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液压油滤芯:精神空虚,靠什么来填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36:13

精神空虚,靠什么来填补?

  本期主持:江于夫 吴 晔

  当前,经济、文化失衡现象引人关注,各类“空虚病”渗透民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关于“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突出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它既给我们提出了警示,更应使我们警醒。

  本期嘉宾

  ◆鲍 倩:杭州市下城区“鲍大妈聊天室”首席主持人

  ◆邬建南:驻杭某部团政委、党委书记

  ◆董建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授

  “空虚病”,知多少?

  鲍倩:我们“鲍大妈聊天室”平时接触的人比较多,我觉得精神空虚也是分年龄段的。譬如说,青少年的精神空虚,一种像富裕家庭孩子,心中只有“自我”,另一种是家境不太好的孩子,非常“自卑”。老年人当中,也有几类,大多是家庭方面的,像家庭不和、变故、子女不孝、精神疾病、亲情缺失等引起的空虚。说到这,有个词非常形象:“电话女儿”,这个词很有代表性。在社会方面,有的人看到贪官多,他就觉得没有信心,甚至影响信仰,这个情况也是有的。还有一个,在官场上,注重形式的比较多,就是浮夸。另外一个就是社会不公,体现的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很多人心理不平衡。当然我们老年人也有精神充实的,譬如善于学习型的、奉献型的、旅游型的、健康地娱乐型的。

  董建萍:精神空虚究其本质就是心灵没有依托,没有理想,没有信仰,心无处安放。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可以从宏观历史角度、社会转型角度、政府政策角度和个人经验角度来谈。单就个人经验来谈,我觉得观念的嬗变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至上的蔓延和泛化,对我们传统的道德形成了猛烈的冲击。“利益”这个“犀利哥”很容易地消解了许多人的道德伦理防线,社会的惩罚机制又没有跟上,所以就出现了极多的被经济学家称为“外部性”的问题。诱惑和坚守似乎不成比例。人们看到这些问题,难免痛心疾首。即便是那些昧着良心赚钱的人,他们付出的心灵代价也是巨大的,他们未必不痛苦。但是,在市场机制日渐规范严密之后,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重塑传统美德之后,社会终将逐渐遏制那些负面的不道德的行为。

  邬建南: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种病——“空虚病”。很显然,这一观点是比较片面和极端的。“空虚病”虽然有,但决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也确实得着这个病。通过对社会上一些单位、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考察了解,大体表现为 “无兴趣”、“无追求”、“无爱心”、“无静心”、“无斗志”。造成上面“五无”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体制转轨期,一些同志思想观念、精神需求、价值取向、生活和行为方式等没能很好地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没能很好地适应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所致。

  精神慈善,也是为人民服务

  邬建南:这次六中全会提出的“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的重要论断,我想先从两个方面来作引证:第一,它是对邓小平同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著名论断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第二,它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指出的“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

  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经济建设,还包括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不仅包括要“富口袋”,还包括要“富脑袋”。所以说,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已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繁荣步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为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董建萍: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与资本主义的最大区别就是以“社会”而不是以“个人”为本位,它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全体人民利益的保障和服务,实现社会公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如此,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努力和奉献的伟大事业。尽管目前理想与现实还存在差距, 但我们要看到党和政府正在切实工作努力缩小差距,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毋庸置疑;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上选择坚守理想、弘扬美德、关心社会、无私奉献的人毕竟还是占了大多数,尤其要看到年青一代正在成为自觉践行理想、约束物质欲望进而注重道德完善的主流。这在近几年一些重大自然灾害、社会灾难事件的救助中得到证实,也在扶贫、教育、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中不断得到体现。这足以让我们对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准保持希望和信心。

  鲍倩:我参军的时候,记住了一句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在退休了,停不下来。我希望大家都差不多,不要悬殊太多,大家都很快乐地过日子。这个理想还是存在的。我们为老百姓做点事,也是希望他们多点快乐,我说我们是搞精神慈善,从心里上,帮他们看得高一点,想得开一些,把心里的疙瘩排解掉,这就是精神慈善。感觉挺好的,不光是充实,还有价值,这也是为人民服务。觉得我这个人活着,没有白活,还是很有自尊 的。而且我觉得,我现在已经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奉献控”。我今天如果不帮别人做点什么,感觉自己没干什么一样的,就这么一种感觉。

  我已经八十岁了,有时一瞬间也会有很灰暗的一面,但是我想我能够战胜它,来了以后很快就能够排解它,我的本事就在这里。并不是没有,而是有了以后,就排除它。

  “精神GDP”,一种新的追求

  鲍倩:我希望大家都要给点信心。现在说,过一个“乐龄老年”,就是又自信、又自尊,同时心情又比较快乐的老年,这个任务很重很重,关键是内心要强大。

  过去我们只讲GDP,那我就想到了,为什么我们精神上就不提一个GDP呢?精神上的GDP,不是也可以吗?譬如说,我现在在考虑文化社区、文化楼道。要求有能力要求奉献的人,一个月做一次,或者是做几次,各种各样的,尽我所能。我们不要因为它小而忽视,这个力量就是从小积大的。如果大家都齐心协力,做好自己、反对不良东西,那就行了。

  你精神空虚,靠什么来填补?我觉得一个要靠知识,另外一个是爱心,你有了爱心以后,你就觉得有价值,那你就不觉得空虚了。现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民为本吧 ,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总体提高了,快乐了,我想就好了。

  董建萍:精神空虚的治本之策是要有理想、有信仰,有精神追求。对一个公民而言,每一个人都不能自外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厦的建设。为此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是务实,就是做好你自己。务实也是对抗精神空虚的良方。只要踏踏实实做好你的本职工作,承担好你的家庭角色,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空虚当不治自愈。第二个是在精神上充实你自己。国家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我们每个人也不妨顺势对自己进行“文化建设”,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致力于做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较高精神生活能力的人。

  邬建南: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具体要做到“五个心”: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二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西方有一句谚语:一盎司的责任,比一磅黄金还要珍贵。三要有刻苦的“学习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你就能够不断校正人生航向,不断启迪智慧、增广见闻、虚心通达、修养灵性、开阔心胸、升华精神、陶冶情操,使自己的一生更加充实和完美。四要有无私的“关爱心”。五要有持久的“平常心”。平常人的生活总是平平淡淡的,每天大多是与“油盐酱醋茶”相伴。有哲人也说过,生活对大多数人都是公平的。一般来说,你付出多少,你就收获多少。因此,决不能“联想翩翩”、“想入非非”,妄图一夜暴富、妄想片刻成功、妄等天上掉馅饼。保持平常心,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工作和生活,知足常乐,忠于职守;就是要将名利、享受看得淡一点,将事业和艰苦看得重一些;就是要笑对人生,正视挫折,振奋精神,积极有为;就是要能容人容事,有宽广的胸怀,不过于计较个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