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等于平均数 情况:解读《论语》——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孔子 > 第二卷 里仁篇——博爱 第一章 仁者爱人(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05:43

[返回作品目录][上一章][下一章][发表书评][手机阅读][加入书签]

第一章 仁者爱人(上)

读者朋友:

您阅读了《第一卷 述而篇》,对作为老师的孔子,已经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现在,我们就进入《第二卷 里仁篇》,开始对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里仁篇”是《论语》中原有的篇名,是《论语》的第四篇。

 

“里仁”是什么意思呢?

“里仁”的意思是:你在选择居住地点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和有爱心的人做邻居。

在这里,还有一个引申意义。就是:我们应当让一颗“爱心”,居住在我们的身体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好了,开场白就不多说了,让我们进入正题。

 

 

 

(一)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4.1)

 

孔子说:“和有爱心的人,做邻居,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如果你在迁居的时候,不选择有爱心的人做邻居,那就太不明智啦!”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都希望有个好邻居。和好人做邻居,可以相互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相互交往,增进友谊,享受生活的欢乐。如果遇到一个坏邻居,那就倒霉啦!坏邻居整天和你打架,吵闹,你受得了吗?如果坏邻居是个小偷,整天惦记着偷你的东西,你防不胜防,那你的日子还能过吗?

所以,孔子说:“你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要选择有爱心的人做邻居,要是不这样做,就是太不聪明了呀!”

 

孔子的这番话,只是一个比喻。

孔子比喻什么呢?

孔子用选择邻居这样的小事,比喻我们应当让“爱心”,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居住”。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明智选择。

 

(二)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15.35)

 

孔子说:“有一颗爱心,对老百姓来说,比水和火更重要。我看见过掉到水里淹死的人,也看见过,被火烧死的人。可是,我从来没见过,因为学习怎样有一颗爱心,而死掉的人。”

 

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水”和“火”。

“烧火做饭”,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沐浴理发”,也离不开水和火。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水和火,我们将怎样生活下去。

水和火,对我们实在太重要了。

 

孔子说:对人要说,具有一颗爱心,比水和火更重要。

孔子又说:水和火,有的时候,还会给人造成伤害。掉到深水里,能淹死人;发生火灾,能烧死人。可是,没有听说过,人的爱心多了,人会死去。

爱心,对人来说,没有一点害处!

 

(三)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15.3)

 

孔子对子贡说:“子贡呀,你是不是以为我是个知识渊博,又记忆力很好的人呀?”子贡吓了一跳(老师是不是有病呀,问这样的问题?),回答说:“当然是了,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你错了,我没什么渊博的知识。我只是有一个理论核心,贯串着我的一切言行。”

 

这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一段含义深刻的对话。

孔子问他的学生:“我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吗?”

作为学生的子贡,立刻回答:“老师当然很有学问啦!难道不是这样吗?”

孔子的回答,让一般人,就不好理解了。孔子说:“我可没有什么学问呀!我的所有学问,其实很简单,用一个字,就都概括啦!”

 

师生的对话,嘎然而至。

子贡再没有问什么;

孔子也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

给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悬念。

 

读者朋友:

您知道孔子说得是什么字吗?

也就是说,什么“字”,贯穿原始儒学的始终,概括了原始儒学的理论?

明智的子贡没有再问,智慧的孔子也没有再说。

两个人都没说话了,“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比聪明的您,一定猜到了这个字。

 

“这个字是——仁!”

不错,您说对了。

“仁”,是原始儒学理论的核心,贯穿了整个原始儒学的始终。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始儒学,就是关于“仁”的学问。

那么,什么是仁呢?

 

(四)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12.22)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去爱别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回答:“智慧就是,你能了解别人。”樊迟还是没搞明白。孔子进一步解释,说:“如果那一天,你当了官,你怎么办呢?我告诉你,你要选拔正直的人,担任官职,让他们去领导、教导,那些邪门歪道的人。那就能使邪门歪道的人,变成好人。你能这样,就可以说,有智慧了。”

樊迟离开了孔子的房间,在外面遇到了子夏。对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老师什么是有智慧。老师说:你如果当了官,就选拔那些正直的人当领导,去管教那些调皮捣蛋的人,就能使捣蛋的人,也好起来。我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子夏告诉他:“老师的话,涵义太丰富了!我给你举个例子:舜帝在管理国家的时候,他从老百姓中,选拔出了皋陶辅佐他治理国家,于是,没有爱心的人,就减少了。汤王治理国家的时候,从老百姓中,选拔出伊尹来辅佐他,于是,没有爱心的人,也减少了。”

 

樊迟是个脑子比较笨的学生,孔子出行的时候,为孔子驾驭马车。我猜想:因为给孔子驾车的“功劳”,孔子免除了他的学费。因此,他可以长期跟随孔子,随时向孔子请教问题。

上次,他心血来潮,想学种庄稼。孔子说他是“小人”。

这次,他又向孔子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什么是“仁”?

第二个:什么是“智”?

 

孔子的回答,为这两个问题,提供了“标准”的答案。

孔子说:“仁”,就是“爱人”;“智”,就是“了解人”。

这句话,用文言文来表达,就是:“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这句文言文,,可以这样翻译:“有爱心的人,爱所有的人;有智慧的人,了解别人。”

 

那么,什么是“爱人”呢?

 

说到“爱”,那么,可以说,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爱”。

人类最原始的“爱”,可以说,是“性爱”。

鲁迅先生说:“见了短袖口,就想到了白胳膊,想到白胳膊,就想到全裸体,想到全裸体,就想到性交,杂交,私生子……中国人在这方面思维方式,飞跃得很快……”(大意,原文记不清楚了。)

鲁迅先生批评的中国人的思维飞跃,可以说是“性爱”。

 

见了女人就“爱”,就想上床,想得是“性的享受”。太不高尚啦!

所以,人们都鄙视这种“爱”,要把性爱“升华”。脱离了肉体的男女感情,称为“爱情”,恋爱中的男女,都会说:“我们的爱情是纯洁的。”意思是,我们可不是天天想着性交。

还有一种“爱”,更伟大,就是“母爱”。

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要求回报的,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

此外,还有兄弟姐妹间的爱爱,是亲情之爱。

还有朋友间的爱,是友谊之爱。

 

但是,这一切爱,都可称为“小爱”,那么,什么是“大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