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孵化器流程:吴桥杂技竞风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4:11:47
周华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1月03日   第 08 版)

图为吴桥杂技精彩表演

图为吴桥杂技精彩表演

图为吴桥杂技精彩表演

图为吴桥杂技精彩表演
吴桥,以“杂技”闻名,1954年被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杂技之乡”。而所谓“杂技”,其实是个大概念,内容包括马戏、柔术、硬气功、魔术、杂耍等等。这些本领岂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必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方能天下扬名。因此,在前往吴桥的路上,我们心中不免有几分神秘感。吴桥杂技大世界是世界上唯一的杂技主题公园,荟萃了吴桥杂技的精华,一日之内,可在其中尽情观赏杂技演员的精彩艺术表演。这不,我们一行早上进门,傍晚离开,一路走一路看,算是开了眼界。
吴桥杂技有深厚的民间群众基础,这里的民谣唱道:“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而其中更有8人技艺精湛高超,表演往往让人目瞪口呆,因此在江湖上也挣得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唤作“吴桥八怪”。
“鬼手”王宝合,表演“三仙归洞”炉火纯青,双手动作奇快,高深莫测,谈笑间他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骰子转来移去。“小钢炮”高福州,从小练铁砂掌,“肚皮切白菜”、“单掌劈砖”功力非凡,观众惊呼声中,片片白菜飘落,块块砖石碎裂,他却视若等闲,一笑而过。“怪腿”李亮,以“上刀山”的绝技赢得美名,在刃口锋利的刀山之上,他双脚纵腾翻越,动作利索敏捷,还要在十几米的高空上做出很多高难动作。“吹破天”何树森,能够耳中吐烟,鼻子奏乐,若非亲见,你一定认为是天方夜谭。“皮包骨”李印怀是李亮的父亲,其貌不扬,却擅长表演“吞铁球”、“吞宝剑”等节目。“小脚女”魏春华的蹬大缸表演已被收进世界吉尼斯大全,数百斤重的大缸在她的脚尖上如陀螺一般轻巧灵活。而“六岁红”廖鹏6岁时就登台表演一举成名,据说他能用地方言唱五种地方戏,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我亲眼看见他双手作画,瞬间挥就一幅《墨竹图》。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我在上面仅介绍了7位怪杰。不错,另外还有一位是“老鼠郭”郭树桐。据说他擅长驯鼠,几只白鼠在他的调教下居然会表演好多节目。但因为这是开场节目,我们去的晚了些,没有见到。不过,我相信,吴桥杂技确实是名不虚传高人一筹。
吴桥位于河北省南部,与山东省德州市相邻。这里自古就是兵刃相见、战争不断的地方。兵荒马乱之际,这里有了人人舞枪弄棒保家卫国的“武术之乡”,也有了这些从小不怕磨难、苦练杂技“走江湖”的吴桥人。他们北上南下,只为有一条活路。北上是去北京,他们在天桥表演杂耍;南下是去上海,这里的“大世界”就是一代一代吴桥人前赴后继的“避难之所”。还有一些人更是离开祖国,流浪到世界各国卖艺。
小时候看过电影《红牡丹》,对剧情故事依然还有印象。在吴桥,就有一个红牡丹剧场,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为观众呈现一场又一场大型杂技表演。演员们在奔跑的马背上做着各种惊险的动作,上下翻飞,观众不时站起身来报以掌声。尤其是那些女演员们,头扎大红英雄结,身着紧身短装,英姿飒爽,仿佛就是当年的“红牡丹”重现。其实早在明万历年间,吴桥马戏便已独步江湖。
如今,在吴桥,杂技艺术遍地开花后继有人,据估算约有1万多杂技艺人,广泛地分布在全县各乡村,男女老少一家都能练上两手的杂技专业家庭就有数百个,各类杂技学校也多达十几家。2006年5月,吴桥杂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一些杂技绝活却面临失传的危机。作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鬼手”王保合忧心忡忡:“吴桥以前这个地方穷,没办法才卖艺赚钱。现在条件好了,年轻人都练魔术,不愿意练杂技了,更别说缩骨功了。年轻人吃不了这苦。”
从南北朝至今,吴桥杂技已经走过了1500多年。真心希望这一古老艺术能够继往开来再放异彩,也真心希望吴桥人能走出贫穷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