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商务旅行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52:1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2011-10-14 04:47:08 来源:搜狐网 【大字 中字 小字】 【打印预览】  转基因真相之二十二:

  记者 杨青平

  本篇谈除草剂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先从这首唐诗谈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个小孩都会背,都解其意。有粗通文墨者欲显其能,说“锄禾”不是锄草,是锄掉禾苗,应改为“锄田”。他以为掌握语法就显得有文化,却不知掌握约定俗成的民间口语才显得更有文化,死抠语法恰恰显得没文化。唐代人说“锄禾”,现在农民说“锄麦子”、“锄玉米”、“锄谷子”,口语传承千年。

  “锄禾”就是锄禾苗地里的草。杂草生命力顽强,即便把根翻上来,一下雨它还会活过来。不同的杂草,萌发期不同,锄了旧草,还会长新草。所以,一季庄稼要锄三遍草。日当午锄草,效果最好,锄掉即被晒死,所以农民不惜“汗滴禾下土”。1978年,我正在大太阳底下锄草时,有人喊我:“你的大学通知书寄来了。”我的汗水顿作倾盆雨,锄得更有劲了。

  农民期盼风调雨顺,可是风调雨顺时杂草更茂盛,锄草更勤。农民怕天旱,可是天旱旱死庄稼旱不死杂草,趁旱快锄草,久旱必逢甘霖,不让杂草受滋润。

  锄草是最耗时的农事,耕、播、收、打都不算费事。农民被拴在黄土地上,主要因为锄草。不锄草,草会把庄稼吃掉,所以,银环下乡先学锄草。

  后来有了除草剂,喷雾器一打,寸草不生,农民再也不用“汗滴禾下土”了。最早的除草剂叫“百草枯”,毒性极强,比杀虫剂还毒。家庭闹矛盾,寻死觅活的,往往喝农药,若喝的是杀虫剂还有救,喝了百草枯就没救。

  现在很少见百草枯了,代之以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如“草甘膦”。草甘膦的除草原理是:被茎叶吸收,传到全株,抑制一种酶,阻断氮代谢,氮代谢的终端产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必需成分,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细胞,植物必死无疑。草甘膦入土,与土壤中含量丰富的铁、铝结合而失效,所以对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根系无毒,不污染环境。

  现在,除草剂使用很普遍,中国有18亿亩耕地,每年使用除草剂的有8亿亩,且还在增加。除草剂把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他们得以出门打工;反过来说,劳动力出门打工去了,留守的老人、小孩无力锄草,必须使用除草剂。不管怎么说,除草剂都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其作用甚至超过机耕、机播、机收。

  除草剂也有副作用,它良莠不分,除掉一切绿色植物,掌握不好,就伤害庄稼。尤其在美国、加拿大,农场主一个人管理几千、几万亩庄稼,不可能像中国农民这样背着喷雾器小心翼翼地喷洒。在北美,杂草的种类比中国多,长势也强。中国开垦荒地、精耕细作几千年,农民对茂盛的杂草是除恶务尽,如此,人为环境的压力使许多种杂草都消失了。北美农业才几百年,而且是粗放耕作,荒地也多,所以草害比中国严重。现实的需要就是育种家的课题,适逢基因工程兴起,那么培育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就势在必行。原理是这样的:除草剂的作用是抑制植物氮代谢的酶,如果让作物增加这种酶,就可抵消除草剂的作用;科学家发现大肠杆菌有一个基因,可以增加氮代谢的酶,将此基因转入作物,竟使氮代谢的酶增加50倍,抵消了除草剂的作用还绰绰有余。这样,除草剂就根本不能伤害作物。还有一种最新的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原理是合成一种酶,这种酶与除草剂的有效成分结合,使除草剂失效。

  在转基因作物中,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这是机械化耕作所需要的。机械除草不现实,人工锄草更不现实,必须使用除草剂,也就必须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其中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面积最大,因为大豆的市场需求量大,大豆能榨食用油,能给人提供植物蛋白,能给畜牧业提供蛋白饲料(豆饼)。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国进口最多。中国改革开放,生活水平提高,食用油供不应求,进口食用油不如进口大豆划算。中国消费的大豆,80%是进口的,来自美国、阿根廷、巴西,都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本身无害,任何基因都无害,基因不是翻肠倒胃的精灵,是脱氧核糖核酸,分解以后是核苷酸,有机分子而已;转基因大豆控制合成的酶,本来就有,转基因只是增加了这种酶,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所以,转基因大豆油无害。美国的大豆油,也是转基因大豆油。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还有玉米、棉花、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甜菜、马铃薯、烟草等,凡是适合机械化规模种植的作物,都转了抗除草剂的基因。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将会越来越大。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土地自愿流转,向种田大户集中,种田大户必然搞机械化规模种植,必然选用除草剂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

  除草剂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将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幅辛苦的耕作图成为记忆。但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永远是传世的家训。
作者:  编辑:中江网编辑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