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京有关的现代诗句:克什米尔问题起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23:49:59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分治的衍生物。在决定各土邦归属时,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勋爵提出殖民地的数百个土邦可以自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大多数土邦,归属决定都很顺利,因为在这些邦,有归属决定权的王公和该邦人民有着同样的信仰,信仰穆斯林的归属巴基斯坦,信仰印度教的归属印度,但是在居那家德、海德拉巴和克什米尔邦,王公的信仰和当地人民的信仰相悖。于是王公和他的臣民在归属问题上就发生了分歧。克什米尔邦德王公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但克什米尔大部分民众则属于穆斯林。而且,该邦位置紧靠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从逻辑上来说,该邦应该归属于巴基斯坦。但是印度对此无法容忍,因为克什米尔这块喜马拉雅高地是横跨南亚次大陆的战略要地。尼赫鲁本人尤其对克什米尔怀有深厚的情感,因为这是他家族的故土,也是他每年必来的避暑胜地。

  先来看看居那家德和海德拉巴两邦德情况,这两个邦德王公属于穆斯林,而大部分民众属于印度教。海德拉巴的情况尤为复杂,在地理上它既不临近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前身),也不靠近巴基斯坦,但它的王公却是穆斯林。如果它加入巴基斯坦,则会在印度领土内出现巴基斯坦的“飞地”。1948年,当海德拉巴的王公即将宣布归属巴基斯坦的时候,印度内政大臣沙达·瓦拉汗。佩特尔率领军队开进该邦,尽管巴基斯坦强烈抗议,海德拉巴归属印度已成定局。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居那家德。他的穆斯林王公在宣布加入巴基斯坦后,不久就被吸收入印度。

  回过头来看克什米尔,尼赫鲁和真纳(印度第一任总统)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哈里·辛格作出决定。但戏剧的是,哈里·辛格却迟迟不做决定,他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克什米尔的面积之大,不是其他邦所能比,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和巴基斯坦和印度刚好构成三角形。哈里·辛格在谋求克什米尔独立,自己当老大。终于,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失去了耐心。1947年10月,数千名巴基斯坦武装人员向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家逼近,获知消息的尼赫鲁抢先一步将军队空运至斯利那家,并紧急前往阻止巴基斯坦武装的推进。最终,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双方停火,以停火线为界,将克什米尔一分为二。这条停火线现在叫印、巴控制线,依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克什米尔问题光追溯到印、巴分治是不够的。继续挖根源,克什米尔问题则是英国人对印度分而治之的产物。追溯这个起源是有意义的,因为他关系到印度还会不会继续分裂的问题。V.S.奈保尔在他的著作《百万叛变的今天》就说了:“现在的印度是一个由无数个小叛乱团体组成的国家。”

  从1909开始,英国殖民者在印度设立教派选区,为不同的宗教群体保留不同的选区,同时赋予有财产的印度人有限的邦民主。这种状况造成了不同宗教、种姓政党之间的对立。尤其是造成了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和尼赫鲁领导的国大党之间的对决。国大党声称自己代表了印度所有的教派和种姓阶层,包括穆斯林,而真纳则谋求穆斯林联盟是印度穆斯林的唯一代表。真纳的诉求刚好符合英国当局遏制国大党的意图,1936年印度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印范围内的邦选举,在联合省(也就是印度最重要的北方邦)获胜的国大党拒绝与穆斯林联盟组成联盟。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正式决裂(之前两党在共同对抗殖民当局上是合作的)。人们一般把这个时刻看做印、巴分裂的起点。事实上,穆斯林联盟也一直受到殖民当局的“照顾”,尼赫鲁、甘地都做过牢,但是真纳从没进过英国监狱。1939年,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表态支持英国参加二次大战,英国当局在没有同国大党商议的情况下立即宣布印度参加二战,为了表示抗议,国大党的所有邦政府集体宣布辞职。真纳则将此称为“裁决日”,并大肆庆祝。1940年3月,他在拉合尔宣布了《巴基斯坦决议》,首次公开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由于英国当局的举动,在后来的印度是否对日作战问题上,国大党态度暧昧,这反过来更加剧了殖民当局对穆斯林联盟的依赖和支持。

  印、巴分治后,国内保留了很大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他们的忠心常常遭到印度教派主义者的质疑。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占绝大多数人口的低种姓阶层的觉醒,他们谋求自身的解放,而光靠低种姓政党的参政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连生存权和发展权全都无法保证。于是暴力也成了一种选项,这才有了V.S.奈保尔的话:“印度自1947年以来的精神解放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松绑。在这里,由于层层堆积的悲苦和残酷,这种解放的到来转化为一种骚乱。它伴随着愤怒与破乱而来。”联想到印度频频发生的暴乱。我认为,印度再次分裂并不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