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展示柜:品水浒之武松是用拳头打死老虎的么?(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4:17:50
 如果我的"先有《武松打虎》话本,后有《水浒传》小说"的推断能够成立,那么"武松打虎"这一段文字,很可能不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写的,而是说唱文学《武松打虎》的作者写的。这一段文字不但相当口语化,而且动感很强,似乎是一边说一边比划的说书人"话本",是《水浒传》的作者利用现成资料直接编进去的。

  关于先有水浒人物故事的戏曲和评话,后有《水浒传》成书,这样的看法,在《水浒》评论界应该是定论,没有人怀疑了。至于《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一段文字是不是评话的原本,因为没有资料作为"铁证",所以我这里只能说是"推断",是"假设"。

  此外,对于"武松打虎"这一具体事物的描写,我也有如下疑问。

  今天的人,甚至小朋友,都有机会在动物园看见老虎。有的人,还能够在野生动物园看见老虎怎么捕杀兔子之类。但是老虎怎么捕人吃人,恐怕就没人看见过了。古代虽然没有动物园,但是老虎多,因此不排斥有人看见过老虎怎样捕人吃人。据清代研究《水浒传》的专家程穆衡先生亲自调查,景阳冈其实在河北清河县北面(倒是兰陵笑笑生说对了)。今天的阳谷县也的确有个景阳冈,但那是"旅游景点";旅游者跑去一看,多数人不相信那里会有老虎。因为那只是一个小小的土冈子,连树木也没有。但是时代相隔一千年,也不排斥景阳冈当年古木参天,常有老虎出没。不管武松打虎这一段是话本作者写的,还是施耐庵写的,这个打虎的场面,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是听人转述,还是亲眼看见过?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水浒传》第22回中老虎捕人的描写: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大虫见掀他不著,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翦。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翦;三般捉不著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老虎捕人,蹿起来,扑过来,想把人抓到自己爪下,都能够理解;这一掀、一翦,可就不好理解了。许多说书人和山东快书表演者,说这一段书,都说不清楚。

  高元钧的《武松传》说这一节,是按照《水浒传》的原文发挥的,老虎一扑没扑着之后:"只见老虎的腰呼地一声往上扬--'咵'地一声打过来,武松又闪身躲一旁。'咵嗒'!这只虎用胯打没打着武老二,'哞儿!'把尾巴一拧像杆枪,兜着个地皮往上扫,又奔那好汉武二郎……"他把"一掀"解释成"用胯打","胯"是臀部,也就是"老虎屁股",怎么用来"打人"?可见连他自己也没弄明白。

  王丽堂的评话就没有按照《水浒传》的原文走,而是改为:虎有三威,第一威是虎啸,第二威是虎扑,第三威是用虎尾扫。她也知道这"一掀"不好讲,给"虚化"了。

  这"一掀",从字面理解,似乎是把腰拱起来。可这只是"发威",结合吼叫声,可以震慑人心,是吓唬人的行径,并不是老虎"拿人"的本事。至于用尾巴"翦",大概就是"抽打"的意思,这一老虎捕人的"招数",只见于《水浒传》,在别的书中,都不见有相同或近似的描写。而且人在老虎身后,即便这一翦力道很大,准确性是很差的,不相信这一翦就能置人于死地。何况老虎的身子相当灵活,人在老虎背后,它不但可以回过头来看,只要一扭腰,就可以转过身子来,发起第二次攻击。"老虎背后看人最难"之说,无非也是想象。我家以前养过猫,看见猫和小狗斗的时候,那猫确确实实先是一扑,扑不到对手,就把背拱起来,发出"呼呼"的怒吼声,最后发觉自己不敌,这时候急忙转身,竖起尾巴一翦,接着就逃之夭夭了。看起来,《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老虎捕人,其实是从猫狗相斗中"领悟"出来的。有画家"比猫画虎",也就有作家去"比猫写虎",其实都是骗人的招数,并不高明。--反正你不能去检验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