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梭表换电池教程:学习时报:领导干部文化修养两方面: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55:57
学习时报:领导干部文化修养两方面: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 2011年11月3日 08:34        【字体】 大 中 小        【来源】 学习时报

   印象中,全国党校系统强调有必要通过教学来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修养,可以说由来颇久了。究竟什么是文化修养呢?文化,就其总体意指而言,应该被理解为文的演化,因此,它应该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状态。准乎此,我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客观之文与主观之文相互转化的循环系统”。在这里,客观之文指的是某一人类共同体在其长期的生存过程当中所创造的以及所形成的所有成果。主观之文则是指某一人类共同体内的每一个成员自身所具有的文,据我的意见,通常它包括这样三种要素,即能力、知识和习惯。至于相互转化,指的则是客观之文经由教育的途径由外向内转化成主观之文以及主观之文经由创造的行为由内向外转化成客观之文;这两个方向相反的相互转化是不断的,并且因此而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有必要补充一点的是,无论是客观之文还是主观之文,就其本质而言,均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在的展现,正因为如此,狄尔泰才把它们称为“精神的各种客观化”或者“客观精神”。
  撇开客观之文不谈,单就主观之文而言,三个要素当中,我以为当以习惯为最根本和最重要。之所以要特别地强调习惯的根本性和重要性,乃是基于它所具有的以下这几个特点。第一是它的内在性。第二是它的支配性。第三是它的牢固性。正像古语“从小一看,到老一贯”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形成,通常便终身难改。
  至于修养,就这个语词的常见用法而言,它应该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作为动词它的含义就是指修炼与培养。修炼什么?培养什么?回答是身体与习性。因此,这个意义上的修养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身养性。作为名词,修养指的就是良好的习惯。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被评价为有修养时其实就意味着这个人具有诸多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作为名词,修养均不涉及或者很少涉及能力和知识这两个方面的要素。这一点可以从以下这一事实非常清楚地看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某个人尽管能力强、知识多,但却缺乏基本的修养。把以上两个含义合起来,我们可以说,所谓修养就是指经由自我修炼——这里的修炼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实践而养成理想的习惯。
  如果以上所述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所谓文化修养的含义就非常清楚了。简单地说,它指的是经由科学与人文这两种客观之文的实践活动而使一个人形成(或即内化成)可以用这两种客观之文命名的两大习惯,即科学的习惯与人文的习惯,前者可以被称之为科学理性,后者则可以被称之为人文精神。当然,在这个实践活动中,一个人肯定也会获得以这两种客观之文命名的能力与知识,即科学的能力(比如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能力)和科学的知识(比如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各种经典的及前沿的知识)以及人文的能力(比如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人际沟通等的能力)和人文的知识(比如文学、历史、哲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在我看来,对于做好领导工作来说,这两方面的收获比起形成两方面的习惯来讲均是次要的。理由很简单:科学与人文的能力及知识不能决定一个领导干部如何及为何去从事领导工作,能够发挥此一作用的只能是作为习惯或即“性情倾向”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
  说到科学理性,就我所赋予的含义而言,指的是以探索未知世界的原理(即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为其核心的“性情倾向”,至于人文精神,顾名思义,则是指以人为本的精神,具体说就是以人的存在、人的生命以及特别是人的美好生活为最高价值取向的“性情倾向”。之所以将前者称为理性而将后者称为精神,主要是因为:前者是在描述实然的世界中所形成的,后者则是在建构应然的世界中所形成的;前者所要回答的是有关怎么的问题,后者所要回答的则是有关为什么的问题;由此,前者是工具性的后者乃是目的性的。把这两者加以进一步的比照,我们可以说:前者是诉诸脑的后者则是诉诸心的,前者所注重的是合理后者所注重的则是合义,前者主要表现为权衡得失后者则主要表现为考量是非等等。 
   就有助于做好领导工作而言,这两者有着很不相同的但都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看,科学理性,其作用乃在于使一个领导干部真正地成熟起来,这里所谓成熟,就是实现对本能的超越。据我的意见,无论是成熟还是超越本能,都会使一个领导干部表现出与科学家相同的以下五种特征。第一是冷静。这一特性可以使他在碰到任何不利的情况或纠结的问题时都会处变不惊地进行分析、判断并且作出最理想的抉择,同时还会使他在遇到令人欣喜之事的时候保持几分清醒甚至几分怀疑。正是这个冷静可以使领导干部避免工作中的慌乱与狂热,而慌乱与狂热乃是工作产生严重后果的两个重要诱因。第二是客观。这一特性有助于领导干部在作出任何重大决策时都能把现实性与可能性真正统一起来,做到既不过分超前也不落后于时代;此外,这一特性还有助于领导干部对人及对事所作的评价不会畸轻畸重,有失公允,而这至少乃是促进和谐融洽的根本因素之一。第三是严谨。这一特性有助于领导干部考虑问题周到缜密,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作文讲话斟酌再三,保证话语与事实的高度统一。如此不但会使工作的失误降至最低限度,同时其信誉也会因此不断地被建立起来。第四是民主。一个领导干部所具备的能力与知识总是有限的,能够弥补此一不足的途径在于汇集众人的能力与知识,但其先决条件是该领导干部必须能够实施汇集的行为,不是他所具备的知识而是他所拥有的民主这一特性才能提供这一先决条件。第五是坚韧。一个领导干部在经由充分的集思广益而作出决策、制定出规划、计划等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将之加以实施,而这就有赖于他的坚韧的特性,否则不是会流于纸上谈兵就是会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至于人文精神,其对做好领导工作所具有的意义主要在于,它会使领导干部在工作当中表现出与科学理性大异其趣的这样五种特性。第一是同情。这一特性会使一个领导干部对他人特别是对群众始终处于一种动心的状态:他人痛苦他也会痛苦或者至少他不会快乐,反之亦然。第二是仁爱。这一特性会使得领导干部将他的同情付诸行动,即尽其可能地给他人以关心与帮助。第三是尊重。具有这一特性的领导干部绝不可能表现出傲慢无礼甚至是嚣张跋扈的面孔,相反,他一定会谦恭待人、低调行事。第四是理解。一个领导干部要能使自己麾下的一班人信服自己,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他要能把握他们的所言所行的最深层的原因、目的及动机等,简单地说,就是他要善解人意。第五是宽容。这一特性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会使一个领导干部在严格要求他的部下的同时还能对他们的某些不足、缺陷、疏漏、失误等给以必要的谅解,换言之,他所要求于他们的,就会仅仅在于他们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精益求精而不是他们必须达到某种完美的状态。
  把以上所述加以适当的概括,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对做好领导工作所具有的意义,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这样两个方面。首先,为做好领导工作提供了一个最根本的前提,这就是使领导干部成为一个健全的人。这里所谓健全指的是既有脑也有心——很显然,缺了这两者中的任一,一个人不能算做健全的人,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保证他的脑是冷的心是热的——这一点之所以尤为重要,是因为无论是冷脑冷心还是热脑热心或者是热脑冷心都是病态的,并且因此对于做好领导工作来说都是极度有害的。其次,使领导工作臻于理想之境。科学理性有助于领导干部不断地优化工作的手段和始终规范住丰富的情感——情感丰富固然很好,但是若不恰当地加以释放,比如以情代法等,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人文精神则不但可以使领导干部始终明白工作的根本目的何在,而不至于将工作手段的优化当做目的来加以追求——而这种现象似乎是颇为常见的,比如为创新而创新等,还可以有助于他将制度运作得柔化一点,或即通常所说的有人情味一点。我认为,领导工作做到这样的地步,便和精湛的艺术创作没有多大的分别了。因为它们在以下这一点上乃是高度一致的,即它们都呈现为一种寓规范于自由之中以及寓自由于规范之中的美妙状态。这个状态,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曹文彪 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学术委员、教学指导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