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代理商协议:实用家庭辨病手册(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28:19

实用家庭辨病手册(二)

 

第二章  从生活习惯、精神、饮食起居辨病

 

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生活习惯,有他特有的精神状态,从人们的饮食起居的变化到他们的性格变化,从他们的生物钟变化,到他们的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中,这些不起眼的日常生活规律中的小小变化,往往对家人提示他们的身体状况可能在由健康状态向亚健康状态转移,或者从亚健康状态向病理状态转移。这些小小变化不能忽视。某些疾病表现一种特殊的神志改变,某些疾病表现为健忘。还有一些疾病,可以从病人的眼泪、鼻涕、痰液、耳屎、汗液、尿液、粪便、精液、白带、月经的变化中反应出来。本章准备就这样一些问题进行叙述。

 

一、性格辨病

 

人们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称为性格。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医学心理学家开展了性格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并通过心理学的性格测量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进行对照,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科学家们为了对性格进行研究,将亿万种缤纷繁杂的不同性格分为五大类型,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分类,并不能完全概括每个具体的人的具体的性格。因为世界上五十亿人口中,没有两个完全一致性格的人。因为人们的遗传基因不一样,其成长环境、家庭生活、居住的条件、接触的人和事物、所受的教育、人事的职业都不相同,这也就决定了人们的性格、心理、生理变化不一致。但尽管如此,从众多的性格中,还是能够大体上抽象归纳为以下五大类性格类型。

⑴ 性格的分类

A型   有这种性格的人,有远大的抱负,有较为强烈的进取心。但是他们往往操之过急,常常埋怨运气不佳,对周围的环境适应性较差,他们往往要求环境能适应他们的自身发展,如果条件达不到而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时,就往往迁怒于人,引起人际关系不融洽。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引起人们关注,他们所做的事情往往引起人们的议论。

B型   有这种性格的人,工作学习能力一般,也不愿为学习和事业付出太多的心血,生活低调,不想出人头地。因此,他们遇事能丢得下、想得开,从不斤斤计较,对不顺心的事也不耿耿于怀。他们知道要想生活得好一些,必须有朋友的帮助,因此他们常有一个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圈子,他们的社交适应性较好。

C型   有这种性格的人,感情内向,孤芳自赏,由于反应慢,故遇事优柔寡断,往往坐失良机。对自己的学习工作不满意,但又缺乏有效的途径方法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来改变自己的窘迫状态,时常缺乏自知之明,自己做得不好,但要求别人却很苛刻,因此常常是积怨于心。好幻想,情绪焦虑。常常猜疑别人会对自己产生不满意的看法,因此遇到极小的生活琐事也会引起惴惴不安,心情总处于紧张状态。

D型  有这种性格的人,是生活之娇子,他们情绪稳定,感情外向,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处世活跃而开朗,善于交际,周围人际关系较好,有组织领导的才能。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会较快适应,能笑看人生,能把握机会,能扬长避短,能在逆境中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因此又叫管理者型。

E型   有这种性格的人,多具有消极情绪,常逃避现实。他们可能原来还比较积极地去争取做生活的强者,但遇到挫折就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变得胆小怕事,不思进取。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得过且过,倒也能安贫自守;既妒忌人家步步高升,又不努力奋斗,改变个人境遇;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总是采取消极态度,情绪低落,怨天尤人。最怕的是面试、考试、对于人生的重大转折和考验,往往能躲避的就躲避,常逃避现实,苟且偷安,了此一生。

⑵ 性格辨病初探

① A型性格的人,因时刻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争强好胜,急于求成,加之适应环境的能力差,与人的交际不甚融洽,较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资料还表明,A型性格的人与胆石症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他们的心理素质与随之而来的行为特征,可通过大脑皮质等结构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引起胆汁各成分的比例失常,因而诱发胆结石。

② C型性格的人和E型性格的人都属于不开朗的人,过于克制自己的感情,遇事总钻牛角尖,特别是C型性格的人一天到晚总闷闷不乐,没有舒展的时候,这两种性格的人都相对地容易患各种恶性肿瘤。他们可能患胃癌、胰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和淋巴肉瘤。祖国医学认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皆可致病。C型和E型性格的人,属于忧、思、悲等情绪;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之说,这两型性格的人肝脏、脾胃和肾脏均易经常受累,故相对容易导致这些器官的慢性疾病或肿瘤。

③ B型性格的人多与世无争,遇事故变更,生活打击,相对地较能够承受,加之有一个朋友圈子人们的开导,使他们能够求得生活的平平安安,平时心态平和。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也能大度豁达,因此他们既不易患心血管系统疾病,也不易患癌症。如果能够经常锻炼,可能是让人长寿的性格。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人,虽然他们命途多舛,遭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命运折磨,但他们能够在亲人和朋友们的开导安慰和接济下坚强的活下来,而且往往还活得平安、健康。

④ D型性格的人属于在世界上“潇洒走一回”的人,他们生活圈子的人大都让他能够较为舒心满意。虽有可以发脾气的对象,有较好的生活规律,不用为生活工作的条件发愁,但毕竟他们经常身兼重任,压力较大,加之周围担轿子的人出于好心为他办一些所谓“好事”,倒是给他们平添了一些麻烦,更增添了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也有相当多的时间处于忧郁状态,因此,这些人患癌肿的几率,虽在C型和E型人之后,也还是相对较高。文革后期,有人曾以“忠于无产阶级革命卫生路线”的名义,搞过全国性的患病情况大调查。当时的目的,也是想搞清楚,为什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患癌症和怎样预防癌症,但终因缺乏科学的指导和严格规范的统计而不了了之。但这一事实说明,领导干部中责任心强的人,要么是精神压力大,易患心血管系统疾病或癌症;要么是因工作太忙,耽搁了及时看病治疗的时机,让一些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疾病(如恶性肿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要么出于对社会上夸大了作用的“酒文化”逆来顺受,酒精中毒,损害了肝脏,肝脏的解毒能力降低,各种毒素侵蚀机体而使D型性格的人英年早逝。

⑶ 性格致病浅析   综上所述,有A型、C型和E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各种包括肿瘤在内的慢性疾病。其平均寿命比B型和D型性格的人短。至于各种具体疾病的人会有什么个性,就很难说清楚了。因为同一个病人在一个疾病的不同阶段都会显示不同的心理状态,性格上可能都有些微或较大的变化,更何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患同一疾病呢?因此笔者手头的资料难以说明某一种具体的疾病会具备某一种特殊的个性。临终的名人中,最后的遗言往往非常精彩,但从这些自知生命即将终结的名人的遗言里,我们不难看出,什么样的性格,到临终前,仍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鲜活地表现出来。这也反过来说明,罹患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人的个性,很难归纳出一个疾病的特殊的个性出来。

 

二、意识障碍辨病

 

也可以说是意识状态辨病。意识状态是人体大脑功能活动的反映。正常人意识清楚,反应敏锐准确,思维合理,语言清晰,对答正确,表达自如。凡能够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其所导致的高级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称为意识障碍。有意识障碍,多提示病人的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主要是意识、感觉和运动等方面的功能受损,病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了障碍。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而严重的意识障碍则表现为昏迷。

1、意识障碍的类型   根据意识障碍的不同程度表现,可将意识障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 嗜睡   是医学界划定的最轻的意识障碍,患者呈现病理性持续睡眠状态,经刺激可被唤醒,并且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但是,当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再入睡。

⑵ 意识模糊   是较嗜睡更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似乎对世界的一切均失去了兴趣,呈所谓无欲状。虽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常有错觉和幻觉,思维也不连贯。比如明明是黄昏,他以为是清晨;明明是儿子,他以为是女婿。有的老年人意识模糊,经常不认识自己的亲人。

⑶ 昏睡   是一种较严重的意识障碍,需要强烈的刺激才能唤醒,但又很快入睡。是非常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醒时答话语言含糊不清,或者答非所问。这时病人的随意运动明显减少或消失,但是一般生理反射尚存在。

⑷ 昏迷   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是意识持续的中断,或意识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轻度昏迷、中度昏迷和深度昏迷。

①轻度昏迷  患者随意运动丧失,对周围事物及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即在受到刺激时,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性反应;但不能被唤醒。人体的基本反射,如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病人在睁眼时,用无菌棉花纤维分别轻触两眼角膜边缘或睫毛,两侧眼睑立即闭合)、瞳孔对光反射(病人在睁眼时,或检查者手指将患者的上下眼睑分开,用手电筒光源突然移至瞳孔,这时瞳孔会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即复原)均存在,眼球尚能转动。

②中度昏迷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的刺激,如压迫眼眶上眉中部的眶上神经时,病人尚存在防御反射,即出现躲避动作或痛苦表情。敏锐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变得迟钝,眼球已经不能转动。

③深度昏迷   对一切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深、浅反射(正常人的生理反射包括两类,一类是浅反射,另一类是深反射),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均消失。常有尿失禁、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呼吸频率与节律可有异常。

2、昏迷的确认    昏迷经常需要与嗜睡、昏厥、无动性缄默、闭锁综合征、癔病性抑制等相鉴别。以免错误估计病情。

⑴ 嗜睡  是大脑功能的轻度抑制状态,能被唤醒。

⑵ 昏厥  又称晕厥,是一种暂时性脑供血不足的状态,意识障碍在短期内可恢复如常。

⑶ 无动性缄默   又称为醒状昏迷,临床上见到患者双眼睁开,不言语无动作,意识丧失,病变的部位在大脑与脑干之间的深部间脑。

⑷ 闭锁综合征   病人除了能做睁眼、闭眼及垂直运动眼球外,所有其他运动功能全部丧失,但患者并无意识障碍,病变部位在桥脑(两大脑半球几乎所有的传出神经纤维均需通过桥脑,经延髓而下行,最后终止于全身各部肌肉。机体的运动是靠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经下行运动神经纤维,直达身体各部的肌肉才能表现出运动功能的,如果桥脑受损,运动功能自然丧失)、损伤所有传出运动神经纤维。

⑸ 癔病性抑制  癔病又称为癔症或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不良的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年女性为多见。发病突然,表现为短暂的精神症状,运动和感觉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功能障碍常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症状可以因暗示而出现,也可能因暗示而消失。所以癔病性抑制可以说,并无真正的意识障碍。

癔病患者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如自我中心、易感情用事、暗示性强、富于幻想。发作时有的表现为精神障碍和意识改变状态,如情感暴发、遗忘、神游症、癔症性痴呆、身份识别障碍等。有的表现为感觉、运动、视听觉功能障碍或其他不适。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但一般预后良好。

3、谵妄   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具体表现为定向力障碍、有幻觉或错觉等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胡言乱语、捉床摸空等无意识动作。病人脉搏增快,多汗、瞳孔扩大、体温升高。常见于感染高热病人,也见于某些药物如颠茄类药物的中毒、急性酒精中毒,还可见于肝性脑病等代谢障碍、循环障碍或中枢神经疾患等。因病因不一,各人体质不一,一些患者可康复,一些患者可以发展为严重的昏迷状况。

4、根据昏迷的伴随症状辨病   意识障碍最终发展至昏迷,昏迷患者的病因复杂,但人们可发根据昏迷病人伴随的症状来辨别其疾病。

⑴ 伴发热的昏迷辨病   如果是先有发热,后逐渐有意识障碍者,多见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中毒型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脑炎、脑膜炎、脑脓肿及脑型疟疾等。如果是先有意识障碍后有发热者,多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疾病。

⑵ 伴呼吸缓慢的昏迷辨病   呼吸缓慢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表现,多见于吗啡、巴比妥类药物、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也可见于银环蛇咬伤。

⑶ 伴瞳孔散大的昏迷辨病   可见于颠茄类(如阿托品)、酒精、乌头碱、氰化物等中毒,也可见于低血糖状态及癫痫大发作等。

⑷ 伴瞳孔缩小的昏迷辨病   可见于吗啡类、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药等中毒。

⑸ 伴高血压的昏迷辨病  见于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肾炎以及尿毒症等。这些疾病原来就有高血压,如肾炎和高血压脑病,病情发展至昏迷时,原发病的高血压仍然存在。

⑹ 伴低血压的昏迷辨病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如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等。

⑺ 伴有脑膜刺激征的昏迷辨病  所谓脑膜刺激征,在家庭辨病中还是能够运用的,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如颈强直的检查完全可以在家庭检查中完成。检查时,让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住患者的枕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胸前,在此基础上,检查者轻轻上抬患者的头部,置于胸前的手配合轻压或固定患者的胸部,即检查者让患者被动地作屈颈动作。如这一个被动的屈颈动作检查时,检查者感觉到患者的颈部较硬,有明显的抵抗力增强的感觉,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在排除了颈椎疾病或颈部肌肉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而伴有脑膜刺激征的昏迷多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⑻ 伴皮肤粘膜改变的昏迷辨病   皮肤粘膜上有压之不退色的小红点为出血点。在昏迷患者皮肤粘膜上发现有出血点、瘀斑和紫癜时,应考虑到昏迷是因严重的感染和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如果昏迷患者的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多提示是一氧化碳中毒所引起的昏迷。

 

三、食欲异常辨病

 

“民以食为天”。饮食习惯虽然因人而异,但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进食,这是毋庸置疑的。食物是人体摄取热能的源泉,也是人们为了正常的新陈代谢所必须补充的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人们身体遭受疾病折磨,就或多或少会影响食欲。人们可以从食欲的好坏,从对某种食物的特殊喜好中,或从食量的增减、口味的改变或饮食后的反应中判断人的身体是否处于健康状态。因此饮食辨病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食欲是指对食物的心理性欲望,在进食过程中或在进食之前闻到食品香味后的一种愉悦的感觉。饱食后饥饿感自然消失,除非是高档次的佳肴,一般食品不能再引起食欲。人们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间脑所属的下丘脑腹外侧核有“饥感中枢”,而腹内侧核有“饱感中枢”,这两个中枢相互制约,对一切能导致和抑制饥饿的生理刺激进行调节。如果人们患某种影响食欲的疾病时,或者当人们的精神神经功能发生紊乱时,食欲即可能发生异常改变,不过一般不外乎是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

(一) 食欲不振辨病  

食欲不振是一种对进食的欲望减低,或不思饮食,有时甚至厌食的症状。引起食欲不振的原因有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各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还有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食欲不振,一些精神神经因素亦可引起食欲不振。

1、消化系统疾病所引起的食欲不振  

⑴ 急、慢性胃炎   

①急性胃炎  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急性胃炎起病较急,发病多在夏秋季节,一般在进食污染食品后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同食者可集体发病。轻者食欲不振,重者厌食,另外常伴随有恶心、呕吐、中上腹不适或疼痛,甚至剧烈绞痛。如果是刺激性食物或药物、酗酒引起的急性单纯性胃炎,除有食欲不振外,多伴有上腹部不适,疼痛、厌食、恶心、呕吐,但症状一般不严重。

②慢性胃炎  是社会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除食欲不振外,餐后有饱胀感,有无规律的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⑵ 胃癌   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查不出任何原因的食欲不振,有消瘦、胃胀或胃痛者,应该警惕胃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社会上最常见的胃、十二指肠溃疡一般无食欲不振,但有上腹部周期性发作的疼痛,而且疼痛与进食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

⑶ 病毒性肝炎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出现之前,即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表现。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也以食欲不振为主。青年人无特殊原因的乏力和食欲不振,应该想到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

⑷ 结肠癌  特别是右侧结肠癌常有食欲减退表现,

⑸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可有食欲不振表现,但主要症状是腹泻,轻者每日排便2~3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排便频繁,可每1~2小时一次,粪便多呈糊状,混有粘液脓血,也可能只排粘液脓血或血水而无粪质,常伴有里急后重感(即感觉好想马上要排便,但到厕所一蹲,只觉得肛周沉重,并无粪便可拉,勉强拉出的也只是一些脓血粘液便)。

2、代谢障碍性疾病所引起的食欲不振  

⑴ 糖尿病  糖尿病人因胰岛素缺乏,体内的糖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机体多动员脂肪氧化供给人体能源。但脂肪中的脂肪酸大量氧化会产生具有酸性的酮体(即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因此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它属于代谢性酸中毒,除引起食欲不振外,还可见多尿、口渴、多饮、乏力、恶心、呕吐、头痛、上腹部不适等表现。

⑵  严重的维生素B1缺乏症   常因胃肠肌张力减低,胃肠道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而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其病情发展可发生下肢水肿、肌肉萎缩而软弱无力,心肌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心力衰竭等,称为脚气病(这里不是说脚及脚趾感染真菌中的毛癣菌所致的足癣)。

⑶  慢性肾脏疾病晚期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的晚期,因肾功能衰竭,水盐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全身水肿、胃肠道水肿等因素,反射性地引起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长期的低盐饮食亦可导致食欲不振。

3、内分泌疾病所引起的食欲不振

⑴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除有疲弱乏力、全身皮肤广泛性色素沉着、头昏、眼花、晕厥、记忆力减退、失眠、性功能减退、女性月经紊乱等症状外,食欲不振亦为其早期症状之一。

⑵ 甲状腺功能减退   是因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分泌减少或外周作用障碍引起的疾病。起病于幼儿或胎儿者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起病于少年儿童即青春期前者称为幼年型甲状腺机能减退;成年人起病者为成人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除有乏力、迟钝、少汗、怕冷、嗜睡、体温偏低、水肿、皮肤干燥、脱发等一般症状外,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胃酸缺乏等。

⑶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最常见的是前面提到过的席汉(Sheehan)综合征。女性病人有分娩大出血或失血性休克病史,有产后无乳、乳房萎缩、阴毛、腋毛脱落、月经减少或闭经、性器官萎缩现象;病人除表现为体温偏低、血压降低、脉搏缓慢、头晕乏力外,在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和便秘。此类病人如果是垂体前叶的肿瘤,出现压迫症状时可有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

4、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食欲不振

⑴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如痈、急性淋巴管炎、急性乳房炎等,因炎症发热反应等,致胃酸分泌减少而引起食欲不振。

⑵ 新生儿皮下坏疽   好发于其腰骶部和背部,在冬、春季节发病,感染后皮肤呈现红、肿、发硬、边界不清楚;其全身症状有持续性高热、哭闹、拒食、也可发生呕吐和腹泻,严重者出现精神不振、甚至昏迷。

⑶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如毒血症、脓血症和败血症等可引起寒战、高热、头、头晕;消化道症状,除了食欲不振外,还会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大量出汗、贫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神态改变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5、药物副作用引起的食欲不振

多种药物作用于人体时,可引起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这些引起消化道反应的药物均可引起食欲不振。如临床常用的支气管解痉药物氨茶碱、镇咳驱痰药氯化铵、抗风湿病药物水杨酸盐、消炎药磺胺类及许多抗生素等。癌肿病人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噻替哌、5-氟尿嘧啶等,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严重的副作用,除引起食欲不振、呕吐和其他胃肠道症状外,还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脱发等。

6、精神神经因素引起的食欲不振   

⑴ 生理性因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过一些麻烦事,不顺心的事,或者突如其来的坏消息等,这时人们的情绪往往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这时会明显地影响食欲,这应该属于正常范围。饮食的环境恶劣,食品的质量低劣可引起人们恶心,也能造成一时性食欲不振,在回避这些环境因素或食品质量因素后,食欲即可恢复。

⑵ 病理性因素   一些精神病患者或某些神经官能症患者,可能出现厌食甚至拒食。还有一些女青年,可能会出现神经性厌食。

(二) 食欲亢进辨病    

食欲亢进是一种对食物有强烈的欲望,或者容易饥饿,见到食品就想吃,较为贪吃的一种症状。食欲亢进分为生理性、医源性与病理性两大类。

1、生理性食欲亢进   从事体力劳动者、青春期、妇女妊娠中后期、分娩以及哺乳体力消耗大时,还有病后初愈时,均出现食欲亢进现象。精神愉快或遇到高档次的菜肴时可引起食欲明显增加,似乎也像食欲亢进。有时因菜合口味,狼吞虎咽,用餐后方知吃的太多,这情况多见于一些不服老,但身体状况与年青时相对,又大不如从前的中年人。

2、医源性食欲亢进   因治疗的需要,使用蛋白质合成药苯丙酸诺龙等药物时,使用降低血糖药物胰岛素时,还有使用皮质激素时,均可引起食欲亢进。

3、病理性食欲亢进   如果不能用生理性或医源性因素来解释的持续性食欲亢进,人们过多地摄取食品,出现或者肥胖或者消瘦的现象,即应归结为病理性食欲亢进。常见的原因有:

⑴ 肠寄生虫病所引起的食欲亢进   最常见的是钩虫病,它是由于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常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因其主要症状为食欲亢进(善食易饥)、倦怠乏力、皮色萎黄,面肢浮肿,所以中医文献中又称本病为黄胖病、黄肿病等。

⑵ 甲状腺机能亢进导致的食欲亢进   患者出现高代谢症群,除食欲亢进外,有怕热、多汗、低热、疲乏和体重减轻等表现。患者精神神经系统有紧张、急躁、易激动、失眠、过敏、多言、多动、手抖、皮肤潮红和湿热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心血管系统症状。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还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月经紊乱、阳痿、不育等症状。

⑶  糖尿病患者的食欲亢进    糖尿病人体内的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组织细胞不能氧化葡萄糖,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引起溶质性利尿,因此多尿;因尿多,丧失了体内较多的水分,因此多饮;因为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氧化,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消耗增加,导致人体乏力和日见消瘦,即体重减少;为了补充丧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物,因此多食。这就是糖尿病人典型的“三多一少”表现,也是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有食欲亢进的原因。

⑷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食欲亢进   皮质醇增多症在前面有关皮肤紫斑及肥胖等章节内提到过。患者可出现食欲亢进,但并不是其主要症状。患者多有满月脸,多血质面容,多脂,颈后脂肪堆积、痤疮、体毛增多,女性嘴唇上见小胡须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这里不赘述。

(三) 食欲反常辨病    总的来说,比较少见。

1、狂食症   一种大量进食而无不知饱足的状态,病人表现为不断摄取食物,可达到昼夜不停的程度。可能是病人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或胃排空过快等原因引起,可见于精神异常的病人。

2、异食癖   是指一种喜欢吃非食用性物品的异常行为。如果说妊娠期好吃酸性食物,或者说低血钠病人喜爱吃较咸的菜,都应该看成是一种生理性需求行为,不能认为是异食癖范围。如果有人喜爱吃白陶土、普通泥土、粉笔、花草、铅笔芯或头发等,则属于异食癖范畴;多见于患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的患儿。严重者可以生吃家禽,甚至不可理喻地摄食粪便,偶见于精神病患者。

 

四、睡眠障碍辨病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常人每24小时有一醒觉和睡眠的周期,一般人的规律是白天醒觉,夜间睡眠。人们需要睡眠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8~20小时,儿童每天睡眠需要12~14小时,青壮年每天睡眠时间约为7~9小时,老年人睡眠大多数减为5~6小时。但近年来观察表明,并不是所有老年人睡眠时间都很少,他们的睡眠时间是分散的,每次睡觉持续的时间可能不是很长,有的1~2小时就醒来一回,喝水、解手后又很快入睡;但总的算起来,这些老年人的睡眠时间比青壮年还要多。一些患老年性痴呆的人,每天可能需要睡上12小时以上,因此说年龄越大睡眠时间越短的说法不一定很准确。

(一) 正常睡眠的生理

1、睡眠期间一般生理变化   人在睡眠状态下,可出现一系列与清醒状态不同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功能减退。不仅意识水平低落甚至消失,大多数的生理活动和反应亦进入惰性状态。基础代谢率降低,体温及血压也稍有下降,脉搏和呼吸也减慢,尿量明显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但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分泌增多等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的表现。人们通过睡眠,可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人的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在青少年,睡眠时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相对较多,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睡眠时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特别是脑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有助于将人们白天学习到的知识,按记忆仓库的分类进行有序的储存。所以,学生经常开夜车是不值得提倡的,安排好适当的睡眠时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之一。

2、睡眠的时相   现代生理学通过对睡眠过程中脑电、肌电和眼电的表现和特征的研究,将睡眠分为两种不同的时相。即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

⑴  慢波睡眠   脑电呈现同步化慢波,又称同步睡眠。正常成年人睡眠一开始先进入慢波睡眠,持续约80~120分钟左右,然后转入快波睡眠。慢波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主要方式;这一睡眠期间,蛋白质和核糖核酸合成相对增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的养精蓄锐,为醒觉状态下的繁重而又紧张的工作学习储备精力。

⑵  快波睡眠   脑电呈现去同步化快波,或称为异相睡眠;因为此相常常伴有眼球的快速运动,又称为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比较,在变化程度上存在差异。①快波睡眠期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较难唤醒;②骨骼肌的反射运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肌肉几乎完全松驰。值得提起的是,这一睡眠期,③可伴有间断的阵发性的肌肉抽动,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加快或不规则。④这些短时间的不规则变化,可能与某些疾病在夜间突然发作有关,如心绞痛的发作和哮喘病的发作等。⑤快波睡眠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能观察到快速眼球运动,故又叫快速眼球运动睡眠;⑥大多数人在这一睡眠期可以做各种香甜的梦。

⑶ 睡眠时相的交替   人们的正常睡眠进相是交替出现的。一开始人们先进入慢波睡眠,持续1~2小时后,转入快波睡眠,仅持续约半小时又转入慢波睡眠。如此反复转化大概4~5次,越是接近睡眠结束时,快波睡眠持续的时间越长。

(二) 睡眠障碍辨病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一些人睡眠缺少,表现为失眠或不眠;一些人睡眠过多,表现为嗜睡。还有一些人睡眠的质量存在问题,如在睡眠时,可以行走,如梦游症;在睡眠时做恶梦,甚至被吓醒,如梦魇等。

1、失眠辨病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可表现为觉醒或早晨醒来过早,常伴有睡眠不深或多梦,有时可表现为通宵不眠。人们对失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根据引起失眠的因素与失眠伴随的症状或表现。医学界一般将失眠分为六大类因素:

⑴ 生理因素    属于生理性的因素导致失眠的有:

①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改变,不习惯异乡的水土及气味,新环境中寝室的噪音,光线过强、床铺不舒服;②饮浓茶、咖啡引起的失眠;③妇女在妊娠后期因入睡总体时间延长,清醒次数明显增多;④老年人睡眠分散,常因家务琐事操心或躯体不适而失眠等。

⑵ 精神因素    绝大多数失眠是因精神因素而引起的。

①精神紧张、焦虑等常引起短期失眠   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容易惊醒;除了精神紧张外,兴奋和恐惧也能引起短期内的失眠,如果精神因素解除,睡眠立即可以得到改善。

②神经衰弱   起病与精神活动过度紧张、伴不良情绪有关;病人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又易疲劳,情绪焦虑烦恼易激怒;失眠时伴有头部紧箍样疼痛、头晕、手足颤动、疲乏无力、出汗多、心悸等表现;整个病程迁延波动,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病人自觉症状非常严重,但在医院做各种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发现,又未发现其他精神症状。

③忧郁症   具有典型的“忧郁三联征”,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减退。本症多起病于青少年,反复发作,间歇期精神状态完全正常;有遗传倾向。除失眠外,许多患者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学习、工作动力不足,心灰意懒,以往感兴趣的文体活动、电影电视等,现在感到平淡乏味。许多女性患者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或一些偏执的想法而悲伤哭泣,男性患者则多表现为越来越内向,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有时又无故烦躁不安,发脾气,易冲动。有的患者表现为坦途无悦,他们的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优越,学习名列前茅,工作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压力和挫折,但他们却感觉不到快乐,其情感体验总与现实相悖。如有的人考取了名牌大学,反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总想到上大学后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等事情,因而、想打退堂鼓。有的表现为似病非病,如年龄较小的患者就诊时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有的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晕;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还有的一会儿说这里痛,一会儿说那里痛,等等。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许多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的迹象。严重的忧郁症有自杀倾向,要提高警惕。

⑶ 疾病因素   因各种疾病的引起的疼痛、瘙痒、鼻塞、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腹胀、腹泻、心悸等症状均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时常惊醒。如:①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中的脑出血和脑梗塞、老年性痴呆、癫痫、偏头痛等均导致失眠;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等疾病因呼吸困难而引起失眠;③过敏性疾病的瘙痒、鼻塞致人难以入睡;④泌尿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尿毒症、泌尿系统感染的尿频、尿急、尿痛严重影响睡眠;⑤心力衰竭、心绞痛、高血压、动静脉炎等循环系统疾病使人难以入眠;⑥肠炎、溃疡病、痢疾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干扰睡眠;⑦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是常见病,也是严重影响睡眠的原因之一;⑧另外,还有少女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老年妇女的更年期综合症等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因此,对失眠的人,应根据各人的不同症状或体征,进行分析,查出病根,以利于对失眠的治疗。

⑷ 药物因素  

①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突然停药后即可能发生停药性失眠;②降血压药,如甲多巴、可乐定等,用量较大,如在睡前服用,会引起失眠甚至严重失眠。 ③抗心律失常药,如心得安、普鲁卡因胺与吡二丙胺等,均对睡眠有影响。

④利尿药,用治疗心脏性水肿、肺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常用速尿、利尿酸、双氢克尿塞等药物,若血钾过低,会导致失眠。同时,服药引生的夜间多尿,也会使人睡不安宁。⑤镇静药,如安定等药物用量失当,可出现白天镇静,活动减少,夜间烦躁,通宵难眠的副作用。⑥此外,应用丙咪嗪、多虑平、阿米替林与利他林、苯丙胺等抗抑郁症药,氨茶碱、麻黄素等平喘药,甲碘安、甲状腺粉等激素药物,均会使人兴奋,难以入睡。

2、发作性睡病  

本病是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的一种少见疾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男女发病率相似。部分病人可有脑炎或颅脑外伤史。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降低等有关。多数病人伴有猝倒症、睡眠麻痹、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

⑴ 睡眠发作   睡眠发作多不能克制,下午尤为明显,饭后或温暖环境中尤易发病,在吃饭、谈话、工作甚至行走中均可突然发生。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一般十几分钟,可唤醒。一日可发作多次。

⑵ 猝倒症    大多数病人可能发生,常发生于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情感反应,如惊吓、恐惧、大笑、哭泣等均可诱发。躯干及肢体的肌张力突然低下而猝倒,病人表现为跌倒或跪下,轻者可仅有肢体的软弱无力。

⑶ 睡眠麻痹    约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有睡眠麻痹发作,常于睡醒后或入睡时发生。病人意识虽然清醒,但全身无力和不能活动,表现为全身弛缓性瘫痪,一般历时数秒钟至数分钟,长则1~2小时。病人被别人触动躯体时可中上发作,有些病人须用力摇动后才能恢复。

⑷ 睡眠幻觉    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有睡眠幻觉,常于入睡时发生。可有各种幻视、幻听,内容多较鲜明,多属日常经历,病人对周围有所知觉,但又似科在梦境。也可和睡眠麻痹伴发。夜间睡眠常多梦和易醒。

3、睡眠过度

是睡眠时间过长,较正常睡眠时间增多数小时或长达数天。与发作性睡病不同,这种睡眠并非不可抗拒,也无猝倒或睡眠麻痹等伴发症状。睡眠过度常见于:

⑴ 脑部疾病患者   如蝶鞍附近、第三脑室底部的颅内肿瘤,也见于脑炎、脑血管疾病和脑外伤患者。

⑵ 内分泌疾病患者   也可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病人和糖尿病患者。

⑶ 原发性睡眠过度患者   如果查不出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睡眠过度,临床上称为原发性睡眠过度,这些患者中有部分有遗传史。

4、梦行症

梦行症又称梦游或睡行症,即在睡眠的时候做出梦里的各种动作,如起床行走、开门开窗、穿衣和进食,持拿物件、重复进行熟悉的活动,乃至做更加复杂的动作,或轻声咕哝奇怪的词句。梦游时,意识水平降低,两眼睁开或半闭,面无表情,问之不答,常可避开障碍物,偶尔可能做出一些影响自身安全或危害他人的行为。有时如果走到危险地方,可发生伤亡等意外。一般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又可以自行上床睡觉,有时也可能拌倒在室内或户外。遇到陌生的事物,可促使期清醒,但醒后多有遗忘。

⑴ 儿童    梦游在男性儿童中较易发生,多在10岁以前出现,多与遗尿症并发,至15岁停止,可有家族史。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消失,这提示梦行症可能是因中枢神经延缓成熟所致。

    ⑵ 成人    成年人如果出现梦行症则常见于神经衰弱或癔病患者。

5、夜惊  

夜惊常发生在入睡后15~30分钟。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凝视,手足乱动,并从床上坐起或跳到地上,表情惊恐或呼喊救命,有严重的焦虑,窒息或濒死感。心率增快至150~170次 / 分,呼吸频率与幅度明显增加。每次发作历时1~2分钟,长则可达15~20分钟,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的情形遗忘或仅能记起简单的惊恐景象。

⑴ 发病人群  夜惊多见于青春期以前的儿童,尤以l~5岁的儿童更易患此症,其发生与儿童大脑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及受精神刺激有关。一些学者认为这属于一种“醒觉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在成人多伴有焦虑症。如果是中年以后才首次发生夜惊,应想到脑部肿瘤存在的可能性,须尽早去医院作起步检查。

⑵ 伴随梦行症  一部分患儿在发作时伴有夜游现象,即起床走动,做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动作,如开抽屉等,但醒后完全不能回忆。本病的发作次数不一,可一夜发作数次,亦可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

⑶ 发病原因  引起儿童夜惊的病因主要为紧张、受惊等心理因素所致,例如家庭成员中有人受伤、突然发现至亲的亲人患重病,或突然发生死亡等;初次离开父母或爷爷奶奶而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致使患儿焦虑和恐怖不安等。此外,在睡前听恐怖紧张的电影、电视剧或故事,或被小同伴闹的恶作剧吓了一大跳等,都可引起夜惊的发作。

⑷ 心理疏导  经常出现夜惊的患儿,说明其自身存在持续较久的焦虑。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患儿的近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家长对儿童夜惊发作不要过于紧张,需要重视的是防止孩子夜惊伴游行症,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因此一定要作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在夜惊发作后,要想尽办法,快促使患儿重新入睡。

6、梦魇    

为睡眠时出现恶梦,梦中见到种种强烈而可怕的景象,如被猛兽、妖魔追赶,或与之搏斗,或撞车、高处跌下等等,因而呼叫、呻吟而突然惊醒。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梦魇现象与儿童平时或日间的情绪压力有关。日间的压力如不能轻易解除。使儿童对早晨起床一事,难免形成心理上的焦虑与恐惧。父母亲如果发现儿童在早晨起床前多次出现梦魇现象,除注意调整儿童饮食起居、日间生活之外,应带儿童去心理咨询门诊看病。

⑴ 梦魇与夜惊的区别  夜惊总是发生在沉睡期,通常多发生在睡眠后的一小时左右;即便夜惊与游行症伴行,醒后,对梦中的情境一点也不能加快。而梦魇则通常是在黎明前发生。这一个睡眠阶段,正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所以梦魇现象的原因,可以确定是作了可怕的恶梦。儿童醒后多半能记得梦中情境。

⑵ 梦魇发生的原因  

① 常见的原因是白天受到恐吓,过度兴奋或过度忧郁所致。

② 消化不良、呼吸不通畅、胸部或四肢受压等。

③ 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的人,突然停药后亦可出现梦魇。

④ 成人的酒精或巴比妥慢性中毒。

⑤ 持续性的梦魇则常见于某些精神疾病。

7、预兆梦

⑴ 什么是梦? 多少年来,人们象探究生命奥秘一样,探究对丰富多彩的梦的解释。有些所谓预兆梦,似乎的确是现实了,神话故事里有很多托梦预示未来风险的例子。对现代人来说,什么是梦,目前已经没有更多新的解释,大家都认为,是人们入睡后,在大部分脑细胞抑制的状态下,还有一小部分活跃的脑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而产生的现象。但是近年来,人们在探索梦的奥秘中,发现经常做奇特而又惊险的梦,可能提示人体内或许存在着一些还处在潜伏期的疾病,如果这些研究被证实的话,对疾病的预防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⑵ 预兆梦  人的大脑像一台无线电收音机,白天强大的刺激信号,不断地使大脑兴奋,它们为工作为学习而紧张工作着,不可能有精力来分析那些疾病潜伏期微弱的刺激信号。到了夜晚,紧张工作学习了一天,大部分白天持续兴奋的脑细胞终于得到了休息,但大脑皮层、间脑和脑干那些值班的细胞还在管理着人们的心跳、呼吸和胃肠道蠕动等生命必需的生理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内还有一部分管理信息的值班细胞在工作,由于外界强大的信号已经停止播音,剩下一些白天听不清的微弱的信号,这时就较为清晰地传到大脑,这些大脑皮层细胞并没有充分分析整合,就与管理生命中枢活动的脑细胞一起,将这些信号以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胸前区窒息感而表达出来,这就是目前人们对预兆梦的一般通俗解释。

⑶ 预兆梦的种类:

①咽喉部疾病  多次梦到朋友恶作剧卡你的脖子,或梦见吃鱼被鱼刺卡住喉咙,常提示咽喉部有慢性炎症或其他疾病。

②冠心病  多次梦到自己被人从悬崖推下,但落在半空中,上不得上,下不得下,胸前憋闷难受,想呼救但喊不出声。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人睡眠姿势不当,手压在自己胸前。但如果年龄超过50岁,则应想到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如果在睡梦中有窒息感,甚至突然惊醒,可能是心绞痛先兆。

③高血压  常梦见周围环境酪热难耐,感觉自己的心跳(心悸),头脑发胀,常提示患有高血压病。

④溃疡病  经常梦见自己饥饿难耐,摆上桌的食品又看不上,但因为饿而不得不吃,吃后又心中灼热,腹胀痛或饱满感,恶心欲呕但又呕不出来,口中常有苦涩或酸味,多提示有溃疡病或幽门梗阻。

⑤内分泌系统疾病  “做梦娶媳妇想得前美”是正常生理现象。儿童时梦见厕所难寻,好不容易终于找到了,小解后觉得周身热乎乎的,也属于正常范围,是因为白天太紧张太累的原因。如果成年人经常梦见小便憋急了找不到厕所,或经常梦见性生活情节,则可能是与引起性欲亢进的多种内分泌疾病有关。如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或雄激素分泌过多、睾丸间质细胞瘤、睾丸间质细胞增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均可引起性欲亢进。某些颅内肿瘤,如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早期,还有一些精神病患者也出现性欲亢进症状。做梦有上述情况者,应想到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8、中医对睡眠障碍的认识

中医认为,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眠差、多梦、夜寝不安。多与气血两虚,心神失宁有关;与气血两虚,心肝失养有关;与痰热扰心、神不守舍有关;与虚火上炎、忧思过虑、五心烦热有关;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有关;与阴虚火旺,心神失宁有关;与热毒炽盛,上扰神明有关;与七情所伤,心脾两虚有关;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气郁结有关。或因痰生热,痰热上扰;或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或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或阴虚内热,热扰心神等所致。

中医对待失眠病人,一般主张:

⑴ 安排安静、舒适、避免噪音的环境。根据患者习惯,满足患者日常生活所需;尽量减少环境中干扰睡眠的因素。

⑵ 睡前1小时可饮用牛奶或者红枣桂圆连子汤。

⑶ 保持情绪稳定,睡前不看刺激性书刊、电影、电视剧;不饮浓茶或咖啡等兴奋饮料。

⑷ 睡前可用温水泡脚,自己按摩双足之涌泉穴。

⑸ 勤洗澡、勤换衣,保持皮肤干爽,及时治疗引起瘙痒的各种疾病,有利睡眠。

 

五、出汗异常辨病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异常是指人体分泌的汗液量或汗液成份的改变,临床上有多汗、无汗、臭汗和色汗等异常改变。

人体分泌汗液的组织为汗腺,按汗腺的分布、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两种。人体的小汗腺除粘膜外,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汗腺的分泌与体温的调节作用有关;人体的大汗腺局限于腋窝、乳晕、肛门和外生殖器等部位,分泌乳样蛋白性液体,与体温调节无关。

1、多汗辨病  多汗又称多汗症,由以下原因引起多汗症

⑴ 伴有系统性疾病所致的多汗   汗腺神经紧张性增高,如感染、恶性肿瘤等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佝偻病、淋巴瘤、脑炎后遗症、肥胖、更年期、低血糖症、倾倒综合症、休克、昏厥等疾病或病理状态时,有出汗增多现象。发热期伴出汗,多见于风湿病、结核病、布鲁菌病等。

①多汗伴有突眼、怕热、失眠、易怒、兴奋、心悸、心跳加快、食欲亢进等症状,多为甲状腺机能亢进。

②多汗伴有寒战、高热、臭汗等,此多为急性热病,或全身化脓性感染如败血症等。

③多汗伴有明显的头昏、眼花、疲乏无力,且饥饿感明显者为低血糖症。

⑵ 局限性多汗  常发生于腋窝、前额、手掌、跖、肛门及会阴等处,多在情绪激动时出现,常呈对称性分布。

⑶ 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多汗  如中枢性病灶(脑出血等)、脊髓外伤和肿瘤、脊髓灰白质炎及脊髓空洞症、耳颞综合征、鼓索综合征等。

⑷ 药物毒物所致的多汗  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等可致病人多汗;接触某些毒物,如有机磷农药、铅、汞及砷等,中毒后可见多汗。

2、无汗辨病  无汗又称为无汗症。患者皮肤一般是异常干燥。

⑴ 汗腺疾病所致的无汗  

①先天性发育缺陷所致的无汗,如鱼鳞病及先天性外胚叶发良不全等。

②汗腺萎缩所致的无汗,如系统性或局限性硬皮病、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萎缩性硬化性苔藓等。

③汗腺导管闭塞所致的无汗,如剥脱性皮炎等。

⑵ 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无汗  如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症、酒精性神经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根炎及麻风等均可致无汗。

⑶ 药物所致的无汗  阿托品等抗胆碱药可致无汗。

⑷ 其他原因所致的无汗  严重的脱水、甲状腺功能减退、尿崩症等可致病人无汗。

另外,因程度的不同,一些人表现为少汗并伴有皮肤干燥,多见于维生素A缺乏、轻度脱水等情况。

3、盗汗辨病  夜间熟睡后出汗,醒后汗止即为盗汗。民间有“脱影”的说法,即长期盗汗,致人所垫的被褥受潮,被褥下的床铺板上有一人形影子现象。其实并不神秘,所谓“脱影”即因盗汗而来。盗汗多见于结核病或一些体质虚弱者。

⑴ 结核病人的盗汗  尚伴有乏力、咳嗽、胸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发烧、咯血等现象。

⑵ 体质虚弱所致的盗汗  产妇、做人流后的妇女,大手术后的病人、癌肿患者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后,因体质虚弱可出现盗汗。

4、冷汗辨病  

⑴ 病理性冷汗 大汗淋漓且四肢皮肤发凉即称为冷汗,多见于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心肌梗死等病人发生休克或虚脱情况时。

⑵ 生理性冷汗 多见于体质虚弱的人,当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情绪过于激动,过于紧张时,或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时,会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心慌、心悸、出冷汗的表现。此为一过性的生理性的冷汗,精神刺激或惊吓去除后立即好转,不必多虑。

5、臭汗辨病  臭汗又称为臭汗症,指汗有臭味,与遗传有关,主要发生于腋窝部,由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分解大汗腺汗液,产生短链脂肪酸所致。

⑴ 生理性臭汗  如果出现汗液的腐败,食物特别注意的是大蒜、洋葱等,由汗液排泄时即能产生全身性特殊的臭味。大腿根部、会阴部、胸部、腋下和乳房下皮肤皱折处所出汗液多时,因局部不易蒸发而郁积成臭味,这些完全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夏天,人们进入社交场所,应该注意保持包括气味在内的整体形象,避免吃这些食物。

⑵ 狐臭  医学上又称为腋臭,其皮肤大汗腺的腺体所排泌的是一种狐臊味的汗液,因大汗腺中臭物质较多,所以有一种令人闻之不愉快的气味。

⑶ 尿汗  汗液中本来含有微量尿素,一般不被人察觉或闻及,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患者,因汗液中含尿素过多,故汗液中夹杂有尿臊味,故称之为尿汗。

⑷ 香汗  说是香汗,其实闻之令人不快,虽说有一定的芳香气味,实际上是一种发烂的烂苹果气味。多见于糖尿病人出现代谢性酮症酸中毒时。

6、色汗辨病  一般认为是大汗腺所致,称大汗腺色汗症,多见于腋窝、面部,后者可能是大汗腺的异位。情绪波动及局部物理性刺激能促进色汗的分泌。其色素系大汗腺或一般汗腺分泌物中含有多种内源性脂褐素所致,色汗颜色的深浅与脂褐素的量及其氧化程度有关。小汗腺色汗症可能是皮肤和毛发上因外源性细菌、霉菌及染料等使原来无色的汗液变了颜色。内源性色汗症多因摄入有色素的药物,如果维生素B2(核黄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等有关,色汗可能出现在背部及腰间系皮带处,这种色汗可将白色内衣染成洗不净的黄色。

⑴ 黄汗  汗中尿素增多、摄入带黄色素的药物(这时尿液也呈现黄色或深黄色)及某些肝硬化病人可能出现黄汗。

⑵ 红汗  因治疗使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可导致红汗。一些人出现认为,出现红汗可能是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还有人认为是体内有隐藏的出血性病灶,会出现红汗,这时的红色汗液含有血液成分,又称之为血汗。

⑶ 绿汗  常因某些产生色素的细菌或应用某些药物所致。在一些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中偶尔也能见到绿汗,推测可能因胆液反流入血液之引起。

 

六、粪便异常辨病

 

谁都知道粪便是食物在体内经消化的最终产物。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的细菌和无机盐及水等组成。

参与消化吸收作用的胃、肠、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病变,其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性状的改变间接得知。因此,粪便的观察主要目的为: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食物消化状况,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等消化器官的功能;了解肠道菌群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及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等。

粪便检查与尿检查、血液一般检查,被临床列为三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家庭辨病所能涉及的主要是粪便的一般性状的检测,即根据其量、颜色、一般性状、气味、寄生虫体及能够见到的结石等直观材料进行初步判断。

(一) 粪便的量    正常人每天排便一次,约为100~300克,食量大、进食的粗纤维多,粪便的量相对较多。具体人的粪便量随食物的种类、进食的量以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各不相同。

(二) 粪便的颜色与性状    即便是在医院的化验室内,很多情况下,粪便标本首先要用肉眼观察,通常根据粪便的性状即能作出初步诊断。

1、粪便形状辨病

⑴ 稀汁样便    人们通常所说的拉稀,拉出的稀便即为稀汁样便。至于稀汁样便内有多少粪渣多少清水,则因感染的程度,人们的性别、年龄、体质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稀汁样便是肠道蠕动剧烈,或分泌增多所致,

① 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   有一种胃肠型感冒,以拉稀汁样便为主。

② 消化不良所致的腹泻   人体消化吸收的三大营养物质中,如为糖类食品(主要指我们食物中的主食,即面条、馒头、米饭等)消化不良,大便中有甜酸味;如为脂肪类食品消化不良,大便稀中带油腻状,有时可混有似米粒样或未溶解的奶粉样杂质;如为蛋白质类食品消化不良,则稀便中可能附带一些果冻样或清鼻涕样粘液。

③ 小儿肠炎   因肠蠕动过快,原来的胆绿素还没来得及转变为胆红素、粪胆素,即被排出体外,因而可出现绿色稀汁便。

④ 伪膜性肠炎  大量稀汁便如果其内混有薄薄的膜状物。

⑤ 艾滋病   病人如果伴有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可出现大量稀水样便。

⑵ 柏油样便     简称黑便,粪便呈现深褐色或黑色,质软、具有一定的光泽,到医院检查大便隐血试验会出现阳性结果,此即为通常人们所说的柏油样便。其来历是上消化道(临床上通常将消化管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直肠和肛门为下消化道)有出血病灶,血液在消化道内经胃酸破坏后的降解产物与肠内产生的硫化物,在肠道众多的细菌作用下转变成硫化铁而呈现黑色,黑便上的光泽系由硫化铁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的粘液所致。上消化道出血50ml~70ml,即可出现柏油样便。

①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所致的柏油样便    最为常见,约有15%~25%的溃疡病患者可并发出血,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更容易并发出血。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病出血占50%,居首位。如果是大量出血,一般是数小时内失血量可超过1000ml,表现为黑便、伴或不伴呕血,有不同程度的因急性失血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即可从眩晕到休克。患者可出现头昏、眼花、乏力、口渴、心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晕厥、甚至失血性休克。如果是小量出血,速度慢而且持久,则仅有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表现为面色苍白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症状。

②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所致的柏油样便    这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也有少部分患者为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病人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大量呕血和黑粪,常引起失血性休克,可诱发腹水和肝性脑病(肝昏迷),甚至死亡。如果患者出血量不多,则仅表现为黑便。

③ 肝癌所致的柏油样便     肝癌伴有肝硬化者除有黑便外,尚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女性月经过多等出血倾向。伴有脾肿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蜘蛛痣、下肢水肿等表现。

④ 胃癌所致的柏油样便     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仅有上腹部轻度不适、隐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贫血。如果癌肿破溃或侵袭到胃粘膜或胃壁上的血管,可导致出血或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此时即可出现黑便。

⑤ 急性胃粘膜损害所致的柏油样便    包括急性胃炎,可因酗酒、服用乙酰水杨酸、消炎痛等药物致急性胃粘膜损害。也可因严重烧伤、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大手术、败血症、休克等原因导致应激性溃疡,亦是造成急性胃粘膜损害的重要原因。胃粘膜损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除呕血外,可出现黑便。

⑥ 其他肿瘤所致的柏油样便    恶性肿瘤中的食管癌、残胃癌、淋巴肉瘤、壶腹周围癌;良性肿瘤中的胃息肉、平滑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均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而出现黑便。

⑦ 损伤所致的柏油样便    物理性损伤中的器械检查、异物损伤、胃粘膜脱垂、急性胃扩张、胆道疾病引起的胆道出血;化学损伤中的强酸、强碱或其它腐蚀剂对消化道的损伤均可因损伤消化道而呈现出血症状而出现黑便。

⑧ 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柏油样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因血液中血小板的质与量的异常而引起出血致黑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及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结缔组织疾病可有广泛的中小动脉炎、出血,累及上消化道时可产生溃疡而并发出血,致黑便。

⑨ 血管壁异常所致的柏油样便    胸主动脉瘤可破入食管、腹主动脉瘤可破入十二指肠、肝动脉癌破入胆道、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均可引起血管壁破裂或通透性改变而引起出血,发生在消化道出血即可能出现黑便。

需要说明的是,服用一些药物,如活性炭、铋剂后可排出黑便,此时的黑便无光泽,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另外,食用较多的动物血(如猪血、羊血等)、动物肝脏,治疗贫血服用铁剂(如硫酸亚铁)时,粪便可呈现黑色,大便隐血试验可能为阳性,应与引起柏油样便的各种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⑶ 鲜血便    说明出血部位在下消化道,并且在离肛门较近的部位。常见的疾病有:

① 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常见直肠息肉、直肠癌。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便后出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鲜血,量不多,血常染在粪便之外。如果是位于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常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呈鲜红、樱桃状,便后可自行还纳复原。直肠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早期症状是便意频繁,排便次数增加、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癌肿表面溃破后,便时有肉眼可见的出血,但量不多;如果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

② 鲜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滴落    常见肛裂和痔疮。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因反复损伤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全层裂开,以致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并有疼痛、便秘和出血典型症状的一种直肠肛管疾病。患者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部疼痛,便时带鲜血,因排便疼痛,不敢排便而致反复便秘。检查时可见肛门后或前正中线有一梭形溃疡裂隙,一些病人可见裂隙下端形成的一个袋状小皮赘,临床上称之为“前哨痔”。

痔疮是由肛门内皮肤粘膜交界处(齿状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曲张等所致的团块。痔疮简称痔,分为内痔和外痔。引起大便滴血的是内痔,它以大便时无痛性出血和痔核脱出为特点。血呈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淆,长期的反复出血导致病人贫血。外痔则一般无症状,在肛门外可见有皮垂;只有发生血栓性外痔时则有剧痛,肛门部这时可见暗紫红色园形肿物,感觉敏锐,触痛明显。

⑷ 粘液脓血便     正常人的粪便内或表面含少量粘液,如果粘液明显增多,以致肉眼即可看清楚,在粘液的基础上混有脓血者,则为粘液脓血便。常见的疾病有:

①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粪便多为粘液脓血便,全身症状可有可无,但排便时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觉,似乎有很多要拉,实际仅拉出少量白色或红色的冻子,即粘液脓血便,有少量粪质,有时甚至可无粪质;便后难以起身,蹲在厕所似乎要调整半天才能站立,站立时头昏眼花,肛门灼热,苦不堪言。

②阿米巴痢疾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粘膜下层,在其中生长繁殖所致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起病缓慢,全身症状轻,腹泻、大便呈暗红色果酱,带粘液及脓,但粪质较多,以血为主,有腐败的腥臭气味,病人的右下腹有压痛。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为急性阿米巴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为慢性阿米巴疾病。

③溃疡性结肠炎    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可迁延数年至十余年,偶有急性发作过程,但多有诱因。反复发作的腹泻,每日3~4次甚至10余次不等,常见里急后重症状,粪质多为糊状,混杂有粘液脓血,或仅有粘液脓血。常见左下腹及下腹部隐隐疼痛,严重者有痉挛性疼痛。严重的病例有腹部的压痛和反跳痛(轻轻下压腹部某处,至一定程度突然抬起下压腹部的手掌,这时病人顿感剧痛难以忍受为反跳痛)。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等。

⑸ 米泔水样便    粪便如白色淘米水样,量多且含有粘液片块。常见于霍乱及副霍乱患者。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剧烈的腹泻及呕吐,无腹痛、无里急后重症状,大便开始是黄色水样、逐渐变成清水样或米泔水样。病人迅速出现严重的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表现。本病应与细菌性食物中毒、大肠杆菌性肠炎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相鉴别。家庭遇到这样病人,应立即送医院。对病人及病人所用什物,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⑹ 白陶土样便    前述三种黄疸中,有一种叫阻塞性黄疸的病人可排出白陶土样粪便。在肝脏内结合了葡萄糖醛酸的胆红素叫结合胆红素,它经各级肝内胆管,最后经胆总管排到十二指肠降端的十二指肠乳头,入肠道后被细菌还原为粪胆素原,大便排出体外后,被氧化为黄色的粪胆素,所以正常的大便是黄色的。如果胆汁排泄系统的各管道发生梗阻,如结石、肿瘤、蛔虫等因素,均可致胆道梗阻。胆道梗阻的直接后果是结合胆红素不能顺利排入肠道,粪便因无粪胆素而变成陶土色,排出白陶土样便。

诊疗方法中有一种叫钡餐造影术的方法,人们吞钡后排出的是含有硫酸钡的粪便,这时粪便也呈现灰白色,应与白陶土样便鉴别。

⑺ 异形样便   

①球形硬便    便秘是大多数人曾经经历过的尴尬事,拉出来的是球形或板栗形硬便,如果有痔疮者,多见硬便中混有血液。便秘的原因很多,一般人多食用粗纤维的食品即可解除。

②扁平状便    各种原因导致的直肠或肛门的狭窄可排出扁平状便。最常见的是直肠癌患者,除了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等感觉外,较早出现的体征就是便血,肿瘤破溃时有脓血。当肿瘤引起直肠狭窄时,除脓血便外,逐渐出现粪便变细,较多见的是扁平状便。

除直肠癌外,引起肛门和直肠狭窄的原因还有:先天性因素中的先天性肛门闭锁或狭窄、先天性直肠闭锁或狭窄;炎症性因素中的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肠结核引起的直肠狭窄;良性肿瘤因素中直肠腺瘤、类癌、淋巴瘤、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引起的直肠狭窄;还有外伤性肛门或直肠的狭窄等。这些原因导致肛门或直肠狭窄时,均可排出扁平状便。

③带有沟纹状便     多见于直肠息肉患者,因较软的成形粪便在有息肉的直肠中通过时所留下的印记。

2、粪便的气味辨病    人说“粪臭三分香,尸臭实难当”,说明一般粪便的臭味人们多能适应。但生活中,常见到一些人的粪便臭不可闻,这多为消化道的一些疾病所致。

⑴ 酸臭粪便   粪便呈现酸臭味多见于消化不良,多因糖类食物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腹胀、嗳气、肠鸣、排气增多(屁多);排出的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多气泡与酸臭味。

⑵ 恶臭粪便    食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较比较食素食者来说,粪便会臭一些,但人们一般能够忍受。如果呈现恶臭,则多见于:

①消化性溃疡、溃疡并发大出血,血液中的大量血红蛋白在肠道中腐败,而产生恶臭。组织蛋白质的加速分解,或食物蛋白质在肠道内没有很好地消化,都可能产生大量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如腐胺、尸胺等,它们是粪便产生恶臭的原因之一。

②肠道的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肿瘤并发感染、并发出血等均使肠道中的蛋白质腐败产物增多而致恶臭样便。

③阿米巴痢疾等疾病。因排出大量脓血便,肠道内腐败的蛋白质产物增加,大量的肠道粘膜脱落坏死加重了病情,因而病人排出的粪便呈现特殊的腥臭或恶臭气味。

④正常人中对动物类蛋白的消化能力差者,亦出现恶臭便。

⑶ 奇臭粪便    这里主要是指粪便量大,呈现油腻泡沫样,因脂肪的酸败而导致粪便奇臭。多见于胆囊炎、胰腺炎及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如慢性胰腺炎患者因胰脂肪酶分泌不足,不能很好地消化肠道的脂肪而导致脂肪泻。病人有明显的食欲不振、饱胀、嗳气、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的量较多,有奇臭,进脂肪饮食后尤为明显,病人因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而消瘦。

 

七、精液异常辨病

 

精液主要是由精浆和精子组成。精浆占精液的绝大部分,主要由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精浆中的少部分由附睾、输精管、尿道球腺和尿道旁腺分泌;精子则在睾丸的曲细精管内,由生精细胞发育而成。家庭辨病手册中介绍精液异常辨病的方法,有利于保护隐私权。一些不必要与人言语的事情,经过本书的阅读也能大概知道一二,不必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平添几分烦恼。

(一) 精液量的变化辨病

1、正常精液的量   1次射精的量,与射精的频度、工作紧张、生活安逸、营养状况及心情有较大的关系。一定量的精液提供了精子活动的空间,并可以中和阴道的酸性分泌物,保持精子的活动力,以利精子顺利通过宫颈口而致母体怀孕。一般精液的量为3~5ml∕次射精。

2、精液减少辨病   

⑴ 精液减少   正常成年人在数日未射精的基础上射精的量仍少于1.5ml者,称为精液减少。精液减少自然不利于精子通过阴道进入子宫和输卵管,即使精子计数和精子活动力均正常,也难使女方怀孕。不过这还不能肯定就是男性不育症的原因。

⑵ 无精液症    精液量减少至1~2滴,甚至根本就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常见于生殖系统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

①男性生殖系统结核    男生殖系统结核绝大多数继发于肾结核,首先发生的是前列腺、精囊结核,以后再经输精管蔓延至附睾。早期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症状常不明显,偶有会阴部不适,常在病人的附睾上出现硬结,才引起病人注意。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表现有血精,精液减少甚至无精液症。

②淋病    是由淋球菌所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器粘膜传染性炎症疾病,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主要表现为尿道炎,可见大量黄白色或黄绿色脓液自尿道口大量溢出,出现排尿疼痛,严重者因疼痛而不敢排尿致排尿中断。患者因后尿道炎侵入附近组织器官,可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腺炎、膀胱炎等合并症,因而常导致精液减少甚至无精液症。

3、精液过多辨病    如果一次射精的精液量超过8ml,称为精液过多。一般来说,精液过多会导致精子的数量在单位体积内相对减少,所以也往往妨碍生育。

⑴ 生理性精液过多    因某种原因长期禁欲者,可见精液过多。此属生理现象。

⑵ 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亢进    在儿童时期,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亢进所导致的性早熟,称为真性性早熟。男孩出现过早的睾丸发育和第二性征,成年后,患者可有精液过多。

(二) 精液颜色及透明度辨病    因为精液射出体外后会迅速液化,因此,观察精液的颜色及透明度时,需要立即用肉眼观察,这在家庭辨病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正常精液的颜色及透明度    正常精液的颜色为灰白色或乳白色,如果遇久未射精的情况,其精液的颜色可加深为淡黄色,精液射出后会迅速液化为半透明状。

2、血性精液辨病   所谓血性精液,是指呈现淡红色、鲜红色、暗红色或酱油颜色,并含有大量红细胞的精液。常见的疾病或损伤有:

⑴ 炎症    精囊与前列腺、泌尿道及直肠等器官相邻,当这些器官存在炎症时,炎症将蔓延至精囊组织产生炎症性病变。因精液中的95%为精浆,而精浆主要由精囊和前列腺产生,当前列腺和精囊壁组织充血、肿胀时,易引起其壁层的小血管损伤。排精时,随着阴茎的强烈抽动,致局部充血更明显,因之射出的精液是血红色的血精。治疗血精,除使用抗生素,停止房事让局部休息外,还可采用精囊和前列腺按摩,以排空精囊内的炎症性分泌物,促进炎症好转。

⑵ 生殖系统结核   ①前列腺结核;②精囊结核;③附睾结核;这些生殖系统结核病均可导致生殖系统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小血管破裂而导致排精时排出血精。

⑶ 生殖系统肿瘤    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等生殖系统肿瘤,因肿瘤组织破溃或侵犯邻近的小血管而致排精时出现血精。

⑷ 生殖系统结石    尿道前列腺部等处的结石,因结石损伤尿道粘膜而致血精。

⑸ 生殖系统的损伤    男性尿道,属于男性的外生殖器官,兼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全长约16~20cm,管径平均为5~7mm。它起自膀胱内口,终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整个尿道分为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和尿道海绵体部;临床上将尿道前列腺部和尿道膜部称为后尿道,将尿道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严重的生殖系统损伤,生命垂危,不大可能有排精现象发生;轻度的生殖系统的损伤,包括轻度的尿道钝性挫伤等,可能导致排精时出现血精。

3、脓性精液辨病    如果见排出的精液呈黄色或棕黄色或棕色,则多为脓性精液。多见于:

⑴ 前列腺炎    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起病急,有高热寒战、排尿痛、会阴部疼痛。随即尿道有炎性分泌物排出,排精时可见脓性精液。慢性前列腺炎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会阴部不适或疼痛,性功能障碍、尿道口滴白色粘稠分泌物。排精可发现脓性精液。

⑵ 精囊炎    因精囊是产生精浆的主要部位,其炎症引起的变性、渗出和增生等炎性改变,将细菌、白细胞和死亡脱落的上皮细胞的尸体液化为脓,因此,排出的精液呈现脓性精液。

(三) 粘稠度和液化时间辨病    正常人刚射出的精液具有较强的粘稠性,经过纤溶酶的作用,离体的精液可自行液化。精液由胶胨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的时间为精液液化时间,正常人的精液液化时间小于30分钟。精液的粘稠度和液化时间可有下列变化:

1、精液粘稠度降低    如果刚射出的精液粘稠度降低,似稀米汤样,多见于:

⑴ 先天性精囊缺如 (即一出生就没有精囊腺)    精液的凝固是由精囊产生的凝固蛋白所致,如果精囊缺如,则其分泌的凝固蛋白自然极度缺少,因此精液不凝固而致粘稠度降低。

⑵ 生殖系统炎症    包括生殖系统结核(前列腺结核、精囊结核、附睾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前列腺炎、附睾炎、精囊炎)等均可致精液减少或无精症。因精液内精子减少,精液粘稠度降低。

2、精液粘稠度增高    如果刚射出的新鲜精液标本,在室温下60分钟仍不液化,称为精液延迟液化症。外观上看,其精液粘稠度增高,多见于:

⑴ 前列腺炎    由于精液的凝固是由精囊产生凝固蛋白所致,而精液的液化是由前列腺分泌的一系列蛋白水解酶即液化因子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前列腺和精囊发生炎症,使其分泌功能紊乱,使精液凝固因素增加或液化因素减少,造成精液不液化。精液不液化使精子被粘液网络,阻碍其在女性生殖道中的运动能力,所以造成男性不育。

⑵ 精囊炎    能够使精液液化时间延长,是由于精囊炎致精囊产生的凝固蛋白增多,致凝固因素增多,因而精液液化时间延长,使精液粘稠度增高。

⑶ 前列腺炎或精囊炎   均可导致精液不液化,原因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