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姓是贵族:王世襄与《高松竹谱》(藏与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29:30
李辉
《 人民日报 》( 2011年05月08日   08 版)

图一

图二为王世襄题写的《高松竹谱》后记。
第一次见到王世襄先生,是在二十年前,那时他还住在北京芳嘉园的一座小院。坐在凌乱简陋的房间里与他面对。火炉不旺,屋里有些冷。但是,听他谈他所熟悉的友人,听他谈自己的往事,一时间,我感到物质的因素在这个居室仿佛处在极不起眼的位置。他那种对文化的执着,那种与众不同的对艺术收藏所持的迷恋,漫溢出精神的暖意。
2001年,我为他写了一本画传《找一片自己的天空》。在我看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玩耍与研究之间,在东方与西方之间,王世襄扮演着一个他人无法取代的角色。
在王世襄之前,民间各种玩家很多,但无人如他有着从小学习英语和随后进入燕京大学系统接受现代教育的经历,缺少综合的文化修养和学术背景。他们仅仅是玩,即便是大玩家,也未必最终会将民俗与工艺、与美术研究相互融会贯通,旁征博引,使之变为不可多得的学问。从这一角度说,他是“空前”的。
在王世襄之后,哪怕有更多的有系统学术训练和学贯中西的人出现,但他们已经不可能拥有王世襄自小生活的那种丰富民俗生活的氛围了。有学术知识,有世界交流的便利,但诸多实物不可再现,形形色色的众多“大玩家”也踪影难寻。从这一角度说,他无疑又是“绝后”的。
我曾买到一本王先生署名“王畅安”的摹本《高松竹谱》(封面见图一)。该书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十六开。一九五八年五月第一版,一九六四年二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印数3900—5490册。2004年,我请王先生为此书题跋,没想到,他竟洋洋洒洒单独写了满满一页纸,详叙出版过程,以及当年经历,实属难得。如今,先生已仙逝,再读题跋,欣赏他的摹本墨迹,不免既感叹他的当年无奈,又为他在晚年佳作迭出,被誉为收藏界“国宝”而欣慰。
王世襄先生关于《高松竹谱》的说明如下:
1943年我手摹的明嘉靖刊本《高松竹谱》,于1957年春送人民美术出版社审阅可否出版。责编答复如下:
1.可以影印出版。
2.必须将文言文的跋,改为语体文。加新式标点。
3.卷末有:徐宗浩、郭则沄、张尔田、黄宾虹、傅增湘、吴湖帆、启功、邓以蛰、林志钧、吴诗初、叶恭绰、夏承焘十二位学者、画家的题跋……一律删去。
以上条件既有违出版古籍体例……更不合我意。惟当时对知识分子实施极左政策,要出版一本书实在太难,太难,只好忍辱同意。
恰好后来我被划为“右派”,自然不得用真实姓名,改为“王畅安”。1964年第三次印刷,本人已摘帽,但并未把真实姓名印上去。
以上是此书的出版经过。
此书颇畅销,重印了三次。1958年又出了一个精装本。
由于我对人美的印本十分不满意,于1988年在香港自费出版了与摹本相同的影印本,保留名家题跋及本人姓名。书名改用高松的号,曰:《遁山竹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