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不吸入肺:王楚英:史迪威同杜聿明在缅甸的一段纠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1:56:04
凤凰资讯 > 军事 > 军事专题 > 尊严的代价——中国远征军付出的牺牲 > 中国远征军图集 > 正文 王楚英:史迪威同杜聿明在缅甸的一段纠葛
2009年03月06日 15:02【 】 【打印已有评论1条

王楚英,1923年11月出生,湖北黄梅人,黄埔军校第17期毕业生。曾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上将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1945年8月,王楚英又以警卫负责人身份,亲身经历了中国战区日军从芷江洽降到南京签降的全过程。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我国接壤,西北同印度、孟加拉国相临,东南和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控制着由马六甲进入印度洋的水上孔道,是中国当时唯一的国际交通线,又是印度和中国西南的陆地屏障,有着唇齿相依的紧密关联,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1940年7月日军入侵越南并逼迫英国将滇缅公路封锁三个月后,日军南侵的举措更加彰明较著,英国的有识之士,便大声疾呼地吁请英国政府加快援华抗日的步骤,抛弃同日本妥协的策略,加强远东的防务,同中国合作准备抗日。一位同情中国抗日的英国陆军少将丹尼斯便受命来华担任武官,经他积极推动,并获英国统帅部和远东司令波帕姆上将以及缅甸司令马克里特中将首肯,由商震、林蔚、杜聿明、侯腾……等人组成的中国军事考察团,遂于1941年春随丹尼斯赴印度、缅甸、马来亚、新加坡进行考察,受到波帕姆和马克里特的热情接待,双方经过商讨达成了中英两军共同防守缅甸的共识,中英军事合作从此逐渐加强,形成了被日本称之为“ABCD阵线”的美、英、中、荷四国联合抗日机制。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重庆闻讯,即决定派兵入缅作战。随即电令在昆明的驻滇参谋团拟定《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和“组建联军统帅部、后勤部”、“建立缅甸防空、防谍与情报搜集机构”,“建立运输管制机构”,“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及缅人抗日自卫队”,“中国军队入缅后通讯联络运输补充”等项实施办法,经其核准,即于15日令杜聿明率5、6两军兼程入缅,配合英军对日作战。同时派侯腾任驻缅军事代表,携带随员和电台随丹尼斯飞赴缅甸。

16日,丹尼斯陪同侯腾带着中校参谋刘芳榘、译员蒋学渊和我来到仰光会晤英军司令胡敦,向其面致《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和各项附件,并作说明。胡敦对此明确表示同意,随即将其转报伦敦英国统帅部和印度司令部,请其定夺。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按理说,以杜聿明部入缅助战为标志的中英军事合作,这时应该已成定局了。不料,韦维尔却不顾对日作战全般形势和缅甸安全的需要,竟拒绝中国军队入缅,只让胡敦接受中方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的建议。23日,韦维尔在重庆会议上进一步无理地要将中国储缅待运的美援物资全部据为己有。迫使何应钦愤然宣告:停止中英合作,撤回中国全部驻缅机构和人员,全部储缅物资退还美方;令杜聿明部在龙陵保山停止待命。从而丧失了中国军队入缅打败日军的有利时机,并且种下了导致后来缅战失败的根苗。韦维尔制造的这次中英冲突,使远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的罗斯福、丘吉尔大为震惊。出席“阿卡迪亚”会议的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对韦维尔此举更为不满,他向英国与会的迪尔元帅指出:“韦维尔只会按英国对待中国的老一套办法行事,愚蠢又危险”。罗斯福则敦促丘吉尔“设法平息蒋委员长的愤怒,恢复中英关系。”他还指出“:如果中国屈服,将会有许多日军师团从中国抽出。他们会进攻澳大利亚和印度,在中东某处同纳粹会师,占领埃及,切断地中海,围困苏联,瓜分世界,难道不会这样吗?”丘吉尔虽然对于美国人把中国和英国同等看待的现象心怀不满,但他还是告诫韦维尔要他善待中国。而韦维尔竟抗辩说:“英国的威望已经剧降,再要中国军队来保卫缅甸,必将动摇英国在亚洲的统治。况且中国军队会赖在缅甸不走。”结果他只接受93师的刘观隆团进驻景东以东的打洛。

1942年1月4日,日军由泰侵缅,尽管我们组建的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先后于13、15、20三日,在泰缅边境帕罗土、密沙、密亚华迪等地重创日军,开缅战三战三捷先河。而守卫缅南的英17师,却屡战屡败。特别是2月23日的西当河一仗几致全军覆灭。丘吉尔惊呼:“西当河英军惨败决定了缅甸的命运。”这时,韦维尔竟一反常态,紧急请求中国军队从速入缅助战。杜聿明部便于3月1日前后陆续入缅,他自己于2日晚赶到腊戌。3月12日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长代司令长官,入缅的中国军队这时才有正式的名称。

英军经历西当河之败后,缅甸局势日益危急,丘吉尔没有向缅甸再派援军,只派因成功地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的亚历山大上将,于3月5日来仰光接替缅甸司令。

罗斯福应蒋介石之请,将准备担任指挥登陆北非“体育家(Gymnast)战役”的史迪威派来中国,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以加强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并协调中英关系。3月3日,史迪威由印来缅在腊戌晋见蒋介石后,于5日抵渝。11日受蒋介石之命到缅甸指挥作战。蒋介石同时电令驻缅参谋团长林蔚和远征军代长官杜聿明要“绝对服从史参谋长的指挥”。这样就在缅甸战场出现了“盟军四巨头”史迪威、亚历山大、林蔚、杜聿明指挥约12万中英联军抗击6万日军的局面(其时日军33、55两个师团约6万人,从3月28日起56、18两个师团相继来缅,总兵力达10万余)。这“四巨头”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将关系着缅战的成败。尤其是史迪威同杜聿明个人关系的好坏,更会影响缅甸战局的走向;而缅甸战局发展的臧否和英军表现如何,又反过来影响他两人间关系的发展。事实正是这样。

从1942年3月2日晚,我在腊戌首次晋见杜聿明并与之长谈两个多小时后,便频频与之接触。当时,我在林蔚身边听见杜聿明向林蔚抱怨说道:“美国人只是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经济实力比较强大,他们军队的战斗能量、军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艺术,并不比我们高明。缅甸这一仗非常重要,远征军又是我国抗日的重要资本怎么可以交给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史迪威来指挥呢?”林蔚不以为然,向杜聿明剀切说明事情的原委和蒋介石的深远意图后,杜聿明方默然无语,点首认可。由此可见杜聿明对史迪威的最初观感不佳,这正是他同史迪威后来关系时好时坏的“基因”。3月11日,我被史迪威指名调去担任他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此后则经常在他身边工作,而且经常为他开车,四出奔走,亲 历了史迪威同杜聿明,由“一见如故,不谋而合”到相互误解,相互猜疑、相互指摘,最终闹到不欢而散的全过程。特追述如后:

一、惺惺相惜 史杜初会竟然一见如故

史迪威于1942年3月11日深夜来到梅苗建立指挥部以后,便积极地进行情况搜集。他向我深入了解第5、第6两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训练程度、纪律和士气,指挥官的素质和能力等等情况。着重向我垂询杜聿明、戴安澜、廖耀湘、余韶和罗又伦等人的情况。他对杜聿明在古北口作战和昆仑关战役中的卓越建树,了如指掌,且颇赞赏,因而对杜聿的最初印象甚佳。他认为杜聿明训练部队和带兵打仗都有独特的作风和卓异的见地,很有进取精神,是一位优秀将领。因此,当杜聿明于3月14日深夜驱车赶到梅苗“红楼”来拜访史迪威时,史迪威竟然一反他素来轻视中国高级将领而不假辞色的常态,一听说杜聿明到了,他便亲自来到杜聿明的座车门边恭候,好像是迎接久别的老友那样:笑容满脸,激情满腔、热烈握手,有说有笑,相偕来到“红楼”楼下作战室(由原来的大客厅布置而成),史迪威的参谋长格鲁伯准将便安排杜聿明及随行的参谋处长李汉萍少将在室内沙发上就坐。可是,杜聿明在史迪威陪同下一走进作战室,发现墙上挂有巨幅缅甸军用地形图,地上还放置一个庞大的沙盘,都用兵棋展示出敌我态势,顿时眼睛为之一亮,便没有到沙发上落座,迳直来到作战地图和兵棋沙盘前,注目细看。当他看见墙上悬挂的这张20万分之一的缅甸地形图和另一张100万分之一缅甸全图,都很详细新颖,是英军于1941年航测而制的新图,他马上召来李汉萍处长,问他,为什么长官部没有这种新版地图。李说:“去年12月15日在昆明受命出发援缅时,他向昆明行营领取的全是缅甸旧图,而且只有100万分之一和300万分之一两种,后来参谋团经由丹尼斯从缅甸英军总部替我们要来一些30年代出版的缅甸地形图,也是100万分之一的,所以不甚详细,甚至与现地有出入,很不合用。”杜聿明听罢就转身对史迪威说:“史将军!您知道地图对于我们战地指挥官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啊!可是,我们司令部现在使用的缅甸地形图,却是30年代中期英军测制的百万分之一老图,很不详细,且不精确,现地上的地名在图上找不着,图上的地物现地却没有,这种过了时的军用地形图早就应当销毁了,岂能发给作战部队使用呢?” 杜聿明的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我现在看到了您这作战室内悬挂的地图,心里既高兴又羡慕,希望您能替我们也弄到这样精确而且详细的新图。”史迪威马上把我喊去,问我这种地图是从何处弄来的,是否还有办法也替杜副长官和各部队长再弄一些这种新版缅甸地形图,供其使用?我告诉史迪威,史总部和腊戌参谋团现在用的这种缅甸地形图,是前几天,我从梅苗英军总部情报部领来的,听说英军总部近日又从印度用飞机运来了一批新版缅甸地形图,可以同英军总部联系,向其申请我们所需的地图。

杜聿明一听就对我说:“楚英老弟:就请你陪同李汉萍处长连夜到英军总部走一趟,请他们给长官部和各级部队发一些新版缅甸地形图。”史迪威也叫我立即去办此事。我便请杜聿明用电话向侯腾说明情况,请他即时同英军联络,谈妥此事。另请史迪威也给亚历山大写封信由我带去面呈。我随即带了两辆汽车和4名宪兵,陪李汉萍处长驱车来到梅苗北郊燕雀湖畔、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一座高大富丽的建筑——弗拉格斯塔夫大厦(Flagstaff mansion)。这是当时英国缅甸总督府和缅甸英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这天(1942年3月14日夜)刚好是星期六,是西方人的周末。这时在缅甸虽然已是战火纷飞的战时,而且总督府和英军总部也是3月6日才从仰光撤退至此的。但是,梅苗这个著名的避暑胜地,声满全球的缅甸夏都还没有挨过日本鬼子的轰炸,也听不见前方的枪炮声,所以这座大楼底层的军官俱乐部里,依然灯火通明,乐声大作,人们正在这里轻歌曼舞,觥筹交错,如痴如醉地在尽情欢度周末,偌大的楼房里除值班人员外,已是空无一人。我在作战值班室找到柯克上校,向他说明来意,并出示史迪威信给亚历山大的亲笔信。柯克立即派人将此信送呈亚历山大,同时用电话向其说明我和李汉萍少将的来意。亚历山大即指示其情报部长侯勃生上校:“对中国军队急需的缅甸新地图,应尽其所有,供给他们。”并把侯勃生和情报部主管地图资料的薛穆尔中校从俱乐部找来,给我们发了50万分之一新缅甸地形图22份,10万分之一新缅甸地形图44份,5万分之一新缅甸地形图220份,由中英两军士兵从仓库搬出装上汽车。我便连夜返回红楼复命。李汉萍少将向杜聿明详细报告了交涉经过和领取新图数量。杜听后异常兴奋,笑容满面地走来用手拍拍我的肩头说:“楚英老弟!辛苦你了,你为中国远征军又作了一件很好的实事,谢谢!”他随即吩咐李处长:给师、团、营、连分别发50万、10万和5万分之一的新缅甸地图,师部团部可多发几份,营、连各发一份。第6军也要如数发给。

二、陈述缅甸作战方案,史杜二人不谋而合

此时,杜聿明正向史迪威介绍第5、第6两军的历史沿革、编制装备、现有实力、训练程度、体能状况和士气等。他说:第5军现有官兵54468人(包括配属的炮10团1营和炮18团1营);骡马1240匹、装炮战车59辆、装枪战车55辆、运输汽车512辆、工程牵引汽车412辆、摩托车456辆,其他车辆50辆;步枪10978支,轻机枪674挺,重机枪180挺,高射机枪18挺;3.7cm迫击炮63门,8.2cm迫击炮116门,山野炮(7.5cm)16门,平射炮(3.7cm)25门,战防炮(4.5cm)53门,15cm野炮12门,15cm榴弹炮6门。第6军现有官兵29222人,步枪8817支,轻机枪549挺,重机枪187挺,8.2cm迫击炮102门,3.7cm平射炮8门,10.5cm榴弹炮6门。两军共计83690人。

接着他对史迪威讲述了缅甸地理形势和英军与日军的状况,并对之做出分析判断。随即指出:“综合亚洲太平洋地区当前的作战态势判断,我估计日军在两周左右极有可能从新加坡、马来亚方面抽出兵力,增援进攻缅甸的作战,以图在缅甸腹地同中英联军决战,进而夺取全部缅甸,掠夺缅甸的丰富战争资源,威逼印度;切断我国的国际通道,逼我屈服;以遂行其与希特勒会师中东、瓜分世界的迷梦。显而易见:一,两周后缅甸战场敌我力量对比,将发生质的变化,使中英联军处于不利的地位,缅甸战场的空前鏖战局面,即将到来。时不假我,中英指挥官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及早图之。”又说:“中英联军必须紧紧抓住目前日军在缅仅有两个师团且被分散配置,其后续兵团尚未到来,日军抢修的泰缅公路刚刚修通,其重装备尚未全部来缅的良机,用最迅速的方法在极短时间内集中中英两军主力,选择适当的地区,诱敌第55师团孤军深入,先将其包围歼灭,然后再围歼其第33师团,乘势收复仰光;再整顿态势,迎击日军的后续增援兵团。故‘攻势作战’、‘各个击破’、‘包围歼敌’的战术,应成为中英联军在缅甸战场打败日军的首选方针。而选定同古地区对日军发动进攻,则可期必胜之结果。”

史迪威听见了杜聿明说到最后这几句话,情不自禁地喜形于色,竟高兴得鼓掌称赞。正在一旁凝神谛听的格鲁伯准将、斯利尼和费里斯上校、多恩中校、罗伯茨中校、费尔德少校、梅里尔少校和担任杜聿明翻译的曾锡珪上校与我,也都受到感染而热烈地鼓掌。史迪威立马从沙发上倏地起身,走到站在沙盘和作战地图旁边的杜聿明身边,用双手紧紧握着杜聿明的手,高声笑着说:“杜将军!今夜我二人虽然是初次会面,你我却是一见如故啊!刚才你所讲的缅战方针竟然同我完全想到一起了,真是不谋而合呀!” 他问杜聿明:你打算如何进行同古攻势以及缅甸战役?这时杜聿明正伸手接过史迪威侍从副官狄克杨送来的茶,轻轻呷了一口,便接着说:“我设想由200师附必要的特种兵部队,在皮尤至同古城垣及其周边要地,分别构筑伏击,阻击阵地,逐次打击日军,不断消耗其有生力量,挫伤其士气,诱敌至同古主阵地前,利用急袭火力予敌以决定性打击,乘其攻势顿挫,指挥失灵,立即以第5军主力加上第6军一部从同古两翼出击,将敌人包围在锡当河西岸、喀巴温河南岸地区歼灭之;然后,会同英军包围敌第33师团于奥坎、勃固之间,夹击歼灭之;乘胜收复仰光。”史迪威听着杜聿明的讲话,很合他的意图,便情不自禁地连声说:“很好!很好!”杜聿明则进一步指出:“诱使敌人第55师团孤军前进到同古我主阵地前,将其包围歼灭,这一仗的胜算,可以说我们已经稳操在握。但是,我们正面临着同敌军抢时间和争速度的关键问题。这是个极其严峻的现实问题。现在第200师刚刚到达皮尤、同古地区,正在夜以继日地赶筑防御工事,积极备战中,再有四、五天时间,他们就能全部完成作战准备。该师加上配属部队有11000人,而日军第55师团估计有24000人以上,我200师完全有能力独自抗击敌55师团,守住同古达一周以上时间。” 杜聿明话锋一转,紧接着说:“可是,第5军直属部队到现在才有一小部分到达漂背,炮兵和战车还在腊戌以远的来此途中;第22师刚到芒市、龙陵地区;第96师还远在保山;第6军的暂55师正由腊戌南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能在一周左右将第5军主力和第6军一部都调到同古至平满纳(Pyinmana 也译为:彬文那)地区集中,完成战备。这就要求英军保证有500辆汽车日夜不停地在滇缅公路上川流不息接运部队来缅,并在腊戌至平满纳以及到同古的铁路线上保持火车畅通无阻,而且能及时提供必需的火车车辆;同时请英军在我军活动和作战地域建设完善的后勤设施,保证供应毋缺,实为至要。这是决定同古攻势能否进行和成败的关键所在。” 杜聿明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随即端起狄克杨送来的茶,又轻轻地呷了两口,跟着又说:“我今晚专程来拜望您史迪威将军,就是希望能得到您的鼎力帮助,以促成同古攻势能顺利进行。事实很明显,同古之战是缅甸战局发展的转折点。从对日作战的全局来看,我们必须在缅甸战场打败日军,以扭转局势,激励民心士气。”

史迪威接着杜聿明的话茬儿高声答道:“杜将军啊!你的话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你我的想法很一致,真如我刚才所说是“不谋而合”,使我深切感到:在缅甸战场上你的确是我的知音。”史迪威将军又说:“今天上午我再次就缅战问题同亚历山大将军恳切地谈过,他慷慨承诺满足我的各项要求,保证提供500辆汽车赴滇西接运第5军来缅。他并郑重表示:‘英军决与华军并肩战斗到底,每一寸土地都要使日军付出惨重的血的代价。’我觉得亚历山大的话是可以信赖的。” 杜聿明见史迪威对亚历山大颇为信任,并恳切表示将全力支持“同古攻势作战,”便欣然起身告辞。

史迪威送走杜聿明后,颇为自信地对我们这几个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杜聿明不错呀!他很有头脑,很有见地,战术很灵活,企图很积极,有进攻精神。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他是我值得信赖的伙伴,对打赢缅甸这一仗,他不但信心百倍,而且很有办法。看得出来,以杜聿明为代表的中国军人的战斗意志很坚强,进攻精神也很旺盛,他们是铁了心要在缅甸打败日本鬼子的,而且战术很巧妙,指挥也很适当。现在就看英国佬的实际行动了。但愿亚历山大能言行一致,不失名将本色啊!”

3月14日夜,史迪威同杜聿明生平首次会晤,谈得很投缘,使史迪威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所以他称这次同杜聿明相会是“一见如故”,说杜聿明的意见同他是“不谋而合”。这是两人关系最最融洽的时刻。

三、好景不常 史迪威的“一号命令”使杜聿明疑窦丛生

史迪威的战争理念是:军队是战争的主体,战略确定之后主要靠军队去实现,军队建设尤其重要。当他于14日晚同杜聿明商定缅甸战略方针:由同古发动攻势后,便于15日晨飞赴同古视察200师。从同古到皮尤近100公里地域,他走遍了200师每个防御设施,见戴师长战术机动灵活,指挥部署有方,官兵斗志昂扬,作战准备充分,确信该师能达成固守同古,消耗日军,策应主力反攻之任务。即于17日飞赴重庆向蒋介石汇报他与杜聿明共同策定的“同古攻势作战构想。”但因仰光弃守后,蒋介石的缅战方针,已由“积极进攻”改为“积极防御”。其目标则由“保卫或收复仰光”改为“保卫曼德勒和缅北走廊”。加之我驻缅参谋团对英军的情报:“缅甸日军正以主力沿伊洛瓦江北上,直趋曼德勒。其18师团已到泰国北部清迈一带,向掸邦进攻,以图夺取腊戌”竟轻信不疑。遂导致蒋介石的注意力,始终放在西线的伊洛瓦底江和东线的萨尔温江这两方面,对于史迪威的同古攻势并不热心。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同意“以现有兵力在同古、平满纳地区举行第一次会战,”而将新22师置于萨斯瓦、东敦枝地区支持英军,将96师置于曼德勒保持机动。该两师由史迪威直接掌握,另令正向昆明前进的新38师继续向缅甸前进。21日深夜,史迪威由重庆回到腊戌,便签发了由驻缅参谋团拟就的“第一号作战命令”,其要旨是:由杜聿明指挥第5军直属部队、第200师和暂55师主力(该师第1团和第2团第1营接替英13旅在毛奇、乐可的防务),担任同古方面作战;第6军按现行部署准备迎击由泰国来犯之敌(笔者注:该军军部位于罗列姆,第93师位于景东,守备孟帕亚、孟板地区;49师位于兰柯,守备孟庞、孟唐地区);新22师、96师归史迪威直接指挥,分别位于东敦枝、萨斯瓦和曼德勒。

杜聿明原来满心期待史迪威回到缅甸,下令发动“同古攻势”作战。没有想到史迪威的第一号作战命令竟背弃了他14日晚在梅苗红楼同史迪威达成的共识,也违背了史迪威3月16日深夜在腊戌用电话同杜聿明最后商定的“同古攻势”的主旨,使人们热切期望进行的“同古攻势作战”,结果变成一种十分消极的防守战,完全没有发动进攻的迹象。这使杜聿明不得不怀疑是史迪威受到亚历山大的鼓惑和操纵,处处迁就英军而不顾中国军队安危的结果。从而衍生出对史迪威的猜疑和不满。史、杜二人的裂痕由此滋生。

3月15-16日守卫良礼彬、佩岗的英军在200师的掩护下安全撤出后,日军第55师团便跟踪追击,于18-22日同我第5军骑兵团、200师598团一部在皮尤、良赤道克、巧背、开威布威、坦德宾、屋墩等地激战,当打死其横田大佐以下千余人,我阵亡黄行宪上校、曹成、黄景升中校等官兵300余人。战况紧急,援军却远在数百里之外,戴师长决心与同古共存亡,当夜亲书遗书以示决志。同时令各级干部指定自己伤亡后的第1、第2代理人,以防指挥中断。史迪威闻讯深受感动,即于22日将新22师和96师交杜聿明亲自指挥,并令新22师兼程驰援200师。令96师推进到平满纳布防。因敌机连日对曼德勒、同古及其间的城镇、桥梁、车站、猛轰狂炸,使火车停运。新22师交替用徒步行军与汽车运输的办法,24日赶到平满纳,而96师正从腊戌向前跋涉,以致200师仍然孤军在同古苦战,24日便被敌切断后路,陷入重围之中。
随着战局日益紧急,英军自私自利、不顾全局、背弃承诺、处处拖中国军队后腿、帮倒忙的用心和行为已完全暴露,这也就进一步影响着史迪威同杜聿明的关系,使他二人互不信任,更加猜疑。从24日到28日,日军对200师三面围攻更加猛烈,飞机、大炮、坦克全部投入战斗,而且使用了毒气和“第五纵队”。200师伤亡不断增加,阵地仍巍然不动。敌军伤亡枕藉,屡进屡退,形成极其惨烈拉锯战。28日敌56师团先遣兵团赶到同古,猛攻河东的200师指挥所,虽被击退,200师却已四面受敌,弹药给养俱磬,援军仍未到来,处境极危。杜聿明见新22师连日反攻进展不大,难解200师之危,经报蒋介石同意,遂于29日夜令200师突围而出,退到叶达西集结整顿。

而史迪威已于28日严令新22师奋力进攻,以解200师之危,但因敌56师已于28日赶到同古,使新22师的进攻无进展,200师的处境更见危殆。他于29日晚,由梅苗长驱数百公里,急急赶到叶达西新22师战斗指挥部,一听杜聿明说已下令200师放弃同古,便火冒三丈,声色俱厉地指摘杜聿明不服从他的命令,擅自放弃缅甸战略重镇同古,殃及缅占全局,将难辞其咎。杜聿明则怒不可遏,气呼呼地历数史迪威处处迁就英方,听任英方背弃承诺,拖中国后腿,导致同古攻势被迫放弃的种种不是,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经廖耀湘多方圆场,兼之新22师已开始进攻,隆隆的炮声和密集的枪声,一下子引起了史迪威的兴趣,非常专注地询问进攻部队的进展情况。廖耀湘便乘机请史迪威同杜聿明赶回漂背督促96师前来增援。史迪威见进攻已经开始,对杜的反感有所淡化;杜聿明也觉得同史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便乘机下台阶,接受廖耀湘的意见,偕同史迪威连夜返回漂背长官部。史迪威则叫我和多恩中校,梅里尔少校留在廖耀湘处督战。史、杜二人的首次公开冲突,终于暂时平息,200师遂按计划完整而安全地撤出同古了。

30日,中午史总部参谋长格鲁伯准将由梅苗来电话,传达史迪威的决定:留多恩在新22师督战,要梅里尔和我亲自去看望戴安澜,实地考察200师目前的状况,了解该师眼下最急迫的需求。我和梅里尔接到这个电话指示后,立即驱车去追赶戴安澜和他的200师,这时他正带着全师9000多官兵通过塔瓦堤(在平满纳南约50公里)向平满纳前进,我二人立即下车与之徒步同行,向他面致史迪威对他本人和全师官兵深切关怀之挚情,并叩询200师两周来的作战经过和他的经验教训与意见,目前200师的实况(人员、武器、装备实数与状态)伤患情况,部队士气,今后的打算和要求(这些问题是利用部队行军途中休息时我们同戴师长面谈并作记录)。谈完后我们便陪同戴师长从队伍尾部,一直走到队伍先头,仔细察看在公路上成两路纵队分沿公路两侧行进的200师全体官兵的形象和动态,看见他们在同古经历了两周的血战,满身都是灰尘,军服大都破烂不堪,但个个神气十足,满脸欢欣,有说有笑,有的班排在行军中竟然齐声引吭高歌,《大刀进行曲》、《八百壮士》、《保卫黄河》等歌声,在队伍里此起彼伏,只在敌机来袭时他们才躲进路边丛林隐蔽,用轻重机枪射击敌机,其战斗情绪之高昂,战斗动作之熟练,令我叹为观止,便信口对戴师长说:你们200师真像史迪威将军所说:“是中国的好军队”、“强将手下无弱兵”。戴师长则谦虚地说:“本师在同古战斗中也暴露出单兵战斗技能不够扎实;夜间射击命中率不高;连以下干部指挥不够灵活等重要问题。这是我们要抓紧时间利用机会加强训练的目标。”200师快到平满纳时,我二人随戴师长一道驱车前往漂背长官部。当晚我二人回到梅苗红楼时,史迪威马上召见我二人。当向他详细汇报了200师和新22师的全般情况,史迪威听得很仔细认真,不断地插话提问。我见他对戴师长和200师很关心、很有感情,期望良殷;对新22师的表现也较满意,心情还好,我便果敢乘机向他说明200师3月29日在同古所面临的极危险的处境,和杜聿明不得不放弃同古的苦衷。并向他汇报说:“杜聿明在放弃同古时,已决心在平满纳另行组织会战,且有所筹划和准备。”我说:“‘杜聿明在29日晚撤出200师,是明智的抉择,既有必要又很及时,否则200师就难免覆灭之祸。’我认为杜聿明深得孙兵法的‘全军为主’和‘强而避之’的要领,所以我赞成杜聿明的区处。”我接着说杜聿明对他在21日深夜下达的“一号命令”也有误解,经我向杜解释,杜方释然。史听后,欣然微笑。我便说想向他说一则中国历史故事。他忽然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说道:“我的孩子呀!你想给我讲的故事是你们中国妇孺皆知的《将相如》吗?你真是用心良苦,这使我听了很感动。不过你是熟知我的性格和处人之道的,对于一心要打败敌人并且努力去做的人,我是很敬重也很宽容的。你就放心吧!”

四、史杜同举平满纳会战、两人重归于好

史迪威在3月30日,对于我想向他讲述《将相和》故事的用心,虽然已表示理解,并嘱我放心他同杜聿明的关系。可是,31日他到重庆向蒋介石汇报时,仍然告了杜聿明的“状”,指控杜聿明和廖耀湘蔑视他的权威,不听他的命令,遂使同古攻势夭折,缅甸战局逆转,请求处分杜、廖二人。同时表示:他决定辞职,不回缅甸了。蒋对此颇为诧异,竟默然无语。沉思片刻,才微笑地慰勉史迪威,请他以抗日战争的大局为重,务必重返缅甸,继续担任缅战最高指挥官,协调好中英关系,力争打败日军,扭转盟军对日作战的形势,重振盟国的民心和士气。同时表示:已选派中国的抗日名将罗卓英上将取代卫立煌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统帅驻缅中国军队,受史迪威指挥;并以在缅甸的参谋团团长林蔚作为史迪威的慕僚长,协助史迪威策划缅战;他将亲赴缅甸,向中国将领重申:史迪威参谋长是代表他指挥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的最高指挥官,拥有统帅全权,应绝对服从史迪威的命令。又说:“由杜聿明策定的《平满纳会战计划》,经驻缅参谋团审核研究,认为可行,罗卓英阅读后也很赞同,现交将军审阅,请表示意见。”侍卫官杨凤藻即将此项计划交史迪威。该计划的要旨是:“①新22师在现地(南阳车站及其南方的米拉河)至扼拉间(约100公里)阻击日军,依逐次抵抗战术,并用敌后奇袭、敌前埋伏和夜间拢袭诸战法,不断打击、消耗日军,为主力在平满纳准备会战,至少应阻止日军在扼拉以南地区达两周以上,尔后相机转移至平满纳西方的列威附近,整顿态势,准备出击。②96师以强有力一部在平满纳附近择要构筑防御阵地,依火力急袭与逆袭摧毁日军攻势,主力配合200师在军炮兵及战车支援下从平满纳东侧,新22师自平满纳西侧,同时出击,包围日军于胖加柏河北岸歼灭之。③军游击支队应向敌后积极活动,破坏其通信、交通、补给,袭击其后方机构,使日军腹背受敌。④以新38师为机动兵团置于塔泽。⑤如日军以一部自毛奇进击乐可,第6军除加强乐可的守备外,应保持强有力机动兵团适时击破自乐可北犯的日军。⑥应促使英军固守阿兰谬等西线要地,并应采取有效步骤防止英军突退。”

史迪威仔细看了上述这份《平满纳会战计划要旨》后,心里倏地一亮,再次感到杜聿明的战略构想,又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原来对杜聿明因放弃同古而使他耿耿于怀的满腹的愤懑情绪,也随之冰释无遗,重新在心中升起了对杜聿明的好感,便主动找蒋介石表示,愿意重返缅甸继续战斗,也不再提要求处分杜廖二人的事了。

蒋介石见此情景,便偕宋美龄、史迪威、罗卓英等人于4月5日来到梅苗,部署缅甸作战。

从3月31日史迪威离缅赴渝到4月6日他返回梅苗,在过去这7天中,缅甸战场的情况了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①早在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后,日本南方军已令第15军不待第18、56两师团到缅,即以55和33师团分别攻占同古、卑谬,然后举4个师进行曼德勒会战,期于5月内占领全缅,进出怒江和亲敦江(Chindwin River) 。当派第5飞行集团长小烟英良中将指挥第4、7、10、12四个飞行团(400多架作战飞机)支援第15军作战。于3月21、22两天突袭了马圭、勃生英军两个主要空军基地,使罗奥准将的英国空军几遭全军覆灭,缅甸的制空权,完全落入日军手中,从此英军飞机在缅甸绝迹。只有美国空军志愿队,还不断地出动飞机攻击日军,使日军地面部队和飞机经常受到重大损失。

②3月29日,日军第56师团主力另附汽车450辆、重炮1个联队、坦克、装甲车各1个大队赶到同古,于4月1日派出先遣队(由搜索联队附两个步兵队,野炮,工兵,汽车各1队编成)向毛奇突击,5日占领该地,进抵南麦黑。同时派113联队第2大队为左侧支队,经里克左、雅多向保拉克北方迂回,进出乐可。师团主力随先遣队跟进,企图夺取乐可,然后向腊戌奔袭。日第15军还打算派空降兵袭取腊戌。

③3月29日,日军第55师团在南阳车站附近遭到新22师猛烈进攻,退守米拉河南方的塞特里头,克拉格,克永岗一带与我对峙。其第18师团于3日随15军司令司饭田祥二郎中将及其司令部来到同古,部署“曼德勒会战”,决定:以56师团经乐可、雷列姆袭取腊戌,尔后向怒江挺进;第18、55两师团沿铁路线东西直趋曼德勒,与向曼德勒北方迂回之33师团相配合包围联军主力于伊江南岸歼灭之;第33师团直取仁安羌,尔后向曼德勒北方迂回,协力18、55师团围歼联军主力后向亲敦江进出。(笔者注:4月10日新22师65团邓军林部在司瓦与日18、55两师团激战一周俘获日15军《曼德勒会战计划大纲》其要点如上所述)。我新22师从3月30日到4月16日,以九千之众,同敌18、55师团鏖战18天,至16日仍将该敌阻止在扼拉以南地区,共歼敌原田大佐以下4800多人,俘获了一批武器装具,达成预期的战斗目标)。

④在西线的日军第33师团于3月25日攻占要地礼勃坦(Let Padan.是通阿兰谬、马圭、勃生和若开的交通枢纽)后,一路猛进,4月1日占领卑谬(Prome),5日占领阿兰谬(Allanmgo),10天之内推进260多公里,俘英军3000多人,坦克22辆,装甲车36辆,汽车163辆,大炮35门、机枪53挺,英军还伤亡600多人。这是英军在2月23日西当河失败后又一次重挫。4月6日,英缅1军军部退到马圭,英缅1师退到明拉、米昌耶、新榜卫一带,英缅17师及装甲7旅退到萨斯瓦、东敦枝,科可工地区。

4月6日,亚历山大晋见蒋介石,蒋以即将发动平满纳攻势相告,促请英军坚守西线战略要点阿兰廖,使中国军队在平满纳作战容易。不料,亚历山大竟报告说:“英军已于5日撤出阿兰谬。现在萨斯瓦、东敦枝、米昌耶、明拉一带布防。”蒋闻言愕然,只说:“希望英军信守‘坚决与华军并肩作战到底’的庄严承诺,不要再自行后退了。”亚氏便阴怀歉意,唯唯而退。

7日,蒋召集史迪威、罗卓英、林蔚、杜聿明、戴安澜、孙立人、侯腾等等将领开会,宣布:仍由史迪威任缅战最高指挥官,罗卓英、林蔚、杜聿明均归其指挥,拥有统帅全权。同时宣示他的缅战方针:“力求先破敌之一路,取得主宰缅甸战局的主动权”。决定进行平满纳会战。并指出:“决定平满纳会战胜败的关键是:第6军能否守住乐可,将敌56师团拒止于乐可以南地区,确保和榜、东枝、雷列姆、腊戌安全无虞;西线英军能否确守萨斯瓦、东敦枝至米昌耶一带现阵地,确保平满纳侧翼安全”。又说:“如乐可方面仅有日军56师团,而中路日军尚未进行真面目的进攻,应火速调集可期必胜之兵力和特种兵于和榜以南集结,诱敌至乐可包围歼灭之,随即移师迎击中路之敌;倘若东路和中路的日军同时来攻,第6军仍应竭全力将东路的日军阻在乐可以南地区;第5军附新38师应断行反攻,迅速击破中路之敌,然后转用主力于东路,再歼敌56师团”。

8日,蒋介石夫妇率林蔚、罗卓英、杜聿明等视察担任曼德勒卫戌任务的新38师。史迪威便亲诣英军总部,再次恳切敦促亚历山大务必严令英军固守现阵地,而亚历山大却将斯利姆策定的“曼德勒攻势作战计划”交史迪威过目,并使劲地劝说史迪威,要他放弃平满纳会战,将第5军北撤,和英军一道退到塔译(Teazi)敏铁拉(Meiktila)、东沙(Taung tha),敏建(Mying gan)一带占领阵地,举行“曼德勒攻势”(笔者注:通称“斯利姆计划”)。史迪威一听就火了。他正色问道:“从3月25日到4月6日英军一口气退了近三百公里,现在又想退,你们是否想一直退到印度去呢”?又说:“打败日军,保住缅甸,是盟国对日作战的共同需要,是中英两国共同利益所在。中国军队已准备好要发动平满纳攻势而你们英军却要后退,这太不合情义了,也有损英国的风度,我恳切地希望英军以大局为重,配合华军打好这一仗。谢谢了”。亚历山大已无可说,欣然答应守住现阵地,支援平满纳攻势。当晚,史迪威将亚氏的答复向蒋介石汇报后,仍然提醒罗卓英和杜聿明要时刻注意西线英军的动态,防其不告而走。看来史迪威对亚历山大的信任度已大不如前了。这正是缅甸战役的大不幸啊!

9日,史迪威送走蒋介石夫妇后,便带着我和梅里尔驱车到曼勒去看孙立人的部队。他不通知任何人,也没有佩戴军衔标志,穿美式军便服,头戴一顶“童子军帽”(笔者注:这实际上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的军帽),迳直来到兵舍、伙房、病号休养室、禁闭室、仓库、马厩、哨所和施工场地去仔细地察看,途中遇到114团的巡逻队,将我们一行人拦下来盘问检查,经我出示证件并解释后,才被放行。史迪威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这队巡逻兵的装备和执行任务的方式,感到很满意,随口说:“从这支巡逻队身上看见了孙立人部队的全貌,他们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队,很好!”转口对巡逻队说:“孩子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做的好!”接着史迪威就来到正在挖战壕的一群士兵中,跟士兵们攀谈起来,他听见有人说四川话,他也学着说四川话,发音难免怪腔怪调,引来士兵们的捧腹大笑。有的兵哥就喊着:“老爷子”来纠正史迪威的发音。我告诉兵哥们;史迪威喜欢人们叫他“乔大叔”。从此,“乔大叔”的称呼便迅速传开,被官兵广为运用。史迪威听见“乔大叔”三字果然喜上眉稍,乐呵呵地发笑。他也跳进战壕拿起铁锹跟战士们一道干起构筑战斗工事的体力活,弄得我和梅里尔、狄克杨便一齐在他身边也照样干起来。不一会,114团团长李鸿上校闻讯赶来,一眼认出史迪威正在使劲地抡锹挖土,便肃立在旁,高声喊叫:“立正!”全场二三百名官兵一听立即丢下手中的工具,肃然敬立在原地,原来热火朝天、有说有笑、有歌有唱的热闹场面,突然变得寂静无声,史迪威也被这倏地变化了气氛弄得发楞,他抬头就看见李鸿上校正向他敬礼,并说:“我是新38师114团团长李鸿,特来晋见将军,请到团部去休息。”史迪威慢慢站直身体向李鸿说,叫大家“稍息”。快让官兵们继续干活。同时伸手紧紧握住李鸿那沾满泥巴、长了血泡的手,仔细地把李鸿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还反复地对李鸿那双长满老茧和血泡的手掌看了又看,深情地说:“我就喜欢像你这样士兵化了的军官,能同士兵一体踏踏实实干事,在中国300多万陆军中,能有半数的团长能像你一样就好了。在缅甸中国远征军21个步兵团中,如有15个团达到你114团的标准,我确信打败饭田祥二郎,一定是‘手到擒来,易如反掌’的事了。”李鸿便胀红了脸连说:“过奖了,愧不敢当!”史迪威看过114团便赶往曼德勒南郊米丁格和西郊阿瓦去看113团刘放吾的部队(笔者注:112团陈鸣人部已于8日蒋介石来此视察后,奉派调赴塔泽归杜聿明指挥),在米丁格见到了正在指导113团构工布防的孙立人。史迪威看见113团也很棒,便怀着愉快心情于夕阳西下时离开孙立人等,回到梅苗。当晚同罗卓英商定:将长官和史总部移往漂背后,他和罗卓英一同到各部队去看看,了解情况,鼓舞士气,指导备战。

10日清晨,由杨业孔中将率领长官部、格鲁伯准将带着史总乘车前往漂背。我和梅里尔、王宴清等陪着史迪威,罗卓英驱车到漂背会合杜聿明,一道来到基东甘看望正在战前整训的200师,检阅了部队,观看了实弹战斗演习和夜间战斗。史、罗二人对200师观感甚好。11日,史、罗、杜、三人又一同到平满纳看了96师,并在沙盘上演示了“平满纳攻势作战”的计划腹案还举行实兵演习。史迪威还想赶往司瓦,看望正同日军18、55两师团激战中的新22师,被杜聿明劝阻,便利用电话同廖耀湘及守司瓦的65团团长邓军林了解到近几天的战斗情况,廖耀湘坚决表示:只要他在,就一定把日军阻止在现地,使其无法北犯。史、罗、杜三人经过这两天对200师、96师的实地考察,以及对新22师战况的实际了解,都对“平满纳攻势”的前途充满信心。相约于12日由史迪威和罗卓英一同赴乐可、保拉克视察暂55师的战况;杜聿明前往马圭会晤斯利姆并考察英军的防务,请其以坦克、大炮支援平满纳攻势作战。

日军56师团先遣队在空军支援下,于11日与暂55师第1团主力在南麦黑激战竟日,我伤亡众多,便在据守柏桑(Pasawng)的第一团第一营及据守土墙(Hutching)的第2团第1营合力掩护下,向土墙河北岸撤退,于12日在保拉克(Bawlake)占领阵地,师骑兵连在雅多。甘丽初见情况严重,即令暂55师陈勉吾师长调整部署,另调第2团主力据守保拉克西侧的南柏(Namnpe),急调原在东枝黑河的第3团来乐可布防,师指挥所推进到乐可。甘军长另调军工兵营到乐可增援,再调49师146团团长梁筠上校率新部由木迈渡南邦河向乐可增援,又调原在萨尔温江畔塔科据守的第93师279团团长朱谔臣上校率所部经和榜向乐可前进,他自己率军指挥所赶到和榜南方约50公里处的文因(Wanyin),指挥作战。12日中午,我开着史迪威的指挥所(美国制造的中型吉普、安装着强功率无线电话、电报两用机)随罗卓英的车队、急驰280公里来到文因,同甘丽初会面,听取了他的简单战报后,连午饭都顾不上吃,随即一同驱车到乐可(北至文因98公里,南至南柏,保拉克约80公里)暂55师指挥所吃中饭。史迪威、罗卓英和甘丽初就坐在桌边,一面吃饭,一面听陈勉吾师长介绍,正在前方雅多、南柏以及土墙、柏桑等地发生激烈战斗的情况。吃完饭,史迪威同罗卓英商定,要一同到战斗最激烈的第2团主力阵地南柏去实地看看。甘丽初和陈勉吾都以安全为由进行劝阻。无奈史、罗二人铁了心要亲自见识一下、号称日军精锐、拥有机械化装备的56师团(其士兵多系矿工出身)的真面目,就只得随其来到南柏。南柏北面依山,南临土墙河(河宽约100米,深约2米,自西向东,在土墙南方与南邦河合流后流入萨尔温江)西至雅多、东距保拉克各约10公里,该处是一个有600多户居民的乡村,第2团团长刘行素上校,将第1营配备在南柏东南方的土墙,团主力在南柏构工据守,在土墙河北岸设置了三个伏击阵地,各置1个连。12日午二时我们进入南柏时,敌机八、九架正对南柏狂轰猛炸,其炮兵也在猛射,掩护着日军约两个步兵中队渡河来攻,第2团埋伏在河北岸的部队,见敌人纷纷登上橡皮艇,便突然向敌一齐开火,日军遭此猝然打击,死伤枕籍,第一次强渡被我摧毁后,便全力进攻土墙和柏桑,激战一个多小时,敌军也被打退。史、罗二人看到日军已被打退,便在现地对甘、陈二将军说:这次日军只是初试锋芒,日后定会进行真面目进攻。你们的防御设施太简陋,应赶筑坚固工事,作持久抵抗。据俘虏日军文件得知,你们面前的日军是以奔袭腊戌为目标的。第6军应调整部署重点在阻击当面之敌。建议你们用暂55师固守雅多、南柏、保拉克以及1515高地和瓦力苦、沙老等地,必须阻敌一周以上。另调49师附279团在乐可建筑第二线固守阵地,并须在昔胜、文因、和榜分别设置阻击阵地。乐可也应固守一周以上。当时,甘丽初则建议说:“看来当面的日军56师团对我们威胁最大。除调49师附279团固守乐可外,请将200师、新38师和第5军坦克、炮兵都调来,在乐可附近先围歼56师团,再回师消灭中路的日军。”罗卓英一听就有点动心了。但史迪威仍念念不忘“平满纳攻势”。没有采纳甘丽初的这个建议。仍嘱甘军长执行他和罗卓英前面已讲过的指示。随即登车回漂背。

12日清晨,杜聿明到马圭会晤斯利姆,通报了司瓦附近的最新战况和平满纳攻势的实施方案,吁请英军坚守现阵地,并请派坦克、大炮支援平满纳攻势作战。而斯利姆却建议杜聿明放弃平满纳攻势,同英军一道退到敏铁拉至敏建一带,举行“曼德勒攻势”。他还说:日来敌军对英军猛烈进攻,使英军受到重创,恐难再在现阵地坚持了。斯利姆说罢便陪杜聿明到明拉、米昌耶英缅1师防区视察一番。午后回到马圭军部,斯利姆再向杜聿明提出:中英联军举行“曼德勒攻势”的具体计划。使杜火冒三丈,便不假辞色地答道:“贵军既然决心放弃现阵地,继续撤退,那就请你们自便吧!中国军队有能力独自发动攻势,在平满纳打败日军的,再见。”杜说完便登车离去。中英两位名将在缅甸战场上的首次会晤,就这样不欢而散了。缅战前途,能不令人揪心!!

12日午夜前后,杜聿明和史迪威、罗卓英一行,先后回到了漂背。杜聿明原想连夜召集会议,研究新形势下的新举措,因见史、罗二人奔波了一天,已有倦容,便相约于次日(13日)上午8时在此相会。届时,史迪威和他的参谋长格鲁伯、罗卓英及参谋长杨业孔、杜聿明及参谋长罗又伦、游击司令黄翔、96师师长余韶、200师长戴安澜、新38师长孙立人、新22师参谋长李涛少将齐集长官部。罗卓英首先讲话,介绍了12日在乐可及南柏战场所见,以及甘丽初的建议。李涛报告:据守司瓦的65团已于12日深夜北撤,现日军正向我据守沙加雅的第64团刘建章部猛烈进攻中,66团仍据守苗拉、东仑雅之线,65团已到塔瓦堤、扼拉布防,赶筑工事,依目前战况看,新22师阻止日军于扼拉南方地区,再坚守阵地一周,应无问题。杜聿明接着报告,他与斯利姆会谈的结果及到英缅1师防区参观所见。他认为:英军定会不告而走,平满纳的西侧安全堪虞。他还说,从罗长官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对我们威胁最严重、形势最危急的地方是东路乐可方面,他因而决定:立即放弃他已筹备就绪的“平满纳会战”,将第5军主力调到东路去会合第6军,在和榜或乐可举行“东枝会战”,歼灭第56师团后,再移师向西,在漂背附近迎击中路的日军。杜聿明的方案是:①由廖耀湘指挥新22师、黄翔的游击队,附第5军骑兵团、工兵团、战炮营,在沙加雅、塔瓦堤、扼拉、平满纳、基东甘、央米丁、漂背等地,逐次阻击日军,自即日起应阻敌在央米丁以南达两旬以上。②由新38师112团在塔泽、敏铁拉构工据守,防敌由西方来袭。③新38师主力、200师、96师、第5军直属部队自即日起运用火车、汽车运输,限三日内到达东枝、和榜集结完毕。④暂55师应在现阵地及乐可间阻敌旬日以上,以49师在英莱湖至文因间构筑第二线阻击阵地,竭力拒止日军,依火力和逆袭予敌以决定性打击,使其攻势顿挫,乘势举全力进行反攻,将敌56师团压迫于英莱湖畔歼灭之。迅即移师向西,求中路日军于央米丁漂背地区予以击灭。⑤应请求速调66军来缅增援,以其到达之部队守卫曼德勒和腊戌。

杜聿明是察觉到西路的英军已无法依靠,同时发现东路日军56师团对我威胁最大,故忍痛地要放弃他经营了半个月的“平满纳会战”,另行“东枝会战”。他的这个大胆设想是很明智的,如能被采纳,并认真实施,也许确能改变缅战的结局。无奈史迪威过于信任亚历山大的承诺,且深受他提出举行“曼德勒攻势”的蛊惑,便对杜聿明、甘丽初的建议不经讨论、不加研究,断然予以拒绝,仍坚持要继续举行“平满纳会战”。史、杜二人此时又发生意见相左,使得原来因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平满纳会战”而言归于好的和谐氛围,忽然显现出了令人担心的苗头。

五、战局急剧逆转,史杜再起冲突,终于不欢而散

在13日的“漂背会议”上,已出现了指导缅战的两种方针:杜聿明、甘丽初主张放弃“平满纳会战”,另在东路举行“东枝会战”。而史迪威则坚持按原计划举行“平满纳会战”,他心中同时还在考虑另一腹案,即:“如平满纳会战失败,则迅速退往曼德勒以北在英多、温佐地区与敌决战。”此时史迪威心中正在酝酿着另外的大计划,这就是他于4月16日派参谋长格鲁伯赴重庆向蒋介石呈交的《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新军的计划》,同时又提出建筑中印公路。可以看出:这时史迪威同杜聿明的战略分歧,不但表现在缅战的指导上,而且还表现在如果缅战失败中国远征军是向中国滇西撤退,还是退向印度?13日“漂背会议”上凸显出史、杜两人的意见相左,相互猜疑和误解又重新滋生并逐渐加深,以致发展到无法弥合,不欢而散,分道扬镳。这也是缅战急剧逆转的结果。

早在4月8日,史迪威去敦促亚历山大,请英军不要再后退,坚守现阵地,策应平满纳会战时,起初亚历山大婉言相拒,经史迪威反唇相讥,亚氏方答应照办。但史迪威已觉察到亚氏是在敷衍他。他虽然向蒋介石报告说:“英军愿与华军并肩战斗到底。”但他心里明白,英军是不可信的,所以他在给马歇尔的密电中就明确指出:“我认为英军已接到命令,要他们在缅甸只作象征性的防守然后就退到印度去,否则他们是不应该只顾后退,全然不顾缅战全局。”从这时起史迪威一面在策划平满纳会战,一面计划着在印度建立反攻基地,在印度训练中国新军。他的眼睛早就盯上印度,心中在盘算着一旦缅甸失守,如何从印度反攻收复缅甸,沟通到中国的通道,把美援物资运到中国,从中国对日本发动决定性的进攻。而杜聿明考虑的是如何在缅甸打败日军,保持国际通道;万一缅战败绩,将如何安全、完整地把军队撤回滇西,保卫国土,以图反攻。史、杜的着眼点不同,对缅战的指导存在分歧,这就不足为奇了。

杜聿明虽然对史迪威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心里很有意见,大为不满。不过他意见归意见,既然坚持要发动平满纳攻势,照样认真地进行组织和准备。当日下午他又同罗卓英研究缅甸战场的全般形势和平满纳会战的有关问题。14日又同史迪威、罗卓英到平满纳视察炮兵阵地及其射击准备;装甲兵和战车的机械状况,待机阵地,出击目标与路线;工兵的阵前障碍设置及布雷作业;200师、新22师和96师突击队的待机阵地,出击路线与攻击目标,通信联络与后勤设施等等。预定于16日发动反击:先由新22师自扼拉及其南方地区脱离敌人退回平满纳西侧的列威、代卡林、乔尔斯特、色格伊、亚印格地区整顿态势,待命出击,并须一部诱敌至胖加白河沿岸,依急袭火力予以打击,乘其受挫,然后反击部队(200师和96师主力在左,新22师在右)在炮兵、坦克、装甲车、掩护下向敌冲击。

15日,杜聿明亲赴扼拉(新22师师部和刚从沙加雅退来的64团)、加耶(66团现在苗拉至东仑雅与敌激战中,入夜后退到加雅)、塔瓦堤(65团正在耶尼和塔瓦堤与敌战斗中)视察各地的战况,并向廖耀湘面授机宜。正当杜聿明深入火线,亲冒矢石,积极部署16日的反击战时,英军竟于14日不声不响地放弃马圭,15日炸了仁安羌油田,傍晚退到油田的英缅1师七千多人,就被日军214和由水上赶来的215两个联队,重重围困着,虽经反复冲突,仍无法突围。英军的情况,史迪威、罗卓英、杜聿明并无所闻,仍以为他们还守在原地呢。故16日凌晨,当史迪威、罗卓英二人被甘丽初的急电:“土墙、柏桑、雅多相继陷敌,南柏遭敌猛攻”惊醒时,仍不知“马圭已失,仁安羌陷落,英1师被围”之事,便令我集合车队和随行警卫,立即驱车赶往乐可。行前史迪威通知杜聿明:“新22师可退回列威、亚印格整顿态势。出击暂缓进行。”

这次我为史迪威及随行人员准备2辆小吉普,随扈警卫乘2辆中吉普,罗卓英及随行人员乘小、中吉普各1辆,另配指挥车1辆(安装着强功率无线电话、报机)共7辆。还有三辆摩托车,由钱济民率武装便衣华侨志愿队员6人,先行出发,沿途侦察(带有无线电话报机),以策安全。我们一行人于16日中午赶到乐可甘丽初战斗指挥所,见他正一手握电话,一手执笔,边讲边记,就没有去打断他,而与甘的参谋长林森木少将接触,请他来到壁上挂的地形图前,向史、罗二将军介绍前方战况。甘军长的电话一完便过来向史、罗二人说明刚才陈勉吾师长在电话中所述情况:自晨至午,土墙和南柏遭日机轰炸,已打退日军地面进攻两次,现敌一股已窜到保拉克北侧,切断了保拉克我第1团和在南柏第2团的联络,土墙已失,战斗正在保拉克,南柏两地进行,颇为激烈,已令第3团赶到瓦力苦(Waliku)在该地和1515高地建立阵地。

史迪威、罗卓英都已听见前方的隆隆炮声,要求亲到现场去看看。甘丽初说:“现在战斗正在保拉克和南柏两地激烈进行中,12日你二位已到南柏看过了,今天就不用去吧!”史、罗竟不听甘军长的劝阻,仍坚持要去。车过乐可15公里处良巴勒时,陈勉吾师长正在路边等候,他便驱车作前导,引领我们来到两小时前刚刚激烈战斗过的战场——瓦力苦山麓南方公路路标36哩处。两小时前日军56师团148联队第3大队附工兵、装甲车各1队,从南柏东侧钻隙窜到此处与我3团第3营(附第5军装甲车3辆)相遇,经过一场恶战,毁日军装甲车3辆,打死日军20多人(其尸体仍遗弃在路旁),日军被击退。我第5军那3辆装甲车也被毁弃在路边。史、罗二人下车观看,史迪威以手抚着我被毁装甲车,深有感触地对罗卓英说:“杜工部在《蜀相》一诗的末尾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以说是对这3辆装甲车的写照吗?”又说:“请你命令他们赶快把它拖回去修好再用吧!日军的装甲车毁坏太严重,无法修复,就放在这里展览,也可以鼓舞我军士气。”他说罢就上车继续前进,来到南柏村北密林处下车。这时前方的枪炮声更响更密集,陈师长引我们爬上山腰,从哨兵身旁钻进坑道,走了数十米来到一座坚固的堡垒里,这是团长刘素行上校指挥所。从展望孔清晰地看见南柏阵前约千米之处,日军步兵手持武器,身披伪装,既象人又似兽,成散兵队形跟随6辆坦克9辆装甲车,如波浪一样向南柏涌来,其数十门火炮也对南柏村庄和小山上猛烈射击,日军飞机轮流飞来投炸弹并扫射,整个600多户人家的南柏和小山上,到处有炮弹和炸弹如雨点一样落下爆炸,连我们呆的这座堡垒也挨上好多炮弹,却安然无恙。史迪威便夸奖刘团长工事坚固,做得好。第2团10多门迫击炮和4门战防炮一直隐蔽在坑道里,直到日军接近阵前200米左右,敌炮兵开始延伸射程。步兵要发起冲锋时,这些隐蔽在坑道里的各种枪手、炮手、狙击手等战斗员便各自进入阵地,精确瞄准,猝然对敌猛射,打得日军纷纷中弹倒地,有的日军则到处奔跑寻找避弹处所,卧地求生,他们原来那种锐不可挡的攻势,再一次被我刘团摧毁了,幸存的日军就狼奔豕突地往回跑,有2辆坦克和3辆装甲车被打中起火燃烧,其余就调头而逃。这是第2团在16日清晨以来,第3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从日军丢弃的尸体上,发现这些日军属56师团113联队的第1和第3大队。史迪威、罗卓英目击了战斗全过程,对刘团官兵英勇善战,给予表扬,并请甘军长将有功官兵向长官部申请勋奖。同时,还提醒甘军长,陈师长:要严防日军钻隙向我后方迂回偷袭。罗卓英当令甘军长:①对1515高地和瓦力苦应加强防卫,加强工事和反坦克设施,②严令146团速到乐可布防,并调147团来援,③限279团于17日赶到和榜布防。

史迪威则风趣地说:“我今天在这里经受了入缅抗日以来的首次战火洗礼!日军有几十发炮弹打到了这里,竟然对我们毫发无损,这要感谢上帝对我们的保佑,更要感谢第2团的孩子们挖了这么坚固的堡垒。”说完就举手向周围的二团官兵敬礼!连声说:“谢谢”!这时已是下午4时了。经过5小时的奔驰,于当晚9时回到漂背。他一进门就看见亚历山大在马丁少将陪同下,已在室内等着他。便冷笑地说:“阿历克斯(笔者注:这是对亚历山大的昵称)!您深夜来访,一定得知我们马上要发动‘平满纳攻势’,将以坦克、大炮来支援我们的吧!我们会十分感谢你们的”。亚历山大正色答道:“乔(对史迪威的爱称)!非常抱歉!眼下我实在拿不出坦克和大炮来支援你们,反而要请你们尽快派兵去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油田、处境极危的英缅1师七千多人的生命。”又说:“救兵如救火,请你们赶快行动吧!”史迪威听后一定很生气,可能是他忍了再忍,才没有发火。我在他身边看见他在听亚历山大说话时脸色神情的变化,就知道这是他内心里情绪在痛苦地冲突着的表象。他铁青着脸激动地对亚历山大说:“这几天我们忙着发动平满纳攻势,中国官兵正在前方同日本鬼子拼命,打得鬼子弃甲曳兵、尸横遍野,没想到英军竟然不知会一声就撤走了,幸好96师派了一个营守住东敦枝,否则第5军的后路就要被日军切断,后果不敢设想。真险啊!”又说:“现在你把仁安羌都丢了,还让英军七千多人被困在那里,这不但使那七千多人的生命垂危,而且波及到我们已准备就绪了的平满纳攻势,眼看要被迫夭折了。而你却要我们派兵去解救英军,这叫我怎么去向中国军人解释呢?”史迪威越说越愤慨,情绪也越来越激动,在他身旁的罗卓英诚恐这样下去,会闹僵的,便乘机插话说:“蒋委员长早有指示:‘对英军的危难应倾力救助,毋使受挫。因唇亡而齿必寒。’本军对被围在仁安羌的英缅1师自应尽力去救。”随即提出由孙立人率新38师去收复仁安羌,救出英1师。史迪威点头认可。由此就引出了彪炳史册、饮誉寰宇由刘放吾将军创造的以寡击众,以少胜多,以弱挫强的二战奇迹——仁安羌大捷。

亚历山大此来的目的业已达到,按理他应该怀着满意的喜悦,欣然归去。但他竟然得寸进尺,又向史、罗二人提出:放弃平满纳会战,将第5军撤到敏铁拉,按照斯利姆计划,会同英军举行曼德勒会战。史迪威一脸的不高兴,只是无言以对。他已于今(16)日派格鲁伯去重庆向蒋介石报告,他想在印度训练新军,建立反攻基地和修筑中印公路的设想,放弃平满纳攻势,这时也是他的意向。虽说这同杜聿明在13日“漂背会议”上的建议又想到一起了。但这时放弃平满纳会战,部队何时开始撤?向何处撤?下一步棋怎么走?史、杜二人又产生了新的歧见,关系更难协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