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机柜布线示意图:由田蕴章书法讲座引发的深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3:34:42

 

由田蕴章书法讲座引发的深思

“五一”长假,十八好友雅集【博文艺评社】品茗神聊,谈书论字。

忽听友人说起:网上有位教欧楷的教授叫田蕴章,字写得不错,教得也挺好,就是太狂了,有点不识时务,竟把书界一些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横挑鼻子竖挑眼,其间不乏文坛泰斗、国学大师、书界名宿,好像谁也赶不上他似的,就连中国书协及评委也肆无忌惮的大批特批,最不能让我容忍的是连开国领袖毛主席也不能“盖棺定论”。

何许人也?莫非艺高人胆大,莫非大有来头!我心怀好奇连夜浏览了讲座之大概,所言非虚。

居心何在!然,出于愤恨难平之心情,萌生此文之动机,是可忍孰不可忍,故择其一二,以飨读者!

人贵有自知之明

【书法有法】的问世,在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认可,充分说明孙晓云女士高深的文学素养和对中国书法艺术研究的精微与高度,这与她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孙晓云女士通过反复实践论证,给【书法有法】以全新的诠释,最终以史为证而受教于天下,也是书法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提高书写质量之良方,可谓用心之良苦,实为功不可没之善举!

尽管如此,仍然招致田蕴章以莫须有的非议与抨击,他认为捻管转笔法古已有之,是个技巧而已,它不是一个写好字的一个关键性和生命性的东西,而生命性的东西是悟性的理解,且碍于生理所限视为非正统,可有可无……并扬言:孙晓云此举过于极端了,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强调过了、太武断了……(祥见视频6讲)

【注】捻管转笔法以下简称为'捻笔法’或'指运法’。

看完田蕴章演示后,我不以为然,吃惊之余更是大失所望。

原来堂堂的南开大学所谓的书法研究生导师,对捻管转笔这一重要笔法竟是一窍不通!竟敢以视频形式面对全国书友振振有词,企图瞒天过海,蒙蔽全国书法爱好者。借田之语:真是胆大妄为,实在有失为师之道。

此时我摇头傻笑,身为一个有良知之国人和对国粹艺术之热爱,为了使亿万书法同好不被误入歧途;也为了使书法爱好者尽快掌握孙晓云女士倡导的这一捻管之笔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而广之;更为了使中国书法推向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对田蕴章所言所行又岂能熟视无睹!

书法虽为余之所好以遣兴,但十年前就对这一笔法之运用已了然于心。故择其主要抒以情怀。

'执笔无定法,用笔千古不易’乃为古训,而今仍为至理,今又有【书法有法】做理论依据指导,与其说孙晓云女士发现了新大陆,倒不如说是田蕴章滥竽充数,误人子弟。所以,我非常负责任的正告各位:田蕴章所认为的捻笔法之观点,我将一票否决。

为以正视听,将捻笔法做简单的论述。

其一,捻管转笔与腕无关,互不干涉,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就像打碟、打架子鼓)田蕴章说什么以腕为中心,以指来配合等谬论,一句话,都是以书写的字为中心,需用手腕时则腕动,需用捻管时则指运,如要腕、指、肘齐运则更为高级,且互不影响或矛盾,反而相得益彰,和谐而统一。

其二,捻管转笔与所持笔管的高低无关(五指实握除外),就以你平常书写的正确习惯便可。

其三,说到用抓笔写榜书,只要是懂得捻笔法并能善用之,再大的字只要是用手书写,捻管转笔的作用更是首当其冲,将给您带来从未有过的轻松洒脱与艺术效果。

其四,至于谈到捻管转笔受生理的限制更是一派胡言。因为是以指运笔,所以捻管主要是以手指独立运转,与腕、与肘、与肩等既可同时进行又能单独使用,不受任何束缚。即使腕动肘起,腰转脚蹬屁股扭,都不会影响手指对捻管调锋这一过程,请再体会一下'打碟和打架子鼓’,既是肢体语言的显现,又有音乐节奏感的律动。

其五,像孙晓云女士所言,以指为中心来实现捻管转笔是正确的。其实捻笔法就是通过手指对笔管的转动来达到转笔调锋这一目的,故也称之为 “指运法”。 田蕴章显然是混淆和偷换概念。

 

 

 

其六,“要是天赋好的人功力不缺,学养丰富又有悟性,那他会想尽各种方法去写好字……捻管是个技巧而已”。整个讲座就这句话你说的对且中听,套用你的话说“这是真实的废话”,让人贻笑大方,难道说捻管转笔不是行之有效的书写方法?难道这不是有天赋的人总结想出来的?难道你就没这个悟性?难道有利于你书写不是生命性和关键性的东西?简直是无稽之谈。

孔子说得好:小聪明之人喜欢琢磨人,只有大智慧者才造福于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捻笔法最主要的功用是:调整笔锋,使其中锋运笔,这样不但能增加书写的速度,而且能增强书写的力度,以期达到气韵生动,神采为上之效。

事实胜于雄辩,写草,大草狂草尤甚,更能使捻管转笔这一特性以淋漓尽致的施展,因为草书多以圆笔胜出,且需盘筋错节一拓直下,方显磅礴气势。点画迅捷翻转经常会出现锋毫扁平、扩叉或散锋等影响书写之因素,习惯性的舔笔裹锋已是通病,亦属正常,但总不如一气呵成来的自然,故捻笔法显得尤为重要。

虽有笔断意连之说,但总没有缠绵不断来的高妙,尤其在锋干墨竭之时,捻管调锋使锋毫成绞绳状,继续滚动涩行,指、腕、肘、肩齐动员,犹如蛟龙翻江捣海,一任挥洒,所显现的燥湿墨痕,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 “力透纸背”之艺术效果,彻底与 “假老”告别。书写时的长竖或缠绵等处,捻管转笔调锋使之提气爬滚慎行,既彰显 “曲美”之意趣,又兼收 “屋漏痕”之自然骨感美,细微之处捻管这一笔法也是无处不在,将使整幅作品神法兼备,笔笔中锋,跌宕起伏,大有悬崖附石,急风骤雨之势,真正实现心手双畅,神完气灵之佳构。

别说是楷书无论大中小,就是钟鼎甲骨隶、简牍帛书篆也都一样。

楷书以方笔为最。简言之,主要体现在横折处、竖弯钩、勾挑、走之等,指运法之运用,一可解呆板僵死之嫌,再能加快书写速度,三使奌画翻转有便,使之取势以发力为要旨,楷书尚且如此,行书更能游韧有余,这里不作详述,实地演练效果最佳。请慢查于手于心,期以熟用,无论高执管和低执管,也不管是平腕枕腕悬腕悬肘,只要视你正确的书写习惯而定,均可运用自如。

我不主张田蕴章的枕腕法,应以悬腕悬肘为上,且不论在书写时的局限性,尤其刚学的朋友更需养成悬肘的书写习惯,以示灵活善变,更为行书和草书打下坚实之基础。

些许朋友对捻笔法肯定有云里雾里之疑,亦属正常,连你们的田教授都不懂,这还有何可大惊小怪!但对资深有一定传统根基和书法理论的道友,深谙此法者定会感同身受,即便不会用也能有所感悟。

明末清初的书法理论家宋曹【书法约言】:“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足见指运法何等重要。

总而言之,捻管转笔不管是技法也好笔法也罢,田蕴章争得都是一些没米的“糠”。既然承认是方法,我倒认为;一切有利于书法发展的,只要能把字写得更好,写得更富有艺术品位,这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硬道理。

说句心里话,搞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苦行僧,想尽千方万法而挖空心思,迟迟不能出人头地,其唯一症结不是我们笨,而是我们自以为是,田蕴章讲的'文人相轻’那是好的,人身攻击乃至侵犯人权那才是可恨!可悲!可叹的!

孔子尚且能拜孩童项橐为师,况我辈乎?不是我们写不好,只是我们没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正像有的朋友跟我说:“字是天天摹年年临就是写不好,太难了,谁如果有“法”让我把字写好了,要钱给钱要么给么,真愁煞个活人”。简短一席方言道出了书写者的心声:向往更高艺术层次,唯有好的方式方法才能写得更好,要不你们天天死记硬背古人书法理论为的啥?无非想从中找个“方法”。

说一千到一万,与其说捻笔法是一“技巧”,倒不如说是一种“笔法”,然善用此法者方谓之“用笔”,与其说是用笔为上,倒不如说是你我找到一个更高创作水准的永衡书写方法,难道不是吗?

 

 


善用此法者,书家妙道也,不善此法者,书家道妙也!

言而总之,捻笔法实为用笔之正宗,真正的书法高手岂有不通之理。要想真正学会此笔法并非一日之功,必须通晓此理,非勤加练习未能奏效,一旦熟知善用将一发不可收拾,定能使其书法作品锦上添花,大放异彩,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再上新台阶,岂不美哉快哉也!

毛主席说过“不调查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谈书论法话女性

“巾帼不让须眉”可谓对女性的褒扬以写照。

据殷墟考古挖掘的上万块甲骨文和大批有铭文青铜器中相关记载,商代“武丁时期”的王后——妇好,是中国最早的女将军。专家根据其容貌现已科学复原,塑以真身,得以再现公元前1200多年妇好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的飒爽英姿。

长沙马王堆3号墓是西汉长沙国軑侯利仓夫人——辛追的墓葬。考古挖掘了大量的竹简和帛书帛画,预计2012年将全部出土文物结集出版,可为一观。至于辛追生平功德已有电视剧【大汉巾帼】做详尽描述,堪为一瞻。

北魏时期,花木兰从军的故事也早已家喻户晓。

巾帼英雄举不胜举,不多赘述。

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似是古制,而今“男尊女卑”之说已荡然无存,虽有'成功男人背后必定有位通达贤惠之女人’一说,但无论是在政界、军界、商界、新闻媒体还是艺术界等等,都不乏相当杰出之女性,越来越彰显其尊贵。

然而,女书法家自古而今也是枚不胜举,周慧君女士就是其中要说的一位,其早年师从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名声早已遐迩海内,书法艺术成就及其人格魅力,非我所能品鉴,自有定论。但在田蕴章眼中却是另一番说辞……(由于篇幅请看视频115讲)

看完此段视频,我顿时十分恼火,不知你们是否感同。这等污言秽语之谬论,竟出自南开大学“教授”田蕴章之口,荒诞至极,何言以对莘莘学子。

且不论你如何诋毁周女士,自有公允。在至高的书法艺术面前,与其说你是在与女性较劲,不如说你是在跟艺术较劲;与其说是你在践踏伟大的中国女性,不如说是你在蹂躏神圣的书法绘画艺术。简直是无知愚昧。

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品,如瓷器、玉器、竹木牙角雕以及书法绘画作品等,在我国古代是为上层建筑,达官贵族士大夫及皇室宗亲服务的,大体如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真正的艺术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仍为少数人所拥有,所以艺术永远是至高无上的,又岂分男性女性!更无国界之分,只不过是通过人的智慧来实现这一艺术作品而已。比方说'电脑’,不管是哪家生产的,也不论你是国产品牌还是国外品牌,只选质量最好的一家,书法亦然。收藏家收藏的是艺术品,真正体现价值的是艺术本身,也与作者的名气地位有关,这是古今藏家一直尊奉的,是经得起后人的品鉴及历史考验的,但与是男是女何干!

纵揽我国古代的书法家是不计其数,可谓浩如烟海,艺术成就之高,可谓登峰造极。纵观女性书法家也是代不乏人,虽为一介女流,可谓圣洁伟大,虽有“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之说,但就其艺术成就而论,试问吾辈男儿几人能与之比肩?再试问今人又能有几人史册留名?我敢放肆地说:“浓墨重彩者廖若晨星也”。可谓'身若娇雁吞南北,气如长虹贯东西,天下须眉女不让’。

可以古为鉴,故特录举几例,已备醒悟详查。

据【十八体书】记载,鲁国秋胡的妻子就以书法著名,首创一字体“雕虫篆”。

东汉的蔡文姬就更值得一提,她博学多才,得其父蔡邕书法真传。【淳化阁帖】曾刻有她的书迹,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道:“蔡琰【胡茄引】自书十八章,极可观,不谓流俗……”。魏晋 的钟繇拜其为师,学习笔法,而卫夫人的书法则由钟繇一脉传承,尔后卫夫人又是王羲之的老师,才有今日“书圣”之说,足以证明女性之崇高无上,见【古今传授笔法人名】。

在我国书法史上,如果没有蔡文姬和卫夫人这两位卓越女书法家起桥梁过渡的话,对于笔法的流传和书法的传承,必定带来一定的影响。

 

 

 


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在书法史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宣和书谱】所载“其行草书能有丈夫气,【周升仙太子碑】为最享盛誉,是历来所称道的著名唐碑之一。

唐代民间女子薛涛,字写得健朗而有姿致,【宣和书谱】评价:“无女子气,笔力俊激。其行草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亦卫夫人之流也”,宋代贾似道多有收藏,可见推崇至极。

宋代书法以尚意为主,期间女书法家亦多意气潇散,颇为可观。

沦落风尘的王英英学书颜鲁公,蔡襄亲授笔法。有【观王氏书】道“舞罢英英书大字,玉指操管浓云飘。风驰雨骤起变怪,文鳐昼飞明珠跳。”由此可见,她的书法行笔迅捷,狂怪霸气,字体变态多端,'男者’未必有此大气。

彭泽倡女楚珍篆草皆能,是个豪放不群的江南女子。【书史会要】中称:“其书清劲简远,有丈夫气,故知其人不凡。”

姜淑斋是清代书法家当中较有成就的一位,王淑珍曾极为称赞,认为“笔力娇劲,字画挺朗,不类女子。

近代有“南萧北游”之称的萧娴,写碑可谓集大成且有伟丈夫气概,于右任称她为“当代卫夫人”。

“江山代有才女出”,难以尽述。观书如观人,女中确有大丈夫气概也!

古代写碑体、写草书的女书法家也大有人在,不类女子者更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封建思想笼罩下还能有此作为而流芳千古,实属难能可贵,其精神和艺术造诣难道不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由此可见,田蕴章之谬论将不攻之破。

书法虽为余之所好,就书法艺术而言,无论是男是女所书都必须有法度和足够的力度,都要向最高艺术境界迈进,这是评判书法作品的首要条件。但书家只重字形不重骨力去取悦俗人者十之七八,明眼人是一看一笑一言:字写的真漂亮。

既然单论女性书法我倒是主张:既然女子体育能男性化,为何女子书法不可男性化?

诚然,多数女子天性温文尓雅,写的字难免文柔有些小家子气,本也无可厚非,但同为'艺术’,以孔见:女子书法应张扬外延为宜,开始哪怕就像田之谬赞所形容的飞扬跋扈、霸气十足也不要紧(我倒认为是褒义),只要是书写有度,你再狂也狂不了哪去。审之,勤加练习,以悟生道,定能恰到好处,再审之,寓矛盾之中,寄情理之外,方化险为夷,然书卷气自然溢于字里行间了,审之观之,不让须眉之大气神气尽显矣,这样是不是更好、更具有艺术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被收藏家所青睐。请谨记:我为艺术,艺术为我,才能以传后世。

世人评判艺术,往往以作者的德行优劣与艺术境界高下同判,更多的是道德规范凌驾于艺术之上,也许是国人之“审美偏见”。田蕴章好以他人书法来品头论足,今天我何不借此机会也试着品藻其一二:

田之楷书颇得欧之遗韵,尚可。结体娟秀挺拔,中宫紧结,实乃秀色可餐,虽法度不失,然笔力尚欠近媚,谋篇布白了无新意,勉为“信本门下一走狗”。

观写行草书:小字优于大者,总以较差概论。其调子俗套无生拙意趣,看似游刃有余亦能一泻千里,实则唯手熟耳罢了,虽无张牙舞爪之意,但无蕴藉之气含蓄其间,未收古人绮丽诡变之效,文柔有余而雄强不足,须以笔法为先导,以用笔为上上方可“入木”,唯以学子谦卑心态方能正其修养,以点线面和谐统一,输入才情墨法方能充其内涵,否则,纵使朝写幕临亦难凑奇功,仅此而已。

故此,建议田先生早拜林岫主席为师,领略其真正艺术家之风采;多聆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和【道德经】以正其心;速向周慧君老前辈请教何为书法艺术之真谛以示歉意;再熟读【书法有法】以修其艺。似为忠告,实乃正道也!

正如黄山谷在论书中说:“学书之人,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贤为学,书乃贵也”。

我虽中肯又岂敢造次,我以为:书品乃人品,欺谈师者之风范。

固本培元,锐意创新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无不验证着这一伟大历史变迁。

 

 

田蕴章说得东西基本没有对的

 

 

 

 
2011-10-01 19:16回复
 

奥,明白了,旭宇第一,林岫第二,二田不及格。对吧?
打字功夫真好,学学

 

从没试过捻管的人撸过。


 

 
贫道不比和尚差


8楼你错了,应该是楼主第一,张海第二。楼主这么高的素养,应该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做教授,应该被日本人尊为“中国之一流书道家”,应该被聘为国务院书写员,应该被北方网请去录书法讲座。二田算什么东西,楼主才是天下第一!

 

 


看田蕴章的讲座,每当他对大师们客套地奉承时,那言不由衷的表情就让人想笑。


 


简直是胡说八道。把书法搞得不成体统了,还振振有词。

 


错与对,好与坏时间会证明一切。是大师历史会记住你,是书奴时光会淘汰你。田先生的欧楷平心而论,被称为津门第一还不为过。但,亦只是“欧楷”而以。夫自古善楷书者都是兼学百家而自成一家,从未闻有习一家而大成者。更何况诸体兼能者。当年王羲之:“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这话出自王羲之口中没有人异议。然,田先生在视频里指点江山,鞭挞诸书家我个人觉的还不够格。

 

我倒认为田先生拜你为师最适合!只可惜你永远也赶不上田蕴章!何况他人!

 


楼主已经入邪了!你写的那么多也不过感情用事也。

 


我只不过是26岁的书法后辈,平日只知埋头练字,对于书法理论研究很少,什么孙晓云我不知道,她的理论对我写字一点用处都没有。相反我看了田老师的视频,却有了很多收获。。。。。高深的咱不懂,但是我觉得视频里田老师说得很有道理。田老师做人谦逊,他从不说自己的字有多好,也从没有说自己说的话或者书法理论就是对的。仅是个人之言,至于广大书法爱好者听与不听,或者听多少,由个人决定。
楼主所说文坛泰斗,国学大师。没错,这些人是为历史做了贡献,但是有贡献就没有过失吗?圣人也有犯错和迷茫的时候,谁又能自称自己的才学和思想理论冠绝古今,毫无破绽呢???
苏轼是大师吗?但是苏轼却是守旧派。启功是大师吗?但是他的字也有很多人说不喜欢。毛主席谁都知道,开国领袖,居功至伟,但是文化大**,大炼铁,晚年也同样做了很多错误之事。
请求楼主以一颗包容之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人。。除非楼主自己是书法超群,品德至善之人,否则,无权去说田蕴章先生。

 

讲的真好,深有同感.


 


楼主自己要是书法超群,品德至善之人,就不会说这番话了!

 


引用 茗山小书奴 (13楼)错与对,好与坏时间会证明一切。是大师历史会记住你,是书奴时光会淘汰你。田先生的欧楷平心而论,被称为津门第一还不为过。但,亦只是“欧楷”而以。夫自古善楷书者都是兼学百家而自成一家,从未闻有习一家而大成者。更何况诸体兼能者。当年王羲之:“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
 16楼说得真好!我是个书法爱好者,田先生的视频讲座365集我觉得大家可以看完才来评论。


说什么都没用,用钢笔或者圆珠笔写几个正楷来瞧瞧,否则就是了色!

 

 

 

 


1楼的长篇大论 看得出来,是对书法有些造诣的。可惜,也落入了互相谩骂的一途,学术探讨,胸怀大些才好!毕竟,田蕴章的一些观点,我看了三年反复咀嚼,过分的话虽多,但是不少不无道理!人文艺术的东西,个人有个人的理解,不必自以为是 才是。田蕴章的过分之语有,楼主的过分之语也不少!


 
20
引用 574992596 (19楼)16楼说得真好!我是个书法爱好者,田先生的视频讲座365集我觉得大家可以看完才来评论。
 我也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我看过田先生的书法讲座。我没有说田先生不好,只是田先生也确实没到评论诸家的地步。亦或是说先生的评论有时有些过了。以我的水平跟田先生比那自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田先生楷书的却工夫很深,但还没到自成一家的地步,稍有书法功底的人一看就知道田先生写的字是欧楷。就像我们学书首先应该学楷书这不会错。至于学哪一家?入门时欧,颜,柳,赵等哪家都可以。但是你总不能一生都囿于一家。


 

其五,像孙晓云女士所言,以指为中心来实现捻管转笔是正确的。
上面摘录楼主的话,试问:以指为中心 宜为 以笔为中心 吧?


 


 
我写的没你老田好,这是事实。
你的一些学习方法,对入门是有大的帮助。
但你的欧体,还是华丽没看头,艺术字。
印刷机,

 

 
二万下课 
明剑倾情

 

 

 

引用 茗山小书奴 (23楼)我也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我看过田先生的书法讲座。我没有说田先生不好,只是田先生也确实没到评论诸家的地步。亦或是说先生的评论有时有些过了。以我的水平跟田先生比那自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田先生楷书的却工夫很深,但还没到自成一家的地步,稍有书法功底的人一看就知道田先生写的字是欧楷...
 田先生的颜楷也非常了得(个人觉得),看过他的讲座中有书写颜楷和欧楷融合的作品,别有一番风味。只是田更喜欢欧楷。


 

看了前面关于孙晓云女士的文章楼主还能说出点道道,越看越不对劲,最后居然拐到旭宇那儿去了,算了,没什么看头了
最后贴一张田蕴章的颜体字儿

 

 

 


引用 翰墨茶楼 (29楼)看了前面关于孙晓云女士的文章楼主还能说出点道道,越看越不对劲,最后居然拐到旭宇那儿去了,算了,没什么看头了 最后贴一张田蕴章的颜体字儿 [图片]
 看欧楷最好看欧阳询,看颜楷最好看颜真卿。什么时候出现“田楷”那就看田蕴章。期待有一天能看到“田体”。

以下陋见,一家之言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以概论之,
主席之书法与诗词格律似在伯仲之间,均有极高艺术造诣,虽不能妄论
伟人,如果却要分个高下,我倒更倾向于书法方面。
理由是:
主席素以行草书最擅,且气盖环宇,擒纵自如有度,犹如刀枪剑戟一“篇”厮杀,
有如过五关斩六将之豪迈气概,可与颠张狂素媲美,所以都以为
主席写的是狂草,我以为{严格地说}
主席写的是行草,
主席有“狂草”之狂,而无狂草之草。既然田说过
主席行多草少,那为何称之为“狂草”而不是行草?难道仅仅是感官上
主席写的狂放豪迈而谓之?是不是改为有“行草”之狂,而无狂草之草更准确些?
我不是挑字眼,一字之差,往往会谬之千里。
诚然,
主席的墨迹有几人亲眼仰视拜读,

综上所述,各位评论家、批判家都是过份崇拜一家之书,对所崇拜的那一家了解较多,或是入门时就接触到那一家,所以有了眷恋,也可说是先入为主,而能像田老师那样客观分析者无几,这并非大家的错,诚为书法水平没有达到孙、田之上,所以会崇拜一家之言。另外还想说的是,伟人也不是不可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敢于接受批评的毛主席,相信他老人家会欢迎人民的批评,再者乳业巨头还会犯致命错误,那么巨人就不能有点不完美?

田蕴章老师我不觉得人品有什么问题,对于一些书法家有微词,但最多只是批评,没见到他谩骂,总的来说他的书法观念非常传统(对有些人来说可能过于死板),这些是可以讨论的。批评别人的作品没什么不可以。任何人的书法你都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恰恰越是好的书法作品就越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连历史上的欧颜柳赵都有不少人批评,现代一些书法家的字被人批评又有何妨?至于书法观点不同,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事。至于对毛的书法的评价,我不认为他的话有什么不对,他的书法(有些人甚至认为那不叫书法)到底有多少价值,必须等后人来评判,因为关于他的历史政治影响还未充分沉淀。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说他的字不好的权力。只能说好。

从容不迫,乃书家稳健之本色。
想看在下书法作品,心情可以理解,但我非名人,即使是好的也未必说好,
何况不好,喝高了,有点语无伦次了。
我41周岁,98年才对书法有所涉猎,朝三暮四,一味地宣泄涂鸦。
最初为收藏书画而习之,加上好读书,好下问,自恃有才情,有悟性,
经常与文化界人士接触,耳濡目染,间或兰亭。
时有书画名家走穴表演,或探讨或请指教,我虽性惰,却能了然于心。
多年来,疏于练手,荒于赌事,每每临池,三分钟热血作罢,更多的是
潇洒走一回。
这不,10月戒赌,小打小闹不算,总算是长大了,懂事了。一改“冒梢撸”之病,
一切从头开始,从楷隶入手间或行草。
所以不敢轻易示人,不过,我上手很快,加上有老师指导{每周一次},不出仨月
就会让欣赏者 对其奌画线条墨色布白加以审美评判,敬请拭目以待,保尔等大饱眼福!
我太自以为是,总改不了自信的毛病,且口无遮拦,自任放浪形骸。
我想,不出48岁,我身上的弊病一定会彻底根除!



 

本人写书法五十年。深深感到书法的深邃,博大精深。也许一个人穷一生也不一定真正弄懂书法。
田教授以自己的多年书法生涯,超凡脱俗的悟性,反中国人思维习惯,不阿谀奉承,对书法界的一些不正常现象进行恰如其分的批评,同时也提出自己对书法的看法和经验。这样的教授,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少之又少啊!如果这样的书法老师不能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支持,实在是书法界的悲哀。
我发现书法论坛上每每有不少人对二田进行无端刻薄不合情理的指摘和谩骂。其实这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不正常思维。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田蕴章先生的视频本人从头到底看过。我以一个老年人的眼光客观地看,田教授没有狂妄,没有胡扯。相反,田教授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值得本人学习!而田教授对一些书法高手的评判,是客观合适的,以本人的阅历眼光看不出有任何主观上贬低某人的意图。即使有的用词也许比较尖刻,但没有过分。特别是田先生对书法界的不正常现象进行大胆揭露批评,针砭时弊,更是值得老夫佩服!
至于书法上的一些技巧,看法不同,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中国的面包师和美国的面包师也许在烘制面包过程中有各自的技巧,手法,很正常。关键是你能否做出好吃好看的面包。张三不认可李四的方法,李四不同意张三的看法,实在太寻常的事了。
书法过程中以什么为中心和支点,要视写多大的字而定。捻管,看书法对象需要罢了。把捻管看成书法最重要的动作,老夫都有疑义。本人以为无论写小字大字,能否写好字,手腕的运用是相对更重要些的。手指的任何动作都是为辅的。也许本人说错。说错也没啥,请高明人士批评。但我知道不至于有人会骂我说我错了。因为我没有名气。田蕴章有名气。能批评田蕴章的人水平要比田蕴章更高,何乐而不为?
奉劝楼主说话不要太绝对。就算一个人说错话,也不必一棍子打死,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时实在可恶,没有一种大气的包容。何况究竟是你对他错还是他对你错都没有最后的定论。你怎么就可以否定某一论述从而全盘否定对方呢?这种思维 要不得。
另外请楼主上传作品,让大家欣赏学习。

当今书法,丑、俗、烂、书协、评委罪不可赦。罪大恶极。关于捻笔,楷书不用,草书中的圆转笔画,偶而为之。

捻笔,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要把它看成至高无尚
“耳顺望七”其名甚好。
此文不温不火,但不难看出您对在下的某些质疑与看法是中肯的,颇有语重心长之味道,在下就此谢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总要三思而后为吧!何况学术探讨,自是马虎不得,您说呢?
大凡1个人之学识之高下和涵养之蕴藉,往往取决于其看问题之“角度”{是正视,还是是斜视?
是鄙视,还是自以为是?};所涉猎之“广度”;所研究之“深度”有着相当之关联。
举一例子,不一定恰当:1到50我们熟记万遍,但50至100或70到100呢?我们可曾试过?
高,精,尖之核武器我只是听说而已,能力有大小,术业有专攻是耶!
“能够批评田蕴章的人要比田蕴章更高”,此言诧异!但不差。{特指某一方面,仅此}
难道田蕴章批评毛主席,照此推理,我们的田教授岂不更高伟人一筹,难道要取代联合国主席不成?
学术探讨岂分贵贱地位,难道老子有错,子女不该提醒发问?
古人云:人到老,学到老,岂能倚老卖老!
知识之海,浩瀚无边。要想的,要学的,要悟的,要做的实在太多太多!
正如老者所言:穷其一生之所学也未必真正弄懂!慨言颇深。

人家启功、周汝昌、欧阳中石、范曾都不如你?他们都对田蕴章先生赞赏有加。
就你慧眼独存品位高吗?是好是坏自有公论,哗众取宠有意思吗?
这真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练字很好,练字不要有名利之心,作为书法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个人拙见,习练书法受益于心,能提高做人的涵养,而字好坏是其次。


看了这些帖子,挺田的多是初学者,因为他们的认识限于此.由争论到骂街,至于这样吗?
假如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和一个40岁的中年人或者一个学书2年同一个学书20年的人争论书法方面的问题或其它问题,结果会是怎样,是不是有点啼笑皆非.由此推论,同意田没有资格评论毛和启功等名家.因为他们不在一个层次,差了几级.二田承家学,一生死守欧体,没有做什么学问.应该承认,对欧体造旨很深.把他们几十年学欧的经验拿来教教初学者,是完全胜任的.可以说"每日一字"这很好,但他搞的"每日一题"实在是免为其难,因为这上升到做学问的高度,就不能信口开河、大放厥词。听过他评论毛,好象是说毛的几首诗词中的平仄问题,感觉很滑稽,没见田写过什么诗词。还有大田说启功在当代是大家,拿到民国那是恒河沙数,这是什么概念,民国真有那么高吗?小田学问则更差,连启功学什么帖都说得不对,这样怎么评论别人呢?
对于毛与田,可以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天才,而且是比较全面的天才,书法、文学、军事、哲学、思想、政治这些领域都堪称天才。田可以算一个人才,写字方面的人才。天才和人才是什么差别,打个比方,学书法,人才勤学苦练10年,而天才只要1年就够了,我学书近20年,我确信在书法方面有天才和人才的分别。
至于田与启功,启功在书法、绘画、文字学、古典文学、文物鉴定等方面都可以称名家,而田最多只能说写得一手好欧字,即使是书法,田与启也隔了几层,最起码,启功写出了风格,成了体,而田还是欧。

固本培元,锐意创新

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无不验证着这一伟大历史变迁。

仓颉造字始,真草隶篆、甲骨钟鼎、帛书简牍等书体的演变发展至创新方使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是不争的事实,无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

而今,社会的深度发展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锐意进取的创新理念,使中国从贫穷落后到跻身世界发展中国家,已是社会发展之重要标志和必然的趋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是无法撼动的,是符合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否则将是背道而驰,势必被社会所淘汰遗弃,历史会印证一切的。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现和新实践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人类主观能动力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既然改革被视为发展的主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就至关重要。

创新意味着改变,亦属不易,所谓推陈出新、焕然一新等等无不是诉说着一个“变”字。然而,创新的付出往往收获的可能是一份失败的回报,也常常与 “保守”所对立。所以,人们总会在创新前面加上勇于、积极、大胆之类的形容词。

从哲学角度看 “创新”,实质就是人对某事物的实践行为,通过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再创造再实践不断重复,最终形成新的物质形态或意识形态。

就书法艺术而言,无非是意识上、思维上的探索过程,是成就书法家形成自家面貌的综合反映,纯属个人行为,但不一定是绝对全新的,一些传统的东西融合新的元素,体现以新的形式也可视为创新,无非是从原始到现在、从低到高、从繁到简的一个渐变过程。不同类型的人(性格、学识、修养、悟性等)对创新能力的大小也是一个主要因素。

所以,书法的创新实质的概念就是:模仿+改良。

“今楷”的倡导本是书界幸事,更无可厚非,偏偏遭到田蕴章之流的百般阻挠以恶语相加。竟冠以“今楷是什么货色”的标题(217.218.347.348讲)公开向中国书协挑衅,并且对其主要领导以横眉冷对,大有“吃人”之架势,声称是“无知者的恶搞……”

简直是岂有此理?公理何在?王道何存?

至于“今楷”之称谓,无非是一个代名词而已,何必兴师问罪式的咬文嚼字,如是'文革’期间,岂不被你打成'黑五类’?

通俗说法,就像人的名字一样,老辈人起的叫什么“狗剩、二蛋、三丫、李四、王五、李鬼、长征、国庆、援朝”等不一而足,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品味和文化素养决定的。但在今人看来似乎觉得有点俗,甚至有的是俗不可耐,所以今人所起的名字就比较雅致有新意,美丽好听或带有某种诗情美意之向往意趣。

今楷也大致如此,倡导者无非是想让国人书法,在传统基础上把楷书写的更好更美,更能反映时代的气息和精神面貌,使书家发挥尽可能的聪明才情,使其作品更具有纯粹艺术魅力的一种自我表现形式,希望都能写出自己面目风格或流派的最佳艺术作品,又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取向,这是书家最起码的知识,这有何可争议?

至此,我想到了民国艺坛的平津,之所以不抵沪杭者,无非是派别多,党同伐异,新旧之间辄因保守与改良相互攻讦,风波三折,田氏可称传承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何以“师古而不泥古”为题而高谈阔论!


又不得不追忆起民国初期的艺术宗师徐悲鸿先生在北平倡导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可采入者融之”这一具有高瞻远瞩的创新口号,由此我们可否这样认为:“今楷”就是传统楷书的“改良”而谓之。姑且看作是一种把一切有利于楷书再发展的大胆地,尝试性的探索创新过程。

向来楷书以其方正为美而视为极则,难道魏碑的雄浑霸悍就不可掺以帖学的柔美灵动?反之,难道贴的单薄俊秀就不可掺入隶意、碑意、草意、篆意和帛意等有利书法发展为前提下的?难道就被别有用心之人视为“真书漫化,楷书丑扮”?岂不咄咄怪论?难不成你就是毛主席笔下的“通天教主”?

其实,徐悲鸿大师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已旗帜鲜明地做出最好的回答,说孤陋寡闻都不愿听。请看86年出版的【泰山佛说金刚经】,书体雄浑,以楷、隶、篆、行、草五种书体的笔意摩崖刻石,杨守敬【学书迩言】云:“ 擘窠大字,此为极则”。再翻开右军之师卫夫人的【近奉帖】看看,是不是在楷书里掺以行和草,虽去隶已远,但仍有隶意,难道那不是楷体?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被田蕴章推崇有加,难道不是掺以篆隶草三种书体的笔意而闻名于世?

纵观书法史,今楷无疑是尚古的,以此为起点加入融合而贯通古今。

今天,旭宇先生以他丰富的学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书法的深度领悟,以其敏锐的具有前瞻性眼光,高屋建瓴的提出“今楷”这一创新理念,与其说是中国书法领域的一次创举倒不如说是一次变革,是具有深远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举措,此改革必将标炳史册,为后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倡今楷,追本溯源、施法古人、渗透今人之高尚生活元素,何错之有?岂容他人胡搅蛮缠,唯恐天下不乱,其用心路人皆知,何必?

正如历史评价:徐悲鸿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他的高超艺术一起历久弥新,他用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良知照彻了百年来幽昧的夜空,为后人树立了永久的标杆,难道这不正是旭宇先生的真实写照?

书法艺术创新,实为你我进步之阶梯,固然无错。但如果传统根基不牢固,书写者又无法度可寻,敬告各位:休要盲从跟风,否则就是东施效颦而见异思迁,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何异?即便如此也绝不可没有创新意识,这是关键。能力有大小,术业有专攻,只要方法得当早晚而已!一旦时机成熟仍不失为厚积薄发。



向以“津门欧楷第一人”自居的田先生,如还执迷不悟,不走向新的“无法”,给自己来一个'质’的飞跃,无疑是作茧自缚,甘当书“奴”,最终以他人(创新者)的成就封杀了自己书法艺术的前行,难道是我危言耸听?
因此,资深的前辈书家无一不在艺术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探索追求着,哪怕是收效甚微乃至失败,也要有津门著名书法家孙伯翔老先生的“有别于古人,不同与今人,独辟蹊径”之豪言壮语,实属难能可贵之典范。一代宗师齐白石老先生尚能“衰年变法”而流芳千古,况乎吾辈!又岂容他人妄自菲薄!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叛逆,革新时代的“拦路虎”,如再我行我素,必将千夫所指。

综上所述,希翼国人之书者之佼佼,以中国书法艺术为至高,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之大,革其弊,兴其利,永其传,必为进步之国人所受也!

博文艺评社】品茗神聊,谈书论字。

忽听友人说起:网上有位教欧楷的教授叫田蕴章,字写得不错,教得也挺好,就是太狂了,有点不识时务,竟把书界一些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横挑鼻子竖挑眼,其间不乏文坛泰斗、国学大师、书界名宿,好像谁也赶不上他似的,就连中国书协及评委也肆无忌惮的大批特批,最不能让我容忍的是连开国领袖毛主席也不能“盖棺定论”。
 
 读了以上的文章,不知是谁狂?什么”文坛泰斗、国学大师、书界名宿”?什么”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自封的吧.恶心啊.

谈书法,不要谈其他!我从来不认为毛主席不可以评价,就书法而言,毛主席是弄懂了的,只是一代为人,显然没有用更多的心思在书法方面!
田蕴章这些半罐子水平,自己都还没有达到毛主席的水平,他有何资格来评价毛主席的书法!中国现在非常奇怪,你在网坛上去看,自己水平低得惊人,却对一代伟人指手画脚!真是无耻!
这些人是蚍蜉撼大树,班门弄斧,关公马前舞大刀——不知量力!
我对伟人之尊重,是发自内心的佩服毛主席!但是并不否认对毛主席的评价!先生,你非常可笑,非常丢脸,你现在只有“先跪在伟人面前”,理解了伟人,你才能够评价他,用牛顿的话说,你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够评价巨人!
你这样才疏学浅的人,有资格来评价伟人吗?你这样说,就像你是一个乞丐,到亿万富翁面前说,我比你富很多,你比我还穷,先生!劝你回去好好学习、学习吧!作为毛主席,凭你的智商,也许你一辈子也学不完、学不透他的东西,你就应该老老实实、心服口服的永远“跪”在他老人家面前!


说一句我自己的感受,你对书法的钻研,就方法而言,回首一看,你走的路几乎就是老人家在《认识论》里面论述的,一模一样,佩服毛主席,不仅因为他是伟人,而是他的理论和著作的确对你有帮助!
很多老板和资本家在商场似乎意识到了毛主席著作的巨大作用,其实,毛主席的著作,对我们一般老百姓的作用也是极其巨大的,对我们世界观的形成,对我们工作生活的具体指导,有极大之作用,能够使我们一般的老百姓少走很多、很多弯路,能够使我们晚年,对自己的一生有更少的懊悔和遗憾,这是我五体投地佩服毛主席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说世俗点,说势力一点,毛主席的著作和语录的确对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有非常实实在在的帮助,的确能够让你得到“实惠”,很多人嘲笑毛主席语录,这些人其实是最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