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藏车:保护心脏的9个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59:29

保护心脏的9个建议  

 保护心脏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除了发生不适时及时就医、坚持服药外,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重视健康体检,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面养成良好习惯等,对于维护心脏的良好状态都是十分重要的。

  1、警惕压力过大的几个症状。当压力过大或长期侵扰身心时,心脏就会被“压”出毛病。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泪、对日常的琐事力不从心、比平常更加犹豫不决、食欲大减、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受到干扰等。别把这些症状不当回事,要及时采取行动为身体减压。

  2、学会最佳的放松技巧。平躺,双臂轻松地置于两侧,深呼吸几次。接着收紧脚趾头部位的肌肉,数三下,然后放松。按照该方法放松身体的每一组肌肉群,整个过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锻炼完毕后,深呼吸放松,然后慢慢起身。

  3、多吃复杂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碳水化合物富含淀粉和纤维,到达体内后可以缓慢释放能量。全麦食品、谷类食品、糙米、燕麦片、荞麦和土豆都属于复杂碳水化合物。

  4、别忽视自己的腹部不适。当心肌疲劳、受损、心律失常等情况出现时,心脏无法获取充足的血液。此时,一些人不会表现出胸闷、胸痛的典型症状,仅出现腹痛、消化不良、腹胀,特别是年轻人,应当注意。

  5、抑郁情绪必须“消化”掉。抑郁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是如果你的心脏不好,那就更要小心了。统计数字表明,1/4的病人在心脏病发作后会出现抑郁情绪。这样反而对他们的康复不利。所以心脏病人患了抑郁症,应尽快寻求心理帮助。

  6、运动比减肥更重要。经常锻炼的人,心血管发病率较低。如果“沙发土豆”每周抽3次时间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减肥,患病风险也会大大降低。

  7、心脏有问题也要锻炼。有心脏问题的患者绝对不是运动的“绝缘体”,心脏会从运动中获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寻求专家建议,挑选适合的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

  8、最好别喝酒。虽然适度的酒精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难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损伤心肌,令心房扩大、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造成房颤。

  9、心脏检查不能忽视。如果你的年龄超过20岁,没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则需要关注两个重要的指标: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总胆固醇水平低于5毫摩尔/升比较理想,5—6处于临界状态,存在一定风险。如果超过6,那么你就要采取降脂措施了。

寒潮来袭又到心脑血管病高发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以岭

  “立冬”将至,全国范围内都经受了寒潮的来袭,气温降低。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心脑血管病之所以易在冬季高发,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寒冷可以升高血液黏稠度。寒冷时人们不易口渴,喝水少则导致血液黏稠度变高,损伤血管内皮,为斑块和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影响心脑供血。第二,寒冷可以导致血管痉挛。在人体突然从温暖到寒冷时,血管很容易发生痉挛,使血管腔变狭窄,阻碍血液通过。第三,寒冷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在寒冷环境里,人体外围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上升,增加中风、心梗等病的风险。第四,感冒也可能会诱发或加剧心脑血管病的病情。另外许多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医学上称之为代谢综合征,这些人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现又处于冬季,更应注意做好防治。

  适量饮水 天冷时要经常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应补充35~40毫升水。饮水时最好选择温开水,避免因水温过冷过热而刺激肠胃导致血管收缩。

  注意保暖 卧室室温一般控制在20℃左右为宜,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在气温过低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应重点注意头部和四肢的保暖。

  积极用药 寒冷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斑块形成和破裂,堵塞心脑血液供应。所以抑制斑块形成、稳定斑块、防止其破裂是预防的重点。对于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三高人群,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还要坚持服用降脂、降糖、降压药物。

远离“未老先衰”的饮食恶习
我们常常会因为只是喜欢,或者自认为是健康的,就用一些偏好的食物替代一些不感兴趣的食物,殊不知,正是这些方便的“替身”让你离健康越来越远了……

  恶习一

  方便面代替早餐

  经常食用方便面替代早餐,对人体健康和发育都是很不利的。方便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他营养成分很少。因此,如果长期以方便面代替早餐,会导致头晕、乏力、消瘦、心悸、精神不振等,严重者可出现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营养缺乏之表现。

  

  恶习二

  水果代替蔬菜

  水果和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为此,许多人以为,只要每天吃些水果,不吃或少吃蔬菜也无妨。其实,蔬菜是仅次于粮食的人体必需的食物,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吸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人如果仅食动物食品,蛋白质吸收率为70%;若兼食蔬菜,则吸收率可达90%以上。再者,蔬菜中含特有的植物粗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起到助消化、防肠癌之作用。

  恶习三

  矿泉水代替白开水

  很多人说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就不再喝白开水,但矿泉水也会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荷兰科学家对瓶装矿泉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矿泉水更容易受到危险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染。尽管这些细菌可能并不会对健康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对那些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瓶装矿泉水中的细菌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危险。

  

  恶习四

  畜肉代替鱼肉

  只吃猪肉,少吃或不吃鱼肉是许多人的习惯。虽然两者的蛋白质含量和吸收率差异不大,但脂肪的构成却有很大差异。鱼的脂肪含有较多的某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和预防心血管疾病起着有益的作用。而畜肉,尤其是牛羊肉,脂肪酸以饱和为主,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

  恶习五

  红糖代替白糖

  红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出来的,红糖的制作工艺较白糖稍微简单一些,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纤维素也较多,而且释放能量较快,吸收利用率也更高。但是,红糖的味道不如白糖那么甜,人们在喝茶和咖啡时自然而然就会多放些,所以其实红糖有时候比白糖更危险。

  

  恶习六

  补药代替营养品

  补药不可代替营养品。氨基酸是常见补药,但若不是进食困难,则不必应用,盲目输氨基酸不仅可致过敏反应,对于肾功能不好者,还可能导致肝昏迷、尿毒症的发生。还有维生素类药物,不要以为多吃无妨,其实长期服用维生素A、D丸可发生维生素A中毒,出现骨痛、呕吐、瘙痒、脱发等。因此,加强营养,应从调节饮食入手,切勿滥用营养品。

  恶习七

  营养品代替天然食品

  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但滥用营养品,好事就变成坏事。把蛋白粉当饭吃,把维生素当水果和蔬菜,都是不恰当的。更有不少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对身体有益,多吃点无妨,实则不然。例如,大量的维生素C与肾结石形成有关。加强营养,原则上应从饮食调节入手。如果饮食不够,确需补充时,应该由相关专家给予建议,切不可滥补。

  

  恶习八

  昂贵的代替便宜的

  贵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比方说,昂贵的鱼翅,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氨基酸构成不全面,跟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构成不甚符合,远不如鸡蛋、牛奶中的白蛋白、球蛋白营养价值高。与其吃鱼翅摄取那一点胶原蛋白,还不如吃鸡蛋喝牛奶吸收白蛋白、球蛋白来得有营养。

正确饮用牛奶有“五个注意” 

 经常适量喝牛奶有利于骨骼生长发育,对提高身体素质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重庆营养学专家提醒,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如果不能正确饮用,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正确饮用牛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牛奶。经常接触铅的人、乳糖不耐者、牛奶过敏者、返流性食管炎患者、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的患者、肠道易激综合症患者、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均不宜喝牛奶。按含脂量的不同,牛奶分为全脂、半脱脂、脱脂三类,其中全脂牛奶含有牛奶的所有成分,口感好,热量高,适合少年儿童、孕妇和老年人饮用;半脱脂奶是一种大众消费型牛奶,比较适合中年人饮用;而高血压、高血脂、血栓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应饮用脱脂牛奶。

  其次,牛奶不能当水喝。牛奶中含有大量水分,但属于高渗性饮料,饮入过多或在出汗、失水过多时饮用,容易导致脱水。此外,由于牛奶中的钙镁离子会和药物生成络合物,因此,用牛奶服药,会影响药效。

  第三,饮用牛奶要适量。正常饮用牛奶不会导致蛋白质过量,一袋250毫升的牛奶中只有7-8克蛋白质,仅是人体一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1/100。成年人每天可饮用250毫升,儿童、青春发育期的小孩、孕妇、乳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天可饮用500毫升;如果每天牛奶饮用量达到500毫升,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防止脂肪摄入过多。

  第四,牛奶应温饮,不宜煮沸。牛奶可以加热后饮用,但不要煮沸。煮沸后,牛奶蛋白质受高温作用会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钙出现沉淀,并且原本富含的维生素C和其他维生素被破坏,营养价值降低。

  最后,把握好饮用牛奶“时机”。不要空腹喝牛奶,不要与茶、咖啡一起饮用牛奶,不要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因为橘汁、柠檬汁中含有果酸,果酸会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早上饮用牛奶,应同时吃一些富含淀粉的谷类食物;晚间睡眠不好或比较瘦的人,可以在睡前加喝一杯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