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采购和同步奏:「一路向西」耷拉边长城巡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11:00

一路向西」耷拉边长城巡摄

(2011-05-31 09:22:33) 转载标签:

野长城

耷拉边

玉石楼

三岔边

小北京结

龙泉庄

旅游

休闲

杂谈

分类: ◆长城行摄

◇摄影手记  文/摄:触景生情

耷拉边长城巡摄

01/远眺耷拉边

耷拉边是一段非常奇特的长城。走在擦石口长城上,远远的就可以望见一段“半截子长城”,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因为走向自高而低,就像耷拉在山脊之上,因此当地人俗称“耷拉边”。让人感到费解的是,这段长城向东南方向仅延伸了1000米的距离,就戛然而止了。从地势上看,耷拉边兀自向长城防线之内延伸,也就是关内方向,似乎与抵御外侵的功能并不存在任何的关联,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长城已经沿外围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防线,还有必要甩出这么一段多余的部分吗?耷拉边,一直流传着修错的说法。因此,这段长城又被当地人冠以“错长城”、“修错边”的称谓。耷拉边真是修错的长城吗?争论历来有之。当地人传说,万历年间修建这段长城的时候,因为地形勘察有误,没修多远发现方向不对就停止了。据山下沙峪村的村民介绍,这段长城当年本来打算修往“北京结”所在的小火焰山上,但是修到这里,因为山高地险,发现无法再往上修,因此不得不改变线路,由开始的耷拉边改成了后来的擦石口长城段;也有学者分析,耷拉边看上去十分完整,明显不像修错的长城,一旦外长城失守,这里作为内长城关键部分,将起到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作用。但是,这些观点都因为无从考证,谁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此,耷拉边也就成为了一个长城不解之谜。  

请点击图片观看大图最佳效果

 

 组一  远眺耷拉边 

 

02/耷拉边起点“三岔边”,当地人又称“钻过”

这座山峰就是三路长城交汇的三岔边,当地人称“钻过”,影友又称“小北京结”,设有关口一处。图片上,左侧为西向,连接旺泉峪长城段;中路迂回而下的为东南向,连接耷拉边长城段;而山峰的背后,连接擦石口长城段,一直向东延伸至“北京结”。

 

03/耷拉边经典双楼

通过实地考察,耷拉边上共分布着三座敌楼,其中前两座规模大小基本相同,而其建筑形式,的确存在与众不同之处。这两座敌楼的楼基、拱门、箭窗、台阶都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因此当地人把第一座地势更高的敌楼形象的称之为“玉石楼”。两座敌楼均为双层结构,楼顶曾筑有专门供人居住的楼橹,因为年代久远,现已垮塌。

 

04/耷拉边尽头“独眼楼”,内景像城墙

耷拉边全程,正好1公里的距离。1公里的路程,谁都可以不屑一顾地走完。然而在耷拉边,要想走完这1公里距离,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在海拔上,这里从起点“三岔边”的778米,下降到终点“独眼楼”的520米,直线落差达258米。这还不算,“独眼楼”处在断崖之上,四周无路,因此还要重新折返回258米的高点之上;其次,因为这里较少人涉足,长城上遍布树丛荆棘,从二号楼到“独眼楼”之间的这段路,更是长满了带刺的野生酸枣,稍不留神尖利的刺就会扎进肉里,甚至出现人被挂住的情况。

 

05/耷拉边尽头“独眼楼”,外景是敌楼

 

06/再拍“三岔边”

 

 

 

 组二  近看玉石楼 

 

07/拱门

这是玉石楼的拱门,最上方由3块弧形石条构成。与长城绝大部分敌楼不同的是,其他敌楼最上方皆由城砖砌成,而这里改用了石条。玉石楼拱门最上方的3块石条雕刻着云纹,其余的二横二竖4块石条雕刻着水纹。

 

08/券门

玉石楼边设置的券门,可经山路通往龙泉庄、沙峪村。耷拉边上多处设置了这样的券门,起到与山下紧密联系、供应军需的作用。

 

09/石阶

这是玉石楼连接山路的石阶,设置在长城之内,可供人马通行。就在这个地方,当我第二次来的时候,遇到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

 

10/遇蛇记

5月22日午后,二上“耷拉边”,这次选择的线路为南侧山下龙泉庄的一条山路,2公里。天气炎热,体力消耗巨大,我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接近玉石楼。看到登顶在望,我加快脚步,就在离进入城墙仅10米的地方,突然发现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它的脑袋钻在草棵里,身子和尾巴搭在石阶上。俺一激灵,心说了:“要想对俺夹道迎接,也事先打声招呼嘛,这冷不丁的,还真吓俺一大蹦!”蛇很粗,也很长,我保持镇定,慢慢的放下摄影包,取出相机,拍下了这张片子。它发现了我,对峙了不到二分钟的时间,慢条斯理的离开了。

这是一条什么蛇呢?回来查证北京蛇类资料,原来是一条王锦蛇。资料里介绍:王锦蛇,又称大王蛇、黄蟒蛇,无毒。体大凶猛,动作敏捷,遇到同类相互缠杀,体长最大可达2米以上。头部前段有呈“王”字的黑色花纹,食性广,捕食蛙类、蜥蜴、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份地区,北京仅零星见于西北部山区的局部地区,是北京最晚发现的稀有品种之一。

 

11/城墙

玉石楼城墙结构,分为两部分。下面为供骡马运输的甬道;上面为供兵将行走的步道。从建筑结构和设施上看,玉石楼是座功能完善、地位重要的敌楼。

 

12/楼橹

敌楼顶上建有房子的建筑称为“楼橹”,是供驻守官员居住的地方。耷拉边上的两座主要敌楼,及其附近旺泉峪的多处敌楼,均出现楼橹的建筑形式。遗憾的是,这些楼橹因为年代久远均已垮塌。玉石楼顶上仅剩这处供出入的门,楼顶设置了两处通往楼下的通道。

 

13/斜砖

这是玉石楼顶上的斜楔砖,可以判断原为窗口造型工艺。从这处细节上我们看到,与大多数敌楼的“粗犷”风格比较,玉石楼更多的采用了秀美、讨巧的风格。有史料记载,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督军修建长城,曾在不远处旺泉峪长城的“御史楼”居住过(见本文图02最左侧敌楼)。当地百姓传说,玉石楼即是他麾下的一位女将修建,也有传说是戚继光为他的家眷所修。

 

14/窗花

耷拉边的玉石楼和二号楼,均各自设置了二扇通风窗,工艺相同。与众不同的是,这两座敌楼的4个通风窗造型为镂空雕饰,这在其他长城的敌楼上绝无仅有。目前仅二号楼保留着一扇完整的窗花。

 

15/文字砖

这是耷拉边箭孔上的文字砖,清晰的戳印着“左部”。说到文字砖,大名鼎鼎的金山岭长城就以障墙、挡马墙、文字砖并称三绝。然而,到了耷拉边,金山岭的文字砖恐怕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虽然耷拉边的规模远不及金山岭,但文字砖的数量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进入耷拉边的前三百米范围内,两边城墙上随处遍布着文字砖,大部分戳印着“左部”、“中部验讫”等名号。经过四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很多依然清晰可辩。触摸年代久远的字迹,让人不觉由然而生怀古之情。

 ◇摄于2011年5月20日、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