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图片:代表6年连提"财产公开议案" 期待这种议案再多些 - 今日看点 - 华声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10:37

代表6年连提"财产公开议案" 期待这种议案再多些

lovehnu发帖于:新闻聚焦时间:2011-03-06 09:17:49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复制链接 我来说两句(695)

  人大代表六年连提“财产公开议案”的启示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师韩德云3日告诉记者,“今年是我连续第六年提出公务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应立法,感觉一年比一年往前走!今年我将继续提出相关建议。”去年8月,他获得中纪委等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回复,尽管离“立法”这个终极目标还有距离,但这个过程让他看到了盼头。他还透露,重庆正在酝酿在部分岗位的干部试行财产申报公开,处在积极的准备阶段。(3月4日 中新社)

  虽然关于官员财产公开这一话题已经很老了,老得让人感到“审公开疲劳了”,但每每有人触及这一话题,旋即又会掀动一波舆论大潮。拿3月2日政协开幕日那天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的“一步步做起来论”来说,消息甫出,舆论又热腾了好一阵子。“一步步论”虽然看起来合乎国情,但因着急了颇有些年岁的国人却失望得狠,纷纷在网上论坛与各自微博上,表达自己对此的纠结心情。而坚持六年不弃的韩德云代表,除了让公众生发敬意之外,依稀中,似乎让我们预感到明年此时,他的这一坚守会成为“七年之痒”。

  我们稍加回顾便可发现,之所以这一制度向法治的轨道推进显得有些犹豫,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没有储备敢于向这一领域制度性动刀的决心与勇气。上层对此欲言又语,下面零星的几处在没完没了的“试点”着。拿新疆阿勒泰地区与浙江慈溪市及湖南浏阳市来说,试点官员财产公开制至今,不仅难寻更高层面的回应与评价,而且连这些试点地方的“头头们”,也没有因之公示过自己的财产,甚至连“秀”一次的动作也没有。要知道,这些试点地在当初推出公示制时,喊的出口号是很鼓舞人的,一度赚回了不少公众的正面肯定之声。

  不仅鲜见动作,反而从各个层面传出打压这种试点的声音。不少人称,这种公开有侵入公民私人领地之嫌,推出要慎之又慎。这种理由实际上是陈旧的,也无法立足。众所周知,国家公职人员不同于一般百姓,他们选择从人民群众手中接过公权去为民履职服务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其隐私权的保护外延比普通公民小得多。就连保护隐私权相当具体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西方国家,都制度性止步于公职人员的财产公开,而今我们的一些官员抬出这块“保护隐私”的挡箭牌,理由当然显得单薄。要不公开个人财产隐私的路并非没有,立马从头上自摘乌纱帽,但愿意这么干的恐怕没有几个人。

  事实上,不少人与韩德云代表一道六年坚守,执著推动官员财产公开,未见实质性进步,核心淤塞不外乎还是官员自身,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行政级别不低的官员,自己割自己的肉当然会痛。这需要一股独立于直接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力量的全力介入与持续推动,尽快大胆迈开《公职人员财产公示法》的立法脚步。世界上成熟的相关法案不少,我们不妨据国情进行有取舍的借鉴,并充分吸纳民智,引进现代网络的先进元素。如此,才能让官员财产公示制设计步子行走在依法、公开、正义、透明的路径中。

  期待“连续6年一个议案”再多些

  人大代表韩德云连续6年提交议案要求“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立法”,3月4日他透露中纪委在回复中明确表示正起草财产公示建议稿。他称社会对立情绪在加重,越早实行财产申报和公示,越能够有效阻挡贪腐,越能够化解矛盾。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师韩德云,从2006年起,每年一个议案,都无一例外地建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立法”,见证了一名人大代表对政治文明进步的关注,也见证了一名为民负责的人大代表认真履行职责的那份“执着”。是的,连续6年、年年一个同样的议案,一些代表委员或不会这么做,也或囿于现实上对“公务员财政申报立法”的巨大难度,一些人也可能会“浅尝辄止”。所以,能够以这样一种恒心和毅力来关注关系政府廉洁和自身建设的重大问题,仅这种执着和韧劲就值得尊敬。

  韩德云并不孤单,我想起被公众誉为“叶氏车改”倡导者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多年来不但不懈呼吁公车改革,从2003年开始就做出了一个“另类举动”,向领导提出:自购私车,自己驾驶,上下班每月给予一定补助,去外地实报实销。至今8年过去了,他“特立独行”,未改初衷。

  这些代表们,他们的不懈与执着,正是社会发展所急需的行动力。这些个“孜孜不辍”为了一个议案而不懈努力者,是社会的脊梁。人们深知,一个执着的议案提案,提的、议的一定是社会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正因为其难,所以多年一个议案也未能付诸实施,但正因其“难”我们呼唤更多的代表委员对于“难点”和“重点”社会问题能达到共识。所以,“连续6年一个议案”,我们希望能多些,多些,再多些。(毕晓哲)

推荐新闻
  • 谈食品安全 领导的"很不好意思"和群众的"不放心"2011-03-07
  • 物价稳才生活稳 何时不再出现"蒜你狠""豆你玩"2011-03-07
  • 两会上:最密集的反腐掌声折射最热切的民意期盼2011-03-07
  • 宋祖英谈春晚 用"饺子"和"米饭"打比方的深意/图2011-03-07
  • 盖好1000万套保障房需凝聚社会合力 靠什么保障?2011-03-07
  • "天价幼儿园"引"羡慕嫉妒恨" 破解入园难的三招2011-03-07
  • 女人最好的"嫁妆"是处女膜吗? 处子身出嫁被怀疑2011-03-07
  • 加长林肯车开道 谁成就了校园操场上的奢华葬礼2011-03-07
  • 矿工娃激情演绎走红 你可在《煤堆里》被秒杀?2011-03-07
  • 房价调控问责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将调控进行到底2011-03-06
  • 相关推荐
  • 辣眼时评
  • 参考文摘
  • 图说历史
  • 精英博客
  • 投诉直通车
  • 华声博览
  • 华声军事
  • 大 视 界
  • 华声评论
  • 社会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