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力士高仿手表大全18k:文人投机取巧会不会祸国殃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18:09

文人投机取巧会不会祸国殃民

 

唐毅斌/原创

 

近日,看到一些专教授论说民主的文字,多数人总是将民主的怪状归咎于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为此,翻阅了几部上古时代的典籍,总希望找到其中的痕迹。不过,直到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读过之后,却是看到了一个相反的结论:孔子和儒家并非完全反对民主,他们其中的一些言行,甚至还可以看到民主的影子。而真正将古代中国的民主机遇瞬间抛弃,直至成全皇帝集权的,恰恰是古时候的文人,准确地说,那些投机取巧的文人,让中国古时候的朴素民主变成了皇帝的高度集权。一朝一朝的更迭演化,害苦了这个民族几千年。

投机文人李斯伙同赵高将秦朝的江山毁于一旦。古书上说,李斯本来是上蔡看粮仓的小官,因为上厕所小解,看到厕所内的老鼠又臭又瘦,并且很怕人。对此,他观察了粮仓内的老鼠:这些仓鼠不仅不怕人,而且肥硕雄壮,活得很潇洒。这让李斯悟出了一个道理:强势的环境不仅安全,而且生活优裕,更会手握权力。此后,李斯拜荀子为师,学业还没有结业,立即奔赴官场,直至成了秦朝的宰相。秦始皇暴崩之后,李斯更伙同赵高,更改皇帝遗诏,将公子扶苏杀害,扶起秦二世胡亥。但是,没想到自己却被赵高所害……这里有一个反问:以李斯的聪明才智,如果在秦始皇暴崩之前,李斯协助皇帝制定出国家王位继承的法律,并公之于众,那么,古时候的中国,也许早已演化到君主立宪制了。只可惜李斯的才智,完全用到了察言观色、巧妙应对皇帝这一面上。当然,这一点,对李斯确实有些强求。毕竟,聪明绝顶的秦始皇也许真的让李斯每日忐忑着心,不敢触碰真龙天子的逆鳞。

另一位投机文人叔孙通,应当是将中国古代集权制礼仪化、制度化的始作俑者。叔孙通本来是秦始皇时的儒经博士。秦二世的时候逃出秦宫,投奔早已兴起于山东的义军,最后投靠到刘邦的麾下。在投靠刘邦之先,许多儒士都不喜欢他,说他只会讨好拍马,见风使舵,品德低下。他发现刘邦不喜欢儒服后,他穿上楚制短衣。

刘邦登上帝位之后,叔孙通建言说:“文人都是文弱书生,打天下的时候用不上他们,但是天下取得之后,治天下时,他们还是有用的。”刘邦未置可否。叔孙通接着说:“古代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礼总是根据不同时代的人的要求而制定的礼乐制度。因为时代不同啊!我愿意吸取古代礼制和秦朝礼仪中有益的成份,再结合当今现状制定汉代礼制”。刘邦说:“你去试试看。但原则是要简单明了,便于把握,利于适用。”于是,叔孙通找了32个鲁生。练习起朝廷上应该用的各种礼仪。刘邦检阅过之后,觉得并不难,就要求群臣随着学习。

公元前200年,刘邦要求使用汉家朝仪。整个过程由御史大夫主持,隆重而有秩序。整个过庄严肃穆。朝仪结束之后,高祖刘邦很兴奋。感叹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原来也是很威风的。”于是,高祖任命叔孙通为奉常,主持国家的宗庙礼仪。同时赐他五百金。任命叔孙通弟子们全部为“郎”。从此,汉代开始以礼治国,即以文治国……

叔孙通应当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机遇促进民主的文人。然而,由于他对刘邦的极度吹捧,将皇帝的权力礼仪化、最大化、制度化,致使刘邦以后的历朝皇帝基本上没有跳出这个权力模式。虽然唐朝的李世民有些民主的影子,但是,李世民以后的唐朝终究还是高度集权。

宋朝的赵普曾经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这只能说是一种说辞,他真的不敢触动赵匡胤的龙颜,毕竟,赵匡胤的陈桥兵变,绝对是武装夺取政权。以后,司马光更是编纂了《资治通鉴》,更是让皇帝们弄懂弄通了集权制的运作程序。司马光应当是和平年代投机文人的佼佼者。

到了大清朝,由于大兴文字狱,文人们胆颤心惊。那个时候的文人,更是个个精研投机之道。袁世凯本来学无建树,却是官场上投机的高手。一步步大权在握,却蒙住了慈禧太后的火眼金睛。慈禧死后,袁世凯依靠手中的兵权,和辛亥革命的其它势力分庭抗礼,直至将民国大总统的宝座置于自己的臀下,虽然坐了暂短的皇帝,但是,不得不承认,袁世凯一个劣等文人,还是成就了自己的皇帝梦。

时至今日,一些深读史书的人还在纳闷儿:从刘邦到如今,管理国家的模式怎么没有多大的变化呢?当然,这些所谓史癖之人,实在是太学究气了。毕竟,我们已经在与时俱进,经常看到民主这个词汇出现在各类媒体之中,虽然呼喊者不是很多,但是,村民委员会选举,已经让每一个村民看到:自己也有当上村里土皇帝的最真切的希望,而且不需要有多高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