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合伙人剧情:净空法师关于三身的问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47:52

   問:第一個問題,以下請問化身的意義,有三個題目。

  答:化身,佛法裡面講三身,報身、應身、法身。

  問:化身是指一個顛倒的凡夫修行成就了就是佛菩薩的一個化身,還是佛菩薩有能力變化出很多身?

  答:這個問題諸位要搞清楚,化是變化,像釋迦牟尼佛當年應化在我們的世間,那是應身不是化身。應身是什麼?他也跟我們人一樣,投胎有父母,出生,叫八相成道;從出生再長成,修道、成道、弘道,到最後入般涅槃,也就是我們講的生老病死,這個過程與一般人沒有兩樣,這是應身。如果講報身,報身是智慧身,報身是有始無終;法身是無始無終,法身是體,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實在講就是佛家講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才是真正的法身。報身佛是凡夫修行成就所證得的果報,它是由智慧證得的,證得之後永遠不會失去,所以報身是有生沒有滅。而且,報身不在我們這個世間,報身佛住在哪裡?住在實報莊嚴土。我們講西方世界有四土,我們平常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的阿彌陀佛是什麼身?給諸位說,凡聖同居土見到的是應化身,方便有餘土還是應化身,實報莊嚴土,你才見到阿彌陀佛的報身。

  報身的相,世尊給我們介紹說「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認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世間最好的相,我們講最貴的相,貴人,佛現這種相,出現在世間,這是應身。化身是臨時辦事,事情辦完了就沒有,你不知道他從哪裡來,也不曉得他到哪裡去了。我跟諸位講過,我的師母,就是周邦道的夫人,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復員住在南京。他南京的家我去過,庭院很大,前面是大門,大門進去很大的院子,再二門,後面還有三門,三道門才進到他家。

  周師母有一天在家裡,有個和尚找她化緣,也不多,化五斤香油。我們周師母那時候不信佛,沒給他;沒給他,這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突然想起來,我家庭院這麼深,大門、二門、三門,他怎麼進來的?門又沒有開,走了之後,好像門也沒有人給他開門,他跑到哪裡去?所以對這樁事情非常納悶。她問他(問這和尚),你從哪裡來的?他說從九華山來的,給她化緣。所以這個事情一直就好多年都不能解決。到台灣之後,她遇到李老師。我老師跟師母都跟李老師學佛,依李老師為師,就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說:那是地藏王菩薩化身。這是化身。你會清清楚楚跟他見面、跟他談話,你不知道他從哪裡來,也不曉得他到哪裡去。這是化身,地藏王菩薩化身。後悔的不得了,沒有供養地藏菩薩。

  我們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面看到文殊菩薩化身。虛老和尚住在南方廣東這一帶地區,去朝五台山。他怎麼去的?三步一拜,從廣東拜到山西五台山,差不多要走一年,你說他一天能走多少路?走三步拜一拜。這麼長的時間,總免不了有生病的時候,所以他在中途,中途在曠野,周邊找不到人家,他病倒了,沒有人救。在這個急難的時候,有一個叫化子、要飯的看到他,照顧他。這個要飯的照顧他二、三天,讓他身體慢慢恢復。他就問那個要飯的:你叫什麼名字?要飯的說: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我叫文吉。你家在哪裡?他說我家在五台山。他說你要到五台山,你朝五台山,到五台山去問,大家都知道。他也很歡喜。在路上病了兩次,當然不是一個地方,兩次都碰到這個要飯的幫助他。所以他到了五台山拜文殊菩薩。然後就打聽五台山有個乞丐叫文吉,我在路上兩次病倒了,都承蒙他幫忙,他說你們大家都知道這個乞丐。後來人告訴他,這個乞丐就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化身,對待虛老和尚發心朝五台,一路上關照、照顧,你有急難的時候他就來了。所以真的是來無影去無蹤,這是化身。應身就是跟我們平常一樣到這個世間來投胎。

  問:底下一個問題,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為什麼不說他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

  答:這不可以,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應身,不是化身,他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的,住世八十年。他老人家好像是八十一歲圓寂的,因為我看他寫的東西,有他註八十歲寫的。所以那是應身,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不是化身。我跟你講的這兩個例子,周師母遇到的地藏菩薩,虛雲老和尚遇到文殊菩薩,化身,我們要清楚。

  問:第二個,一個人依地藏法門成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同時也是一切菩薩的化身?

  答:不是這個意思,不是這樣講法,這個諸位要曉得。諸佛菩薩的化身,實在講,應化身真的告訴你,從哪裡來的?是你自性裡面變化出來的。極樂世界,古德常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可以說我自性外面有很多佛菩薩,沒有這個道理。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法性,這是我們講得很多,你沒有留意聽。佛性是自性裡面的一分,那一分是什麼?智慧。《華嚴經》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自性本來有的智慧,單單講本有的智慧,我們就稱它作佛性。佛是覺的意思,就是覺性,佛性完全翻成中國字就是覺性。你有覺悟,那覺悟是你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那另外兩種是德能,就是能力;第三個是相好,相好是今天我們所講的富貴,富貴是屬於相好,你自性裡頭統統具足。那你自性裡頭的福報多大?你看看華藏世界多大,你的福報就多大;極樂世界多大,你的福報就多大。

  那為什麼我們今天的福報,我們的智慧統統沒有?佛說得很好,「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不是沒有,真的有,沒有失掉,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把它障礙。所以佛法的修學不是從外頭學,佛法的修學,真的,講到最後就是叫你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本來是佛。這是我們講經講多少次,放下執著,你就是阿羅漢;再給你說明白一點,放下執著就是放下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從執著來的,沒有執著,六道輪迴就沒有,阿羅漢;放下分別,那你就證菩薩果位;放下妄想,你本來就是佛。這個我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提到,希望聽了之後,你要覺悟。佛家教學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是恢復自性,就是恢復你本來是佛。除這個之外,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任何東西給我們,讓我們恢復自性裡面本來有的智慧德相,就如是而已。

  所以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的傳記,我就不曉得你們諸位同學聽了之後,有沒有什麼感想啟示?我有。世尊當年在世是為我們示現求學。我們要智慧,智慧一定要去求學,他求學十二年,十九歲離開家到處去參學。當年那個時候,印度那些各個宗派裡面的修行人;所以我們要了解他是王子的身分,貴族出生,人又聰明,以這樣的身分去參學,沒有一個宗教的大德不願意見他。十二年參學,不能解決問題。問題是發現了,這發現是六道輪迴的問題,生老病死的問題。真的是發現,但是不能解決,所謂是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再做第二層的試驗,十二年參學,回到恆河邊上菩提樹下去打坐,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不要了。這一放下,放下執著,就成阿羅漢!十二年參學沒有證得,放下才證得。再放下分別,就成菩薩!放下妄想,本來是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是參學來的,是放下得來的。你們看《釋迦譜》、《釋迦方誌》,有沒有體會到這一層?體會到這一層,你才承受了釋迦牟尼佛對你的真實教誨,你圓滿成功。

  在中國有一個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示現的,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參學過。到黃梅去見五祖,他一生就聽一次經,半夜三更到祖師寮房裡面。你去想想看,五祖跟他講《金剛經》時間多長?我們現在想想,決定沒有超過兩個小時。那個講經是提綱挈領,講大意不是細講。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徹底悟了。悟了,後頭要不要講?不要講,不但《金剛經》明白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全明白。為什麼?他放下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放下完全相同。

  佛法是道,世間法是學,老子所說的「為道日損,為學日益」。你要想求道,道是什麼?損就是放下,你放下你才能得道。學是學世間的學問、這些常識,那你是天天要有進步!你天天學習,天天在進步,跟道不一樣。佛是大道!所以,佛法的成就沒有別的,你放不下才叫你學。學,甚至於你還有很多誤會曲解,把佛的意思解錯。「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常講,多少人是曲解如來真實義,誤解如來真實義,太多!以凡夫知見去解佛的意思,那怎麼能成就?我們天天讀經,我們怎麼個讀法?馬鳴菩薩教我們的,「離言說相」,讀經就是離文字相,絕不執著文字;「離名字相」,這些名詞術語知道這是假設的,不是真的;「離心緣相」,不能用自己意思去想裡頭什麼意思,你全想錯了。真的能夠離,那就跟禪宗參禪沒有兩樣,他是打坐來參,我們是翻佛經來參,這參學。

  參學跟參禪完全相同,這裡頭你獲得是什麼?悟!悟入。看經是佛給我們的開示,我們從佛的開示上要悟入。你要想悟入,那你就要把文字相捨掉;你聽我講要把言說相捨掉,不要執著我所講的是什麼,要體會裡面的意思,你就有悟處,你才有受用。受用是什麼?把我們的觀念,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言行統統自然改過來,恢復正常,這叫悟入,才管用,你才會開智慧。不是叫你記得很多,那一點用都沒有。你想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記了多少東西,最後怎麼樣?統統放下。這個表演太好!讓我們學到佛法從哪裡入門。

  六祖更進一步在中國給我們做示現,我們才曉得徹底放下。那我們的煩惱習氣重,如果我們是放不下,放不下是真的。放不下,我們借用佛法,遵守馬鳴菩薩的教誨,我們一面學是一面放下,決不是執著。從前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叫我聽經,叫我坐在第一排,面對著他,不准寫筆記。什麼意思?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你還有什麼筆記好寫的?寫筆記,那是佛學,為學日益。學道,學道是你要學悟,你要學契入。那這筆記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不但沒有用處,它有妨礙。可是業障習氣重的人不行,他還是要從筆記下手。所以李老師教我們那個班二十多個學生,不准寫筆記的,只有對我一個,我看其他同學都寫筆記,老師也不禁止他,也不說他。我就很明白,對老師的意思能夠體會到,我也不說,乖乖的學習。曉得什麼?根性不相同,應機施教。所以佛家常講的上中下三等根器。

  那我們的智慧增長,智慧怎麼增長?你捨的愈多,智慧就愈增長。你要是今天徹底放下,你跟惠能、跟釋迦牟尼佛有什麼兩樣?你放不下,你就沒有辦法!放不下,你連佛法的門都沒有入進去。門是什麼?小乘是須陀洹,大乘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初信位菩薩,你沒有得到,沒有證得。證得這個位次,就是你入佛門了。我們常講見思煩惱裡頭,八十八品見惑斷掉,所以我說執著放下了一半,另外還有一半是思惑,那一半放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那在《華嚴經》裡面是第七信的菩薩。放下八十八品見惑是初信位的菩薩,放下八十一品思惑,那就是第七信的菩薩,你就升了六個等級。沒有別的,章嘉大師教我的這個話,真叫和盤托出,一絲毫隱瞞都沒有,看破、放下!這是他老人家頭一天見面的時候教給我的。沒有別的,佛法裡頭就是放下。這個放下就是老子所講的「為道日損」,一天一天要減少。減少什麼?減少妄想、減少分別、減少執著,要天天減少。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下面我們就不必答覆了,你就都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