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堡2的发行公司是:[图文]航母拦阻装置常识数则 续(1月5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20:05:30

 

    2011.12.31,太平洋




 

2012.01.03.,阿拉伯海


2012.01.03.,阿拉伯海,打开“封条”,排除异物。




2012.01.03.,太平洋


   美国海军舰载机尾勾发展简史

第一次成功着陆时1911年1月18日,甲板为木质,长度134英尺,宽度32英尺(宾夕法尼亚号)。

拦阻装置由22对五十磅重的沙袋组成,每对沙袋间隔三英尺,每个沙袋的重量经过仔细衡量,保持一致重量,飞机上有三个金属勾。

降落的飞行员并非军事飞行员(Eugene Ely)


  




   




1926年尾钩设计,可以看到“保密”字样

1925年设计,可以看到有一排钩子,为防止飞机偏离,但造成的问题更多,最后这一设计没有被采纳。

 

早期的尾钩处于后起落架前方,这就意味着舰载机与陆地着陆飞机有不同的结构设计,尾钩部分要承受两到三倍整个飞机重量的拉力,尾钩置于中部从强度方面考虑最为合理,但这种设计往往造成机头下降。




格鲁曼公司将尾钩设计在机尾,虽然机械设计复杂并且对机体的强度要求增加,但解决了机头下降的问题。


F4U将尾钩置于尾起落架上,但仍然有机头下落的现象。

F4U“海盗”断裂,将尾钩后置就要考验机体结构了。

FR-1前为活塞发动,后部为喷气发动机,尾钩置于两个发动机中间,机头下落现象仍然严重。




 

格鲁曼继续在F9F上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尾钩,但机体被拉断裂的情况也发生过。尾钩在降落挂住缆索后升起,需要人工收回机体。图二是人工设定尾钩。



 

F11F可以说是将尾钩革命化,尾钩前折,降落时放下,不需要人工重新设定。







F7U采用了折叠式,尾钩杆中间有一个“关节”,但被证明并不实用(设计过于复杂)。

但着陆的角度和挂住缆索的高度都出现机头下落的现象,这就对前起落架的强度要求提高。

挂钩的设计和制造是一个设计-试验-改进的过程,一个小小的挂钩,细微的角度变化都会对整个飞机造成影响,角度太大造成挂钩挂不住缆索,甚至四条缆索都挂不住;如果角度太小,机体承受的强度增大,况且飞行甲板所承受的飞机撞击的能力也要考虑进去。钩子的长度也需要试验,并且要与钩子的角度综合试验改进。钩子过短造成挂不住缆索,钩子过长造成飞机重重摔在飞行甲板上。

挂钩杆的角度也是一个试验的过程,陆地试验完成,效果良好,但到了飞行甲板上会出现其它的问题。比如F4H,上了飞行甲板后的拖曳角度就进行了改进,与陆地试验不同。

图为根据陆地试验结果设定的尾钩拖曳角度,造成机首下落。


这就引出了F-35C的尾钩问题,大陆论坛似乎对此比较热,甚至判断F-35C项目会取消。

上面说了,每种飞机的每种尾钩设计都不同,长度不同,钩子的角度不同,拖曳的角度不同,放置的位置不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钩子。

F-35C今年开始的拦阻试验结果如下:八次试验,零次成功。

初步的调查结果如下:1、后起落架与尾钩位置距离相对来说短。2、尾钩的设计过于强调拦索的强度。3、尾钩的闸板对微小的弹跳反应无效。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F-35C的尾钩最低点仍然高于起落架轮胎,这与F-18尾钩拖曳角度有明显不同。

这种设计可能是为了减轻对飞机结构强度的压力,但挂钩过短造成挂不上拦索。



比较一下F-18尾钩的最低点。虽然容易挂上,但机头下落,而且有可能是在没有接触甲板就已经勾住,而且对机体强度、前起落架和飞行甲板的要求就更高。




非但如此,挂钩长,飞机在起落架触甲板前挂住对拦索的强度也是一个考验。前边说了,拦索的外层是钢丝,核心是浸油的麻绳。

F-18大重量的降落拉断缆索经常发生。一股烟冒出,缆索断裂。

尤其是降落时飞机出现“弹跳”现象,拉断缆索很容易。








这是五角大楼2011年11月27日对F-35C尾钩角度改进建议示意图,红线是改进,篮线是原始设计。尾钩的最低点在缆索中心线之下。

 

这应该算挂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