的卫生,防止细菌上行感染等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等。

  3.合理安排饮食。饮食调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讲,不宜食用寒冷、酸涩的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温热、行滞的食物。

  4.劳逸适度,起居有常。不宜久逸不劳或过度劳累。月经期要适当多休息保持体力,增强抗御疼痛的能力,当然也不宜久卧不起,不利于经血的顺利排出。

  5.防止寒冷为患,在寒冷季节注意保暖。痛经发作往往会感到小腹部发凉、周生寒冷。可给予人水袋(要避免烫伤),也不要淋雨涉水,冷水等。

  6.配合诊治,早日减轻或解除痛苦。而有些继发性痛经,往往是肿瘤最先出现的一个症状之一,如果不及时诊治,会延缓病情。

临床心理疾病: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

疾病的概念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妇女在经前出现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又随着月经来潮而消失的一种疾病。临床以经前7~14天出现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浮肿、腹泻、乳房胀痛等一系列症状,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其特点。本病的发病率可达行经者的50%,以20~30岁之间患病率最高。城市妇女及脑力劳动妇女多见。每个人表现症状不同,病情有轻有重,轻者可以忍受,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本病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雌激素/孕激素比值升高;②与β内啡呔有关;③催乳素浓度增高;④前列腺素过多;⑤心理因素。不同的患者可能是由于上述不同的因素导致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发生。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自觉症状

  典型症状常在经前1周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后突然消失。

  精神症状:包括情绪、认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劳、困倦、嗜睡。情绪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类型:一种是精神紧张、身心不安、烦躁、遇事挑剔、易怒,细微琐事就可引起感情冲动,乃至争吵、哭闹,不能自制;另一种则变得没精打采,抑郁不乐,焦虑、忧伤或情绪淡漠,爱孤居独处,不愿与人交往和参加社交活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断力减弱,甚至偏执妄想,产生自杀意识。

  液体潴留症状:

  手足、眼睑水肿:较常见,有少数病人体重显著增加,有的有腹部胀满感,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肠胃功能障碍,偶有肠痉挛。临近经期可出现腹泻、尿频。由于盆腔组织水肿、充血,可有盆腔坠胀、腰骶部疼痛等症状。

  经前头痛:较为常见,多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性,疼痛部位不固定,伴有恶心呕吐,经前几天即可出现,出现经血时达高峰。

  乳房胀痛:经前常有乳房饱满、肿胀及疼痛感,以乳房外侧边缘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可影响睡眠。

  其他症状:

  食欲改变:食欲增加,多数对甜食的渴求或对一些有盐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则厌恶某些特定食物或厌食。

  自律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出现由于血管舒缩运动不稳定的潮热、出汗、头昏、眩晕及心悸等。

  油性皮肤、痤疮、性欲改变。

  病理因素

  β内啡肽(β-endorphen)学说 现在认为内源鸦片系肽也有月经周期性变化,因此考虑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因为内啡肽可抑制中枢胺系统,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的释放减少,并产生情绪改变,内啡肽也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当内啡肽抑制剂naloxone作用于内啡肽受体时可改变LH的分泌。在早期卵泡期naloxone可不引起LH水平上升,因为此时内啡肽所起的抑制作用最小;相反,在晚期卵泡期,促性腺素水平是正常偏低,naloxone可增加血中LH浓度,设想此时内啡肽抑制促性腺素释放的作用最大。以上发现可能是孕激素单独或与雌激素合并时能增强中枢内啡肽的活性。内啡肽作用的变化可影响精神、神经因素,表现为经前期紧张症。内啡肽抑制生物胺系统,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释放结果产生疲劳,抑郁感。如突然把内啡肽的抑制抽去,月经的来潮即伴有神经过度敏感,烦躁,易怒,对一切产生厌恶情绪。内啡肽在黄体期能抑制PGE1,使水份潴留,肌肉活动力降低。当内啡肽的抑制作用突然消失或减退时,就增加前列腺素活性,表现为大便频稀。

临床心理疾病:经前期紧张综合征(2)

心理因素

  经前期紧张的妇女大多有性格改变:在排卵前期,患者情绪紧张缺少安静心境,常因小事而导致激素惹状态,并往往易与最亲近的人发脾气,排卵期情绪紧张突然减轻,排卵后期出现被动和易感受倾向,表现为"母性行为"。一般来说,患者在临经之前,由于过度的焦虑和紧张,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减低,雌激素和孕激素之间比例失调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导致发病。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女,31岁,已婚,病历编号:KM200406254164(见彩图11)。因为近一年时间,出现经期头痛,也进行过治疗,但效果不理想,特来就诊。

  有青筋穿过腕横纹伸向大鱼际,3线尾端有"十"字状纹,2线有"米"字状纹,食指第一指节有斑点,兑位有斑点,乳腺区有岛形样纹,1线咽喉区有紊乱纹理,巽位有紊乱纹理,肝区角夹变大。

  这些症状提示患者月经期会头痛,有附件炎(左侧输卵管不通),睡眠差,腰痛、乳腺增生、咽炎、胆囊炎。患者表示"我想看经期头痛"。

  祖国医学认为,血虚则风生,与血虚有密切关系。而阴血的虚实盈亏,则直接影响冲任两脉的功能。当每个月月经来潮时,如果阴血不足,一时上焦(上半身)络脉空虚,身体就容易受到风邪侵犯而产生头痛现象。

  内风指的是"肝风",中医说"肝藏血",如果情绪或压力造成肝气郁结,进一步肝郁化火,就容易耗伤肝血,肝血不足便会发生肝风内动,由于风性轻扬上行,最易产生头痛。而患者的肝区夹角变大,多与"肝郁"有关。所以治疗要与养血熄风,疏肝解郁为主。"郁"多与情绪不畅有关,而情绪不畅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一旦出现这样的患者,我们就要相应地看一下她的乳腺区,是否有乳腺增生的纹理,在临床上要有这样的思路。

  "郁"多与情绪不畅有关,可以影响到女性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位患者经期头痛,是什么样的问题导致她这样的。为了了解清楚,就对患者说:"您除了经期头痛外,月经前后还会出现乳房胀痛。"患者说:"是的,只是头痛的症状要明显些,所以想治疗这个。"接着问她:"不知您有小孩了吗?因为您的附件炎导致输卵管不通,所以如果现在还没有小孩,您还得治妇科炎症呢!"患者急着问:"我还能怀孕吗!""坚持治疗,我想是有希望的。"

  "医生您有所不知,我结婚已有8年时间,婚后三年怀孕过一次,可由于当时不知道是怀孕,自己没有太在意,造成了流产。当时因为还年轻,想还有机会的,所以就没有太在意。前两年婆婆老说让我们赶快要个小孩,她好帮我们带,我爱人也老说'想当爸爸'。可就是怀不上。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输卵管不通',让我做通水术,可做了通水术后,还是没有怀上。后来,每个月要来月经前,我都特别紧张,很希望这个月的月经不要来,可每次都失望。这样时间久,我觉得自己有变化,要来月经前一段时间,我会精神紧张,然后会烦躁,爱发脾气,有时会胃痛,有时会乳房痛,一年前不知怎么在来月经前出现头痛,没想到现在每个月都这样。真不知怎么办,现在家里给我怀孕的压力已让我受不了,每个月还要受头痛的折磨,生活真没有意思啊!"

  "您是左侧输卵管不通,右侧是好的,根据掌纹看,子宫发育是好的,是有怀孕的希望。不知您爱人做过检查没有?"

  因为患者曾经怀孕过,加之查出她左侧输卵管不通,所以家人并没有怀疑她爱人的问题。在我的提醒下她爱人做了"精子动态分析",结果是"精子活动度不足"。这时,她家人的关注,从对她转向了对她的爱人,没有再给她更大的压力,她的心情好转了,月经前也不再紧张了,再配合上服药,她的头痛得到了控制。现在是她陪丈夫来治疗,我想,他们很快就会有个可爱的宝宝了。

  这一病历说明,对于女性我们应该给予关心与理解,因为现在社会女性不再只担负着家庭的责任,同时还担负起很多的社会义务,不要给她们太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怀孕这一问题上。婚后长时间未怀孕,会造成夫妻双方心理、生理的改变,所以双方都应进行检查,而不应该把问题只归于女方。

临床心理疾病: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

经前期的调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款能调理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汤,希望带给被此病困扰的您。

  芹菜益母草鸡蛋汤:芹菜250克,益母草30克,佛手片6克,鸡蛋1只,盐、味精各少许。将前四味加水煎汤,加调料服食。月经前每天1剂,连服4~5剂。具有疏肝行气解郁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经前期紧张症。

  为什么会推荐此汤呢?因为芹菜的降压、降脂、降糖、利尿、镇静安神等功能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尤其是旱芹,一直被中医称为药芹。

  科研显示,芹菜含有丰富的钾和芹菜镇静素,通过缓解血管平滑肌紧张,抑制肾上腺素分泌,达到降血压和调节紧张情绪的效果。

  注意事项

  1.经前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进少盐饮食和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有减轻症状的作用。

  2.正确对待性知识,了解女性生理及解剖知识,消除对月经生理现象的神秘感或不洁感。

  3.正确处理婚姻、恋爱等问题。正确对待同学、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已婚妇女要注意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搞好与丈夫及其他家人的关系。

  4.保持心情舒畅,性格开朗,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避免过于悲怒忧伤,以免加重病情。

  5.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注意体育锻炼和适当的劳动,促进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临床心理疾病:阳痿(1)

疾病的概念

  阳痿是指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完成正常性生活,或阴茎根本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阳痿又称"阳事不举"等,是最常见的男子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偶尔1~2次性交失败,不能认为就是患了阳痿。只有在性交失败率超过25%时才能诊断为阳痿。

  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阳痿患者约占全部男性性功能障碍的37%~42%。国内有关调查表明,在成年男性中约有10%的人发生阳痿。阳痿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男性在50岁以后,不少人会阳痿,到了65~70岁时阳痿的发生进入高峰,但也因人而异,并非绝对。我在临床经常遇到分不清阳痿和早泄关系的病人,特别是把早泄当成阳痿而忧心忡忡,这里顺便提一下,早泄是指射精的时间,也就是插入阴道后,不能持续1分钟以上的抽提(持续1分钟以上的抽提运动是西方性医学的最新观点)就射精,属于早泄,而阳痿往往是根本不能插入阴道。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所以要先搞清楚是什么病。

  自觉症状

  1.阴茎不能完全勃起或勃起不坚,以至于不能圆满进行正常的性生活。

  2.年轻人由于与性伙伴情感交流不充分或性行为习惯不统一,而出现焦虑和急躁并伴有阳痿。

  3.偶有发生阳痿,在下一次性生活时完全正常,可能是一时紧张或劳累所致,不属于病态。

  4.阳痿虽然频繁发生,但于清晨或自慰时阴茎可以勃起并可维持一段时间,多是由心理因素引起。

  5.阳痿持续存在并不断进展,多为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病理因素

  阴茎的勃起主要是依赖于阴茎血流的灌注和静脉的充血来维持,各种原因导致阴茎血流灌注不充分;阴茎静脉不能保持血液的充盈而过早地回流都可引起阳痿的发生。

  心理因素

  心理性阳痿约占阳痿总数的85%~90%,是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经检查病人并没有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器质性疾病,而性交时阴茎却不能勃起,但在一些非性活动情况下,如梦中或看一些有性刺激的书刊、电影,以及膀胱尿液充满时,自慰时阴茎却能勃起。心理性阳痿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多种精神心理因素干扰了大脑性中枢,使大脑性神经中枢得不到足够的兴奋所致。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男,24岁,未婚,病历编号为KM200204070790(见彩图12)。阳痿三个月,经过治疗没有好转,特来诊治。

  8线延伸向3线肾区,坤位平坦,十指漏缝,掌长于指,胃一区"井"字状纹,心二区有"十"字状纹,兑位有暗斑,有9线,食指第一指节有暗斑。

  这些症状提示患有阳痿,胃十二指肠炎,心律不齐,腰痛,睡眠差。"我因为现在工作压力大,不知什么原因常常感到紧张,原来一紧张常会胃痛、失眠或是心跳加快,可是三个月前我出现阳痿,去医院检查,有的医生说与我的紧张情绪有关,让我调整心情,而有的医生说让我补补肾就好了,我不知用什么方法治疗好,所以想听听您的建议。"

临床心理疾病:阳痿(2)

"知道吗,根据掌纹来看,您是一个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事物影响的人,您也提到您容易出现紧张(有9线),而您也有肾虚影响到性功能的情况(坤位平坦,8线延伸向3线肾区)。所以治疗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内服药物调整肾虚的情况,二是您要让心情放松。只有做到这两方面,您的病才可以好转。"

  在随后的交流中了解到,患者因为要买房结婚,除了正常的上班以外,还兼着两份工作,工作的压力较大,让他每天都很紧张,怕工作做不完,久而久之出现现在的问题,出现阳痿现象后,就更担心女朋友离他而去,拚命想通过频繁的性交表示自己没有阳痿,结果适得其反,事实证明自己真的阳痿了,精神快要崩溃了。

  对于男性患者来说,抑郁经常与紧张纠缠在一起,这是导致性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随着心情的越来越紧张,患者将会感到焦虑,最后则会引起自信心的下降。勃起功能障碍可以源自一次事业危机,也可能会由多年的成功所致的压力造成。各种各样的事业危机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性功能,例如失业、同事被提升而无缘自己、年轻人的职位高过自己、失去某个机会、提前退休以及降级等。这些打击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患者的躯体健康和精神活力将会受到创伤,甚至连患者体内的睾酮水平也会降低。

  由于男人经常把自己的形象以及所谓男性的尊严与自己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当事业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们将会丧失自信心。紧张、焦虑、无助以及自卑等情感搅和在一起,患者根本无法得到放松,更谈不上享受性生活了。

  由于焦虑可以抑制人们的性唤起过程,所以焦虑患者常常出现勃起困难。如果勃起障碍使患者本已受伤的内心进一步遭到打击,那么患者将会一步步地迈向性功能障碍的深渊。当一次性功能障碍使患者感觉焦虑和窘迫之后,再次进行性生活的时候患者将会以所谓"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患者好像是在站在远处观看自己的性表现是否出色,有时患者还可能会给自己的性表现进行评分,甚至还会统计一下自己发生性失败的频率。

  患者这样做实际上会更紧张,更无法得到放松,因此患者的性生活也就很容易再次失败,患者将越来越感觉羞愧、窘迫。

  面对紧张,患者应该进行有关心理咨询,有必要的话还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镇静剂、抗焦虑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本身也可能会引起勃起障碍,因此患者在具体服用的时候应该向医生问清楚其副作用。

  调理

  锌是微量元素的一种,在人体内的含量以及每天所需摄入量都很少,但对机体的性发育、性功能、生殖细胞的生成却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生命的火花"与"婚姻和谐素"之称。锌参与人体多种酶的生理活动,对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以及生殖腺等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人的性格行为。缺锌的人容易情绪不稳定,出现紧张。

  所以由于紧张引起的阳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可以在平常的饮食中,多吃一点含锌的食物,如:牡蛎、动物肝脏、花生、鱼、蛋、奶、肉等。

  其中以牡蛎含锌最为高。据化验,动物性食品含锌量普遍较多,每一百克动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3~5毫克,并且动物性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锌的吸收。植物性食品中锌相对较少。每一百克植物性食品中大约含锌1毫克。各种植物性食物中含锌量比较高的有豆类、花生、小米、萝卜、大白菜等。

临床心理疾病:阳痿(3)

注意事项

  1. 消除心理因素。要对性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充分认识精神因素对性功能的影响。

  2. 节房事。长期房事过度,沉浸于色情,自慰用力过度导致精神疲乏,是导致阳痿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夫妻分床,停止性生活一段时间,避免各种类型的性刺激,让中枢神经和性器官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治阳痿的有效措施。

  3. 提高身体素质。身体虚弱,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紧张持久的脑力劳动,都是发病因素,应当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且注意休息,防止过劳,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衡。

对于紧张心理的总结和温馨提示(1)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时人们会遇到自己无法应付的情况或无力解决的矛盾,引起焦虑、紧张的反应,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很容易患身心疾病,下面的题目可以帮你了解自我心理紧张状况。如果你认为你的情况与题目所述的情况符合就用"是"回答,反之用"否"来回答。

  1.平时总觉得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2.晚上考虑各种问题,不能安寝,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肠胃功能紊乱,经常腹泻。

  4.一到晚上就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5.抑郁寡欢,沉默少语。

  6.早晨起床后觉得头晕脑涨,浑身无力,爱静怕动。

  7.食欲不振,吃东西没味道,宁可忍饥。

  8.轻微活动后就出现心跳加快、胸闷。

  9.一回到家,就感到许多事情不称心,暗暗烦躁。

  10.想要得到的东西一时得不到,就感到心中不舒服,闷闷不乐。

  11.平时只做一点轻微的工作,就容易感到疲劳。

  12.离家去上学或上班,总觉得精神不佳,有气无力。

  13.在家人面前,稍有不如意就任性发怒。

  14.任何一件小事,始终放在脑子里想来想去。

  15.处理问题主观性强,情绪急躁。

  16.对他人的疾病非常关心,唯恐自己也患有同样的病。

  17.对别人的成功和荣誉常常妒忌。

  18.听到左邻右舍家中的吵闹,心情烦乱。

  19.明知是愚蠢的事但是非做不可,事后又懊悔。

  20.看书学习不能专心致志,往往搞不懂中心思想。

  21.休息日整天玩牌,消磨时光。

  22.经常与同学、同事争吵。

  23.经常追悔往事,有负疚感。

  24.做事、讲话操之过急,言词激烈。

  25.碰到意外失去信心,显得焦虑不安。

  26.性格刚犟,脾气急躁,不宜合群。

  以上题目如有10题答"是",属于轻度心理紧张,可以采取自我心理调节,减缓心理紧张。例如,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参加娱乐活动,唱歌、跳舞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自制力。

  如果有20道题回答"是"者,属于中度心理紧张,如果有25道题回答"是"者,属于紧张性心理症,这两种情况都应当进行深入的心理健康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焦虑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自己常感到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

对于紧张心理的总结和温馨提示(2)

人们为什么会焦虑,这与人的特殊性格倾向有关,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完美主义倾向过度

  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因为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完美无缺,所以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事物上,其实他想要做的未必都是有用的事,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即有很强的占有欲、控制欲,于临床上常称这些人具有强迫倾向。

  比如说在清洁方面,有些人喜欢让自己的周围保持绝对的干净,于是为了要符合自己这种标准,他整天都得忙着打扫、擦拭,做这些反复的工作,甚至连枕头套、床罩都得每天清洗,每天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在这些清洁工作上。

  太具有完美主义的人在某些事情未完成时,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焦虑感,觉得浑身不对劲,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非得要今日事今日毕不可,一旦碰到什么事没法马上做完时就会紧张万分。倘若跟别人一起做事时别人不根据他的满意标准来做的话,他也会觉得如坐针毡。

  二、自卑倾向

  有些人深信自己的容貌、身体上的特征、口才、表情、学业成绩、体能状况处处不如人,由于坚信不疑以致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每当跟别人在一起时这种想法就蜂拥而出,使其无法放轻松来跟人交谈或交往,总觉自己很差,或者是自己处处不如人。

  由于这种人过分强调自己的缺点而同时拿别人的优点来跟自己比较,因此他永远也无法去除掉这种自卑感及不安全感,而出现焦虑。

  三、过度关心自己

  主要是指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这类型的人,当他发现到自己有任何的身体症状时他会非常紧张而马上采取各种医疗行为。

  比如说有一次血压升高的情形之后,这一类的人就会天天量血压,想要测定一下自己的心脏、血管的健康程度,同时经常量自己的脉搏、找心脏科的专家来做心电图的检查,时时刻刻都在注意自己身体功能的变化,甚至查遍可找到的医学资料,以求证所受的药物及治疗有何副作用或有无新的药品及技术的发展,以解决他的问题。

  这类人常有些身体不舒服的症状,例如头痛、颈酸、腹痛等,但因为对疾病或癌症的恐惧而致使某些人变为更神经质倾向,不断地抽血或做仪器检查,即使得到阴性的结果仍然是半信半疑,担心检验室的技术或医师的判断有问题而再换另一个地方去重新检查,因对自己的过度关心,产生焦虑情绪。

临床心理疾病:糖尿病(1)

疾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自觉症状

  不同类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有不同的症状,轻者可以毫无感觉,重者可以影响生活;可以是典型的症状,也可以是非特异性、似乎很难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的其他症状,下面就给大家分别介绍。

  病理因素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核深染,胞浆稀少呈脱颗粒现象。α细胞相对增多,胰岛内毛细血管旁纤维组织增生,严重的可见广泛纤维化,血管内膜增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常有明显的胰岛病理改变,β细胞数量可只有正常的10%,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胰岛病变较轻,在光学显微镜下约有1/3病例没有组织学上肯定病变,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早期,约50%~70%病例在胰岛及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称为"胰岛炎"。

  心理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病及血糖变化都与精神应激有密切联系。有研究发现,情绪焦虑能使正常人的血糖值升高。负性生活事件应激能够使糖耐量减低发展为糖尿病的几率升高。负性情绪可能是通过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下丘脑、边缘系统的情绪环路,导致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发生变化,最终使患者升糖激素升高或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减弱诱发胰岛素抵抗状态,促进糖尿病发生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应多注意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这将有助于患者康复。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男,26岁,未婚,病历编号为KM19970618(见彩图13)。患者因为血糖不稳,想进行治疗。

  有8线,十指指尖红,交感神经区扩大。1线咽喉区有紊乱纹理,11线下垂到1线,2线尾端有"米"字状纹,胃一区有"十"字状纹,有9线,肝区扩大,左手有13线。

  诊断为:糖尿病,咽喉炎,肾虚,头痛(心肌供血不足),胃炎,过敏体质,家族肿瘤史。患者自述"医生您说的都对的。我的咽喉是有炎症,还有就是胃不好,对鸡蛋过敏,我父亲是肺癌去世的,我现在主要想看糖尿病,我的血糖一直不稳定。"

  糖尿病属于需要终身服药的疾病,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看,给他用药主要是控制血糖,让血糖处于平稳状态。根据患者的掌纹分析,他有肾虚的纹理(11线下垂到1线),治疗要以养肾阴为主,还要注意改善患者心肌供血的问题(2线尾端有"米"字状纹,交感神经区扩大),因为糖尿病会造成血管硬化,进而导致种种心脏、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是药物治疗的过程。

  还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来我国城市人口高血糖人群是糖尿病人群的2倍,其中30%的高血糖问题会转为糖尿病。心理问题已成为糖尿病的重要诱因。超负荷的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引起心理焦虑的,会影响到内分泌的正常运行,进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特别是高血糖的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理问题。

  这位26岁的年轻人,患糖尿病已经2年多,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年轻就患上此病呢?患者在上大学时,有个感情很好的女朋友,大学毕业后因为女孩不想留在昆明,提出分手,这让患者很想不通。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女朋友很好,也很爱她,她怎么可以这样呢?这让他感到绝望,选择跳楼自杀,想减少痛苦。当时被送到医院,因跳楼造成压缩性骨折,经治疗后出院。出院后,他的心情并没有好转,还是无法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常常出现紧张、担忧、坐立不安,不知怎么是好,想到自己如此爱她,命都可以不要,可她怎么这样绝情,心里就不舒服,这样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瘦了很多,就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糖尿病。听别人说糖尿病很严重,而自己还这么年轻,心里很着急,对自己的身体过度关心起来。常打听哪里的医生治糖尿病治得好,一听说某某医生看此病很有效,他就去就诊,可这样并没有改善他的情况,血糖一直不稳定。

临床心理疾病:糖尿病(2)

焦虑情绪不仅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还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这个患者就是这样。研究表明,各种应激、心理创伤可促使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本身也可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加重,即糖尿病和心理问题之间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以焦虑、抑郁为主。焦虑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生糖激素水平增加,造成血糖增高。抑郁时皮质醇、生长激素分泌亢进,使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促进糖异生,糖异生旺盛则使血糖更加升高,两者还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抑制血糖的利用。有关研究已证实,心理问题对糖尿病的治疗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因此,医生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要注意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否则对控制血糖不利。

  对此患者也是一样的,除了用药治疗外,还对他进行心理的调整。患者后来遇到一个很爱他的女孩,并且很会照顾他,所以他选择结婚。婚后夫妻感情很好,他的心情变好,血糖一直很稳定,而且婚后两年他还有了一个女儿。

  调理

  有科学研究发现,蔬菜中含有一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武器---植物营养素。根据蔬菜、水果的色泽来区分,不同的植物营养素对机体有着不同的功效,最主要是能改善人们的心情。

  常吃蔬菜能调节心情,因为蔬菜能改善大脑的化学特性,协调人体运动能力和维持神经传输功能,使大脑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在选择蔬菜时,得选择含糖量少的。以下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含糖量少,又缓解焦虑的蔬菜。

  注意事项

  1.首先,要随时保持乐观。

  2.要去了解糖尿病。去向医生咨询,向朋友打听,阅读相关的资料、书籍等等。

  3.控制你的饮食。无论有没有糖尿病,健康的生活方式都需要控制饮食。戒掉那些过甜过油的东西。少吃多餐。保持七分饱。

  4.合理的运动。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坚持合理的运动。切勿不定期的剧烈运动,那会导致血糖的不良波动。餐后最好能保证半小时的慢走。保持身心愉快。注意及时补水,喝矿泉水等等不含糖的饮料。

  5.监测血糖。血糖随时都在波动,一旦觉得头晕、发抖、心慌、出汗、眼前一黑等等不适,都请最好马上测试你的血糖。当你生病的时候,身体受伤时,发生过于激动的事后都请测试血糖。

  6.听医生的话。做合适的药物治疗,有的人需要口服药物,有的人一开始就要打胰岛素。请听取医生的建议。

  7.更关心自己。留意自己不适的感觉。

  8.重视它,但不要以为它很了不起,让你的家人清楚地了解你的情况,告诉你信任的同事朋友。在你的随身口袋放上字条:我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我昏迷,请马上帮我跟医院联系。

  9.戒掉不良嗜好。

临床心理疾病:失眠(1)

疾病的概念

  失眠即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和质量不能达到正常睡眠要求,从而出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等不适的感觉。睡眠的时间和质量要以平时睡眠习惯为标准,而且只有连续无法成眠时间至少在3周以上,才算患有失眠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的紧张,失眠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失眠已不仅是医学问题,同时也逐渐成为社会问题。

  自觉症状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噩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

  病理因素

  身体上的疾病会造成失眠。生理方面的变化也会造成失眠,如环境变化,人难以适应。洗胃会引起失眠。一些食品和饮料也会导致失眠,如茶、咖啡、可乐等含有刺激神经的物质。酒精会使人睡眠变浅,而戒酒的人也会失眠。

  心理因素

  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男,30岁,未婚,编号KM19980404(见彩图14)。睡不着觉已经一年,很痛苦,想进行治疗。

  食指第一指有暗斑,1线断裂,2线上有大的岛形样纹,心二区有"十"字状纹,胃一区有"十"字状纹,3线肾区有分支,有9线。

  根据掌纹特征诊断为失眠、肝损害、头昏头痛、心律不齐、胃炎、腰痛、过敏体质。患者自述:"医生您说的情况我都有,小时候患过急性黄疸性肝炎,后治好了。我会对酒精过敏,所以不敢喝酒的。现在主要是睡不着觉,有的说我是神经衰弱,可是用了药也不起作用;有的说我是心理原因,可我没觉得我心理有问题啊。"

  神经衰弱会出现失眠,但根据患者的掌纹来看,他失眠的原因并不在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的2线应该是"2线浅淡垂向乾位,尾端有分支或是岛形样纹",而他的2线,右手2线中部有大的岛形样纹,这提示的是头昏头痛,2线并没有垂向乾位,左手2线也没有出现延长伸向乾位的情况。而要注意的是,这位患者的1线断裂及有9线,这都说明此患者的性格较易出现急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发脾气。这样的人心理状况较不稳定,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紧张、担忧或是坐卧不宁,甚至激动哭泣等焦虑情绪。所以这样患者的治疗,除了用药外,还应进行心理的调整。

  在交流中也了解到,他因为一年前要参加职称考试,他很想考好,想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有个回报,可越是想考好越出现问题。他自己感到自己的情绪不稳定,还常常感到担忧,怕自己考不好,坐立不安,晚上睡觉时,老觉得口渴想喝水,因此常起来喝水,这样一折腾,出现了睡不着觉也就是失眠。所以这位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治疗时是不能忽视的。

临床心理疾病:失眠(2)

在临床上,失眠常与心理应激有关。据统计,在失眠的原因中大约有50%是心理问题引起的。研究表明,慢性失眠症患者中约35%~65%的人存在程度不同的精神障碍,约75%的失眠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隐蔽性高,故不容易识别。同时,又常常由于涉及较深层的心理原因而患者往往不愿意诉说,使医生很难了解其真实情况而难以及时地对症处理,再加上失眠作为临床症状不会直接导致生命危险,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就成了最容易被医生忽视的问题。另外,患者为避免因长期失眠而就诊的困难与麻烦,许多人都采取一次性尽可能多地配药的这种最简单的方法,以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结果,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掩盖失眠的真正原因,使医生不能针对病因合理用药,另一方面,增加因长期应用一种镇静催眠药导致的躯体及精神的依赖性。长此以往,药物越用越多,疗效越来越差。到最后,即便导致失眠的心理因素已经不复存在,但长期不合理用药却造成了患者对药物的成瘾性和依赖性。

  现实生活中没有理由回避由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一旦发生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仅靠简单地吃几片安眠药是远远不够的。

  调理

  以下几种食物,不仅能帮您改善睡眠,还有助于缓解焦虑。

  注意事项

  1.提高睡眠质量。我们知道,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人一般需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对大脑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就应适当增加睡眠的时间,比如夏天午睡片刻,并且要设法改善睡眠状况等。

  2.睡眠要适量。我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决不可少睡。在很多书上都说,成年人一般每天睡6-7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可是最近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马斯博士指出,一个人晚上睡眠6-7个小时是不够的。他对睡眠研究的结果表明,只有8个小时睡眠才能够使人体功能达到高峰。所以什么是"适量",主要是"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

  人的睡眠分为慢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两个时向。浓度的快动眼睡眠在记忆储存、维持组织、信息整理及新的学习、表现等都发生在快动眼睡眠的最后阶段,而快动眼睡眠通常发生在8小时睡眠期的后部,并可以持续90分钟左右。虽然我们可能并没有觉察到,但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睡眠其实都是不够的,这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疾病。

  为了弥补这种普遍的睡眠不足,马斯博士提倡"小睡"。这种小睡是指每天正式睡眠醒来后再小睡20分钟,其效果比晚上早睡要好得多。

  3.睡觉的环境。睡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主要是一个清静的卧室和舒适的卧具。通风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选择一张舒适的床,一般以软硬适中的棕绷床或软木板的褥子为宜。枕头软硬要适中,尽量做到冬暖夏凉。

  如何消除焦虑情绪的温馨提示

  下列每一个问题,A代表"很少有",B代表"有时会",C代表"经常有",D代表"绝大多数时间是"。

  1.老板对你一笑,你回家后分析足足1小时,怀疑他别有用心。

  2.同事说他把刚发的工资弄丢了,你很担心他怀疑小偷是你。

  3.各种传媒大炒世界末日之际,你已经买好了救命用的各种储备。

  4.不常看恐怖片,但总觉得看见自己被人大卸八块,不过不痛。

  5.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却觉得今天一定会倒霉。

  6.季节没有到隆冬,你却时时感到四肢发抖、手指发颤。

  7.坐在办公室里觉得头痛、背也痛,好像刚刚踢完一场足球。

  8.晚上从不会通宵打麻将,白天却一样呵欠连天,四肢无力。

  9.似乎屁股上有刺,你总是坐不下来,心里一团糟。

  10.明明是坐电梯上楼,却突然觉得心跳加快。

  11.小学时你曾因同桌向你笑而眩晕过一次,现在却经常发生。

  12.频繁叹气,并非心情不好,而是觉得缺氧、胸闷。

  13.睡觉时觉得床上有小蚂蚁,因为手指、脚趾会一阵刺痛发麻。

  14.不常吃生猛海鲜,胃还是经常会痛,还会拉肚子。

  15.正在逛街时突然想扶着墙,因为觉得自己要昏倒。

  16.不愿与人握手,手总是很湿。

  17.没多喝水却总要频繁去厕所。

  18.并没有人向你暗送秋波,你却觉得双颊发烫,脸色发红。

  19.躺在床上总是睡不着。

  20.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吓醒:该死的,又做噩梦!

  记分标准为:A:1分;B:2分;C:3分;D:4分。将总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你的最后得分。

  分数很低吗?恭喜你,你一点都不焦虑;有点高,是50分吗?没关系,你需要放松一下了;就算超过50分,也不用太担心,去看看心理医生会很快没事的。

  愤怒情绪导致的疾病与掌纹变化

  愤怒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的坏情绪,台湾著名高僧证严法师有一句名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人都不免有愤怒的时候,人们的愤怒情绪大多数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夫妻之间都应尽量创造机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给对方表达意见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双方更好地彼此了解。很多时候,愤怒会掩盖一些感觉。当自己要愤怒的时候,应尽量控制自己不跟自己的情绪走,当然也不跟着对方的情绪走,最好是暂时离开,让自己冷静冷静,冷静后往往会有新的看法,这时再处理问题,也许会更理智些。

  还要注意的是愤怒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出现血压的升高及心脏问题,所以在这里特别给大家介绍高血压及冠心病。

临床心理疾病:高血压(1)

疾病的概念

  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能引起动脉、脑和心、肾等脏器的损害。凡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千帕(16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7千帕(95毫米汞柱),具有二者之一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自觉症状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一、缓进型高血压

  二、急进型高血压

  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

  病理因素

  肾脏缺血时,肾小球旁器中球旁细胞和(或)血钾增多时,致密斑细胞增加肾素(蛋白质水解酶)分泌、肾素进入血循环中,在氯化物激活酶的活化作用下与肝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α球蛋白)形成血管紧张素Ⅰ(10肽),血管紧张素Ⅰ经过肺及肾循环,在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Ⅱ(8肽),后者又经酶作用脱去天门冬氨酸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7 肽)。

  血管紧张素Ⅱ,可使周围小动脉强烈收缩和心脏搏动加强而致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Ⅲ的升压作用较弱)。它们还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促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从而增加血管对此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Ⅱ等使血管收缩反应的敏感性,但同时也抑制肾素的分泌。然而不是所有高血压病人都有肾素分泌的增多,检查证明,54%~64%的高血压病病人血浆肾素活性正常,20%~30%病人低于正常,约16%病人高于正常。在肾原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重要作用,但显然只能解释部分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此外肾脏还能通过某些前列腺素和胰舒血管素的扩张血管作用而调节血压。

  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愤怒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人的个性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不稳定型个性的人,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因此易患高血压。由于高血压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所以已被划入心身疾病范畴。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男,43岁,已婚,病历编号:KM200006152607(见彩图15)。患者由于血压高,服药后仍不稳定,来进行治疗。

  有血压线,交感神经区扩大,2线平直,心二区有"十"字状纹,巽位"米"字状纹,1线咽喉区有纹理紊乱,3线尾端有大的岛形样纹,有9线,食指第一指节有暗斑。

  根据以上掌纹特征诊断为:高血压、心律不齐、胆石症、咽炎、前列腺肥大、过敏体质、失眠。患者说:"因为三年前出现血压升高,服药后血压控制得不太理想,不稳定,常波动,现在还常常失眠,不知可以治疗吗?"

  临床心理疾病:高血压(2)

"可以治疗。但在用药治疗的同时,您可得调整心理状况,不要常常生气,让自己处于愤怒状态。"

  患者听后说:"医生,您是怎么知道我常常气愤的?"

  "您的掌纹告诉我的。正常的2线应是有弧度的,但您看您双手的2线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没有弧度,是平直的。有这样2线的人,多提示脑部供血不足,血管收缩不良,性格多急躁,爱生气,爱发怒。知道吗?愤怒会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加之您的血管收缩不良,这就是造成您才40岁就出现高血压的原因。"

  听了这段话后,患者与我交谈了起来。通过交流知道,三年前,患者因为学历不高,单位又为了减轻负担,常裁员。这让他恐慌,本来脾气就不好,常为小事气愤,这样一来,他的心情更不好,动不动就发火与爱人吵架。为了让小孩有个好的未来,不要像自己一样,他开始管教起儿子来,不让他出去玩,希望他把课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小孩认为自己的成绩还不错,对自己有信心,所以与他造成矛盾,在一次矛盾中,因对他的这种管教方式有质疑,说他没能力,才拿他与母亲来出气,因为这句话,他当时很愤怒,把跟自己差不多一样高的儿子打了一顿,也让他的儿子有近两个月没有理他。这期间他又气又急,出现血压升高,开始他没有当回事,可一段时间后,常心慌、睡不好觉,他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高血压,并开始服用降压药,但血压控制得不理想,时高时低有波动,还有心情不好,睡眠就受影响。

  在给他开中药治疗血压的同时,电话与他的爱人及儿子进行交流。希望家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跟他认真,特别是在他发脾气时,最好能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要让他明白与家人的倾诉方式不是争吵。也让他多心平气和地与儿子进行交流,在他与孩子的关系改善时,让他明白父亲其实也可以与儿子成为朋友的。在心情改善后,他的血压已稳定。

  目前,临床医生大多采用单纯药物方法治疗高血压,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服药后,有些人血压居高不下,另一些人血压则出现明显波动。现代身心医学专家认为,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轻度血压升高的高血压病人不需服用降血压药物,单独心理治疗就可达到降血压目的。治疗措施主要针对造成愤怒、紧张、压抑的心理因素,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改善不良个性,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起规律性的工作、生活、休息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对于中度以上的高血压病人,除了采用心理治疗措施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降压药物。

  调理

  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B1的人易出现愤怒情绪,这是因为维生素B1在体内经硫胺素激酶催化,可与ATP作用转变成焦磷酸硫胺素(TPP)。

  TPP是催化丙酮酸或a-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下,脱氢而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它还可以帮助乳酸转变为甘糖,然后再转变为葡萄糖为人体吸收。如果体内维生素B1缺乏时,体内TPP含量就会减少,从而使丙酮酸氧化脱羧作用发生障碍,这样丙酮酸在体内组织中含量将会升高,若堆积在脑组织中,就会使人愤怒。

  以下就给大家推荐两种含有丰富维生素B1又能降压的食物。

  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平衡。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易怒、紧张、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气愤,焦躁,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2.合理膳食。要控制能量的摄入,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限制盐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

  3.适量运动。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4.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证明,吸一支烟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20次,收缩压增加10-25mmhg。与吸烟相比,饮酒对身体的利弊就存在争议。不时出现各种报告,有的说饮少量酒有益,有的说有害,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5.自我管理。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弹。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按时就医。

临床心理疾病:冠心病(1)

疾病的概念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自觉症状

  冠心病有五种类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

  病理因素

  冠状动脉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受机体神经、体液和代谢等因素调节,适应着不同情况下心肌耗氧量的需求,如冠脉血管调节发生紊乱,则可使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产生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变异性心绞痛),严重者可引发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避免增加身体氧耗是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主要措施。

  心理因素

  当人精神激动,发怒时,会使垂体-肾上腺系统紧张度上升,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激素水平升高并产生如下效应:

  1.儿茶酚胺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已有狭窄时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加剧,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作用于外周血管引起小动脉收缩,使外周阻力升高,血压上升。在反复长期的精神紧张因素的影响下,小动脉可持续收缩,造成动脉壁变性增厚,管腔狭窄,血压持久性升高。小血管的强烈收缩和儿茶酚胺本身都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液中的胆固醇便可乘虚而入,沉积于动脉壁内,促使动脉粥样硬化。

  3.长期紧张可以造成高脂血症,同时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使血黏稠度升高,血小板亦被激活,释放血小板原生长因子,促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且容易形成血栓。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掌纹分析

  患者某某某,女,68岁,已婚,病历编号:KM200208031149(见彩图16)。在医院检查出冠心病,所以要用中药进行治疗。

  血脂丘,交感神经区扩大,心二区有"十"字状纹,2线平直,左手2线有"米"字状纹,巽位有紊乱纹理,胃一区有"十"字状纹,坤位有紊乱纹理。

  根据掌纹特征诊断为:冠心病,头痛,心律不齐,胆囊炎,胃炎,血脂高,泌尿炎。患者说:"血脂一直偏高,因为1年前体检查出患有冠心病,想进行治疗。"

  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吸烟、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称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中容易忽视的是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早为人们所知。中医古籍中提到"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如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或持久,则七情过度,就影响内脏功能,气血失调,功能紊乱而致病。

  在现代社会更见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不少学者提出医学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谓之心身疾病,冠心病就是一种心身疾病。

  从此患者的掌纹中可以看出此患者的冠心病与血脂高及情绪易愤怒有关系。因为她有血脂丘提示血脂高,患者也证实,她的2线平直。此类型的人易发怒、生气、急躁,患者也说她平时常出现这些情况,并且第一次出现胸闷、气紧也是因为发怒引起的。

  此患者以前上班时,因为性格好强,凡事都不落人后,并且能干,管理能力强,所以在单位做管理工作。后来退休后,一段时间内她还觉得不错,有空闲的时间,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可以与家人在一起享享清福。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她就不太舒服了,因为以前在单位,自己是领导,所以下属都听她的,一般很少与她直接冲突。家人也体谅她,知道她上班累,在她心情不好发脾气时,也不与她计较。没想到现在退休后,很多事都变了。出去锻炼大家不听她的,在家怎么连孩子也不太听她的,因为一点小事跟一起锻炼的老人产生矛盾,发生争执后,回家又对女儿发怒,觉得大家怎么都不听她的了,很气愤,怒火太大,气一直没消,这事两天后出现了胸闷痛、气紧的症状,当时就送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冠心病。所以她的治疗除了药物以外,还应进行心理调整。

  冠心病的发生与人性格有关,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美国学者最早提出冠心病和心理因素的关系,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

  总之,心理因素对冠心病有重要关系,A型性格,情绪应激是重要的相关因素,冠心病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心理卫生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是不容怀疑的。所以此患者在服药的同时,还让她改变现在看事物的角度,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来改善心情。

临床心理疾病:冠心病(2)

调理

  对冠心病患者宜食用以下食物,因为它们在降胆固醇的同时,还能缓解愤怒情绪或控制血压。

  注意事项

  1.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

  2.充分认识冠心病的症状。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的胸骨后不适,多呈挤压或紧缩感,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左手甚至颈部和喉部等,在激烈劳动或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时诱发。历时短暂,持续几秒到十几分钟,一般不超过20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即可缓解。但是,假如这些症状的发作频率比平时高或者严重的话,那么应该马上联系主诊医生。假如症状经过休息和服用药物,15分钟还没缓解,那么应该马上拨打急救电话。要记住,把医生的电话和急救的电话都贴在电话旁边的墙上,以免情急的时候遗忘。

  3.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节制饭量,控制体重;限制食盐的摄入;如有高血压,应在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较低水平;不吸烟,节制饮酒;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可做轻微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做广播操、散步等。

  4.按时服药。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以便随时服用。有些患者在症状消失的时候,便认为已经治愈,自行停止用药或者用药不规律。要知道,这些药物能提高心肌供血和维持心脏的功能。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规律用药,是有效控制冠心病的保障。若有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到就近的医院急诊。

  5.定时进行复诊。医生一般会要求患者每隔一段时间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价心脏的功能和治疗的效果。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时间进行复诊,有利于疾病的监控和及时发现其他并发症状。

  如何消除愤怒情绪的温馨提示

  有这样一首小诗,是劝大家不要生气的,希望各位能从中悟出些东西来。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