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的形状和颜色:古代风水鼻祖郭璞预言东晋三百年后中国统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2:22:42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829717#
郭璞简介:郭璞,文学家、神仙家、训诂学家,是风水鼻祖,相地风水术宗师。生于公元276年,卒于公元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其人“周识博物,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谶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微,善测人鬼之情况”。曾注《尔雅》、《三苍》、《方言》、《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还写下了《游仙诗》、《江赋》等诗作。

郭璞的堪舆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其所著的《葬书》(亦称《葬经》)中。

说到风水,大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其神秘的。这方面的牛人很多,有三国时的相地大师管辂、东晋堪舆鼻祖郭璞、隋代占卜高人萧吉、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宋代相地名流赖文俊、明代风水大师刘基。其中刘基最厉害,学术成就亦最高,影响最大,是中国古代风水界的“宗师级”传奇人物。

其中,有三位是在南京出了大名的:一是郭璞,二是萧吉,三是刘基。

本书说的,是与南京有关的这三位风水大师,其他人,笔者有机会将会另外介绍。这里,先说郭璞的传奇。

图慕“水龙”遗嘱葬金山

郭璞,是中国古代白事宝典《葬书》的作者,他之所以被视为一代风水宗师,并不是炒作出来的。正是他从之前流行的相地术中单独提取出了“风水”二字,“风水术”才从此深入人心,大行其道。可以说,与孔子的儒家文化一样,郭璞的风水理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甚至左右了中国古人的思想。及至今天,风水术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据《晋书?郭璞传》(卷七十二)载,郭璞是山西闻喜县人。一个山西人是怎么成名于南京的?原来,西晋末年,晋室南渡,郭璞为避战乱和个人发展,也与一大批官宦、大族一样,随晋室到了江东,在建康(南京)落了脚。时权臣王导对郭璞很赏识,招其为幕僚。后他又被晋元帝司马睿青睐,任用为著作左郎。再后丧母辞官守孝期满归来,又被王导做大将军的堂兄、后来谋逆反晋的王敦征用。

山西郭璞在南京出名,就是这么回事儿。

在本书“盗墓传奇?王莽纂位谋臣墓内挖出稀世宝物”一节中,在介绍王莽谋臣甄邯墓遭“官盗”时,曾提到了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的“郭仙墩”,此墩即是郭璞墓。

郭璞并不是在南京死的,他的墓又怎么会出现在南京?这背后就有一段故事。因为之前已简单介绍过郭仙墩,这里便来说郭璞在江苏的另一座著名墓穴——镇江郭璞墓。

据清刘名芳编《金山志》,“郭公墓,在山之西石簰山(云根山)。郭璞墓地怎么又在镇江出现,而且现在成了当地旅游看点?曾在镇江府任职的元代诗人萨都刺,对此也感到疑惑,在其《金山》一诗中留下了这样的话:“当年郭璞因何事,来葬江心作浪传?”

原来,此处是郭璞生前相中的。

郭璞生前曾游历至京口(今镇江),站在江边山顶,抬眼远眺,山峦起伏,连绵相接。背山而立,面临大江,江风拂面,西来之水闯过金山,势如游龙。耳边林涛阵阵,鸟语花香,郭璞顿觉神清气爽,驻足流连,当即把此当成百年后归宿之宝地。

因为图慕镇江金山脚下这条“大水龙”,郭璞便给儿子郭骜预留了话,“我卒,可葬于金山脚下。”

风水大师的神奇“水葬”

郭璞东渡后,早先本在今南京城北下关区幕府山的“金城”,为王敦做事。后来随王敦去了武昌的幕府,最后就是在那儿被杀的。

郭璞是在山西为母亲守丧期满回宁后,被王敦征招到武昌幕府的,之前一直是王导的人。郭璞随征前,就预测此去凶多吉少,便给儿子作了交代,除了指明身后葬地,还告诉了死后下葬的办法:将尸体装殓进棺后,用船运棺至金山寺西南处的江面上,直接把棺材放入江里,其他事别管。还特别嘱咐,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也不要回头看,否则要坏大事。

郭璞死后,郭骜等家人前去收尸,一一照办。

但棺材刚一入水,突然有惊涛骇浪,冲天而起。郭骜立即背过身去,接着又是如炸雷般的一声巨响,郭骜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惊恐之下,忍不住扭头看了一下。

刚才放棺的位置,原来还是一片江水,此时却出现了一个小山头,正在往上长。但郭骜这么一回头,山头立即不长了。此小山,即是今镇江金山塔影湖之侧的云根岛。因为这个意外,现在游人看到的云根岛才很矮,离江面只有几米高。

现代有人借此故事,把郭璞下葬方式发扬光大,称他是中国古代正式实行“水葬”的第一人。

郭璞葬处又称“龙门”,紧靠江边,连站人祭拜的地方都没有。明代有一位名叫中心叟的日本使者,曾到金山祭拜郭璞。中心叟在《吊郭璞墓》诗中称,“遗音寂寂锁龙门,此日青囊竟不闻,水底有天行日月,墓前无地拜儿孙。”

历代都有名士前来金山凭吊郭璞。明万历三十三年巡按御史、曾任顺天府尹的黄吉士,为郭璞立了块墓碑,上刻“晋赠弘农太守郭璞之墓”,此碑至今尚存。

郭璞虽然葬在水边,但其墓过去却从未被水淹没过,这真是一大奇事。清刘名芳编《金山志》因此有这样的文字记载,“相传郭璞葬此,有石碣,虽江水泛滥,不没。”

“父作子笑,子作父笑”

宋张蕴《金山诗》中亦称,“江心台殿渺空云,夜月鱼龙影不分,八十老僧相引说,潮痕不上郭公坟。”

郭璞墓葬金山脚下的故事,很显然,是一种传说。而传说,还不仅仅这一个版本。

郭璞死后,晋室念其大义,在追赠他为“弘农太守”时,晋明帝司马绍又封其子郭骜为“临贺太守”,也算是对郭璞的一种补偿。

郭璞与郭骜,是一对很有意思的父子,两人老唱反调。老子说向西,儿子偏向东,反正合不到一块,处处不遂郭璞心愿。在如何处理自己后事一事上,郭璞原意是想葬在金山腰上高爽处(也有说山顶),但想到儿子平时老与自己作对,才有意说了反话,“我卒,可葬于金山脚下”,估计儿子会反其意而行之。

可儿子这回偏偏不与老子作对了。正处丧父悲伤中的郭骜,想想自己以前老与父亲“过不去”,心里内疚。这最后一回,一定要听老爸的话,真的把郭璞葬到四周全是水的金山脚下。

明人郑瑄曾对此发表过评论。《昨非庵日纂?郭璞墓》,原文是这样的——

郭璞生平不取信于其子,凡郭公要向西,其子必向东,故郭公看金山风水,谓其子曰:“我卒,可葬于金山脚下。”意葬于脚,彼必葬于巅也。郭公卒后,其子悔向所作之非,必遵父言为是,竟葬于金山脚下,遂为凶地。故当时有“父作子笑,子作父笑,若要不笑,须是龙叫”之嘲。噫!以璞之术,尚不能自为身谋乎?

东汉光武帝刘秀葬黄河底秘闻

说到郭璞父子的故事,笔者想起了东汉光武帝刘秀,他和儿子刘庄,也是这样的一对父子。

刘秀称帝于公元25年,都洛阳,东汉开始。刘秀死后葬于河南省孟津县附近的原陵,当地俗称“刘秀坟”。此处在邙山之北,离黄河不远。一般人看来,此处并非皇家风水宝地,刘秀为何却要葬在风水理论中土壤贫瘠的“凶地”——黄河边上?这里便有一段与郭璞下葬十分相似的秘闻。

刘秀的儿子叫刘庄(史称汉明帝),是个糊涂蛋,既不省心,也不听话。平时你说东他说西,你说行他说不行,反正总与刘秀对着干。刘秀为此很伤脑筋,本想在风水宝地北邙山上营建寿宫,但恐难遂愿。有一次自叹,就是在邙山建了寿宫,可死后谁知道儿子会不会让自己如愿葬进去啊,说不定葬到黄河滩上呢。

临终前,刘秀有意说了反话,称自己命中缺水,死后应该葬在黄河底下。老爸要死了,刘庄才知道听话,当即把头磕得如小鸡啄米一样,答应了刘秀的“要求”。刘秀气得顿时翻白眼,一口气上不来,死了。

至于为何现在原陵未在黄河底,据说刘庄当时为在河底建陵犯愁,最后还是河神显灵,让黄河北改道,现出一块沙滩,遂了刘庄葬父于黄河底的“孝心”。

郭璞为人相地“葬龙角”

郭璞嘱葬自己的传说,确实充满了传奇和神秘色彩。郭璞将自己葬在水边,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先例的。之前,母亲病死后,郭璞从南京奔丧山西老家,亲自给母亲找了一块墓穴。

此穴便在水边,距离河岸不到百米。常人看了都说不好,一发大水坟便会被淹掉,这可是风水大忌。郭璞却敢葬,预言水必退去。若干年后,河水果然改道了,郭母墓四周都成了桑田。

郭璞占卜本事,在当时是无人不晓的,王导宅基在今南京秦淮河边乌衣巷一带,当时便曾问过郭璞吉凶(本书“风水?止择传奇”有关章节中有述)。连当朝的皇帝司马绍对其都深信不疑。

郭璞“葬压龙角”赢天子的故事就是一例。

听说郭璞给人相墓非常灵验,司马绍便微服私访,看看事情真假。应该在南京郊区吧,有一户人家的墓地葬在“龙角”上。所谓“龙角”当在帝王陵区的边上,沾上了皇家的“龙脉”风水,故称“葬龙角”。

“葬龙角”是一个风水大忌,皇家风水都想沾,岂不是想造反,图谋当天子?所以过去葬书上有“葬压龙角,其棺必斫”的说法。当年,唐高宗李治的宰相郝处俊,死后“葬龙角”,后来便被女皇武则天给掘毁了,遭扬骨之祸。

所以,“龙角”是块凶地。司马绍便问主人,“你家人为何要埋葬在龙角上呢,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啊?”此墓地正是请郭璞相中的,主人说,“这是郭璞告诉我的,他说葬在龙角上,不出三年,便会出现天子。”

司马绍惊讶了,这还了得,追问道:“出天子?”主人急忙解释,“不是我家会出天子,是迎来天子到这里来问话!”

徒弟偷走独家秘笈

相地、占卜都如此灵验,郭璞的风水术是从哪学来的?一般都是有师傅的,如战国时著名说客、韩国人苏秦,便师承鬼谷子。据《太平御览?方术》(卷七百二十六)引《春秋后语》,苏秦学成辞归,在去燕国的途中没有路费时,苏秦便借用燕人相信的“蠡卜”,给人占卜换点生活费。

郭璞也有师傅。据《晋书?郭璞传》,他是跟郭公学来的。郭公精于卜筮,当时寄居在河东,估计也是躲避战乱,来到东晋都城建康的北方人。

郭公有卜筮神书《青囊中书》,共九卷,后授给了郭璞。郭璞自然如获至宝,从此书中学得真经,从此通晓有关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消灾除祸,畅达无际,时人认为西汉时易学权威京房、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古代中国卜卦观相祖师爷管辂,也比不过他。

青囊,是中国古人盛装珍本书籍、贵重物品(如官印)的布袋子。术士常把秘书笈本和卜具一类,用青囊装着,带着青囊出行,久而久之,成了卜筮之术的代称。《青囊中书》,应该是这方面的独家秘笈。

郭璞成师后,也收了徒弟。其中有一个叫赵载的门人,可能是急于求成吧,背着郭璞把《青囊中书》偷走了,想据为己有。也许是天意吧,赵载偷到了秘笈后,还没来得及看,书便让火烧毁了。

目前有《青囊奥语》、《青囊海角经》等堪舆经典在流传,但可以肯定不是郭公所传之书。传说《青囊奥语》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的语录,由其徒弟曾文遄掇合成篇;《青囊海角经》的作者一说是远古时神巫玄女,一说是郭璞。实际上,这都是后人托名,杨筠松、郭璞不会是真正的作者。

茅厕里裸体设酒祭神

顺便说一下,在宋以前,术数方面的学问,因为不能当饭吃,没有农书、医术实用价值大,时人多看不起,再者这类书从不示人,所以堪舆、占筮书都是手抄本,一般不会署名。到了宋以后,由于印刷术成熟,堪舆、占卜一类的书籍受到热捧,传播范围扩大。为了提到书的“学术地位”和便于兜售,就如现代学术界流行傍名人一样,也假借前辈大师之名印刷发行。目前市面上所能见到的所谓堪舆秘笈、占筮天书,几乎都是古代不入流术士、文人编造出来的,属伪书。

实际上,堪舆、占筮这类旁门绝活,在过去是秘不外传的,所以外人很难知晓。郭璞对此也应该很注意保密的,不然赵载也不会去偷师傅的独家秘笈。

郭璞演练法术时,是绝对不让外人看见的,即使是朋友也不例外。有这么一个载入《晋书》的说法,郭璞的占卜术也借助于神灵之威。但祭祀神灵的地点,不在庙堂之高,而在他家茅厕里。

曾任宣城太守的桓彝(其子是东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与郭璞关系很亲近,桓彝时常到郭璞家串门。有一次桓彝来时,郭璞正好在女人的房间里(或许正在亲热),桓彝像未看见一样,也不回避,推门就进去了。

由此可见郭、桓之间的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但郭璞却警告他,你在我家什么地方都可以随便进出,言下之意,哪怕是女人房间你都能闯,但惟独不可以到我家的茅厕里找我,否则你我都会有灾难。

说这话不久,有一次桓彝喝醉了酒来到郭璞家,其时郭璞正好在茅厕里。也许是喝醉了忘记之前的提醒,也许是好奇,桓彝扒着茅厕的门缝往里偷看,只见郭璞光着屁股,赤身裸体,披头散发,嘴里衔着刀子,正在设酒敬神。

郭璞一见桓彝在偷看,往胸口一拍:“完了,完了,我早就提醒你,叫你不要到茅厕里找我,你偏偏要这样做。这下好了,我倒霉,你也有灾了。这也许就是天意吧,谁也不怪了!”

后来,郭璞被王敦杀了, 桓彝也横死于“苏峻之难”。

另据清人陈文述《秣陵集》(卷二)载,当初桓彝曾让郭璞给自己算命,卦成,郭璞却用手把卦推了。桓彝便问是怎么回事,郭璞告诉他,“你的卦象与我的是一样的,将死于非命!”桓彝当时还不相信呢。

算准了自己的死期

行文至此,或许有读者要提问了,郭璞到底怎么被杀的啊?这里又有故事了,而且是中国古代名人之死中的经典段子。

王敦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女婿,有功于晋室,但却有强烈的政治野心,一直有意纂逆自立。但他对起事的信心又显不足,所以在病重快死时,才匆忙发兵打京城。

王敦即将动手逆乱前,问郭璞结果会怎么样。郭璞装模作样一通,得到答案是“无成”。王敦之前就怀疑郭璞与自己不一心,这回又见他算出了“凶卦”,心里很不高兴,带着一脸怒气说,“郭璞你再给我算算,我的年寿几何?”

郭璞说,“联系前一卦,如果你起兵,就会有祸过,如果呆在武昌,寿命则长不可测。”这话说得很明白,潜台词是警告王敦不要与朝廷作对。王敦这下更生气,怒问郭璞,“你知道你能活多大?”

郭璞很从容能说,“我的命,就在今天正午时结束。”旋即,王敦真的将郭璞逮捕,送到一个叫南冈的地方砍了头。

郭璞占卜本领确实神奇。他在被王敦手下带出时,郭璞问行刑的地点,得知在南冈后,郭璞说,一定是在双柏树下。到那后,郭璞又说,这树上还有一个大喜鹊窝。前来的人不信,找了半天,果然在茂密的树叶丛中找到了。

更出奇的是,行刑的刽子手都是郭璞之前算到的,连自己的送老衣裤,都早托给了此人。

当年,郭璞刚到建康时,曾路过位于今南京城南长干里的越城。时碰到了一个人,郭璞喊出了他的姓名,并把一身衣裤送给了他。但这人却不认识郭璞,当时推辞不收。郭璞说,你收下就是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这个刽子手,原来就是当年郭璞在越城碰到的人。你说奇不奇?

郭璞之前还算出,将来在背后害他的人,是“山宗”。后来,果真是一个姓崇的人到王敦那里诬陷他。

预言三百年后中国统一

郭璞死时年仅49岁。或许,能准确地算出自己的死法、死期,这是郭璞一生最准确的一次占卜,但后世人却不能喝彩,此事留下的是一串惋惜!

《晋书》所记郭璞之死的真实性,还是受到现代人怀疑的。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知道,反对王敦造反,郭璞是早有准备的。

大将温峤、中书监庾亮,之前都曾请郭璞占卜过,如果讨伐王敦结果会怎么样。郭璞当时毕竟还在王敦手下做事,说得含糊其词。温、庾二人又让郭璞算自己的吉凶,郭璞这回说得很干脆,“大吉”。这是郭璞换个方式回答前一个占卜结果,间接劝朝廷讨伐逆臣。

郭璞不只算出自己的被害日期,还预言出,东晋之后中国还要分裂,江东有三百年“王气”,此后将会重新统一。

郭璞的预言一直为后世记着。据《资治通鉴? 陈纪十》(卷第一百七十六)载,公元581年,隋军进攻南陈,兵临江边,随晋王杨广南征的宰相高颎(jiǒng,古同“烔”)与内史侍郎薛道衡有这样的问题

高:“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

薛:“克之,尝闻郭璞有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中国合。”

从东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4年据江东(南京)另立起,经宋、齐、梁、陈四朝,到隋于公元589年灭掉南陈,统一全国,期间历275年。中国长期分裂状态未到三百年就统一了,比郭璞的预言还提前了25年。

“三年寻龙,十年点穴”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郭璞占卜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正确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摸准了中国历史发展规律。

大凡风水先生,其道术一般只传家中一子。郭璞相地、占卜、看风水的手法,因为是非正常死亡,其后人也无得真传。所以,对郭璞堪舆的具体情形,现在大家就弄不清楚了。

风水圈有一个说法,叫“三年寻龙,十年点穴”。这句话听起来很神秘,或许可以回答郭璞如何相地、看风水的问题。

在古代,要想找到一块风水宝地,一靠两条腿,二靠两只眼。腿要跑遍名山大川,眼要登高望远,放眼全局,否则都是瞎掰。从中国古代有突出成就的风水大师身上可以发现,懂风水者必通天文地理,他们常年外出勘查,就如今天的“驴友”一族,背着青囊走四方,以弄清龙势走向,地貌特征。

最终的目的就是发现“真龙”。所谓龙,就是山脉;真龙,就是环境好,景色美,少自然灾害的好地方,此即“三年寻龙”。

但是,找到“真龙”,并不等于找到“龙脉”,接下来就要“点穴”。

真龙结穴,必在宝地。什么样才算宝地?这样的地方是有相对统一的地貌特征的,后世风水师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一个大体上的概括。这样的风水宝地看起来就像一把“椅子”,“椅子”中间坐屁股的地方,就是风水穴位,是将来放棺材、挖“金井”的地方。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古人眼里极具神性的动物,即所谓“四灵”,在风水术中分别代表不同方位的山岭丘地,周围的山要朝向中间的穴位,东西互相拱卫,南北则躬站分明,高低有情。即“玄武垂首,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武驯。”如果形势相反,可能就是块凶地。

这是笔者对郭璞《葬经》上所谓“风水宝地”的粗略理解。这样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困难,要反复推敲,多方求证,没有多年(十年)实践不可看准,一般容易看走眼。

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穴位所在处一定要平整、开阔,要有纯净的黄土壤,土壤不能含有一点砂石杂质,否则“葬不宜”。为了保证所点之穴属真,有时甚至用嘴品尝土壤。如果土味清淡香甜,不咸不涩,就“十有八九”了。

风水的学问太深奥,过于复杂,恐怕有的人一辈子也弄不清,即使国学大师,也未必就能弄清风水的内涵,掌握真经。目前社会上有一些自称为“风水大师”的人,全是嘴上名人,说句不好听的话,都是“骗钱大师”。

郭璞“寻龙”、“点穴”是不是这样,要跑遍了祖国名山?跑遍全国是假,江南还是可能的,至少对南京周边的风水名山,郭璞是了如指掌的。从他知道镇江金山有“大水龙”,自己死的地方“南冈”有柏树,树上还有喜鹊窝,可以知道他是寻过“龙”的,跑了不少地方。

“点穴”秘闻

寻龙比较辛苦,点穴比较复杂。寻龙,稍知皮毛的人,可能就明白应该怎么做;点穴,则非一般人可为,也更神秘。

郭璞“点穴”的具体故事,史书上不见记载。但不妨先看看古代其他风水大师的点穴传奇。

后期比较著名的风水大师,都是为皇家寻找风水宝地而出名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便是这样。袁、李是唐代官场上的人,也是杰出的风水师,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传说就是他们选卜的。

为卜准陵址,袁、李二人跑遍了关中平原。有一天,袁天罡于半夜子时观天象,发现山间忽有一团紫气升起,直冲北斗。北斗是天王老爷住的地方,紫气出现是一种吉兆。顺着这团紫气,袁天罡找到了一个地方,选准穴位,在地里埋了一枚铜钱作记。

李淳风后来也找到了这个地方,但他从地理学的角度探求风水,发现梁山二峰东西相对,远观貌似女性的一双美乳;纵观全局,整个陵区所在就如一个熟睡之中的贵妇人。此地妙不可言,贵若天尊。李当时即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将定针插入算定的地方作记。

李治得报后,便让舅舅长孙无忌前去察看,再作定夺。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李淳风的定针正好插在袁天罡的方形铜钱眼中。这地方就是乾陵所在的梁山,也叫“奶头山”。

明十三陵首陵、成祖朱棣的长陵,也是一处风水宝地。这是“峦头派风水”传人、当时著名的江西风水大师廖均卿相中的。当时,可以营建长陵的地方有多处,廖均卿推荐了天寿山(时名“黄土山”)给朱棣。

确定了风水宝地之后,就进入了“点穴”程序。

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五月初九巳时末(上午11点),朱棣赐廖均卿金剑一把(重14两)、银锄一张(重20两),让他去点穴。廖均卿点穴后,工程人员随即开挖“金井”(有关“金井”常识,见本书“晋帝王陵集体失踪之谜”章节中相关内容)。但正式动工后,穴内涌泉不止。有人上奏这是廖均卿戏弄朝廷,掘伤地脉所致。

朱棣大怒,问是怎么一回事情,杀机顿起。

廖均卿一点不慌,建议将“金井”再挖深三尺,说下面“有石盆一个、石鲤一对。”廖均卿来到穴前,装神弄鬼一番,喝山皆应,呼水即止。再向下挖,果然有石盆、石鲤。太神了,这一下把朱棣镇住了,还送了50斤猪肉给他,以示奖赏。

这些“点穴”故事,在笔者拙著《中国人盗墓史》上有详细介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

郭璞点穴也有怪异的地方。

据清初卢见所编的《金山志》引明代四川状元杨升庵话,“郭璞精风水,凡遇吉地,必剪爪发以瘗之,因而郭璞墓所在皆有。”杨升庵这句话是想证明在中国境内多处郭璞墓,都是衣冠冢,但却无意中透露了郭璞点穴秘笈:看到风水宝地时,便剪下自己的指甲、头发,埋入泥土中。

袁天罡用铜钱,李淳风用针,廖均卿用石鲤鱼,郭璞用自己的脏指甲。看来,风水大师各有自己的独家绝招!

红豆换红颜

郭璞一生传奇多多,除了精通风水术,还爱装神弄鬼玩把戏。这种把戏,实是巫术。他曾玩过一种巫术,用三斗红小豆,巧妙地“换”到了一位心慕红颜。

郭璞随晋室南渡,往南京这边来,行至庐江(今安徽省境内)时,当地主政官员(太守)胡孟康被当朝丞相征召为军谘祭酒(类似于现代军中高参)。当时胡孟康领导的江淮一带,还是比较安宁的,并不像洛阳那样,被北方敌人侵略。因为这原因,胡孟康安于现状,无心东渡江左。

郭璞当时就给胡孟康作了占卜,表示庐江不久就会兵败失陷,胡孟康不相信。郭璞劝不了,便自己收拾行李,准备赶紧离开。

或许郭璞是只身离开故土的,没有带家眷,仅带了男仆。他临走时起了花心,看上胡孟康身边的婢女。但却没有理由把这女孩弄到自己身边,拐走是不成的,也不好意思开口索要。怎么办?郭璞此时便玩起了法术,决定让胡孟康自己把婢女“卖”给自己。

《晋书?郭璞传》上是这样介绍郭璞玩把戏经过的:趁天黑,郭璞取出了三斗红小豆,悄悄撒在胡孟康宅院四周。第二天早晨,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胡孟康起来后发现,眼前数千穿红衣的人围着自己家,一仔细看,红衣人又不见了,胡孟康以为出鬼了,心里特别讨厌,便请郭璞为他算一卦,看是什么原因。

郭璞心里有数,显出了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称有女妖作怪。还给了解决的办法,告诉胡孟康,“先生啊,你家不宜蓄养那个婢女啊,可到东南方20里外的地方把她卖了,而且不要讨价还价。婢女卖了,妖怪也就排除了。

胡孟康哪知这是郭璞的诡计,真的让家人去把婢女领到20里外卖了。郭璞则暗暗派人等在那里,把此婢女买了下来。未花几个钱,就把一个漂亮MM弄到了手,此大概是中国古代男人追求红颜的绝版手段吧。

把婢女搞到手后,郭璞的戏就收场了。他画了一个神符,投入胡孟康家的井里,数千红衣人个个反绑双手,自投于井。胡孟康高兴得不得了,对郭璞感激不尽,郭璞则携带可爱的美人,一路欢笑,来了南京。

这之后的故事,不少都在前面说了,需要提一下的是,郭璞走后数十天,庐江失陷了。自此,郭璞出大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