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猫可以当无线路由器:典章——文化“林”中的制度“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2:29:55

典章——文化“林”中的制度“果”

上海市闵行第二中学   余安敏、戢军勇

典章——一个积聚文化底蕴与管理规范的制度条例,在学校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典章,不仅是校长将人与人的矛盾弱化为人与制度的矛盾的有力手段,更重要的是——它发自学校文化的沃土,引领着学校按一定制度下的有序发展,以至产生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文化。文化是“林”,制度是“果”,“果”掉下来又成“林”。典章,这种既看“树林”又看“果”的管理思路,在“林”与“果”的周而复始中,在现代制度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的当今时代,已逐步得到校长们的共识。

一.典章——描绘学校愿景之蓝图

现代学校典章是描绘学校愿景之蓝图。对典章的制定,应站在家庭、学校、社会相共融的角度,去制定相应的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校发展目标,以凸现时代的特征,以反映学校办学的理念与视野。

我校典章对学校愿景作了“自主办学、主动发展”的“学校办学14条规定”。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发展”为基本理念,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文化养校、品牌塑校、质量强校”为办学方针,要求“人人合格,学有特长,优有特色”,在教学相长中“扬学生特长,展教师风采,创学校特色”。学校发展的目标是创“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现代新型学校”,呈现出“学习的学园,成长的家园,成功的乐园”。学校以“绿色、和谐”“健康促进”为主旨,保持拥有现代标准的“健康学校”、“绿色学校”。学校对教师发展目标是“反思、研究、探索、重建”的创新型教师,对学生发展目标是“身心健康,学力合格,富有个性,充满人文”的主动和谐发展的新人。为实现目标,典章中有了“教师发展指南”,“学生发展指南”的详细文本等。学校努力将以上以典章形式的办学元素物化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行为,发展行为,以至,经几年努力,学校从99年以来,先后获得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中国创造学会优秀基地、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区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健康促进示范学校、上海市绿色学校、中国教育部校长培训考察基地等等。同时学校还连续被授予区文明单位、区先进党支部的光荣称号。

二.典章——沉淀学校管理之结晶

现代学校典章是沉淀学校管理之结晶。对典章的制定,应站在质量与心态互动、质量与效益互动、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的角度,去制定领导、教师、学生职责以及各处室、各年级、各教研组等工作制度;以项目的形式,强化为实现目标而设立的各项活动、实施策略、保障措施、规章制度、评价制度,以反映学校办学的智慧行动与策略。

我校典章对学校教学管理作了“一个体系、四种方式的扁平式管理”规定。一个体系是:“教学管理委员会——年级组(或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四种方式是:“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全员管理以及柔性激励管理”。制定了“教学理念机制”、“教学活动机制”、“教学研究机制”以及各级“岗位责任书”、“班级管理制度”等。通过岗位明确责任到人,以达“全面管理、全员管理”的目的。我们认为,对教学问题的研究是每个教师必须要做的日常工作,于是,对质量的“过程管理、目标管理”的要求就有“教学计划书”、“教学改进计划书”、“教学质量报告”、“目标达成报告”、“教学反思”、“教学一得”等,我们认为,体系中,年级组(或教研组)抓教学旨在深入研究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行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师生互动关系、加强学生学习探究等。

我校典章在学校德育管理上,将德育与教学整合,作了“一条主线,二个目标,三个板块,四种理念,五门课程,六大内容”的“德育整体规划”。学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和以“敦品励学,以品养慧”校训为主线,以造就能反思、研究、探索、重建、创新的新型教师和培养身心健康、学力合格、富有个性、充满人文的主动和谐发展的新人为目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板块以及学习课程、专题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社会实践五门课程,开展“五自”主题教育、公民五小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三观三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爱心三帮教育六项内容,以体现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整合理念、主体理念以及内化理念,构成德育网络。

三.典章——酿造学校文化之源泉

现代学校典章是酿造学校文化之源泉。对典章的制定,应站在制度与文化相互动,教育与项目相整合的角度,去培植学校文化的沃土,以反映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人格与素养。

1.典章要酿造“情义文化”我校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学习,“在改善学校硬件条件的同时,规划班级建设,规范学生行为,指导教师发展,形成共同价值”。在制度建设上,充分考虑到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的与时俱进,我们将一些看似合理,已经被学校实施了多年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和讨论,例如:明确了教师在处理违纪学生时,应尊重学生的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内心自由权、肖像权、财产管理保护权、生活获得照顾权等各种权利学校“以人为本”,在依法执教的同时不断在学生中开展各种自主教育,将“五自”(自信、自主、自治、自律、自强),“五一”(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体验一种感受、学会一种本领、培养一种品质),“五有”(有班级之窗、有班级网页、有个性展示栏、有生物角、有图书角),“四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列入典章制度,旨在通过各种项目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感悟,去点燃学习热情,寻找生活价值;学校将《创绿色学校》等活动条例纳入制度,通过一期工程“绿化教室——我的家”,将每个上课教室安装投影、电脑、电视,电脑与网络相通。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班级、学校、社会、地球村好似连通器,局部与全局都在不同程度起着作用。教室内有“五有”,教室外走廊有班级之窗、名言录、墙边墙角花;通过二期工程“清除污染——纠源头”,依靠政府,依法拆除了校内工厂、旧食堂、伸入到校园内常年发出氨臭味的老式冰库,新建了塑胶运动场、食堂、实验室、车库等,旨在通过改变学校“自我”去点燃全体师生的爱校热情;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家访制度》,将学校的心声传到家庭,旨在沟通家校联姻。学校通过奖励制度和活动项目申请制度,加大力度地在师生中渲染情义,让师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精诚团结,讲岗位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校还通过《拜师会》、《教代会》、《演讲会》、《研讨会》、《青年沙龙》等制度,在教师中渲染情义,让教师感到有发展的舞台、有讲话的场所、有主人翁的地位。

2.典章要酿造“课程文化”。我校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学习,“从基础年级抓起,在教学上立课题、在活动上立项目,在重建中立创意,渗透基础课、引领活动课”。2002年,我校在中预、高一以《会学=学会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为统领,将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紧密相连,经过两年的努力,产生了显著的成绩效应。2004年,我校又在中预、高一以《学科教学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实践研究》为统领,通过了各科十二个子课题的区级认定,在基础型课程中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通过“通识”、“通法”、“通则”的研究和渗入,将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延伸、向科技知识转化;为“夯实基础工作、落实基本规范、提高基本素质”,在活动课程中,我校通过“项目引领、立足普及、全员参与、不断提高”的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以行政、班主任、史地生化艺体教师组成的德育、环境、社会实践组;以物理、化学、数学教师组成的TI手持图形技术科学实践组;以语文、外语、政治教师组成的科学普及组;以部分信息教师、物理、化学教师组成的机器人、OM组;以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信息技术组和具有个人特长的个人专项组。开设了车模、航模、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生物科技、电工、机器人、综合、头脑奥林匹克、叶画、科幻画、发明创造、计算机、环保、能源、无线电测向和探雷、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科普英语、摄影、科技小制作等70余个活动项目。依托课程建设,学校建立了教育教学资源平台——“Bb”教学与学习管理平台,从制度上确立了“Bb”资源的共享,课程项目的目标、要求、内容、过程与评价的透明,使教师即课程、学校即课程、学校的一切活动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其课程化,使之在文化的形式和影响力方面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这样也提升了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落实能力。

3.典章要酿造“发展文化”。我校确立了“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走师生共同发展之路”的思想。通过以“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载体,编制了“中学生发展指南”;通过以“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岗级评价指标”为载体,编制了“中学教师发展指南”,旨在明确各自的阶段发展目标和总目标。为使阶段目标达成明确,我校在学生中制定了“评选优秀学生(双十佳)条例”、“中学生日常礼仪常规”、“学生奖励条例”以及在教师中制定了“关于教育教学奖励办法规定”、“奖金分配操作细则”、“校内职绩结构工资制方案”、“20日奖金分配条例”等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激励方案。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教师“希望之星”、“骨干教师”、“名师”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星级组室”评比等活动。在学生中积极开展周班集体“流动红旗”评比,月年级学生“每月之星”评比等活动。让师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有获得成功之感。我们认为:一个具有成功之感的人,能将“我在工作”,“我受约束”弱化为我在生活;能将我在生活,强化为我在发展;使每一位师生认识到,人类所做的任何努力,无外乎都是为了达到“理想”与“小康”,是为了实现理想与改变生活,都是期望有更好地发展。

4.典章要酿造“校社文化”。多年来,我校国际交流从无到有,社区互动频繁日趋,制定了“与美国教师、台湾‘梅王’交流;与香港、新加坡姐妹学校互动;与安徽、江西兄弟学校共欢;与云南、内蒙学校携手;与闵行江川街道联姻;与强生、自来水公司结队;与闵行消防支队共建”的“交流、互动、共欢、携手、联姻、结队、共建的校社共融思路”,开放性地享受共建相长。站在互帮互助、共建共荣的角度,我校通过《学校设备、场所向社区开放的暂行规定》定期向学校附近的社区开放塑胶运动场、阅览室、电脑房、乒乓房;通过《班级服务队活动规定》,每周星期二下午3、4节课,组织学生团队走进社区,开展爱绿护绿、扶残帮弱、扶贫帮困、爱公实践、捐书赠书、卫生保洁、检测污染、科普宣传等活动;学校把教师值日、学生文明岗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设立红领巾卫生一条街,交通小卫士,爱心小护士,开展我当一天兵、我做一天工、我护一片绿、我经一次商、到乡村去留学等多种活动活跃在社区,做到了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2004年,我校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街道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办班共三期;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征文、诗朗诵、球赛等文体活动;通过《中学生社会实践条例》与附近的强生公司、三菱电梯公司、闵联公司、闵行房地产发展总公司、闵行自来水公司和江川街道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互动活动频繁;通过《中学生假期活动暂行规定》每年暑假组织高一学生到与我校联姻的江西弋阳方志敏学校实践学习;通过《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若干规定》,我校从中预到高三各年级均组织了犹如军训、学农、学工、科学考察等各种各样的校外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在活动中增加了师生与家长的交流与互动,牵动了学校与社区的共融。在校社交往中,“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2004年,我校与云南两校结姻,组织师生捐款17000元支助贫困山区。当然,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是互帮互助的,社区不仅给学生实践提供了场所,而且给学校的建设也提供了不少外来支援,如2003年,自来水公司团委为我校多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捐款直至他们升入大学;与美国教师、台湾‘梅王’交流,引发了学生《洋教师与土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效果的研究》课题及“梅花飘香两岸情”的学校梅园建立;2004年,闵行消防支队来我校讲课,共建消防课程。碧江民警来校义务法制宣传引领学生进入法制社会,云南校长来校传经送宝,帮助学生认识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法制、幸福意识、生存抗挫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斗志和生活的热情;另外,学校的卫星定位钟、环保太阳能灯、学校篮球俱乐部运作等都是社区为我校作出的贡献。

文化是“林”,制度是“果”。文化是通过对群体人的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与导向而得以体现,制度是通过对群体人的思想、行为观的导向与约束而得以实施。只有文化没有制度,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以法治校就不能落实。只有制度没有上品位的文化,则犹如“无水之舟”,以德立校、文化养校就难以贯彻。典章,在文化中产生制度,在制度中培育文化,以至不断推动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