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邸养生:[紫砂]细说“曼生十八学士壶”(中)——前九款壶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27:04

(一)南瓜提梁学士壶

壶身铭文:开心暖胃门冬饮,却是东坡手自煎,曼生铭。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三叉提梁,气势超凡,繁简得体,造型独特别致。工艺水平堪称一流,壶身工艺精雕细琢。

    南瓜提梁典故:曼生乃文士,自诩坡仙之徒,一生所崇拜者,首推东坡。适值生日聚会,恰在隆冬,其时炉火新旺,曼生呼朋唤友,煮茶斗诗,乐在此中。其间好友郭麟,把壶言欢,遥指东坡,言及当年“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今曼翁诞辰,何妨古为今用,活火煮茶,神游古今,众皆言妙。一语惊醒梦中人,曼生惊异于提壶二字,提梁之意朦生于心,席散人尽,客去主安,长夜漫漫,秉烛夜思,绘提梁于案头,易稿数十,不得真谛。恍恍然,东方泛白,曼生信步入庭,侍女婉儿,恰送南瓜羹,曼生惊喜,忆昔年东坡归田,院内外皆种有南瓜,自己本自诩坡仙之徒,何不以南瓜为壶,与东坡先生同喜南瓜岂不妙哉,再入书屋,依南瓜为壶身,绘三叉提梁,得此南瓜提梁壶式。
   此壶系有感于东坡提壶所得,故文人气息最浓,文人雅士,群聚得以高朋满座,独处得以与古人神交,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其风神可谓典雅,把玩此壶,犹如茅屋赏雨,竹林读诗。似眠琴绿阴,上有飞瀑;如白云初晴,幽鸟相逐。典丽高雅,正是落花无言意当远,人淡如菊品自高。

 

(二)石铫提梁学士壶
壶身铭文: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种。曼公作石铫铭。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造型经典而大气,壶身比例分配得当,做工老到而精细,壶体圆润而均称,用砂及其考究。



 
(三)石瓢提梁学士壶
壶身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生铭。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壶盖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造型独特,壶身浑厚古朴,古韵犹浓,提梁与壶身搭配天然而成,整体结构缜密,精益求精,曲柔中尽显钢铁劲道。




(四)石瓢学士壶
壶身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通体流畅,曲线优美,古朴大方,用泥温润,制作精美,格调高雅。壶身呈梯形,造型浑厚朴拙。智欲其刚,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精髓,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可视为壶之智者。

石瓢典故:
    曼生为官之余,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偶或淘选古物,以为收藏。一日,忽见一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石器,曼生观其器,未曾得见。遂近前捧之细端,见此器型状独特,似瓜非瓜,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观其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不禁大喜过望,遂取纹银二两欲买之。岂料乞丐端其神色,料定此物为宝,乃索银十两,曼生怒,佯欲弃之,乞丐急,终成交。曼生如获至宝,匆匆归之清洗,细端之,果乃一元代所制石瓢,且有瓢柄,曼生乃紫砂玩家,此前未见此壶造型,故仿制之心油然而生,以此石器为原型绘壶盖,壶嘴以配之,易稿数百,终成壶式,因得以石器而为之,遂起名曰“石瓢”。此壶造型已成紫砂壶之造型经典之中的经典,超越唯美。
    顾景舟曾于1948年同时仿曼生石瓢而制得五把,赠于吴湖帆,江寒汀等沪上画坛名宿。亦有大师高振宇先生,制出椭圆石瓢,也算是石瓢一奇葩。此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经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但最终万流归宗,同出一源。皆出曼生矣,而此类工匠名家仿制石瓢众多,而真正知曼生“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之精髓者,古往今来又有几人乎?
    此壶乃曼生壶中古韵最浓之作品,而壶身铭文寓意深远,令人哲思,且含健康长寿祝愿之意。其风格冲和淡泊。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把此壶而饮,便觉宠辱皆忘,超然世外,壶中之智者,爱此壶者必乃人中龙凤,世之豪杰也。


(五)井栏学士壶
壶身铭文:汲井匪深,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造型简约,形若井栏,色泽偏黄泛紫,造型古雅,制作精巧。



 
(六)乳瓯学士壶

壶身铭文: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圆润温和,形态优美,形象逼真,线条优柔曲折,寓意含蓄,壶体饱满,泛青铜光泽。
乳瓯典故:
    曼生十年寒窗,进京赶考,至拔贡赴溧阳上任,上任伊始,踌躇满志,转瞬不觉几载。其时妻妾不在身边,每每长夜独处,不禁思伊人温情。某日因公务途经溧阳街头,偶然举目而望,竟见一少妇依门喂婴。曼公亦性情中人也,不禁心摇神移,心猿意马,不觉轿至县衙,曼生犹口称“妙哉,美哉!”。心有所动,然曼公毕竟高人雅士,且爱壶成痴,仅仅有此一想而以,遂想乳汁甘露,滋养生灵万物,何不成一茗壶,寓情寓意,饮之如甘乳琼浆,岂不美哉。乃当即呵传笔墨,依掇球壶为原型画壶,据传易稿凡七七四十九次,方终成乳鼎,再铭以妙句,此一款式问世之日即风靡一时,后世更是奉为经典。
    曼生虽为君子,但也并非超凡,亦为性情中人,更何况自古文人多风流,曼公同样也风流爱美,不可明示之情以一壶尽化之,或养生之道,或阴阳之理,尽在此间风情别样。此壶珠圆玉润,谓之流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此壶聚万物之灵气,乃万物之源,把壶品茗,谓之饮之水思之源矣!

 

(七)石扁学士壶

壶身铭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清奇古健,简洁大方,线条优美,作工精致,给人以厚实凝重之感。
石扁典故:
    曼生为人正直,才华横溢,故追随者众,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自居。曼生一生钟爱紫砂茗壶,然常叹平生未得一式以显才学。溧阳赴任,已过三载,调令将至,而此壶未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夜卧冷榻,久不成眠,小童唤之,起榻跟随,行至一桥,小童不见,桥头置一五彩圆石,上书“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生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桥,梦中惊醒乃南柯一梦,而圆石、八字却历历在目,乃掌灯夜画,以梦中所见之石为壶身绘好壶嘴、钮、把,端得是一款千古难觅之壶式,曼生有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喜极而泣,有诗为证:
    无悔三载苦寻觅,
    南柯一梦巧画伊。
    尽展平生八斗才,
    一朝得之累吾泣。
    初识石扁,并不起眼,造型古拙,壶面精糙,然再观之,则觉其意犹未尽,精中有细,久而观之乃觉此壶之大拙大雅,内涵至深,拥此壶以品茶,自觉文气高三分,或许宁静以致远用于此壶是最为恰当的,或曰其中蕴含之“石”与“时”之天机,石扁至乃时来运转之意也。
  此壶乃曼生平生诗词功底的展示,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曼生风情与文学思想之完美体现,其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堪称一绝。此壶风格清绝奇峻,品其境界: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正是:一把茗壶清人骨,三盏淡茶飘欲仙,吾辈今日当拥壶自珍,遥祝曼生公。

 

(八)周盘学士壶

壶身铭文:吾爱吾鼎,强食强欢。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古典高雅,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温润细腻,暗韵太极。泥质泛紫,工艺精到。


 

(九)匏瓜学士壶

壶身铭文:饮之吉,匏瓜无匹。
壶底方印:阿曼陀室。
把梢方印:彭年。
造型与工艺:此壶乃曼生壶中造型最为独特之壶形之一,壶身壶钮均以自然瓜形演变而来,壶体活跃动感,充满生机,简洁古朴,工艺考  究,细致入微。
匏瓜典故:
    清朝官制,部分官员的家眷是不能带在身边的,因而曼生夫妻不能长厢厮守。思念之情绵绵切切,酷爱紫壶之曼生,随想以壶寄情,以解相思之苦,无奈终不能创一中意之壶。一日偶读曹植《洛阳赋》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只独勤”句得匏瓜,细究之,匏瓜又称瓢葫芦,乃葫芦之变种,更有趣者,古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曼生不禁哑然而笑,此物不正好寄我之思,释我之苦矣:惊叹世间万物,环环相扣,不期而遇,遇之神似,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遂遍寻匏瓜数百,日日观摩,终成此一不多见之壶式,名曰:匏瓜壶。
    此壶与曼生葫芦壶有异曲同工之妙,设计之新不可多得,成壶本意乃缓解思念之苦,壶身铭文却是以瓠壶饮茶最合适,寓吉祥美满之意。若干年后此壶成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溦的藏品,而吴大溦又是唐云好友吴湖帆的祖辈,既是巧合也是缘份,后来“大风堂”门人山水画家胡若思在苏州旧货商店看到了这把流落民间的匏瓜壶便给唐云以重金买了回来,从而成为唐云八壶精舍藏壶之一。
    品此壶之风格曰:疏野。疏野者,疏宕超脱,不拘于物,野性寓于率真,天机见之自然,固非一味粗野荒疏者所可得。把此壶也,陶陶然返璞归真,所谓桃花源水,时时迷路;而深山桂树,往往逢人。当年曼公融情入壶,而今拥者赏之释怀。




曼生十八学士壶(一)——(九)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