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e2016夏日狂潮主题曲:北岛的《回答》——朦胧诗的发轫之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31:27

北岛的《回答》——朦胧诗的发轫之作

(2010-05-10 20:05:33)转载 标签:

朦胧诗

宿命

冰凌

诗人

北岛

好望角

分类: 文学典藏

    回答(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

    北岛的《回答》被认为是中国朦胧诗的发轫之作。也是伤痕文学的代表。十分强烈地反映了对十年动乱的批判和反抗。但与此同时,在这首朦胧诗中,还隐约透露出了作者颇强的宿命意识,这是许多人所忽略的。

北岛曾经说过:“我相信宿命。宿命像诗歌本身,是一种天与人的互动与契合。”《回答》的宿命意识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命定意识

命定,其主要内容是命中注定和因果报应。在这首诗中,命定意识是较为明显的,并且贯穿了整一首诗。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被判决了的声音”,一个“为了”,说明了“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的。他是命定的宣读者。他对世界的宣言不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了所有“被判决了的声音”,隐隐地透露出了作者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如果海洋注定是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顶峰”,两个“如果”、两个“注定”,这里既是假设,也是必然。这种假设的必然其实是一种被个人领悟到并认可、接受了的必然,是作者认命如宿、寄希望于天命的体现。而在“宣言书”里,诗人喊出了“我不相信死无报应”,也就是说,他是相信因果报应。这其实也是诗人命定意识的体现。
2、伤口意识

诗歌是忧郁的载体”。如果一个人不是被悲哀打倒的人,他就不能写出好的诗歌来。由此可见,痛感是诗人创作的动力。而痛感是伤口意识所引起的。疼痛与伤口之间有着一种宿命的关系。所以,伤口与诗歌也是一种宿命的关系。诗歌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出一种宿命的意识。
    在《回答》这首诗中,到处可见累累伤痕。“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卑鄙者凭其卑鄙横行无道,高尚者却因其高尚走入了坟墓,人性的扭曲、社会的荒谬、现实的黑暗到了异常可怕的地步。诗人进而发问:“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四海里千帆相竞?”社会的极度变异引起了许多令人难以相信的怪异现象,“冰川纪过去了”的“冰凌”、四海里的“千帆相竞”,终究留下的是难以愈合的伤痕,给人一种悲切的痛感。正是因为伤口带来的疼痛感使得诗人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了“我不相信”的回答,与此同时,在挑战和摧毁现存世界的声音背后,从历史和未来之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

北岛的《回答》一诗中的宿命意识独特而强烈。通过这种宿命意识,诗人确立了自己的信念:“我不相信”,以怀疑、指控的态势切入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实,表现他对生活的决绝的批判、否定和毫不妥协的反抗。可以说,这首诗的宿命意识是诗歌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