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工资流水怎么办:谈 “中学社会科优质试卷(题)标准”的一点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22:10
[摘  要] 考试是一种评价的重要测量工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环节之一。试卷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因此,怎样的试卷是优质的、怎样评定试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试卷的①基础性------立足基础  回归教材 体现学以致用②时代性------关注社会现实  体现时代精神③生活性-----贴近学生生活  具有针对性④乡土性-----重视乡情教育  有地方特色⑤应用性-----注重调能力立意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解读优质试卷的标准。
[关键词]   优质   试卷  标准    认识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初中新课程学业考试的根本追求与发展趋势就必须是素质指向的:通过考试检测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体现新课程的根本要求。通过考试分析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反馈信息,激励学生学习;发现教学不足和问题,及时补教,以确保教学有效性。可以这样认为:考试是一种评价的重要测量工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环节之一,考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这里就涉及到试卷质量的问题。即:什么样的试卷是优质试卷? 什么样的试题是优质试题? 就是说,优质试卷(题)的标准是什么?下面对“中学社会科优质试卷(题)标准是什么”谈几点看法:
一、基础性------立足基础  回归教材
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现在有一种普遍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还围绕考试的指挥捧进行。即教师围绕考什么而教什么。也就是说目前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是不明确,在课堂教学应该给予学生什么不太清楚。有位专家就课堂教学应该教什么作了精辟的概述: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有二种东西是不可能给学生的,那就是终身知识和终身能力。但有二种东西必须教给学生的,那就是核心知识和学习方法。什么是核心知识呢?我想教材所提供的、课标所明确规定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基础知识。试卷作为评价的最直接的载体,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最为明显。因此,优质的试卷应该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试卷所涉及的内容要以教材的知识为主要内容。命题者如果离开了教材的知识点、脱离教材进行命题,那么这份试卷就不能说是优质试卷。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也是命题的重要依据,教学时我们要提倡活用教材,大胆处理教材,鼓励积极地开发教材资源,但教材上的基础理论、基本观点必须把握,这是教学的根本。一份好的试题,其答案要点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要点回归教材,这样才能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考试是一种导向,对指导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怎样运用教材、怎样处理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如:试题1、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 ③出兵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叛乱 ④西藏的宗教领袖由皇帝赐予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实行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B.提倡晚婚晚育   C.控制人口数量  D.提高人口素质
3. “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太学......”。该项措施的推行者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皇帝
4.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而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有
①结束了封建的专制统治 ②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确定了美国君主立宪制度④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
①恐怖主义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③南北贫富差距有所扩大
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思想家提出人要顺应自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孙子
8.奠定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版图的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               C. 元朝              D.清朝
9.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主要在于
A.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使“民主”与“科学”深入人心
C.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0.英、法两国的发展道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
③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④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08年12月,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以保护中国过往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表明我国政府致力于
A.加强南南合作   B.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C.保护资源与环境     D.建立国际新秩序
12.中国地域辽阔,气候万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B我国西北跨度很大,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C地形种类多样,平原面积比例大  D气候差异显著,温带季风气候对我省影响大
13.下列关于区域与特色生活搭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疆天山──垂直牧场  梯田文化      B法国卢卡索──旅游业“牧场”文化
C云南元阳──引水灌田  绿洲农业      D美国中部平原──高度机械化商品性农业
14.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  )。
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     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
C以人为镜  重用官员   D采用科学制度选拔官员
15.以下对法国大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B打击了欧洲一些国家的封建制度
C显示了巴黎人民的斗争精神      D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
16.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机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17.《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共同内容有(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8.吴玉章作诗:“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以上这些题干的设计,都是以考点为依据,围绕教材的相关内容而展开。提供的题支内容也是教材的内容。答案都可以在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一一找到。倘若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或相关历史知识掌握不好,那么对以上的问题解答就有困难。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我们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对选择题的命制有一定有要求(转载):
1.试题考查的应该是重要内容
考试是抽样测评,理论上应该要求考生尽可能多地完成试题,这样才能对考生的心理结构或能力作出比较有效的推测。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要求考生完成的试题仅仅是学科的一部分。教师命题的本领不是把学生考倒,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把预先确定难度值实现。学业考试作为水平考试,更是要“凸主干” ,
学业考试命题的转变
命题时不必过分强调
应强调
枝节内容
核心知识
零散的知识
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
单纯的事实
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和原理
偏重记忆的内容
理解力和推理能力
学生还不理解那些知识
学生理解了那些知识
2.要用新情境材料考查学生认知能力
如果一道试题照搬照抄书本或复习资料,考查的功能就会变为考核记忆能力,而且会使学生陷入题海,因此,命题时,尽量要避免陈题或陈旧素材。
例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该题考核老子的辩证思想,但试题并非照搬课文表述。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果用考生熟悉的情境材料或用与教材语言相同的材料,考生很可能会凭着记忆,完成所要求完成的任务,导致仅仅考查考生的简单记忆能力,考试结果不能反映考生的真正的认知能力。
3.每道试题内容要互相独立,不要试题间或选项间有相互提示
试题之间互相独立是教育测量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所谓互相独立是指试题之间不要有互相提示和互相依赖关系,命题者一般也知道,但整卷中往往不被重视。
例2:读漫画,回答Ⅰ-Ⅲ题
Ⅰ.图中股民的  ▲   受到侵犯。
A.个人隐私权     B.合法财产权
C.受教育权       D.劳动权
Ⅱ.为此,我国应实行  ▲  的治国方略。
A.执政为民     B.科学发展  C.依法治国    D.依法治民
Ⅲ.胡锦涛指出,实施该方略,首先要做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因为
①依法指的就是依据宪法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④宪法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例2第Ⅲ题对Ⅱ题明显有提示作用。
4.避免试题纯粹以个人认识为基础
选择题的题干内容应该以客观事实性材料、科学原理为基础,而不应以个人认识或意见为基础,否则很难让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考查的效果。
例3:温州市的大量咖啡厅因可以点炒螺蛳、水煮鱼等与咖啡厅不太和谐的菜肴,而常被人诟病,导致这些咖啡厅销售上述菜肴的原因可能是
A.体现人无我有的思想  B.当地市场的需求  C.高价格,易赚钱
例3就是一道以个人认识为基础的试题,按照命题者的主观认识,例3正确答案应该是B。但是 A、C两个选项事实也都符合客观事实,选择也未尝不可?
5.应答所要求的思维过程不要过于复杂
考试是根据考生应答的过程和结果,来推测考生心理结构或能力。对于选择题而言,只能看到应答的结果,看不到应答的过程。对于过于复杂的应答过程,一般而言,只有一部分是我们真正要考查的过程,其他部分可能不是试题真正要考查的过程,但由于这些部分也比较复杂,往往会使考生在这些部分发生错误,而在真正要考查的部分,考生并不一定错。这样试题往往就不能有效地考查预测的心理结构或能力。
例4.在1:3200000的地图上量得温州到宁波的直线距离为7厘米,实地距离应该是(    )
A.22.4千米      B.224千米     C.2240千米      D.22400千米
例4考查意图对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这一概念的理解,但由于数字过于复杂,学生稍不留神,计算就可能会错误,但这一错误不是学生对比例尺概念的不理解,而是由于数学运算中的失误。另外一些学生可能不需凭比例尺的计算,单凭生活经验,也能很快确定答案,这也使试题失去了本身考查的目的。
6.题干中不要包括无关的内容
题干中不包括无关的内容是语言简洁、明确的需要,也是创设有效的试题环境的需要。题干中包括无关内容,实际上是对考生产生了无效刺激,而这种刺激又与要考查的心理结构或能力无关,这样做一方面干扰了考生作出正确的心理反应;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试题测量的有效性,降低了考试结果解释和使用的效度。
例5:2008年1月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严重的气象灾害,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
A.长江      B.黄河      C.秦岭-淮河      D.南岭
例5中题干部分对南北方界线来说无异是一种无关信息,对学生答题来讲是多余的信息,纯粹是为情境而情境。
另外试题还要重视对学生后继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基础的,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目标达成情况也就成了命题者所思考的问题。如题1.2008年的寒假,丽水某校七年级的小明跟着爸爸去外地旅游,到达旅游目的地时身上的羽绒服换成了衬衣。小明此次的旅游路线可能是:( ▲ )
28°
浙江省位置图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31°
30°
29°


A.丽水→新疆    B.丽水→东北
C.丽水→西藏    D.丽水→海南
12.读右图,判断下列有关浙江省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处亚热带
B.位于我国东南部
C.东临太平洋,西南与福建省接壤
D.纬度大致在27.1°—31.1°之间
以上的试题通过创设某学生旅游到达目的地,要求学生判断某地气候特点,通过读图判断浙江省的位置,考查相关地理知识。
题2读《中国政区图》和黄河、长江概况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上各序号中,代表我国最大的陆上邻国和太平洋的分别是:( ▲ )(1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从图上可以看出,黄河、长江都流过的省是▲ 、 ▲ .(2分)
(3)图上A、B、C、D四河段中,有“地上河”之称的是 ▲ (填字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3分)
(4)从图上和表格中可以看出,黄河与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大,但流量相差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读图、读表获取信息及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的考点有:①我国的陆上邻国、临海;②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区;③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下游“地上河”的成因;④形成黄河、长江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该题的特色是:①以图、表为设问载体,考查学生读图、读表能力;②各设问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具一定的综合性;从整个题目来看,考查的仍以基础知识为主,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如: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过去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宁波等城市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中国日渐衰落。
辉煌现在   1978—2008年是中国“大转变、大开放、大跨越”的30年,是中国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变化最大的30年。
(1)英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被称为    ①   ,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②  。(2分)
(2)请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近代中国“日渐衰落”的原因。(4分)
(3)“被迫开放”和“大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有何不同影响?(4分)
21.(10分)
(1)①鸦片战争;②《南京条约》。(2分)
(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落后;(2分)政治上,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政治腐败。(2分)
(3)“被迫开放”使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开放”使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分)
二、时代性------关注社会现实
人们常说:一张好试卷的试题,应该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命题时应以人们所关注的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编制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自身命运。试题应直面社会现实,考点源于教材,材料取之社会,要突出教材重点,不回避社会热点。结合时政热点,贴近社会实际,特别是非选择题应根据当前形势,与时政热点、社会实际紧密相结合,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2008年3月14日,在西藏拉萨发生了暴乱,一些藏独分子打出西藏独立的标语,在西藏进行打、砸、抢、烧,造成了西藏的混乱。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有相关知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地区局部战乱,影响了世界的安宁。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世界各地横行,影响了世界局部地区的稳定。塑料袋与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08年5.12汶川大地震、08年6月1日,全国实施“禁塑令”、北京奥运会。为此,在08年的中考试卷中我省各市的中考试卷都涉及到此内容。体现了时代性特征。如试题1:材料一:据统计,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在中国每天大约用掉30亿个塑料袋。全国塑料废弃量每年超过300多万吨,而塑料的降解一般需要100到200年时间。材料二:2007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从材料一、二中分别获取了哪些信息?(4分)2.你认为下发“ 限塑令”的目的什么?还有哪些有效方法解决材料一的问题?请你为“ 限塑令”的实施拟写一条宣传标语(6分  试题2.、“限塑令”的发布,表明我国政府①充分发挥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②发展循环经济,限制资源开发      ③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参与经济建设 ④引导绿色消费,建设生态文明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3、(1)请从图1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重灾省(区):“风雪阻断归路” 是 ▲ ,(填序号)“震撼撕裂大地”是 ▲;(填序号)
试题4、材料一:北京的夏天炎热多雨,。奥运会开幕式时,碰上了雨天怎么办?不用担心,国际上最先进的气象雷达、国家超级计算机能精确预报,高射炮、火箭飞机将随时完成人工消雨。
材料二:“世界给我十六天,我给世界五千年”奥运会是文化的盛会。“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通过奥运会奉献给世界最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材料三:奥运会是“绿色建筑”奥运会期间,奥运村从太阳和再生水中获取789万千瓦的能量,按燃煤发电计算,可节约3077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8000吨。
请回答:
(1)北京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奥运会开幕式时依靠什么力量保证有“晴雨天气?(2分)
(2)战国有“和谐”思想的墨子对战争持什么观点?此观点符合当今世界哪一主题?(2分)
(3)奥运村的节能减排体现了什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推动我国走怎样的文明发展道路?(4分)
一场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全球,中国政府采取降息、增加基本建设投资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取得初步效果。请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中,与“中国政府采取降息、增加基本建设投资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取得初步效果”关系最大的是
A、这是“看得见的手”发挥调控作用的结果
B、这是“看不见的手”发挥调控作用的结果
C、如果政府作用发挥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结果
D、这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对应措施,下列四个国家中,与其他三国采取的对应措施完全不同的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我们用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但台湾回归祖国仍牵动全国人民的心。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与台湾海基会会长江炳坤会谈,达成了四项协议,此举大大促进了和平统一进程。请回答3----4题
3、这次“陈江会谈”  ①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②符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开创了两岸关系新格局  ④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近代台湾被迫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时间是在
A、辛亥革命以后 B、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C、抗日战争以后   D、解放战争以后
2008年7月,胡锦涛应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与会者就当前世界的一些主要问题达成了一定共识。请回答5---6题
5、中国和日本都是
A、北回归线通过的国家    B、发达国家    C、濒临太平洋的国家    D、发展中国家
6、胡锦涛应邀参加八国峰会的事实,不能说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B、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C、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D、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7、关于人权和主权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权高于主权                 B、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C、没有人权就没有主权           D、人权与主权互不影响
8、 2008年 10月2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3个繁华市场接连发生爆炸,造成至少5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008年11月26日,印度孟买多处发生恐怖袭击,导致10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针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是导致印度恐怖袭击频发的唯一原因
B、恐怖袭击频繁发生,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当今世界主题
C、只有加强与大国结盟,才是解决恐怖主义的根本途径
D、虽然世界并不太平,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记者在你身边,新闻因你而动―――《1818黄金眼》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宗旨,设置“寻”“零距离”“新闻眼”等栏目,现在让我们循着栏目一起走近。
(1)“寻”:浩瀚中华文明,悠悠历史长河,不乏有重视民生,关注民生的思想家、政治家。请找出其中两位,并说说他们的主张。
3、现代奥运会已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世界期待着我们以东方人的智慧把一场浓缩西方文明精华的盛大“礼仪”演绎给全人类。这种期待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的全球化是西方文明的全球化B人类文化正走向多元、交融、共荣
C人类文化正在消除差异,走向统一D文化的多样性意味着文化的对立冲突
21.目前,国务院设立了以厦门为核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如图,简称海西区),以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金华虽没被明确列入海西区的19城市,但主动接轨“海西”。除在厦门兴办中国小商品国际商贸城外,还鼓励金华企业入台发展,借助台湾强大的接单能力辐射国际市场。请回答:(10分)
(1)观察下图,作为海西区的核心城市厦门,与金华相比有怎样的地理位置优势?(3分)
(2)我市主动接轨“海西”,借助台湾辐射国际市场,将给金华经济带来什么影响?(3分)
(3)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政府设立海西区对推动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有何战略意义。(4分)
21.(1)濒临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台湾的海上联系便利。2)便于我市进一步吸收外资,学习外来先进管理方法,继续扩大对外贸易,推动金华经济的发展。(3)加强两岸的经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
22、(10分)
题记:“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
【昔日昙花】15世纪初,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从1405年开始,明朝多次派船队远航,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1433年以后,朝廷终止了远航活动。
(1)材料中的远航活动指哪一历史事件?明朝后来为什么终止了远航活动?(4分)
【作日彷徨】1861年,洋务派创建了第一个兵工厂。此后,他们又陆续兴办了湖北枪炮厂等兵工企业,还积极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但这些举措并没有实现他们的初衷。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洋务运动的内容,并说明洋务派这样做的初衷。(4分)
【今日使命】2008年12月,中国在联合国授权下,派出了海军舰队远征亚丁湾海域,打击索马里海盗,维护航线安全。
(3)中国的这一行动遵循了联合国的什么宗旨?(2分)
23(10分)
材料一:中国煤炭和石油资源分布图(略)
我国资源消费总量及构成表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煤炭、石油、天然气
水电、核电、风电等
1978年
57144
96.6%
3.4%
1990年
98703
94.9%
5.1%
2007年
265583
92.7%
7.3%
(1)读《中国煤炭和石油资源分布图》,补全空白:
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针对我国资源分布特点,解决能源区域性短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写一种)(4分)
(2)从《我国资源消费总量及构成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分)
材料二:
我愿意投资火力发电厂,因为成本低、收益快。同样多的投资,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王总
我愿意投资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发电厂,虽然投资成本高、利润低,但是我宁愿少赚些。
21.[抚今追昔](10分)。
新中国建立60周年来临之际,全国各地以史料展示、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有“屈辱岁月”、“人民抗争”、“民族复兴”等内容。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1)镜像一记录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该事件发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4分)
(2)报道一中所说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是指什么?说出镜像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这件“大事”的联系。    (4分)
(3)李金潮的叙述反映出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0分)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或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关注发展](10分)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以“嘉兴市人口、资源与环境”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某班同学获取并整理出以下信息资料。现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2001—2007年嘉兴各类教育人数变动状况    材料二:2001—2007年嘉兴市耕地变动状况
材料三:新农村中新鲜事。畜禽粪便、造纸污泥等常人眼中的废料.竟咸了蚯蚓养殖户眼中的“宝贝”。小蚯蚓“制造”出了一条农业生产产业链。(右边为同学绘制的产业链图)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我市人口、耕地资源的什么变化?(4分)
(2)材料二、三说明近几年来嘉兴市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为丰富产业链图,了解小蚯蚓“制造”出的其他生产链,请设计一个问题去访谈蚯蚓养殖户。(2分)
(10分)
(1)材料一:受教育者数量逐年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材粗二:耕地总量在减少;各类基础建设占地量逐年减少。
(2)保护耕地,少占耕地。    发展“废弃物资源化”产业。
(3)从养蚯蚓的原料、用途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设问即可。如:还可以用什么原料养蚯蚓?蚯蚓还有什么用途?
李总
以上试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所耳闻目染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命题者的意图非常明确:引入现实社会所发生的事情作为情境创设的材料,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这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体现真实的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
三、生活性-----贴近学生生活
优质的试卷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基于生活、面向生活、为了生活这一导向,将正确的价值导向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力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这是新课程的理念。
命题注重试题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设置各种鲜活的案例,通过解题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思想教育,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2008年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规定为法定的节假日,这一规定有利于:
①引导民众从此不再过“洋节”②博采众长,吸取外来优秀的文化
③保护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④挖掘本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配着人、财、物等经济资源,政府则像“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下列行为,属于“看不见的手”在起调节作用的是:①2007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 ②丽水茶叶在山东等地畅销,经销商纷纷组织货源满足市场需求 ③2007年二季度以来全国猪肉价格上涨过快,各级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猪肉价格涨幅趋缓 ④随着天气转暖,服装经销商降价出售冬季服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乡土性-----重视乡情教育
初中段的学生,刚刚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试题中应渗透乡情教育,引导学生知乡爱乡。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学生关爱、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学习,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试题设计在注重能力立意的同时,十分重视教育价值立意,尤其突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如试题:1、请你为“ 限塑令”的实施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如.2.右图的信息告诉我们,家乡丽水(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 地形类型多、种类齐全
C.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0%左右
D.人均占有土地较多,但人均占有耕地少
3.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发展经济的正确做法是:
①发展生态旅游业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把坡       度小的低山、丘陵,改造为耕地 ④在坡度大的山地,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通过试题的设计、了解家乡的气候特征、位置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状况、趋势,树立“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观,培养正确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应用性-----注重能力立意
试题的背景材料与考试目标相关,与考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经历相适应,背景材料能提供学生能够的信息。信息量要适中。背景材料提供的信息要有较高的效度,背景材料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化。如:文字材料、图示、图表材料相结合。考生必须依赖该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提炼、归纳。设置的新情境,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果一道试题照搬照抄书本或复习资料,考查的功能就会变为考核记忆能力,而且会使学生陷入题海,因此,命题时,尽量要避免陈题或陈旧素材。
例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孙膑
该题考核老子的辩证思想,但试题并非照搬课文表述。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果用考生熟悉的情境材料或用与教材语言相同的材料,考生很可能会凭着记忆,完成所要求完成的任务,导致仅仅考查考生的简单记忆能力,考试结果不能反映考生的真正的认知能力。此外,试卷表述要简洁,图表清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入手,致力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更多的思考空间,既符合课程标准中“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也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由作答、放飞思维的空间。试题要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注重学科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考核。如试题:
小明同学在整理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线索时,画了一个年代尺。
(1)该年代尺罗列了中外政治经济方面的大事,请你找出其中经济方面的事件。(2分)
(2)该年代尺中,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之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还不够完整,请你帮助小明列举至少两项可以补充的内容。(4分)
(3)根据该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方工业文明革命开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答案:
1、  工业革命开始、洋务运动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
3、政治:专制皇权高度加强,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经济: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造成中国在政治经济上落后于西方,成为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对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提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提炼、综合、加工的试题,体现了新课程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核要求,因此,在日常的社会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情景试题,考查了考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社会教师在今后具体教学中解决“如何教?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导向。
其次,命题强调探究性。试题利用案例、图表、漫画、信件等多种载体,情景公正,设问明确、合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探究的精神,使考试的过程成为让学生参与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如1.
材料一
图2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图1 马关条约签字
材料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有着辉煌农耕文明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时期。中国往何处去?从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到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再到举行武装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材料三:2006年10月初,安倍晋三当选日本新首相不到两周就出访了中国。我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安倍晋三时都指出:中日世代友好有利于亚洲、世界的和平,希望日本国内的少数人不要再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的签字仪式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中提及的有识之士为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进行了哪些大胆尝试?共同结果怎样?(4分)
(3)抗日战争期间的哪些事件显示了中华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请举两例。(2分)
(4)图1和材料三所提供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1)涉及的考点: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3)本题特色:本题以两幅图作为导线,并提供材料二、三。设问有特点。跳出了以往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设问方式,改变了学生拿到此类试题就可以查找资料抄答案的现象。力求做到学生在做本题时必须好好阅读材料,认真审题,才能完成该题目的解答。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探究能力方面的情况。问题①要求学生从图中信息得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解答该题要求学生对各历史事件比较熟悉。问题②要求学生从材料中得出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事件,并概括其影响,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③把抗战胜利的意义作为题干,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也对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起指导作用。
9.(8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1)——(4)题
(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请写出中外历史上通过改革使国家走向强大的事例各一则。(2分)
(3)如果请你介绍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央政策或措施,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哪些内容?(2分)
(4).简述改革开发三十年,我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10.(8分)据报道,2003年中国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铜、铝分别是世界水平的5.6倍、4.8倍和4.9倍。中国每万美元GDP的综合能耗比,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8倍。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中国与美国人口情况比较(2006年)  表1
国家
人口总数(亿)
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
中国
13.2
5.0
美国
3.03
35.0
图1是我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图1
(1)、表格1的材料反映了我国人口、资源的哪些特征? (4分)
(2)根据图1中绿洲和荒漠地区不同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风速变化曲线,说明我们家乡在城镇地区积极植树种草的主要作用。(2分)
(3)、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什么?(2分)
图2222222
11.(8分)某初中生准备寒假到下面两座城市旅游:城市A—西部大开发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之一,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B—我国东部沿海国际大都市,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港口城市。完成(1)—(4)题
(1)、请你在图2找到该生准备去的两个城市的序号,并将其与A、B城市一一相对应:A—   ▲  、   B—  ▲  (2分)
(2)、在中国近代史上,城市B是签订了《  ▲条约 》后被迫开放的;该生到A城感受和品味祖国历史文化,必须参观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2分)
(3)、根据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①、③两城所在地区的农田最适宜发展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2分)
(4)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哪些交流体现了优势互补的原则?请举例说明.(2分)
主观题命题的基本特点(转载):
1、主观题命题的基本技术
主观题命题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题目情景材料的选择、设问、赋分和制定评分标准。下面重点讨论情景材料选择和设问设计。
(一)试题情景材料选择的基本要求
题目情景材料是对考生进行刺激,产生让考生表现心理结构或能力的环境。因此,选择题目情景材料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是试题期望测量的行为目标、涉及的内容领域以及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1.挑选情景材料应该新异的
任何试题,只要学生不是第一次遇到,甚至被强化、训练过了,那么,无论该题本身有多么复杂,对这些学生来说,该题所考察的只是某种“操练”能力,即熟练和记忆能力,甚至可能是机械记忆能力,这样测量结果的效度就会降低,试题可能会测量无关的心理结构。因此材料选择应在形式或在内容主题上与考生复习训练中见过的材料不相同,但涉及的概念、原理、获取信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应该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历史与社会情境可以在报纸、新闻和各种参考材料中挑选一部分素材进行修改。
例6:认读漫画,回答问题:
①沉鱼  落雁   闭月   羞花     ②小桥      流水     人家
(1)请分别简要概括两幅漫画所蕴含的道理。(4分)
(2)针对以上漫画所描述的现状,我国政府正采取哪些对策?(4分)
(3)“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任选一幅漫画说说为改变这种现状你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列出两点)(2分)
例6有关环境及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书中是以文字形式出现,本题以宣传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该画中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理解,以及由此推断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解决环境问题寻找对策,因为该情境书中未出现过,对该画教师也未专门讲解过,所以该情境可以说是新的,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系统,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和理论,考核是属于运用层次。
2.挑选的情景材料应该有教育意义
尽管试卷和试题不是教材,但它们仍然承载着教育功能。我们面对的考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定型,还处在人生的发展、变化的阶段,社会政治试卷不仅要考核学生三年来本学科的学习情况,更要通过考核引导平时的教学。我们主张试题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方面体现德育功能,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在价值判断中明辨道德是非,在观点阐述中提高思想认识。
例7:漫画《一问三不知》
比如漫画《一问三不知》,画中一位老师在讲授“社会责任”时问学生知道秋瑾、张思德吗,学生一齐回答“不知道”,老师又问知道钱学森,徐本禹吗,学生又一齐回答不知道”,老师再问学生将来为社会做些什么,学生再一次回答“不知道”。这则漫画虽然本身有点幽默,但不能对考生起到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命题者选择材料时,缺乏对材料教育意义的思考。
3.情境材料选择必须考虑测量的认知目标和涉及的内容领域
设计主观题首先要考虑试题准备测量什么行为,该行为特征与哪个测量目标相关,希望考生用什么内容领域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这几个要素不明确,就不能开始编制试题,选择材料就会带有盲目性。在实际命题过程中,相当多的命题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并未考虑要测量的行为目标。这样选择出来的材料往往不能测量设计的行为目标,达不到命题要求。因此,命题要以测量的行为目标为导向。
例8: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们又迎来了令人感动的残疾人奥运会。这些残疾人运动员身上,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4分)
例9:大灾面前有大爱。29岁的教师张米亚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教师用生命谱写了这句歌词:“搁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面对此情此景,请写下你最真实而深刻的感受。(4分)
例8、例9就材料选择与问题设计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要考虑测量行为目标的话,我们认为可能用来考察语言表达及思想情感目标可能更为贴切。而且答案可能较为泛化,而且不易评判。比如例9学生答,“张老师,你好伟大!”“张老师,我爱你!”,不知标准中能否给分?
4.考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应该受到其背景知识、生活经历差异的影响
因为不同考生其兴趣、家庭生长环境、生活地域环境、文化环境等不同,其背景知识、生活阅历、见识等均不会相同,如果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受到背景知识、生活经历的影响,就必然会出现对部分考生有利,对部分考生不利的情况,就会产生实质的不公平。
例10:网罗”点子:通过网络中“当代中学生论坛”网罗金点子(4分)
本页主题:  “网罗”点子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集金点子: 我国的企业在生产中正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变化,“中国设计”是中国人走向世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征集如何才能实现更多“中国设计”的金点子。
当代中学生论坛
以上网友的留言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 (填写楼号) 请纠正不恰当的说法: ▲    。
此题虽然借助于BBS论坛,但情景设计显然对农村学生,尤其是平时没上过BBS论坛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虽然此题答案可能不受影响,但学生在答题中情绪可能会受干扰,对楼号这一概念也不是所有学生能够明白的。
5.情境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
试题的背景材料有很多种类,如文字材料、各种数据示意图、地图、数据表格、照片等。试题的背景材料应该多样化,应该适当地使用图示材料或图表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试卷卷面更加活泼、美观,增加试卷的亲和性,提高考生的兴趣,使考生不至于因阅读大量文字材料感到疲劳、乏味,影响水平的发挥。
就这一点而已,纵观浙江各地市试卷,都比较注重试题版式,但是也要防止一种倾向,个别地市试卷有过分追求形式花俏之嫌,要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
6.应该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述情境材料
主观题没有确定的回答选项,也就缺少了有助于学生明确命题者意图的信息来源。因此,清晰、明确的背景材料对于主观题尤其重要。
例11 “五一”劳动节,小明和爸爸一起去北京旅游,感受到北京浓厚奥运氛围,他们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参观了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0分)
(1)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盛会,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梦想,北京奥运会,使百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加精彩与博大,请问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    举行。本届奥运会的口号是    。(4分)
(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①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②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请你从两不同角度来解释中两段划线碑文。
碑文①,请选择一座城市来体现这段碑文,并简述理由:
城市:       (1分)理由:              (2分)
碑文②,请选择一位历史人物来体现。
人物:       (1分)理由:              (2分)
例11就题目立意来讲,考查目的不清,而且材料缺乏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如果情境材料表述不明确,考生就难以从中获得非常清晰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难以表现出高水平的行为特征,或表现不出期望的行为特征。
(二)试题设问的基本要求
试题的设问本质上是对考生受到情景材料刺激后,应该做出什么反应做出规定。在试题设问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问必须考虑测量目标
很多命题教师在设计试题时,习惯从学科内容领域出发,而不是从测量目标的行为目标出发,这对于根据考试结果推测考生的心理结构——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命题中应尽量避免此类情况。
例12
图一、图二“胜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分)
例12中答案设计为中国抗战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部分;或局部胜利与整体胜利的关系。这一回答当然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局部和整体胜利关系,更多是从哲学角度去考虑,这显然不是初中社会学科承载的内容,二是考题没有研究学业考试说明或者说测量目标,我们考试测量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而题目的设问有我们平常所说的超纲之嫌疑。
2. 设问应该清晰、明确
如果设问表述得模棱两可,某些已经达到了期望的测量目标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误解,表现不出试题要引导的认知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例13:在人类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地被认识和深化,是人类逐渐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对环境有一个承诺。请你郑重许诺。并信守承诺。(2分)
这种不规范的问题格式,指向不明,会使考生不知所云,无从着手。这实际上是无关的心理结构对考生的应答产生了影响,也就降低了试题的效度。
3.设问的要求应该与材料保持一致
设问应该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避免问题的答案在所给材料中出现,避免无须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加工,根据常识就能够回答问题。
例14:20世纪70年代末,温州出现个体工商户,他们依靠勤劳致富。80年代,不少人创办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吸收大量社会劳动力,其产品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繁荣了市场。温州经济迅速发展,备受世人瞩目。近些年,一些私营企业开始与欠发达乡镇帮扶结对,向他们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促进欠发达乡镇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⑴由材料可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出现哪些非公经济形式?
⑵有人总结温州发展的经验时说:“非公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这些企业帮助欠发达乡镇发展经济有何意义?
该题三个设问的答案均可以直接从材料中获取。显然,试题的答案或者主要依据不能蕴涵在所给材料中,否则,这样的试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4.设问可对如何应答提出具体要求
一般来讲,如果试题设问比较宏观,为了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命题者的意图,理解命题者期望考生在应答时表现出何行为,可以对应答作出具体要求。
例15: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4分)
例: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例15中答题附有示例,既降低考题难度,又对学生规范答题起着较好的导向作用。
5.设问应该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16:2008年9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和进行太空舱外活动的国家,请写出:
(1)我国首位太空舱外行走的航天员的姓名。(2)我国航天工作者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什么?
例16就是一道综合性很低的问答题,这个内容完全可以用客观题来考查。用主观题来考,效率太低,测量误差增大,结果效度降低。
6.设问难度与所提供材料的长度和信息加工量相匹配
如果提供的材料比较长,需要考生分析、加工的思维量比较大,那么需要考虑设计适当数量的试题。试题太少,对考生而言,对材料分析、加工作出的反应比较多,但试题要求其表现的行为却有限,大量的分析、加工结果浪费了。
例17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再次被造反派批斗侮辱以后,回到办公室,第一件事不是找一把椅子,或者一杯水,而是拿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刘少奇像一座火山般地爆发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当刘少奇再一次被造反派抓走时,他留给了家人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刘少奇的悲惨遭遇,说明了什么?(1分)
该问题指向很宽泛,但分值却只有1分,材料阅读量、问题切口与试题分值显然是不相匹配。;对命题者而言,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找了很好的材料,却只使用了其中的一部分,也是较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