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微电影拍摄:攻坚创新天地阔——中国深化金融改革述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2:05:24

攻坚创新天地阔——中国深化金融改革述评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记者 刘诗平、赵晓辉、刘琳)从农业银行成功上市到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启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创业板登陆到股指期货顺利推出……自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的5年来,中国金融业不断攻坚创新,深化改革,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及蔓延背景下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当前,中国金融业正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业发展。

    改革创新:金融业迎来历史性巨变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果断启动农行改革,向农行注资1300亿元人民币的等值美元。2010年7月,成功实现A+H股上市。至此,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

    回顾近年来的金融改革,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从交、建、中、工行相继上市,到农行圆满“收官”,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改革,迎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实际上,农行上市只是5年来金融业改革的一个侧面。改革创新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政策性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银行由政策性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转型平稳迈进。

    ——农村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2007年上海银行间市场拆放利率正式运行并逐步确立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的基准地位。2008年10月以来,商业银行利率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6月,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也不断加快。

    ——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平稳推出创业板市场,围绕定价和发行承销方式两个关键环节,出台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系列措施。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推出,使我国资本市场有了做空机制与信用交易机制。

    ——保险业改革深入推进。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改革有序推进。拓宽投资渠道为主要内容的资金运用改革不断突破。

    …………

    改革,是中国金融业实力增强的不竭动力。这是一系列沉甸甸的数字:

    ——到2011年9月底,银行业总资产达105.71万亿元,比2006年底的43.94万亿元翻了一番多;

    ——到2011年11月底,证券业总资产达1.65万亿元,比2006年底翻了一番;

    ——到2011年11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5.846万亿元,比2006年底的1.97万亿元增长近两倍。

    “历数5年来金融业发展,可以说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改革创新。正是在改革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业实现了五年的快速发展,也才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时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服务经济:金融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大型商业银行改革后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显著提升。它们转变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改进流程和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说。

    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不仅投向大型企业,也开始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截至2011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0.1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9.1%。

    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后更好地服务经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则大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社在一系列重大改革上取得了突破,营业网点明显增多,涉农信贷投放持续增大。”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副主任毛红军说,截至2011年9月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6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32.8%。

    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挂牌开业,新型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经济迈出新的步伐。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624家,农户贷款与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81%;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6.4万笔,金额807.6亿元。

    金融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力助推了经济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2009年10月开板的创业板为例,截至2011年底28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广泛分布于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92.8%。

    与其他金融机构在绝对值上推动经济发展不同,保险业改革则体现了对经济的保障。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保险业发挥了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2010年农村小额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24个省份,参保人数超过2000万人。

    攻坚克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仍待发力

    2011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报告,认为中国金融改革进展良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但同时建议,中国应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

    应该看到,我国金融体系这几年来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考验,但由于我国金融业正处在快速发展中,发达经济体暴露的问题很可能未来会遇到。因此,应认真查找潜在风险,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为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金融改革现在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中,始终如一地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这是金融改革的首要原则、核心准则。”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说。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而要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出发防范系统性风险,抓紧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不断创新工具和手段,作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

    按照“十二五”规划部署,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和金融监管改革,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等诸多改革,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此间不少专家也认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深化农信社改革,培育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机构,以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则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金融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夏斌认为,应抓紧择机推行如存款利率先窄幅浮动的改革方式,同时可通过不断推进理财市场,推动金融部分“脱媒”,加大传统金融业务压力,使利率市场化“水到渠成”。

    继续深化改革是金融业大发展永恒的话题。“当今全国金融市场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国的金融市场已深度统一,市场上任何一项新的金融改革措施出台,往往会波及全国。”夏斌说,要把握好金融改革开放中合理的节奏、次序和政策部署的衔接配合,以改革助推金融业的发展。
银监会: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网点覆盖取得重大突破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决定,妥善解决贫困边远地区基础金融服务缺失问题,2009年10月,银监会正式启动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明确提出“要着力探索解决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难题的有效途径,力争到2012年末总体解决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两年来,在银行业监管部门督促指导下,各银行业机构积极参与,地方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这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2010年实现全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2011年又解决616个空白乡镇机构覆盖问题。截至2011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工作启动时的2945个减少到1696个,实现乡镇机构和服务双覆盖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从工作启动时的9个增加到24个,偏远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多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为了让这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广大百姓真正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共享银行业改革发展成果,银监会将空白乡镇机构与服务覆盖工作作为银行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作为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一项金融惠农工程予以重点推动,积极引领银行业机构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一是坚持标准化网点建设与多种形式的简易便民服务相结合。结合空白乡镇经济发展基础和金融服务需求,科学确定差别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安排,对于能够达到商业可持续要求的乡镇,通过设立标准化网点、引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方式加以解决;对于短期内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的乡镇,通过设立简易营业网点、开展定时定点服务、布设物理机具等灵活方式积极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在全部1249个新覆盖机构空白乡镇中,除57个因撤乡并镇因素减少外,通过设立日常营业网点解决475个,通过设立定时服务网点解决688个,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解决29个。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发挥不同银行业机构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重点采取现有网点功能升级、邻近乡镇延伸服务等多种形式提供服务;邮政储蓄银行在空白乡镇规划设立自营网点的同时,积极利用乡镇邮政服务网点代理开办银行业务;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资金、网络和科技优势,不断提高全覆盖工作参与度。在全部1249个新覆盖机构空白乡镇和708个新覆盖服务空白乡镇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别承担955个和449个,贡献度分别为76%和63%。三是坚持经营机制创新与产品服务创新相结合。结合各地风俗人情、自然禀赋、产业结构、金融消费习惯等,大力探索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将资源分配重点向乡镇倾斜,业务发展重点向“三农”倾斜,利益分配重点向一线倾斜。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科技优势,创新使用转账电话和自助服务终端等多种机具设备,将金融服务触角有效延伸至乡村。四是坚持政策引领与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作用相结合。同步跟进监管政策,开辟行政许可绿色通道,对在空白乡镇增设机构网点实行优先准入。财政部专门出台针对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机构网点的定向补贴政策,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问题。此外,许多省份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财税、消防、通讯和工商登记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支持。五是坚持强化便民服务与严格风险防控相结合。着力健全规范新设网点的内控制度,重点强化对定时定点流动服务的监管,科学设定对营业场所和安全保卫设施等方面的规定要求,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处置,确保新设机构网点安全稳健运行。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持续推进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同时也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一是服务便利,广大农民得实惠。以前,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不少农民为领取种粮直补款等各种补助金,往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跋山涉水往返几十里山路,不仅路途花费大,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如今服务到了家门口,很好解决了农民小额现金存取难,粮补资金兑付难,农副产品交易结算难等民生问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极大实惠。二是促进发展,乡村经济获推力。伴随工作推进偏远地区的农户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金融知识,申请贷款更加方便,激发了农户贷款的积极性;而金融机构在当地有了营业网点,也愿意更多地发放贷款,这些乡镇的信贷总量在较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增长,金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逐步显现。三是互惠共赢,银行形象得提升。金融机构主动深入偏远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很好地改善了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密切了与当地政府的联系,产生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地位。

    实现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和机构空白乡镇数量的大幅减少,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破解我国城乡金融二元化结构难题仍然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问题最终解决仍然需要多方面付出不懈努力。银监会将继续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持续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工作,对目前尚不具备设立标准化网点条件的少数乡镇,不断优化多种形式的简易便民服务;对已经实现机构网点和服务覆盖的乡镇,继续在服务深度、广度、密度上做文章、下功夫,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充分性与多样性,为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