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合同的格式与排版:梁武帝,为什么四次“卖身”?(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34:59
     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中原,很快就适应了中国这方水土,非常顺利地扎下了根。公元5世纪,佛教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尤其在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达的南朝,这里微风细雨,草长莺飞,宋齐梁陈四个政权,都为佛教呐喊助威。有的皇帝,就是非常前程的佛教徒,甚至出现国皇帝舍身出家,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为皇帝赎身的热闹场面。自卖出家的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南朝著名的梁武帝。(下图:“和尚皇帝”——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祖籍南兰陵中都里,即今江苏丹阳。萧衍是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据说,他祖上的出身十分显赫,是汉代的开国名相——萧何。到萧衍这儿,算是萧何第二十五世孙。萧衍的确是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型帝王。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绝对能排前三名。如果他的学术成果和文学造诣,就更牛气了,据史书记载:“(梁武帝)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看来,萧衍非常用功,从小就受到儒家的正统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仍然保持孜孜不倦的攻读习惯。“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样一位扎实读书、认真思考的文化人,居然阴差阳错地当了皇帝,确乎是误打误撞,无奈“富贵迫人来”。(下图:达摩禅师会见“佛门弟子”萧衍

    萧衍博学,自然亲近初入中原的佛教。他早就是一名死心塌地的“佛门弟子”。当皇帝享受人间富贵,怎能和超越轮回、醍醐灌顶相比呢?他曾公布过自己写的《断酒肉文》,还正式受过“菩萨戒”。公元520年,天竺高僧被他迎入金陵,两人有一段简短的对话。梁武帝问法说:“我这样不断地行善,会有什么功德?”达摩禅师随即冷冷地答道:“了无功德。” 梁武帝听了自然不高兴,再想问其中缘由,禅师就不再纠缠这个问题了。最终,二人话不投机,达摩禅师拂袖而去,很快就潜到长江以北去了。
    萧衍一边处理军国大事,一边琢磨出家为僧的事儿。这事儿听起来非常滑稽,但是,它的确发生了。萧衍真的以九五之尊,舍弃了江山社稷,先后四次跑到寺院里,当起和尚来了。(下图:当年,梁武帝舍身出家的“同泰寺”


    公元527年,萧衍亲自赶赴同泰寺,正儿八经地当了三天“住持和尚”。那座同泰寺,也就是现在南京的鸡鸣寺,萧衍跑来舍身的时候,这座寺院正在建设中。有人说,他舍身当和尚,就是为了给同泰寺募集善款。为此,他还下令改年号为“大通”。
    据说,萧衍早就以佛门弟子自居,平常不近女色,也不动荤腥。饶是如此,还提倡朝廷上下,全国臣民一起效仿:每当祭祀宗庙时,都不准再用生猪、活牛,代之以蔬菜果品。尽管这道命令招来了满朝大臣的反对,萧衍依旧我行我素,用面团捏成猪、牛、羊,祭祀神灵。
  自从进了一回同泰寺,萧衍似乎尝到了出家的甜头儿,此后,他又接连在528年、545年、547年,三次跑进庙里“舍身”做和尚,还试图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样一来,朝廷不就乱套了吗?为了把皇帝赎出来,文武大臣不得不集体掏钱。梁武帝前后当了四次和尚,朝廷总共破费了4亿钱。这笔钱名义上捐给了庙里,最后由谁卖单呢?当然还是江南百姓了。最终,天怒人怨,国政日非,“侯景之乱”爆发之后,连佛祖也不再保佑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