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水会17号技师照片:中国历代成语故事正解(二·修改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31:29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秦汉时代】
44、孺子可教
【原文】
良(1)尝闲从容(2)步游(3)下邳圯(4)上,有一老父(5),衣褐(6),至良所,直堕(7)其履(8)圯下,顾谓良曰:“孺子(9),下取履!”良鄂然(10),欲殴(11)之。为其老,强(12)忍,下取履。
父曰:“履(13)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14)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15),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
先在,怒曰:“与老人期(16),后(17),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18),父亦来,喜曰:“当如
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批注】
(1)良:即张良,汉初名臣,后被汉高祖封为留侯。
(2)从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3)步游:即步游,散步。
(4)圯:音宜,桥。
(5)老父:老人。
(6)褐:音合,指平民穿的粗毛布制衣服。
(7)堕:音惰,掉、落。
(8)履:音吕,指鞋子。
(9)孺子:原指幼童,此指年轻人。
(10)鄂然:惊奇的样子。鄂,音饿,通愕。
(11)殴:音欧,打、击。
(12)强:勉强、尽力。音抢,通强。
(13)履:音吕,穿鞋。
(14)殊:音书,极、非常。
(15)平明:黎明、天刚亮时。
(16)期:约定。
(17)后:晚、迟。
(18)有顷:一会儿、不久。
【故事阐述】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在秦国灭了韩国后,张良就想用全部家产寻找谋刺秦王的勇士,为韩国报仇,甚至他的弟弟死了都不厚葬。这是因为从张良的祖父到父亲,都当宰相,共辅佐过五个韩国国君。
后来,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制作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椎。秦始皇到东方出游时,张良和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这地方,想伺机突击秦始皇,但误击侍从的车。秦始皇十分震怒,在全国各地严密的搜捕刺客。于是张良就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
一天,张良悠闲的在下邳桥上散步,有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竟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他看着张良并说︰“小子,到桥下把鞋捡上来!”张良很惊讶,就想打他。但见他年纪大,就勉强隐忍下来,走到桥下捡鞋。鞋捡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鞋!”张良既然已帮他把鞋捡上来了,也就跪着替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笑着离开。张良非常惊讶,目送老人离去。老人离开了约一里远,又返回来,说︰“你真是孺子可教啊!五天后天刚亮时,来这里和我见面。”张良因此而觉得事情奇怪,就跪下来回答说︰“嗯。”
五天后的黎明,张良依约前去。但老人已等在那里了,他生气的说︰“跟老人家有约,却迟到了,为什么呢?”老人离开并说︰“五天后早点到这里会面。”五天后公鸡刚啼叫,张良就去。可是老人还是先到了,他又生气的说︰“又迟到了,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再早点来。”五天后,还没到半夜张良就到桥上候。不久,老人也来了,他高兴的说︰“就应当如此。”随即拿出一本书,说︰“这本书读了就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十年后就可以发迹。十三年后,年轻人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老人没有再说其它话就离开了,从此以后张良没有再见过这位老人。等天亮一看,原来老人送的书是《太公兵法》。因此,张良觉得这是一本特殊的书,就常常研读它。
《太公兵法》相传是姜子牙帮助周武王讨伐商纣后所写的兵书。张良后来果真利用书中的兵法,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那位老人就是黄石公。而“孺子可教”就被人们引用为成语,用来赞扬可以教导造就的年轻人。
【讨论】
(1)张良为什么想要刺杀秦王替韩国报仇?
(2)老人为什么故意掉鞋让张良捡和帮他穿鞋?如果有长辈这样要求你,你会怎么做?
【造句练习】
例:只要是师长的教诲,他总是铭记在心,真是孺子可教。
例:他做事认真、求上進,长辈们都称赞他孺子可教。
【课后时间】
请在下面空格填上适当的字︰
赤()之()
佳()才()
孤()孽()
炎黄()()
参考答案:
赤(子)之(心)
佳(人)才(子)
孤(臣)孽(子)
炎黄(子)(孙)
45、门可罗雀
【原文】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1)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2)翟公(3)有言,始翟公为廷尉(4),宾客阗门(5);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
【批注】
(1)汲、郑:汉代人,汲在汉景帝时任太子洗马,武帝时出任东海太守,后又  被召为主爵都尉;郑当时则是先任太子舍人,后迁为大农令。
(2)下邽:大约在现在的陕西省渭南县下邽镇。邽,音“规”。
(3)翟公:汉文帝时的大臣。
(4)廷尉:职官名。九卿之一,掌刑狱。
(5)阗门:充塞在门前。阗,音“田”。
【故事阐述】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有感而发说:汲、郑二位贤能之人在汉初都位居高官,受到众人敬畏,每日上门逢迎奉承的人络绎不绝。但因为他们正直的个性不容于官场,后来都丢官失去权势,连生活都陷入困境,而此时,往日的宾客也就消失无影无踪。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下邽的翟公身上,他是汉文帝时的大臣,曾任职廷尉,位高权重。在他当官时,每天家中来往宾客不计其数,快把大门撑破。但是当他丢官后,就不再有宾客造访,门外冷清的可以设置大网捕捉鸟雀。后来,翟公又官复原职,宾客又像以往上门巴结奉承。这一失一得之间,让翟公看透了人情世故,认清了这世态炎凉。于是在大门写下:“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用来告诫世人,世态炎凉,不可不知。司马迁以翟公与汲、郑二人的这段故事,表达了对官场中人情冷暖的感慨,也反应出自己当下的心情。
这段故事后来被浓缩成“门可罗雀”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为官失势后宾客稀少的情形。亦可用来指一般门市冷清的情形。
【讨论】
(1)为什么汲、郑二人在位居高官时,宾客盈门,而后丢官失势,宾客就消失无踪?
(2)司马迁以翟公的史实来反应自己当下的心情,体悟到官场人情冷暖而有所感慨。你是否也看过或体会过“门可罗雀”的情况?请说出你的感想。
【造句练习】
例:连月下雨,外面行人不多,以致附近商店几近门可罗雀。
例:因为萨斯病毒的传播,许多国家的政府纷纷告诫国民不要前往萨斯病的发源地──中国广东。导致本星期的一年两度的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参展的外商寥寥无几,会场也是门可罗雀。
【相似成语】
门前冷落;寥寥无几。
【课后时间】
请说出三个与“门可罗雀”相反的成语。
(1) 。
(2) 。
(3) 。
参考答案:
户限为穿、门庭若市、车马盈门、往来如织、宾客盈门。
46、捷足先登
【原文】
蒯通(1)曰:“秦(2)失其鹿(3),天下共逐(4)之,高材疾足者(5),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解】
(1)蒯通:蒯,读音为 “kuǎi,ㄎㄨㄞˇ”。人名,韩信手下的一名谋士。
(2)秦:朝代名。
(3)鹿:指利益,在这里是指政权。
(4)逐:极力竞争、争取。
(5)高材疾足者:材,通“才”。指才能高、办事极快的人。
【故事阐述】
秦朝末年,各路英雄豪杰纷纷起兵,争夺天下。刘邦手下大将韩信打败齐王田广后,占领了临淄,被封为齐王。
当时韩信拥有的兵力、权力甚至高过刘邦,于是韩信的谋士蒯通劝他脱离刘邦,联络项羽,五分天下,将来再自立为王,可是韩信不肯。后来刘邦得了天下,便对韩信起了疑心,借机将他贬为淮阴侯,韩信才决定谋反,却让人告了密,被骗進宫里杀了。
韩信死前,很感叹的说:“真恨自己当初怎么不当机立断采用蒯通的计谋呢?”刘邦听到了这句话,便要手下把蒯通抓来,想杀了他。
刘邦捉到蒯通后,便问他是否曾劝韩信谋反。蒯通很坦白的对刘邦说:“秦朝失去了天下,天下英雄都在争逐,也只有才能高、动作快的人能争得天下。每个有才能的人都想要称王,难道您要把所有的人全都杀了?何况当时韩信是我的主人,为主子尽力,这我又有什么错呢?”刘邦听了这番话,也觉得不无道理,于是便赦免了他。
“疾足先得”这句成语后来就演变成“捷足先登”,用来比喻行动最快者先达到自己的目的。
【讨论】
(1)听完故事,回想一下,刘邦、韩信、蒯通这三人的关系为何?
(2)蒯通劝告韩信什么?如果你是韩信,你会如何决定呢?
(3)刘邦听了蒯通的解释,为什么后来赦免了他的死罪?
【造句练习】
例:任何事只要洞烛先机,就有机会捷足先登。
例:在这次比赛中,他已经捷足先登赢得了冠军的头衔!
【相似成语】
疾足先得、高材捷足
【课后时间】
对于身边看得到的利益,你担心被人“捷足先登”吗?得不到时,你是怎么放下的?和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心得。
47、一诺千金
【原文】
楚人曹丘生(1),辩士,数(2)招权顾(3)金钱,事贵人赵同(4)等,与窦长君(5)善。季布(6)闻之,寄书谏(7)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8)。”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9)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10)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11)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解】
(1)曹丘生:西汉时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季布得其赞扬而名重天下。
(2)数:音“硕 ”,频频、屡次。
(3)顾:藉着。
(4)赵同:西汉时宦官,生卒年不详。
(5)窦长君:西汉观津人,生卒年不详。汉文帝窦皇后之弟。窦,音“豆”。
(6)季布:西汉时人,生卒年不详。楚汉相争,初为项羽部将,数围刘邦。及项羽灭,为刘邦追捕,后由朱家透过汝阴侯滕公,乃得赦免,并官郎中、中郎将及河东守等。
(7)谏:用言语或行动劝告别人改正错误。
(8)通:交往。
(9)不说:不悦。说,通“悦”。
(10)游扬:称扬美名,使名声远播。
(11)距:通“拒”,拒绝。
【故事阐述】
“一诺千金”原作“季布一诺”。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汉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乐于助人,很讲信用,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设法办到,因此享有盛名。
当时有一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财物结交有权势的官员,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听说季布作了大官,就请求窦长君介绍他去见季布。但是窦长君跟曹丘生说季布不喜欢他,劝他不要去,但曹丘生还是央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窦长君勉为其难地答应。曹丘生拿了介绍信就马上去拜访季布,见到季布后,就深深作揖,并且说:“楚人有一句谚语说:'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的名声之所以能这么大,都是我帮你传扬的,大家都是楚人,为什么你一直拒绝见我呢?”季布听了这句恭维的话,非常高兴,以上宾之礼招待。曹丘生住了几个月才离开,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他一份厚礼。曹丘生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愈来愈大。
后来“一诺千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信守承诺,说话算数。
【讨论】
(1)曹丘生抬高自己身价的方式是什么?
(2)曹丘生想见季布所用的方法是否恰当?如果是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3)“季布听了恭维的话,非常高兴!”你也喜欢别人恭维你吗?为什么?
【造句练习】
例:古时候的人一诺千金,比现代的支票更有用。
例:我向来最守信用,一诺千金,只要我答应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例:他说话一诺千金,因此赢得不少民心。
【相似成语】
一言为定 一言九鼎 说一不二
【课后时间】
想一想,你的周遭有没有发生过“一诺千金”的故事,把它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喔!
48、一叶知秋
【原文】
尝一脔(1)肉,知一镬(2)之味;悬(3)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4);睹(5)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6):以近论远。(《淮南子·说山》)
【批注】
(1)脔:(音峦),把肉切成小片的肉块。
(2)镬:(音或),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锅。
(3)悬:(音玄),挂。
(4)暮:晚、将尽的。
(5)睹:看见。
(6)寒:冷。
【故事阐述】
只要尝一口锅里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锅肉的味道如何;悬挂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知道空气中湿度高低的变化。这就是事物可由小看大的道理。看见一片叶子落下,就可以推知秋天已到,一年快到尽头了;看到瓶里的水结冰,就知道天气有多么寒冷。这就是事物可由近观远的道理。而“一叶知秋”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比喻由局部、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讨论】
(1)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事物也可以这样推知而来?为什么?请试举一例跟大家
分享。
(2)在生活中你曾做过什么有趣的观察?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和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他是个有智慧的长者,凡事都能一叶知秋,洞烛机先。
例:公司的领导者应具有一叶知秋的敏锐观察力,才能使业绩蒸蒸日上。
【相似成语】
因小见大;见微知着;尝鼎一脔
【课后时间】
在下列成语中填入四季–春、夏、秋、冬。
妙手回( )。
( )日炎炎。
一叶知( )。
( )暖夏凉。
参考答案︰
妙手回(春)。
(夏)日炎炎。
一叶知 (秋)。
(冬)暖夏凉。
49、老当益壮
【原文】
“丈夫为志,穷(1)当(2)益(3)坚,老当益壮。”
(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
【注解】
(1)穷:困难。
(2)当:应当。
(3)益:更为。
【故事阐述】
据《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记载,汉朝有一壮士叫马援,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想要自己开创一番事业。他知书达礼,精通武艺,果然长大后当了郡都邮官。西汉末年,有一天,他奉命押送一批囚犯到别处,半路上,马援因为见到囚犯们不停的痛苦哀号,心生怜悯,于是就私下放了那些囚犯,自己则逃到北方去。
后来虽然遇到特赦,免除了罪刑,但马援仍然留在北方放牧,养了几千头牲畜,他常说:“大丈夫立志,要困苦中要愈坚定,年纪大了要愈强健。”于是他把赚来的钱都分赠给亲友,自己只穿破皮袄。
后来他投效武帝刘秀,在东汉当了一名大将,建立了不少汗马功劳。有一次洞庭湖一带发生了动乱,武帝派人征伐,都全军覆没,无功而返。马援知道了,向皇帝上禀要带兵出征,没想到皇帝说:“你年纪太大了吧!”
马援道:“我虽然六十二岁了,但还能披甲上马,不能算老啊!”于是他穿好甲冑一跃登鞍,皇帝便称赞的说:“这个老人家真是老当益壮啊!”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因此后人用原文中的“老当益壮”来比喻年纪虽大,但志气仍为豪壮。
【讨论】
(1)马援奉命押送囚犯,为什么又私下放了他们呢?
(2)承上题。人都有辨别对错的基本能力,那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和马援一样做出释放囚犯的决定呢?
(3)假设你是光武帝,你也会同意让年岁已大的马援出征吗?为什么?
【造句练习】
例:爷爷年过七十,仍然健步如飞,真可说是老当益壮。
例:老当益壮的外公,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相似成语】
老骥伏枥
【课后时间】
请以“老当益壮”为成语接龙之首,想四个接龙和大家分享!
【参考解答】
老当益壮---壮志凌云---云淡风清---清心寡欲
50、死灰复燃
【原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其后安国(1)坐法(2)抵罪(3),蒙(4)狱吏田甲(5)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6)乎?”田甲曰:“然即溺(7)之。”居无何(8),梁(9)内史(10)缺,汉使(11)使者(12)拜(13)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14)为二千石(15)。田甲亡走(16)。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17)。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18)乎?”卒善遇(19)之。(《史记·韩长孺列传》)
【批注】
(1)安国:即韩安国,字长孺,西汉梁国人。汉景帝时,出任梁孝王之中大夫。武帝时,已成了御史大夫。
(2)坐法:因过错而犯法获罪。
(3)抵罪:依犯罪的轻重,负其相当的罪责。
(4)蒙:梁国县名,大约在今山东省蒙阴县的西南方。
(5)田甲:西汉人,是蒙县治理狱政之官。
(6)然:烧。燃的本字。
(7)溺:音、义通“尿”,撒尿。
(8)居无何:过没多久。
(9)梁:西汉封国名,大约在今河南省开封一带。
(10)内史:汉代之制,各个封国均置有内史,以治理政事。
(11)使:命令、派遣。
(12)使者:奉命出使的人。
(13)拜:任官、授职。
(14)起徒中:指韩安国从犯人中被提拔出来。起,拔擢、起用。徒,罪犯。
(15)二千石:汉朝从九卿、郎将,到太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此指之前的太守。石,音“蛋”,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
(16)亡走:逃跑。
(17)肉袒谢:脱去上衣,以示谢罪。 袒:音“坦”,裸露。
(18)治:惩罚。
(19)善遇:善待。
【故事阐述】
“死灰复燃”原为“死灰复然”。
西汉时,韩安国担任中大夫,相当受梁孝王的器重,后来却因犯法而被拘禁在蒙地的监狱中。当时的狱吏田甲对他百般羞辱,韩安国非常愤怒,对田甲说:“已经熄灭的灰烬,难道不会再有燃烧起来的一天吗?”意思是说表明自己只是一时的落难,终究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然而田甲却回答说:“如果死灰再度复燃的话,那我就撒尿把它熄灭。”
过没多久,梁国内正好缺个史官,朝廷命令使者来找安国,派他做了内史官。田甲一得知这个消息,害怕韩安国会向他报复,于是慌张的赶紧逃跑。韩安国因为找不到田甲,就放话说:“田甲如果再不出现,我就要杀他整个家族。”田甲打着赤膊,去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笑说:“你这样陷于危境中,不就如同是受惩罚了吗?”最后安国也就善待他了。
后来“死灰复燃”这句成语就被用来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平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讨论】
(1)田甲为什么要对狱中的韩安国百般羞辱,而不是善待曾任官职的韩安国?
(2)韩安国到梁国担任史官时,为什么愿意原谅并善待曾经羞辱过自己的田甲?
【造句练习】
例:尽管他宣布要退出政坛,但以他的能耐,若想要死灰复燃并非难事。
例:如果人们的道德不提升,这种不良的习俗还是有可能死灰复燃。
【相似成语】
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课后时间】
请找出五个含有“生”或“死”的成语。
【参考答案】
死生契阔、死而后已、死心塌地、死里逃生、死得其所
51、塞翁失馬 安知非福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
【故事阐述】
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个精通术数的老翁,能知过去和未来。老翁的一匹马忽然走失了,去了胡人的地方。邻居们听说这件事,都跑来安慰他。塞翁则说:“这未必不是福气!”
过了几个月,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胡人的骏马。邻居听说了,都来向老翁道贺。
老翁则说:“这未必不会成为坏事啊!”
老翁有个儿子,非常喜欢骑马。一天,他从那匹胡人的马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老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
一年后,胡人大举入侵,青壮年被应征入伍,老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十个中有九个战死了,唯有老翁的儿子因跛腿而保全了性命。
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不可预料,深不可测。
【讨论】
(1)为什么塞翁对于他所养的马走失了,并且事后又带回别人的好马这些事,
都不在意?
(2)为什么塞翁对于心爱的儿子骑好马而摔断了腿,好象不太心疼,反而还认
为可能是件好事?
(3)我们对于自身的利益得失问题,该持什么样的想法态度来面对?
【造句练习】
例:你也不必为丢了这份设计图而难过,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可以
想出更好的点子。
【相似成语】
因祸得福;亡羊得牛
52、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1)楯(2)与矛(3)者,誉(4)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5)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6)也。(《韩非子·难一》)
【批注】
(1)鬻:音“玉”,卖。
(2)楯:音“吮”,通“盾”。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抵御敌人兵刃之
武器。
(3)矛:古兵器名,长柄端有尖刀,属攻敌的兵器。
(4)誉:夸赞。
(5)陷:刺入。
(6)弗能应:无法响应。
【故事阐述】
战国时,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先是自夸他的盾说:“我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赞他的矛说:“我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旁人听见后,忍不住的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一时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自相矛盾”,用来比喻言语或行事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讨论】
1、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情形呢?
2、你曾经做过哪些事情,有“自相矛盾”的心情,请举例和大家分享心得。
【造句练习】
例:大家都希望吃到没有喷洒农药的蔬果,却又不喜欢买到被虫咬过的蔬果,这真是“自相矛盾”的心态!
例:中共说坚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但是又不肯对台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真是“自相矛盾”。
例:又要马儿肥,又要马儿不吃草,真是“自相矛盾”。
【相似成语】
漏洞百出
【课后时间】
以下五个成语,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中。
1、自不( )力。
2、自( )以为是。
3、自投罗( )。
4、自暴自( )。
5、( )相矛盾。
参考答案 :
1、自不(量 )力。
2、自(以 )为是。
3、自投罗( 网)。
4、自暴自(弃 )。
5、( 自)相矛盾。
53、有志竟成
【原文】
将军前在南阳(1)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2),有志者事竟(3)成也!弇(4)因复追步(5),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6)于军门。(《后汉书·卷一九·耿弇列传》)
【批注】
(1)南阳:汉朝地名。
(2)落落难合:原形容人见解独立突出而与众不同,这里有困难不易成功之意。
(3)竟:终于。
(4)弇:音眼,即耿弇,东汉名将。
(5)步:指齐国大将张步。
(6)肉袒负斧锧:这里指投降或谢罪请罚之意。肉袒,原指脱掉上衣;负,用肩背物;斧锧,古代的一种刑法,将人绑于铁砧上,再以斧砍之。锧,音至。
【故事阐述】
耿弇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一位将军。他的父亲耿况任太守一职,耿弇因此常可见郡尉遴选骑士的情景,渐渐的他对设军旗置战鼓、学习骑马射箭、带兵打仗等军事非常有兴趣。
耿弇二十一岁时,他听说刘秀在北方一带活动,就决定去投效。耿弇气宇不凡,而刘秀也知人善任,便安排他在身边当官。后来,耿弇替刘秀打了许多胜仗,也日渐受到刘秀的信任和器重,并擢升为大将军。
建武五年,齐国张步据守琅邪郡迟迟不接受招降。于是,刘秀便派耿弇攻打张步。张步知道耿弇将率兵前来,就在多处布置军队,准备迎击。当时,张步集中兵力驻守在临淄,他的弟弟张蓝率精兵二万驻守于西安,两地相距四十里。而耿弇则领兵進驻画中,此地刚好位在西安与临淄两城的中间。
耿弇独排众议,他运用“声东击西”之计,对外放出消息要攻打西安,实际上是袭击临淄。张蓝得知消息后,日夜加强戒备。耿弇命将士们半夜即起床吃饱饭,然后将军队迅速的开往临淄。果然,张步被耿弇出其不意的一路猛击,不到半天时间临淄就被攻破。张蓝获知临淄失守,吓得率兵弃城逃回剧县。
张步败逃回剧县后,他召集三个弟弟及其它将领等人,准备集结二十万大军,想对耿弇進行反攻,趁势收复临淄。他认为此时耿弇兵力不如他,刚打完一仗兵疲马困,一定无力还击。不过,耿弇早有所备,他一方面派遣部队把张步引到临淄,另方面则趁张步与驻军激战时,自己率领一批精锐勇士去突袭张步阵营。交战中耿弇被飞箭射中大腿,但他立即用佩刀将飞箭截断,仍然奋战不懈,最后得到胜利。
几天后,光武帝来临淄劳军。他对耿弇说︰“从前韩信攻破历下立为齐王,现在耿将军因攻占祝阿而扬名,你们两人的功绩相当。但当时齐王是被郦生劝降,韩信才能趁齐松懈不备而袭击,耿将军却是面对实力强劲的敌人,因此所立功业比韩信还要困难。又田横以郦生出卖齐国,烹杀了郦生,自封齐王并持续抵抗,后来汉高祖招降田横时,就告戒郦商(郦生之弟),不能对田横报仇。张步之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降,我也会命令
伏湛(伏隆之父)放下对张步的仇恨。耿将军以前在南阳就献策要攻齐,以灭张步,但我一直认为这是非常困难不容易达成的事,没想到耿将军如今竟达到目标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之后,耿弇一再的追击,迫使张步只得率领十多万人投降。
因此,后人就把刘秀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引申为“有志竟成”这句成语,形容人只要立定志向坚持去做,最后一定会成功。
【讨论】
(1)你认为耿弇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会成功?
(2)你曾立过任何的志向吗?成功或失败?在这过程中给你什么启示?请说自
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他立志当一个医生,现在终于有志竟成,考上医学院系了。
例: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只要秉持有志
竟成的信念,凡事一定会成功。
【相似成语】
滴水穿石;皇天不负苦心人;磨杵成针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有志竟成→成( )( )胸→胸( )( )墨→墨( )( )法→
法( )( )恩→恩( )( )山→山( )( )长
参考答案︰
有志竟成→成(竹)(在)胸→胸(无)(点)墨→墨(守)(旧)法→
法(外)(施)恩→恩(重)(如)山→山(高)(水)长
54、合浦珠还
【原文】
孟尝(1)为合浦(2)太守(3)。郡境旧采珠,以易(4)米食。先时二千石(5)贪秽(6),使民采珠,积以自入(7)。珠忽徙去(8),合浦无珠,饿死者盈路(9)。孟尝行化(10),一年之间,去珠复还。(三国吴·谢承《后汉书》(据《艺文类聚·卷八四·宝玉部下·珠》引)
【批注】
(1)孟尝:东汉会稽人。任徐县令,转任合浦太守。后来因病辞官隐居。
(2)合浦:汉代的郡名。位于今广东省湛江市西北,濒廉江东岸,南临东京湾,古时沿海盛产珍珠。
(3)太守:职官名。秦代设郡守,管理一郡的政事,俸禄有二千石。汉景帝时更名太守。
(4)易:交换。
(5)二千石:汉朝从九卿、郎将,到太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此指之前的
太守。石,音“蛋”,古代计算重量的单位。
(6)贪秽:贪污。秽,音“慧”。
(7)自入:将财产据为己有。
(8)徙去:迁移至他处。 徙,音“洗”。
(9)盈路:遍地都是。
(10)行化:推行教化。
【故事阐述】
东汉时合浦郡产珍珠,居民自海港中采集珍珠,以换取生活所需的米食为生。之前在此任职的太守,大多违法贪污,将人民采集的珍珠,据为己有。珠蚌突然迁移到别处,导致合浦郡再也不能生产珍珠,因而路上到处都是因为饥饿而死的人。孟尝到此任职后,推行教化,一年之内,珠蚌再度回来,合浦郡又恢复盛产珍珠了。
后来“合浦珠还”就被用来比喻物品失而复得。
【讨论】
(1)为什么合浦的珍珠会集体迁移到他处生长,而致使居民们饿死街头?
(2)孟尝的推行教化与合浦的珍珠重新回来境内生长,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造句练习】
例:在警方的强力协助下,他终于找回被窃的爱车,也深深感受到合浦珠还的喜
悦。
例:他家遭窃的物品在短短几日内悉数合浦珠还,让他更加佩服警方的办案能力。
【相似成语】
失而复得;完璧归赵
【课后时间】
珍珠是珍贵的装饰品,请找出五个含有“珠”字的成语。
参考答案︰
珠圆玉润、璧合珠联、买椟还珠、老蚌生珠、妙语如珠、剖腹藏珠
55、车水马龙
【原文】
时上(1)欲封(2)诸舅,外间(3)白(4)太后。太后(5)曰:“吾自念亲属,皆无柱石之功(6)。俗语曰:'时无赭,浇黄土(7)。’”因诏曰:“吾万乘之主(8),身衣(9)大练缣裙(10),食不求所甘,左右旁人,皆无熏香之饰。前过濯龙门(11),见外家(12)问(13)起居(14),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亦不谴怒(15),但绝岁用,冀(16)以默止讙(17)耳。”
《东观汉记·卷六·外戚(18)列传·明德马皇后》
【批注】
(1)上:即皇帝,这里指东汉章帝。
(2)封:古代皇帝把爵位、土地等赠给王族或有功的人。
(3)外间:外界,此指朝中大臣。
(4)白:这里指上书。
(5)太后:指明德马皇后。
(6)柱石之功:对国家有重大的贡献、功劳。
(7)时无赭,浇黄土:即“无功不受禄”的意思。赭,音者。
(8)万乘之主:即一国的皇后。乘,音圣。
(9)衣:音易,穿。
(10)大练缣裙:粗帛杂丝所织成的裙子。帛,音伯;缣,音尖。
(11)濯龙门:指汉代的洛阳城门名。濯,音卓。
(12)外家:出嫁的女子,称娘家为外家。
(13)问:表示关切的探望、拜访。
(14)起居:向长辈请安、问候。
(15)谴怒:责备、生气。谴,音浅。
(16)冀:期望、希望。
(17)讙:此指喧哗。音欢,通“欢”。
(18)外戚:古代皇帝的母党和妻党。
【故事阐述】
东汉明德马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女儿。马皇后在父亲去世后,就能独立的担负起家里的大小事务。十三岁那年被选入宫中,她尽心服侍皇后,待人谦恭有礼,品德出众有才华,于是日渐受宠。汉明帝刘庄即位后,不久便立马氏为后,史称明德皇后。
因为马皇后无子,汉明帝就立了贾氏之子为太子,并要马皇后抚养他。马皇后对太子照顾的无微不至,视如己出。她很喜欢读书,经常读《春秋》、《楚辞》、《周礼》等之类的史书,明帝也会拿一些奏章让她看,但马皇后并不去干预朝政。
汉明帝去世后,太子继位,就是汉章帝。汉章帝对养育他成人的马皇后非常敬重,不但尊称她为太后,还想封赠官爵给她的兄弟。朝中一些大臣也上书规劝马太后,希望她能答应。不过马太后不同意,她说︰“我知道自己的兄弟们,对国家并无任何重大的功劳,不能平白无故受封。”为此她下了一道诏书:“做为一国的皇太后,我身穿粗布杂丝做的衣裙,日常饮食不求美味,身旁的侍者,也没有人佩带熏香的饰品。几天前我路过濯龙门一带,看见到娘家探望请安的人潮不断,如车水马龙般热闹。我没有生气而责备他们,但停止给他们生活上的补助,希望他们能自愧而改过。”
“车水马龙”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是说车如流水般接连不断,马多的像游龙般长。即用来形容车马往来不断,热闹繁荣的景况。
【讨论】
(1)马皇后为什么要拒绝汉章帝封赠官爵给她的兄弟?
(2)你认为马皇后为什么要穿粗布衣,饮食简朴?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造句练习】
例:自从这条马路拓宽后,每天都车水马龙,人潮汹涌。
例:每逢中秋夜,到处都是夜游赏月的人群,车水马龙热闹非常。
【相似成语】
门庭若市;肩摩毂击;车马盈门;熙来攘往;车马辐辏;车马骈阗;络绎不绝;熙熙攘攘
【课后时间】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位师长对你的影响最大?为什么?请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56、饮鸩止渴
【原文】
霍諝字叔智,魏郡邺人也。少(1)为诸生明经。有人诬(2)諝舅宋光于大将军梁商者,以为妄(3)刊章文,坐系洛阳诏狱,掠考困极(4)。諝时年(5)十五,奏记于商曰:“…… 光(6)衣冠子孙(7),径路平易(8),位极州郡,日望徵辟(9),亦无瑕秽纤介之累(10),无故(11)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12),止渴于酖毒(13),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注解】
(1)少:年纪轻,音“绍”。
(2)诬:故意陷害。
(3)妄:擅自乱来。
(4)掠考困极: 遭到审问拷打。
(5)时年:当时年纪。
(6)光:宋光,东汉时人,生卒年不详。霍諝之舅。
(7)衣冠子孙:官宦之家的后代。
(8)径路平易:仕途平稳顺利。
(9)徵辟:汉代选拔官吏的方法之一,指朝廷徵聘有才学的人为官。辟,音“壁”。
(10)瑕秽纤介之累:细微的过失与缺点。瑕,音“霞”。累,音“累”。
(11)无故:没有原因。
(12)疗饥于附子:吃附子来止住饥饿。附子,植物名,可入药,但若未经炮制  直接使用,会造成心脏麻痹、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13)止渴于酖毒:喝毒酒来解除口渴。酖毒,指一种用鸩鸟羽毛浸制成的毒酒。
酖,音“阵”,通“鸩”。
【故事阐述】
霍諝,东汉人,从小就显露不凡的才气,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十五岁那年,有人诬告他的舅舅宋光,说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诏书,于是被捕入狱,在牢中遭到严厉的审问拷打。
于是霍諝写了一篇奏记为他申辩,其中有一段写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来日可能被徵聘入朝,而且他的品格也没有什么缺失。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就像是一个饥渴的人,去吃有毒的附子来止饥,喝毒酒来止渴,食物还没進到肚子里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这样做啊!”大将军梁商看了以后,便上书为宋光脱罪,霍諝也因此而显露名声。
后来“饮鸩止渴”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只求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将来更大的祸患。
【讨论】
1.霍諝的舅舅宋光被诬告的罪名是什么?
2.你认为霍諝为宋光申辩所写的理由,合不合理?
3.如果你是大将军梁商,看了这篇奏记,你会如何处理?
【造句练习】
例:用吸食毒品来解瘾,无异是饮鸩止渴的自杀行为。
例:我们要解决眼前的困难,也要避免产生更大的祸患,千万不要饮鸩止渴。
【相似成语】
挖肉补疮、剜肉补疮
【课后时间】
反省一下,你自己是否曾经做过类似“饮鸩止渴”的事情?以后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三国时代】
57、三顾茅庐
【原文】
臣本布衣(1),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2)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3),猥自枉屈(4),三顾(5)臣于草庐之中,谘(6)臣以当世之事,由是(7)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8)。(诸葛亮·《前出师表》)
【注解】
(1)布衣:平民。
(2)不求闻达:无意追求名誉显贵。闻,音“问”。
(3)卑鄙:地位卑微低贱。自谦之词。
(4)猥自枉屈:委曲贬低自己的身分。猥,音“伟”。
(5)顾:拜访、探望。
(6)谘:音“资”,通“咨”,商量、询问。
(7)由是:因此,自此以后。
(8)驱驰:奔走效力。
【故事阐述】
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在南阳隆中耕种,为的是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生命,并无意追求名誉显贵。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低贱,反而委屈贬低自己的身份,一连三次到草庐里来拜访,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因此我非常感谢、非常激动,于是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讨论】
(1)身为堂堂一国之君的刘备,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找隐居山林的诸  葛亮呢?
(2)平民身份的诸葛亮为什么值得让人接二连三的来拜访?
(3)对于有才能的人,我们是不是也能象刘备一样有开阔的心胸,放下身段去  虚心求教?
【造句练习】
例:老陈不忍心拒绝王经理三顾茅庐的诚意,最后决定到他的公司任职。
例: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三顾茅庐,请刘先生出马协助。
【相似成语】
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握发吐哺;礼贤下士
【课后时间】
请找出三个以“三”开头的成语。
三( );三( );三( )
58、手不释卷
【原文】
上(1)雅好(2)诗书文籍,虽在军旅(3),手不释卷(4),每每定省(5)从容(6),常言人少(7)好学则思专,长(8)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9)吾与袁伯业(10)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11)不毕(12)览。(三国魏.文帝《典论.自叙》)
【批注】
(1)上: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有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后卒于洛阳,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2)雅好:喜爱。好,音“号”。
(3)军旅:军队。
(4)手不释卷:勤读书,不肯放下书本休息的样子。
(5)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问好的礼节。
(6)从容:不急迫的样子。从,音“匆”。
(7)少:音“绍”,指年纪轻。
(8)长:音“涨”,指年纪渐长。
(9)唯:只有。
(10)袁伯业:袁遗,字伯业,东汉汝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好学,初为长安
令,其后袁绍任为扬州刺史。
(11)靡:音“迷”,无 、不之意。
(12)毕:完全。
【故事阐述】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为魏王,不久即自立为帝。曹丕在政治的抱负和成就上虽远不及曹操,但对于文学的重视,则不在其父之下,《典论.论文》记载:“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一斑。
曹丕写过许多的诗歌、散文、辞赋,其中《典论.论文》更是开我国文学批评的先河。曹丕对于文学的爱好,实有家学渊源。父亲曹操不但是一代枭雄,也是著名的诗人;弟弟曹植的文采则更是不在话下,被后人誉为”才高八斗”。父子三人对当时文学的蓬勃发展,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曹丕在《典论.自叙》一文里记述了父亲曹操勤于治学,即使身在军队之中,军务繁忙之际,仍随时拿着书本阅读,以充实自己,并常跟曹丕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学习容易、思虑专一,但等到长大,就容易忘记所学。曹丕以父亲的话自我勉励,即使年长之后,仍旧不断努力学习。
后来《典论.自叙》原文的“手不释卷”就被后人用来形容不肯放下书本,勤奋好学的样子。
【讨论】
1.故事中,被后人誉为“才高八斗”的是谁?
2.曹丕以父亲的什么话来自我勉励?
3.你认为曹操所言“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对你来说是否也有相同情况?4.你要如何改善“长则善忘”这种情形呢?
【造句练习】
例:传说关公酷爱读书,连疗伤时也手不释卷,真是令人佩服!
例:看弟弟每天手不释卷的看书,可见他念书的兴趣日渐浓厚了。
【相似成语】
孜孜不倦、孜孜矻矻、学而不厌
【课后时间】
猜灯谜是中国传统节庆—“元宵节”的文化活动之一,请你也动动脑想一想:
手不释卷(猜一字)。
参考解答︰

59、刮目相待
【原文】
肃(1)拊(2)蒙(3)背曰:“吾谓大弟但有(4)武略耳(5),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6)吴下阿蒙。”蒙曰:“士别(7)三日,即更刮目相待(8)。……” 《三国志·吕蒙传·引江表传》
【注解】
(1)肃:指鲁肃。
(2)拊:音 “辅”,拍打、轻击之意。
(3)蒙:指吕蒙。
(4)但有:只有。
(5)耳:而已。
(6)非复:不再是。
(7)别:分开。
(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之意。
【故事阐述】
吕蒙是三国时代吴国的一位将军,虽然屡建奇功,但书念得少,肚子里没有多少学问。有一次,孙权召见吕蒙,告诉他说:“你现在不仅要带兵作战,还要管理政事,实在应该多读点书才好。”
吕蒙有点为难地说:“可是……我平日的事务非常忙,可能会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要你成为经学博士!我的工作可比你忙多了,但是我年轻的时候就读了很多典籍,现在又看了不少兵书,这些都对我受益很多。你如果多读点书,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吕蒙听了这番话,便发愤向学。后来,他的学识竟比一些士儒还要好。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地,因为在鲁肃的印象中,吕蒙是个没什么学问的人,所以他过门不愿拜访。可是有人告诉他:“吕将军可不比以前了,你不能再用过去的态度相待,应当前去探望。”鲁肃这才半信半疑的去拜访吕蒙。
果然,吕蒙不但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还为鲁肃拟了几个对付关羽的方策。鲁肃听了大为讶异,拍拍吕蒙的背,说:“我本来以为你只有武略,没想到你的才识到了这等地步。”
鲁肃很高兴的赞扬吕蒙:“学识英博,不再是昔日在吴下(苏州一带)的阿蒙了。”
吕蒙听到赞美时,也很得意的说:“跟一个人分别三天,再见面时,就应该对他另眼看待了。”
现在“另眼相待”就被人用来比喻惊讶他人進步的神速,不能再用旧日的眼光来看待了。
【讨论】
(1)吕蒙是受了谁的鼓舞才开始发愤向学的?
(2)鲁肃为什么一开始不愿意去拜访吕蒙?他的行为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3)你认为是什么因素才让吕蒙脱胎换骨,从一介武夫变成见多识广的将才?
【造句练习】
(1)从前的无所事事的哥哥自从做了木材生意后,变得诚恳踏实,令人不得不
刮目相待啊!
(2)很久不见了!没想到你的游泳技术变得如此好,真是要对你刮目相待了!
【相似成语】
另眼相看;另眼相待
【课后时间】
在“刮目相待”这句成语的原文出处中,有提到“吴下阿蒙”,请同学们想想看“吴下阿蒙”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造个句子,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解答︰
“吴下阿蒙”是用来讽刺那些没有什么才学技能的人。
例句:他其实是个吴下阿蒙,什么也不懂,居然敢在大家面前吹嘘!
60、刮目相待
【原文】
肃(1)拊(2)蒙(3)背曰:“吾谓大弟但有(4)武略耳(5),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6)吴下阿蒙。”蒙曰:“士别(7)三日,即更刮目相待(8)。……” 《三国志·吕蒙传·引江表传》
【注解】
(1)肃:指鲁肃。
(2)拊:音 “辅”,拍打、轻击之意。
(3)蒙:指吕蒙。
(4)但有:只有。
(5)耳:而已。
(6)非复:不再是。
(7)别:分开。
(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之意。
【故事阐述】
吕蒙是三国时代吴国的一位将军,虽然屡建奇功,但书念得少,肚子里没有多少学问。有一次,孙权召见吕蒙,告诉他说:“你现在不仅要带兵作战,还要管理政事,实在应该多读点书才好。”
吕蒙有点为难地说:“可是……我平日的事务非常忙,可能会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要你成为经学博士!我的工作可比你忙多了,但是我年轻的时候就读了很多典籍,现在又看了不少兵书,这些都对我受益很多。你如果多读点书,一定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吕蒙听了这番话,便发愤向学。后来,他的学识竟比一些士儒还要好。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地,因为在鲁肃的印象中,吕蒙是个没什么学问的人,所以他过门不愿拜访。可是有人告诉他:“吕将军可不比以前了,你不能再用过去的态度相待,应当前去探望。”鲁肃这才半信半疑的去拜访吕蒙。
果然,吕蒙不但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还为鲁肃拟了几个对付关羽的方策。鲁肃听了大为讶异,拍拍吕蒙的背,说:“我本来以为你只有武略,没想到你的才识到了这等地步。”
鲁肃很高兴的赞扬吕蒙:“学识英博,不再是昔日在吴下(苏州一带)的阿蒙了。”
吕蒙听到赞美时,也很得意的说:“跟一个人分别三天,再见面时,就应该对他另眼看待了。”
现在“另眼相待”就被人用来比喻惊讶他人進步的神速,不能再用旧日的眼光来看待了。
【讨论】
(1)吕蒙是受了谁的鼓舞才开始发愤向学的?
(2)鲁肃为什么一开始不愿意去拜访吕蒙?他的行为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3)你认为是什么因素才让吕蒙脱胎换骨,从一介武夫变成见多识广的将才?
【造句练习】
(1)从前的无所事事的哥哥自从做了木材生意后,变得诚恳踏实,令人不得不
刮目相待啊!
(2)很久不见了!没想到你的游泳技术变得如此好,真是要对你刮目相待了!
【相似成语】
另眼相看;另眼相待
【课后时间】
在“刮目相待”这句成语的原文出处中,有提到“吴下阿蒙”,请同学们想想看“吴下阿蒙”是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造个句子,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解答︰
“吴下阿蒙”是用来讽刺那些没有什么才学技能的人。
例句:他其实是个吴下阿蒙,什么也不懂,居然敢在大家面前吹嘘!
【晋朝】
61、入木三分
【原文】
晋(1)帝时,祭北郊,更(2)祝版(3)。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南朝宋·羊欣《笔阵图》)
【注解】
(1)晋:此处所指应为东晋。
(2)更:改。
(3)祝版:古代祭祀所使用,写有祭文的木板。
【故事阐述】
东晋时,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板,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板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板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
此事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讨论】
(1)东晋皇帝为什么不直接更换一块新的木板来举行祭祀,而命人将原本已写
有祝祭文的木板上的字迹削去重写?
(2)王羲之的书法能够写得很好,而且笔力雄厚强劲的原因是什么?
【造句练习】
例:书法名家一出手的确是不同凡响,这个“恕”字写得是笔力浑厚,入木三分。
例:她把戏中的悲剧人物演得入木三分,难怪会得大奖。
【相似成语】
力透纸背;鞭辟入里
【课后时间】
请写出有关“出”、“入”的成语。
1.出( )入( )
2.出( )入( )
3.入( )( )出
62、木人石心
【原文】
鼓吹(1)乱作,胡葭(2)长鸣,车乘(3)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4)之徒服褂襡(5),炫金翠(6),绕其船三匝(7)。统危坐(8)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9)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10)。
(《晋书·隐逸列传》)
【批注】
(1)鼓吹:仪仗间的乐队。
(2)胡葭:葭,音加。就是胡笳,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
(3)车乘:车辆。
(4)妓女:指古代表演歌舞的女艺人。
(5)褂襡:音卦、叔,古代妇女穿的上等外衣。
(6)金翠:黄金和翠玉制的佩带之饰品。
(7)匝:音扎,计算绕圈的单位。
(8)危坐:端正身体而坐。
(9)吴儿:指西晋的夏统,为人孝顺清正,不愿作官。
(10)不知所终:不知道去哪里了。
【故事阐述】
在晋朝时,江南有一位博学多才且擅于雄辩的名士,名叫夏统。有一次,他到京师办事,当时有个太尉贾充,早已听说夏统是很有学问的人,不仅很赏识他,还想要笼络夏统,借以壮大自己的势力,于是就亲自去拜访夏统。
一向淡泊名利的夏统,并不喜欢官场上的争权夺利,早有不作官的打算。这次贾充来访,夏统知道是想说服自己出来当官,便出言婉拒。但是贾充不想失去这样的人才,认为劝说不成,就想用诱惑的方式来使他就范。于是立刻召来雄壮威武的军队,还有装饰豪华的车马,擂战鼓吹号角,在夏统面前一一展示。贾充对夏统说︰“如果你肯答应我,就让你统领这些军队,多威风啊!”但夏统却不为所动。
贾充便再招来许多穿戴华服、佩带珠翠饰物的美女,围着夏统轻歌曼舞。贾充又劝诱说︰“只要你肯作官,这群美女就都属于你了。”不过,夏统仍然端坐着,视而不见,根本不理他。最后,贾充只好绝望的放弃,还气愤的对人说︰“夏统这个人,真是木做的人、石做的心啊!”后来,夏统返回会稽,再无任何消息。
贾充形容夏统为人“木人石心”这句话,就这样流传下来了。用来比喻意志坚定,利不能诱、威武不能屈的人。
【讨论】
(1)贾充为什么那么赏识夏统?
(2)贾充使用什么方法,希望诱惑夏统出来当官?
(3)夏统为什么要拒绝贾充?
【造句练习】
例:父子久别重逢的温馨场面,就算是木人石心,看了也会感动落泪。
例:大家都说他是木人石心,待人冷漠,其实他是不擅于言辞。
【相似成语】
铁石心肠;石心木肠
【课后时间】
成语接龙︰
木人石心→心( )( )和→和( )( )气→气( )( )千→
千( )( )化→化( )( )影→影( )( )只
参考答案︰
木人石心→心(平)(气)和→和(和)(气)气→气(象)(万)千→
千(变)(万)化→化(为)(泡)影→影(单)(形)只
63、世外桃源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1)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2)桃花林,夹岸(3)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4)缤纷(5)。渔人甚异(6)之。复(7)前行,欲穷(8)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陶渊明《桃花源记》)
【注解】
(1)缘:沿着。
(2)逢:遇到。
(3)夹岸:岸的两旁。
(4)落英:落花。
(5)缤纷:繁盛的样子。
(6)异:觉得奇怪。
(7)复:再。
(8)穷:到尽头。
【故事阐述】
晋朝陶渊明是一位大文学家,他写过一篇叫“桃花源记”的文章。文中描述湖南武陵地区有个渔人,有一天沿着河岸随波飘浮,不知划了多远,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忽然见到眼前有一片长满桃花的仙境,两岸上尽是青翠的草原,衬托着繁盛的花朵落了一地。
渔夫被这景象给迷住了,觉得奇怪以前为什么没到过这里来呢?他再向前划,看到了一座山,山腰有个小洞口,那渔夫便从洞口爬進去,想要满足一下好奇心。刚开始又黑又狭窄,过了不久,忽然开阔起来,山洞的尽头处竟是一片平坦的人间仙境。
那里有一座座房屋,也有肥沃的田地长着各种农作物;道路上来往着从事农忙的人,孩子们在田间玩耍。当那些人发现渔夫时,很是惊奇,但都很客气的招呼他。后来渔夫才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一群逃避秦朝战乱的老百姓,长久以来一直隐居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后来,渔夫在离去之前,和村民约定好保守这个秘密,不过渔夫却在回去后,把这个奇遇报告太守,太守派人和渔夫一起去找,却怎么样也找不着记忆中的桃花源了!
后来的人便从这篇记载中引申出“世外桃源”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与世隔绝、不受外来干扰的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
【讨论】
(1)渔夫刚开始是什么目地才偶遇奇景的?
(2)桃花源中的村民祖先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方定居呢?如果是你,你也会因为
这个因素选择离乡背井吗?为什么?
(3)渔夫承诺要守住“桃花源”这个秘密,但却失信了!如果你是那位渔夫,
你会如何做呢?
【造句练习】
例:这个地方有如世外桃源一样,让人一看到就喜欢。
例:生活在都市的人,最渴望有一个世外桃源之地可以休息。
【相似成语】
洞天福地
【课后时间】
常听到“落英缤纷”、“落樱缤纷”、“落叶缤纷”这三个词,它们到底有何不同?和同学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解答】
“落英缤纷”用于形容开花植物,花瓣飞落,多如雪的样子。没有特指花的种类。
“落樱缤纷”专指樱花飘落。
“落叶缤纷”则是形容树木的落叶情况,有种萧瑟的意境。
64、妙手回春
【原文】
1、“妙手”:
命班、尔(1)之妙手,制朝阳之柔木;取坤象(2)于四方,位将军(3)乎五岳(4)。然后画路表(5)界,立质朱文(6),曲直有正,方而不圆。
(晋.蔡洪〈围棋赋〉)
【注解】
(1)班、尔:鲁班、王尔。鲁班,春秋时鲁国的巧匠,生卒年不详,相传曾发
明云梯、刨等工具。王尔,古代的巧匠,生卒年不详。
(2)坤象:大地。
(3)将军:下棋时,攻击对方的将、帅。
(4)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的合称。
(5)表:标识。
(6)朱文:红色彩纹。
2、“回春”: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1)暗如倾(2),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绮陌敛香尘。雪霁(3)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宋.苏轼〈浪淘沙.昨日出东城〉词)
【注解】
(1)红杏:红色的杏花。
(2)倾:倒。
(3)霁:音“记”,雨后或霜雪过后转晴。
【故事阐述】
“妙手回春”系由“妙手”及“回春”二语组合而成。
“妙手”是出自晋.蔡洪〈围棋赋〉。下棋前要有好的棋具,由手艺如古代巧匠鲁班、王尔的工匠,用上好的木材制作棋盘,标上红色的界线,摆好阵式,才开始棋局。文中以「妙手」形容工匠们的巧艺,后用来比喻技能高超的人。
“回春”指春天重来,见用于宋.苏轼〈浪淘沙.昨日出东城〉词。词里描述苏轼在冬天将尽之时,出门感受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一看人家墙头上的杏花已呈暗红,栅栏内的花都含苞待放,显然春天早已来到。词中的「回春」是指冬尽春来,大地又充满生机,可借以比喻重获生机。
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妙手回春」,比喻医师的医术高明,能治好重病。
【讨论】
(1)我们一般看到或听到人们常以什么词句来形容医师的医术精湛高明?
(2)在医院诊所墙上常常挂了一些匾额,你曾经看过匾额上面提了哪些词句?
【造句练习】
例:由于刘医生妙手回春的医术,使得这家诊所门庭若市。
例:身为医生除了有医术,更要有医德,方能妙手回春。
【相似成语】
起死回生;华佗再世;扁鹊复生;药到病除
【课后时间】
在中国历代曾出现了不少名医,请你找一找几位名医和他们的故事。
65、杯弓蛇影
【原文】
尝(1)有亲客(2),久阔(3)不复(4)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5)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6)之,既饮而疾(7)。”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广意(8)杯中蛇即角影(9)也。……
(《晋书·卷四三·乐广列传》)
【注解】
(1)尝:曾经。
(2)亲客:要好的朋友。
(3)阔:久。
(4)复:再。
(5)方:正打算要。
(6)恶:同“恶”,厌恶、感到反胃。
(7)疾:生病。
(8)意:猜想。
(9)角影:角弓所映出的影子。
【故事阐述】
晋朝时,有位名叫乐广的人,他很善于谈论。某天,他想起有个好朋友很久没来往了,便要仆人去问候问候。那位朋友说:“前一次到你这里来聊天饮酒,当我正要喝酒时,突然看到杯子里面有条小蛇。当时我觉得很不安,可是酒已经勉强喝下了,也没有办法了。后来我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反胃、不舒服,结果就生病了,一直到现在都尚未痊愈。”
当乐广得知此事后,觉得很奇怪,他心想:杯中怎么可能有蛇呢?想着想着,不觉走進上次宴客的厅堂中。猛一抬头,他看到了壁上挂有一张弯弓,上面由油漆绘成,象一条蛇。于是他连忙倒了一杯酒,走到那天朋友坐的位子上,果然酒杯中出现了一条蛇的倒影,他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乐广赶紧把那位朋友再请到家中,把当时的情况模拟了一次。朋友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这才恍然大悟起来,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顿觉宽畅不少,心病也就不药而愈了。
后人就用“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形容人受到不实在或不存在的事情影响,而心生不安,甚至引起心里恐惧。
【讨论】
(1)乐广的那位好朋友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到乐广家中了?
(2)乐广得知好友没来家中的缘故,他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开心中的疑虑呢?
(3)朋友明白了真相后,为什么疾病会不药而愈?
(4)“人的思维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你同意这句话吗?请你和同学分享一下想法或发生在你周遭实际的例子。
【造句练习】
例:请你看清楚!别杯弓蛇影的,自己吓自己!
例:最近我总是觉得有人在跟踪我,希望这只是我杯弓蛇影而已!
【相似成语】
杯中蛇影、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课后时间】
中华文化流传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杯弓蛇影”即是一篇。请和同学分享一下,你曾经阅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呢?
【参考解答】
庄周梦蝶
守株待兔
井底之蛙
66、杯弓蛇影
【原文】
尝(1)有亲客(2),久阔(3)不复(4)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5)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6)之,既饮而疾(7)。”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弓,漆画作蛇,广意(8)杯中蛇即角影(9)也。……
(《晋书·卷四三·乐广列传》)
【注解】
(1)尝:曾经。
(2)亲客:要好的朋友。
(3)阔:久。
(4)复:再。
(5)方:正打算要。
(6)恶:同“恶”,厌恶、感到反胃。
(7)疾:生病。
(8)意:猜想。
(9)角影:角弓所映出的影子。
【故事阐述】
晋朝时,有位名叫乐广的人,他很善于谈论。某天,他想起有个好朋友很久没来往了,便要仆人去问候问候。那位朋友说:“前一次到你这里来聊天饮酒,当我正要喝酒时,突然看到杯子里面有条小蛇。当时我觉得很不安,可是酒已经勉强喝下了,也没有办法了。后来我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反胃、不舒服,结果就生病了,一直到现在都尚未痊愈。”
当乐广得知此事后,觉得很奇怪,他心想:杯中怎么可能有蛇呢?想着想着,不觉走進上次宴客的厅堂中。猛一抬头,他看到了壁上挂有一张弯弓,上面由油漆绘成,象一条蛇。于是他连忙倒了一杯酒,走到那天朋友坐的位子上,果然酒杯中出现了一条蛇的倒影,他立刻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乐广赶紧把那位朋友再请到家中,把当时的情况模拟了一次。朋友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这才恍然大悟起来,心中放下了一块大石头,顿觉宽畅不少,心病也就不药而愈了。
后人就用“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来形容人受到不实在或不存在的事情影响,而心生不安,甚至引起心里恐惧。
【讨论】
(1)乐广的那位好朋友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再到乐广家中了?
(2)乐广得知好友没来家中的缘故,他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开心中的疑虑呢?
(3)朋友明白了真相后,为什么疾病会不药而愈?
(4)“人的思维会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你同意这句话吗?请你和同学分享一下想法或发生在你周遭实际的例子。
【造句练习】
例:请你看清楚!别杯弓蛇影的,自己吓自己!
例:最近我总是觉得有人在跟踪我,希望这只是我杯弓蛇影而已!
【相似成语】
杯中蛇影、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课后时间】
中华文化流传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杯弓蛇影”即是一篇。请和同学分享一下,你曾经阅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呢?
【参考解答】
庄周梦蝶
守株待兔
井底之蛙
【南北朝】
67、五光十色
【原文】
“其始(1)见也,若(2)红莲镜池;其少進(3)也,如彩云出崖,五光徘徊(4),十色陆离(5)。”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据《艺文类聚·卷一八·人部二·美妇人》引)
【批注】
(1)始:最初。
(2)若:好像。
(3)镜池:无波如镜的池中。
(4)少進:稍微向前行進。少,稍微。
(5)崖:山崖,陡立的山壁。
(6)徘徊:盘旋、萦绕。
(7)陆离:参差分散的样子。
【故事阐述】
最初见到佳人,就像见到生长在无波如镜的池中红莲,佳人稍微一动,就像绚烂的云彩自崖间飘出,色彩鲜艳,灿烂耀眼。
这是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江淹所写的《丽色赋》,内容是描写一位绝色美女的容貌、姿态。短短几句,就生动的呈现出美女的绝色风姿。“赋”是传统文学体裁之一,形似散文,但内含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而“五光十色”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景色鲜艳富丽,光彩夺目。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内容丰富,变化万千。
【讨论】
(1)你知道几个有关数字的成语呢?说看看它们的来源典故,并请和大家一起
分享。
【造句练习】
例:西方人过圣诞节时,他们会用五光十色的彩灯、蜡、礼物等来装饰圣诞树。
例:小朋友千万不要沉迷在五光十色的电玩中,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
【相似成语】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花八门
【课后时间】
下面成语中,空白部分都是数字,请你用数学四则运算方式,把它算出来︰
例︰(十八)罗汉 ─(十二)生肖 =(六)畜兴旺
(1) 一言(九)鼎 ─(四)海为家 =(五)体投地。
(2) (十)全十美 ÷ (二)八年华 =(五)福临门。
(3) (一)望无际 +(七)上八下 =(八)面威风。
(4) 一目(十)行 × (百)发百中 =(千)辛万苦
68、扑朔迷离
【原文】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1)。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2)。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3)向猪羊。开我东阁(4)门,坐我西间床。脱我战时袍,著(5)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6),对镜贴花黄(7)。出门看火伴(8),伙伴皆惊惶(9)。同行(10)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11),雌兔眼迷离(12),双兔傍地走(13),安能(14)辨我是雄雌。(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据《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引))
【注解】
(1)出郭相扶将:相互扶持出城来迎接。郭,外城。将,持。扶将,扶含有迎接之意。
(2)红妆:古代妇女化妆多用红粉,故说是红妆。
(3)霍霍:形容磨刀急速的声音。
(4)阁:(音格),高楼。
(5)著:(音卓),穿衣。
(6)云鬓:指卷曲如云的鬓发。鬓,指近耳旁两颊上的头发,是以部分借代全部。
(7)贴花黄:古代女子将黄色花瓣状的面饰贴在额上,作为装饰。
(8)火伴:古代兵制,十人为火,同于一灶起火作饭,故称同火的人为火伴。
(9)惊惶:惊疑惶惑。
(10)同行:同在一起生活。
(11)扑朔:跳跃的样子。指雄兔较为好动。
(12)迷离:模糊难以分辨的样子。指雌兔较为好静,眼睛喜欢眯起来。
(13)傍地走:两兔靠近在地面奔跑。傍(音棒),靠近、依附。
(14)安能:如何能够。安,如何。
【故事阐述】
爹娘听到女儿回来,互相扶持着走出外城去迎接。姊姊听到妹妹回来,对着门梳妆打扮。弟弟听到姊姊回来,赶紧磨刀宰杀猪羊。打开我东边卧室的门,坐上我西边卧室的床。脱去我战时的衣袍,穿上我从前的衣裳。对着窗整理乌黑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出门见军中的同伴,同伴们都惊讶的说:“一起生活了十二年,竟然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雌兔脚步一样跳跃,目光一样模糊。当两兔靠近在地面奔跑时,又如何能够辨别雄雌?
这是古乐府诗里的一首“木兰诗”,叙述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孩子,一天在织布时,她突然停下来叹了口气,原因是几天前朝廷下徵召令,要召她的父亲上战场,让她非常忧心烦恼。木兰的父亲年岁已高,根本无法承受战地生活,而木兰也没有哥哥可代替父亲出征。于是,孝顺的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去从军。木兰凭着坚毅不拔的精神,过了十二年的军旅生活,不但没被发现是女儿身,还立了不少战功。最后木兰凯旋辞官,衣锦还乡与家人共享天伦。
“木兰诗”文末还用兔子来比喻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奇事。平时兔子是很容易分辨雌雄的。因为雄兔的脚扑朔,个性较好动,脚会乱踢乱动;而雌兔眼迷离,个性较静,时常眯起眼睛休息。但两只兔子一起奔跑时,就很难分辨雌雄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两句后来演化成“扑朔迷离”这句成语,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明了真相。另外也可用来形容景色迷蒙。
【讨论】
(1)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
(2)木兰回乡的时候,家人怎样欢迎她?
【造句练习】
例:这件谋杀案虽然扑朔迷离,但也被警方侦破了。
例:绘声绘影和扑朔迷离的情节,让鬼故事被广为流传。
【相似成语】
浑浑沌沌;眼花缭乱
【课后时间】
1. 请男同学想想看:如果你是木兰军中的同袍,从军期间发现木兰的身分,你会怎么想?结束战事后,才看到木兰回归女儿身,又会有什么看法?
2. 请女同学想想看:若你自己是花木兰,你要怎么度过军中生涯?又希望同僚
对你有什么看法?
【隋唐】
69、瓜田李下
【原文】
君子防未然(1),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2),李下不正冠(3)。
(《乐府诗集·君子行》)
【注解】
(1)未然:还没成为事实。
(2)纳履:穿鞋,指弯腰做穿鞋或整理的动作。履,音“吕”,鞋子。
(3)正冠:扶正帽子。指伸手整理帽子。冠,音“官”,帽子。
【故事阐述】
“瓜田李下”经常是以“瓜田李下之嫌”的型态出现,和“嫌疑”很有关系。
在《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君子行”,就是在告诉世人君子要防范未然,不要身处在容易遭到别人怀疑的环境中,做出一些会引起别人猜疑的行为。在瓜田里不弯腰穿鞋,来到李树下,不伸手整理帽子,那自然就不会引人猜疑了。
“瓜田李下”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首诗演绎出来的,成了“惹人嫌疑”的代称。
【讨论】
(1)在瓜田弯腰穿鞋、整理鞋的动作会被误认为要做什么事吗?
(2)在李树下伸手整理帽子又可能造成什么误会呢?
(3)你觉得君子除了要避免这些生活上容易被误会的事情之外,还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造句练习】
例:为了避免瓜田李下,惹人非议,他从不单独和女同事出游。
例:考试时,不要东张西望,才不会有瓜田李下的作弊嫌疑。
【相似成语】
瓜李之嫌;李下瓜田;薏苡之谤
【课后时间】
请找出五个含有“瓜”或“李”的成语。
参考答案︰
滚瓜烂熟、种瓜得瓜、沉李浮瓜、李代桃僵、张冠李戴
70、焚膏继晷
【原文】
……“先生欺(1)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2)矣。先生口不绝(3)吟于六艺(4)之文,手不停披(5)于百家之编(6);记事者必提其要(7),纂言者必钩其元(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9)。焚膏油以继晷(10),恒兀兀(11)以穷年: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唐.韩愈《进学解》)
【批注】
(1)欺:骗。
(2)有年:有段时间了。
(3)绝:停止。
(4)六艺: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5)披:翻阅。
(6)百家之编:诸子百家的典籍。
(7)要:重点。
(8)钩其元:勾画出奥妙之处。
(9)细大不捐:大小兼容并收,皆不抛弃。
(10)焚膏以继晷:膏,灯油,此指灯烛。晷,音“轨”,日光。
(11)兀兀:音“勿”,劳苦不息的样子。
【故事阐述】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国其它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负与长才。他在年少时便中进士第,但因个性不适官场,一辈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颇有失志之感,〈进学解〉这篇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
文中叙述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因曾十载之间,浮沉于国子博士之职)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话都还没说完,就有一位学生质疑的说:“老师,您不要骗我们了!这么久以来,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艺,每天仍是手不释卷,连夜晚都点灯接着白天来读书。结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当政者,便遭当权者排挤,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这样的遭遇,居然还要我们专心做学问!”
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
“焚膏继晷”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亦作“继晷焚膏”、“ 燃膏继晷”。
【讨论】
1. 国子先生用什么话来教诲学生?
2. 听了国子先生的教诲,学生有何反应?
3. 你认为学生的反应是正确的吗?如果是你,当时如何应对才是最得当的?
【造句练习】
例:古人焚膏继晷的勤学精神,是现代人所望尘莫及的!
例:他的成功因素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那股焚膏继晷的向学精神。
【相似成语】
夜以继日
【课后时间】
和同学讨论一下,试着找出此文所列之〈进学解〉原文中常用的成语。
参考解答︰
业精于勤;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继晷;兀兀穷年
71、磨杵成针
【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1)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2)方磨铁杵(3),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4)。《方舆胜览· 卷五三· 磨针溪》
【批注】
(1) 李太白: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
纪,家居四川绵州,为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世称为“诗仙”。个性率真豪放,
嗜酒好游。
(2) 老媪:年老的妇人。媪,音“袄”,老妇。
(3) 杵:捣药、捣衣、舂米或捣实砂土时所用的棒槌。
(4) 卒业:完成学业。
【故事阐述】
民间传说李白在四川的象耳山求学,学业未成便中途离去。在路途上,经过一条河,他看到一个老妇正在磨铁杵。李白便问她在做什么,老妇人回答说她想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深为老妇的毅力而感动,于是返回学堂,继续完成学业。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磨杵成针”,用来比喻只要能努力且坚持去做,无论多么困难的事,都可以完成。
【讨论】
(1)大诗人李白为什么深深地被老妇人的行为感动?
(2)无论多困难的事,只要有恒心毅力,都能完成。请您举例是否曾经因为有恒心毅力,而终于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造句练习】
例:“磨杵成针”的精神靠的是恒心毅力,绝不只是力气。
例:做任何事都要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千万不要妄想一步登天。
【相似成语】
有志竟成 滴水穿石
【课后时间】
(1)唐朝大诗人李白是个家喻户晓的名人,你是否读过有关李白生平其它的事
迹,请提出来和大家分享。
(2)你听过“有志竟成”、“滴水穿石”的故事吗?请分享你的故事。
72、黄粱一梦
【原文】
记卢生邯郸(1)逆旅(2)遇道者吕翁,……时(3)主人蒸黄粱(4),生(5)梦人枕中,……生举進士,累官(6)至节度使(7),为相(8)十年……。及(9)醒,黄粱尚未熟,怪曰:“岂(10)其梦寐(11)耶?”后人由此引申出“黄粱一梦”。(唐·沈既济《枕中记》)
【注解】
(1)邯郸:音“寒单”,一地名。
(2)逆旅:旅馆。
(3)时:正当。
(4)黄粱:一种谷物。
(5)生:指卢生。
(6)累官:累,音“累”。连连升迁。
(7)节度使:官名。
(8)为相:当宰相。
(9)及:等到。
(10)岂:难道。
(11)梦寐:梦境。寐,音“妹”。
【故事阐述】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卢姓书生,在一次路过邯郸的途中,在一家旅店里巧遇一位吕姓道士,两人相谈甚欢。
交谈了一阵子后,卢生感到疲倦,想休息一下,此时旅店的主人正在蒸煮着黄粱饭。于是道士就拿了一个枕头给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好好睡一觉,就可以如你所愿,得到荣华富贵。”
睡梦中,卢生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崔氏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妻。仕途非常顺遂,不但考取了進士,还连连升迁到节度使,最后还当了十年位高权重的宰相;拥有许多良田、宅第、美女和马匹,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一直活到很老才死去。此时,卢生因为伸了个懒腰而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睡卧在旅店中,而道士仍在身边,旅店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有煮熟呢!他感到很惊讶,所看到的事物都和真实的一样,就说:“难道那些荣华富贵,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吗?”道士回答说:“现在你应该知道,人一生所追求的,不过就是一场梦而已!”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黄粱一梦”,用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似幻,终归泡影。
【讨论】
(1)为什么原文中写到:“及醒,黄粱尚未熟……”?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涵意
吗?
(2)如果你是卢生,做了这场梦后,你有什么体悟和感想?
【造句练习】
例:我以为自己是超人,早上醒来才知道是黄粱一梦。
例:眼前的荣华富贵只不过是黄粱一梦,你又何必太执著呢?
例:经过这场打击,他总算从黄粱一梦中醒了过来。
【相似成语】
南柯一梦 邯郸一梦 春梦一场
【课后时间】
请你把自己当成后续故事发展的作者,想想看卢生从黄粱一梦醒过来后,他的人生会有什么转折呢?
73、梦笔生花
【原文】
李太白(1)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2),名闻天下。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笔头生花》)
【批注】
(1)李太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陇西成纪人。个性率真豪放,嗜
酒好游。其诗高妙清逸,世称为诗仙。
(2)赡逸:文采卓越超群。赡,音“善”,文辞广博华丽。
【故事阐述】
李白年少时曾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所用的笔,笔头上居然长出花来,是文才灿烂的征兆。李白长成后果然文采卓越超群,所作的诗丰富高妙,闻名天下。
“笔”在古代是文才的代称,古人以“梦得笔”视文才高妙的兆头。后世因此用“梦笔生花”比喻才思泉涌、文笔富丽。
【讨论】
(1)李白年少时做了奇梦,日后成了大诗人。你曾做过什么特别的梦呢?那个
梦境真的实现了吗?
(2)除了这个做梦的故事之外,你还听说过哪些李白的故事?
【造句练习】
例:要想把文章写好,就得平常多读、多看、多写,妄想梦笔生花,突飞猛進是
不切实际的。
例:这篇文章写得相当感人,每个读者都对作者的梦笔生花激赏不已。
【相似成语】
生花妙笔;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
【课后时间】
请你找出几个跟「梦」有关的成语。
参考答案︰
江淹梦笔;庄周梦蝶;梦想成真;梦寐以求;黄粱一梦
【五代】
74、推心置腹
【原文】
更始(1)遣使者,即立帝为萧王(2)。诸将议上尊号,帝不许。帝击铜马(3),大破之,受降适毕,封降贼渠率(4),诸将未能信,贼亦两心(5)。帝敕(6)降贼各归营勒兵(7)待,帝轻骑入,案行(8)贼营。贼曰:“萧王推赤心(9)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10)。”由是皆自安。《东观汉记·卷一·光武帝纪》
【批注】
(1)更始:汉朝刘玄的年号。
(2)萧王︰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因刘秀起兵讨伐王莽,并大败莽军,被刘玄封
为萧王。
(3)铜马:指铜马军(王莽末年,反对王莽的叛军之一)。
(4)渠率:领袖、首领。
(5)两心:异心。
(6)敕:音赤,指君王对朝臣所下的命令。
(7)勒兵:整顿军队。
(8)案行:巡视。
(9)赤心︰诚心。
(10)投死︰舍命报效。
【故事阐述】
西汉末年,王莽夺取政权,把国号改为“新”。王莽施行改革政策,但烦苛的政令却让人民生活更困苦,也导致天下许多人起兵反对,并拥立刘玄为更始皇帝。王莽去世后,刘秀在邯郸一战,大败莽军,还杀了自称天子的王郎。刘玄见刘秀接连立下大功,就封他为萧王。
后来,刘秀又北上攻下军容强大的铜马军,而其它割据势力也一一被击溃,失败的军队纷纷投降。此时,刘秀把这些降军收编成自己的部队,原来带兵的首领,每人都分派官职。但是,投降的官兵们觉得曾和刘秀为敌,所以仍心存疑虑而不安,害怕刘秀最终还是会杀害自己。
刘秀明白他们内心的忧虑,所以就叫将官仍旧回去率领各自原有的部队,而刘秀却只带很少的随从在各营之间巡视。降军们见刘秀对他们丝毫不戒备,还非常信任,便说︰“萧王把自己的诚心都推到人家肚子里了,我们岂能不舍命报效呢!”自此,投降的官兵们都安心服从了。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推心置腹”这句成语,用来比喻真心诚意待人。
【讨论】
(1)投降的官兵为什么心有疑虑而不安?刘秀是如何让他们安心并支持拥戴
他?
(2)你认为与人交往“真诚相待”重不重要?为什么?
【造句练习】
例:他们推心置腹的谈了一晚,终于解开了十年的心结。
例:她俩是真心相待、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相似成语】
推心致腹;坦诚相见;肝胆相照;披肝沥胆
【课后时间】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可有推心置腹、诚心相待的朋友?你们是怎么互动的?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75、安贫乐道
【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安贫乐道,恬于進趣,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
【注释】
贫:贫困;少欲。
【释义】
指修炼的人能放弃人心的执著,一心求道。
今意:指人能安于贫困的环境而不改变志向。
【旁通】
一箪一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原为孔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之语。后用以比喻生活清苦。
【辨析】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又说:“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这都是些立身处世的经验之谈。而人活一世,能不能看淡对钱财的执著,对多数人来讲,都是很难的。难怪有高僧说,从古至今,天下熙来攘往的人群,无非是为了名利。
颜回,孔子最杰出的弟子,《论语》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孔子的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安贫乐道的形象由此深入人心。
那么,为什么是安贫乐道?为什么不是安富乐道呢?安贫乐道可以理解为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也可能是一条修炼的路,也未尝没有安富乐道的可能。其实这个贫富,在真正修炼者的眼里,不过是一时一世的表象,贫、穷、富、贵都是缘于不同的因缘得失,贫穷也好,富贵也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过是世间幻象,如果不能放下执著钱财的心,如何能做到安贫,又怎么可能乐道呢?贫穷,并不妨碍一心求道,富贵,心里也一点没在意。尽可能的看淡、放弃自己的执著和人的欲望,也许这就是安贫的涵义吧。
为什么要安贫?可能还有一层意思,人一旦把心思用在钱财上,想着要安富乐道,那只能是自欺欺人,因此而滋生的很多执著人心,却正是修炼者要完全放下,才可能一心向道,勇猛精進的。而且一旦求富贵了,对物质越来越多的占有,也会滋长更多的私心,欲罢不能,更是对求道的干扰。《圣经》中不也有这样的告诫吗·富人想要去天堂,就象骆驼要从针眼里穿过去这么难。富人不是不可能去天国,是执著钱财的心太难放下而难啊。
而乐道呢,很多人觉的象颜回那样,怎么生活啊?要啥没啥,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其实那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在衡量修炼的人,修炼的人有修炼人的乐趣,在修炼路上的精進不殆,本身就是乐在其中而又不足为外人道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古人在治学中的生动比喻,而用一句修炼界的话来形容,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而儒释道在传统文化中的渊源传承,也使得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安贫乐道的人,但在今天的共产中国,却演变成了另外一种景象:“笑贫不笑娼”,贫穷而有志的人不再是人们真心称颂的对象;“穷且欲坚,不坠青云之志”也不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
【例证】
《晋书》儒林,“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宋朝】
76、才高八斗
【原文】
谢灵运曰:“天下才(1)共一石(2),曹子建(3)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4)今共用一斗。”(《南史·谢灵运传》)
【注解】
(1)才:文才。
(2)石:音“但”,一种度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3)曹子建:本名曹植,字子建。
(4)及:到。
【故事阐述】
谢灵运是晋宋间的诗人,后世又称为谢康乐。谢氏是东晋以来的名门高第,谢灵运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学甚佳,自幼就受到赏识,长大后极欲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由于他的才华出众,却不得志,因此所表现出来的另一种态度便是恃才傲物。
他曾说:“如果把天下文才的总合当做一石,那么曹子建一个人能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文人共得一斗。”
表面上是推崇曹植的文采之高无人能及,实际上则是暗讽世人所有的才学加起来,还不如自己一人。
后来“才高八斗”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某人才学极高。
【讨论】
(1)谢灵运认为天底下最有文才的人是谁?和大家分享你读过的作品。
(2)谢灵运说出的这番话有什么要深思的地方?他的恃才傲物会让他自己陷入
何种情境中?
【造句练习】
例:他才高八斗,全得力于他有很强的阅读能力。
例:一个人要是时运不济,纵然才高八斗,也难有成就。
例:严女士才高八斗,是个名作家。
【相似成语】
八斗之才 学富五车 才当曹斗
【课后时间】
在中国历史文人雅士中,说说看你认为谁最称得上“才高八斗”?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吧!
77、水落石出
【原文】
野芳(1)发(2)而幽香(3),佳木秀(4)而繁阴(5),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6)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批注】
(1)野芳:野花、野生的香草。
(2)发:生长、产生。
(3)幽香:清淡的香气。
(4)秀:草木繁茂。
(5)繁阴:枝叶茂盛,树荫浓密。
(6)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故事阐述】
春季有野花生长,空气中充满了清淡的香气;夏季草木枝叶繁茂而成一片浓荫;秋季的秋风萧瑟而霜色透明光洁;冬季水枯而石头尽露。这是山林间四季变化的景色。
《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游赏醉翁亭后所写下的一篇散文,描述当地的景致十分赏心悦目,令人驻足观赏,不忍离去。醉翁亭位于滁州(今安徽省滁县)城西南琅琊山两峰之间,为山僧智仙所筑。后来从中引申出“水落石出”这个成语。因冬季水位下降,原本沉于水底的石头便逐一显露出来,石头就象被遮掩的真相,所以“水落石出”就被用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而后真相大白。
【讨论】
(1)当别人对自己有误解时,你会有什么反应?你怎么处理?如果你发现误会
别人了,你将如何处理?
【造句练习】
例:小偷终于承认自己的犯罪过程,使得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例:在各界努力的追查之下,找出了当年车祸的真相,让事情水落石出。
【相似成语】
水清石见;真相大白
【课后时间】
试着写出下列有关水的成语︰
水( )石( ),水( )( )高,
如( )( )水,水( )( )成 。
参考答案 ︰
水(滴)石(穿),水(涨)(船)高,如(鱼)(得)水,水(到)(渠)成。
78、开卷有益
【原文】
太宗日(1)阅御览(2)三卷,因事有阙(3),暇日(4)追补之,尝(5)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6)劳也。(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文儒》)
【注解】
(1)日:每天。
(2)御览:指《平御览》一书。
(3)阙:音“缺”,空缺。
(4)暇日:暇,音“霞”。有空闲的时候。
(5)尝:曾经。
(6)以为:认为。
【故事阐述】
宋太宗赵光义非常喜欢读书,但历代典籍文史资料实在太多,所以他命令当时的大文学家李昉主持编辑一套集历代图书资料精华的百科全书。
李昉等学者历经七年的努力终于编成。宋太宗对这部书非常重视,同时为它取名为《太平御览》,又简称《御览》。太宗每天都亲自阅读三卷,并规定自己要在一年内看完它,有时因国事繁忙来不及阅读,改日一定补上。
大臣们怕他太劳累,常劝他多休息,但宋太宗却说:“'开卷有益’,经常看书,总是有好处的,我一点也不觉得累。”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识渊博,处理国事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也纷纷仿效太宗,勤奋读书。
后来“开卷有益”,用来指打开书本阅读,即能得到好处。
【讨论】
(1)宋太宗用什么具体行动来表现对《太平御览》一书的重视?
(2)身为一国之君,政务繁忙之余,为什么宋太宗还是坚持经常看书?
(3)宋太宗对于“开卷有益”的身体力行,对于当时的朝廷上下起到了什么作
用?
【造句练习】
例:俗话说“开卷有益”,从书中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古人的经验,更可增加许多
宝贵的知识。
例:我们应该要认真读书,因为“开卷有益”,对我们的身心发展都有帮助。
例:只要选读好书,就能开卷有益。
【相似成语】
开卷有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课后时间】
你读过的书中,哪一本最称得上是能让你“开卷有益”?你曾经用它来解决过什么困境?和同学分享一下吧!
【明朝】
79、两袖清风
【原文】
于谦,字廷益,钱唐人。宣德元年,授(1)监察御史,长躯玉立(2),声如洪钟,每奏对,上为倾听。……然谦才大机(3)疏,遇事又敢往,少瞻顾(4),人故以此忌之。九载秩(5)满,始進左侍郎。先是,河南官吏入朝,率(6)捆载香帕、蘑菇,以供交际,谦行,一无所持,作诗云:“手帕蘑菇与线香,不资民用(7)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8)话短长。”其律己如此。(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八·贤达高风》)
【注解】
(1)授:任命。
(2)玉立:形容姿态修美。
(3)机:存于内心的欲望、俗念。
(4)瞻顾:向前看又向后看。比喻多顾虑而犹豫不决。
(5)秩:官吏的职位、品级。
(6)率:大约、通常。
(7)不资民用:不给民用。
(8)闾阎:乡里,亦泛指民间。
【故事阐述】
“两袖清风”原作“清风两袖”。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宣德元年,于谦担任监察御史,身材高大挺拔,声音响亮,每次上奏应对时,皇上都会侧耳细听。……然而,于谦才学渊博,内心的欲望不多,遇到事情又能勇往直前,很少因有顾虑而犹豫不决的情况,所以招致有人对他憎恶、妒恨。九年任期届满后,才晋任左侍郎一职。
之前的河南官吏在進京朝见皇帝或办事时,通常都会顺便带点绢帕、蘑菇之类的地方特产,当作交际应酬的礼品。可是于谦在当河南巡抚时,每次回京城议事都不曾带任何珍贵的物品,还写下一首诗说道:“手帕、蘑菇、线香这些地方特产因官员强行派征、搜括,无法供人民享用,这样反而使人民因此遭殃。回京时,我是什么也没带,只有灌满衣袖的清风去朝见天子,免得老百姓来道短说长。”他就是这样约束自己的。
“两袖清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做官廉洁,毫无贪赃枉法之事。也可以用来形容潇洒飘逸、超脱凡俗的样子。
【讨论】
(1)为什么于谦会被人嫉妒?他有没有因为被人嫉妒而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
(2)你是不是也有被人嫉妒的经验?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据说古人会把贵重物品放在袖子中,如果重重的,就是有很多好东西;如
果风一吹,袖子会飞起,就表示他两袖清风、廉洁。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
样的看法?
【造句练习】
例:他为人廉洁公正,连当了两任市长,既不包庇工程也不炒地皮,这种两袖清
风的操守,真是令人尊敬。
例:站在山顶上,迎面而来的山风吹动我的衣袖。刹那间,我有了两袖清风、飘
飘欲仙的感觉。
【相似成语】
一清如水;洗手奉职;廉洁奉公;囊空如洗
【课后时间】
请你动动脑,找出含有“风”的成语。
参考解答︰
风调雨顺、风恬浪静、风流倜傥、春风化雨、栉风沐雨
(全文完)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