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c协议版本区别:初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集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48:51

                   初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集粹  

   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化学计算不是一种单纯的数学运算,其任务是从定量的角度采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学好化学计算,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

  明确化学计算的根据就是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一些化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其中化学概念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因为化学计算是由化学概念的量引申出来的。化学定律主要是指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等。由于化学计算的要求是把数学运算和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概念间的关系,并注意灵活运用基本定律。

  2. 规范解题的操作过程

  审题

  认真审题是完整理解题意和正确解题的关键。

  把化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就是要寻找已知条件和判断各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数学运算过程

  结论的得出及其检验。就是对运算依据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验,并把数学语言转化为化学语言,作出恰当的回答。

  3.重视一题多解,力求巧解妙算

  首先,要重视一题多解。化学计算的技能是一种高层次的智力操作技能,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去解决化学计算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技能训练过程。重视一题多解要求我们在遭到化学计算题时,要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思维判断,严格加以科学论证,寻求符合题意的全部正确解法。一题多解的训练迫使我们开动脑筋,拓宽思路,多方思考,充分领略知识的结构以及各种解法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助于培养我们化学计算技能水平,还会促进我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要力求巧解妙算。巧解妙算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化学计算必须有多种解法;另一个是我们能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上发现最简单最巧妙的解法,巧解妙算是我们进行一题多解训练的目的之一。

 

    运用化学用语的技能

       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符号的式子因为化学用语是化学思维形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是国际学术交流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学好化学用语。

  1.化学用语的三大类别

  (1)表示元素的符号或结构图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等。 

  (2)表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式子 

  即化学式、最简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结构的式子等。

  (3)表示物质变化的式子

  即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方程式以及用电子式等表示物质形成的式子,等等。

  在三大类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我们必须着重掌握这三种化学用语。

  2.学习化学用语的要求

  学习化学用语要做到三会:会读、会写、会用。

  会正确读出。就是把各种字母、数字、符号和表示的物质变化或其他意义用语言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会规范书写。就是会用正确的符号,图示来表示具体的物质及其变化。书写化学式要理解化合价的实质,熟悉常见元素和官能团的化合价;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以事实为依据,不得随意创新,要注意配平。

  会灵活运用。就是要善于运用有关化学用语去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就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3.三种化学用语的学习要领.

  (1)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是我们接触最早的化学用语,在我们最初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我们的化学知识以及化学技能几乎还是宁片空白,所以我们在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记忆。记忆元素符号的方法有多种,比较流行而且十分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就是用顺口溜进行记忆。例如,有人把初中阶段常见的30种元素及其符号编成六条顺口溜,即:

  钾 钙 钠 镁 锌, 铝 铁 锡 铅 氢, 氟

  K  Ca Na Mg Zn   Al Fe Sn Pb H    F

  氯 溴 碘 氮,氧 硅 碳 硫 磷,钡 锰

  C1 Br I  N  O  Si C  S   P  Ba Mn

  钨 铜 金,氦 氖 氩 汞 银 

  W Cu  Au He Ne Ar Hg Ag

  用这种方法强化记忆,并不断复述,效果极佳。

  (2)化学式

  化学式就是用元素符号加上必要的数字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的式子。化学式的学习主要要注意把握两点。

  理解化学式的意义。

  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表示一个氢级中含有两个氢原子;表示Hok2的分子量;摩尔质量…… 

  掌握不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实验式的书写规则

  实验式又叫最简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中元素的种类和各元素原子数最简单的整数比。

  如乙炔和苯中的碳、氢原子数之比为11,最简式为CH

  CH20是甲醛的最简式,也是乙酸的最简式。

  b.分子式的书写规则 

  分子式就是要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或化合物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式不仅可以表达化合物分子中元素的种类和各元素原子数最简单的整数比,还可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如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c.结构式的书写规则结构式的书写要求以短线(表示共价键)将元素符号相互连接,表示物质分子中所含原字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不表示空间结构)的式子。

  d.示性式的书写规则

  示性式的书写要求表示分子中所含有能力的简化结构式。

  如醋酸的示性式是CH3COOH,乙醇的示性式是C2H5OH

  e.电子式的书写规则

  该规则要求用适当方式直观地表示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约定俗成的方式就是用小点或“×”号表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

  (3)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二是如何给化学方程式配平。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两个原则。首先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任意编造化学式,凭空设想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前后各原子总数必须相等。并且还要注意反应的条件,如在等号上注明条件时,一般加热用“△”,加热温度较高写高温;要点燃的写点燃;电解反应写电解;有催化剂时可写出催化剂的具体名称或分子式,或写催化剂。在表示生成物的状态时用“↑”表示气体,用“↓”表示沉淀。

  配平化学方程式

  对于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用观察法,对于复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用代数法。为了使代数法成为一种普适的方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应该考虑电子得失的情况。下面来介绍这种普适的代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操作要点。

  在没有考虑电子得失的情况下的操作要点。

  第一,用字母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的系数,该系数为未知数;尽可能减少频数的个数;

  第二,如果在反应物中某物质是某种元素的唯一提供者,在生成物中该元素又仅仅分配在一种物质中,则使该反应物的系数和生成物的系数用一个未知数来表示,并且保证未知数前面的系数为正整数。

  第三,根据质量守衡定律列出不同未知数的关系式。

  第四,根据关系式得出不同未知数的比例关系。

  第五,最小的未知数取值为1,然后根据未知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推算出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 

  例如:要配平:FeS2+Na2O2→Fe2O3+Na2SO4+Na2O

  第一步,表示如下:

  FeS2+Na2O2→Fe2O3+Na2SO4+Na2O

           e

  第二步表示如下: 

  FeS2+Na2O2→Fe2O3+Na2SO4+Na2O

  2C     c   4c   e

  第三步表示如下:

  2b=8c+2e(Na原子)

  2b=3c+16c+e(依氧原子)

  依据此可推断,如bce均取最小正整数,则c=1e=11, b=15

  故该方程式配平后为: 

  2FeS2+15Na2O2=Fe2O3+4Na2SO4=11Na2O

  在考虑电子得失情况下的操作要求。 

  在考虑有电子得失的情况下的操作步骤与上面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在列关系式的时候,要根据得失电子数必须相同的原则多列一个表达式。其实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考虑电子的得失也可以配平化学方程式(如上面的例子),但依据电子得失列出分析表将更保险。 

     化学实验技能

1.实验观察技能

  观察是思维的起点,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许多化学家都是通过观察化学现象,比较异同,从中得到启发,经深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的。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发现放射性元素,居里夫妇发现镭等都是如此。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感性认识,有助于学习和深入领会化学概念和理论。因此,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观察的技能法非常重要。

  培养观察的技能,要求我们在平时观察化学实验的时候,注意如下两点。

  (1)观察要有严格的程序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有些实验是用于说明物质性质或某一概念的验证性实验,有些实验是用于物质的鉴别推断或对某一化学事实进行分析的探究性实验。但无论哪一种实验,都肯定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有效地观察实验,首先必须明确实验目的,然后根据实验目的,对某些实验现象格外照顾,而对其它现象视而不见,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同一个实验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实验目的,所以在不同条件下,观察的重点也不相同。例如,同样是观察镁条的燃烧,在说明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时,应重点观察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在比较镁条和铁丝燃烧的剧烈程度时,应重点观察燃烧过程有无耀眼夺目的白光。再如,为了学习电解质的概念,要做实验观察各种酸、碱;盐的导电性,电灯亮这一现象是观察的重点,两极的反应是次要现象,而在学习电解概念时,两极的反

应成为重点观察对象。 

  为了使观察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应特别注意阅读实验说明和听老师介绍。另外,在一般情况下,性质实验应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有无颜色,气味的变化以及有无气体的逸出或沉淀的生成等;物质制取实验应重点观察仪器的特征、安装的顺序和装置中的相对位置;观察验证实验前,对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作相应的推论,对抓准观察重点极有好处。 

  观察要具有严格的程序,就是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只有按严格的程序进行观察,观察才能完整,才可能全面,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或者以局部代替整体的现象。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观察。例如从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应首先仔细观察反应进行前,反应器里氯。酸钾和二氯化锰(催化剂)的性状,装满水的倒置集气瓶;进行加热时,要集中观察反应物受热发红,甚至爆发火花,大量产生白烟;接着把注意力转到集气瓶和导管口,观察气泡逸出水面,集气瓶水位下降。沿着这条路线,分段进行观察,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再经过观察后的现象汇总,可以获得全面的感性材料。

  (2)观察要和思维结合

  观察不仅仅是感觉器官的事,更重要的是动脑筋去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氢气在玻璃管口燃烧,为什么刚点燃时的蓝色火焰会很快被黄色火焰所遮盖?只有学生依靠敏锐的观察,抓住异常现象,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并在此基础进行补充性研究,才能澄清事实:原来黄色火焰是来自玻璃管口钠离子的燃烧,氢气燃烧时火焰呈蓝色。

  培养对实验的观察技能,不仅可以通过对实际的观察来培养,而且可以通过观察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化学现象来培养。如在学习硬水软化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裣.查水壶,热水瓶的锅垢,动手把它们清除;学习金属氧化的有关知识时,观察家里的金属用具——铜、银、铝、铁等物品的锈蚀情况,并采取除锈、防锈的措施;学习火焰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蜡烛、煤炉等分别在氧气充足或氧气不足情况下的燃烧现象,等等。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必然能够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自己敏锐的洞察能力。

 2.实验操作技能

  要学好化学实验,必须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是由一个个基本操作组成,严格而规范的基本操作,是得到鲜明的实验现象和准确的实验结果的前提,是避免一切意外事故的保证。因而,要重视对实验操作知识的学习、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培养化学实验技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懂得仪器的使用

  懂得仪器的使用,一要了解所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二要学会使用仪器,即学会使用时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例如,对于试管,应掌握拿法(夹持)、装药品、振荡、加热和洗涤的操作方法;对于酒精灯,就是要掌握灯帽旋转,调整灯芯、点火、灭火和添加酒精的操作方法;对于滴定管,就是要掌握装放溶液,赶尖嘴气泡、支持和洗涤的操作,读数的方法等。 

  (2)提高操作技能 

  就是要明确操作的注意事项,掌握操作关键。实验操作技能与仪器使用技能有密切关系,并且两者之间没有截然分开的鸿沟,可以把实验操作的过程看作是有关的仪器操作的连接与组合。例如,用滴管取液体药品,包括滴管拿法(中指,无名指夹玻璃,拇指,食指捏胶头)、压去滴管胶头里的空气、滴管插进液体和滴液(要会控制液滴滴落速度)四步操作;用移液管取用定量液体,包括持拿移液管、吸液并调整至刻度和放液三步操作。如果在该实验中还需要加热,则要考虑给试管或烧杯、烧瓶、蒸发器、坩锅等五种仪器里的物质加热及注意事项。整个实验的操作就由这些步骤一步步的对实验仪器的操作组合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实验的操作技能呢?首先要在模仿示范的基础上不断练习。对各种基本操作,老师都会作出示范演示,要认真听老师讲操作要点,仔细看老师如何规范操作并反复琢磨,对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更要特别注意,然后加以模仿。当然这种模枋不能是单纯;机械的模仿,要在模仿练习中细心体会其中的窍门。例如,振荡试管液体的操作就应尽量体会如何用腕力代替臂力,体会如何使试管中的物质兜底翻上代替摇动,从而使操作灵活准确。还要说明的是,这种对示范的模仿不一定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够练习,因为某些练习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例如,我们可以在课间,用钢笔作试管,练习试管的拿法和振荡试管里液体的方法;在家里,利用止咳糖浆瓶、筷子等练习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甚至当我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想象自己怎样进行实验的操作,对形成实验的操作技能都是有帮助的。其次,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每做一个实验,都应事先分析一下实验中要涉及到哪些基本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严格按各操作的基本要求去做。这样,我们对各种操作方法的模仿和练习由,又通过应用和总结由,日积月累,便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实验现象记录与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技能

  其要求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进行如实的反映。

  首先是要如实反映实验现象。不能照抄照搬课本中的有关内容,而要反映实验过程的真实情况。当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预期不一致时,应该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准,并作出有关的分析说明;其次是要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描述,有人把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写成有五色无味的氢气放出就是错误的描述,因为只能看到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至于这种气体是不是氢气,并不是观察到的现象,而是需要进一步推理验证的结果;(2)对失败的实验进行分析。

  化学实验,特别是探索性的实验,不一定一次就成功,此时,我们应该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发现其中的隐含问题。

  4.实验设计技能

  实验设计技能是化学实验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智力技能,设计实验是进行化学实验研究的初步尝试,有助于培养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解决化学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化学实验设计的技能可以从如下几条途径着手。

  (1)对课本中的某些实验进行改造

  就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课本中的化学实验,尽量不按教材中所述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而是从已经学习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出发,设计出实验方案(写明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及实验注意事项),然后依据现象明确、操作方便、程序合理、安全可靠的基本要求对自己改造的实验进行考核,纠正其中的不妥当之处,再独立地进行实验。

  (2)精心设计实验问题

  对于教材中实验习题,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目的要求,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方法,选择所需仪器和药品,并用文字或图表表示出来。通过这种实验习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巩固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等意义。

  (3)积极参加化学实验的课外活动

  参加化学实验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实验设计,独立进行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在化学实验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做一些带有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题目,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 

    总结学习化学的方法,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不懂慢问、掩卷再思;多点思考、出奇制胜。

  不懂就问当然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但我认为不懂慢问也未尝不可。我们在读书时总是顺着自己的思维道路走下去,这条路是最合适自己的,当然走得轻快。遇到问题时我们就停下,此时如果立即去请教别人的话,我们很容易走入别人的道路中去,若它正是你所要找的那条路的话,你自然顺利地克服困难了,若它不是你的道路,你便走入歧途,之后你会遇到一连串的问题,所以我提倡不懂慢问。

  掩卷再思: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要比别人帮你解决来得深刻。我们可以重新回到起点,重新审视一下我们所走过的路,我们是否在第一次走这条路时光顾着欣赏风景,而把很重要得东西遗漏在路边了哪?我一直认为反复思考的过程,也是学习必经的过程。

  多点思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得一题多解。我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注意多点思考,对于一个问题我常常要找出两三种方法,并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在考试中我往往能选择一条捷径,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这对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也大有益处。我还喜欢对一个问题进行学科交叉的思考,这样能使我们所学的物理和生物知识与化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化学学习方法──观、动、记、思、练 

    化学科有两大特点:(一)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二)化学。这个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笔者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观、动、记、思、练的五字学习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观

    “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1)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

   “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专题一:如何进行化学实验观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正确观察实验、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

    首先,应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

    设置课本实验的目的在与实现某一学习目的,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如在初中化学〈序言〉课的实验,所设置的几个实验都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设置的。因此,观察的重点应放在反应前后物质是否发生质的变化,从而确定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如镁带的燃烧实验,观察的重点是镁在燃烧后的产物的性质和镁带有何本质的不同,确定反应是否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该反应是否属于化学变化。而不能仅仅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一非本质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对于实验,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实验过程中必须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

    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呢?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要素为: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2、反应条件(如是否加热、通电等);3、反应装置(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4*作顺序(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5、其他(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实验中)——观察要素: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实验后)——观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3、仪器拆分顺序;4、仪器整理等。

    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如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作过程中,可能回导致失败或危险,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为向下倾斜,导致试管破裂;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如果不遵循实验前先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再后加热、实验后先撤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撤氢气的顺序,必然导致实验失败和危险(爆炸)等。

    第三、协调多种感觉器官。

    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

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

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

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

4、只观察不思考等  

专题二:化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发现问题或能否提出好的问题标志着他的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从学生学习化学情况来看,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出好的问题,往往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靠、不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善于观察和思考等。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对问题视而不见,无法发现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在对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和逆向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下面介绍中学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问题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对某些化学事实从反向进行思考,改变某一或某些化学事实的叙述方式,变正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为逆向叙述,从逆向提出问题。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问题。

方法二:觉察异常,发现问题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于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装固体物质,容器的口总是向上的,而《序言》[实验4]中,盛装固体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其管口却是要略微向下倾斜,这是为什么?

方法三:善于对比,发现问题

    化学事实往往存在相同或相异的地方,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不同的事物或化学事实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事物间的不同提出有关问题。氧气和臭氧均为只有氧元素组成的单质,那么,它们是否属于同中物质?其性质是否一样?又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氢气必须早通迟撤,而酒精灯加热却要迟到早撤,这是为什么?能否调换顺序?

    方法四:穷追不舍,刨根问底

具有某种属性的物质往往有多种,而且某种物质通常具有多种属性(如用途)。课本限于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对有关事物的属性一一加以罗列。学习过程中,应学会穷追不舍,发现问题。如,课本中有谈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说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么,除了分子之外,还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方法五: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其中隐含许多化学知识,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如油库为何要严禁烟火?”“干燥的夏天为何常见鬼火现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问题

    抓住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由或由。这是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用途

结构 性质 制法

保存

于是,学习过程中,抓住(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来探求(物质的结构或性质);或抓住推到事物的。如进行氧气用途的学习时,可以提出氧气为何可以用于炼铁、航天和气焊?问题。

方法七: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

    化学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所反应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对象范围。如单质分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 念 内 涵 外 延

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物质化学性质 微粒

通过改变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可以提问:(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上面介绍七种常见的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的途径,掌握这些途径,将有助于发现问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利用以上途径,经常问一问、想一想,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专题三:学会加工

    加工,指的是对所感知的事物通过特殊的思维方法对获取(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是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效获取知识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类比法;2)比较法;3)质疑等。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这些策略,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类比、比较和质疑呢?

第一、学会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类或两个事物之间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识所作出的一种推断。这是加工的 重要方法。它既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广泛地得到应用。如在高一学习卤族元素极其化合物性质知识时,抓住该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为7个,从而类推出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与Cl2与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学性质,从而顺利实现卤素其他元素对应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1)要考虑不同事物之间的可比性。即善于发现事物相同或相似的本质上属性,只有本质上属性相同或相似,才能作出类比;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这一本质属性,为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类比提供基础。2)要注意类比的或然性,正确类比,防止类比的负迁移。换句话说,就是在抓住事物共同属性的同时,也应注意差异性一面。如卤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由于其电子层数不一样,因此其化学性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不能有Cl2+H2O==HCl+HClO类推出F2+H2O==HF+HFO等。

第二、学会比较

    比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常用的 比较方法有对立比较、差异比较和对照比较等。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和还原、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属于对立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这些概念内部间的对立面来比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记住一个就掌握另一个的一箭双雕的效果。又如对易混淆的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学习时着重从其定义、特征、使用范围等差异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掌握四个概念。要学会比较,关键在于对化学事实进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这样做不仅能揭示事物的关键特征,而且还能更加容易掌握新概念的涵义。

第三、学会质疑

    质疑就是追问为什么,或者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已有的事物,达到对化学事实的深层理解。能否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往往标志一个人学习水平的高低或学习能力的强弱。要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必须学会对事物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正向、逆向思维等活动来实现。它具有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常见的途径能和方法有:1)变正向思维为逆向思维,提出问题;2)观察事物的异常点,发现问题;3)对不同事物做对比,发现问题;4)穷追不舍,刨根问底;5)联系实际,大胆质疑;6)探求因果,弄清关系;7)改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