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招投标: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05:24

     编辑:中国人的心理研究中,“面子”是中国人心理特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有许多本土心理学家从事过中国人的面子方面的研究,而且颇有建树,但有关的专业资料很难寻找。此处只是从网上搜集了一组关于中国人面子的文章,此类文章大部分为网友网上感慨之言,缺少从心理学方面入手的专业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问来到中国的老外,对中国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几乎异口同声会说:“中国人太爱面子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许多土文化是伴随着中国人的性格结构、生活方式的形成溶进现实生活中的,由于它们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才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沉淀下来,并逐渐发展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比如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最原始的“面子”应是“脸面”,古人就懂得每天要洗脸打扮,要在铜镜子前照一照,梳洗已毕方上朝的上朝、下地的下地、经商的经商,中国人更有以“四大美人”为傲,以黄皮肤为荣,也许正是有形脸面的特殊重要才形成了无形的面子文化。

    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写过分析国人“面子”的文章,他说外国人往往认为所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而其实“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富于变化,这里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脸’。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相反地,如果“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情,就‘有面子’,或曰‘露脸’”。另一种类型是“只要和普通有些不同便是‘有面子’,而自己成了什么,却可以完全不管”。就如同阿Q头上“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一样,自己特有的这疤乃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可见我们中国人早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只是从外国人口里说出来很难一下子接受。“鬼话”诛心,扎到了“人”的痛处,“人”不能不有所警觉。但警觉何其难也!难,因为自信的缺席。无论是“鬼”话抑或“人”话,只要能表达生命而不是压抑生命,从而激活尚未睡死的人们释放出生命的紧张感和危机感,我们就要把这些话当成好话认真听。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当我们被人污蔑,加以莫须有的罪名时,我们愤怒了!

    其实,爱面子未尝不是好事,适当要面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面子代表着体面,人格,甚至是尊严,所以鲁迅称之为“中国人的脊梁”,吴晗叫之“骨气”,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历来倍受人民爱戴和尊敬的人就是因为他们保住了个人或国家的“面子”。伯夷和叔齐两兄弟商朝亡后,宁饿死不食周栗;孔夫子“渴不饮盗泉之水”;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然能为国家“赚足面子”其更光荣伟大,蔺相如“完璧归赵”为国“赚足面子”以后,廉颇却要起个人的面子,于是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把面子给了他,但是廉颇终于“自醒”——“负荆请罪”,抛弃个人“面子”为了“国家面子”的高尚行为也被传为了佳话!当然,我们伟大周总理在外交史上多次力挽狂澜,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保全了国家的“大面子”,国人永远铭记于心!

    只是面子爱过了就成了虚伪与负担,自欺欺人,象文中所提为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随便找副洋面孔合几张影,就可对外,对上,对下宣扬他们公司正在迈向国际了.有了“外商”签字的意向书就有面子,丝毫不管有没有能力,是不是真正的外商,真让人可发一笑,这就是死要面子,如果能把这些心思与精力用到发展自己的公司,用到创业上,相信会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其实,一个杯子只要能盛水就行了,可是我们中国人首先关注的往往这是个什么样的杯子,然后才会关心到底能不能盛水。因为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正是国人的这种面子意识才上演出一幕幕的滑稽,面子作为中国人社交的潜原则,已是根深蒂固。

    在我看来,爱面子并没有何不可,自己爱“面子”自然也往往会顾及别人的“面子”,热衷于“面子”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幽默和善良。人际交往中,与人为善总比与人为恶要好吧。当然,“要面子”可以, “死要面子”实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