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雷锋故事活动总结:(文科)高二哲学第4课练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5:55:00

(文科)高二哲学第4课练习

一.填空题

1.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是 ____________,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________________。因此,世界是_________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

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哲学上讲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       _______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_____的物质。______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______的运动。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静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_______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范围内没有进行_________的运动。静止是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_____      的、____   的、______   的。

②静止是_____      的、____   的、______   的。

③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

(5)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_________,也不能被 ____________。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而不能            

二、单项选择题

1、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生长面广量大,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被誉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兰草产地。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却面临巨大的危机。“地毯式”的扫荡,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个事实说明(   )

  A.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    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

C.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自然  D.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2、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订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4、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降温。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   )

  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          B.自然界是客观的

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5~6题。

5、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存在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6、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7、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一观点(   )

  A.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认为规律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C.认为规律是客观精神外加给事物的    D.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   )

   A.自然界是相对稳定的,而人变化明显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其根本性质不变

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

9、“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0、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取“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因为(   )

  A.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交替进行的    B.在一定时期内事物的性质能够保持稳定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D.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2、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

1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④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相对静止    D.可知性

15、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B.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主体,物质独立于运动之外而存在

16、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下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7、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上述观点(   )

①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  ②是神创论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表现 
③夸大了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④肯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是有关运动和静止的表述,对于二者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A.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运动是有规律的

19、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20、《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21、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功了一头携带有人血清蛋白的转基因试管牛。这表明(   )

A.自然界中的有些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和人的意识  
C.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

2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三、简答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

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哲学生活第四课练习答案

答案:1-5DDABD  6-10 ABBAC  11-15 CCABD   16-20CCCBC   21-22DC

答:(1)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抗拒这一进程。
(2)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