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慧园一期:欧洲还会突现黑天鹅吗+ 股市直播就是拼速度 | iphone客户端 | 评论(99)发布时间:2012-01-04 08:17:59  在过去的2011年中,最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两大外部因素,就是美国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18:37

欧洲还会突现黑天鹅吗

  在过去的2011年中,最为困扰中国经济的两大外部因素,就是美国欧洲债务问题。乍一看,美、欧的债务难题都是源于次贷危机之后政府应对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必然后果:用公共部门的杠杆化来防止实体经济的过度萎缩。但是在问题的实质上却大有不同。这也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对欧洲和美国的债务问题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哪怕到了美国政府债务达到上限的最后一刻,美国国债却还仍是国际资本共同选择的“避风港”,美国国债收益率因此仍能维持历史的低位水平。欧洲的情况却没美国那么幸运,出于对欧元区各国政府应对议而不决,“挤牙膏”式应对危机措施的不满,以及对于欧元区政策执行能力的一再失望,欧元区几个边缘国家乃至意大利这样的核心国家的国债收益率都一度出现大幅飙升。希腊的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甚至一度冲破了120%。喜欢预测的各路经济学家据此便对欧元的崩溃前景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危言耸听的预测。某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甚至言之凿凿地给出了一个欧元崩溃的时间表,最终的崩溃日期被这位先生设定在了2011年的10月。现在回头去看,大家也就当作一个笑话看了。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世人,“神棍”式的论断,和“阴谋论”的故事推演,固然可以在一时间吸引大众的眼球,但若在金融市场上用作投资决策的依据却大不可取。

  那么,在2012年,我们外部经济形势还会面临哪些可能的黑天鹅呢?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在2011年底,各对冲基金开出的欧元空头合约达到127,900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起码在短期内以美国为主的对冲基金对欧元的态度。尽管这种空头仓位在2011年给大多数对冲基金带来的是相当可观的损失,可他们在2012年继续做空欧元的态度并未改变。在2012年的一季度乃至上半年, 国际资本市场对欧元的态度都是偏向悲观的。换言之,欧元面临的市场压力在2012年只会更大。

  但是,这种市场压力并不会导致欧元的崩溃。笔者认为,起码在可预见的将来,欧元都将顽强地生存下去。当然不可否认,解决欧元区的危机将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笔者之所以认定欧元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崩溃,就是在于欧元承载了西欧几国太多的希望和梦想。如果认真研究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就不难明白,欧元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多的还是一个政治问题。2011年深秋一连串的欧盟领导人峰会,带给市场的是一连串的负面信号,将欧盟现存的决策机制反应拖沓缓慢的缺点暴露得一览无余,也成了欧元怀疑论者的最强论据之一。诚然,一个缺乏统一坚强政治意志支持的货币,是不可能在现代信用社会存活下去的。但是,尽管在过去一年中欧元区决策机制的表现让人失望,法德展现出的政治决心,却让人对欧元区的长期表现有了信心。危急时刻,恰恰也正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起点。希腊和意大利最终能在市场压力最大之时以技术官僚替代民选政府组成临时过渡性政府,就印证了上述观点。一个又一个正常时期无法解决的政治死结,在危机面前缓慢而被坚定的解决。德、法两个欧洲核心国家,正希冀通过这次危机,对欧盟条约做出根本性的修正和更改,而更多的欧盟成员国国家层面的权力也正逐步在向联盟层面转移。2011年最后一次欧盟领导人峰会关于最终形成财政联盟的举措,正凸显了这一进程所取得的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虽然由于英国人的反对,修约功亏一篑,投下了一缕阴影,但放长远看,这不过是一个大进程的小插曲而已,欧元区核心国家的政治意志构成了欧元存在的第一个强力支持因素。谁都明白,这一整合的过程无疑会充满阻力和不确定性,但起码在可预见的未来,推动力会大于阻力。

  其实,欧洲的核心问题,在于当下政府遵循的财政紧缩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兼容性问题。如果说为了财政平衡这一长治久安的目标,在危机的压力下,各种手段齐上阵,压迫欧元区的边缘国家“改掉”大手大脚过度消费习惯,是推行当下“财政紧缩”的最大理由,那么当财政紧缩遭遇到经济增长之时,两者相较,经济增长则毋庸置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经济增长对于欧元区国家是“本”,财政紧缩达到的短期平衡乃是“末”,如果舍本逐末,则会留下欧元区长期的极大经济隐患。所幸者,欧洲央行已开始执行减息并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对冲财政紧缩政策可能带来负面经济增长效应。新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明确表示,前任特里谢的几次加息行动是错误的,并减息一次。由此可以预期,欧洲央行在2012年会不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无疑会有助于减轻欧洲的债务负担,并对紧缩的财政政策形成某种程度的缓冲。而不断走低的欧元汇率,也有助于欧元区核心国家如德国的出口。最新公布的好于预期德国的PMI指数刚好构成了积极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