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南山迎宾馆:达芬奇反扑央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1:05:03

媒体抨击达芬奇贼喊捉贼 称100万摆平央视是个笑话

2012年01月03日 13:19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芒露

字号:T|T
3204人参与271条评论打印转发

新京报1月1日报道,达芬奇家居“造假门”事件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了。昨天,财新《新世纪[11.75 0.69% 股吧 研报]》周刊报道称,达芬奇自称“汇”了100万元摆平“造假门”,这让公众把视线重新回到最初揭开“达芬奇密码”的央视记者身上。对此,昨晚达芬奇家居执行董事黄志新向记者证实,达芬奇确实已在2011年12月初向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进行了举报,还向北京市公安局报了案,要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时间刚刚跨入2012年,想必大多数人本来也早忘了去年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家具涉嫌造假的事件,真的假不了,假的当然也真不了,达芬奇家具是否造假,其实自从央视率先曝光后,即使期间达芬奇公司如何强词夺理的辩解,即使其公司老板如何以泪洗面,相信事件也在变得似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更多人的感觉是造假事件被越描越黑,越解释、越危机公关,暴露出的破绽反而越多。至少在我看来,并不止一个消费者在感觉自己权益受到损害后提出了质疑,甚至因质量或货款问题将达芬奇公司告上了法院、对薄公堂,消费者总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去惹官司吧?虽然这家涉嫌造假的所谓著名洋品牌家具公司欺诈的对象只是那些钱多了没处花的中国暴发户凯子们,但如此明目张胆的商业欺诈行为,从他们被曝光后的种种表现来看,怎么都让人感到一种狡辩,甚至贼喊捉贼的意味。

其实道理很简单,今天达芬奇公司通过国内媒体曝光出所谓的遭央视记者勒索100万事件,矛头直指最早曝光其造假内幕的央视,不可谓不大胆,说其大胆,是因为他竟然敢叫板堂堂的央视,这可是中国媒体业内的老大,我们先抛开央视是否陷入了这场敲诈勒索商家的黑幕,起码这件事让我们再次看到达芬奇公司狗急跳墙式的危机公关曝露出的自身问题,那就是他为什么要拿出100万元来试图摆平央视记者?如果自己真的是清白无辜的,真的是遭遇媒体陷害,那又何必做贼心虚一般的去干这种公关呢?何况这事已发生了数月才站出来向版署、广电总局举报,难道他就不怕追查有涉嫌行贿的罪行吗?显然达芬奇公司这一招棋出得很烂,至少很愚蠢,何况针对的又是背景强大的央视,100万元摆平央视,看起来都是一个笑话,央视能被100万收买吗?人家去年一年广告收入都140多亿,会收下达芬奇区区100万元?恐怕没有人会相信,央视靠这种对著名品牌的商业劣行曝光带来的收视率及获得的广告收益都远不止这个数。

但毕竟按照达芬奇的说法和证据,它确实为了摆平央视而支付了100万元贿赂款项,所以更大的可能就是央视的记者个人或小集体行为,不过这笔钱并非直接付给了央视的记者,而是给收款地址为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2.41 3.43%]中心一楼的中信银行[4.04 1.51% 股吧 研报]账户转去15.5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0万元)。这样事情就更扑朔迷离了,也更复杂了,所以我们看到央视理所当然的予以了坚决的否认,当事记者李文学也发表声明否认《每周质量报告》栏目造假,称达芬奇家居支付其100万元说法是诬陷和诽谤,要求达芬奇家居道歉。并请观众认真地再看一遍节目视频,称其用事实说话。并称“人正在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我倒想看看最终博弈的结果是什么,但我确实不相信央视本身会被这区区100万元摆平,也就是说更大的可能是记者个人行为,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关于为什么会支付100万元公关费用的报导: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唐女士和“东莞长丰总经理”彭杰是两个主要证人,唐女士指证自己购买的达芬奇家具质量不达标,彭杰则承认,这些家具“正是他们公司生产的”。而《新世纪》报道却发现,彭杰的真正身份是一名自由的跑单员,他称厂里并不生产卡布丽缇家具,但为了得到央视暗访记者“李总”一个大订单,“夸下了口”,说出了“我们帮达芬奇做的”这样的话。而消费者唐女士因货款、质量等问题与达芬奇产生民事纠纷,此前就已在东城区法院审理了3次。唐女士老公曾说过“认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有办法把达芬奇家居搞垮”。达芬奇通过中间人崔斌传话,付给唐女士450万元“和解金”后,就见到了央视暗访记者“李总”李文学。最终中间人崔斌告知达芬奇,央视记者开出了100万元的“摆平”条件,并于今年7月份付了款。只是这笔关键的100万元并非打给了记者,而是收款地址为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楼的中信银行账户。

所以虽然可以排除央视敲诈的可能,但并不能完全排除记者个人行为,毕竟类似问题并不鲜见,比如有媒体曝光的每每山西地方上发生矿难,各地记者在得知信息后,都会星夜兼程的赶往出事地,为的仅仅只是得到当地政府的一份“封口费”,然后离去。那么也不能排除会有心术不正的央视记者私下暗示达芬奇公司花钱“公关”了难,如果有这种内幕交易,就算不是央视干的,作为主管单位,当然也负有相当的连带或监管责任,毕竟央视是中央媒体,有责任防止内部出现夹央视之名行敲诈商家之实的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这样说来,也不一定与央视就没有一点关系,就看这次达芬奇公司这一着冒险的危机公关战略能否演变成两败俱伤的下场。

显而易见,达芬奇公司这回反其道曝央视敲诈的光并不可能为自己的商业形象增光,只能更进一步彰显出其不仅仅确实存在欺诈消费者的不诚信行为,而且拒不认错甚至不断的用包括狡辩和行贿的方式似乎掩盖自身的问题,也就是典型的贼喊捉贼,这只会可能令其最终不水彩的滚出中国市场。但达芬奇公司如困兽斗的挣扎,也有可能让公众看到事件更多的内幕,包括央视记者在整个曝光事件中到底充当了一些什么角色?到底是否擅自滥权搞了潜规则?或许公众更关心的正是这些,而非达芬奇家具到底有多冤。我想央视本身也希望事件有一个真实的结果,以维护媒体在关注社会事件的报导中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更树立一个诚信的媒体形象。

100万到底给了谁,现在还是个迷,反正双方各执一词,但贼喊捉贼的达芬奇公司能否孤注一掷的扯下央视的大裤衩,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张天蔚:静观达芬奇家居的“反击”

2011年11月25日 10:5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张天蔚

字号:T|T
2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的消费环境,已经被无数只惯于抹稀泥的“手”搅得一片混沌,迫切需要借助法律给出是非黑白,逐步予以澄清。

因“假洋品牌”事件而蛰伏了两个多月的“达芬奇家居”,于日前突发声明,声称遭到广东卫视“虚假新闻”的诬陷,已经向广东卫视发出律师函,要求对方道歉,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同时根据相关行政规定,要求当地主管部门追究广东卫视及记者的行政责任。

在人们都以为达芬奇应该黯然疗伤、徐图再起的时候,达芬奇却突然如此高调回归人们的视野,不禁令舆论愕然甚至愤慨。但和人们普遍认为的“翻旧账”不同,达芬奇家居此次的“反击”,其实有着最新的诱因:11月21日,广东卫视播发了一条“名牌家具疑出自山寨厂”的最新报道,报道中,“达芬奇”再次作为造假者与顺德的某间家具小厂发生了关联。达芬奇家居对广东卫视的反击,就以这起报道为由。

从21日报道播出,到24日凌晨即发出“严重声明”,堪称“第一时间”。达芬奇如此快速反应,大约有两个可能的原因,其一是其早有借助法律手段反击媒体,以挽回声誉之意,广东卫视的报道恰好为其提供了机会;其二则是达芬奇吸取了上一轮应对舆论的“教训”,决定以毫不示弱的方式抢先发难,以图占据主动。

而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达芬奇的此次出手一定经过了仔细的盘算。首先,根据达芬奇在其声明中列举的细节,广东卫视的报道可能确有值得斟酌之处,譬如达芬奇所称记者对受访者的“故意诱导”,譬如那张手写的“达芬奇顺德分公司”的订单和一家与“达芬奇家居”并无关系的“佛山市顺德区达芬奇家具实业有限公司”等等。如果属实,则出现在法庭辩论中的这些细节,至少可以帮助达芬奇辩明,广东卫视报道中所出现的“达芬奇”,确实与“达芬奇家居”无关。其次,其实也是更重要的,是达芬奇“严重声明”中,“顺带”对央视最早对达芬奇“假洋品牌”报道的反击。按其声明所言:“达芬奇再次重申,达芬奇从未从事过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指控的造假行为。”事实上等于指控央视的报道亦为虚假报道,也就彻底否定了此前舆论对达芬奇的所有批评和谴责。借助对一起可能确有瑕疵的报道的反击,重新质疑此前已被公众普遍接受的结论,确是精准的反击。

必须肯定,企业遭遇公关危机,有权利用一切合法手段挽回影响,其中最合理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诉诸法律,因为法庭上的辩论、举证,最有可能排除各种干扰,使企业获得充分自辩的机会。就此,达芬奇选择法律途径“反击”广东卫视的报道,既是其当然的合法权利,也是辨清达芬奇事件的一次机会。

事实上,达芬奇“假洋品牌”事件曝光至今,仍然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媒体的曝光、舆论的批评、企业的辩白,落入“鸡同鸭讲”的信息混战,使公众如堕雾中;而消费者提起的维权诉讼,又在法院受阻而不被受理,消费者不能依法维权,达芬奇也失去了在法庭上自辩清白的机会。究竟是达芬奇背景深厚而受到曲意维护?还是媒体报道确有问题而无法深究?公众希望知道答案。

中国的消费环境,已经被无数只惯于抹稀泥的“手”搅得一片混沌,迫切需要借助法律给出是非黑白,逐步予以澄清。现在,达芬奇奋起“反击”,给了达芬奇事件重回法庭的机会,舆论不妨从旁静观,无论结局如何,都强过目前的这种混沌。

央视记者否认敲诈 达芬奇声明会在法庭上详尽披露证据

2012年01月03日 08:56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孙磊

字号:T|T
195人参与57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昨日报道了《达芬奇家居“造假门”又陷迷局》,据悉,1日晚11时6分,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记者李文学在中国网络电视台首页发布声明,否认敲诈达芬奇家居。1月2日下午 6时许,达芬奇家居对李文学的声明进行了逐条回应,表示愿意对簿公堂。

-央视记者:不存在陷害达芬奇家居的行为

针对达芬奇指控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记者李文学故意编发虚假报道,徇私隐匿新闻事实,并利用职务之便对达芬奇家居进行敲诈勒索,谋取巨额非法利益一事,李文学在声明中承认,自己就是2011年7月10日、17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相继播出的《达芬奇密码》、《达芬奇密码2》两期节目的调查记者。

但李文学认为节目披露的达芬奇家居部分产品存在产地造假、原材料造假、虚假宣传等欺诈消费者以及上海、广东等地工商部门、上海检验检疫部门的执法查处过程的内容是真实的,他本人完全负责任,不存在与他人勾结、陷害达芬奇家居的行为。

李文学说“达芬奇家居总经理潘庄秀华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妄称给本人100万元,完全是诬陷和诽谤”,他表示目前正在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达芬奇:会在法庭上详尽披露相应证据

1月2日下午6时许,达芬奇家居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对李文学个人声明的回应,称愿意和李文学对质,把双方的事实摆在公众面前,接受大家的评判。

达芬奇称央视报道达芬奇家具气味刺鼻,有严重质量问题,仅仅是当时购买达芬奇家居的消费者唐英的一面之词,并没有经过法院指定的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央视在报道之前也没有对达芬奇家居进行过核实。

针对央视报道达芬奇家居的产地造假问题和质量问题,达芬奇家居认为央视没有确切的证据。同时达芬奇家居提供了一段2011年4月19日央视记者朱锋到原产地意大利坎图镇的厂家实地采访的视频,证明达芬奇家居的质量并无问题。

而对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核心事实--达芬奇销售的意大利家具是东莞长丰家具厂代工的,长丰家具厂每年为达芬奇代工制造5000万元的家具。根据达芬奇出示的东莞工商局的调查,也并不属实。央视采访中出现的东莞长丰家居公司总经理彭杰,据达芬奇调查,只是一个东莞街头为各个家具厂自由跑单的业务员。报道的真实性存疑。

达芬奇家居称:央视报道达芬奇重庆店存在进口货物海关单造假问题,经重庆工商局调查也被否定;同时央视的报道中有益“忽略”工商机关早已查实达芬奇家居不存在产地造假行为。

同时,达芬奇家居在网络上公布了几段视频和音频以佐证它的观点。并且表示欢迎李文学起诉,会在法庭上详尽披露相应的证据。

沈志勇:达芬奇事件折射企业危机公关困境

2011年12月31日 22:38
来源:易观网 作者:沈志勇

字号:T|T
29人参与11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导读:就达芬奇事件始末及做了详实的报道,揭露了达芬奇在央视曝光之后曾先后通过多种渠道累计花费将近2000万元用于"危机公关"无果,而后举报央视记者故意编发虚假报道,牟取巨额非法利益,并报案称数名中间人涉嫌敲诈勒索和诈骗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时间舆论哗然,作为一直关注达芬奇事件的公共关系人士,笔者对达芬奇事件背后所折射的企业危机公关困境深感忧虑。

2012年第一期的《新世纪[11.75 0.69% 股吧 研报]》周刊刊发了《达芬奇案中案》系列文章,就达芬奇事件始末及做了详实的报道,揭露了达芬奇在央视曝光之后曾先后通过多种渠道累计花费将近2000万元用于"危机公关"无果,而后举报央视记者故意编发虚假报道,牟取巨额非法利益,并报案称数名中间人涉嫌敲诈勒索和诈骗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时间舆论哗然,作为一直关注达芬奇事件的公共关系人士,笔者对达芬奇事件背后所折射的企业危机公关困境深感忧虑。

据《新世纪》周刊披露,达芬奇家居遵循所谓潜规则"病急乱投医"前后累计花费将近2000万元,其中包括:达芬奇通过中间人与传媒中国网(北京赫立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金额为300万元的名义上的"公关顾问服务合同",实际支付240万元(按合同规定,第三笔60万元的尾款应在2011年9月15日付清,但达芬奇拒绝给付);通过中间人接洽私下给消费者唐英的450万元和解赔偿金;"不能说"的15.52万美元;给中间人孙国军用于"找权贵需要'见面礼'和'政府公关费'"的1200万元等。

数字和事实触目惊心,作为一家经营多年的企业,达芬奇家居没有选择法律,没有选择专业的公关公司进行危机应对,没有花更多时间与消费者和公众沟通,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一些"高人"指点花钱搞定,令人扼腕。最终不但钱打了水漂,更为关键的是,本来没有重大问题的达芬奇却错失了很多可以证实自己的机会,做了很多让公众看不明白的事情,制造了一个死不悔改,挑战舆论的形象,让自己深陷困境。何其悲哉?达芬奇事件折射了企业危机公关的诸多困境。

首先是外部困境。一方面,由于媒体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报道不够严谨,受利益驱使,个别媒体从业人员会以负面报道要挟企业;另一方面,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网络新媒体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终端,媒体环境愈加复杂。而企业往往缺少媒体应对的训练,不了解媒体的运作特点,不知道如何正确与媒体打交道。

其次是企业缺乏正确的危机公关应对知识和能力。除了问题之后,要么不重视要么像达芬奇一样病急乱投医,找关系走门路,听信所谓"能人"指点,。很少有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并按专业的危机公关操作去解决问题。

再次,很多企业自身本来就存在问题。以达芬奇来说,就将成立仅年余、全球仅一家代理商的美国好莱坞,列为其代理的31个"国际超级家居品牌"之一,并在好莱坞的产地上涉嫌造假。很多企业存在的不同程度的产品质量问题、材质标识问题、虚假宣传问题、随意向客户承诺等问题都让企业在处理危机的时候,底气不足,畏首畏尾。

笔者曾多次撰文跟踪达芬奇事件,对于达芬奇一直以来的表现是既感惋惜也觉痛心。借用一句俗语"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作为企业首先需审视好自己,做好产品和服务,要能经得住考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危机公关的培训和机制建立,提升危机公关的应对水平;出现危机后,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展开应对,切忌幻想通过所谓潜规则"搞定"。

笔者相信,达芬奇家居绝不是第一家这样做的企业,也不是最后一家。在公共关系危机日益常态化的今天,企业将面临更多危机公关的挑战,如何走出困境,有效的应对和解决依然任重道远。(本文作者沈志勇系资深公共关系顾问,北京安迪智信公关顾问有限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