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c怎么看聊天记录: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清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6:26:44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清单
一、命题特点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未对词类活用专设考点,但是,从文言文试题文章阅读、文意理解到主客观每个试题的解答,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要借助于它。特别是文言文翻译题,常常会隐性设点。
二、知识清单w.w.w.k.s.5.u.c.o.m
   (一)高考古汉语词类活用例析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

  ——江水又向东流。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4)名词+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

例如: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

  ——孙权聪明仁德,尊敬贤者,礼遇士人。

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如果说现在什么都不做,只是恪守前人的旧法,那么我不能接受。

8)在复句中充当 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

  ——权衡,而后才能知道轻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不带宾语的,但是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

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 王。(《屈原列传》)

 ——后来让上官司大夫在顷襄 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3)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项伯)平日善待留侯张良。

4)峨大冠,拖长绅。(《卖柑者言》)

 ——戴着高大的帽子,拖着长长的腰带。

5)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因此贤明的君主重视粮食而轻视金玉。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

3.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大概这个洞越往里去,能来到这里的人就越少。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拿尽了他们土地上的全部出产品,用光了他们家里的全部收入。

3)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担心在他们那里有伏兵。

4)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献蛇回来便能享用那田地上出产的东西,以度过我的一生。

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词一般位于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活用的词在句中不是表示某一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 缟。(《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②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人们都可以像对待奴仆那样使唤他们。

③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 箕畚运于渤之尾。(《愚公移山》)

 —用箕 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 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

 —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游黄山记》)

 —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 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⑥ 座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翻译时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介词“在”、“到”、“由”等,使之变成介词结构。

⑦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耽误了时间,按照法律都要砍头。

⑧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按照情理,我本应该自杀。

⑨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按照道义,我本不应杀人。

以上例句都表示动作行为所依据的道理,翻译时可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上介词“按”、“依据”等,使之成为介词结构。

4)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

③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

5)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跑到沛公的军营。

②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致走向灭亡。

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早晨辞别父母走了,晚上住在黄河边上。

5.使动用法

在文言中,动宾结构有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即动词不是支配宾语,而是含有“致使”的意思,使宾语成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这种用法叫使动用法。例如: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夫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

例(1),“负秦”是“使秦负(承担)”的意思;

例(2)“富民”是“使民富”的意思。

常见的使动用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①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您要同情我并且让我活下去吗?

②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项伯曾经杀了人,(按罪当死),我使他活下来。

③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终于在朝堂上召见了蔺相如,;礼节完毕后让他回了赵国。

④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现在把钟罄放到水中,即使是刮大风,起大浪,也不能叫它发出声响。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性态。

①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② 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诸侯会聚订立盟约,从而图谋使秦国的力量弱下来。

③ 君子正其衣冠。(《论语?尧曰》)

 —君子应该使他的衣服和帽子端正。

④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促织》)

—(他)想保存这只蟋蟀来发财,使它的价钱升高。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从语义上看,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与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略有不同,它是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威王想让孙膑做将。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让他在那里做王。

③ 不官无功之臣。(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不让无功的人做官。

6.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如何,或把宾语看成什么。例如: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1)“智其子”意思是“认为他的儿子聪明”;

例(2)“美我”意思是“认为我美”。

常见的意动用法可分为以下两类: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是表示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它后面的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①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是平常人都觉得这样是羞耻的。

② 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成名因为它小,认为它不好。

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巫师、乐师和各种工匠,不认为互相学习是可耻的。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词,把后面的词语当作宾语,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①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县里的人觉得他(仲永)很奇特,渐渐地把他父亲当作宾客。

② 吾从而师之。(《师说》)

 —我跟从(他), 以他为老师。

③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前赤壁赋》)

 —我和您在江上打鱼,在沙洲上砍柴,把鱼虾当作伴侣,把麋鹿   当作朋友

7、为动用法

为(wèi)动用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的动词表示“主语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可图示为:

主语

谓语中心语

宾语

例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为动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动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主语替宾语完成某个动作行为。

         例如:① 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

          [译文:夫人准备为他打开城门。]

          ②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晋文公夫人赢氏替三帅求情。]

           ③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大王你施行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对上级亲爱,愿为长官卖命。]

2)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主语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

    例如:①非伤亡簪(zān)也。(《韩诗外传》)

    [译文:不是为失掉簪而悲伤。]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译文:后人为他哀痛却不把他当作借鉴,就使得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哀痛。]

3)名词的为动用法:主语为宾语表示某种动作行为。

     例如:①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译文:庐陵人文天祥亲自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

3)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老人家说:“给我穿鞋!”张良为他取来了鞋子后,便跪在地上给他穿上。]

2)②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译文:诸侯各国的宾客进献兵法著作,魏公子都为他们命名。]

 

(二)针对性训练
找出下列文言文例句中活用的词(1---6册)

第一册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

2、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5、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

6、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8、闻寡人之耳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9、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10、则修文德以来之  《季氏将伐颛臾》

11、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1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寡人之于国也》

1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

1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1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

16、谨庠序之教  《寡人之于国也》

17、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

1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19、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过秦论》

20、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

2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22、履至尊而制六合  《过秦论》

23、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秦论》

2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

2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2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

27、会盟而谋弱秦  《过秦论》

28、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29、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30、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31、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3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

33、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34、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

第二册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书》

2、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书》

3、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书》

4、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书》

5、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谏太宗十思书》

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太宗十思书》

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谏太宗十思书》

8、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

9、 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

10、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滕王阁序》

11、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滕王阁序》

1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滕王阁序》

1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滕王阁序》

14、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滕王阁序》

15、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滕王阁序》

1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17、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六国论》

18、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六国论》

19、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

20、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六国论》

21、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国论》

22、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

23、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六国论》

2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

25、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2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

27、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28、火尚足以明也  《游褒禅山记》

2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30、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3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

32、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项脊轩志》

33、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

34、雨泽下注  《项脊轩志》

3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项脊轩志》

36、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

37、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

38、缇骑按剑而前  《五人墓碑记》

3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五人墓碑记》

40、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41、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42、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

43、安能屈豪杰之流  《五人墓碑记》

44、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

第三册

1、屈心而抑志兮  《离骚》

2、步余马于兰皋兮  《离骚》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

4、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5、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

6、留待作遗施  《孔雀东南飞》

7、昼夜勤作息  《孔雀东南飞》

8、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

9、云青青兮欲雨  《梦游天姥吟留别》

10、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

11、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2、大江东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3、则以刘病日笃  《陈情表》

14、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1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1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赋》

18、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

19、侣鱼虾而友糜鹿  《赤壁赋》

第四、五册

1、岁征民间   《促织》

2、试使斗而才  《促织》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促织》

4、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5、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促织》

6、益奇之  《促织》

7、成然之《促织》

8、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庄暴见孟子》

9、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庄暴见孟子》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包括以下10种情况。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5、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7、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8、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10、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包括以下10种情况。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5、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7、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8、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10、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