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passport蓝色微信:政府在节庆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17:29

政府在节庆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

    现在各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呈现出方兴未艾的态势,伴随节庆活动出现的节庆经济成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消费领域的一个亮点,引起了政府部门、工商企业、消费者、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我这里就政府在节庆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政府应当看好“节庆经济”
    自从有了节日,人们就喜欢过节。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各地都有独有的地方文化,从而为开展节庆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具有民族传统和区域特色的各类节庆活动,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出强烈的市场经济特点,一种新兴的“节庆经济”正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当中。人们越来越看好节庆活动中消费者集中消费引起销售猛增、市场火爆的经济潜力,于是竭力从节日效应中去整合节日文化资源,扩大节日消费。现在,消费恐怕已成为节假日的第一主题。甚至为了有节日效应,人们便不断创造出新的节日,以扩大节日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前几年在政府的直接启动下,“节庆经济”给一度萧条的消费市场注入了不少的生机,节日消费成为启动内需的一个有力的增长点,“节庆经济”似乎是政府催生出来的,是节庆活动的“副产品”。其实,市场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才是“节庆经济”得以发展的深层原因。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在家消费,人们的闲暇时间大部分是在家中度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模式的变化,走出家门,从事社会化的消费活动,既调节生活,又增加知识已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和发展趋势,因而形成旅游热、娱乐热、休闲热和购物热。从消费结构上来看,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从物质和实物消费逐步转向精神和服务消费,而后者一般来说,除了要求消费者拥有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外,同时要具备可自由支配时间,也就是马克思等人所说的“自由时间”。随着消费结构的这种演变,人类对闲暇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政府要看好“节庆经济”,不能只注重节庆经济短期的效应,或者仅仅让节庆经济从属于其他直接的目的。
    二、探索节庆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政府丰富和提升节庆活动,推动和发展节庆经济,最主要的一条思路应当是探索适合自身的市场化运作途径。目前我国一些节庆活动的不足是,沿袭政府投入的“官办”模式。政府唱的是“独角戏”。这种模式很难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甚至容易搞成“政绩工程”。另外,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往往很难把握和注意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造成资金浪费。单靠政府的支撑的节庆活动难以为继,将任务或负担硬性摊派给企业和个人更是得不偿失。要调动企事业单位和各界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设计、策划、组织、运作,到人力、物力、财力都要赢得民间资源特别是民间人才和民间资金的积极投入和聚集。只有一个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文化节会,才能给企业和演出商带来更大的诱惑力和推动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丰富区域经济的内容,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政府承担经营节庆文化产业,与其职能不相适宜。更多的职能应分解给文化经营企业、文化市场和社会。这才是凝聚节庆文化产业创新人才、解决庞大的办节资金投入的最佳途径。
    这里的成功案例有好多,比如,潍坊的风筝节,曾把传统的办节方式动用大量的财政投入和硬性摊派,使财政、企业和社会不堪重负。后来大胆尝试市场运作,财政不再拨专款办会,重大文体活动通过招标,都有企业冠名、赞助、承办,实现了以会养会,以会强会。风筝会的运作步入良性循环。比如,创办于80年代的洛阳牡丹花会,曾经一度办花会完全是政府投入、政府策划、政府组织、政府操心。后来开始探索市场化运作。初期,牡丹灯会进了公园,有了门票收入分成,广告也在彩灯上大量出现。后来又邀请外省企业进来展销。逐步办成开放性的节会,有了持久生命力。
    其他各地成功的节庆文化活动也无不遵循市场运作规律,按照“政府办节、公司经营、社会参与”的新思路,通过票证的有价使用、出售冠名权、赞助回赠、广告等方式,实现资金筹措多元化。实行组委会领导下的专业公司经营与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协调监控,减少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社会效益第一的同时,争取经济效益增长,真正实现节庆活动市场化、产业化运作。
    三、市场主内,政府管外
    政府在节庆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市场主内,政府管外。节庆活动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团体、个人,政府主要解决市场的“外部性”问题,主要做好服务和管制两方面工作。
    市场主内,要求放开市场,就是对各种合法、合规的举办者、参与者、投资者一视同仁,放手让民间组织和团体参与进来,即使实行某种必要的进入管制,也不应当名义上或事实上在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制造差别。维护和鼓励参与者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积极竞争,使市场调节供求、抑制过度的情况出现。
    政府如何进行服务和管制?政府的当务之急应当是解决管理体制不顺、基础设施不尽完善、标准化程度较低、全社会服务需求水平不高,技术和人才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中国节庆活动的健康发展。具体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第一,对于本地区的大型节庆活动要有宏观上的研究和规划,把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第二,要重点加强对安全、环保、秩序、质量等方面的管制。制定这些方面科学的管制标准,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制度,然后严格加以实施,合格者准入,不合格者决不放行。
    第三,加强信息服务和利用某些宏观政策手段进行适度调节,尽量减少节庆活动中举办者、参与者、投资者的盲目性。比如,引导消费者从热点异常火爆走向平衡协调发展、从跟风消费走向理性消费;引导举办者从单纯模仿走向特色活动、从数量规模型走向质量效益型,等等。
    第四,在城市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和投资中,注重兼顾适合节庆活动使用的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第五,注意节庆活动行业协会组织的发育,赋予协会一些职责和权力,发挥节庆活动协会的积极作用。
    总之,政府要观念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宏观的角度、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经营那些有重要价值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把“举办节庆活动”变为“经营节庆产业” ,从“办活动”向“办产业”转变。既计算投入与产出、成本与利润,又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样才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 本文作者: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  王  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