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基老伴一共几集: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之作文预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8:18:41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之作文预测

 

自2004年各省市自主命题以来,总计104套高考语文试卷(含2004年两套春季高考卷)中,命题或半命题作文题(不包括小作文,下同)35题,话题作文题41题,新材料作文题(包括图画材料)28题,整体来看大致呈现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三足鼎立的格局。

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2004-2009年六年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呈现出话题作文逐渐衰微、新材料作文渐趋兴盛、命题作文半壁江山的趋势。话题作文从2004年的15套卷、2005年的9套卷逐渐减少到2008年的3套卷、2009年的2套卷;新材料作文从2004年的0套卷、2005年的3套卷发展到2008年的8套卷、2009年的8套卷;命题作文从2004年的1套卷、2005年的4套卷发展到2008年的8套卷、2009年的8套卷。

一、湖北卷作文命题的历史回顾

湖北省高考语文这六年间考查话题作文1次,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2次,其余均为新材料作文。

2004年湖北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2005年湖北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湖北卷作文题目: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成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7年湖北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008年湖北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9年湖北卷作文题目:

请以《站在          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二、三种命题方式的利弊得失

话题作文从1999年开始进入高考试卷,至今11年,它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有较大开放度的作文考查方式。在构思上,思想无边界,它给考生以驰骋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创造机会;在内容上,不拘一格,它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自然的、人生的、历史的、现实的,等等,任其自由地翱翔;在写法上,百花齐放,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描写;可以写现实,可以写联想,甚至可以写虚幻,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甚至在文体上,标新立异,产品说明书、病理诊断书、小剧本、访谈录、科幻小说、日记、新闻发布、演讲稿、会议纪要,等等。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展现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同时也通过作文体现了学生的写作才华。

然而,话题作文发展至今,尽管命题者煞费苦心,不断推陈出新,力避平俗,但从近几年全国各地对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评价来看,“话题作文”颇受诟病,它在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利于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的同时,也呈现出了话题作文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即因为话题本身过于宽泛,要求过于宽松,大大降低了审题要求,结果使得所写文字只要与所给的话题有牵连,甚至仅是与话题的词语有关系而已,也算是合格作文;加之多年的话题作文训练,学生的作文几乎已演变为有话题而无主题的套路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看上去气势宏大,其实言之无物,非常空洞;即使有的文章勉强算是有点主题,也非常的平常肤浅,所有的这些都让话题的形式给掩盖了。另外,“话题作文”思维的无限化、技巧的格式化、模式的标准化、材料的剪切化导致了大量的宿构、套作、抄袭、拼凑,作文考试真的成了一场“有准备之仗”。因此,从2007年开始,话题作文已经难以得到命题者的青睐,2007年仅有4套卷、2008年3套卷、2009年2套卷依然采用这种命题方式。

命题作文这种高考传统的命题方式,曾在大家热捧话题作文时,一度遭到“遗弃”。自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 战胜脆弱”之后,命题作文一直“雪藏”到2004年。即便是2004年,全国16套高考卷中,也唯有北京卷是“以‘包容’为题”的命题作文。不过,随着命题作文本身的不断创新(包括半命题的出现),以及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命题作文考查价值的重新认识,命题作文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经过六年改革创新的命题作文,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命题不再提供现成的主题,只提供写作的范畴和立意的方向;二是,题目关键词语呈现多义性,以经验的召唤和思维的触动为诱发点,为考生自主立意提供较大的想象冲击力。这两点变化为命题作文重新焕发生机提供了较强的驱动力,也为这几年出现不少颇具经典意味的命题作文奠定了基础。除了2008年和2009年我们湖北卷的两个题目,再如2007年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2008年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福建卷的半命题《这也是一种           》等。

近些年来,包括湖北省在内的部分省市之所以在有意无意间一直回避新材料作文的考查,主要是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把握方面来考虑的。因为,一方面,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重大风险,阅卷老师往往会因考生审题失误而直接影响对作文内容、结构、语言甚至发展等级等方面的评分;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专家提倡淡化作文审题,导致中学语文教学忽视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教学,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材料理解和命题者的意图把握的能力相对较差,主考者担心一旦考查新材料作文,会导致学生普遍因审题不准而分数“难看”的现象。

其实,新材料作文因材料的存在形成了写作的明确规定性和限制性,有效地避免了考场上的宿构文或背范文的现象,同时又因其材料细节的复杂性、材料内涵的丰富性、材料思想的可辩性、材料倾向的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新材料作文立意角度的多样性,也能灵活地考查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写作水平,保证了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可以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所以再次成为高考作文中经常采用的命题形式之一。

高考作文具有选拔性,它必须设定某些限制,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验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以保证选拔的客观、公正。同样出于选拔性,它也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使考生才华尽显,个性张扬。何处限定?哪里开放?怎样才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是高考命题专家煞费苦心的事。为保证国家级大考的公平、公正,减少乃至杜绝宿构、套写、抄袭,除加强思想教育、评分控制之外(这些都是有限的),命题本身开放与限制的最佳契合就是最好的保证。因此,个人认为,2010年湖北省语文作文命题形式将继续向新材料作文靠拢。

三、新材料作文训练的方向

根据近几年新材料作文的走向和湖北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个人觉得,在新材料作文训练方面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是命题材料的选择。新材料作文选用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寓言故事类、现象事例类、引述评议类和图画场景类等四大类别。如2009年全国I卷的“兔子学游泳”、2008年北京卷的“瓶子满了吗”就属于寓言故事类材料,而2008年辽宁卷“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2009年全国II卷的“三位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就属于现象事例类,2009年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歌词、安徽卷的“弯道超越”就属于引述评议类,2007年全国I卷图画“摔了一跤”、2008年江西卷的漫画“助鼠为患”就属于图画场景类。根据近两年湖北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所倡导的“力反华而不实,务求真情实感”的作文写作导向来看,我们平时的新材料作文写作训练,要特别注意选用那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学生有所闻知、有所感慨的现象事例类和社会生活评议类材料;不必过多地纠缠那些寓意深刻、饱含人生哲理、“吹尽黄沙始见金”的寓言类、图画类材料。

二是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湖北省近两年之所以在有意无意间回避了新材料作文的考查,主要是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方面来考虑的;加之这么多年没有考查过新材料作文,中学语文教师也逐渐忽视了新材料作文考查的可能性,高一高二的作文训练指导大多是以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因此,2010年高考如果选用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势必会考虑这种客观现状,不会在审题立意方面过多地为难学生。基于此,我们在新材料作文训练时,务必要注意材料审题立意的难度把握,不要为了追求训练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拓展引申等能力或者为了体现材料之于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而有意地设置审题障碍、加大审题难度,过分地去探究所谓的审题方法、技巧、诀窍、突破点等等。否则,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三是作文训练的导向性。“文章合为时而作”,这是高考作文的根本指向,几乎每年高考作文都会要求考生联系自身体验感悟或社会现实生活,反对那种从中学语文“伪教学”那里被强行灌输来的“伪道德”、“虚情假意”以及程式化、模板化和“历史化”的作文。因此,在新材料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的导向性务求明确而正确。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关注生活的动人细节和点滴变化,关注社会的“假丑恶”和“真善美”,关注时代的改革、创新、发展和存在的障碍、付出的艰辛等;要鼓励甚至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讲真理、抒真情;要注意拓展学生在评议时政、关注社会、探讨人生时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自身的体验获取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感悟,从而说自己的话、作自己的文。

回顾近六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多样化依然存在,而总的趋势也在因时而变,“为国选材”与“考生至上”的相对平衡是高考作文命题专家殚精竭虑的目的;并且高考作文要求“关注社会”“关注成长”这根脉络愈来愈明显;在对考生作文评价上,“感情真挚”“内容充实”越来越得到评价者的重视。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也应当因时而化,顺势而为。

四、新材料作文专题精练一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乞丐趴在地上,在暖洋洋的阳光里昏昏欲睡。突然,一个身影挡住了光亮,在他身上投下一片阴影,乞丐睁眼一看,是个西装笔挺的绅士。乞丐伸出脏手:“给点钱吧!”绅士说:“可以,你给我把这堆砖头搬开,我就给你一百元。”乞丐白了他一眼:“我的手断了,腿瘸了。”“可你还有一只手,一条腿啊。”乞丐把面前的一堆砖头一块块地搬到墙角,绅士也如约付了钱,乞丐忽然明白了,他也可以靠劳动吃饭的。后来乞丐不做乞丐了,再后来,他进了一家修理公司成了一位有名的机修师。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材料的审读,人物是个要素。本材料有两个人物,一是乞丐,一是绅士。从笔墨多少来看,乞丐无疑是主要人物,由他的故事,可得出如下一些立意:⑴自立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⑵只有自立才能自强。⑶自立是成功的先决条件。⑷自立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能力。⑸自立能赢得他人的尊重。⑹自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⑺国家和民族也需要自立自强;绅士在乞丐的人生转折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他的举动,可得出立意:与其给予物质帮助,不如在思想精神上导引,让其自立。这两方面的立意,从材料的核心指向来看,前者立意为好。

【素材提供】

⑴人生的价值,决定于他自己。——高尔基

⑵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居里夫人

⑶人啊,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吧。——贝多芬

⑷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⑸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雨果

⑹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歌德

⑺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韩愈

⑻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 ——王安石

⑼士当求进于己,而不求进于人也。 ——张养浩

⑽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列夫·托尔斯泰

⑾不管我们踩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布莱希特

⑿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会自立,铲除埋伏在各处的障碍,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戴尔·卡耐基

⒀没有自立性的态度和意志,只靠别人的力量或金钱买来的,都只是力量微弱的东西。——松下幸之助

⒁不经过本身的努力,就永远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任何外来的帮助也不能代替本身的努力。——巴金

⒂人,谁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惟有自己。——德田虎雄

⒃三国时的刘备,可以算是一代英豪,一生东征西讨,纵横驰骋,从贩鞋织席为生到成为蜀汉帝王。可是他的儿子刘禅,却是一个昏庸荒淫的无能之辈。连诸葛亮这样大智大勇的人都扶不起他,俗称“扶不起的阿斗”,世人曾有此长叹:“虎父何以有此犬子。”三国时的另一奇才周瑜是东吴的名将,足智多谋,在赤壁之战中曾用火攻大败曹军,名扬天下。他的儿子周胤,无功受封,自恃其父有功,荒淫自恣,荒于政事,奸人妻女,后遭流放到了庐陵郡。孙权曾指出周胤堕落的原因:“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谨以及子胤恃此,酗淫自恣。”

⒄今年39岁的张玉萍原是河南鹤壁市商业局百货批发站职工,1994年因单位经济效益不好下了岗。经过七八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她已成为一家拥有存栏100多头奶牛、日产鲜奶2000多公斤、固定资产达200多万元的乳业奶牛场的经理,不仅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安置了2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3名残疾人员就业。回顾几年走过的路,张玉萍的最大体会是:改革年代当自立。

【范文欣赏】

让我们自立 

著名作家涵浼同志称当今的一代青少年患有一种病,这就是“四二一综合症”,这“四二一综合症”就是所谓的“四个祖辈,围着一个小太阳转。”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总是用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来为我们的生活、学习“保驾护航”,总是抱着“长大了就会了,现在还小,”“现在学习紧,没时间”等错误的想法为我们开脱。但傅仪二十多岁从故宫走出成为平民的时候,连门都不知道怎么开,这又如何解释呢?而我们呢,也大都沉浸这暖融融的温室生活之中,悠哉起来,于是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的坏习惯。

韩非子说得好:“恃人不如自恃。”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好汉。” 材料中的乞丐正是在绅士的教导之下,明白了如上道理,最终成了一位有名的机修师。我们同样要学会自立,更要懂得自立。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许多事情都要自己解决,自己面对。我们不能事事都依赖于他人,因为不懂得自立就会被社会淘汰。

古今中外,多少优秀人物认识儿女的自立重要性,又有多少青年人成为我们的楷模。明朝名臣王翱虽然爱女,却不利用职权调女进京。张闻天是党的高级干部,但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格,不愿儿子因为父亲的地位产生虚荣心和依赖思想。就连他死后,也把遗嘱上的4万元,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丝毫没给儿子一分。因为他明白让孩子学会自立就是最好的遗产。毛泽东的女儿李敏上学时,每星期只回家一次,而且从来都是乘公共汽车。美国总统里根的儿子自谋职业做影星。如此等等确实令人深思,也许能唤起一些同学的觉醒。

因此我提议,从现在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否则,我们一旦离开父母,走上社会,就会因无法自立而寸步难行。那又怎么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又怎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梁启超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同学们,想象雄鹰一般展翅高飞,首先得具备觅食的本领,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能力,有了它,你才能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让我们努力学会自立吧!为了自己将来能成为社会中有用的一员,为了不负父母的哺育之恩,也为了中华之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