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腊梅花的诗句: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釜底抽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38:12

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釜底抽薪

(2010-11-11 20:01:01) 转载标签:

杂谈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计名出自于北齐魏牧所写的《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用来比喻处理一件事时,治标不如治本的意思。在战争中,运用此计就是在两军对垒时,避免作正面的主力攻击,而从敌人的背后去下功夫,侧面暗算,断其根本,拆其后台,从而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原文是:“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上乾上之象。”意思是,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地瓦解敌人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来示转为强。

<一>战乌巢曹操袭粮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中,粮草对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双方相持一个多月,曹操粮食越来越少,但袁绍的粮食却从邺城源源运来,囤积在离官渡40公里的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小支兵马,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根本不采纳。正在这时,有人从邺城给袁绍送来一封信,说许攸的家人在那里犯了法,已经被当地官员抓了起来。袁绍看了信,对许攸大为不满,把许攸狠狠地骂了一顿,还说,像你这样的人,也敢为我出计。
  许攸又气又恨,想起曹操也是他的好朋友,于是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
  曹操在大营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高兴得光着脚丫子就跑了出来,拉着许攸的手说:“哎呀,你肯来,我的大事就有希望了。”
  双方一番试探和侦察后,很快恢复了信任。许攸说:“我知道你的情况很危急,特地来给你报个信。现在袁绍有1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放在乌巢。而守将淳于琼嗜酒无度,防备松懈。你只要带一支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不出三天,袁绍不战自败了。”
  曹操相信这个重要情报,立刻把曹洪找来,吩咐他一定要守好官渡大营,自己带领5000骑兵,连夜向乌巢进发。
  曹操的部队打着袁军的旗号,沿路遇到袁军的岗哨责问,都说是袁绍派去增援乌巢的。兵马一到乌巢,马上围住粮屯,放起火来,把1万多车粮食,烧得一干二净。守将淳于琼匆忙应战,被曹军杀了。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大败,四下逃散,官渡大战进入转折期。

<二>留徐庶孙乾献奸

  徐庶投在刘备手下的时候,曹操要将徐庶收过来用,于是将其母亲骗至许都囚禁起来,程昱模仿其字体写了一封信给徐庶,把事母至孝的徐庶骗到许都,这个故事前面已述过。但是刘备就真的不想留下徐庶吗?当时,刘备的第二号谋士孙乾秘密为刘备出了个主意。
  孙乾说:徐庶是天下奇才,久在我军中住,我军虚实肯定知道,如果让其归于曹操,必然会重用,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危险;如果我们苦苦留住他不放行,曹操见徐庶不去,肯定会杀掉其母亲;徐庶知道曹操杀掉其母亲,肯定会恨死曹操,为母报仇,全心全意帮助我们破曹操。
  这一计很歹毒,正是一计釜底抽薪,但有点下流手段。好在刘备认为,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不仁不义之事如何能行呢?逐做罢了。
  这也间接佐证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忠孝不能双全理论

<三>吕曹合谋殁关羽

  吕蒙在袭取关羽的荆州后,秋毫无犯。有一士兵偷了居民的斗笠避雨,马上按军纪斩了。
  吕蒙的秋毫无犯其实是一计釜底抽薪。因为关羽的荆州部队很大一部分是荆州本地人,随关羽守城征战。你侵犯了他们的家属,他们肯定会知道而恨死你吕蒙,随关羽与你战斗到底,现在见你们根本没有侵犯他们家属,于是众心思归,谁还愿意在外为关羽卖命。这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关羽的军心。
  在吕蒙袭荆州前,孙权将吕蒙准备袭取荆州的事写信告诉了曹操,约共同进攻关羽,并要求曹操保守秘密,不要将消息泄露出去。但善于用计的曹操觉得这正是一个极好的涣散关羽军心的机会,于是反而添油加醋故意将消息泄露给关羽的士兵。探听到东吴袭取荆州的消息,关羽的军心其实在未战前就已经大乱了。
  就这样,吕蒙、曹操共用一计釜底抽薪,共同将关羽的城池、军心,最后连性命都“抽去了”。

<四> 卫罐布檄脱险境
  司马昭两路大军伐蜀, 各建奇功而成大业: 邓艾取成都降伏刘禅而得首功, 姜会收降蜀国大将军姜维及大批军队 。
  在获得擒贼擒王成果最大奖的巨大奖杯面前,邓艾头脑有些不冷静了。他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的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拜刘禅行骠骑将军、蜀太子为奉车都尉、诸王为驸马都尉;对蜀国群臣,则根据其地位高低,或任命他们为朝廷官员,或让他们领受自己属下的职务。
  邓艾还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派人在绵竹把作战中死亡的战士跟蜀兵死者一起埋葬,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邓艾建此大功,深感骄傲,常常显示夸耀,引以为荣。曾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吴汉之徒,己殄灭矣。”他还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虽然邓艾狂妄, 但却是一心筹画灭吴之策,种种建议实具远见卓识。
  但邓艾的种种作为, 虽无意谋反却给人谋反的囗舌。想造反自立的野心家钟会乘机告状,又拦劫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得傲慢无礼,欲置他于死地。
  于是司马昭让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
  卫瓘,字伯玉。今山西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西晋的大臣,魏国侍中卫觊之子,出身于书法世家。年轻时在魏国仕官,担任廷尉、镇西将军。惠帝时被贾后所杀。卫瓘出身书法世家,父卫觊长于书法。自己擅长隶书、章草,颇有才智。
  但才智归才智, 抓邓艾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一个监军,带着千余军士, 拉上一辆槛车, 穿过邓艾部下的营房, 去司令部抓有可能造反的司令员邓艾,岂不是让羊去抓老虎。而且钟会又借机耍了个大阴谋,不配合军力只让卫瓘先行去抓邓艾, 实质是想令邓艾杀卫瓘,证实邓艾反罪, 乘机攻击夺其兵。
  卫瓘危矣。
<五>轻弹泪曹丕继嗣

  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谁, 曹冲。
  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留有五岁能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
  但自古红颜多命薄, 奇才多命短。曹冲也一样, 还未成年就病逝了,年仅十三岁。
  曹冲的病逝,令曹操心痛万分, 曹丕、曹植安慰曹操。教子有成的曹操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此话大有哲理和警示:我曹操失爱子, 当然是大不幸,你等虽然失去了兄弟, 但却是少了最有力的继嗣竟争对手, 因此反而应是幸运的, 你等都有机会了, 但应好自为之呵。
  于是乎, 曹操立卞夫人为魏王后, 其所生的长子曹丕, 三子曹植两位最有继嗣实力的竟争对手随后”好自为之”地展开了一场继嗣的暗战。
  曹植首先亮出了武器: 才。
  曹植, 字子建,极聪明,举笔成章,但凡曹操出征,诸子送行,曹植总是称述功德,发言成章, 对父亲无限赞许。曹植之才是足以打动任何人的, 曹操也不例外, 有了欲立之为后嗣的念头。
  曹丕慌了,战不得害不得说不羸写不羸如何来羸, 赶紧问计于中大夫贾诩。贾诩教曹丕亮出了一件最简单的武器: 泪。
  于是但凡曹操出征,诸子送行,曹丕总是一言不发, 流涕而拜,左右大为感伤。
  俗话说: 男儿有泪不轻弹, 曹丕却在关健时节轻弹几泪, 顿见成效, 令父亲怀疑了曹植乖巧,诚心不及曹丕。
  曹丕又使人收买曹操的近侍,不断说曹丕之德, 树立正面形象, 等候时机。
  果然, 不久后曹操决定立后嗣,踌躇不定之际问贾诩:“我欲立后嗣,当立谁呢?”
  贾诩不作回答。
  曹操又问:“贾先生怎么不回答呢?”
  贾诩曰:“我正有所想,因此暂时不能回答。”
  曹操问:“想什么?”
  贾诩说:“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
  曹操大笑,马上决定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
  为什么贾诩一说:“我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 曹操马上决定立长子曹丕为王世子。因为袁本初、刘景升都是废长立幼自取其乱的。
  此中釜底抽薪之妙处在那里啊? 曹丕的哭及贾诩的点!
  曹丕用几滴眼泪熄灭了曹植八斗才气燃起的烈火! 贾诩用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活脱脱地抽走了曹操唯才是举、鼎新变革、确有立曹植为嗣而废长立幼的念头。

(孟德思奇)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水凉水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要使锅中的水沸腾,在锅底生火并加柴草即可。若不想让水沸腾,可以加进一些凉水,即扬汤止沸,也可以抽掉锅底的柴草,即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水一时凉了,很快又会再沸。没有从根本上止沸。釜底抽薪,因为水靠火沸,火要薪生,便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沸的基础或依靠物。世间很多事物的初始与发展,和水凉水沸形式相似,生生变化之理相同。对立势力便是如此,与对立势力较量,道理和制止水沸相同。正面攻击,等于热水止沸,可能劳而无功;消除对立势力的生存根源,便是釜底抽薪。用在战争中,是指当敌人十分强大时,不要正面与之发生冲突,而是消灭敌人强大力量借以存在或产生的根源,这样敌人就会土崩瓦解了。
     新三国29集,曹操得知许攸来投,喜得光脚奔出相迎。曹操帐中,许攸建议曹操率精兵夜袭乌巢。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发兵前,许攸又提出了在大本营设伏袭击袁军的计划。曹操大悟,连连称是。袁绍果然中了曹军的埋伏,大败而逃。曹操奇袭乌巢其实就是“釜底抽薪”,不去与正面的强大的袁军交战,而是选择相对薄弱,而又是袁军数十万大军赖以生存的贮存粮草之地乌巢进行偷袭。曹操奇袭乌巢成为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其实战争哪个将帅都无必胜的把握,除非实力相差十分悬殊,就像两个象棋高手对弈,比的是心理,耐力,以及自己不要出现失误。而战争远远比下棋要复杂的多,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句话出自《孙子?军形》。意思是:“孙子说:从前善于作战的人,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不会被敌战胜的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所战胜,但不能绝对保证自己一定会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预知,但并不能强求。要想不被敌所战胜,就要组织好防御;要想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行动。采取防御,是因为敌人兵力有余;采取进攻,是因为敌人兵力不足。...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先有胜利的把握,而后才寻求与敌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与敌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善于指挥战争的人,必须掌握“自保而全胜”的规律和原则,这样才能够掌握胜败的主动权。“官渡之战后期双方进入了胶着状态,就看谁能挺到最后,谁能把握住战机,谁不出现失误。而就在此时,袁绍出现了失误,主臣不和,谋臣不和,轻敌。个人认为这个是曹操能偷袭乌巢成功的原因,袁绍没能处理好他和许攸之间的矛盾,致使许攸叛变,并将重要情报泄露给了曹操。袁绍的谋臣之间明争暗斗,袁绍却没有主见,不能当机立断,作出正确的决策,且不能化解谋臣之间的矛盾。最关键的还是袁绍太轻敌了,以至于他的部将也都跟着轻敌,粮草乃军队之命脉,重中之重,袁绍居然没想到曹操会来偷袭,淳于琼竟然不严加防守!
     新三国第32集,曹仁兵至樊城,建功心切,于是摆出了刚刚学会的八卦阵法迎战刘备。徐庶下令坚守不战,并将破阵之法告知关张赵,果然大败曹仁。曹仁恼羞成怒,执意夜袭新野,又陷入了徐庶布置好的伏击,曹仁兵败而归。大营里,曹操感叹徐庶的谋略,决定用其母做诱饵来获得此人。程昱模仿徐母给徐庶写了封信,信中说自己被曹操软禁,请他速来许昌。徐庶果然中了曹操的诡计,不顾众人劝阻告别刘备而去。曹操此乃“釜底抽薪”之计,不去和你徐庶正面较量,而是背后攻击他的弱点,拿他的母亲来要挟他,并赚他来许昌。所以本来如虎添翼的刘备,失去了徐庶的帮助又虎落平阳了。个人觉得三十六计中最厉害的两个计策是“笑里藏刀”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计策有点让人防不胜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