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毛巾消毒柜:2011年上海人难忘的那些面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47:23

  这是新年的第二天。今天的记录,聚焦于走过的一年里那些深切打动过这座城市与你我心底的新闻人物。

  我们记录了正在上海康复治疗的“7·23”甬温线事故最后一名获救者小伊伊,记录了退役的中国篮球史上里程碑式人物姚明,记录了“打响中国概念股反狙击战第一枪”的展讯通信董事长李力游,记录了在生命最后时刻以“癌症日记”感动千万人的复旦大学教师于娟,记录了粉碎去年多则伪科学谣言的“果壳网”团队,记录了上海首个民工子弟合唱团“放牛班的孩子”中首位出国留学的王新月,也记录了备受瞩目的浦东机场刺母案的母与子……

  和他们一起走过这一年,和他们一起凝望内心,我们的忠诚记录,源于理性观察和监测社会的媒体职责,更源于一种坚信:坚信他们,其实是你们,也是我们;坚信你我他,都在不同的方位见证着、推动着社会进步;坚信行者并不孤单;坚信道路光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衷心期待: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新的面容。

  期待更精彩的人生下半场  

  姚明  

  去年7月20日,姚明因伤在上海宣布退役,成为首位荣获“上海市体育事业白玉兰终身成就奖”的运动员。

  这是中国最成功的篮球明星。赴休斯敦征战NBA时,火箭队球迷打出了“明王朝”的横幅,外国记者甚至说只有天空才是他的极限。而今,令上海为之骄傲的他,终结了14年职业生涯,留给人们更多期待。

  退役,意味着姚明人生上半场的结束,更是姚明人生下半场的开始。

  姚明已是母队——上海大鲨鱼男篮的投资人;又有了葡萄酒品牌,应该是他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实业;他还热心于慈善事业,用“姚基金”来帮助需要的人。

  “对你来说,今后将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蓝图?”我问姚明。

  “现在我还在读书。我想等读好了书,增长了知识,说不定我的想法还会改变,又会有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姚明承认,经营球队、当老板他还是菜鸟,要把上海大鲨鱼打造成“百年老店”,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现在有时候我吃饭、睡觉都在想问题。”而涉足体育产业,应是姚明退役后又一个兴趣所在和使命,“体育市场化除了比赛以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和探索”。

  姚明曾出任上海城市形象代言人,参与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特奥会的对外推广工作。最近,姚明又被增补为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并被聘为荣誉大使。如今,他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专业的一年级生,“确实有点累,现在一周上两次课,我估计每天做作业的时间就要花掉四五个小时。下学期每周上课可能增加到3次”。

  我在姚明退役的“明谢”仪式上说过:“姚明精彩的上半场已经结束,而以姚明今时今日的影响力,他未来的路更宽广,他可以做体育、娱乐、经济,甚至可以从政。为什么不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姚明更加精彩的下半场。”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普及科学就该有趣  

  “果壳网”团队

  从去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污染”短信谣言、“抢盐”风波,直至去年年底的热门争议“孕妇防辐射服是否有效”,该科普团队总在第一时间发文,探根溯源,驳斥谣言。

  在“更多谣言、更快传播、更难甄别”的2011年,众多媒体都将这群民间科普生力军,列入了年度人物的榜单。成立仅一年多的果壳网,迅速成为大众破除谣言的前沿阵地,拉近了科技与公众的距离,帮助人们建立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

  辞旧迎新之际,泛科技兴趣社区“果壳网”正和浙江省科技馆一起,盘点近年来科学领域“好笑而严肃”的科研成果,并邀请院士和文化界名人作为评委,最终评出“菠萝科学奖”,让更多人体会科学有趣的一面。

  正如“果壳网”的宣传语“科技有意思”所言,他们总想让艰深晦涩的科技变得有趣好玩,同时不失严谨性。过去一年中,“果壳网”总是在第一时间,澄清那些似是而非的谣言。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章通俗易懂,语言活泼生动,让人们对科技不再敬而远之。

  其实,各种伪科学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人们不懂真正的科学。人们之所以不懂,是因为传统概念中的科学总是一本正经,很难让普通人亲近。“果壳网”做科技传播,可谓切中了“要害”。

  “果壳网”首席执行官姬十三(本名嵇晓华),是一位“70后”博士,他带领一批“70后”、“80后”把“果壳网”搞得风生水起。然而,科技传播不能仅有一个“果壳网”,那些拥有更多科普资源的机构和专家,可否放下身段向年轻的“果壳网”学习,反应再快一些、参与科普的热情更高一些?

  有时真的会有奇迹发生  

  小伊伊

  去年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小伊伊是最后一名获救者,8月22日转至上海新华医院接受康复治疗。

  有人说,今年全中国最受关注的两名孩子,一名已经死去,她叫小悦悦;另一名以“奇迹”的方式存活,她叫小伊伊。

  “医生叔叔,护士阿姨,你们好!”2011年12月30日上午,小伊伊结束了短暂休养,从温州回到新华医院康复中心继续治疗,见到熟悉的人就乖巧地打招呼。

  与8月入院时神情委顿、随时可能截肢相比,如今的小伊伊看上去和普通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红红的脸蛋,灵动的眼神,身体已经能平稳站立,不需要搀扶或者支具就能慢慢地走,样子稍许有点蹒跚。

  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杜青说,前期治疗有效改善了小伊伊的左腿神经肌肉功能,今后将进一步恢复左踝关节的活动能力,改善步态。“在家几天有没有做康复‘作业’?”孩子有点不好意思,一旁的叔叔说,小伊伊在家锻炼不是很正常,“还是回医院好,她最听医生的话”。

  许多人都相信“奇迹”果真发生了。不少专家曾断言,由于遭遇事故后出现严重的挤压综合征,小伊伊左腿神经损伤、肌肉坏死,踝关节以下的感知将无法恢复;而如今,她不但顺利地过了清创、伤口愈合、抗感染等难关,足背、足底、足趾也先后有了感觉,慢慢地站了起来,慢慢地重新走路……

  采访中,记者逐渐了解到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为了她的康复,全国各地包括国外专家多次前来会诊,反复斟酌最佳治疗方案;新华医院成立了儿骨科、康复科、整形外科等13个科室组成的联合团队;治疗小组的医生护士们连续几个月,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志愿者们一有空就来陪她,讲故事,做游戏;中秋节,医院特别订制了月饼送到病房……

  记者也了解到,因为亲历巨大的灾难、至亲的离别,孩子心中的阴影或许很难抹去。有时候,她会愣愣地望着窗外,空洞的眼神让人揪心。

  医生护士们说,为小伊伊,所付出的精力十倍于普通病情。这份众人的爱,虽然不能代替她所失去的,但或许也表明——生活依然美好,有时候真的会有奇迹发生。

  新年快乐,小伊伊!

  反击“浑水”首战告捷  

  李力游

  去年6月底,中国概念股的“狙击者”、美国股票研究机构浑水公司公开质疑中国公司展讯通信。半小时内,展讯的股价下跌30%,但一周之后不降反升,连浑水公司创始人也承认“误解”。

  虽然展讯“全身而退”,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概念股依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做空压力。展讯打响的第一枪,大有借鉴意义。

  新年伊始,坐在办公室里关注美国股市的李力游,心情很不错。作为展讯通信董事长,2011年注定是他难忘的年份,六七月间那场有关公司存亡的股市狙击战,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厮杀声”犹在耳,公司股价年底前却一度冲高至29美元。

  也许正是这种地狱与天堂的巨大反差,才使记忆变得格外深刻:“大战”来得如此突然。去年6月底,“浑水”网站发布了致李力游的公开信,一连抛出15个质疑,并做空该股。此言一出,展讯的股价在半小时内下跌30%。很多人认为,这次展讯凶多吉少了。然而仅仅一周之后,展讯成为打赢“浑水”狙击的第一家中国概念股。

  如今,回头再看那惊心动魄的一周,李力游说,展讯能够赢得狙击战,关键还在于,它的回应有理有据,拿出的财务数字规范、透明,能赢得投资者,甚至是质疑者的信任。除此,别无他法。这就是股市的“丛林守则”,也是中国公司走出去的第一课。

  一对母子爱与伤痛  

  机场刺母案

  去年3月31日,24岁的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因留学费用等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竟从包内抽出两把尖刀,砍刺毫无防备的母亲顾女士9刀,致其重伤。

  各方评论汹涌澎湃,使这个极端案例已成为公共事件。残忍的9刀,不仅刺伤了母亲,也刺中了社会一些软肋。社会学家说,爱不是罪过,但畸形的爱、糊涂的爱、错位的爱,往往是悲剧的源头。

  冬天来了。身在看守所的汪某3次通知母亲顾女士,自己需要30条内裤和袜子,顾女士都很快给他送去,生怕儿子受冻。她现在最担心,儿子精神方面的病情会不会进一步加重。母子之间,总是割不断的亲情。然而,“慈母多败儿”,或许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

  去年10月31日,浦东新区法院以故意伤害罪一审判处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案件宣判后,汪某提起上诉。去年12月27日,上诉案在市一中院开庭,母子俩默默相对,没有一句话。

  这已经是顾女士第3次在法庭上见到儿子。去年10月19日,机场刺母案开庭,旁听席被早早占满。身形瘦小的顾女士正对着被告席。她一开始十分克制,目光刻意不去看站在被告席上的儿子。但随着庭审的进行,她的目光一次次落在站着受审的儿子身上。突然,汪某举起戴着手铐的双手,示意自己鼻子难受,此时顾女士已经抽出两张面巾纸,准备送给两三米外的儿子,汪某也伸手去接,这几乎是母子俩唯一的一次交流……

  在法庭上,顾女士一次又一次红了眼圈,有一次还双手合十,祈祷法官轻判自己有精神疾病的儿子,“他本身是病人,也是受害人;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我和家庭也有责任”。

  如今,顾女士的身体已基本痊愈,可是她内心的伤痕,又需要多久才能弥合?

  希望,新年有个新开始。

  她的遗愿有人记挂  

  于娟

  去年4月19日,于娟病逝。她在临终前将对生活的反思、对癌症治疗的经验、对他人养生的善意建议,写成数十篇博文,其中《为啥是我得癌症》被网友点击、转载数百万次。

  “哪怕让一个人今晚不熬夜,我都觉得有价值。”于娟这样阐述她在生命最艰难阶段仍坚持写博文的原因。可以说,每一位和她接触过的人,甚至每一位读过她文字的读者,都会由衷喜欢她,不仅是因为她的人生感悟,还会被她纯真率直的个性所吸引。在她33年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并无轰轰烈烈的传奇,但生命最后这关于生死、关于幸福的感悟,足以留给日益忙碌的现代人们,长久的思索与心底的温暖。

  我们也许是最后一个访问于娟的媒体。在采访她之前,记者准备了很多,事先与她的父亲、朋友多次沟通,只是为了在采访时尽量“不说错话”,尽量接近她真实的想法。但真正坐在于娟家中的沙发上时,才发现于娟的个性确实动人,照她自己的话说,是“一剑在手、快意恩仇”,于是刚开始时,记者没有做任何文字记录,而是和她纯粹聊天。

  只是,2011年4月19日凌晨3点,于娟还是走了。我的脑海中至今还清晰印着,众多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前去悼念,当于娟丈夫老赵说“于娟我爱你”的时候,泣不成声,台下也哭成一片……

  如今,于娟的博文已经整理成书出版,名叫《此生未完成》,发行量已破20万册,在我国台湾和韩国也即将发售;于娟的故事,还将被拍成电影。

  而于娟的两个遗愿——山东的能源林和儿子“小土豆”,也一直被人记挂着:能源林项目已经启动,准备开始种树了,于娟就读过的奥斯陆大学多次派了考察团来帮忙;至于“小土豆”,也许至今还不大清楚,“妈妈怎么不见了”,但他的成长,也有众多亲友关照着。新年,又大了一岁,愿他幸福。

  人在异乡梦在成长  

  王新月

  去年8月24日,王新月走进浦东国际机场,赴联合世界学院在加拿大的皮尔逊学院学习两年,成为该校在中国招生以来第一位获得全额奖学金的打工子弟。

  留学,在这个年代并不稀奇,但对来自外来务工者家庭的孩子,却意义非凡。素以海纳百川闻名的上海,如今接纳着数百万外来常住人口,其中大量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孩子们,开始享受城市部分便利却又难以享受全部。如何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如何帮助他们的梦想拓展至更广阔的世界?王新月的“幸运”,值得探讨,值得思考。

  王新月,是上海首个民工子弟合唱团“放牛班的孩子”中首位出国留学者。作为合唱团最早的成员之一,因为特殊的成长经历和能力,19岁的她2011年被联合世界学院皮尔逊学院录取,获得全额奖学金赴加拿大留学,这让不少人感到高兴。

  前几天,王新月打国际长途电话回家,唯一想要表达的,就是“想家了”。

  她在加拿大过得不错,学习成绩很好,数学成绩遥遥领先,英语更是“突飞猛进”。每隔一段时间,王新月都会被安排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接触当地人,就连这些费用,也都包含在奖学金之内。

  目前,王新月与家人联系的方式,主要是网络视频。虽说是全额奖学金,但对王新月的父母而言,签证费、机票费以及一些零碎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不能苦了孩子,要让她有出息。”王新月的母亲说,新月的想法很多,想拍纪录片、想做记者、想经商……这让母亲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她的父母都很欣慰,“她正在成长!”

  王新月的弟弟王泽方,现在也计划参加联合世界学院明年的选拔,想和姐姐一样出国留学。

  不少“放牛班的孩子”,因为王新月,都看到了某种希望,看到了“在上海读完职校去打工”或是“回老家考大学”之外的另一种可能:看起来更加光鲜亮丽,更加“有出息”。

  对此,有不少人鼓励他们去“努力争取自己的未来”,但也有不少人担忧,与王新月类似的经历——“打工子弟、支教志愿者、自强不息”等词语,能否再次打动留学面试官?

  无论如何,新年来了,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