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无锡实体店:苏教版九上期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34:55
泰州市双语学校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试卷 作者:中考语文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泰州市双语学校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14分)
序 号 1 2 3 4 5 6 7
答 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惬意(qiè)  地壳(ké)   褒贬(bāo)   跌宕(dàng)
B.老茧(jiǎn) 瑰宝(guī)  婆娑(sōu)   恣睢(zì)
C.皱缬(xié)  作梗(gěng) 拮据(jū)    氛围(fèn)
D.雄踞(jù)   木讷(nè)   阴晦(huì)   猗郁(yī)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B.此地虽好,不是久恋之所,虽然还剩得有二三个钟点,又带不走,忍痛放弃算了。
C.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D.“应该给你的朋友写信,”他说,“说你把项链的搭钩弄坏了,正在修理。这样,我们才有周转的时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       无礼?”
② 月月都得还一批旧债,借一些新债,这样来        清偿的时日。
③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 
        阔人家祝寿时候的馒头。
A.荒诞   延缓   诚然        B.放诞     延缓    宛然
C.放诞   延长   诚然        D.荒诞     延长    宛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B.高尔夫名将伍兹对选手赛失利不以为意,依旧将目标瞄准大师赛冠军王座。
C.小学时的同学在这异国的小岛上萍水相逢,自然有着说不完的舒心话。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是一个青年人的道德品质有问题,那么他的学历即使很高,也不可以委以重任。
B. 我觉得他的观点以及他所举出的证据,都是从不可靠的渠道搜集到的,因此并不可信。
 C. 你哪里了解,要办成这样一台大型的晚会要经过多少演职人员的辛勤努力,才能与观众朋友们见面的。
D. 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以分人(把)                      舜发于畎亩之中(在)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   虽我之死(即使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所以,因此)    惧有伏焉(语气词,啊)
D.盖追先帝之殊遇(是)                 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7.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得如同镜子一般,                  ,实在奇绝。
①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② 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③ 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 
④ 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
A.②④①③   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 ①③②④
二、语言运用题(31分)
8.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找出打“×”,改正在方格里。(4分)
中流砥柱  万恶不杀   百无聊赖   痛心急首   惟妙惟肖        
白鹤晾翅  分庭抗理   油光可鉴   益于言表   美艳之至   
改  正        
        
9.根据课文内容默写(10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                  ,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⑤、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          ___,_____          _____。
⑦、由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⑧、《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                                ,
                                             。
⑨、《出师表》一文中,表现作者志趣过人的句子是:                           ,
                                            。
⑩、射人先射马,                                        。
10.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任选一题)(2分)
(1)上联:读《泰州日报》通晓世事
下联:                        
(2)上联:仁人献策替国家除害兴利
下联:                        
11.初三女生陈倩发起创办“全国首届新苗作文大赛”。为了组织好这次大赛,她组建了“大赛组委会”,建立了专门宣传大赛的“新苗在线”网站,邀请了20名著名作家、教授和编辑担任大赛的评委。假设你有幸被聘为“新苗在线”网站的工作人员,请你在网站上发一条宣传本次大赛的广告词。要求语言亲切,有创意。  (不超过30字)(4分)
答:                                                                     
                                                                        
12.诗歌赏析(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3.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3分
抢先过河
 (1)漫画说明了什么现象?(1分)
答:                           
                                        
 (2)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受?(2分) 
答:                            
                                     
14.名著阅读(4分)
(1)小人国有两个政党,区别是什么?国王、皇太子分别倾向于哪一个?
                                                                                     
                                                                                        
                                                                                       
(2)、小人国与邻国发生一次战争,起因是什么?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5-18题。(12分)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还不知父亲的模样),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死)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又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探望,凭吊)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请求回家接其家眷)。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韩愈《祭十二郎文》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A.从嫂归葬河阳                从           
B.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佐,      
C. 吾少孤,及长               及,         
D. 诚知其如此                 诚,     
16.划分下列句子停顿(只划一处)(2分)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1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文能表现作者对“十二郎”情深意挚的一组是(2分  )
    ①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②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③其后四年,又归视汝       ④将成家而致汝
    ⑤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⑥ 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18.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出来。(4分)
①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②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4题(18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19.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20.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答 :                                                                                
                                                                                       
21.文中能替换第①段划线句中“妥善地”一词的语句是 (2分)
                                                                                        
22.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分)。
23.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结合全文内容,适 当引用数据加以比较说明。(4分) 
                                                                                 
                                                                                
                                                                                  
2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4分)
 答:                                                                          
                                                                                  
(三)阅读《泥土的声音>>完成25——30题(15分)
樵     夫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把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2005年第1期《中华散文》)
25.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1分)
                                                       
26.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划横线句子的含义极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含义:
                                                                       
表达作用:
                                                                           
27.作者在第③段说“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第④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4分)
                                                                       
                                                                        
28.文章一连四次写“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29.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某一方面举例分析。(2分)
                                                                          
                                                                        
                                                                          
                                                                           
30.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田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3分)
                                                                           
                                                                              
                                                                           
                                                                             

四、作文 (60分)
3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刚刚开始写作的青年,拿着自己写的长篇小说手稿去找著名作家梁晓声,请他帮着,看完后要求出版,作家看了他写的小说后,委婉地告诫那青年,刚开始写小说不妨先从短篇小说写起,写一些曾经感动过你的事。不想,这位青年这样回答作家,“我活这么大还没有什么感动过我。”梁晓声感慨地说:“如果人在青年时期竟很不容易感动了,那么长大后一定是人性麻木者。”
 [注意]①自选角度立意; ②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

初三语文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 D  A项“即使”应该放在“他的学历”的前面;B项中“观点”和后面的“搜集”不能搭配;C项的毛病属于句式杂糅。
6.B        7.D 
10. 下联:(1)吟“唐诗宋词”陶冶情操 (2)志士出谋为百姓消灾祈福
(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即可)(4分)

11.示例:不怕嫩/就怕不敢展现自己/用你的笔/抒写你的心(4分)
(内容符合题意,1分;语言亲切,有创意,1分)(4分)
12.(1)“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2)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13.这幅漫画讽刺了某些人自私自利的行为和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
14.(1)这个国家有两个政党。他们的区别是一党穿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高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低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低跟党的人担任。两党仇恨很深。皇太子则两边讨好。为此,他的鞋跟一只高,一只低。
(2)战争起因是利立浦特岛国改变了吃鸡蛋的习惯,不先磕破大端,而是要人们先磕破小端。
15.跟随;辅佐;等到;果真
16.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17.C
18.(1)我当时虽能记得,但也不懂得她话中的悲酸(或,但也不能体会她话里的悲伤之情)。(2分)
(2)、谁料到你突然离开我而去世啊!(2分)

19.(2分)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意思对即可)(只回答“不能去掉”,不得分:只回答“语言更严密、准确”得1分)
20.(2分)本文的说明中心是“只要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海洋资源,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与之无关的内容就不必加以说明了。(意思对即可)
21.(2分)不破坏生态平衡
22.(4分)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 (每空1分)
23.(4分)一是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仪近海水域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或“人工养殖的海带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l公顷水面上生产的新品种藻类就相当于40公顷土地上生产的大豆的营养物。”);二是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三是海洋中有众多的鱼虾,仅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就高达50亿吨,只要捕获其中的l亿-1.5亿吨,比当年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l倍以上;四是相对于近海资源而言,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潜力巨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每个方面2分。只答到资源类型得1分,适当加以比较说明得1分,意思对即可)
24.(4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2分)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25.作者对土地的感情(若答:听到泥土的声音“或”泥土的声音“也算对。1分)
26.含义: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尊敬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表达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主题得到突出和深化(含义2分,作用1分)
27.第三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战栗”;第4段中,当“我”抚摩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散发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顿下来”(2分,各1分)
28.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2分)
29.内容:作者多次写倾听泥土的声音,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感情逐步深入;结构:首尾照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富有感情,隽永深刻,耐人寻味;写法:联想想像,虚实结合,反复咏叹,借景抒情,直抒胸臆(2分。举例1分,例子略;分析1分,任选一方面从某一角度分析,意思对即可,若从其他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对)
30.提示:开放性答案。能够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体会,2分;体会深刻,表达顺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