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梅花手表:传说神仙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1:27:50
 

传说神仙大全
神仙

一般指长生不死、修炼得道的人,即“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外者。”(《汉书·艺文志》)亦称“仙人”、“真人”、统称“仙真”。若从“神仙”一词的广义和道教神学来看,神与仙是有区别的,神是先天自然之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亦称先天之圣;仙是后天在世俗中修炼得道之人,亦称后天仙真。
神仙思想渊源流长,中国古籍中的“神”字,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有“超自然力”,人们难以预测、驾驭者谓之神,如《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曰:“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又有精、气等谓之神
如“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札记·祭义》)“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札记·乐记》注)还有长生不死者谓之神,如《家语》曰:“不食者,不死而神。”《山海经》中则记载有“不死之山”、“不死之药”,“不死民”等。可见,中国古籍中的“神”既包含先天神灵,也包含有精、气谓神和希求不死之愿望。而神仙之说,究竟起于何时?据考十三经中无仙字,《道德经》五千言亦无仙字,足征“神仙”一词不见于春秋之前。春秋时已有“古而不死,其乐若何?”(《左传·昭公20年》)之讨论,战国时,有人献不死药于荆王和“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表明神仙思想之萌发。而《庄子》书中则描述了各种神仙人物,有真人、至人、神人、仙人等。与此同时,从战国齐威王、宣王及燕昭王,以至秦始皇、汉武帝三次大规模地遣使往勃海中寻觅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索取不死之药,使求“仙”寻“药”活动推向高潮,使神仙思想得到长足发展。道教创立之后,以继承和发展古代萌芽的“不死”、“长生”观念,成为道教神学之特色。其仙真有天仙、地仙、散仙等,天仙可以晋升为天神,地仙则只在人间,散仙大多在天上人间飘忽不定。而修炼仙真之说亦有许多变迁,从寻求“不死之药”到人工“炼丹服食”,从宣扬“白日升天”到“尸解仙”,以至发展为道教内丹术,但仍以“炼丹成仙”为其神学目的,使“长生不死”、“得道成仙”形成道教教理之宗旨、修炼之目标。所祟奉之仙真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占有突出地位。道教仙真的祟拜大体上包括:古他人,如赤松子、彭祖等;古老神话传说人物,如黄帝、酉王母等;道家、道教史上杰出人物,如老子、庄子、张天颊、葛洪、寇谦之、吕洞宾、杜光庭、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历代流传的高道,神异人物,如八仙等等。
道教的广义神仙内涵,继承了长生不死成仙之说,包容了中国古代宗教、古老神话、民间信奉的众神,并且受佛教传人的深刻影响,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神仙体系,即先天之圣、后天仙真和道教民俗神。道教初创时,五斗米道所祟信的“天地水三官”以及神仙谱系的诸天帝、日月星君、风伯、雨师、诸山神、水府等,均是继承中国古代宗教祭祀祟拜演化而来。古代神话也是道教神仙的重要来源,如道教至上神元始天尊,其原型来自盘古开天辟地的古老神话。对于黄帝、西王母等神话传说人物,则取舍不同,各用其长。对黄帝是专门宣讲“人王长生、得道、升天”的神话,吸引和取得了历代封建帝王对道教的扶持;西王母则是女子登仙得道所隶焉的女仙领袖。佛教的传人,对于道教神仙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是讲九天的,而道教吸收佛教“三界说”,有“四梵三界三十二天”,所供奉的三十二天帝等,则模拟佛教而来。道教神仙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渐进过程。道教最早经典《太平经》中的神仙体系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入,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神入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王明《太平经合校》289页)道教初期五斗米道尊老子为太上老君,并崇拜天地水三官。张角太乎道则奉中黄太一。两晋南北朝时,除继续祟牵太上老君之外,随着《上清》、《灵宝》经典和各种派别的相继出现,又有以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玉晨大道君为至上槽。不过由于元始天尊能最完美地体现“道”的丰富内涵;即“莫知其先,强目曰元,其知其初,强目曰始;故曰‘元始天尊。”(《混元圣纪》卷二)因此,元始天尊作为道教至上神的地位,为多数派别所承认。此时,各派在吸收旧有神灵基础上,又有大量新的神灵。在当时的道经中,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道君、天尊、天帝、帝君、元君、真君、仙君、岳镇海神、仙真众圣等等。但皆无统序,互不相关。故在南北朝后期,为了道教的传播与发展,一些高道试图进行神仙谱系的排列,如北周末道书《无上秘要》的“道人名品”就作了这种尝试。梁陶弘景著《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共列50多位神仙,以世俗的“朝班之品位”排定出神仙界的“真灵之阶业”。它分成七个神团,由天间、人间、阴间三大体系组成,从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官、洞天、太阴的框架构想,设了七个中位,每个中位一般设一个主神,又设左位、右位、女真位、地仙散位等。而《无上秘要》的“道人名品”是以“得道成仙”之视角,从下至上依其修炼之程度,分为八个层次,即“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死后也给升仙真的希望与机遇)、“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即相当于洞天)“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扳道人”以至“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

这两者从形式看似有区别,一个从上至下,一个从下至上,但其内涵即得道成仙的层次是相同的,每个层次所列神仙亦大致相同。总之,它是第一次编织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至唐,经过南北朝时期道教各派长期的酝酿与协商,确立了道教“三清”最高神,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上演境灵宝天尊、太情境道德天尊,道教神仙体系步入了新的格局。他们以“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犹龙传》卷一《启师资》)的师徒关系,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道教三清尊神。虽然唐代由于皇室以老子李耳为“联之本系”,尊为始祖,并有道教学者从宗教神学理论上宣扬太上老君相配合,大有独尊老子为教主的意向,但以“三清”为道教至上神的趋势不可逆转。北宋也仿唐代王室,利用道教神化赵氏,造作道教神仙,如效法唐代奉黄帝为圣祖。这些神话与新造神,多讬言于玉帝,因此一再加封其为太上开天执狩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玉皇大帝不仅成为神州大地世俗民间信奉的天界最高神,而且出现了以玉垒大帝为首的“四御”,形成了“三清”、“四御”神仙体系的新格局,即“三清”为“教门之尊”,“四御”为“吴天三界之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界醮坛图》)一般认为,道教神仙体系在两宋才比较定型,并大致流传至今。其特点是,斋醮科仪请神、供神以至个人修炼时所祟拜的神灵,不再是前述的修炼、得道、成仙之“真灵位业固”了。两宋涉及神仙体系的道书,有宁全真校、王契真纂《上清灵宝大法》66卷,宁全真校,林灵素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321卷;金允中编《上请灵宝大法》45卷,吕元素集《道门定制》,留用光传、蒋叔舆编《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57卷,以及张君房编《云笈七签》122卷等。它们收集了近千年来道教神仙谱系,并有不少总结与评说。宋以来的神仙谱系,从上述道书中,可以概括为十个层次。最高层是“三清”、“四御”或“六御”;第二层是诸天帝,如九天上帝、五灵五老天君、三十二天帝等;第三层是日月星辰,如十一大曜真君、五斗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等;第四层是三官帝君、三元真君、四圣真君等;第五层是历代传经者名法师,如玄中大法师、灵宝三师、三天大法师等;第六层是雷公、电母、龙王、风伯、雨师等;第七层是五岳、诸山神及靖庐治化洞天福地仙官等;第八层是北阴酆都大帝、水府扶桑大帝及它们所属诸神;第九层是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役吏等;第十层是城隍、土地、社程之神等。


仙人

亦称“神仙”。指修炼得道,神通广大,变化莫测,而又长生不死之人。仙人是道教徒修炼的理想境界。《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仙。”《庄子·天地篇》:“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被白云,至于帝乡,三思莫至,身常无殃。”《抱朴子内篇·论仙》:“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而其或升天,或住地,去留各从其所好。”《神仙传·彭祖传》:“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湖,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俗流。”道经又曰:“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箓,故曰仙人。”(《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一七)仙人之等级,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分为天仙、地仙、尸解仙。南北朝时又有“得鬼官道人”之说,增添了“鬼仙”。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分为七级,为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的“三清”中又有“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太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而为次第”。又有仙官之称,玉清、上清、太清三境,每境各有左、中、右三宫,宫中各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此外还有一类称散仙,如民间所传的“八仙”。在仙人世界,还有“天师”、“真人”、“先生”之类称号,并被历代帝王作为给某些著名道士的封赠号。仙人传记也特多,今《道藏》中收录的有《列仙传》、《塘城集仙录》、《仙苑珠编》、《续仙传》、《三洞群仙录》、《疑仙传》、《玄品录》、《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及其《续编》、《后集》。另《道藏精华录》收有葛洪《神仙传》等。

至人

道教对修仙悟道者的尊称之一。《庄子·齐物论》:“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生死无变于己。”庄子至人说被纳入道教信仰,道经曰:“炼神合道名至人。”“其神契道故曰至。”(《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一七)。


神人

即神妙至真之人,亦指纯粹不杂之人。神人之说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天道》:“不离于精谓之神人。”《徐无鬼》:“神人抱德畅和,以顺天下。”《庄子。逍遥游》描述神人形象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病而年谷熟”。庄子神人说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道经曰:“炼气成神名曰圣人。”“其气通神,阴阳不测,故曰神人。”(《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一七)。


真人

即修真得道的仙人,与仙人统称为“仙真”,最受道教徒的崇敬,视为修炼的目的。道经曰:“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炼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太上老君内观经》、《云笈七签》卷一七)“真人”之称源于先秦道家,指存养本性、体悟大道之人。《庄子·大宗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登高不栗,入水不儒,入火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睡,众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本经训》:“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庄子·天下篇》将关尹、老聃称为古之博大真人。道教“真人”之称沿此而来,汉晋以后逐渐地被神格化。《太平经》卷四二“九天消先王灾法”称“真人职在理(治)地”,其品级高于一般仙人,即“在大神之下,仙人之上”。《云笈七签》记述上清仙境有“高真”、“玄真”等九种真人。一般而论,道教的“真人”多为受到帝王封诰的“仙人”。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曾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亢仓子(亦称“亢桑子”、“庚桑子”)为洞灵真人。这四大真人也被道教称为太上老君的四大弟子,其著作通称为“四子真经”。此后历朝帝王常以“真人”称号授与某些道家人物或著名高道,如元世祖曾把全真七子加封为真人。唐以前真人一般称有道之人,此后真人称号有滥用的倾向。


三士

指三等品性的闻道之士,即上士、中士、下士。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土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指禀赋超群、心胸豁达的人,这类人闻道后,必能身体力行,不敢怠情;中士指平常之人,虽有慕道之心,但难以持久,时而闻道而喜,时而背道逐欲,天理人欲,乱于方寸之心,故其心于道,若存若亡;禀赋低下,品行不端的人为下士,利欲熏心,迷而难返,故其卑琐鄙俗之心与自然无为之道不可沟通,闻道后难免笑而非之。故而下土之笑,反衬出大道之尊。三士后又衍为修道者的三个品级。《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下:“上士得道,升为仙官;中土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界。”


仙有五等

葛洪在魏晋时,提出仙人可学论,认为仙有三等,即天仙、地仙、尸解仙。内丹学兴起后,钟离权和吕洞宾又提出仙有五等之说,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王重阳又有天仙、神仙、地仙、剑仙、鬼仙的说法。还有所谓最高的大罗金仙。《抱朴子·论仙》引《仙经》:“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钟吕传道集》:“钟曰: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五等仙中,未列人仙,而有剑仙:“闻《传道集》中,有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断酒肉,不成杀生,不思善,为鬼仙之类。第二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第三好战争,是剑仙。第四打坐修行者,为神仙。第五孝养师长父母,六度万行,方便救一切众生,断除十恶,不杀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盗,出意同天心,正直无私曲,名曰天仙。”

十仙

因修炼方法不同而成的十种不同类型的仙人。据《太清玉册》卷八,其名依次为地行仙、飞行仙、游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气行仙。


天仙

亦称“飞仙”。道教指居于天府、能举形飞升的神仙。《天仙品》:“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抱朴子·论仙》分仙为三等,《仙术秘库》分仙为五等,二者均把天仙列为第一等。《塘城集仙录》将“升天之仙”列为九品: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又后世一般指仙女,据《汉武帝内传》载: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另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此处“天仙”即仙女,后遂以此指称居于天上、美丽超凡之仙女。


飞仙

即天仙。《天仙品》:“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仙。


地仙

道教仙人谱系的一种,为无神通力之仙。据《天隐子》载,在天为天仙,在地为地仙。《仙经》称,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体系中属中等仙人。据《仙术秘库》载,地仙,有神仙之才,无神仙之分。得长生不死,而作陆地游闲之神仙,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经》认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为地仙,居五岳洞府之中。”


人仙

形体坚固、长寿住世之人,称为人仙。丹道修炼中指炼精化炁的筑基阶段。《钟吕传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业重福薄,一切魔难,遂改初心,止于小成,行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者,哈吐纳之为错;著采补者,笑清静以为愚炁;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而来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传·序》:“补完气血,复成乾体,复得外药,结成内丹,此人仙也。”《武术汇宗》:“有从下关用功者,不使真气泄于阳关,保守元气,镇守下田,不悟移鼎换炉之法,而安长生不老之果,或廷寿于数百年,或延寿于数千年,久而不死.谓之人他。”人仙虽能肉体长生,但有形之体终久必坏,故为下秉。


金仙

指出阳神的内丹家。《慧命经》:“金仙者,即《华严经》世尊之所自称也。一且金为西方,实即气也。气属阳,神属阴,阴得此阳,故成阳神。阳神者,众人有所见也,亦得取物。阴神者,众人无所见也,无能取物矣。”


胎仙

谓修道者脱胎成仙。《黄庭内景经》:“琴心三叠舞胎仙”。琴心即调和神意;三叠即三层功夫。三叠上下成九还,由是而体生翼,翩翩飞舞,脱胎成仙。


鬼仙

又称“灵鬼”。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出阴神,乃为鬼仙。《钟吕传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舍而已。”又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搞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武术汇宗》:“一味闭目寂坐,真心寂照,则静中寻静,悟入顽空寂灭矣,而未灭尽定,只炼得一个强定之阴神,到气尽时,阴神一出,便为灵鬼,谓之鬼仙。”鬼仙系今生肉体修成无望,乃出阴神,死后聚而不散,灵而不慧,故为最下乘。


鬼侠

鬼仙之一。《真龙虎九仙经》:“第八鬼侠,人不见其形本,修神仙水墨形,水墨剑也,出入往来,如气不殊。”

尸解仙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一种。指由尸解而成的仙人。道教经书所载尸解之法有多种。《宝剑经》:“尸解之法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从一旁出者,有形存而无骨者。”《登真隐诀》:“尸解者当死之时,或刀兵水火痛楚之切,不异世人也,既死后其神方得迁逝,形不能去尔。”《真话》云,白日尸解自是仙,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向暮之际去便谓之地下主者。道教重形神。陶弘景认为,“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仙道所依则为亦离亦合。合则乘云驾龙,是指天仙;离则尸解化质,则为尸解仙。


上帝

亦即天帝,道教对其神仙谱系中高位神仙的尊称。上帝原为远古时人们对天神的尊称。《诗经·大雅》有“上帝临汝”之说。《孝经》中也有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的记载。道教用上帝指高位神仙。①天帝,即玉皇上帝,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吴天玉皇上帝,即天,不得其名,乃称为吴天。黄帝称为玉皇,居上天,故称上帝。《宋史·礼志》载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②成神的天尊,如玄天上帝、玄灵高上帝。③天及五帝、五方五帝神为上帝。④祭祀的上古帝王亦称为上帝,如三皇五帝。


太上

道教以“太上”为最高之辞,用以称呼其神仙体系中最上、最高、最尊之神。太上一词原指最古之世,如《礼记·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道教用以指尊神,如太上老君。俗称太上老君为太上,或称太上为老君之师。


天帝

亦称“天皇”,即上帝,道教对天神的尊称。天帝原为远古人们对天的尊称。据《礼记·曲礼》载,古代天子行祭天帝之礼。天、帝二词同义。以一字言,则祀天{歹食}帝之类;以二字言,则格于皇天,殷荐上帝之类;以四字言,则惟皇上帝、皇天上帝之类;以气所主言,则随方而立名,如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之类,其实所指仍为天帝。道教用天帝指其神仙体系中的高位天神,《列仙传》:“勤天皇于紫微。”参见“上帝”条。


天君

道教对神仙的一种称谓。天君原指主持祭天神仪式者。《后汉书。东夷传》:“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海录粹事·政治。祭把》亦称主祭天神之人号“天君”。道教用天君称雷部诸神。雷神有“中天炎火律令大神炎帝邓伯温天君”、“负风猛吏银牙曜目辛汉臣天君”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亦载有“刘天君”、“谢天君”等。《封神演义》记述闻仲为十四神催云助雨,邓忠、辛环、张节、陶荣、金光圣母等都为护法天君。


天尊

道教对天神的尊号。《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云,地称为抵,人称为鬼。天与地、人不同,称为神。天为神指其纯阳清灵之气,造化自然钟气之灵。因此天之神尊曰天尊。道教亦称天神为天尊,指神仙之道极尊。《真灵位业图》排列神仙位次,将最高神称为“元始天尊”。《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载天尊有十种名号:第一为自然,第二为无极,第三为大道,第四为至真,第五为太上,第六为道君,第七为高皇,第八为天尊,第九为玉帝,第十为陛下。道经所称天尊主要有:三清称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代天尊即过去元始天尊,现在玉皇天尊,未来金阀玉晨天尊。此外还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等。


元君

道教对女仙的尊称,一般指女仙中仙位较高者。明人彭大翼《山堂肆考·女仙》云:男性高仙称为真人,女性则称为元君。如西王母称“金母元君”,后土妇人称“碧霞元君”,魏夫人称“紫虚元君“等。《老子内传》有”授元君神图宝章“的记载。


师君

古时对道士的尊称。据《三国志·张鲁传》载,张鲁为张道陵之孙,守真人之法,继行其祖之道,世袭成为系师。自称师君,行五斗米道,奉之者甚众。后世遂尊道士为师君。世俗亦将道士称为师君。


先生
道教对具有一定学识或接受法位的道士的尊称。道教有许多先生称谓。据《敷斋威仪经》载:学士若能弃世,怀远游之志,常坐高座读经教化愚贤,开度一切学人,其人钩深致远,才学玄洞,志在大乘,当称玄静先生,或游玄先生,或远游先生,或宣道先生,或畅玄先生。《太上丹简墨箓》则云:“若爱法至真一及太一素券之号,可置先生之位。”又道教中有时也用先生泛指一般道士,如唐段院落《中元日观谙道士步虚》中有“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的诗句。


灵官

①神仙之官。《汉武帝内传》:“玄露曰母昔以出配北烛仙人,近又召还,使领命禄,真灵官也.。如“八十一灵官真形职位”有“掌法灵官,掌籍灵官。六天灵官,明灵灵官,玉辅灵官”等。(《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②道士官阶。《明史·职官志》“于阁皂山、三茅各设灵官一人”(正八品)。


使者

指神将。在道教经书中,使者一般为道教仙真所遣之神将,有广大的神通。据《道法会元》载,使者中以符官使者最有神通,能升天入地,出幽入冥。


帝君

道教对五方五帝的尊称。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天有五星,以配五行。五行之神主五方。东方神为青灵帝君,南方神为丹灵帝君,西方神为皓灵帝君,北方神为玄灵帝君,中央神为元灵帝君。另外,道教还将日、月神化,称日为太阳帝君,而月则称为太阴皇君。


真君

道教神仙体系中地位较高者。真君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齐物论》:“百骸九敫,六藏赅而生焉,具递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在焉。”真君即真宰。道教吸收此概念,作为仙真之尊号,如三茅真君、许真君等。


道君

道教神仙谱系中对高位仙官的称谓。据《秘要经》称: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其高位者总称大道君。陶弘景《登真隐诀》亦称:三清九宫,并有僚属,左胜于右,其高位者总称为迢君,次为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号,官位甚多。宋微宗驾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时人谓之“道君”。




指超自然的怪物或违背常理作孽的神秘现象。《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四生兴孽者,妖也”。




①人死为鬼。《说文·礼祭法》:“人死曰鬼。,又《太清玉册》卷五:“虽修道而成,不免有死,遗枯骨于人间者,纵高不妙,终为下鬼之称,故曰鬼”。②人死后的灵魂。《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人死而灵者,鬼也”。《论语·先进》载孔子论鬼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③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之第二宿,有星四,属巨蟹座,星光皆暗,中有一星团;晦夜可见,称曰“秋尸气”。《博雅》:“舆鬼天之庙”。《晋书·天文志》:“舆鬼五星天目也”。《观象玩占》:“鬼四星曰舆鬼,为朱雀头眼。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一曰天尸,如云非云,如星非旱,见气而已”。


八卦神

《云笈七签》卷一八:“太一君有八使者,八卦神也”。“经曰:八卦天神,下游于人间,宿卫太一,为八方使者,主八节日,上计校定凶吉。乾神字仲尼,号曰伏羲;坎神字大曾子;良神字照光宇;震神字小曾子;巽神字大夏侯;离神字文昌;坤神字扬翟王,号曰女娟;兑神字一世(一云字八世)。常以八节之日存念之,其神皆在脐中,令人延年。”《洞真黄书》有“八卦在天,八卦在地,八卦在人”之说。


八方大魔王

亦称“八帝大魔王”。“魔王”之说仿佛教而来。《玉清隐书》:“东方青帝大魔王姓迫落讳万形,头戴横天之冠,衣青羽之裘;住在东方安大堂乡纳善之世,常以春分之日,乘青轮羽车,飞行云中,游宴五岳,试败学仙之人。西方白帝大魔王姓邓讳儿呼,头戴横天素冠,衣白羽之裘;住在西极福堂州盛行之世,常以秋分之日,乘白轮羽车,飞行云中,游宴五岳,试败学仙之人。南方赤帝大魔王姓赭讳上柏,头戴横天朱冠,衣青羽之袭;住在宛梨城境弃贤之世,常以夏至之日,乘赤轮羽车,飞行云中,游宴五岳,试败学仙之人。北方黑帝大魔王姓枭讳摇公,头戴横天玄冠,衣玄羽之裘;住在郁亶野清静之世,常以冬至之日,乘黑轮羽车。西北方浩帝大魔王姓光明讳法明,头戴横天紫冠,衣紫羽之裘;住在西北福德之野延贤之世,常以立冬之日,乘紫轮羽车。东南方吴帝大魔王姓方生讳灾展,头戴横天黄冠,衣黄羽之裘;住在东南元福田用贤之世,常以立夏之日,乘黄轮羽车。东北方仓帝大魔王姓邵讳无量,头戴横天青冠,衣青羽之裘;住在福集都长安之世,常以立春之日,乘苍轮羽车。西南方黄帝大魔王姓五鸟盈讳通勃,头戴横天绿冠,衣绿羽之裘;住在西官延福乡仁静之世,常以立秋之日乘绿轮羽车……”
八帝大魔王

八帝大魔王见“八方大魔王”条。


八煞大将军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乃玄都右胜府正卫威北八煞大将军,八营驻创于酆都狱华盖山之前也,谨显诸煞姓名之次第:天煞将军张子庶,地煞将军陈子春,日煞将军李子德,月煞将军范子章,水煞将军杜子贞,火煞将军刘子大,金煞将军王子官,石煞将军贾子元。”


二十八天帝

此二十八天帝为:“灵书降真之气,起华盖斗枢之下,回行二十八宿之上,在房宿二十七度左回贯四种民天下,在日月之上散人诸天,已次东行,复位西北而止。近世执法端门左右,应数而下与风炁相接,故通真感格须有征应者此也。分东方七天帝:太明护真天帝、绝梵酞灵天帝、胡乐萃秀天帝、紫丹明储天帝、洞霞育真天帝、空玄历数天帝、侨通诸普天帝;南方七天帝:炎舆正始天帝、京维霄明天帝、庆符淄擅天帝、随文希度天帝、长基乐玩天帝、祈华布容天帝、高凌代无天帝;西方七天帝:周瑜平无天帝、景炎太真天帝、绿井数陈天帝、牛罗普逝天帝、定梁惠宗天帝、兆灵苏寂天帝、九微洞皇天帝;北方七天帝:帝舒光净天帝、紫仪寂化天帝、至定允理天帝、光梵救智天帝、虎{堇忍}正部天帝、伯燕无原天帝、道冥混杏天帝。(《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二九)。


二十四天帝

分东方六天,碧落之炁起角宿,一度一杪一虚渐次北行,其天帝:碧梵玄无天帝、碧空臻际天帝、碧罗元始天帝、碧合澄开天帝、碧彦朱景天帝、碧宏虚旷天帝;南方六天,碧落之炁起箕宿十二度,一厘之杪以次北行,其天帝:碧真洞阳天帝、碧瑶降宫天帝、碧霞明素天帝、碧无耀洞天帝、碧运始图天帝、碧浩正虚天帝;西方六天,碧落之炁起女宿三度十二杪之半,以此北行近西,其天帝:碧神照智天帝,碧冲紫耀天帝,碧盖梵空天帝、碧洞霞阳天帝、碧华开历天帝、碧梵明遥天帝;北方六天,碧落之黑起井宿十五度二十四分之半,此真碧落之维,其天帝:碧光寒华天帝、碧液注延天帝、碧丹华炁天帝、碧廓慈明天帝、碧落歌音天帝、碧虚凝阳天帝”(《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二○)。


九皇

①谓道教供奉的最高神三清与六御。(《道门定制》卷二)②《太平经》:“天有三皇,地有三皇,人有三皇”为九皇。《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上三皇、中三皇、下三皇”为九皇。③《上清河图内玄经》称天上的北斗九星为“九皇君”。《北斗九皇隐讳经》所记亦同。


九天尊

又称“九炼天尊”。“太一救苦天尊,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十方救苦天尊(无量度人天尊),威神宏远,智慧圆通。应一念而拯拔重泉满十方而提携。阴爽四生,蒙惠六道。九幽拔罪天尊,炼真上景,拔苦下泉,放无碍之神光,照大干世界。朱陵度命天尊,尊冠朱宫,道司丹境,阐慈悲而救物,廓仁惠以度人。火炼丹界天尊,道冠南宫,主司赤帝,掷流金之妙用,使枯骨以成人,处处应机,方方设化。法桥大度天尊(长生护命天尊),大德好生,至仁接物,布梯航于苦海,度群品于迷津,亘古豆今,挈日挈月金阔化身天尊(转轮圣王天尊),以道为身,先天应化。垂亿千之名字,历浩劫之因缘,普育群生,广开常善。迫遥快乐天尊,体道化初,凝神物表,{辶卣}妙中之妙,端坐天上之天,功被幽冥,恩覃生死。宝华圆满天尊、功圆六度,道征三乘,相好端严,福智具足,惟至诚而有感,实弘济以无边。”(《太上三洞表文》卷下;《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九七)。


九幽拔罪天尊

九幽拔罪天尊见“九天尊”条。


火炼丹界天尊

火炼丹界天尊见“九天尊”条。


朱陵度命天尊

朱陵度命天尊见“九天尊”条。


宝华圆满天尊

宝华圆满天尊见“九天尊”条。


法桥大度天尊

法桥大度天尊见“九天尊”条。


金阙化身天尊
金阙化身天尊见“九天尊”条。


逍遥快乐天尊

逍遥快乐天尊见“九天尊”条。


九宸上帝

亦称“神霄九宸上帝”,或称“高上神霄九宸上帝”。“即元始九炁化生也,故号九定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万灵。”(《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大帝曰:吾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其次则有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宫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司丈人真君、九天采访真君,是为神雷九宸。”(《无上九霄玉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一名“九天贞朋大圣”,为九宸上帝之一。是北宋末尊奉之雷神,有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和为黄帝封号之说。“普化天尊者,天即我,我即天,发愿广大,化形十方,凡诸众生,能皈心向道,我当以身化之,非天尊普化而何?”“普者,上天下地,四维八荒无形有形也;化者,天道阴阳运行则为化,又自元而有,自有而无则为化,万物生息则为化;《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又云:‘以德化是也。’天尊者,至大至贵之称也。”“普化天尊居其上,为三界之尊,十方之灵明也。”(《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住》卷上)《历代神仙通鉴》卷四:“(黄帝)封号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所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文,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时,真王亲击本部雷彭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也。雷公即入雷泽而为神者也,力牧敕为雷师皓翁。三十六雷神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


玉清真王

全称“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为九宸上帝之一。“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之称,见于早期《上清大洞真经》。北宋末道士林灵素称宋徽宗:“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宋史·方技传》)据称为浮黎元始天尊之第九子,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为大帝统领元象,主握阴阳,以故雷霆之政咸隶焉。”其自称:“联为浮黎元始天尊之子,玉清神母元君之男,玉清元始天尊之弟,太上老君之叔”。(《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并曾宣说《玉枢宝经》,还有“玉清真王化生雷声普化天尊”之说。(《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


九宫真人

指人身上九个部位的主宰之神。道教经籍认为,九个部位为九宫,各称真人。人及人身上的主要部位都有神灵主宰。据《上清灵宝大法》称:人成真的过程为(气)经过千百次变化和合,达至保命生根的程度,再由此混合千回万遍,即可自然成真,真中有神主宰。九真之主宰神中居首位者为长生大君,其次有无英公子主肝为肝神,白元尊神主肺为肺神,太一主神司命主气,桃康合延主精。人身除有神灵主宰外,还有九宫,皆称为真人,分别为:心为绛宫真人,肾为丹元宫真人,肝为兰台宫真人,肺为尚书宫真人,脾为黄庭宫真人,胆为天灵宫真人,小肠为玄灵宫真人,大肠为未尽宫真人,膀胱为玉房宫真人,合称九宫真人。


九江水帝

即指“浙江水帝,杨子江水帝,松江水帝,吴江水帝,楚江水帝,湘江水帝,剩江水帝,汉江水帝,南江水帝(五川江水帝)”。(《道法会元》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九天圣母

“圣母,即九天圣母也;盖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圣母即至阴之主,喜于成生,卫其房屋,拔除不祥也”。(《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卷上)。


九天真王

在早期道经中,与元始天王并列,神位颇高。“昔元始天王与九天真王并生于九气之先,尔时未有岁月,每以一气相去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一万里为一岁,当其出于太空之先‘隐乎空洞之中,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独惟三清至圣,九天真王,非形之所具,非数之所摄,故劫劫长存,后天不老。”(《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



作者: 飞鹤 2005-1-16 20:08   回复此发言

--------------------------------------------------------------------------------

9 传说神仙大全


九垒土星君

“第一垒色润地土皇君,第二垒刚色地土皇君,第三垒石腊色地土皇君,第四垒润泽地土皇君,第五垒金粟泽地土皇君,第六垒金刚铁泽地土皇君,第七垒水制泽地上皇君,第八垒大风泽地土皇君,第九垒洞渊无色纲维地土皇君。”(《道门定制》卷七;《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二;《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卷一。另《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六:前加“后土”二字,依次为“后土第一垒色润地土皇君……。”)


九天生神上帝

即“郁单无量天帝、上上禅善无量寿天帝、梵监须延天帝、寂然兜术天帝、波罗尼密不骄乐天帝、洞元化应声天帝、灵化梵辅天帝、高虚清明天帝、无想无结无爱天帝。”(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道门定制》卷三)据《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三:“夫玄、元、始之炁分为九天,自郁单等三天,乃始炁所生;兜术等三天乃元炁所生;梵辅等三天乃玄炁所生也。”《混元圣纪》引《开化置品经》:“从大罗下生三境,次生九天立九帝,为三宝之玄律”。又有人受九天之气以生神之说,据《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引《三元真经》:“人之炁魂得之于天,体魄得之于地,无形无象自空中来,自无至有住胎中十月,其实九月,每一月得一天之炁以生神,九月炁满,神具出胎成人。”为此《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五七云:“九天监生大神、九天卫房圣母、九天定生大神、九天感化大神、九天定胎大神、九天易胎大神、九天助生君、九天顺生君、九天速生君、九天全生君”等。


九天上帝

见“九天生神上帝”条。


郁单无量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的第一。《正法经》:“三天既立,始炁生混,混炁苍,苍炁精澄生郁单无量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胞命之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混讳{雨杓}{雨均},衣九色无缝自然斑文之裘,头戴耀精日圆,治天无{日英}玄台紫户之内。”(《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东北方郁单无量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上上禅善无量寿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之第二。《正法经》:“混炁生洞,洞炁赤,生无量寿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胎命元之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楔讳{雨随}{雨榴}霸,衣九色自成云文之裘,头戴辉精月光,治天玉国珠林七宝琼台。”(《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东方上上禅善无量寿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梵监须延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之第三。《正经法》:“洞炁生皓,皓炁苍,生梵监须延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魂命元之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滓讳{雨提}{雨头}{雨维},衣九色三法云文之裘,头戴天元宝明,治天玉京灵都宫。”(《高上太霄琅书琼文章帝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东南方梵监须延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须延天王

见“梵监须延天帝”条。


梵监天王

见“梵监须延天帝”条。


寂然兜术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之第四。《正经法》:“元炁生吴,昊炁绿,生兜术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魄命元之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泮讳{雨师}{雨厌},衣七色龙文通光之裘,头戴阴精夜光,治天珠宫琼台之上。”(《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南方寂然兜术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兜术天王


见“寂然兜术天帝”条。


寂然天王

见“寂然兜术天帝”条。


波罗尼密不骄乐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之第五。《正法经》:“昊炁生景,景炁黄,生不骄乐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脏府命元。”(《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凝讳{雨覆}{雨任}{雨持},衣九色飞霜云文斑裘,头戴青华岁星玄精,治天无{日英}丹房九层玉台。”(《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西南方波罗尼密不骄乐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不骄乐天王

见“波罗尼密不骄乐天帝”条。


波罗尼密天王

见“波罗尼密不骄乐天帝”条。


洞元化应声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之第六。《正法经》:“景炁生遁,遁炁白,生化应声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灵府命元之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辉讳{雨酥}{雨越},衣九色流光辉云锦裘,头戴白光太白玉精,治天琼林上宫朱{日英}之房。”(《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洞玄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西方洞玄化应声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化应声天王

见“洞元化应声天帝”条。


灵化梵辅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之第七。《正法经》:“玄炁生融,融炁紫,生梵辅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元府命元之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精讳雾云{雨梓},衣九色流云飞晨之裘,头戴流丹绛宝荧星玄精,治天南上七{日英}之宫。”(《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西北方灵化梵辅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梵宝天王

见“灵化梵辅天帝”条。


高虚清明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之第八。《正法经》:“融炁生炎,炎炁碧,生清明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华府命元之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玄讳{雨凝}霐,衣九色无缝飞云之裘,头戴玄晨辰星流精,治天九玄凤城紫琼玉台。”(《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梵摩迎夷天王”、(同上)“北方高虚清明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梵摩迦夷天王

见“高虚清明天帝”条。


无想无结无爱天帝

道教九天生神上帝之第九。《正法经》:“炎炁生演,演炁黑,生无想天。”(《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此天之帝“以真炁为岳府命元之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下)其帝“姓王讳灵{雨渊},衣九色无缝玄云宝裘,头戴无极流黄镇星飞精,治天陵层玉京大有妙宫九曲之房。”(《高上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一)又称“波梨答恋天王”(同上)、“上方无想无结无爱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


波梨答愁天王

见“无想无结无爱天帝”条。


九天监生司诸神

“九天监生大神、九天卫房圣母、九天定生大神、九天感化大神、九天定胎大神、九天易胎大神、九天助生君、九天顺生君、九天速生君、九天全生君,六甲符吏催生童子、保生童子、速生童子;南昌分胎功曹、南昌主产功曹、九天掌胞胎魂魄脏腑鼓景神圣众。”(《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五七,卷二三九)。


九垒三十六土星君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卷四:“依洞神之法,立{土单}设位象三十六天,烧香然灯应三十六地,消释幽闇,抬引神明。”“第一垒色润地第一土皇君,姓秦讳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黄讳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讳玄文基;第四土皇君,姓茧讳忠阵皇。第二垒刚色地第五土皇君,姓戌讳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郁讳黄母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讳乾德维;第八土皇君,姓长讳皇明。第三垒石腊色泽地第九土皇君,姓张讳维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讳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讳明车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讳文敬士。第四垒润泽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贾讳云子高;第十四土皇君,姓谢讳伯无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己讳文泰阵;第十六土皇君,姓行讳机正方。第五垒金粟泽地第十七土皇君,姓华讳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黄讳龄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云讳探无渊;第二十土皇君,姓蒋讳通八光。第六垒金刚铁泽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讳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范讳来力安;第二十三土皇君,姓张讳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讳驷女容。第七垒水制泽地第二十五土皇君,姓唐讳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吴讳正法图;第二十七土皇君,姓汉讳高文彻;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讳仲龙首。第八垒大风泽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葛讳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华讳茂云长;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讳真洞玄;第三十二土皇君,姓周讳尚敬原。第九垒洞元无色刚维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极讳无上玄;第三十四土皇君,姓升讳灵(虚)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赵讳上伯玄;第三十六土皇君,姓农讳勒无伯。”


七宝

①七种宝物。《传授三洞经戒法策略说》:“七宝”,“黄金一,珊瑚二,琥珀三,{石卓}磲四,玛瑙五,真珠六,碧玉七。一云:瑠璃、苏牙、白玉、真珠、{石卓}磲、玛瑙、琥珀。”②道教三清与四御七位最高神的统称。《道法会元》卷三列“七宝”为:“三清三境天尊,吴天至尊金阙玉皇上帝,紫微天皇上帝,北极紫微太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七十二君

《洞神三皇七十二君斋方仟仪》:“东方九天帝君,南方九天帝君,西方九天帝君,北方九天帝君;东方九土皇君,南方九土皇君,西方九土皇君,北方九土皇君。”


十二辰

指天干十二。道教尊天干十二为神。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黄帝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辰以名一年之十二月。道教尊十二辰为神明。子为玄枵,丑为星纪,寅为析木,卯为木火,辰为寿星,已为鹑尾,午为鹑火,未为鹑首,申为实沈,酉为大梁,戍为降娄,亥为娵訾。


十地间君

冥间之神,又称“十殿阎罗”。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五历钞传》和《阎王经》载,十殿阎罗名称及职掌为: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专司人间天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生。功过两半者,交送第十殿发放,仍投人世。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观照其阳世之迹,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人此地狱,另发应到之小狱受苦。期满转押第三殿加刑发落。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掌管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杵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另发应至几重小狱受苦,期满押至第四殿。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人此狱,另再发小狱受苦,期满押至第五殿。第五殿,阎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固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解至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再发诛心小狱,钩心饲蛇。期满,发第六殿。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期满转第七殿。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叫礁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期满押解第八殿。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诞辰。司掌大热恼大地狱,又叫热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苦楚,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诞辰。司掌酆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间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柱使其手足相抱,烫烬心肝,然后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六道即天道、地道、人道、魔道、地狱道、畜生道。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寿天,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列清单,每月汇总通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胎卵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灌迷饮汤,使其忘却前生之事。阎罗源起于佛教,佛经称为兄妹二人,作地狱之主,兄司掌男界诸事,妹司掌女界诸事,为双王,汉音译为阎罗,遂被纳入民间固有之诸神体系,又被道教吸收。如《宣室志》载上帝令司命册立阎罗王,以五岳兵将拱卫天帝使,将其作为天帝下属。唐未,又有地府十王之说,将冥府分为十殿,各有一王主之,民俗称之曰“十殿阎罗”。一般没有专庙祭祀阎罗王,民间每于城隍庙中别辟十王殿。因十殿阎罗名目繁多不便祈祷,近代民间则多只知阎罗王,不知十王。冥府主宰之神,历代皆有,难以数计。隋唐后,民间流行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之人死后作为冥王的信仰,有“人之正直,死为冥官”之说。这些各朝各代为数众多的阎罗王中,只有少数几位较为著名。民间信仰最广泛的还是十地阎君中的阎罗王。

十王真君

亦称“地府十王真君”,为地府十殿冥官,即“地府泰(太)素妙广真君,地府阴德定休真君,地府洞明普济真君,地府玄德五灵真君,地府最胜耀明(灵)真君,地府宝宿(肃)昭成真君,地府神变万灵真君(或称“筹观明理真君”),地府无上正度真君,地府飞魔演庆真君,地府五化(华)威灵(德)真君”。
(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道门定制》卷三;《圣母孔雀明王尊经启白仪》)若为死者广建道场,七七修十会斋功,可超度亡魂,不入地狱。其名号为:“一七秦广大王太素妙广真君,二七初江大王阴德定休真君,三七宋帝大王洞明普静真君,四七五官大王玄德五灵真君,五七阎罗大王最胜耀灵真君,六七变成大王宝肃昭成真君,七七泰山大王筹观明理真君(或称“泰山都御真君”、“泰山府君玄德妙生真君”),百日平等大王无上正度真君,小祥都市大王飞魔演庆真君,大祥转轮大王五化威德真君。”(《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太上救苦天尊说消愆灭罪经》)。


十殿夏君

为北阴酆都大帝真府十殿真君。参见“十王真君”条。(《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七二)。


十方天尊

亦称“十方救苦天尊”、“十方大圣”、“十方大神”、“十方至真”等。其称:“东方玉宝皇上天尊(亦有前加多喜国土或后加九炁天君)、南方玄真万福天尊(亦有前加大福堂国土或后加三炁天君)、西方太妙至极天草(亦有前加大浮黎国土或后加七黑天君)、北方玄上玉晨天尊(亦有前加西那国土或后加五炁天君)、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亦有前加妙乐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亦有前加难胜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亦有前加宛黎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亦有前加郁丹禅善国土或后加梵炁天君)、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亦有前加均天国土或后加一炁天君)、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亦有前加郁察国土或后加九垒土皇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九九;《无上秘要》卷三五;《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八五)亦有“十方应化救苦天尊”之称,即“东方救苦玉宝皇上天尊”,其余依次均加“救苦”二字。(《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东方普慈救度天尊、南方大慈救苦天尊、西方慈敬护魂天尊、北方延生却死天尊、东北方护魂保命天尊、东南方万善慈救天尊、西南方延寿度人天尊、西北方弘普救度天尊、上方大慈普救天尊、下方扶衰延命天尊。”据《太上消灭地狱升陟天堂忏》:有依次“志心归命”十方各十位天尊,共列一百名天尊号,“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气聚功德,同声救罪魂。”(《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为此,道教科仪中,常为祈福免灾依次向十方礼仟祝顾。


十方救苦天尊

见“十方天尊”、“救苦天尊”、“九天尊”条。


太灵虚皇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太妙至极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无量太华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玄上玉展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玄真万福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玉宝皇上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玉虚明皇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好生度命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度仙上圣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真皇洞神天尊

见“十方天尊”条。


十方灵宝天尊

即东方灵宝天尊、南方灵宝天尊、西方灵宝天尊、北方灵宝天尊、东北方灵宝天尊、东南方灵宝尊、西南方灵宝天尊、西北方灵宝天尊、上方灵宝天尊、下方灵宝天尊”。(《玉音法事》卷下)又有加“无极太上”四字,依次为“东方无极大上灵宝天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三)还有二者合称“二十方天尊”之说。(《玉音法事》)。


二十方天尊
见“十方灵宝天尊”条。


十方无极太上灵宝天尊

见“十方灵宝天尊”条。


十方无极飞天神王

又称“十方至真飞天神王长生无量大神”,(《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亦称“飞天大圣无极神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二)其为“东方无极飞天神王,司东方无极诸天安大堂乡大干纳贤世界;南方无极飞天神王,居南方诸天宛黎城大干弃贤世界;西方无极飞天神王,居西方诸天福堂州大干咸行世界;北方无极飞天神王,居北方诸天郁单野大干清净世界;东北无极飞天神王,居东北诸天福集都大干长安世界;东南无极飞天神王,居东南诸天元福田大干用贤世界;西南无极飞天神王,居西南诸天延福乡大干仁静世界;西北无极飞天神王,居西北诸天福德野大干延贤世界;上方无极飞天神王,司无极无上玄都玉京紫微中无数之众;下方无极飞天神王,度下方五岳五帝洞阴清灵北帝诸宫府之众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中,《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三)“此十方真神并主司监得道成真长生度世之事”均称“长生大圣,无量度人”,“自东为始乃至十方,道炁分形,其妙难测,此则飞天大圣无极神王之尊号,神王继之始而生,自龙汉之前,元始开化首布此神。俾执天炁,领括天仙,总御生死,洞理阴符,抚掌兆民,凡劫运终,则神王陶铸学人,行保举事,凡升降之格,悉皆所系。”(《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中)。


十神真君

《道法会元》卷四五:十神真君为“五福太一真君、天一太一真君、地下太一真君、四神太一真君、大游太一真君、小游太一真君、君基太一真君、臣基太一真君、民基太一真君、直符太一真君。”祈祷可“上消天灾,下禳地祸。”《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亦同。《道法会元》卷一三三,有“引雷十神”为“第一五福真君、手执雷珠;第二君基真君,手执雷楔;第三臣基真君,执雷钺;第四民基真君,执雷环;第五小游真君,执戟;第六大游真君,执戈矛;第七天乙真君,执金枪;第八地乙真君,仗金刃;第九直符真君,执羽书;第十太乙真君,执羽书。”又称“十神太乙真君”。


十神太一真君

见“十神真君”条。


十炁天君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四:“东方青帝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三炁天君、西方白帝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炁天君、东北方梵炁始青天君、东南方梵炁始丹天君、西南方梵炁始素天君、西北方梵炁始玄天君、上方梵炁天君、下方九垒土皇君。”


十二雷公

指天、地、人雷各有十二雷公。“天雷十二者,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雨雷公、行风雷公、行云雷公、布泽雷公、行雪雷公、行冰雷公、飞砂雷公、食祟雷公、吞鬼雷公、伏魔雷公,此十二雷公系属天分,犯天令则攘此十二雷公,以免击罪”。“地霄十二者,纟斗善雷公、罚恶雷公、社令雷公、发稻雷公、四序雷公、却灾雷公、收毒雷公、救病雷公、扶危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此十二雷公乃属地分,凡人犯地罪,则烧香祈天请罪,以免灾苦之,因祷无不应也。”“人雷十二者,收瘟雷公、摄毒雷公、除害雷公、却祸雷公、封山雷公、破朝雷公、打鬼雷公、伏虎雷公、破瘴雷公、灭尸雷公、荡怪雷公、管魄雷公,此十二雷公乃属人分,凡人犯人罪,可烧香告斗,随心祷祝,以免此苦。”(《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十二溪上真

“巫峡溪上真,五云溪上真,岷山溪上真,清源溪上真,桐柏溪上真,嶓家溪上真,昆仑溪上真,武陵溪上真,苎罗溪上真,涤江溪上真,(中条溪上真)浣沙溪上真,沔池溪上真。”(《道法会元》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道门定制》卷三)。


千二百官君

《三天内解经》卷上:“道德丈人者,生于元气之先,是道中之尊,故为道德丈人也。因此而有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等百千万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今世人上章书太清,正谓此诸天真也。”宋末元初林灵真编《灵宝领济度金书》之“十方悄仪”的东方所请天官,有“太上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无上玄元太上老君,太上丈人,皇上老君,青童上真,天帝君,天帝丈人,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百千万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


三皇

中国传说中的古老帝王,道教奉为神灵,主要供奉天皇、地皇、人皇。晋葛洪《枕中书》已有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各治三万六千岁后,圣真出现之说。(《元始上真众仙记》)其释义后演化为“上三皇”:“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是也”,“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地皇是也”,“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中三皇”:“天皇即天宝君也”,“地皇即灵宝君”,“人皇即神宝君也”;“下三皇”:“天皇即大吴伏羲氏以木德王也”,“地皇即神农炎帝氏以火德王也”,“人皇即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太平经》:“天有三皇若三光,地有三皇高下平,人有三皇若君臣民。”(《太平经钞丁部》卷四)又据《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太微中有三皇,一曰皇君,二曰天皇,三曰皇老,此皆三元之炁自然混成之真也。”《太上洞神三皇仪》有“天皇主气, 地皇主神,人皇主生”和“天皇上帝主生命,地皇上帝拔死籍,人皇上帝除罪启”之说。

天皇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帝王,道教释义为:“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开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炁,圣化万象,主天圣玉清圣境,明皇之祖炁也。”(《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其天皇所指又分“上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也,所谓道生一也。“中天皇”即天宝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下天皇”即大吴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


地皇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帝王,道教释义为:“地皇者,天皇一黑下降于地,地炁受之,二炁相合,主生化金光之炁,乃是洞神真境,真皇之祖炁也。”(《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其地皇所指又分“上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地皇是也,所谓一生二也;“中地皇”即灵宝君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下地皇”即神农炎帝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


人皇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帝王,道教释义为:“人皇者在天地之间,虚无至理为天皇一炁、地皇一炁太空虚中相合,化金木五星为中宫,合乾坤八卦,保护化身乃仙境,主中元人皇之祖炁也。”(《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其人皇所指又分“上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所谓二生三,三生万物者也;“中人皇”即神宝君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下人皇”即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


三清

道教天神和天神所居之胜境双层含义。“三清者,言三清净土无杂染秽,其中宫主,万绪干端,结气凝云,因机化现,不可穷也。”(《云笈七签》卷六)其内涵显然有二:所谓“三清净土”是指“三清境”是天神所居之胜境,全称是“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三清境”又有“玉清为金宫,上清为火宫,太清为土宫”,(《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或称“紫微宫,紫霞宫,紫晨宫。”(《云笈七签》卷七二)另外,还有“三清者,人之三田也。”(《修真太极混元图》)所谓“其中宫主”,是指住在“三清境”的神仙,最高的三位至上神,亦称“三清”,它们是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又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三清神仙的系统是,太清仙境有九仙:即上仙、高仙、大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上清真境有九真,玉境圣境有九圣,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大、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三清”的这两个内涵,从道教历史发展来看,是先出现“三清境”,后有三位至上神居住三清境,尤以唐宋以来宫观建筑的中心是“三清殿”,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尊神,一般也称“三清”或“三清尊神”。“三清”之称,始于何时,从文献资料有两点:一是“三清”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宋、齐道教思想家顾欢赋诗言志:“五{涂土}无恒宅,三清有常舍,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南史》卷七五《顾欢传》);又梁文学家、史学家沈约的《酬华阳陶先生》:“三清未可视,一气且空存”及《桐柏山金庭馆碑》:“夫三清者,若夫上元奥远,言象斯绝,金简玉字之书,元霜降雪之宝,俗士所不能窥,学徒不敢轻慕。”(《古今图书集成·冲异典》卷二一八、二八一)顾欢对“三清”释为‘常舍”,沈约是“未可觌”、“不能窥”、“学徒不敢轻慕”之境。梁陶弘景撰《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虽然编了七个中位的约五百多的庞大的神仙谱系,但仍未明确“三清神”。由此可断定,在南朝时“三清”所指是“三清境”。二是《魏书·释老志》:“又言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最高者无极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地载阴阳真尊……”。它表明道教三十六天中有三清天,亦即三清境。“宫有一主”已明示“三清天”内亦有主,只是最高神名与元始天尊等有差异。至此,足以断定,“三清”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多指“三清境”。“三清”先是“境”,从“境”演变为“神”首先是随着道教“三洞”说的流行,“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宝之所立也。”(《云笈七签》卷六)逐步形成的。《九天生神玉章经》:“天宝君则大洞之尊神,灵宝君则洞玄之尊神,神宝君则洞神之尊神。”又《道教义枢》卷二一:“但知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这样,“三洞”、“三宝君”和“三清境”的联结,是“三清”从“境”向“尊神”含义发展的主要线索。但开始“三宝尊神”并非“三清尊神”,只可称“三洞尊神”,在唐武宗时(841年一846年)的道教神灵排列,先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玉晨君,太上老君(此即三清尊神),其后列有“玉清大有天宝君,上清妙玄灵宝君,太清太极神宝君三宝尊神。”(《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一五)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是以元始天尊牵头,将“三宝君”、“三清境”、“三洞”相联结,基本完成了“三清”由“境”向“尊神”含义的扩展。据《业报经》、《应化经》云:“天尊曰: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
吾以延康元年号元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这里的“三宝君”成为元始天尊的别名,这是“三清”从“境”向“神”扩展的基本完成。围绕着“三清”有关的尊号,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二也有所总结。“三尊之号在经中只称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其别号曰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以三境之名而称则曰:玉清、上清、太清;以三洞之书而名则曰洞真、洞玄、洞神,如此而已。”由此可见,作为“三清”从其本义来说是作为“天”、“境”,天上有“三清天”、“三清境”住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地上的道教宫观有“三清殿”,殿内元始天尊塑像居中,左为灵宝天尊,右为道德天尊的塑像,它是宋代以降道教宫观建筑之中心,一直保留至今。其次,三清尊神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当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初创时奉太上老君为至上神,魏晋南北朝时《上清》、《灵宝》经的出现,又有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等新的道教尊神。鉴于各派新出现的众多神仙,梁陶弘景应客观需要撰《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三清尊神的雏形已基本确立,经过各派进一步的融合、协调,提出“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犹龙传》卷一《启师资》)的共识。正是这种师徒关系,使它们成为三位一体的“三清草神”。“三清尊神”还有“说经教主元始天尊、抱送玉帝道君(灵宝)天尊、流演圣教降生(道德)天尊。”(《高上玉皇满愿宝忏》、《玉皇宥罪消福宝忏》)“元始乃道中之祖为灵宝祖师,道君乃法中之祖为宗师,老君乃教中之祖为真师”(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等职能分工不同的称呼。若以出现为序,先为“老君”,次为“元始”,再为“道君”。此外,五代闽王供奉三清为宝皇大帝、天尊、老君。(《资冶通鉴·后晋王纪》)。


九真

见“三清”条。


九仙

见“三清”条。


九圣

见“三清”条。


元始天尊

道教最高天神,居三清之首。又称“玉清大帝”。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在宫观的“三清殿”中其塑像居中位,大多手执混元宝珠。元始天尊之称,是从晋葛洪《枕中书》及《汉武帝内传》出现的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开始,经《上清》、《灵宝》经的大量出世,有元始天王、元始天尊等新的尊神;至陶弘景道次编排神仙谱系的《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元始天尊列为第一中位,在近二百年间确立了元始天尊在道教中的最高神地位。《隋书,经藉志》:“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元始天尊之内涵:“元者玄也,玄一不二,玄之又玄为众妙门。始者初也,元始票玄一之道于元始之初,先天先地为众妙之宗,出生之始,故曰元始。天者,一炁之最上;尊者,万法之极深。当氤氲未联之时,湛然独立,天地温之而处尊大者,故号元始天尊”。(《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上)“元始者,祖气也;天尊者,一灵至贵,天上地下唯此独尊也”。(《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元始天尊者,至圣之洪名,生成之大号,远穷溟氵幸,叹以为言,近寻教迹,方可立称。又元始者,言其最先,天尊者,语其高妙,故曰元始天尊”。(《太上洞玄灵宝二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元始天尊者,即天地之精,极道之祖炁也。本生乎自然,消即为炁,息即为神,不始不终,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尊,无名可宗,故曰天尊,始世人天矣:不可以理测,不可以言筌,生万物而不宰,化万类而不言,至尊至极曰天尊,居玉清圣境清微天宫焉。”(《洞渊集》卷一)。元始天尊的造经、教化、神通与名号:“龙汉之初,吾号无形,化在玉清境,出《大洞真经》下代教化,为万天玄师无上法王;延庚之时,吾号无名,化在上清境,出《洞玄宝经》下代教化,为三界医王太上真尊;赤明开运吾号梵形,又号观世音,化在太清境,出《洞神仙经》,下代教化,为十方导师至极天尊。”(《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一○)“道君告普济曰:“我本师大圣元始天尊,虚无自然妙道化身,从不可名,言尘沙劫来,济度一切众生,入无上道,具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十号圆满,或现千光相,或现无边相,或现大身相,或现小身现,或变身入黍米之中,或开毛孔纳无边世界,或掌三干大世界,或雨露洒热恼众生,或作帝王制伏暴乱,或为贤佐匡乎有道,或有圣君爱降为师,有如是功德、神通、妙相,莫能穷!叹而有十号,攒扬总名。是故十号者,无上道、元始、太极、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师、天尊。”(《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按《龙跷经》元始有十号: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三曰大道,四曰至真,五曰太上,六曰老君,七曰高皇,八曰天尊,九曰玉帝,十曰陛下。”(《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总上所述,儒书《经籍志》云:“元始天尊生于太无之先,票自然之炁,冲虚凝远,莫知其极。天地沦坏,劫数终尽,而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五方净土,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 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耳!”(《道教义枢》序)。


玉清大帝

见“元始天尊”条。


太上玉晨大道君

道教天神,为三清之第二位。又称“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上清大帝”。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左位,大多手捧如意。太上玉晨大道君最早出于上清派,还另有“太清大道君”,灵宝派则有“太上大道君”。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其第二中位编排为“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第四中位之二,编排“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至《上清众经诸真圣秘》仍分别列“玉晨太上大道君”和“太清大道君”。《云笈七签》则分别撰《太上道君纪》、《太上玉晨大道君纪》。《大洞经》则云:“上清高圣大道君者,一号玉晨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一)又“灵宝天尊即太上大道君也。”(《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后来上清派,灵宝派的这三种称呼均融合为三清的第二位尊神了。《大洞真经》云:“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晨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诞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矣!”(《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腹,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元始乃与道君游履十方,宣怖法缘,既毕。然后以法委付道君,则赐道君太上之号,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云笈七签》卷三)“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弟子焉,犹是老君票而师之矣:居上清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第三洞仙经付经师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洞渊集》卷一)“玉晨大道君为灵宝教主,乃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之师也,受灵宝上品度人之道。”(《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一)“灵宝乃道君之号,道君名经宝,以诸经皆由道君演说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灵宝天尊

见“太上玉晨大道君”条。


上清大帝

见“太上玉晨大道君”条。


太上老君

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官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太上老君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任周藏室之史,后辞官,应函谷关令尹喜之邀,著《道德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太上老君是道教初创时祟奉的至上神、大教主。神化老子,见诸于文字的,明帝、章帝之际(58年一88年)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浊清之未分。”桓帝延烹八年(165年)陈相边韶作《老子铭》:“世之好道者,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始终。观天作蹈,升降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象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仙)化,蝉蜕度世,自羲农(黄)以来,世为圣者作师。”这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尽汉一代其政事皆兼循神道,夫仲舒之托于孔子,犹宫祟张道陵之托于老聃。”(《章氏丛书·太炎文录二·驳建立孔教义》)当时佛教传人,明帝时(58年一75年)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词。”(《后汉书·楚王英传》)桓帝时,(147年一167年)“宫中立黄老、浮屠之洞。”(《后汉书·襄楷传》)“事黄老道”。(《后汉书·王涣传》)正是在此历史环境下,东汉顺帝时(126年一144年)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其传道布教的《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云:“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沉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此为道书中最早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魏晋时神化老子基本完成。其主要表征:先是老子出生的神化。葛洪《神仙传》:“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糟鞠,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于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老子这些出生神话,多为道教经典所承袭。次为对老子形象的描绘:葛洪《神仙传》:“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谓老子。”但当时流传的《仙经》称:“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煜煜。 ”再为“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葛洪《神仙传》也具体化了,从上三皇至战国吴时,化为16个“圣者之师”。以上关于老子的种种神话,多为道教经典《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诺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犹龙传》等所吸收。北魏道士寇谦之于神瑞二年十月(415年)以太上老君之名,“授汝天师之位,赐汝《云·中音涌新科之诫》20卷”“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魏书·释老志》)来改革道教,同时以太上老君神通干预朝政。魏世祖太武帝拓拔煮,公元440年改年号为泰平真君,是托自老君玄孙李谱文给道士寇谦之“付汝奉持,辅佐北方泰平真君,出天宫静轮之法。”(《魏书·释老志》)又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574年)诏废佛、道二教时,由于太上老君遣使显灵,仅一月又下诏“今可立通道观……并宜弘阐,一以贯之。”(《周书武帝》、《混元圣纪》卷八)它为后世以太上老君之名干预朝政开了先河。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年)刘觊买地卷,出现了具界“太上者君符敕天一地二”、“敬奉太上老君道行正直”等诏书、律令。(参见《考古》1965年4期,《文物》l965年6期)南北朝时,太上老君已统率“天上天下”、“地上地下”了。同时《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这是针对葛洪对老子是“神灵异类”还是“得道之尤精者”争论的总结。老子成为神宗、仙主合二为一的太上老君了。唐代李家王朝是有意识地扶植道教来维系其政权的。唐太宗的“朕之本系出于柱史”(《混元圣纪》卷八),奠定了尊李老君为唐李王朝祖先特殊关系,也是太上老君在道教史上进入鼎盛时期。唐高宗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旧唐书·高宗帝纪》);唐玄宗三次上玄元皇帝尊号:“大圣祖高上大道金园玄元天皇大帝”(《旧唐书·玄宗帝纪》),还有两次钦定的太上老君诞辰节,玄宗定名为“玄元节”《混元圣纪》卷八);武宗改为降圣节( 《旧唐书·武宗帝纪》)。同样道士们也以太上老君神通参与朝政,辅佐李氏王朝。从李渊父子起兵的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有楼观道士歧晖(《混元圣纪》卷八)、白衣老父(《旧唐书·高祖纪》)、道士王远知(《犹龙传》卷五,《混元圣纪》卷八)均奉老君旨,为唐李王朝制造“君权神授”的天命舆论。当则天武后篡夺李氏王朝时,太上老君又显神灵,“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混元圣纪》卷一,卷八)此类神话特多,在,道教史上是空前的。作为道教神学理论上神化老君也相应地有所发展。“大道之气,造化自然,强为之容,即老君也。”(《道德真经广圣义》)“太者无大,可谓之太也;上者无极,可谓之上也;老者道尊德贵亘古今也;君者主也,一灵为万物之主宰也。”(《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从唐初的《太上老君开天经》至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等道书,将太上老君描绘为永恒的创世主、造物主、救世主,成为至高无上无处不有的至上神灵。宋代掀起了编纂老君传记的热潮,出现了《混元圣纪》、《犹龙传》等,收录了不少资料。如:“老君降生九日,身有九变.皆天冠天衣自然被体,仍有七十二相,八十一好c”(《混元圣纪》卷二)“老君挺生空洞,变化自然,智慧无穷,圣德周备,形既莫测,号亦无边,在天为万天之主,在圣为万圣之君,在仙为万仙之总,在真为万真之先,在星为天皇大帝,在教为太上老君,或垂千二百号,或显百八十名,或号无为父,或号万物母,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之根源,浩浩荡荡之不可名也。约而言之,凡有十号,即降生之后,空中十方诸圣赞十号者是也,一号无名君,二号无上元老,三号太上老君,四号高上老子,五号天皇大帝,六号玄中大法师,七号有古先生,八号金阙帝君,九号太上高皇,十号虚无大真人。推此言之,由法身以归真身,由真神以合妙本,皆出处同感之迹也。”(《犹龙传》卷一)宋代皇室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代有“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之称。(《诸师圣诞冲举酌献仪》)总之,太上老君自晋以来由于上清、灵宝派相继出现塑造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新的神灵之后,逐步从道教最高神,退居于三清之第三位。但在世俗民间,仍以太上老君为道教教主,如佛寺中塑造三教并祀像,是“释氏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混元圣纪》卷九)元明编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道教源流”,仍以李耳(即老子)为首,由此可见,道教教主在人们心目中依然是太上老君。

太清大帝

见“太上老君”条。


混元老君

见“太上老君”条。


道德天尊

见“太上老君”条。


三元

①谓天、地、水为构成万物的三种基本成分。《云笈七签》卷五六:“夫混沌之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②亦称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皆法身自忏愆罪焉。”又据明代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三元之斋旧俗称为三元节。赵翼《陔徐丛考》卷二五:“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十五日)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③谓日、月、星,或日、月、星三神。《黄庭内景经》:“上睹三元如连珠。”此处三元即日、月、星为三光之元。④谓三元宫,即玉清元始天尊之居所。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有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为主。’亦泛指道观。唐代吴筠《游仙》诗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果。”⑤谓三丹田。《周易参同契》下:“含养精神,通德三元。”俞琰注:“三元,上中下三田也。”⑥谓精、气、神三种生命之宝。《悟真篇》卷上:“四象化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董德宁注:“三元者,三本也。其在天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之三物也。”人生三元又称元精、元气、元神,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概念。


三正

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道教三正为:子为天正,丑为地正,寅为人正。又三正指: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


三宝君

即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是也。(《云笈七签》卷三)“道君曰:元始以一炁化生三炁,分为三天,一曰始炁为清微天,号玉清境,天宝君所化出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二曰元炁为余禹天。号上清境,灵宝君所化出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三曰玄炁为大赤天,号太清境,神宝君所化出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一○)“天宝即元始,灵宝即道君,神宝即老君。天宝君生于龙汉之初,灵宝君生于龙汉开图之初,神宝君生于赤明元年”。(《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又“三宝君”为精、炁、神也。“三宝君者,因神、炁、精凝化而有也。神有阴阳,炁有清浊,精有逆顺。于是至人内视返听凝其神,呼吸太和袭其炁,逆运流珠聚其精,三宝凝结于神宝之内,皆化为神,故曰是名三宝君。”(《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


三洞尊神

见“三宝君”条。


天宝君

道教天神,居三宝君之首位。“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天宝君之祖炁也。”其解“天者以玄为义,取其自然故以天名,宝者至贵之称,君者至尊之号,谓为群生之所尊贵也。”(《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按《藏经众篇》序义云:“夫大洞之炁,本生于空,流为洞真,次为洞玄,又次为洞神。前章不言洞真,而曰大洞者,言其本也。”(《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青始。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也。本玄一之炁凝结至高曰天,上有主宰谓之帝,道君帝之先,故为元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


大洞尊神

见“三宝君”、“天宝君”条。


天宝丈人

见“天宝君”条。


洞真教主

见“三宝君”、“天宝君”条。


灵宝君

道教天神,居三宝君之次位。“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灵宝丈人则灵宝君之祖炁也。”其解:“洞以虚通无外为义,玄以玄妙不测为义。灵宝者,表神化之无方,为众圣之所贵。其在人也,通达无碍之谓洞,应感无滞之谓玄,神慧而化之谓灵,炁凝而妙之谓宝。”(《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白元。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灵宝君上清天尊也。自一生二为元一之炁,灵者妙不可测。按《藏经众篇》序义云:洞玄是本,灵宝是迹。”

灵宝丈人

见“灵宝君”条。


洞玄尊神

见“三宝君”、“灵宝君”条。


洞玄教主

见“三宝君”、“灵宝君”条。


神宝君

道教天神,居三宝君之末位。“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神宝丈人则神宝君之祖炁也。”其解:“神者变化不测,超然无累之义。宝者至贵之称,君者至尊之号。”(《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黄。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神宝君太清天尊也。由二生三为始一之炁。神者阴阳变化不测之名。洞神教法乃太清演太平无为之道。”(《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


洞神尊神

见“三宝君”、“神宝君”条。


洞神教主

见“三宝君”、“神宝君”条。


神宝丈人

见“神宝君”条。


三洞大法师

即洞真、洞玄、洞神之大法师。“道言今有三洞大法师,法师中最上矣!”“今有法师,不贪世宦,自求三洞,专行世间。见世危厄,一心疗济,有官事、疾病为其人救之,如此之人,先世大福,福流中国,令故来生为众生之师耳。”(《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四、卷六)。


三官帝君

亦称“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为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最早奉把的神灵。《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之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三官信仰来自我国古代先民与兄弟民族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据《仪礼·觐礼》:“祭天潘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瘗。”其注疏:播柴为“升、沉、庚”祭礼,是天子在国行会同之礼及诸侯之盟神也,晋氏族符坚和羌族姚苌等笃信“三官”,唐南诏王异牟寻与唐使订盟时,《盟文》开始“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渎、及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永为证据。”(樊绰《蛮书》卷一○)道教建立后,对“三官”改变了旧有的“会同之礼”与“盟神”的观念。五斗米道时是为病人服罪之“三官手书”的祈祷仪式。南北朝时“三官”又与“三元”结合。《因缘经》:“正月十五日上元宫主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黑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气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卷一)刘宋陆修静有“三官所执,生、死、苦考由明法曹”说。(《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又与道教“三清境”结合,《三元品诫经说》:“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其中宫名元阳七宝紫微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结黄之精而成,其中宫名洞灵清虚官,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俗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宫号汤谷洞泉官,一曰青华方诸宫,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还和道教元气说结合,“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云笈七签》卷五六)“三官”的功能,据《三宫灯仪》:“真都元阳,紫微宫主,自然大圣,赐福天官,统摄天界,役使鬼神,保天长存。中元赦罪,主帝元君,灵真大圣,社稷之神,滋生万物,长养下民,祛除妖怪,保安家国,内外安宁。下元解厄,金朗洞阴大帝水君,清冷之神,驱雷逐电,海晏河清。”道教还多以“三官”连称,如“三官鼓笔”、“三官考召”、“三官书过”、“三官不录”等,其职责与功用演变为“考核善恶,司人功过,鼓笔簿录,列言上天。”还有“三官醮”、“三官醮筵”、“三官幕”、“送天官颂,送地官颂,送水官颂”等(《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斋醮仪式的称呼。至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三官帝君”,即上元天官帝君、中元地官帝君、下元水官帝君。另《真诰》引《消魔经》有“岱宗又有左火官、右水官及女官,亦名三官并主考罚。”是管理阴曹地府之“三官”,如“三官即酆都三官,左为火官,右为水官,中为女官,并随事源主司,考掠如世上之六曹”。(《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道教“三官”的神谱体系发展为“三官九宫九府一百二十曹”,即“上元天官置三宫三府三十六曹,中元地官置三宫三府四十二曹,下元水官置三宫三府四十二曹,天地水三官九宫九府一百二十曹。三品相承,生死罪福功过,深重责役,考对年月日限无差错。”(《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因此,三官崇拜在民间影响较大,旧时各在有三官庙、三宫殿、三官堂等。

三素元君

太素元君之三女,即紫素元君、黄素元君、白素元君。三素元君之称,见于早期《上清大洞真经》。“太素元君长女紫素元君,即无英君之母也。紫素元君托琼胎于紫胞,含虚秀于玉户,结灵胤而体真,凝神挺于自然,厥讳霸郁炁刃,字安耒上,头建太真晨望之冠,三角售,余发散之随腰,上著紫锦袷礻属,下著飞霜罗裙,又带灵飞之绶,坐于太空之上,常有紫炁之云,冠复于元君之形。”“见紫素元君则寿三万年。”(《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黄素元君即太素元君之中女,中央黄老君之母也。黄素元君厥讳圆华黄刃,字太张上,头建太真晨{目目女}之冠,三角髻,余发散之随腰,上著黄锦袷礻属,下著五色飞青锦裙,佩凤文琳华之缓,腰带流黄挥精之剑,坐于玄虚之上,常有黄云之气,冠复于元君之身也。”“见黄素元君真形则寿万年。”(《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白素元君即太素元君之少女也,白元君之母也。白素元君厥讳启明萧刃,字金门上,头建太真晨娶之冠,三角髻,余发散之随腰。上著白锦光明抬礻属,下著飞霜绿锦飞裙,佩六山火王之佩,凤文琳华之缓,腰带日延耀晖之剑座于玄虚之上,常有白云之气冠复于元君之身也。”见白素元君真形,则寿三千。(《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


白素元君

见“三素元君”条。


黄素元君

见“三素元君”条。


紫素元君

见“三素元君”条。


三界大魔王

“魔王”之说仿佛教而来。《度人经》有“天中大魔”之称,齐严东注:“大魔者,三界魔王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即“欲界大魔王,色界大魔王,无色界大魔王也。”(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六三)“第一欲界魔王讳郁默,第二色界魔王讳摩罗,第三无色界魔王讳韶。”(《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卷下)。


三世天尊

亦称“三代天尊”。有两种说法:一为“过去高上玉皇天尊,见在元始天尊,未来太极天尊。”(《无上秘要》卷三五;《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二为:“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现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并对此作了一番解释:“然太上即是元始天尊弟子,从上皇半劫以来,元始天尊禅位。”从而三世天尊有此两种释义。一般认为道教天尊之三世,仿佛教三世说而来。《道教义枢》卷九:“三世者,义有去来名兴代谢,若虚忘遣有,便超有欲之体,了知无方,即践无为之境,此其致也。释曰:一过去者,过之言度,去之言往,谓已往已度也;二见在者,见之言显,在之言存,谓显在于今也;三未来者,未言未萌,来言将兆也。通言世者,以代谢为义,有为之法代以新也。亦名三有,过去曾有,见在今有,未来当有。”


三十二天帝

道教天神。其三十二天有“四梵三界三十二天”和“四方各八天的三十二天”两种排列。每天都有帝王治其中,其天帝为:欲界六天帝:太皇黄曾天帝郁鉴玉明,太明玉完天帝须阿那田,清明何童天帝元育齐京,玄胎平育天帝刘度内鲜,元明文举天帝魄法轮,上明七曜摩夷天帝恬怜延;主长生之箓,度魂更生等。色界十八天帝:虚无越衡天帝正定光,太极蒙翳天帝曲育九昌(以上又称东方八天帝),赤明和阳天帝理禁上真,玄明恭华天帝空瑶丑音,耀明宗飘天帝重光明,竺落皇笳天帝摩夷妙辩,虚明堂曜天帝阿娜娄生,观明端靖天帝郁密罗千,玄明恭庆天帝龙罗菩提,太焕极瑶天帝宛黎无延(以上又称南方八天帝),元载孔升天帝开真定光,太安皇崖天帝婆娄阿贪,显定极风天帝招真童,始皇孝芒天帝萨罗娄王,太皇翁重浮容天帝闵巴狂,无思江由天帝明梵光,上揲阮乐天帝勃勃监,无极县誓天帝飘驾官窿(以上又称西方八天帝);主炼度朽体,炼仙成真,应化一切等。无色界四天帝:皓庭霄度天帝慧觉昏,渊通元洞天帝梵行观生,太文翰宠妙成天帝育丑英,太素秀乐禁上天帝龙罗觉长;主度学仙之人,主领箓魔王等。种民四天帝(也称四梵天帝):太虚无上常融天帝总监鬼神,太释玉隆腾胜天帝吵吵行元,龙变梵度天帝运上玄玄,太极平育贾奕天帝大择法门(以上又称北方八天帝);主召集仙真等。(《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上述三十二天帝,系《度人经》本文所载,为一般道教经书所通用。《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三,此书公认为后人所增益,其中约载有50余种三十二天帝,其天名与帝名均异,供参考。

东方八天帝

道教三十二天帝的东方天帝。其天帝:太皇黄曾天帝,“号郁鉴玉明,讳观觉,主长生之箓,居紫微宫,治在北方亥之西。系奎壁梵炁,品名元阳黄色。”(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下同)又“帝郁鉴玉明,正音开玄摄明天帝,内讳郁锐帝魔隐音玉明四字,秘天之紫极宫,主长生箓。”(《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中,下同)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黄皇曾天分东方第一清微天帝、元阳之炁,此天炁黄,系东方梵天,管天下长生之籍,系欲界。”(《洞渊集》卷九,下同)。太明玉完天帝,“号须阿那田,讳揽觉,主度魂更生,居紫房宫,治在北方亥之东。系壁宿,炁名上阳绿色。”又“常须阿那田,正音保玄道灵天王,内文须阿隐音那田四字,秘天之紫房宫,主度魂更生。”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大明玉完天分东方第二禹余天帝,上阳之炁,此天炁绿,化生壁宿,管天下救度九幽长夜之魂,更生之籍,系欲界。”清明何童天帝,“号元育齐京,讳大觉,主敷布政教度人,居九晨宫,治在北方壬之西。系室宿,炁名太阳青色。”又“帝元育齐京,正音明生九真天王,隐讳元育真人内文齐京四字,秘天之九晨宫,主布政教。”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清明何童天分东方第三太赤天帝,太阳之炁,此天炁青,化生室宿,管天下演教度人之籍,系欲界。”玄胎平育天帝,“号刘度内鲜,讳育元,主召魔举仙,居九景宫,治在北方壬之东,系危宿,炁名清阳赤色。”又“帝刘度内鲜,正音飘翰默然天帝,隐名刘度内鲜四字,秘天之元景宫,主召魔举仙。”又《上清二十二天帝宫神》:“玄胎平育天分第四无量天帝,系九天第一青阳天炁,此天炁赤,化生危宿,管天下召魂人仙之籍。”元明文举天帝,“号丑法轮,讳梵云,主通行元炁,居广寒宫,治在北方癸之西,系虚宿,炁名洞阳苍色。”又“帝丑法轮,正音开生舒天帝,内文丑异号法轮三字,秘天之广寒宫,主通行元炁。”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元明文举天分东方第五无量寿天帝,系九天第二洞阳之天炁,此天炁苍色,化生虚宿,管天下流通元炁之籍,系欲界。”上明七曜摩夷天帝,“号恬怜延,讳玉真,主开玄度难,居太阴宫,治在北方癸之东,系女宿,炁名通阳黑色。”又“帝恬怜延,正音延虚明天帝,内音恬怜隐号延三字,秘天之太阴宫,主开度幽难。”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上明七曜摩夷天分东方第六梵监天帝,位通阳之炁,此天炁黑,化生女宿,管天下开通幽难之籍,系欲界。”以上六天帝又称欲界六天帝。虚无越衡天帝,“号正定光,讳无上,主明无上道,居太玄宫,治在北方丑之西,系斗宿,炁名建阳碧色。”又“帝正定光,正音镜无翘天帝,内文正定光三字,秘天之太玄宫,主无上道。”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虚无越衡天分东方第七兜术天帝,位建阳之炁,此天炁碧,化生牛宿,管中天星宿宫神仙之籍,系色界。”太极蒙翳天帝,“号育曲九昌,讳吁员,主炼度朽体,居玄都宫,治在北方丑之东,系牛宿,炁名极阳紫色。”又“帝曲育九昌,正音阿难净明天王,隐号曲育总文九昌四字,秘天之玄都宫,主炼度朽骸。”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极蒙翳天分东方不骄乐天帝,位东极阳之炁,此天炁紫色,化生斗宿,管天下度炼朽骸之籍,系色界。”此东方七、八天帝系色界十八天帝。另见:二十四天帝有东方六天帝;二十八天帝有东方七天帝;三十六天帝有东方九天帝;六十四天帝有东方十六天帝。


南方八天帝

道教三十二天帝的南方天帝。其天帝:“赤明和阳天帝,号理禁上真,讳焕明,主炼仙成真,居长明宫,治在东北寅之北,系斗箕梵炁,炁名始阳白色。”(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下同)又“帝理禁上真,正音治安保山天王,隐号理禁上真四字,秘天之长明宫,主炼仙成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中,下同)又《上清二十二天帝宫神》:“赤明和阳天分南方第一化应声天帝,位始阳之炁,此天炁白,系南方梵炁。管天下炼仙成真之籍,系色界。”(《洞渊集》卷九,下同)玄明恭华天帝,“号家谣丑音,讳世元,主应化一切,居东华宫,治在东北方寅之南,系箕宿,炁名阳晖黄色。”又“帝空谣丑音,正音飞音炁灵天帝,内文空谣丑音四字,秘天之东华宫,应化一切。”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玄明恭华天分南方第二梵辅天帝,位阳晖之炁,此天炁黄,化生箕宿,管天下一切万物变化之籍,系色界。”耀明宗飘天帝,“号重光明,讳络觉,主劫终纳学仙之人,居吴天宫,治在东方甲之北,系尾宿,炁名阳洞绿色。”又“帝重光明,正音翘真英天帝,总号重光明三字,秘天之浩元宫,主劫终学仙之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耀明宗飘天分南方第三无爱天帝,位阳晖之炁,此天炁绿,化生尾宿,管天下举功行学仙之士文籍,系色界。”竺落皇笳天帝,“号摩夷妙辩,讳韶,主魔试学仙之人,居青玄宫,治在东方甲之南,系心宿,炁名阳明青色。”又“帝摩夷妙辩,正音难玄明天帝,隐讳摩夷内音妙辩四字,秘天之清玄宫,主魔试学人。”又《上清二十二天帝宫神》:“竺落皇笳天分南方第四答{和心}皇曾天帝,位阳明之炁,此天炁青,化生心宿,管天下魔王学仙之人名籍,系色界。 ”虚明堂曜天帝,“号阿加阝娄生,讳云上,主开度天地人,居重华宫,治在东方乙之北,系房宿,炁名阳演赤色。”又“帝阿加阝娄生,正音弥论玄明天帝,隐音阿加阝梵号娄生四字,秘天之重华宫,主度学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虚明堂曜天分南方第五梵明天帝,位阳演之炁,此天炁赤,化生房宿,管天下天仙地仙成功之籍,系色界。”观明端晴天帝,“号郁密罗千,讳静,主度学者之身,居光华宫,治在东方乙之南,系氏宿,炁名阳玄苍色。”又“帝郁密罗干,正音朗观曜明天帝,隐文郁密内号罗千四字,秘天之光华宫,主开度天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观明端靖天分南方第方摩杂{和心}天帝,位阳明之炁,此天炁苍色,化生氏宿,管天下仙人身名之籍。系色界。”玄明恭庆天帝,“号龙罗菩提,讳镜,主度得道之人,居开合宫,治在东方辰之北,系亢宿,炁名阳浩黑色。”又“帝龙罗菩提,正音威清道玄飞天,内音龙罗帝君隐号菩提四字,秘天之开合官,主得道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玄明恭庆天分南方第七亿罗天帝,位阳浩之炁,此天炁黄色,化生亢宿,管天下学道至人之籍,系色界。”太焕极瑶天帝,号宛黎无延,讳廓奕,主试学仙之人,居帝康宫,治在东方辰之南,系角宿,炁名阳极碧色。”又“帝宛黎元延,正音洞真永观天王,内文宛黎元延四字,秘天之帝康宫,主教学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焕极瑶天分南方第八那育天帝,位阳极之炁,此天炁碧色,化生角宿,管天下教道仙人之籍,系色界。”以上南方八天帝系色界十八天帝。另见二十四天帝有南方六天帝;二十八天帝有南方七天帝;三十六天帝有南方九天帝;六十四天帝有南方十六天帝。

西方八天帝

道教三十二天帝的西方天帝。其天帝:元载孔升天帝,号开真定光,讳猷,主炼度死魂更生,居延命宫,治在南方巳之东,系角珍梵炁,炁名少阳紫色。”(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下同)又“帝开真定光,正音开光竞真帝君,内音开隐讳真定光四字,秘天之延命宫,主炼魂。”(《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中,下同)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元载孔升天分西方第一梁梨恭首天帝,位少阳之炁,此天炁紫。系西方梵炁,管天下度魂更生之籍,系色界。”(《洞渊集》卷九,下同)太安皇崖天帝,“号婆娄阿贪,讳宛,主开度善人,居开明宫,治在南方已之西,系轸宿,炁名太阳白色。”又“帝婆罗阿贪,正音晖莫阿魂天君,隐音婆罗帝魔内讳阿贪四字,秘天之开明宫,主度善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安皇崖天分西方第二首来天帝,位太阳之炁,此天炁白,化生轻宿,管天下开度善人升仙之籍,系色界。”显定极风天帝,“号招真童,讳流,主度有善功之魂,居太赫宫,治在南方丙之东,系翼宿,炁名浩阳黄色。”又“帝招真童,正音回翘威天君,秘号招真童三字,秘天之大赤宫,主度有善功之魂。”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显定极风天分西方第三首为稽那天帝,位浩阳之炁,此天炁黄,化生翼宿,管天下苦魂善魄之籍,系色界。”始皇孝芒天帝,“号萨罗娄王,讳易邈,主拔夜开幽,居太丹宫,治在南方丙之西,系张宿,炁名洞阴绿色。”又“帝萨罗娄王,正音君华大权玉真,隐文萨罗娄王四字,秘天之大丹宫,主拔夜开幽。”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始皇孝芒天分西方第四阿那边波罗天帝,位洞阴之炁,此天炁绿,化生张宿,管天下九幽长夜之魂鬼籍,系色界。”太皇翁重浮容天帝,“号阂巴狂,讳阿鉴,主召魔集真,居华盖宫,治在南方丁之东,系星宿,炁名开阴青色。”又“帝闵巴狂,正音惠威光帝君,内文闵巴狂三字,秘天之华盖宫,主召魔集真。”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皇翁重浮容天分西方第五波罗离和天帝,位通阴之炁,此天炁青,化生星宿,管天下召魂集真之籍,系色界。”无思江由天帝,“号明梵光,讳阿丘,主开度善魂,居明堂宫,治在南方丁之西,系柳宿,炁名玄阴赤色。”又“帝明梵光,正音郎明法元帝君,内号明梵光三字,秘天之明堂宫,主开度善魂。”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无思江由天分西方第六梵明元黄天帝,位玄阴之炁,此天炁赤,化生柳宿,管天下开度长夜死魂之籍,系色界。”上揲阮乐天帝,“号勃勃监,讳无量,主品类天人等级,居虚连宫,治在南方未之东,系鬼宿,炁名吴阴苍色。”又“帝勃勃监,正音郁无真星天帝,内文勃勃,内号监三字,秘天之运灵宫,主品类天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上探阮乐天分西方第七蔡释元天帝,位浩阴之炁,此天炁苍色,化生鬼宿,管天下品量天人功行之籍,系色界。”无极县誓天帝,“号飘弩穹窿,讳昙,主度一切仙人,居中元宫,治在南方未之西,系井宿,炁名极阴黑色。”又“帝飘弩穹隆,正音飞天虚英天魔,内文飘弩天君隐讳穹隆四字,秘天之中元宫,主度仙。”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无极县誓天分西方第八阿梨{和心}天帝,位极阴之炁,此天炁黑色,化生井宿,管天下一切神仙品位之籍,系色界。”以上西方八天帝,系色界十八天帝。另见二十四天帝有西方六天帝;二十八天帝有西方七天帝;三十六天帝有西方九天帝;六十四天帝有西方十六天帝。


北方八天帝

道教三十二天帝的北方天帝。其天帝:皓庭霄度天帝,“号惠觉昏,讳育,主拔度学人,居琼瑶宫,治在西方申之南,系井宿梵炁,炁名阴生碧色。”(《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灵宝净明大法万道玉章秘诀》,下同)又“帝慧觉昏,正音无清明帝君,内音慧觉昏三字,秘天之琼瑶宫,主拔度学人。”(《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中,下同)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皓庭霄度天分北方第一答{和心}天帝,位阴生之炁,此炁系北方梵炁,其炁紫,管天下拔度至人升仙之籍,系系(无)色界。”(《洞渊集》卷九,下同)渊通元洞天帝,“号梵行观生,讳上,主度学仙之人,居真元宫,治在西方申之北,系参宿,炁名阴化紫色。”又“帝梵行观生,正音洗权道光天君,内音梵行隐讳观生四字,秘天之真元宫,主度学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渊通元洞天分北方第二扇明民天帝,位阴化之炁,此天炁紫,化生参宿,管天下人升度天人品位之籍,系(元)色界。”太文翰宠妙成天帝,“号那育丑因,讳陁,主统治魔王,居灵幽宫,治在西方庚之南,系紫宿,炁名阴明白色。”又“帝那育丑瑛正音灵熏慧光帝魔,内文那育丑瑛四字,秘天之灵幽宫,主统理之事。”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文翰宠妙成天分北方第三黎那天帝,位阴明之炁,此天炁白,化生觜宿,管天下统掌神王鬼录之籍,系无色界。”太素秀乐禁上天帝,“号龙罗觉长,讳丑,主领录魔王,居化灵宫,治在西方庚之北,系毕宿,炁名阴洞黄色。”又“帝龙罗觉长,正音阳威曜清天帝,内文龙罗觉长四字,秘天之化灵宫,主领录魔王。”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素秀乐禁上天分第四梵括太拾天帝,位洞阴之炁,此天炁黄,化生毕宿,管天下魔王名品之籍,系无色界。 ”以上四天帝,系无色界四天帝。太虚无上常融天帝,“号总监鬼神,主校学者之功,居万福宫,治在西方辛之南,系昂宿,炁名阴灵绿色。”又“帝总监鬼神,正音摄灵真天帝摄庞,内音总监鬼神四字,秘天之万福宫,主校学人功过。”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虚无上常融天分北方第五阿尼姑天帝,位阴灵之炁,此天炁紫,化生昴宿,管天下记功度人升仙之籍,系种民天。”太释玉隆腾胜天帝,“号渺渺行元,讳浮黎,主召集仙真,居白盖宫,治在西方辛之北,系胃宿,炁名阴魂青色。”又“帝渺渺行元,正音空微道明帝君,隐号渺渺行元四字,秘天之日盖宫,主召集仙圣。”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释玉隆腾胜天分北方第六顷达天帝,位阴魂之炁,此天炁青,化生胃宿,管天下仙真大圣品位之籍,系种民天。”龙变梵度天帝,号运上玄玄,讳恶奕,主进仙成真,居云保宫,治在西方戊之南,系娄宿,炁名阴结赤色。”又“帝运上玄玄,正音掏灵妙光天王,内文运上玉真总音玄玄四字,秘天之灵宝宫,主进仙成圣。”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龙变梵度天分北方第七元梵顷带大婚天帝,位阴结之炁,此天炁赤,化生娄宿,管天下进仙成圣之籍,系系种民天。”太极平育贾奕天帝,“号大择法门,讳精上,主学者之身,居天宝宫,治在西方戊之北,系奎宿,炁名阴极苍色。”又“帝大择法门,正音永玄久生天王,总文大择法门四字,秘天之天宝宫,主普度学人。”又《上清三十二天帝宫神》:“太极平育贾奕天分北方第八释纟军自然天帝,位乃阴极之炁,此天炁苍色,化生奎宿,管天下学仙姓名功绩之籍,系种民天。”以上四天帝系种民四天帝,或称四梵天帝。另见二十四天帝有北方六天帝;二十八天帝有北方七天帝;三十六天帝有北方九天帝;六十四天帝有北方十六天帝。


无色界四天帝

见“三十二天帝”、“北方八天帝”条。


四梵天帝

见“三十二天帝”、“北方八天帝”条。


色界十八天帝

见“三十二天帝”、“东方八天帝”、“南方八天帝”、“西方八天帝”条。


种民四天帝

见“三十二天帝”、“北方八天帝”条。


欲界六天帝

见“三十二天帝”、“东方八天帝”条。


三十三天帝

玉京天一帝与三十二天帝之合称。《灵枢经》:“昆仑山之顶曰玉京山,玉京天一帝,四方各八天帝,凡三十三帝。……玉京天帝所居之殿,《翊圣传》谓之通明殿,以帝之身光与殿光相照。”(《三才定位图篇目》)另《魁罡六锁秘法》记有”三十三天圣位。”


三十六天帝

道教天神,因道教三十六天的内涵不同,故三十六天帝有三类:一是以九重天为主,各重又生三天,九重总为三十六天,或为“三清三境三十六天”。其天帝:“第一无景无色郁单无量天帝君,谓英勃天王,姓混讳{雨杓}{雨杓};第二无形清微天帝君,谓化升天王,姓冯讳提阿沙;第三无精波罗褥天帝君,谓玄黑天王,姓云讳奎军;第四入色水无量亿罗天帝君,谓飞宗天王,姓王讳阿卫;第五无极洞清上上禅善无量寿天帝君,谓云罗天王,姓契讳{雨随土}{雨杓}{雨勒};第六玄微自然上虚禹余天帝君,谓荧咽天王,姓罗讳波梨荼;第七玄清上炁那首约诤天帝君,谓玄那天王,姓梵讳摩首波;第八梵行上清气稽那边净天帝君,谓玄携天王,姓骞讳首苛;第九无穷洞虚极上须延天帝君,谓回摩天王,姓泽讳{雨提}{雨头}罗;第十玄梵玉虚无精炁罗迦净明天帝君,谓云阿天王,姓周讳阿加须;第十一无玄元达上灵赤天帝君,谓重慕天王,姓丹讳清净{王央};第十二大梵元气离和天帝君,谓世早天王,姓固讳分若;第十三无极上虚玉空玄洞寂然天帝君,谓五家天王,姓泮讳露雷;第十四宝梵天色上真炁潘罗玄妙天帝君,谓云持天王,姓随讳梨沐音;第十五飞梵行真上玄苓谩福德天帝君,谓部利天王,姓王讳惟钵离;第十六灵梵流精中元近{鼓心}际淳天帝君,谓世良天王,姓朱讳梨蔼;第十七玄上洞极无崖不骄乐天帝,谓流芳天王,姓凝讳{雨须}霍{雨持};第十八大梵玄天元精答{和心}近际天帝君,谓元深天王,姓阿讳明秀,第十九行梵紫虚上元首带快见天帝君,谓洞干天王,姓刘讳且扇;第二十虚梵上清化灵须陀结爱天帝君,谓飞衣天王,姓彭讳移那;第二十一上极无景洞微化应声天帝君,谓玉携天王,姓晖讳{雨稣{雨越};第二十二大梵九玄中元气阿那给道德天帝君,谓天茎天王,姓捷讳尼姑;第二十三行梵元清下灵气须达天帝君,谓总机天王,姓周讳难首;第二十四极梵洞微九灵炁须带阿那天帝君,谓九曲天王,姓竺讳明和;第二十五无名至极洞微梵宝天帝君,谓口口天王,姓精讳雾{雨云}{雨梓};第二十六微梵玄天气带扇给道德天帝君,谓口口天王,姓洛讳须阿摩;第二十七虚梵天气蝉然识慧天帝君,谓口口天王,姓云讳无陀;第二十八空梵中天续元伊擅天帝君,谓口口天王,姓朱讳仲生;第二十九太极无崖紫虚洞幽梵加摩夷天帝君,谓世罗天王,姓玄讳{雨凝}霐;第三十绿梵自然识慧入天帝君,谓云九天王,姓迦讳释文罗;第三十一玄梵大行无景无所念慧天帝君,谓宗提天王,姓伊讳檀阿;第三十二天云梵上行维先阿檀天帝君,谓正群天王,姓仲讳云勃;第三十三无色玄清洞微波梨答{和心}天帝君,谓口口天王,姓王讳灵{雨渊};第三十四洞微玄上梵气阿竭含那天帝君,谓口口天王,姓桓讳堕世宗;第三十五玄上绿梵灭然天帝君,谓口口天王,姓朱讳陁云弥;第三十六极色上行梵尼维先若那天帝君,谓口口天王,姓袁讳员珠。”三十六天帝之一至十二天帝,在“高上玉清之上”,“高虚玉清之中”、“玄虚玉清之下”为“玉清圣境十二天帝”;十三至二十四天帝,在“虚皇上清之上、中、下”为“上清真境十二天帝”;二十五至三十六天帝,在“虚无太清之上、中、下”为“太清仙境十二天帝。”(《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卷一至卷四;《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卷下;《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二)可参见“九天生神上帝”条。二是以大罗天、三清天和四方三十二天或四梵三界三十二天组成的三十六天。其天帝:“东方八天帝、南方八天帝、西方八天帝、北方八天帝,及中央四天帝,吴天金阙玉皇上帝,先天圣祖长生大帝,紫微天皇大帝,中天北极紫微大帝。”此三十六天帝未列“大罗天”、“三清天”之天帝。三十六天上帝,吴天玉皇上帝总领先上中天三帝,泊四方三十二天帝。(《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五)三是四方三十六天帝:东方九天帝、玉宸梵瑶天帝、纪乐元须天帝、抱素冲寂天帝、上化重空天帝、九光空素天帝、朱极静修天帝、曲照含离天帝、祟仁德修天帝、龙胎曜华天帝;南方九天帝:粹华无镇天帝、道辩冲容天帝、溜广滋元天帝、炎景耀明天帝、,福应极真天帝、玉苑法持天帝、定名紫元天帝、上极思真天帝、玄龙隐羽天帝;西方九天帝:大无空洞九明天帝、丹回绿镇天帝、觉原赤玉天帝、素明庆奉天帝、皇籍度生天帝、境阳浩称天帝、芒忽变由天帝、九畴质阳天帝、盖车青极天帝;北方九天帝:中极太素天帝,太上广化天帝,白魂英遥天帝,惠明招济天帝、都照元阳天帝、亮极云玄竺化灵天帝、子定平元天帝、易常究中天帝、光空百宗天帝。(《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二)同时《度人经》卷三○也有四方“三十六天帝”,天名与帝名均异。


三天大法师

一般指正一真人张道陵。“正一真人者,汉天师也。姓张讳道陵也。今为三天大法师位,任正一真人,又为三清度师,其真人今居圣真之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又称“三天圣师都天大法师六合高明大帝。”(《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六)“祖师三天扶教辅元体道大法天师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诸师圣诞冲举酌献仪》)。


三十六雷公

亦称“三十六令雷公大神”。三十六雷公之称,大致有三类:①天雷十二雷公,地雷十二雷公,人雷十二雷公,合计三十六雷公。②三十六雷神:“一曰玉枢雷,二曰玉府雷,三曰玉柱雷,四曰上清大洞雷,五曰火轮雷,六曰氵荒斗雷,七曰风火雷,八日飞捷雷,九曰北极雷,十曰紫微璇枢雷,十一曰神霄雷,十二曰仙都雷,十三曰大乙轰天雷,十四曰紫府雷,十五曰铁甲雷,十六曰邵阳雷,十七曰欲火雷,十八曰社令蛮雷,十九曰地祗鸣雷,二十曰三界雷,二十一曰斩{土广}雷,二十二曰大威雷,二十三曰大波雷,二十四青草雷,二十五曰八卦雷、二十六曰混元鹰犬雷,二十七曰啸命风雷,二十八曰火云雷,二十九曰禹步大统摄雷,三十曰太极雷,三十一曰剑火雷,三十二曰内鉴雷,三十三曰外鉴雷,三十四曰神府天枢雷,三十五曰大梵斗枢雷,三十六曰玉晨雷,有三十六神。”“雷帝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凡行雷之时,雷帝亲击本部雷鼓一下,即时雷公、雷神兴发雷声也。”(《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③“三十六雷名,五帝雷公、阴阳雷公、四令雷公、六甲雷公、霹雷雷公、发水雷公、八风雷公、十雨雷公、六道雷公、制电雷公、兴风雷公、行雨雷公、五岳雷公、四戾雷公、八节雷公、六侯雷公、大川雷公、溪谷雷公、江河雷公、四海雷公、鸣鼓雷公、轰轮雷公、火车雷公,火轮雷公、移山雷公、走石雷公、兴云雷公、洒雨雷公、行云雷公、布霜雷公、打瘟雷公、驱邪雷公、光明雷公、黑暗雷公、破庙雷公、火印雷公。”(《道法会元》卷八七)。


三元夏君

为三天门下三元真君:“上元道化唐真君,中元护正葛真君,下元定志周真君。”(《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六,《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据称:为周厉王三谏官也。王好收猎,失政。三官累谏弗听,弃职南游于吴。正会楚兵侵吴,三人为吴王各以“神策”迎,楚惧而降,迁官不受。宣王即位,复归周,累建功,迁三官。既升加封侯号“唐宏字文明罕灵疾,葛雍字文度威灵疾,周武字文刚挟灵疾”。“宋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车封岱岳,至天门忽见三仙自空而下,帝敬问之,三仙曰:臣奉天命护卫圣驾。帝封三仙曰:上元道化真君,中元护正真君,下元定志真君。”赞曰:“宋遇真宗天门显身,帝亲问之,方得其因。唐葛周氏天地水神,上奉王诏,保驾圣明,御制妙赞,敕载姓名,祠封大顶,号建三灵。”(《搜神记》卷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宋真宗用“三元”命名唐、葛、周为“真君”封号,与天地水神有关。
三元九夏一君

为修炼存思之神。三元九真一君为九天化生三元九真宝神。上元上真一君,姓秉讳演前,字帝(神)先,又称“姓旷,讳演明,”形长三寸二分,手执玉佩开阳之符,戴日履月,坐兆泥丸宫中;上元中真一君,姓津,讳开阑,字赤玄,又称“姓炎讳开兰”,形长五寸二分,手执玉佩阳明之符,戴月衔日,坐兆上元明堂宫中;上元下真一君、姓混,讳閦行,字元山,又称“姓混,讳森行,”形长三寸二分,手执始阳之符,带日佩月,坐兆上丹田宫中”。中元上真一君,性晶,讳胜法,字上真,又称“姓冏,讳爱兆”,形长三寸二分,手执太阳之符,腰月带日,坐兆中元洞阳宫中;中元中真一君,姓晶,讳淳金,字光明、又称“姓极明,讳逢玉”,形长三寸二分,手执上阳之符、腰日带月,坐兆中元降宫中;中元下真一君,姓晶,讳漂迫,字玄丹,又称“姓的,讳泽伯,”形长三寸二分,手执元阳之符,戴日坐月,坐兆身中元丹田宫中。下元上真一君,姓阑,讳及端,字{目目女}芝,又称“姓远,讳及高,”形长三寸二分,手执正阳之符,左手执日,右手执月,坐兆下元玄谷宫中;下元中真一君,姓光,讳谦管字玄泉,又称“姓亮,讳演营,”形长三寸二分,手执通阳之符,左手执日,右手执月,坐兆下元阴极宫中;下元下真一君,姓同,讳端云,字阳生,又称“姓玄,讳靖云,”形长三寸二分,手执萌阳之符,戴月抱日,坐兆下元丹田宫中。道教称:“真一内神化三元,分气九天,安镇三宫。”其“上始九天之上,中游太空细微之内,下治人身三宫之中。”“天无三真则玉虚不清,太空无三真,则天无以浮虚,人无三真则三宫空废,万神飞扬,气散真逝……。”(《太上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二、卷六)。


火部帝君

道教神灵。“火祖隧入帝君,火祖炎帝帝君,火正阏伯真官,火神祝融神君,火神回禄神君,火炁郁攸神君,丙丁位司火大神,已午位司火大帝,南方赤精帝君,南方赤灵帝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五五)。


六十甲子

道教神灵。是以干支循环相配,始甲子,终癸亥,六十而一周为六十甲子。道教有“六十甲子星君”(《金箓设醮仪》)、“六十甲子灵官”(《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7)、“六十甲子神”,“六十元辰”等称呼。道教信奉趋吉避凶的“本命星君”,“一者以北斗七元建生为本命星君,二者以六十甲子为本命星君”;“本命星官者,谓六十甲子所属本命星官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下)民间有祈求本命星官保枯自己一生顺畅,称“求顺星”、“拜顺星”等。《摄生纂录》有六十甲子神名。“六十甲子:甲子王文卿、乙丑龙季卿、丙寅张伸卿、丁卯司马卿、戊辰季楚卿、己巳何文昌、庚午冯仲卿、辛未王文章、壬申候博卿、癸酉孙仲房、甲戌展子江、乙亥庞明公、丙子邢孙卿、丁丑赵子玉、戊寅虞子卿、己卯石文阳、庚辰尹佳卿、辛巳阳仲公、壬午马子明、癸未吕威明、甲申扈文长、乙酉孔利公、丙戍车元升、丁亥张文通、戊子乐石阳、己丑范和卿、庚寅褚进卿、辛卯郭子良、壬辰武雅卿、癸已史公来、甲午卫上卿、乙未杜仲阳、丙申朱伯众、丁酉减文公、戊戊范文卿、己亥邓都卿、庚子阳仲叔、辛丑林卫公、壬寅后孟卿、癸卯苏他家、甲辰孟非卿、乙巳唐文卿、丙午魏文公、丁未石叔通、戊申范伯阳、己酉成文长、庚戍史子仁、辛亥左子行、壬子宿上卿、癸丑江汉卿、甲寅明文章、乙卯戴公明、丙辰霍叔英、丁巳崔巨卿、戊午从元光、己未时通卿、庚申华文阳、辛酉邴元玉、壬戌乐进卿、癸亥左右松。”“凡人出游,异方登山涉水,忧虎狼之害,惧瘴疠之灾,或进谒公疾,或伏兵对寇,皆当随言呼其神名,与己俱行以自卫,则百恶皆伏,所行大吉。”(亦见《道门定制》卷七)其中六十甲子神名的六丁六甲与《老君六甲符图》的六丁六甲神名完全相同。北京白云现有六十元辰殿,供奉六十甲子神。


六丁六甲神
六丁神与六甲神的合称。“六丁者,天地之正神也。”(《灵宝六丁秘法》)六丁属阴神。“六丁阴神名:丁卯神名文伯字仁高,丁丑神名文公字仁贤(贵),丁亥神名仁(文)通字仁和,丁酉神名文卿字仁脩,丁未神名升通字仁恭,丁巳神名芒(庭)卿字仁敬。”(《上清六甲祈祷秘法》;《黄帝太一八门入式诀》卷中)还有六丁将军:“丁卯天雷上将孔昌阿明,丁丑龙雷上将王昭阿高,丁亥神雷上将何泓阿平,丁酉地雷上将崔茂阿申,丁未水雷上将高恒阿隆,丁巳烈雷上将徐向阿虔。”“六将并冲天幞头黄抹额,金甲朱衣,着靴各执雁钢刀。(《清微元降大法》卷一三)六丁玉女名号与六丁阴神名同。“黄帝曰:六丁玉女神,能长能短,能有能无,处心占而问之,万事从心。”并有“丁卯隐人身,丁巳隐人命,丁亥隐人禄,丁酉隐人魂,丁未隐人魄,丁丑隐人精神,凡事于六丁日念咒”之说。(《灵宝六丁秘法》)六甲属阳神:“六甲阳神名,甲子神字青公名元德,甲戌神字林齐名虚逸,甲申神字权衡名节略,甲午神字子卿名潺仁,甲辰神字衰昌名通元,甲寅神字子靡名化石。“六甲神像可千变万化,或独头或三头或一头,身披金甲或锦袍来降,其神道不可犯。”
(《上清六甲祈祷秘法》)还有“六甲大神将,六寨营伍旁列于太微垣华盖星之下也。又谨显诸将姓讳:甲子水将李文思,甲戌土将李宗通,甲申金将李守全,甲午火将李守左,甲辰风将李守进,甲寅木将李守迁。”(《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甲子鸣雷大将军管拱辰,甲戌兴雷大将军康复,甲申烈雷大将军王延,甲午追雷大将军张愿,甲辰策雷大将军许计昌,甲寅运雷大将军区嚞。”“并大将军状兜鍪全身银甲,佩弓矢仗剑。”(《清微元降大法》卷一六)另一般称六丁六甲神将为:“六丁神即系丁卯神司马卿,丁丑神赵子任(玉),丁亥神张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末神石叔通,丁巳神崔石(巨)卿;六甲神即系甲子神王文卿,甲戍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上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老君六甲符图》)此神名与六十甲子神名中的六丁六甲神名完全相同。


六丁神

见“六丁六甲神”条。


六甲神

见“六丁六甲神”条。


六丁玉女

见“六丁六甲神”条。


六十四天帝

六十四天:“此炁大梵,初无起止,皆是道性元神所现。天境本无体象,道化为真,此名炁,观亦非,铄变而现大真,自然太空之玄妙也。”东方十六天帝:宛空明梵天帝、紫元伯无天帝、燕景郁需天帝、冲正洞极天帝、明辨元黄天帝、理重渊虚天帝、觉真权众天帝、清微黄羽天帝、救明望世天帝、越甫问时天帝、炁灵昭浦天帝、玄虚光范天帝、上极四种天帝、易化正镇天帝、孤是八范天帝、九延玉定天帝;南方十六天帝:丹摩逸化天帝、斗鉴虚舆天帝、帝光无济天帝、朱陵耀光天帝、紫景断白天帝、降仙台元天帝、爽至谢深天帝、郁江斯蝉天帝、估侯利真天帝、谷玄道用天帝、李步明微天帝、神庐昌应天帝、度正克宗天帝、大火赤衣天帝、青帝洞遥天帝、玄城百花天帝;西方十六天帝:金离光启天帝、极皇玄运天帝、周延静平天帝、宝宋荣滋天帝、庆真美元天帝、祭无神肆天帝、高降质华天帝、道期延纪天帝、童利道锄天帝、鼎神化微天帝、太安顺极天帝、穷熙耀仙天帝、紫都月广天帝、崔康节时天帝、境碧落氓天帝、普海洞几天帝;北方十六天帝:鱼{?}统真天帝、虎伽霹方天帝、仇渊落余天帝、金白皛正济天帝、皇利孔修天帝、尧枢精灵天帝、神吟萧都天帝、庆著岳符天帝、琛明除苦天帝、酆信考孚天帝、政入豹部天帝、耿垒沥泉天帝、鬼储史乐天帝、灵馥海轮天帝、上极霄坛天帝、碧常洞元天帝。(《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六○)。


太一

方仙道与黄老道的最高天神。 《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张角太平道祟奉“中黄太一”。(参见《三国志·魏书》、潘眉《三国志考证》)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的第一神阶之右位,列“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第四神阶右位列“太一中黄”。道经称:“太一者,谨按《玄镜经》曰:太一者,长生之大主,盖教中有太一帝君,太一真君,太一元君,太一真人,太一尊神,此太一即非外神,乃上清大洞之太一也。”“太一,即中黄太一。”(《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中黄者中天之君也”(《云笈七签》卷一三)太一之精起于太清,魂魄受化,形影为灵,摄御百神,拘制三阳帝君,玄烟合真会昌,内安精气,外攘灾殃,却除死籍,延命永长。衣服老少,变易无常,治在六合,周旋降宫,下达洞门,上到玄乡,混合三五,游息天京,呼引日月,运化雌雄,摄召符籍,胞胎之囊。”(《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
太素元君

为修三元道存思召神的主要神灵。太素三元君见于早期《上清大洞真经》。“乃一真之女子,则三素元君之母也。太素元君虚结空胎凭华而生,诞于高上上清宝素九玄玉皇天中,厥讳正苓条,字云淳{目目女},头建宝琅扶晨玉冠,服紫炁浮云锦帔,著九色龙锦羽裙,腰带流金火玲符龙书,坐于太空之中,膝下常有丹绿青三素之云。”谓修三元之道“有知太素三元君,寿与天地同久;存思则见太素三元君真形,见太素三元君寿与天地相倾。”(《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太元圣母

亦称“太元玉女”。传其出于天地构成之后,出而能言,系东王公、西王母之母。《元始上真众仙记》:“……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王母。”


太元玉女

见“太元圣母”条。


太微天帝君

道教天神,见于早期《上清大洞真经》。“太微帝君者,生于始青之端,曜灵彻玄炁未凝之始,结流芳之育法形焉。得御紫度炎光迥神飞霄登空之法,修行内应,上登玉清高上之尊。”(《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变经》)“太微天帝君,三素云也。”“第五太微天帝君,内名超滞天横冥始,地上音勃沙玄无定方。”(《上清八道秘言图》)“上帝,太微帝君,三十六天帝最尊者,在上清。”太微天帝君,太上玉晨大道君之弟子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一、卷三)。


天医司诸灵官

“天医尚药灵官、主办形候灵官、随病制药灵官、修合锻炼灵官、敷药灵官、察脉论病灵官、清药疗病灵官,砭石小吏,扁鹊官吏,仙药童子”。(《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一六)。


五帝

亦称“五方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五帝者,五方五炁之主。”(《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五帝与天地同存,阴阳始判,化主五行”;“五帝在天为五行,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脏之神”;“五帝在天主领飞仙,在地镇于五岳主领鬼神,在人主领五脏五神。”(《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卷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道教“五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见五灵五老天君。二“五方五帝”。其姓名字号又有所不同。《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五帝即东方青帝彤梁际、赤帝常来觉、白帝彭安幸、黑帝保成昌、黄帝含光露。”《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东方青帝讳通明字盖卿,南方赤帝讳太阳字幼林,西方白帝讳通阴字元起,北方黑帝讳通神字子规,中央黄帝讳万福字太仓。”《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内义》卷三、《四注》卷二:“青帝姓常讳精明,白帝姓混讳蓐收,赤帝姓炎讳洞丹,黑帝姓玄讳明萌,黄帝姓麻讳忠慎。”《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东方青帝姓产名并字慎迁,南方赤帝姓温名业字使卿,西方白帝姓赵名钟字元照,北方黑帝姓葛名贤字秋都,中央黄帝姓阳名次字元都”等。三是“日中五帝”。《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日中青帝讳圆常元,字照龙韬,日中赤帝讳丹灵峙,字绿虹映,日中白帝讳浩郁将,字迥金霞,日中黑帝讳澄增淳,字玄绿炎,日中黄帝讳寿逸阜,字{焱风}晖象。”四是“五岳五帝”。《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东岳泰山青帝大神,南岳衡山赤帝大神,中岳高山黄帝大神,西岳华山白帝大神,北岳恒山黑帝大神。”《元始上真众仙记》:“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祝融氏为赤帝,治衡霍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此外,还有“东方青帝青瘟神君,南方帝赤瘟神君,西方白帝白瘟神君,北方黑帝黑瘟神君,中央黄帝黄瘟神君”及“青帝护魂君,赤帝养炁君,白帝传魄君,黑帝通血君,黄帝中主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六、卷七)。
日中五帝

见“五帝”条。


青帝

亦称“苍帝”。道教青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是见东方青灵始老天君。二是东方青帝,其姓名字号亦有所不同。“东方青帝凋梁际字青平”;“东方青帝讳通明字盖卿,巾青巾,衣青衣,冠青冠,履青履,带通光阳霞之章”;“青帝姓常讳精明,护魂治肝”;“东方青帝九炁天君姓产名六(并)字手公(慎忏)”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三是日中青帝,“日中青帝讳圆常元,字照龙韬,衣青玉锦帔苍华飞雨裙,建翠芙蓉晨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东岳青帝,“东岳泰山青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此外,还有“东方青帝青瘟神君”、“青帝护魂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卷六)。


赤帝

道教赤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是见南方丹灵真老天君。二是南方赤帝,其姓名字号亦有所不同。“南方赤帝长来觉字南和”;“南方赤帝讳太阳字幼林,巾赤巾,衣赤衣,冠赤冠,履赤履,带四玄朱碧之章”;“赤帝姓炎讳洞丹,养气治心;”“南方赤帝三炁天君姓温名钟(业)字叟嫂(使卿)”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五,卷一,卷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三是日中赤帝,“日中赤帝讳丹灵峙,字绿虹映,衣绛玉锦被丹华飞羽裙,建丹笑蓉灵明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南岳赤帝,“南岳衡山赤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此外,还有“南岳赤帝赤疽君”及“赤帝养兵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


白帝

道教白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是见西方皓灵皇老天君。二是西方白帝,其姓名字号有所不同。“西方白帝彰安华(彭安幸)字西幸”;“西方白帝讳通阴字元起,巾白巾,衣素衣,冠素冠,履素履,带皓灵扶希之章”;“白帝姓混讳蓐收,侍魄治肺”;“西方白帝七炁天君姓彭(赵)名叶(钟)字照之(元照)”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五,卷一,卷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三是日中白帝,“日中白帝讳浩郁将,字迥金霞,衣素玉锦帔白羽飞华裙,建皓灵芜华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西岳白帝,“西岳华山白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此外,还有“西方白帝白瘟神君”及“白帝侍魄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卷六)。


黑帝

道教黑帝之说,大致有四类:一是见北方五灵玄老天君。二是北方黑帝,其姓名字号亦有所不同。“北方黑帝保成昌,字北伐”;“北方黑帝讳通神字子规,内苍巾,衣皂衣,冠苍冠,履苍履,带郁真萧凤之章”;“黑帝姓玄,讳明萌,通血治肾”;“北方黑帝五炁天君姓葛名贤字永郎(秋都)”等。(《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五,卷一,卷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上清六甲祈祷秘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三是日中黑帝,“日中黑帝讳澄增渟,字玄绿炎,衣玄玉锦帔黑羽飞华裙,建玄山芙蓉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北岳黑帝,“北岳恒山黑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此外,还有“北方黑帝黑瘟神君”及“黑帝通血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卷六)。


黄帝

道教黄帝之说,大致有五类:一是见中央元灵元老君。二是中央黄帝,“黄帝含光露”;“中央黄帝讳万福字太仓,巾黄巾,衣黄衣,冠黄冠,履黄履,带中元八维玉门之章”;“黄帝姓麻讳忠慎,中主黄宫制御万神”;“中央黄帝一十二炁天君,姓待(阳)名除(次)字元都”等。(《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卷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上清六甲祈祷秘法》)三是日中黄帝,“日中黄帝讳寿逸阜,字{炎风}晖象,衣黄玉锦帔黄羽飞华裙,建黄芙灵紫冠。”(《太上玉晨郁仪结璘奔日月图》)四是中岳黄帝“中岳高山黄帝大神”。(《太上大道三元品诫谢罪上法》)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云签七箱·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谓西王母遣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及兵符、图策等而战胜虽尤。“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俱备,乃寻真访隐,冀获长生久视”,“登崆峒山见广成子问至道”,“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南至青城山礼遏中黄丈人”,“登云台山见宁先生受《龙跷经》、问真一之道”,又“练石于绍云台”,“合符瑞于釜山,得不死之道”。黄帝升天后为“太一君”,“后来享之列为五帝之中方君也,以配天,黄帝土德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与东方青帝太吴、南方赤帝神农、西方白帝少吴、北方黑帝颛顼,合之为中国历史传说之“五帝”。此外,还有“中央黄帝黄瘟神君”及“黄帝中主君”等称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七、卷六)。
五灵五老天君

道教初期的五方神灵之称,亦称“五帝”。其全称:“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三炁天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一黑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五老帝君皆天真自然之神,故曰元始五老,非后学而成真者,自受符命各治一方。”“东方青灵始老天君,号曰青帝,其精岁星.下应泰山神仙;南方丹灵真老天君,号曰赤帝,其精荧惑,下应衡山神仙;中央元灵元老君,号曰黄帝,其精镇星,下应嵩山神仙;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号曰白帝,其精太白,下应华山神仙;北方五灵玄老天君,号曰黑帝,其精辰星,下应恒山神仙。(《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四斗二十八宿天帝大箓》)又有“五老监真”之称:“玉清吴极元老虚皇灵光始老,玄华宝天真老,露眇太灵(极)祖老,婆郁洪京仙老。”(《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二,《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中)。


东方青灵始老天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青帝”或“苍帝”。全称“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九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苍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头戴青精玉冠,衣九炁之衣,常驾苍龙,建鹑(翠)旗,…其精始生,号东方青芽九炁之天,中为岁星,下为泰山,其炁如春草之始萌,其光如晖日之初,…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灵宝青牙长存,由始老九炁之功。”(《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上)《云笈七签·青灵始老君纪》:“《洞玄本行经》云: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君者,往在白气御运于金劫之中,暂生郁悦金映云台那林之天,西娄无量玉国浩明玄岳,厥名元庆。于此天中大建功德……元始即命仙都锡加帝号,于火劫受命。辅于灵宝青帝玉篇,七百年中,火劫数极,青气运行,随元灭度。以开光元年于弥梵罗台霄绝廖丘,飞元云根之都,沧霞九云之墟,元始又锡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帝号。”《无上秘要》卷一五有“青灵始老君”之称。青帝能“和春气生万物”及“护魂、治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南方丹灵真老天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赤帝”。全称“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三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火票}弩,头戴赤精玉冠,衣三炁丹羽飞衣,常驾丹龙,建朱旗,……其精始生,上号南方朱丹三炁之天,中为荧惑星,下为霍山,其气如绛云之包日,其光如玄玉之瑛渊,……上导太清玄元之灵化,下和三炁之陶镕,令万物之永存,运天精于南夏,……灵宝朱丹长生,由真老三炁之勋。”(《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笈七签·丹灵真老君纪》:“《洞玄本行经》云: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者,本姓郑字仁安,大炎之胤,生于禅黎世界赤明天中,生有三气之云缠其身,朱鸟鼓融复其形。……仁安以赤明二年岁在丙午,于加摩坦娄于霸天中洞廖之岳,改姓洞浮讳曰极炎,受锡南单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帝,号丹灵老君也。”《无上秘要》卷一五有“丹灵真老君”之称,赤帝能“和夏气长万物”及“养气治心。”(《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西方皓灵皇老天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白帝”。全称“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七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曜魄宝,一字白招拒。头戴白金玉冠,衣白羽飞衣,常驾白龙,建素旗,……其精始生,上号明石七炁之天,中为太白,下为华阴山,其气如明月之落于景云,其光如幽夜之{者见}于明珠……上导洪精于士天,下和众生于灵衡,挹云露于皓芝,饮灵液于龙须,……灵宝明石长生由七炁之娱。”(《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笈七签·金门皓灵皇老君纪》:“《洞玄本行经》云: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者,本乃灵凤之子也。灵凤以呵罗天中降生于卫罗天堂世界。卫罗国王取而言之。……金母封以西灵玉妃之号…受号三百年中,仍直青劫改运,皇纪方复寄胎于李氏之胞三年,于西那玉国全垄幽谷李树之下而生,化身为男子,改姓上金,讳日昌,至开光元年,岁在上甲,元始天尊锡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号。”《无上秘要》卷一五,有“皓灵黄老君”之称,白帝能“和秋气成万物”及“侍魄、治肺。”(《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北方五灵玄老天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黑帝”。全称“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黑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衣玄羽飞衣,常驾黑龙,建皂旗,……其精始生,上号玄滋五炁之天,中为辰星,下为常山,其气如{焱风}风之激于炎林,其光如流星之堕于洪波……上导五帝之流炁,下拯生生之众和,护二仪而不倾,保群命以保安……灵宝玄滋长生冉五炁之兴。”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云笈七签·五灵玄老君纪》:“《洞玄本行经》云: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者,本姓浩字敷明,盖玄皇之风,太清之胄,生于元福弃贤世界始青天中。”曾“救度垂死数千余口”等,“九天书其功德,金格记其玉名,度其魂神于朱陵之宫。”后“又经山火盛行,焚烧尸形于火中,受炼而起化成真人,五色之云复盖其上。至开明元年,于北垄玄丘,改姓节,讳灵会。元始天王锡灵会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号。”《无上秘要》卷一五有“五灵玄老君”之称。黑帝能“和冬气藏万物”及“通血、活肾。”(《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中央元灵元老君

五灵五老天君之一,亦称“黄帝”。全称“中央玉宝元灵元老一炁天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六)“号曰黄帝,姓通班讳元氏字含枢纽,头戴黄精玉冠,衣五色飞衣,常驾黄龙,建黄旗……其精始生,上号中央元洞太帝之天,中为镇星,下为嵩高山,上出黄气,下治地门,其烟如云,径蒸九天,元精往来,炁真如弦,太上无极,下生神灵,其光如飞景之罗朝日,其明如朗月之照幽城……上乘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灵,天地守以不亏,阴阳用之不倾,天气柔顺而无极……灵宝黄庭长生由一炁之永固。”(《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上)《无上秘要》卷一五:“道言中央玉宝元灵老君者,本姓混字信然,盖洞元之胤中和之胄,生于善忍世界青元天中,流生之丘受生一劫,朕然不语。混沌为心,食气为粮,天地未光无常。童子于无色之国授信然《灵宝赤书赤帝真文》一篇,于是时惟修一身,初不开张广度天人,善功未充应运更灭于青元天中,命终流生之州,露尸绝丘之下。经一百余年,死而不{厂火},常有黄气,复盖其上。至水劫流行天下,溟然死厉,四面涌土连天,遏塞水道,信然应化,郁然而起,更生成人,改姓通斑,讳曰元氏,水过易位,天地开光,三象朗耀,七元高明。元始天尊以开冥元年,岁在己丑,赐元氏玉宝元灵元老帝君号皓灵黄老君。”黄帝能“和土气载九天”及“中主黄宫,制御万神。”(《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


五神

木火金水土神,“东方之神名曰句芒子,号曰文始洪崖先生;南方之神名曰祝融子,号曰赤精成子;西方之神名曰蓐收子,号曰夏里黄公;北方之神名曰禺强子,号曰玄冥子昌;中央之神名曰黄裳子,号曰黄神,彭祖中央黄帝君也”。(《云笈七签》卷十八)“东方句芒君,南方祝融君,西方蓐收君,北方玄冥君,中央轩辕君,右五神常呼之令不病,病者呼之保不死,死而呼之必复生。”(《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


五方神女

“东方之神女名曰青腰玉女;南方之神女名曰赤圭玉女;中央之神女名曰黄素玉女;西方之神女名曰白素玉女;北方之神女名曰玄光玉女。左为常阳,右为承翼,此皆玉女之名也。”《云笈七签》卷十八)。


五水神

四海王与河伯合称五水神。“东海姓何名归居君,南海姓刘名嚣君,西海姓裹名漱君,北海姓吴名愚强君,河伯性冯夷字君平。右五水神知者长生久视,周旋八极。”(《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中)


五方君

即“东九夷君,南八蛮君,西六戎君,北五狄君,中三秦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六)也称“东方九夷生算君,南方八蛮生算君,西方六戎生算君,北方五狄生算君,中央三秦戊己生算君。”(《太上宣慈助化章》卷一)“南方八蛮道君与诸圣众六十四亿万,俱乘绛云之{车并},从南昌宫中而下,与北方玄天之中五狄真君二十五万亿仙官,各乘玄云宝轿而下空中,校定水火期运劫数;西方六戎道君与三十六万亿仙真,各乘三素流霞宝{车并}从皓元天中而下;东方九夷道君与八十一亿万众,各乘碧霞飞轮之轿,从始青天中而下,与六戎道君校定兵病之灾,记住善恶功过之录。然后起居中央虚皇太玄老君,并受左右玉契,请说造化妙理、幽秘至法,正定天元,迥易运回,调和四气,生成万有之事。”(《太上大道玉清经》卷一)。
五雷公

五雷公大致有两类:《道法会元》①天雷、地雷、水雷(亦称“龙雷”)、神雷、社雷(亦称“妖雷”)。“天雷主正天序运四时,发生万物,保制劫运,馘天魔,荡瘟疫,擒天妖一切难治之祟,济生救产,疗大疾苦;地雷主生成万物,滋养五谷,扫灭虫蝗,斩落山精石怪,清扫山岚瘴虐,拔度死魂,节制地抵,祈求晴雨;水雷主役雷致雨、拯济旱灾,断除蛟龙、毒蛇、恶蜃、精怪,兴风起云,水府事理;神雷主杀伐,不正祀典神祗,兴妖作过及山魁五通,佛寺、塔殿、屋室、观宇山川精灵;社雷主杀古器精灵,伏原故气,伐坛破庙,不用奏陈,可便宜行持。”又“天雷隐隐,地雷轰轰,龙雷作水,水雷波翻,社令雷火霹雷纵横神机发,斩邪精”。“师曰:水即龙雷,妖即社雷,水雷金星主之,神雷鬼宿主之,妖雷娄宿主之。”②五方雷,其称呼亦有所别:东方风雷,南方火雷,西方山雷,北方水雷,中央土雷。“东方阳雷天君将吴从,南方阳雷天猷将王简,西方阳雷天休将孟璋,北方阳雷天道将孙亨,中央阳雷天医将郭贞。”“五方雷帝:东方轰天震门雷帝,南方赤天火光震煞雷帝,西方大暗坤伏雷帝,北方倒天翻海雷帝,中央黄天崩烈雷帝。”


五方雷帝

见“五雷公”条。


五百灵官

道教神灵,武当山为五百灵官洞天福地。据称玄天上帝修道武当山时,父王“思慕太子不能弃舍,令大臣领兵五百众,根寻太子回朝。”此五百部众“愿从太子学道,俱隐山中。帝升真之后,皆证仙道,今武当山有五百灵官者是也。”(《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一)“武当山,五百灵官洞天福地也。上帝游年之所,各设灵官五百员主持守卫修道之士,功业成就皆隶保举,察善罚罪之司。”(《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七)。


五帝龙王

见“龙王”条。


五方灵童

道教神灵。“东方青灵童子手执青莲花;南方金辉童子手执红莲花;西方真觉童子手执白莲花;北方开明童子手执碧莲花;中央妙光童子手执黄莲花。接引亡灵和往生神仙界。”“东方青灵童子田昌;南方朱明童子宥亨;西方皓灵童子周忠;北方玄灵童子高思;中央黄灵童子颜章。”(《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一、卷二六○)。


五湖大神

即“青草湖大神(洞庭湖神),彭蠡湖大神,丹阳湖大神,谢阳湖大神(都阳湖神)、太湖大神。”(《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道门定制》卷三,《道法会元》卷三)。


五岳五帝

五岳崇拜起于汉代,唐代封王,宋代封帝。其全称:“东岳天齐仁圣帝,南岳司天昭圣帝,西岳金天顺圣帝,北岳安天元圣帝,中岳中天祟圣帝。”(《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东岳君讳区更生,南岳君讳祝昌中,中岳君讳王(玉)精,西岳君讳辱曲正,北岳君讳玄尹(月)丰。”(《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参见“五帝”条。


东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东岳为天齐王”,宋代加封“东岳曰天齐仁圣帝”,道教沿袭。(《集说诠真》引《事物原会》)“东岳君讳区更生”,“东岳泰山君姓玄丘讳目陵,头建三宝九光夜冠,衣青羽章裙,披九色班裘,带上皇命神之篆,乘青云飞舆九色苍龙,从十二仙官。”(《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素班符五帝内真经》)“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世俗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南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南岳为司天王”,宋代加封“南岳曰司天昭圣帝”,(《集说诠真》引《事物原会》)道教沿袭。“南岳君讳祝昌中”,“南岳衡山君,姓烟讳洋光,头建八朗宝光玉冠,衣赤锦飞裙,披神光绯文之表,带封灵制魔之章,乘赤霞飞轮,从南岳仙官十二人”(《太仙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青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西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西岳为金天王”,宋代加封“西岳曰天顺圣帝”,(《集说诠真》引《事物原会》)道教沿袭。“西岳君讳辱曲正”,“(西岳)华山君,姓浩丘讳元仓,头建六元通神飞冠,衣白锦飞裙,披素锦之裘,带交灵素绶,乘玄霞飞轮,从西岳仙官十二人,悉乘十二白虎,手把七色华幡。”(《太上求仙定录尺素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西岳华山君,领仙官玉女四千一百人,服白素之袍,戴太韧九流(太素九旋)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北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北岳为安天王”,宋代加封“北岳曰安天元圣帝”。(《集说没真》引《事物原会》)“北岳君讳玄尹(月)丰”,“(北岳)恒山君姓伏讳通萌,头建五炁宝晨玉冠,衣黑锦飞裙,披玄文明光之裘,带交灵紫绶,乘玄霞飞轮,北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龟手把五色华幡。”《太上求仙定录尺索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赤斑符五帝内真经》)“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干人,履玄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佩,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中岳大帝

道教五岳五帝之一,唐代“封中岳为中天王”,宋代加封“中岳曰中天祟圣帝”。(《集说诠真》引《事物原会》)“中岳君讳王(玉)精”,“中岳(嵩高山)君,姓角讳普生,头建中元黄晨玉冠,衣黄锦飞裙,披玄黄文裘,带黄神中皇之章,乘黄霞飞轮,从中岳仙官十二人,悉乘飞驎,手把玄黄十二节。”(《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七,《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中岳篙高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服黄索之袍,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云笈七签》卷七九,《五岳真形图序》,《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


五帝大魔王

“魔王”之说仿佛教而来。参见“八方大魔王”。“五帝大魔王”据南宋陈春荧考证:此既非五帝,又非五天魔王,乃五帝之下别有大魔。“青帝魔王姓迫落讳万刑,赤帝魔王姓赭讳上柏,白帝魔王姓邓讳吁儿,黑帝魔王姓枭讳公孙,黄帝魔王姓宛躬讳产生,其职主领三界功等诸天为鬼神之宗也。一曰五帝各有御魔总真灵符,分卫五方,青帝符吏名启华,赤帝符吏名明真,白帝符吏名茂成,黑帝符吏名守元,黄帝符吏名叔真,各领神兵守卫灵文,以御魔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中)又《玉清隐书》云:五帝大魔王,领官属与天同生,恼乱学人不欲成道,又自种与诸天上帝齐其圣功,后因龙汉开图乃服元始之化。故《步虚》颂云: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诸天,由是而言,若学土坚持素志,功绩行著,则魔王敬奉反为之用,又何敢而魔障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


五天大魔王

“魔王”之说由佛教传说衍化而来。五天大魔王为:东方青天魔王讳巴元字丑伯,又姓斌,讳齿成巴,主领天魔,每耗人肝气,令人喜怒不常;南方赤天魔王讳负天字担石,又姓佛(拂),名由(白)肃,主领地魔,势能揭天,力能倾山,每耗人心气,令人狂暴;西方白天魔讳反山字六月,又姓(黄)赤,名张市,一头六目,主领金石山川之魔,能破山反石,每耗人肺气,令人贪爱;北方黑天魔王讳监丑字朗馥,又姓徐讳直事,主领四海九江川泽之魔,为性凶丑而好杀害,每耗人肾气,令人多欲;中央黄天魔王讳横天字担力,又姓天门,讳波狂,主领四方魔精,每耗人脾气,令人好贪饮食,多生疾病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中,《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五)又“出符图七千章,神咒四千首付诸真人及诸天帝救苦真人,三天大魔王,五天大魔王分布世间,救护一切。”(《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六)。
无上元君

传为太上老君之母。据《历世真仙体道通签后集》卷一,无上元君即天上的玄妙玉女,下降为尹氏之女,嫁于仙人李灵飞。一日,太阳之精乘九龙下凡,没生尹氏。尹氏怀胎八十一年,于殷朝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生下太上老君。老君降生后,即行九步,步步生莲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道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渡一切动植众生。无上元君传金丹秘诀七十二篇于老君,即乘坐玉舆升天而去。


元始天王

元始天王之称始于晋葛洪《枕中书》:“昔二代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上真众仙记》)《汉武帝内传》:“王母曰:昔元始天王时及闲居,登于聚宵之台,说玄微之言。”又《云笈七签·元始天王纪》有关于‘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之说。由于南北朝时,元始天尊为道教最高神的逐步确立,道经中出现过“元始化为盘古真人”(《太清金阙玉华仙书八极神章三皇内文·神宗章》)和“两个盘古真人”(《云笈七签》卷三)等,从而元始天在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编排在第四中位之左位,下注西王母之师。但历代道教中人就有不同看法,宋代宁全真的元始天尊的注为“故称云元始天王者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三界所治门”)元代卫琪也指出:“高上大有玉清宫,比乃元始天王之都。诸经皆称元始天尊,而大洞经独称元始天王,盖尊之至。”(《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至》卷三)道经中言及元始天王:“元始天王票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记体虚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光具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气育,二晖缠络玄云,紫盖映其首,六气之电翼其真,夜主自明,神光烛室散形灵馥之烟,栖心霄霞之境。进登金阙,受号玉清,掌括上皇高帝之真。”(《云笈七签·元始天王纪》)“元始天王,元始者实为至道之高称,万道之根本也。龙汉劫中御大罗玄元宝台清华妙元之殿,授玉宸道君以清微妙玄之道。”(《清微斋法》卷上)“元始天王字混灵上精,则元始丈人之字,在清微天中,治玉清上宫,一切化生禹余天。”(《玉清上宫科太真文》)又“元始天王治于梵监天,元始天王所治兜术天”等。(《高上太霄琅书文帝章经》)。


中央黄老君

中央黄老君最早出现于《上清大洞真经》的《三十九章经》:“中央黄老君道经第十九”。其解释:一是“第十九中央黄老君,内名满景生比勃通,地上音解脱灾富劫。”“中央黄老君,元五晖之气,讳无英生,字云九夜。”(《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卷二)二是黄素元君,“是中央黄老君之母”。(《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三是“《九中真经》云:中央黄老君者,太上太微天帝君之弟子也。”(《道典论》卷一)“中央黄老君,太上太微天帝君之弟(子)也。以清虚上皇二年混尔始生,日晖重曜。年七岁乃自知长生之要,天仙之法。……太上授以帝君九真之经八道秘言之章,施修道成,受书太极真人。太极有四真人,中央黄老君处其左,得佩龙玄之文,神虎之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巾金精之巾或扶晨华冠,驾郁华飞龙乘三素之云。”(《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上)。四是“太清玉司左院法以中央黄老君太清仙主为教主,即太上老君也”。又有“九仙教主中央黄老君太清仙王”之称。(《太清玉司左院秘要上法》)。


白水素女

据《搜神记》,白水素女本为天汉中神女,后下凡人间。化形为螺,大如斗。福州西北三十里有螺江,其得名由此。”


东王公

即木公、东王父、东华帝君、扶桑大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男神。《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后衍为道教掌管男仙名籍的仙长。《塘城集仙录》称,“在昔启迪玄功,生化万物之初,先以东华至真之炁,而生木公焉。”道教亦称东王公为青灵始老君,与丹灵、黄老、皓灵、玄老并称“五方五老”。汉代方仙道以为男人成仙必谒东王公(木公),女人成仙必渴西王母(金母)。


龙王

龙为古神话中四灵之一,佛教有诸大龙王之说,道教亦信奉龙王。当“国土炎旱,五谷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作大神通变现光明,与诸天龙王、仙童、玉女七千二百余人,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道书《龙王品》有五帝龙王:“东方青帝青龙王,南方赤帝赤龙王,西方白帝白龙王,北方黑帝黑龙王,中央黄帝黄龙王。”四海龙王“东方东海龙王,南方南海龙王,西方西海龙王,北方北海龙王。”(《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三),又称“东海广德龙王,南海广利龙王,西海广润龙王,北海广泽龙王”(《道法会元》卷一○○)以及《龙王品》还列有54个龙王名如:“日月龙王,星宿龙王,天宫龙王,目罗龙王,天人龙王,五岳龙王,山川龙王,井灶龙王,金银龙王,珍宝龙王,衣食龙王,官职龙王,国土龙王,州县龙王”等。(《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三)又有“天神神龙王,地祗神龙王,国邦神龙王,府郡神龙王,宫殿神龙王,屋宅神龙王,天子神龙王,诸侯神龙王.县宰神龙王,家长神龙王,子孙神龙王,仁义神龙王,忠孝神龙王”等62个神龙王名。(《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一七)。


四方

四方指东西南北。道教认为四方皆为神灵所主。据《上清灵宝大法》载,东方为青灵始老天君,是曰青帝,姓阎,讳开明,字灵威仰;西方为皓灵皇老天君,是曰白帝,姓上金,讳昌开,字耀白宝,南方为丹灵真老天君,是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辶卣}驽;北方为五灵玄老天君,是曰黑帝,姓黑节,讳灵会,字隐侯局。而四方之神又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此外关于四方之神还有一种说法,据《道门定制》载,东方甲乙寅卯木神,西方庚辛申酉金神,南方丙丁已午火神,北方壬癸亥子水神,此为《道门定制》所谓“七十二位安宅神”中的四位神灵。


四御

道教天神。①谓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即吴天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抵。《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②谓四极大帝,即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道藏辑要》收柳守元《三坛圆满天仙大成略说》:“三清道祖,玉帝至尊,五老四御,九华十极及古圣高道递传妙道。”现北京白云观有上为三清殿,下为四御殿的二层楼式宫观建筑。


四极大帝

见“四御”条②。


六御

道教仅次子三清的六位天帝。《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四:“吴天六御宸尊”,即“昊天玉皇上帝、北极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抵、南极长生大帝、东极救苦天尊。”(《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七御

仅次于三清的七位天帝,从四御、六御发展而宋。《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界醮坛图》有“七御座”之称,是在“六御”之外,有的加“东极青玄上帝”。或加“南极朱陵大帝,构成“七御”。


玉皇大帝

道教天神,居四御之首位,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玉皇”之名,据《玉帝圣号同异考》:“玉帝圣号,祟自浩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武上后天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皇经集注》卷一)道教“玉皇”之称,刘宋陆修静时有“在佛为留秦(即过去七佛之一,拘留秦亦名拘留孙),在道为玉皇。”(《三洞珠囊》卷二引《道学传》)为什么以佛教“留秦”与道教“玉皇”排比,大概与《灵宝斋仪》“过去高上玉皇天尊,未来太极天尊,见(现)在元始天尊”(《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引《灵宝开天经》)的道教三世说相呼应。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列于第一神阶“玉清境”之右位,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玉皇”、“玉帝”在道教经典中也当作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之别号。刘海赡以为,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皇经集注》卷一)“玉皇”的神格在道教前期并不显赫,但宋代以来有所变化。宋代皇室的造神与显灵多依托于“玉皇”,为此宋真宗于天中样符八年(1015)上玉皇大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又于政和六年(1116)上五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吴天玉皇上帝”。这后一尊号,与前者相比,关键在于将历代帝王祭典的吴天上帝与玉皇大帝合为一体。究其原因,犹如南宋朱熹的诘问:“但老子既是人鬼,如何却居吴天上帝之上,朝廷更不正其位。”(《朱子语类》卷一二五《论道教》)对此,早在宋微宗时,道士宁全真已从道教神学理论上作了调整:“盖玉清为教门之尊,吴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三界醮坛图》)由此,宋代以来道教神仙谱系形成了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吴天三界之尊、“四御”、“六御”、“七御”等的体系,称“元始为三教之首,玉帝为万法之宗”。
(《皇经集注》卷一)关于玉皇修道证果的神话故事如下:昔有国名号光严妙乐,其国王净德、王后宝月光无嗣,后广陈供养,六时行道,遍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与之,觉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官。当尔之后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嗣位有道。遂舍其国入山修道,历三干二百劫,始证金仙,顿悟大乘正宗,又经亿劫,始证玉帝。“吴天上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掌万天升降之权,司群品生成之机。三洞四辅禁经之标格;大梵至妙无为之神威,乃三界万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以形象言之谓之天,以主宰言之谓之帝,故曰玉真天帝玄弯至圣玉皇大帝。《经》曰:天帝玉真无色之境,梵行是也。自玄炁而化生居大罗之下,上清之上,掌四种民梵天而尊于三界之上是为天主,亦不得已而强名之也。治太微玉清官。如太上弥罗无上天尊语,乃道门归美之辞,又太上开天执符御历等语,乃大宋上号,帝王尊之象也。”(《上清灵宝大法·三界所治门》)道教的玉皇大帝在宋徽宗以后与中国古代吴天上帝祟拜合为一体,而在此后的历代皇帝的祭天盛典依然为昊天上帝,不过在世俗民间逐渐以玉皇大帝为其至上尊神。“玉皇者圣中最草,神中最贵,诸佛圣师,万天帝主,故尊称曰玉皇”。所谓“众圣之王”乃“诸仙,诸儒圣,诸佛,诸天,诸神一切众圣”。(《皇经集注》卷二,卷一○)可见,玉皇大帝在世俗民间正如《聊斋志异·{号鸟}鸟》所言“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这正表明玉帝在天统率神、圣、佛、仙;皇帝在人间统摄着中国传统的祭神、儒、释、道。


紫微北极大帝

道教天神,居四御之第二位。“北极大帝则紫微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云: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盖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极之枢纽而不动,故天得以运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其实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吴天,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北斗本生经》曰:“昔龙汉初劫,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盟,忽有所感,莲蕊九苞,一时开发,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惟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泊壮寇乃各修,因地功行俱满,白昼冲天,并受得三清贵职矣I天皇大帝长子,佐紫微上宫纪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宫明堂布政下土。”(《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又“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
勾陈天皇大帝

居四御之第三位。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精,上应始炁。三炁之下,万天之上,三界之中莫等于此三帝矣(指吴天、北极、天皇三帝)。”(《上清灵宝大法》卷四)“昔龙汉有一国王其名周御,圣德无边,时人禀受八万四千大劫。王有玉妃,明哲慈慧号曰紫光夫人,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乾坤,以裨造化。后三千劫,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荣茂之时,游戏后苑至金莲花温玉池边,脱服澡盥,忽有所感,莲花九苞,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于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掌握符图纪纲元化为众星之主领也。”(《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后土皇地祗

道教神灵,居四御之末位。全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俗称“后土娘娘”。“后土”之称始于春秋,其身份、来历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说法。汉代列入皇朝祀典,为历代帝王所沿袭。宋微宗封后土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宋史·本纪》卷二二)宋代时,道教列为“四御”尊神之一。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二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祗于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母焉。”元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抵”称:“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谓:土者,乃天地初判黄土也,故谓土母焉。”


东极青玄上帝

即救苦天尊。道书称:“开度则东极救苦上帝,南极朱陵大帝;祈攘则东极青玄上帝,东极青华大帝。救苦即青玄,只避世间,名字拘忌耳。”又称:“太一寻声救苦天尊青玄上帝”、“救苦青玄大帝”等。(《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卷三三,卷四四)。


救苦天尊

有“太一(乙)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称呼。据《太一救苦护身经》: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若遇各种苦难,只须“念诵圣号”即可“解忧排难,化凶为吉”,也可“功行圆满,白日升天。”《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七:“太一寻声救苦天尊主炼仙魄”和“太一救苦天尊随形赴感,寻声救苦天尊应念垂慈”。又《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六:“东方慈悲救苦天尊,南方好生救苦天尊,西方平等救苦天尊、北方大慈救苦天尊,东北方普济救苦天尊,东南方无量救苦天尊,西南方等观救苦天尊,西北方惠化救苦天尊,上方遍慈救苦天尊,下方广济救苦天尊。”《九幽醮图》有左为太一救苦天尊,依次为上方、西南方、东北方、西方、东方五方救苦天尊;右为寻声救苦天尊,依次为下方、西北方、东南方、北方、南方五方救苦天尊的坛场因式。(《黄第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另《太上灵宝十方应号天尊忏》卷一○有“敬礼足十方大慈应号天尊一千二百”。《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有“清荡血湖,超度罪魂”之说。


太一救苦天尊

见“救苦天尊”“九天尊”条。


四海王

亦称“四海水帝神王”,即“东海渊圣广德王,南海洪圣广利王,西海通圣广润王,北海冲圣广泽王。”(《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九)“东海水府仙官居青华宫,系广德王所理,庙在莱州;南海水府仙官居丹陵宫,系广利王所理,庙在广州;西海水府仙官居素灵宫,系广润王所理,庙在河中府;北海水府仙宫居玄具宫,系广泽王所理,庙在孟州。”(《洞渊集》卷五)“东海水帝神王,姓王讳度源,头建太晨宝明之冠,衣青文翠羽飞裙;南海水帝神王,姓开讳纳灵,头建太晨宝明之冠,衣赤锦文裙;西海水帝神王,姓道讳洞清,头建太晨宝明之冠,衣素锦飞裙;北海水帝神王,姓噏讳渊元,头建太晨宝明之冠,衣玄饰飞裙。”(《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又“四海神名:东海神名阿明,西海神名咒良,南海神名巨乘,北海神名愚强”。(《上清黄庭养神经》)
四海龙王

见“龙王”条。


四渎源王

亦称“四渎水帝”。即“江渎广源王,河渎灵源王,淮渎长源王,济渎清源王。”(《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一○,《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四圣真君

“四圣之奉,著于隋唐”(《道家金石略》,《四圣延祥观碑铭》)即“天蓬元帅,天猷副元帅,真武将军,黑煞将军。”(《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天蓬紫微大帅万神祖宗,天猷副元师游行太空,黑煞大圣尧火斩凶,真武角将乞水玄酆。”(《太上三洞咒经》卷五)宋代以来,黑煞将军为朔圣保德真君所代替或合二为一。其全称:天蓬大元帅真君、天酞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真武灵应佑圣真君。(《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亦称“北极四圣”、“北方四元帅”。“北极天蓬八十一军大元帅、护国消魔真君、证果法云普复天尊;北极天猷大元师普化天帝、证果冲和应善天尊;北极翊圣黑杀大元帅、储庆保德真君、证果游行三界天尊;北极佑圣真武大元帅、玄天元圣仁威上帝金阙化身、证果终劫济苦天尊。”(《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琼魁元帅天威天蓬,威灵炁焰万神祖宗;明元副帅天猷天雄,自号慧奕诸天齐功;翅圣大神天灵大冲,内讳拓摇斩邪灭踪;真武大圣天武天童,内名玄武严摄北部。北极四圣,显灵威雄,下游尘世,上登玉窿,坐南斗内,立北斗中。”(《太上三洞神咒)卷五)又作为四方上帝,“天蓬苍天上帝,天猷丹天上市,翊圣皓天上帝,佑圣玄天上帝。”(《无上黄箓大斋立咸仪)卷五五)。


天蓬真君

见“四圣真君”条。“按天蓬神即北帝下将也。《经》云:天蓬本形是北斗第九星也,即金眉老君,化身伏魔,救护众生,无间男女,悉可奉之。”“天蓬金头大圣,四面八手,身长五十丈,著金甲,手持剑戟、帝钟、神印,兵三十万骑。”(《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三)。


天猷真君

道教天神,见“四圣真君”条。“天猷神将,威制群魔,头戴天圆,足履地方,冠带九气,结为衣裳,日为圆象,月为圆光,身披北斗,六甲九章,左踞河魁,右倚天是,能伏邪鬼,烁除不祥,神丁一渝,鬼秽消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


真武真君

亦称“真武大帝”。原名玄武,为四象之一,后尊为四圣真君之一,又演化为玄天上帝。玄武本为古老神话的北方之神,道教的北方七宿星君。约在隋唐时号为玄武将军,“本号玄武,避宋庙讳改赐曰真武。真者正也,武者神也。”北宋中期其神话故事:“昔有净乐王与善胜皇后,梦吞日光,觉而有娠,怀胎十四个月,于开皇元年甲辰之岁,三月建辰初三日午时诞于王宫,生而神灵,长而勇猛,不统王位,唯务修行。辅助玉帝,誓断天下妖魔,救护群品,日夜于王宫中发此誓愿,父王不能禁制,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中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登天。玉帝闻其勇猛,敕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以断天下妖邪。”(《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并有“玄元圣祖八十一次显为老君,八十二次变为玄武,故知玄武者,老君变化之身,武曲显灵之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真武身长百尺,散发,金锁甲育,足踏五色灵龟,又名螣蛇,八卦之龟,按剑立眼如电光。”(《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二)。


黑煞将军

见“四圣真君”条。“北方黑煞五气天君,光华日月,威备乾坤,走符摄箓,断绝鬼门,行神布气,辟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将军,雷公霹雷,电掣风奔,刀剑如雨,队仗如云,手执帝钟,头戴昆仑,行尧天下,坟捉鬼神。”(《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


翊圣保德真君

为宋代始奉,四圣真君之一。据《翊圣保德传》:宋建隆之初(960年),周至县民张守真游终南山所遇真君,降言曰:“吾乃高天大圣玉帝辅臣,盖遵符命,降卫宋朝社稷,来定遐长基业。”有为宋太宗继其兄长赵匡胤之皇位立了功、太平兴国初为太宗亲征太原出了力的神话故事,封“玉帝辅臣”为“翊圣将军”。“真君忽降言曰,汝当上问官家所言‘翊圣者,翊子何圣?’太宗览之谓:玉皇辅臣,所辅朔者上帝也”。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诏朝圣将军宜加号曰翊圣保德真君。


四方老子天尊

亦称“诸天玄号老子天尊”。为修洞天灵宝导引斋法时,以礼敬老子天尊为主。有四方三十二天老子尊名号和诸天(三十三天)玄号老子天尊。“东方八天老子天尊:太玄老子总御(谓)天尊,玄微老子八明天尊,玄御老子流霞天尊,太丹老子三真天尊,黄庭老子太乙天尊,北帝老子太皇天尊,天成老子显炁(混)天尊,紫极老子回真天尊。”“南方八天老子天尊:龟山老子五炁天尊,圆行老子宝(保)铄天尊,导通老子侍极(德)天尊,干诵(通)老子回道天尊,四明(座)老子随生天尊,玄庆(昙)老子云光天尊,游玄(言)老子上京(景)天尊,宝量老子元老天尊。”“西方八天老子天尊:太衡(微)老子普(三)度天尊,九炁(极)老子真化(百唱)天尊,黄老(太皇)老子度生天尊,紫阳老子养神天尊,定相老子飞行天尊,高业老子欢天天尊,飞黄老子九天天尊,大法老子玄极天尊。”“北方八天老子天尊:回元老子三素(度)天尊,六合老子北度(八辰)天尊,紫度老子流要天尊,兴相老子真炁天尊,劝化老子至容天尊,百仙老子延真天尊,兵刃(劫)老子五炁天尊,九变老子清静天尊。”以上为四方三十二天老子天尊,凡括号内为“诸天玄号老子天尊”与“四方老子天尊”名号之异,并多一个“元孙老子素黄天尊”。所谓“诸天玄号”即三十三天玄号老子天尊。(《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据《太上导引三光九变妙经》:“脩洞天灵宝导引斋法,当以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六阳斋月正中之时,随方敬礼老子天尊,首礼投地三十二礼,散华烧香,昼日祈请,燃灯静念,夜以朝仟,一心丹竭。善感臻至真太神,当自冥应克得道感,度学道之人也。”


诸天玄号老子天尊

“见四方老子天尊。”条。


玄天上帝

本为真武真君,于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12月正式敕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元史·本纪》)《道法会元》:“教主北极镇天真武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玄帝果先天始炁五灵玄老太阴天一之化。按《混洞赤文》所载:玄帝乃先天始炁,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始真人。中三皇时下降为太初真人,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黄帝时下降符太阳之精,托胎于净乐国王善胜皇后,孕秀一十四月,则太上八十二化也。”玄帝诞于王宫,“生而灵异,举错隐显,聪以知远,明能察微,年及七岁,经书一览,仰观俯视,靡所不通。”“玄帝长而勇猛,不统王位”,十五岁“辞亲慕道”,经历了“元君授道”、“天帝赐剑”、’“九渡涧阻群臣”、“童真内练,捂杵成针”以及“折梅寄榔”、“蓬莱仙侣”等,而于“紫霄圆道”至“白日上升”。“玄帝飞升至金阙,朝参王陛,上帝告曰:卿往北方统摄玄武之位,以断天下邪魔。”“玄帝所居之宫,则曰天一真庆宫,在紫微北上太素秀乐禁上天,太虚无上常融天,二天之间宫殿巍峨,皆自然妙炁所结,此处则玉虚无色界也。”“玉虚师相玄天上帝。”(《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一)据称:“唐则天时,赠为武当山传道真武灵应真君。”元时,“国家肇基朔方。以神武定天下”,“大德八年(1304年)三月“特加号玄天元圣仁威上帝。”(《玄天上帝启圣灵异录》明时,“北极玄天上帝真武之神,其有功德于我国家者大矣!”(明《御制真武庙碑》)为此,明成祖大修武当宫观,供奉玄天上帝,成为武当山道教圣地之特色。


玄中大法师

一般指太上老君。“玄中大法师乃元始立教之后,至上皇元年五劫同启,五行全形,五炁俱备,化生诸真诸仙,应五劫之内化生玄中之精,精中之玄,皆是上皇,故劫号上皇,五劫之中化生。玄中大法师乃禀五炁之精英与天真皇人,集云成章,龙胎石景,亿万符书。三部十条悉为正文,玄中大法师方始立教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天皇时,老君降世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大法师。”(《混元圣纪》卷一)“玄中大法师十号:一号无名之君,二号无上玄老,三号太上老君,四号高上老子,五号天皇大帝,六号玄中法师,七号有古先生,八号金阙帝君,九号虚无真人,十号太上高皇。”(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下)还有“玄中大法师静老天尊”之称。(《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七)。
玉虚上帝

早期《上清大洞真经》称“上皇玉虚君”。“玉虚乃虚无玉京修行之人得度无色界,以入四种民无之上玉京虚无道境。”(《元始无量度入上品妙经内义》卷四)“玉虚上帝,出《玉清秘录》。”(《道门定制》卷三)“第二上皇玉虚君,内名离堂合推运入于地上音延天骨辟龙毒”。“上皇玉虚君,元紫皇之气,讳明世兰,字曲常清。”(《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卷二)。


玉清神母元君

“昔在劫初玉清神母元君,是浮黎元始天尊之后,长子为玉清元始天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西王母

即“王母娘娘”、“金母”、“西姥”。道教诸女仙之尊神,职掌瘟疫、刑法。《山海经》: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最初可能源于西域某一部落的图腾,战国时已逐渐神化。《庄子·大宗师》称其得道后“莫知其始,莫知其终”;《穆天子传》称其为与周穆王同席饮宴伴歌的天帝之女;《汉武帝内传》,形容其为艳压群芳、侍仙如云、武帝拜受教命的威严女神。在《墉城集仙录》中,西王母原来的图腾化形象降为西王母的使者,即西方白虎之神,而西王母则由西华至妙之气幻化而成,亦升为掌管女仙名籍的众仙之长。民间传说西王母设蟠桃寿宴的故事,原出于《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把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的故事;民间又将西王母视为长生不死的象征,则出于《淮南子》、《览冥训》、《搜神记》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的记载。明清时,民间又称西王母为玉皇大帝之后。西王母源于先民的女性崇拜,秦汉方仙道以为女人成仙必谒“金母”,与东王公并称,视为女仙之首。


金母元君

见“西王母”条。


先天元后

即老于之母玄妙玉女。天师道奉老子为教祖,将老子及老子之道加以神化,谓元气之气经相因变化生玄妙玉女,玄妙玉女也是气,其变化又生出老子。天师道遂又将玄妙玉女尊为先天元后。天师道经书《道法会元》卷二:“先天元后乃老子之母玄妙玉女,犹太宗以轩辕黄帝为始祖,故尊事黄帝为圣祖,先天太后即黄帝母也。”


扶桑大帝

原称东霞扶桑大帝,《枕中书》称: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阳父。《真记》有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元始上真众仙记》)早期上清大洞真经》称:“扶桑大帝九老仙皇君。”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列第二神阶左位“太微东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可能由于扶桑大帝住于碧海中,又与道教三官”之水官相联系,称:“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 (《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泛称“水府扶桑大帝”。可“指挥下三河、四海、九江、四渎、五湖、七泽、溪谷、川源、桥梁、堰闸、龙宫水园、应干责役、冥狱去处、照应神吏、备去姓名、根刷亡过,拔出羁囚其地,水沉没罪魂之众。”(《上清灵宝大法》卷六三,道门定制》卷三)“第三十五扶桑大帝九老仙皇君,内名盈劫连邕玉升,地上音车离苦去百毒。”(《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扶桑大帝君,三素云也。少时大帝君乘光明八道之舆,上诣太微宫。”(《上清八道秘言图》)。


灵宝三师

即“灵宝经、籍、度三师”(《灵宝无量度人上清大法》卷四七)“经云:非师不度,非师不仙。又云:先存三师,然后行道。”(《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故受道尊奉其为度师乎,度师之师曰籍师,籍者嗣也,嗣籍真乘,离凡契道。籍师之师曰经师,经者由也,由师开悟、舍凡登仙,三师之重,媲于祖宗。”(《洞玄灵宝三师记》“灵宝经师或授尊经而典禁,应劫出书以度人者,郁罗翘真人也;灵宝籍师或掌神文之科格,主录勒籍,以升品授符授仙以度者,真定光真人也;灵宝度师或遵元格而渲教敷宣玄范,以符真随方应化者,光妙音真人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


社稷众神

“太社神,太稷神,土翁神,土母神,谷父神,蚕母神,播种五谷神,树木花果神,春苟芒神,夏祝融神,秋蓐收神,冬玄冥神。”(《道门定制》卷三)。
金阙后圣太平帝君

道教天神,早称“金阙后圣太平李真天帝”,见于《上清大洞真经》,为《二十九章经》之第三十。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编为“第三中位”,称“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七域修真证品图》由下而上列为“第五太极真人果位,其宫阙在太清之上,上清之下,老君所治。”后由于太清与太极的融合, “太清境太极宫太上老君”(《要修科仪戒律钞》引《太真科》)及“金阙后圣玄元太上老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八二)等的出现,此金阙后圣太平帝君与太上老君合为一神了。“皇天金阙后圣太平帝君,太极宫之高帝也。地皇之裔,生而灵异,早悟大道,勋业著于丹台,位号编于太极,上清赐命,总统群真,封掌兆民、山川、河海、八极、九该莫不尽。”(《太平经短文序》)“上清金阙后圣帝君李讳弘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盖地皇之胄,玄帝时人,上和七年岁在丙子三月直合日,始育于北国天刚山下,李氏之家,母先梦玄云日月缠女形,乃感而怀焉。行年二十而有金姿玉彦,遂弃家离亲,超迹风尘,潜室长斋,浮游名山。爱有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琼舆,来迎圣君,以登上清宫。赐玉凤玺,神虎之符,飞行之羽、裙、带、冠、受书为上清金阙后圣帝君,上升上清,中游太极宫,下治十天,封掌兆民及诸天河海神仙,地原阴察郁绝洞台。到壬辰之年三月六日,圣君来下光临于兆民矣!”(《上清后圣道君列纪》)。


明星道君

据《度人经》宋元人注:“太皇,即明皇道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下,《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解》卷中)元代《清微斋法》释:“玉虚明皇道君,讳邦旭,乃总仙上真玄中大法师也,主天枢省事。”南宋《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玄中教主灵宝玉虚明皇道君。”早在北周《无上秘要》神谱中排列为“灵宝至真明皇道君玄中大法师”,唐末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四所列神谱亦同。


高上玉帝

早期《上清大洞真经》称。皇上玉帝君”。据《玉帝圣号同异考):‘玉帝圣号.祟自浩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极玉帝,汉光武上后天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弯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世不详考,谬谓帝即帝释,不知玉帝名号,各有不同,其四玉帝,俱属高上玉帝统御。”(《皇经集注》卷一)由此可见与玉皇大帝是有所区别。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第一神阶右位之最末的“高上玉帝”当属此玉帝。“第三皇上玉帝君内名珠郁罗广都灵,地上音长存体去害子。”(《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皇上玉帝,元高晨之气,讳大宁字大幽始。”(《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二)。


消魔大王

亦称“北帝大魔王”。“魔王”之说由佛教衍化而来。《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北台金玄洞微玉清消魔大王,生乎始劫之中.二仪分判,三象植灵,天地翳莽,幽幽冥冥,正诞于北漠广寒之庭。平丘中域,寒谷之宾,元为我父,玄为我母,始结我身以三气为字。高上玉皇授以《金真玉光紫文》、丹章、玉空、凤函命、魔灵幅、封掌九玄,总领五岳,捡摄北酆,匡正三五、馘斩六天,受任上官,咸制万灵。消魔大王治天北广寒七宫,下领北罗酆山,北帝大魔王即住在山上纣绝阴天宫中,有大魔王姓宛躬,讳产生(后演变为五帝之黄帝大魔王的隐讳)官属三万八千人名,悉隶属于消魔大王。凡后学成仙,消魔大王皆使大魔王保举列言,然后用乃得飞行上清。”


北帝大魔王

见“消魔大王”条。


虚皇上帝

早期《上清大洞真经》为“高上虚皇君”。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第一神阶中位“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左位列“东明、西华、北玄、南朱高上虚皇道君”,右位列“太上虚皇道君”。“第一高上虚皇道君,内名三兰罗波建台,矜上音天命长人恒宁”(《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高上虚皇君,元上皇之气,讳幽造字大法朗,形化七千万丈,以冬三月头建无上七曜宝冠,衣明光飞锦珠袍,佩丹皇玉华,常乘九色之云,坐九色狮子,光明焕耀在玉清之上。”(《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虚皇上帝金策白简敕:制九幽赦拔五苦,吞火食炭,变为甘露。遵之者万福如山,谤之者幽沉无数”。“北帝启陈,虚皇演说,曲湛窟恩,广度无间。”(《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四)。

酆都诸圣

即得鬼官道人。有北阴酆都大帝,佐理太上灵君,助理玄滋天君,酆都上相君,酆都太傅君,酆都东明公,酆都南明公,酆都西明公,酆都北明公,酆都鬼官北斗君,酆都三官都禁郎,酆都水官司命君,酆都右禁司君,酆都主非使者,酆都执盖郎,酆都大禁晨,酆都侍帝晨,酆都中禁晨,酆都西明郎等。(《道门定制》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第七神阶,对上述酆都诸圣,均有所列:其中位酆都北阴大帝,为炎帝大庭氏,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其左位:北帝上相秦始皇,北帝太傅魏武帝,西明公周文王,东明公夏启,南明公召爽,北明公吴季札,鬼官北斗君周武王,三官都禁郎齐桓公,水官司命晋文公,大农晨二人汉光武帝、孙文台名坚,还有中禁、右禁、侍帝晨,执盖郎,主非使者,西门郎等,均列有姓名。


酆都大帝

亦称“北阴酆都大帝”,道教具界之神。最早于《真纪》为“五方鬼帝”。(《元始上真众仙纪》)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的第七神阶中位,北周《无上秘要》的“得鬼官道人名品”均列“酆都北阴大帝”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其“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车取}周迥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真话。阐幽微》)民间流传的四川酆都县之“鬼城”,是附和汉代仙人王方平、阴长生曾在四川平都山修道成仙,二仙之姓合成“阴王”,误为阴间之王,大概北方罗酆山也就附和为四川酆都山(亦称“平都山”)了,成为有名的“鬼国都城”。


酆都六天宫真灵

亦称“六天宫仙官”。六天宫为鬼神之宫也。“封绝阴天宫主宰真灵,明神(晨)耐犯武成天宫主宰真灵,泰煞谅事宗天宫主宰真灵,敢司连宛屡天宫主宰真灵,恬照罪气天宫主宰真灵,宗灵七非天宫主宰真灵。”(《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天汉

即“天河”,亦称“银河”、“银汉”。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天汉,亦谓之汉津,起于东方箕尾之间,分为二道:其南经传说鱼星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经龟贯其下次终南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夹匏瓜、络人、星杵、造父、螣蛇、王良、附路、阁道、此端门太陵、天舡、卷舌,而南行,路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并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关丘、天狗、天纪、天稷、在七星南而没。津汉为金水之气,其本为水汉,星多则水、星少则旱。


星辰

道教神灵名词。道教言及开天辟地、自然变化时将星辰神化,尊之为神。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云:星为万物之精。水之精、山川之精气皆上为列星。阳精上为日,日分而为星,因此星字即由日、生二字组成。辰指北辰,谓之北极辰。为星居之处。道教称日、月和二十八宿为星辰,各为神明。星辰亦称星煞。星煞指天星、地煞。黄帝曾分星次,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道教认为星辰为神明,各有所主,不可冒犯。


星君

指道教祟奉的星神。道教认为星为日所生,故写作日、生。又云万物之精上为列星。道教对星官的崇洋特别重视,在其神仙体系中,星神位尊,且数量极大。星神中居最高位者为“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即北斗星,又称北辰。还有“勾陈星宫天皇大帝。”道教所祟奉的星君很多,据《上清灵宝大法》载,有“金木水火土星君、”“北斗七元辅弼星君”、“南斗诸星君。”据《道门定制》载,则有“十一大曜真君”、“北斗中星君”、“南斗太帝众真”、“东斗六阳星君”、“西斗六明星君”和“中斗星君”。还有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区众星君,紫微外座众星君,北极四相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等。


二十八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凡二十八宿各有司,尽关璇玑之分,若风雨雷雹人间万汇,并随武威占尅。无不具载,明者察之。”角宿星君主人间雨泽,亢宿星君主人问大风,氏宿星君主人间狂风,房宿星君主惊风骇雨,心宿星君主人间雨泽,尾宿星君主样云瑞气。箕宿星君主斜风细雨(东方七宿星君);斗宿星君、牛宿星君主云气,女宿星君主阴阳,虚宿星君主人间大风,危宿星君主旋风走石,室宿星君主人问阴缀、壁宿星君(北方七宿星君);奎宿星君,壁奎主人间风雨,娄宿星君主人间大风,胃宿星君主人间风,昴宿星君主人间晴,毕宿星君主天地开奉,觜宿星君主人间风雨,参宿星君主人间风雨(西方七宿星君);井宿星君主天色昏黄,鬼宿星君主天色昏昧,柳宿星君主天色昏。星宿星君主天气晴朗,张宿星君主时气不和大热,翼宿星君主晴朗,轸宿星君主晴。(《北斗治法武威经》,《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五,《道门定制》卷三)《道法会元》卷一一四有“二十八宿雷王”之称。
东方七宿星君

见“青龙”、“二十八宿星君”条。


角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角宿天门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运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洞渊集》卷八:“角宿天门星君上应太焕极瑶天,照临郑国分野,掌海外伽密国、夜市国、迦陵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将军兵甲、雨泽、延生、农田耕稼之司”。


充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亢宿天庭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亢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亢宿天庭星君,上应玄明恭庆天,照临郑国分野,掌海外西天竺国、乾他国、罗谢{风日}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瘟灾、大风、飏石、百药、国师、三公、五老百官禄秩之司”。


氏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氏宿天府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丙从官阳神也,氏星神主之,阳神十三人,姓王名师子,衣青纱单衣,氏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氏宿天府星君上应观明端静天,照临郑国分野,掌海外迦业国、弥罗国、新头国、毗摩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后妃宫府、山林草木、雨水淫泆之司。”


房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房宿天驷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丁从官阴神也,房星神主之,阴神八人,姓洪名寄生、衣绛绯单衣,房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房宿天驷星君,上应虚明堂曜天,照临宋国分野,掌海外豁寻国、孛攵文律国、黑衣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后妃藏内宝器金玉、管籥惊风骇雨、负重擎骆之司。”


心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心宿天王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戊从官阳神也,心星神主之。心星火也,为工故在东方。阳神五人,姓女名涂祖,牛头人身,衣黄单衣,带剑,心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心宿天王星君,上应竺落皇崖天,照临宋国分野,掌海外大食国、独足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帝王明堂、雨泽、工役技艺百巧之司。”


尾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尾宿天鸡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己从官阴神也,尾星神主之。阴神十一人,姓涂名徐泽,光头人身,衣青单衣,尾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尾宿天鸡星君,上应耀明宗飘天,照临燕国分野,掌海外罽宾国、计罗国、多乌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祥云瑞雾、女人不和之司”。


箕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箕宿天津(律)星君”,属东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庚从官阳神也,箕星神主之,桑木者,箕星之精也,阳神十一人,姓(元阙)名仲,衣飘飘玉纱单衣,箕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箕宿天律星君,上应玄明恭华天,照临燕国分野,掌海外糠国、解苏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斜风细雨、奸邪诣妄、蛮夷狐狢、庸狄津梁水族之司。”


北方七宿星君

见“玄武”、“二十八宿星君”条。


斗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斗宿天庙(府)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辛从官阴神也,南斗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阳名多,衣青单衣,持矛,南斗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斗宿天府星君,上应太极蒙翳天,照临吴国分野,掌海外吐火罗国、穿鼻国、西皇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进士登科爵禄、微风细雨、斜斗升合秤尺之司。”


牛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牛宿天机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壬从官阳神也,牛星神主之,阳神十二人,姓柳名将生,衣绰玄单衣,牛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牛宿天机星君,上应虚无越衡天,照临吴国分野,掌海外北番、黑山三大部落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云雾霜雪、牛羊六畜牺牲、足虫百半百獣、南越百蛮之司。”
女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女宿天女(纽)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癸从官阴神也,女星神主之,阴神姓刁名徐字郁子,犬头人身,女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女宿天女星君,上应上明七曜摩夷天,照临吴国分野,掌海外竖发国、女国、狗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裁缝衣物、嫁娶娉偶、阴凝大风之司。”


虚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虚宿天卿(府)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寅从官孟神也,虚星神主之。槐者,虚星之精也。孟神四人姓木名徐他。鼠头人身,衣银黑单衣,带剑,虚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虚宿天府星君,上应元明文举天,照临齐国分野,掌海外拂林国、无影国、木枝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宫室庙堂盖屋、祭祀考妣、五虚六耗、悲泣之司。”


危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危宿天钱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卯从官仲神也,危星神主之。仲神十一人,姓刘名归生,衣琼纹单衣,带剑,危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危宿天钱星君,上应玄胎平育天,照临齐国分野,掌海外土番国、同国、东天竺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丘陵坟墓悲泣、旋风沙石、危厄险难之司。”


室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室宿天廪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辰从官季神也,营室星神主之。营室之内,五色杂神,营室天子受命之司,水官星神主之。季神八人,姓吕名升,衣黄锦单衣,营室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室宿天廪星君,上应清明何童天,照临卫国分野,掌海外金山十姓、九姓三大部落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宫室金户玉堂、文章图籍、军料府库、阴翳凝滞之司。”


壁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壁宿天市星君”,属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巳从官盂神也,东壁星神主之,孟神七人,姓石名苏和,豕头人身,衣黑单衣,带剑,东壁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壁宿天市星君,上应太明玉完天,照临卫国分野,掌海外龟兹国、于阗国、疏启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文章图书秘府、阴寒雨泽霹雷、五谷百果之司。”

西方七宿星君

见“白虎”“二十八宿星君”条。


奎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奎宿天将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午从官仲神也,奎星神主之,仲神六人,姓黑名石胜,衣丹纱单衣。带剑,奎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奎宿天将星君,上应太极平育贾奕天,照临鲁国分野,掌海外单于国、地亢国、火胡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武库兵甲戈矛、沟渎池亭、风雨雷电之司。”


娄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娄宿天狱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未从官季神也,娄星神主之,季神十三人,姓竺名远来,衣流荧单衣,娄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娄宿天狱星君,上应龙变梵度天,照临鲁国分野,掌海外三山国、仙官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宫观寺院禁苑内庭、供给牺牲郊祀斋醮之司。”


胃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胃宿天仓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申从官孟神也,胃星神主之,盂神八人,姓冯名谢君,衣流黄单衣,带剑,胃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胃宿天仓星君,上应太释玉隆天,照临赵国分野,掌海外高丽国、扶馀因。南竺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仓库、积聚金银珍宝正帛、雷公五谷之司。”


昂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昂宿天目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酉从官仲神也,昂星神主之,仲神四人,姓张名弩小,衣绿青单衣,昂里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昴宿天日星君,上应太虚无上常融天,照临赵国分野,掌海外舍卫国、摩陁国、北天竺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天地晴明、去衰除祸、狱典营吏、刑罚囚系考决之司。”
毕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毕宿天耳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戊从官季神也,毕星神主之,季神姓桑名公孙,带剑,衣白毛单衣,毕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毕宿天耳星君,上应太素秀乐禁上天,照临赵国分野,掌海外震且国、雪山国、龙中天主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天地开泰、朱轮宝盖、边兵守境封疆安宁之司。”


觜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觜宿天屏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亥从官孟神也,觜星神主之,孟神十一人,姓王名平,衣龙青单衣,觜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留宿天屏星君,上应太文翰宠妙成天,照临晋国分野,掌海外婆罗国、奈毗耶国、摘棘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收敛万物、风雷雨泽、山川房庙、鬼魅妖怪之司。”


参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参宿天水星君”,属西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子从宫仲神也,参宿星神主之,仲神八人,姓铜名徐舒,衣黄排单衣,带剑,参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参宿天水星君,上应渊通元洞天,照临晋国分野,掌海外毗汉国、复照国、雕题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将军权衡境域、杀罚冤仇、劫夺忿悦之司。”


南方七宿星君

见“朱雀”、“二十八宿星君”。


并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井宿天井(泉)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丑从官季神也,井星神主之,季神九人,名博阳,衣黄水单衣,带剑,能致凤凰玄武,东井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井宿天井星君,上应无极县誓天,照临秦国分野,掌海外真猎国、林邑国、身形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天色昏暗、池塘坡井、桥梁大水江湖、鱼龙介族之司。”


鬼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鬼宿天匮(馈)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震乾之长男也,鬼星神主之,长男神五人,姓作名涂于,蛇头黑神,带剑,衣赤野单衣,鬼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鬼宿天医星君,上应上揲阮乐天,照临秦国分野,掌海外交趾国、文身国、随罗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积主金玉疋帛、丧祸咒诅、毒药司察奸恶之司。”


柳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柳宿天厨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坎乾之中子也,柳星神主之,中男神四人,姓角名石襄,羊头人身,衣黄韦单衣,柳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柳宿天厨星君,上应无思江由天,照临周国分野,掌海外昆明国、蛮尾国、甘露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庖厨食味、天色昏黄、雷雨、兵戈草贼之司。”


星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星宿天库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艮乾之少子也,七星神主之,少子神五人,名胜子,衣飞霞单衣,七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星宿天库星君,上应太皇翁重浮容天,照临周国分野,掌海外东天竺国、泥婆国、狗头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裁缝衣装文绣、晴明、刀剑血光之司。”


张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张宿天秤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巽坤之长女也.张星神主之,长女神五人,姓李名神子,衣赤血单衣,张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张宿天秤星君,上应始皇孝芒天,照临周围分野,掌海外弘誓国、河陵国、婆利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宗庙、珍宝衣服、赐冥宾客、寒热时炁不和大寒热、父子不睦、兄弟不和之司。”


翼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翼宿天都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离坤之中女也,翼星神主之,中女神十人,姓张名奴子,衣赭黑单衣,带剑,翼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翼宿天都星君,上应显定极风天,照临楚国分野,掌海外棱伽国、婆踵国、没罗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乐府调五音六律、水府鱼龙、飞走群毛万类之司。”


轸宿星君

道教星辰神二十八宿星君之一,亦称“轻宿天阶(街)星君”,属南方七宿。《云笈七签》卷二四《二十八宿》: “兑坤之少女也,轸星神主之,少女(神)五人,姓□名苏子,衣流黄单衣,(轸星神主之)。”《洞渊集》卷八:“珍宿天{土皆}星君,上应太安皇崖天,照临楚国分野,掌海外南天竺国、躭身国、师子国并九小国,下管人间天地明朗、哭泣离别、宫府口舌、凶思危难之司。”


七十二地煞

道教称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每个地煞星各有一个神,称为七十二地煞。道士斋酿作法时,常召七十二地煞与三十六天是神将下凡驱魔。《水济传》因以附会梁山泊中的七十二个头领。《水浒传》:“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是,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陵。”


十二宫神

又称“十二宫分星君”(《金箓设醮仪》)、“十二宫辰星君”。(《金箓延寿设醮仪》)《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道门定制》卷三,“天称官尊神、天蝎宫尊神、人马宫尊神、磨蝎宫尊神、双鱼宫尊神、宝瓶宫尊神、白羊宫尊神、金牛宫尊神、阴阳宫尊神、巨蟹宫尊神、狮子宫尊神、双女宫尊神。”其“十二宫辰星君”之称,依次为“天秤宫辰星君……双女宫辰星君。”(《中天紫微星真宝忏》)。
三垣

我国古代将全天的垣星分为三区,即“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代观象家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中心,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一区,即“紫微垣”;在紫微垣外,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区。道教祟拜星象,奉星辰为神,遂以“三垣”之说区分星神之域。紫微垣为帝王之星北极星所居之处,五星属于太微垣,二十八宿属于天市垣。三垣列宿,各有所主。(见《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紫微垣众星君

亦称“紫微垣帝座星君”。我国古代天文的“三垣”之一,道教沿袭称:“紫微垣帝座二星,天皇大帝、北极大帝;太子星君、庶于星君、后宫星君、四辅星君、勾陈星君、五帝内座星君、天柱星君、六甲星君、华盖星君、御女星君、柱史星君、女史星君、尚书星君、大理星君、阴德星君、阳德星君、天床星君、天一星君、太一星君、东蕃左枢星君、东善上宰星君、东蕃少宰星君、东蕃上辅(弼)星君、东善少辅(弼)星君、东蕃上卫星君、东蕃少卫星君、东蕃少巫星君、西蕃右枢星君、西蕃少尉星君、西蕃上辅星君、西蕃少辅星君、西蕃上卫星君、西蕃少卫星君。”(《道门定制》卷三,《上演灵宝大法》卷三九)。


太微垣众星君

亦称“太微垣帝座星君”。太微垣是我国古代天文的“三垣”之一,道教沿袭此称。“太微垣:五天帝座星君、太子星君、从官星君、三公内座星君、元卿内座星君、内五诸侯星君、幸臣星君、谒者星君、虎贲星君、郎位星君、常陈星君、东蕃左执法星君、东蕃上相星君、东蕃次相星君、东蕃上将星君、东蕃次将星君、西蕃右执法星君、西蕃上相星君、西蕃次相星君、西蕃上将星君、西蕃次将星君。”(《道门定制》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天市垣众星君

亦称“天市垣帝座星君”。天市垣是我国古代天文的“三垣”之一,道教沿袭此称。“天市垣:帝座星君、侯星星君、官(宦)者星君、宗正星君、宗人星君、宗星星君、斗星星君、斛星星君、列肆居君、东肆星君、市楼星君,屠肆星君、帛度星君、南海星君、燕星星君、东海星君、徐星星君、吴越星君、齐星星君、中山星君、九河星君、赵星星君、魏星星君、河中星君、河门(间)星君、晋星星君、郑星星君、周星星君、秦星星君、蜀星星君、巴星星君、梁星星君、楚星星君、韩星星君、宋星星君。”(《道门定制》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三台星君

又称“三台华盖星君”。即“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三台星天之陛官,旦为龙,昼为蛇,暮为鱼。三神者,三台之灵也。”《云笈七签》卷二四)“三台有六星,两两而起势,横豆北斗第二{鬼勺}星之前,一曰天柱,乃王公之位、在天曰三台,在人曰三公。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为下台,为司禄主兵。又曰上台司命为太尉,中台司中为司徒,下台司禄为司空。一曰泰阶上台上星护助天子,下星为女后;中台上星为诸侯,下星为卿大夫,下台上星为士,下星主庶人,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三)“三台者乃中天之大化,北斗之华盖也。”(同上卷三)故称“华盖星君”。“三台星君共增禄寿,令无祸殃。”(《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三台华盖星君

见“三台星君”条。


上台虚精星君

三台星君之一,又称“上台一黄星君”,亦称“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上台星君名虚精,身长一丈,面黄吐黄炁,散发道装,浅黄之衣,手执玉圭,乘三素玄云,顶中有黄炁。”(《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集》卷二)“上台星君号通妙玄道天尊,生生主者。虚精者乃星君之内讳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三)“上台司命主寿,上星应天子。下星应女主。”(《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步三台罡咒,上台虚精,保我千龄。”(《道法会元》卷一二六)。
上台一黄星君

见“上台虚精星君”条。


中台六淳星君

三台星君之一,又称“中台二白星君”,亦称“中台六淳司空里君”。“中台星君名六淳,一名六亭,身长一丈,面白光,吐白原满天下,道装白衣,执白圭,乘白云,顶有白炁。”(《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集》卷二)“中台星君号仁化昭德延福天尊,养养大神。六淳者乃星君之内讳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三)‘中台司中主宗室,’上星应诸侯公王,下星应卿大夫。”〔《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步三台罡咒,中台六淳卫我身形。”(《道法会元》卷一二六)。


中台二白星君

见“中台六淳星君”条。


下台曲生星君

三台星君之一,又称“下台三青星君“,亦称“下台曲生司禄星君”。“下台星君名曲生。身长一丈,面青有光,芒气如丝射,暗立青气中,道服青衣,执青圭。”(《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集》卷二)“下台星君号灵源妙有空洞天尊,护护天尊。曲生者乃星君之内讳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三)“下台司禄主兵,上星应土子,下星应庶人。”(《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步三台罡咒,下台曲生斩灭邪精,台星到处大布威灵。”(《道法会元》卷一二六)。


下台三青星君

见“下台曲生星君”条。


三十六天罡

道教称北斗众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每个天罡星各有一神。道士在斋醮作法时,常召其下凡降妖伏魔。《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卷中:“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总太无君,为吾驱祸殃。”小说家即以附会于梁山泊中的三十六位头领。《宣和遗事》前集:“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珍灭奸邪。”《水济传》七十回:“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民间亦有三十六天是、二十八宿、七十二地煞合作降妖伏魔的传说。


斗姆元君

为北斗众星之母。“斗姆尊号曰:九灵太妙白玉龟室夜光金精祖母元精;又曰:中天梵炁斗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化号大圆满月,光王;又曰:东华慈救皇君天医大圣。应号不一,主治天宝阁。”“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痫,职重天医。生诸天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其神话故事与紫光夫人生九子大致相同。“斗母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真,修炼精魄,冲然摄炁,炁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人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时上腾九华天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真,梵炁自然成章文曰:{鬼尊}{鬼帝}{鬼摩}{鬼尼}{鬼达}{鬼里}{鬼吽}{鬼钵}{鬼毛},前有天罡光敷,秘字文曰:{鬼至}{鬼尔},芒角{火斗}然是九章生神,应现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道教宫观中建有斗姆殿,供奉三目、四首、八臂的斗姆神像。


文昌星君

亦称“文昌帝君”。有“紫微垣文昌将相君、太微垣文昌三公内座星君、少微垣文昌处士博士星君。”及紫微外座的“文昌上将星君、文昌次将星君、文昌贵相星君、文昌司禄星君、文昌司命星君、文昌司寇星君。”(《道门定制》卷三)文昌者“言天地之文理盛大也。”“文昌星乃土炁所化”,“因奎壁垂芒,帝命主持斯文,壁位居亥专主图书,奎位居戍专主文章,盖奎宿有文彩,壁宿能藏书。昔赢火之后,于屋壁得古文,故壁之于文典有功焉,是以文昌宫有东壁图书。太微垣府中有南斗第五星文吕炼魂真君,又有太上九原文昌宫,文吕上相、次相、上将等星,又有文昌图流,运以化生文物,是故天地之间生成变化之道莫大于此。故曰开明三景,是为无根,无文不光,无文不明,无文不立;无文不成,无文不度,无文不生等语,实基于此。故文昌之在世者,教化之本源。”(《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二)。
文昌帝君

亦称“文昌星君”,又称“梓潼帝君”。元仁宗延枯三年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自此文昌星君与梓潼神合二为一,世俗遂称为“文昌梓潼帝君”。南宋道士有《文昌帝君阴骘文》行世,台湾还祟奉文昌、关帝、吕仙、朱衣、魁星等,合称“五文昌帝君”。


十一大曜真君

十一大曜真君,是太阳帝君、太阴元君、木德岁星星君、火德荧惑星星君、金德太白星星君,水德辰星星君,土德镇星星君,罗喉星君,计度星君,紫炁星君,月字星君。《元始天尊说十一大耀消灾神咒经》:当灾害将起时,速绘十一曜形仪,建道场,持念本《神咒经》,即可“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摄毒害,以度兆民。”


日月九曜星君

见“十一大曜真君”条。


太阳帝君

道教日神,全称“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治洞阳郁仪宫。‘太阳帝君,日宫之精”,(《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八)“主照临六合,舒和万果。”(《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日中帝君、仙官、神吏万众,皆修郁仪奔日之道。日为洞阳之宫,自然化生空青翠玉之林,天官采食花实,身生金光,日之精炁比生金鸟,{木妻}其林,朝出赐谷,夕没崦嵫,一年一周天。日宫太阳帝君,上管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天曹,注禄寿之司,常以三元万灵天官皆诣日宫检校世人罪福之目,进呈上帝诣之阳宫生籍,日魂吐九芒之炁,光莹万国,日名郁仪。”(《洞渊集》卷七)又称“太阳雷君”有“雷霆赖以威”之说。(《道法会元》卷一一○;《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太阴元君

道教月神,亦称“太阴皇君”,全称“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治洞阴结璘宫。“太阴皇君,月宫之精。”(《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八)“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月宫太阴之精,皇后大臣之象。月中帝君,仙官,神吏万众,皆修结瑶奔月之道。月为广寒洞阴之宫,自然化生育华紫桂之林,亦曰降林枝叶玉兰,神仙采食华食,寿同日月,升入玉清。魄精之炁化生玉兔、 —月一周天。月宫太阴帝君,下管五岳、四渎、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并酆都罗山百司,常以三元日冥官僚佐皆诣月宫,校定世人生死罪福之目,呈进上帝诣之阴宫死籍,月魄常泛十华之彩,光莹万国,月名结璘。”(《洞渊集》卷七)又称“太阴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雷霆赖以神。”(《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五星君

道教星辰神。“五星者是日月之灵根,天胎之五脏,天地赖以综气,日月系之而明。”(《云笈七签》卷二四)五星君为:东方木德岁星星君,南方火德荧惑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北方水德辰星星君,中央土德镇星星君。又有“木星雷君。火星雷君,金星雷君,水星雷君,土星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


五星雷君

见“五星君”条。


木德岁星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东方木德岁星重华星君”。“岁星者,木也,日之魂水之精炁也。”(《还丹众仙论》)姓碧空,名澄东。字清凝,夫人名宝容,字飞灵,居洞阳宫或治青华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东方木德星君,木之精,苍帝之子。光照三十万里,径一百里,十二年一周天。真君戴星冠,踢朱履,衣青霞寿鹤之衣,执玉简,垂七宝剑白玉环佩。下管人间山林,草木,龙蛇龟龞水族,风雷之事。木之气直行仁和司于有德。”(《洞渊集》卷七)“东方岁星主仁,生甲乙,化草木,司春令,宰蠕峭飞动千种化生之虫,凡十二岁纬—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


火德荧惑星君

五星君之、全称“南方火德荧惑执法星君”。“荧惑星者,火议,火之精得木星之炁。”(《还丹众仙论》)姓焕(皓)空,名维淳字散融,夫人名公元凝(瓶),字玄罗,居洞阳宫或治明离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南方火德荧惑星君,火之精,赤帝之子,执法之星,其精下降为风伯之神。常以十月入太微受事,光照八十万里,径约一百里,二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踢朱履,衣朱霞鹤寿之衣,执玉简,垂七星金剑白玉环佩。管人间火焰,众虫,凤凰鸡{矢鸟},乌鹊,百芬群飞鸟雀之类,火德昭彰,巡行天下。”(《洞渊集》卷七)“南方荧惑星主礼,生丙丁,化烟火,司夏令,宰匾毛羽翼千种卵生之禽,凡二岁纬一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
金德太白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西方金德太白天皓星君”。“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气。”(《还丹众仙论》)姓皓(浩)空,名德摽(寥凌)字振寻,夫人名{焱风}英,字灵恩,居素明宫或治皓灵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西方金德星君,金之精,白帝之子。主刀兵将军肃杀之威。其精下降为雨师之神,光照七十万里,径一百里,一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皓鹤白霞之衣,执玉简悬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管人间金银钢铁玉石,兔牛马牲豕鼠虫,石人石马,霜雪之事。”(《洞渊集》卷七)“西方太白(星)主义,生庚辛,化金石,司秋令宰带角无角千种胎生之兽,凡历一岁纬一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


水德辰星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北方水德辰星伺辰星君”。“辰星者水也,水之精传太白金之气。”(《还丹众仙论》)姓阴空,名启(肇){口亘},字积(精)源,夫人名玄华,字龙娥,居玄斗宫或治金玄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北方水德星君,水之精,黑帝之子。水德为天心紫辰之星,正对昆仑之顶,处紫微之宫,即元气之主,其精下降为先农之神。主发生物,光照五十万里,径一百里,一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黑霞寿鹤之衣,执玉简悬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管人间水族,铰龙群鱼,雪雹凝寒之事。博大冠五行之首,生万物之根,海滨江河宰酌之事。”(《洞渊集》卷七)“北方辰星主智,生壬癸,化水泉,司冬令,宰带甲无鳞干种湿生之族,凡历一岁纬一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


土德镇星星君

五星君之一。全称“中央土德地侯镇星星君”。“镇星者,土也,受火土宿之气。”(《还丹众仙论》)姓常空,名藏睦,字躭延,夫人名空瑶,字非贤。居上枢宫或治中黄宫。(《云笈七签》卷二四;《上清众经诸圣秘》卷一,卷五;《元始天尊说十一大曜消灾神咒经》)“中央土德星君,黄帝之子,其精下降为灵星之神,光照十二万里,径五十里,二十九年一周天。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黄霞鹤寿之衣,执玉简悬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管人间兆庶形踝虫蚁之类,雾露虹虹之属,土宿主信侯万物之事。”(《洞渊集》卷七)“中央镇星主信,生戊己,化尘土,司四季,宰圣贤愚痴千种{身果}灵之人,凡二十九岁纬一周天。”(《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


罗睺星君

十一大曜真君之一,亦称“神首罗睺星君”,全称“交初罗睺神首建星真君”。“罗睺大圣一十二宫之轮,照十二分野之流”、“交初神首、列耀中央、感光所到、山裂石穿、神通广大。”(《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四八,《太上三洞神咒》卷二)“罗睺神首星君,主九天之下二切诸恶。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纯玄霞之赃,执玉简垂七星金剑,带白玉环佩,逆行天道,顺之则昌,逆之则祸。”(《洞渊集》卷七)还有“罗睺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之称。


神首罗睺星君

见“罗睺星君”条。


计度星君

十一大曜真君之一,亦称“神尾计度星君”,全称“交中计度神尾坠星真君”。“交终神尾,威撼山川,黑气飞踊,冲塞九天。”(《太上三洞神咒》卷二)“计度神尾星君,主九天之下一切罪福,多主疾病困苦之灾。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纯玄瑞云霞帔,执玉简垂七星金剑,带白玉环佩,逆行天道,不显神光,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洞渊集》卷七)还有“计度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之称。


神尾计度星君

见“计度星君”条。


紫炁星君

十一大曜真君之一,亦称“天一紫炁星君”,全称“天一紫炁道星真君”。“道曜紫炁,降福无穷,轰天正令,制鬼除凶,神光所照,降格玄穷。”(《太上三洞神咒》卷二)“天一紫炁星君,戴星冠,蹑朱履,衣紫霞瑞云之帔,执玉简垂七星宝剑,带白玉环佩,长侍紫微垣门,降人间之百福,添禄算之司。”(《洞渊集》卷七)还有“紫炁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之称。
天一紫炁星君

见“紫炁星君”条。


月李星君

十一大曜真君之一,亦称“太一月字星君”,全称“太一月孛暗彗真君”。“威慧神猛,震断九天,神剑挥击,鬼灭九泉。”(《太上三洞神咒》卷二)”太一月李星君主九天之下一切凶杀。星君戴星冠,摄朱履,衣玄霞鹤寿之帔,执五简带七星宝剑,垂白玉环佩,逆行黑道,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洞渊集》卷七)还有“月字雷君”(《道法会元》卷一一○)之称。


太一月孛星君

见“月季星君”条。


五斗星君

“五斗”之释有二:①《真一口诀》:“斗中自有五斗,阳明为东斗,阴精为西斗,丹元为南斗,北极为北斗,天关一星为中斗。”②今解“东斗即东方七宿角亢等;西斗即西方七宿奎娄等;北斗即北方七宿斗牛等;南斗即南方七宿井鬼等;中斗即魁{鬼勺}等七宿。”“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注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众临。”(《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其星君有:“东斗生炁君,南斗司禁君,西斗司察君,北斗司命君,中斗司刑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和“东斗注算真君,南斗注生真君、西斗注名真君,北斗注死真君,中斗太微真君”(《北斗七元金玄羽章》)等称呼。


东斗星君

五斗星君之一。“东斗者,即斗之第一星,主增算寿”。《真人口诀》:“阳明为东斗”。“今解东斗即是东方七宿角亢等少阳之职,主人生之算,令人上功名也。”《东斗长生护命经》:“斗中有五星”,“东斗五星尊号:苍灵延生真君,灵光护命真君,开天大卫集福真君,大明和阳保和真君,尾极总监真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中天紫微星真宝仟》)又有东斗六阳星君之称:东斗阳度星君,东斗阳昌星君,东斗阳巨星君,东斗阳惠星君,东斗阳广星君,东斗阳辉星君。”


东斗六阳星君

见“东斗星君”条。


南斗星君

五斗星君之一。“南斗者,即斗之第五星,主上其生录也。”《真一口诀》;“丹元为南斗。”“今解南斗即南方七宿井鬼等太阳之职,又主生,故上生录也。”《南斗延寿度人经》:“斗中有六星”,“南斗六司真君尊号:天府司命上相镇国真君、天相司禄上相镇岳真君、天梁延寿保命真君、天同益算保生真君、天枢度厄文昌炼魂真君、天机上生监薄大理真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中天紫微星真保仟》,《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五四,《道门定制》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


南斗六司星君

见“南斗星君”条。


西斗星君

五斗星君之一。“西斗者,即斗之第二星,主记录其功名也。”《真一口诀》:“阴精为西斗。”“今解西斗即西方七宿奎娄等太阴之职,主记人善名也。《西斗大计护身经》“斗中有四星”,“西斗四星尊号:白标帝君,高光真君,皇灵真君,巨威真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纱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中天紫微星真宝仟》)又有“西斗六阴星君”之称:西斗阴焘星君,西斗阴受星君,西斗阴领星君,西斗阴算星君,西斗阴召星君,西斗阴考星君。”(《道门定制》卷二)。


西斗六阴星君

见“西斗星君“条。


北斗星君

见“北斗九窟星君”、“北斗七元星君”条。


中斗星君

五斗星君之一。“中斗者,斗之第七星,为四斗之首,总统一身众灵。”《真—口诀》:“天关为中斗”,“今解:中斗即魁勉等七宿,所谓中斗而总监四斗,一切众灵生死罪福之事也。”《中斗大魁长算伏魔经》:“斗中有三星”,其尊号:“中斗赫灵度世星君,中斗斡化上圣星君,中斗冲和至德星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元始无量度入上品妙经法》卷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一,《中天紫微星真宝忏》)又有“中斗七太星君”之称:“中斗大魁星君,中斗大理星君,中斗大籍星君,中斗大洲星君,中斗大申星君,中斗大固星君,中斗大济星君。”(《道门定制》卷三)。
中斗七太星君

见“中斗星君”条。


中天二大尊帝

“斗中之尊天皇大帝、斗中之主紫微大帝。”(《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一一)。


北斗九辰星君

亦称“北斗九元星君”,或称“北斗七元辅死星君”。“北斗者天地之大德大化,真炁正道,结为玄象,运乎中天,建四时,均五行,生杀万物,统治天地,察录善恶,无一物不系其所管也”;“北斗者,按《河图经·旁通图》云:北斗是九天之精魂,九地之灵魄,九星之妙象,九州之威神。”(《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一,《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上)北斗九辰星君为: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贞星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关破军星军,北斗洞明左辅星君,北斗隐元右死星君。“北斗九辰者,七星与尊帝二星也,咒中有九辰故也,后人改作七星,则不见两辰矣。”(《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夫九星者,寔九天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阴阳九官则以九星为其门户,五岳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云笈七箔签卷二十)。


北斗九皇解厄星君

见“北斗九辰星君”条。


北斗七元辅弼星君

见“北斗九辰星君”条。


北斗七元星君

“北斗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几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诸仙众真,上自天子下及黎庶,寿禄贫富,生死祸福,幽冥之事,无不属于北斗之总统也。人若诚心启祝,叩之必应。”“北斗在天居天之中,在人居人之心,心即北斗,北斗即心,如即心是佛,即佛是心是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一,卷四)北斗七元星君为: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贞星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关破军星君。“大圣北斗七元君,能解三灾厄、四杀厄、五行厄、六害厄、七伤厄、八难厄、九星厄、夫妻厄、男女厄、产生厄、复连厄、疫疠厄、精邪厄、虎狼厄、虫蛇厄、劫贼厄、枷棒厄、横死厄、咒誓厄、天罗厄、地网厄、水火厄、刀兵厄”等。(《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五七)“七元星君,皆道装黄衣,乘黄云,白圭,顶中出玄气。”(《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二)。


北斗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极多:“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英贪狼太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一太星精名玄枢”;(《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子生人属之),星君姓灵,讳摇天搥,字贪狼,戴英容之冠,执圭绛衣紫裙九色青帔,路风文之履。上总九天上真,中监五岳飞仙,下领后学真人,天地神灵,功过轻重,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一天枢贪狼天英星君,上管室氏房心箕牛宿,下管扬郑兖徐等州分野。管天下子生人身命禄算,注世人求官觅职之事。掌北斗阳明延生真炁,太上之官。贪狼星君主日,披朱霞绛霄之帔,戴七宝星冠,贪狼即天之太尉,围阔九百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贪狼配天为元,主万物为延生”(《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极多:“第二天璇星,则阴精之魂神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任巨门元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二元星精名北台”(《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星君姓育婴,讳激明光,字巨门,戴五色飞云之冠,紫衣黄裙七色锦帔,蹑虎文之履,上总天宿,下领万灵及学仙之人,真仙之官,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二天破巨门天任星君,上管亢昂井鬼张翼等宿,下管临荆楚周分野,管天下丑亥生人命禄,注世人求仙学道之事。掌北斗阴精度厄真炁中元之官。巨门星君主月,披玄霞垂云之帔,戴七宝星冠,巨门即天之上宰,围阔五百里,光照万国,主人间悟道修真之府。”(《洞渊集》卷七)“巨门配地为元,主物命为延命。”(《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极多:“第三天玑星,则真人星之魄糟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拄禄存真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三真星精名九极上真”(《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星君姓归并,讳处众踏,字禄存,戴九色宝冠,黄衣青裙五色降帔,蹑龙文之履,上总九天高真,中监五岳灵仙,下领学道之人,真仙之官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三天机禄存天柱星君,上管娄胃参柳等宿,下临宋豫分野,管天下寅戌生人命禄,注世人求财庄宅之事。掌北斗真君保命之炁真元之宫。禄存即天之司空,星主火,披朱霞瑞云之衣,戴七宝星冠,星围七百二十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禄存配日为火元,主禄为保命。”(《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玄目文曲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极多:“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心文曲纽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四纽星精名旋根”(《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星君姓灵,讳摇天,字文曲,戴六色盘龙之冠,白衣绛裙三色黄帔,蹑龙文之。上总九天神鬼,中领北帝三官,下领万兆,伐逆不臣诛以凶悖,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四天权文曲天心星君,上应牛危等宿,下临吴越分野,管天下卯酉生人命禄,注世人寿福身相之事。掌北斗文明益算真炁纽幽之宫。文曲星主木,披青霞瑞云之帔,戴七宝星冠,文曲即天之游击,星围阔八百里,照曜万国。”(《洞渊集》卷七)“文曲配月为水元,主禄为益算。”(《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特多:“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魂灵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禽廉贞纲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五纲星精名天乎”(《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星君姓上开、讳变字廉贞,戴五色华冠青衣白裙,四色降帔,蹑云文之履。所主江元,为天之斗君,主命录籍,中统鬼神薄目,下领学真兆民命籍,诸天诸地,莫不总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五天衡廉贞天禽星君,上管玄尾女等宿,下临赵冀魏晋等分野,管天下辰申生人官禄福命,注世人婚姻妻妾之事。掌北斗丹元消灾真炁,纲神之宫。廉贞星君主土,披黄霞瑞云之帔,戴七星宝冠,廉贞即天之斗君,星围七百二十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廉贞配其土为江元,主管爵为消灾。”(《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特多:“第六闿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辅武曲纪星君”,〔《无上黄经本斋立成仪》卷五二)“第六纪星精名命机”(《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己末生人属之).星君姓明灵,讳吕上元,字武曲,戴凤翔之冠,玄衣锦裙,龙文虎帔,蹑花文之履。所主河元,为天之太常,主陛进,上应元天上真,中统五岳飞仙,下领学者之身,凡功勤得轮转阶级者,悉总之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六闿阳武曲天辅星君,上管房斗牛等宿,下临燕国分野,管天下己未生人禄命,注世人兴生业次财帛之事,掌北斗北极散祸真炁纪明之宫。武曲主木。披青霞瑞云之帔,戴七宝星冠,武曲即天之太常,星围七百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武曲配水为河元,主寿为散祸。”(《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天关破军星君

北斗七元星君、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特多:“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太明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关破军关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七关星精名玄阳”(《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卷一)等。北斗第七天衡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星君姓玄枢,讳开天徒,字破军,戴七星之冠,丹衣锦裙,虎头文帔,蹑狮子文之履。所主海元、为天之上帝,主天地之机运,如四时长短,天地否泰,劫会之数,莫不隶焉:”(《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北斗第七摇光破军天关星君,上管虚斡角奎觜等宿,下临青齐卫并州等分野。管天下降生人禄命,注世人福德相貌,妻妾奴婢之事。掌北斗天关扶衰真炁关会之宫。破军星君主金,披素霞之帔,戴七宝星冠。破军即天之上宰,星围九百里,光照万国。”(《洞渊集》卷七)“破军配金为海元,主妻儿为扶衰。”(《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卷二)。
北斗洞明左辅星君

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第八洞明星,则辅星之魂精阳明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内洞明辅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八帝星精号高上玉皇君,神曰八景灵元君”(《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等。“北斗第八洞明外辅星君,辅星如人间卿相,星君姓精常,讳上开,字正延,戴飞精宝冠,九色风衣,执火铃。号玉皇帝尊元晨君,居帝席宫紫馆玉楼中,号左辅星君,乃斗中之外,辅总承众事,司察天下万国九州,执政大臣罪福功过。”(《太上玄灵北斗木命延生经注》卷中)“第八辅星,属燕地并州分野。”(《北斗治法武威经》)“北斗左辅星君,主人命算。”(《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高上玉皇

为北斗九辰星君之北斗洞明左辅星君。亦即勾陈天皇大帝。‘高上玉皇神曰八景虚元君,第八帝星精名高上玉皇君。”(《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五)“高上玉皇,斗中尊星也,见者寿六百岁,在斗魁内近第一星。”(《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


北斗隐元右弼星君

北斗九辰星君之一。本星君别称:“第九隐元星,则粥星之魂明空灵也”;(《天上飞行九晨玉经》)“天蓬隐光弼星君”;(《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五二)“第九尊星,精号太微玉帝,神曰太素七晨元君”(《上清紫精君皇初紫灵道君洞房上经》)等。”北斗第九隐光内弼星君,弼星如人间卿相,星君姓幽空,讳冥阳晖,字幽廖,戴飞天宝冠,手执帝章,号玉皇帝贞元晨君,居上尊宫紫馆玉楼中,号右冕墨君,乃斗中之内弼,总承众事。司察天下万国九州,执政大臣罪福功过。”(《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卷中)“第九弼星,属周地雍州分野。”(《北斗治法武威经》)“北斗右弼星君主人身形。”(《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


太微玉帝君

为北斗九辰星君之北斗隐元右弼星君,亦即紫微北极大帝。“弼星,即太微天帝玉尊之灵。”(《上清华晨三奔玉诀》)“第九尊星名曰太微玉帝,神曰七晨七素君,二星是帝星大尊精神也,见之者寿,修之者仙。”(《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卷下)。


四象

护卫神,亦称“四灵”。原为中国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龟蛇),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这种“四象”是古人把每一方位的七宿联系起来加以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的形象。如东方苍龙,角宿象龙角,氏、房宿象龙身,尾宿象龙尾。南方朱雀则以井宿到轸宿象鸟,柳为鸟嘴,星为鸟颈,张为嗉,翼为羽翮。道教沿用此说,《云笈七签》卷七二,“夫四象者乃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又晋葛洪《抱朴子·杂应》引《仙经》老君真形者: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另据《北极七元紫延秘决》云:“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周匝万千重。”(《云笈七签》卷二五)山西永乐宫“二十八宿图”为二十八宿对应动物象征图)


青龙

古老神话的东方之神,道教的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其形似龙,位于东方,属木,其色青,总称青龙,亦称苍龙。“青龙东斗”为“角宿天门星君宿天庭星君,氏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津星君。”(《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东方青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云笈七签》卷七二《大还丹契秘图)。


白虎

古老神话的西方之神,道教的西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其形似虎,位于西方,属金,其色白,总称白虎。“白兽西斗,为奎宿天将星君,娄宿天狱星君,胃宿天仓星君,昂宿天日星君,毕宿天耳星君,觜宿天屏星君,参宿天水星君。”(《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西方白虎上应觜参,英英素质,肃肃清音,威摄禽兽,啸动山林,来立吾右。”(《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古经》“四神之丹”称:“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经》云箓:“子若得一万事毕,淑女之异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动,故称之为虎也。”(《云笈七签》卷七二《大还丹契秘图》)。
朱雀

古老神话的南方之神,道教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其形似鸟,位于南方,属火,其色赤,总称朱雀,一作“朱鸟”。“朱鸟南斗”,井宿天井星君,鬼宿天匮星君,柳宿天厨星君,星宿天库星君,张宿天秤星君,翼宿天都星君,珍宿天街星君。”(《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南方朱雀,众禽之长,丹穴化生,碧霄流响,奇彩五色,神仪六象,来导吾前。”(《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古经》“四神之丹”称:“朱雀者,南方丙丁火朱砂也,剖液成龙,结气成鸟,其气腾而为天,其质降而为地,所以为大丹之本也,见火即飞,故得朱雀之称也。”(《云笈七签》卷七二,《大还丹契秘图》)。


玄武

古老神话的北方之神,道教北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为二十八宿的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似龟,亦称龟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总称玄武。“玄武北斗”,斗宿天庙星君,牛宿天机星君,女宿天女星君,虚宿天卿星君,危宿天钱星君,室宿天凛星君,壁宿天市星君。”(《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四,《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四)“北方玄武,太阴化生,虚危表质,龟蛇合形,盘游九地,统摄万灵,来从吾右。”(《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古经》“四神之丹”称:“玄武者,北方壬癸水黑汞也,能柔能刚。经云:上善若水。,非铅非锡非众石之类,水乃河东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药不可暂舍,能养育万物,故称玄武也。”(《云笈七签》卷七二,《大还丹契秘图》)。


南极老人星君

俗称“寿星”。“寿星,角亢也”。列为二十八宿之长,故曰寿。(《尔雅·释天》《史记·封禅书》《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道教承袭此说,为斋醮仪式祈寿,延寿的主要神灵。称:“南极老人福禄寿星真君”、(《金袭祈寿早期仪》)“上清福禄寿三星真君”、(《金箓廷寿设醮仪》)“南极老人寿德星君”、“上清福德星君”、“上清禄德星君”(《玄灵转经早朝行道仪》)“福星天德星君,禄星天枯星君,寿星老人星君。”(《中天紫微星真宝忏》)。


寿星

见“南极老人星君”条。


褐禄寿星君

见“南极老人星君”条。


紫光夫人

亦为北斗众星之母,参见“斗姆元君”条。“在昔龙汉有一国王其名周御,圣德无边,时人票受八万四千大劫。王有玉纪,明哲慈慧,号曰紫光夫人,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乾坤,以构造化。后三千劫于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荣茂之时,游戏后苑,至金莲花温玉池边,脱服澡盟,忽有所感,莲花九包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于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酸军之星,或善或磊,化导群情。于玉池中经七日七夜,结为光明,飞居中极,去地九千万里化为九大宝宫,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位,掌握符图纪纲,化为众星之主领也。昔大原往此刚强世界七千万劫方还玉清。紫光夫人亦号北斗九真圣德天后,道身玄天大圣真后,应现上天南岳是名庆华紫光赤帝之尊。”(《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


八仙

①八仙传说久远,及至明代逐渐成型。元人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八仙缺何仙姑,多余仙翁。明《三宝太监西洋记》中八仙缺张果老、何仙姑,多余仙翁、玄壶子。、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中,始有何仙姑、张果老、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钟离权、李铁拐八仙,并被广为传诵。八仙有系真人演化,有系民间传说。八仙过海大战四海龙王和八仙祝寿故事家喻户晓。道教宫观如永乐宫等,多有八仙故事图像。②特指蜀中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君、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谯秀蜀记》)唐代李白、贺知章、张旭、李适等八位嗜酒善诗的诗人,称酒中八仙。


汉钟离

八仙之一。又称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今属陕西)人。其身世不一。一说其为汉臣,仕至左谏议大夫,后因表李坚边事不当而谪为南康知军。汉灭后复仕于晋,与偏将周处同领兵事。因征付屡屡失利而逃于山中。一说为唐人或五代时汉人,《宋史》、《夷坚志》等书视其为陈抟老祖之友。明清道书则称其在终南山师从东华真人王云甫,得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遇华阳真人,得太乙刀圭、火符金丹,洞悉玄玄之道,最终在崆峒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诀,遂成真仙。传其曾以天下第一散淡汉子自诩,即“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将“汉钟”二字连读,故称汉钟离。相传他曾在唐代度化吕洞宾,且影响深远,以至世人之言神仙,必宗钟吕。其民间造型一般为龙睛虬髯,髯长过脐,束发为售,坦腹而坐。后被全真道教尊为“正阳祖师”,《金莲正宗记》将其列为北祖第二祖。


吕洞宾

姓吕,名品,字洞宾,号纯阳子。蒲州蒲坂县永乐镇招贤里人(一说京川人)。八仙之一。据元《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载:吕洞宾生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因常居山岩,故更名吕岩(品山);又因常居洞中,故号洞宾。其传说广布民间。能诗,以诗仙闻名,常以仙诗化度世人,《全唐诗》录其诗作200余首。《宋史·陈抟传》则称他“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余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为一风神绰约,修养极深的道士。据称吕洞宾得道成仙之前,曾困顿于仕途。至长安酒肆,初遇汉钟离祖师,被以“黄粱一梦”感化,又以生、死、财、色十试考验,心无所动,于是授以金液大丹与灵室毕法。后又遇火龙真君,传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其道术揉杂佛理,以慈悲度世为修道目的,改丹铅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了断:“一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发大愿潜心修道,尽度天下众生。初居终南山,又亲受汉钟离祖师上真秘诀,修炼成道。于是周游天下,每称回道人,化度行人,或隐或显,世莫能测。曾传度刘海赡真人、王重阳真人,开道教南北二宗。王重阳创全真道后,又奉其为“北五祖之一”,遂被道教尊为“吕祖”。元世祖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武宗又加号“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有关他修道行化的事迹,有《吕祖志》一书辑录传世,共6卷,今收入续道藏中。吕仙形象,久人民间,其灵踪圣迹,遍布各地。今终南山凝阳洞传道观即为其初遇东华帝君、感悟世事莫测之地。其后他云游人间,逆旅邯郸,将枕头授给卢生,又于东邻沈家作诗,用石榴皮写在墙上,俱为一时佳话。他所到之处,后人都建造观宇,岁时祭祀,且创作诗文,宣传纪念。今道教还于他诞辰的日子即农历四月十四日设斋醮以纪念这位神仙。


何仙姑

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唐宋以来,何仙姑见诸笔记志乘者有多人,其中以广州增城云母溪的何仙姑传诵最广。原名何秀姑,为何泰之女,武则天时人,15岁时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身轻如飞,日往来山中,采果奉母;又一说为宋仁宗时永州占吉凶的道姑;另一说为吕洞宾所度化的赵仙姑(名何,或以手持荷花而谐音为何姓);《道谱源流图》则以为徐圣臣附何氏女尸所化。现广州增城尚有何仙姑庙。每逢农历三月初七何仙姑诞生日,四方乡人云集,唱戏或做道场,相沿成俗。


张果老

八仙之一。据《新唐书·方技传》记载,张果原为唐代道士,擅长法术。尝隐居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之间,寿数百岁,时人尊称张果老。唐太宗、唐高宗曾征召入京,皆不应。武则天时,奉调出山,半途佯死。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遣使固请,乃入宫。自称为帝尧丙子岁时人,曾任侍中之职。玄宗擢其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并欲以玉真公主嫁之。张果唱道:“娶扫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恳辞还山。归途中卒于恒山蒲吾县。玄宗在其尸解成仙之处赐建栖霞观以招之。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道情筒,倒骑毛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以劝化世人。《太平广记》卷三○:“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喂之,还成驴矣。”

铁拐李

八仙之一。又称“李铁拐”。相传姓李,名玄,或称“李凝阳”、“李孔目”、“李洪水”。《集说诠真》引书说他是西王母点化之人,封东华教主,前往京师度化钟离权。加封为紫府少明君。后世道书多传其为得道隐士,形貌魁伟,因履约赴老君华山仙会,将肉体留在杨山洞中,嘱弟子谨守七日,而以阳神出游。逾六时,守身的弟子因老母病危,急欲归视,无奈之下,于次日将师傅肉体火化。李凝阳归后,无形魄可依,遂附一路边饿弹还身,蓬头虬髯,坦腹破足,并巽水化竹枝为铁杖,执杖助跛,故名李铁拐。常背一药葫芦,浪迹江湖,行医治病,后功行圆满,被玉皇大帝封为上仙。元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及其后来的通俗小说《东游记》均载有铁拐李的事迹。


曹国舅

八仙之一。传说他是宋曹彬之孙,曹太后的长弟,名佾,又传名景休。其志在清虚,不慕浮荣。后因其弟骄纵不法而深以为耻,遂隐栖山岩,一心修道。遇钟离权和吕洞宾,得受真秘,引入仙班。(见《续文献通考》卷二四二)其形象为头戴纱帽,身穿红袍朝服,异于隐士装着的其他仙侣。


韩湘子

八仙之一。据《酉阳杂组》载,为唐代文豪韩愈之侄孙,性狂放,能奇术。但韩愈侄孙韩湘实为官场中人,曾在长庆三年考中进士,官至大理远。韩愈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诗相赠。韩愈另有族侄,好道学仙能造“逡巡花”和“倾刻酒”,韩愈曾作《徐州赠族侄》诗云:“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后人将此二人相混为一,称韩湘子,列入仙班。明杨尔曾编有《韩湘子全传》,民间流传《蓝关宝卷》等唱本多种。其形象常为手执竹笛的英俊少年。


蓝采和

八仙之一。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载,蓝采和原为游方道士,衣着褴褛,一脚着靴,一脚足赤,手持大拍板,往往在市中带醉踏歌。夏着絮,冬卧雪,似狂非狂。曾歌曰:“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传说后来浪迹壕梁间,在酒楼乘醉升仙。陆游《南唐书》和《太平广记》卷二二均载其事迹。蓝采和本为男子,但后世戏曲中常以女装为扮。


丁令威

古代仙人。相传他为辽东人,在灵虚山学道,后仙后化为白鹤,飞回故乡,站在一华表上叫唤:“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九嶷真人

姓韩,名伟远。因其成仙后居九嶷山,故名。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其早年时留住中岳,拜宋德玄为师。宋德玄为周宣王时人,服灵飞六甲,得道成仙,能日行三千里,且得玄灵之道,数次变化形体。为鸟为兽,世莫能测。韩伟远长期追随宋德玄,终于得其点化,受其修道之要。后依此法勤苦修炼,亦道成升仙,居于九嶷山。


广成子

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崆峒山石室之中,自称由于养生得法,年1200岁而未尝衰老。其向黄帝传授的“治身之道”,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养生法,其中包含了房中养生的内容,为后世房中术著作经常引用的经典。《云笈七签·神仙传》:“广成子,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请问治身之道。答曰:至道之精,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而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未尝衰老。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


女丸

古代房中术家。据称曾得仙人传授“养性交接之术”,修炼30年,容貌如青春少女。《列仙传》卷下:“女丸者,陈市上访酒妇人也。作酒常美,遇仙人过其家钦酒,以隶书五卷为质。丸开视其书,乃养性交接之术。丸私写其文要”,依而修之。如此30年,颜色如二十时人,后不知所去。


三茅真君

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汉时隐居茅山,修炼成仙,为茅山宗祟奉的祖师。《三茅真君传》称其为咸阳(今属陕西)人,传为汉景帝(前157一前141)时生。大茅君名盈,字叔申,18岁时弃家入恒山修道,经仙人指点,有成;其弟茅固,字季佛,官执金吾;茅衷,字思和,官至五官大夫。二人闻长兄已修道成仙,于是弃官归家,想跟随长兄学道。遂同上句容句曲山,隐居修炼数年,终于得道成仙,升至天庭朝见玉皇大帝,被封为“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后太上老君拜茅盈为“司命真君”,茅固为“定箓真君”,茅衷为“保生真君”。后世称为“三茅真君”,亦称“三茅君”。因三茅君久居句曲山,此山遂被称为“三茅山”,亦称“茅山”。三茅开启的道派也被称为“茅山宗”。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将茅盈列在上清左位.主掌人世生死之事。吴越一带建有三茅真君庙,岁时孝祀。
三田都元帅

道教神名。《三教搜神大全》云其为唐时人。母苏氏,郊野感异宿人怀而生之。外祖父以无父之子弃于田间,为农民拾而养之。二年后,外祖父至佃户处遇见,爱而携归抚养,指田为姓。及长,天资聪颖,擅长音乐。唐玄宗时召至宫中为乐工,因在戏中扮演元帅而暴死。至明代曾三次“显灵”于空中,现有“田都”二字之旗,以为护驾,故称“三田都元帅”。亦被世奉为音乐之祖。


亢仓子

古代仙人。传说他姓庚桑,名楚,陈国人。隐居在毗凌孟峰,得太上老君之道。能耳视目听。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封为“洞灵真人”。相传《亢仓子》一书为其所著,诏称《洞灵真经》。


太和真人

道经上被称为太和真人者有二:①姓尹名轨,字公度,太原人,文始先生尹喜之后。据《神仙传》载,其博学五经,精于天文、星气和河洛谶纬之学。晚年慕仙学道,常服黄精之药。腰佩漆竹筒十数枚,中皆有药,言可避兵疫。年数百岁,姿容仍若少年。常闻其远祖尹喜遇老君得受其经之事。周穆王再修楼观,以待有道之土,遂前往修行。曾称尹喜数次降临楼观,语其至道大要。由是道业精进,至能变幻形体,行善解厄。言天下盛衰治乱之期、安危吉凶所在,皆应验。常以腰中仙药分赠他人。让其随身携带,可避乱保命。遇天下瘟疫流行,得药如枣者涂其门,则举家不病,而病者即愈。弟子黄理隐居陆浑山中,苦于山中老虎为患,遂令其断木为柱,插于住处四周,以印封上,虎遂绝迹。后至南阳太和山,太上真人招其登仙升天,赐名“太和真人”,居杜阳宫,统领仙官。②山世远,汉代河内人。《怀庆府志》称,李少君以《神丹经》传郭延,延传尹轨,轨传山世远,世远传苏子训。陶弘景《真话》称山世远为“太和真人”。


太极真人

道教中被称为太极真人者有三。①杜冲,字元逸,镐京人。据《云笈七签》载,杜冲为一古代仙人。周昭王时,闻知文始先生尹喜得道成仙,遂赴尹喜旧宅草楼学道。时尹喜后人太和真人尹轨亦居草楼,与之共修道术。周穆王在尹喜故宅草楼为其立一座道观,请其为道士,待以仙人之礼。遂闲居幽室吟诵老君《道德经》,积二十余年,展先生带二仙人自天而降,授其丹方一函,言老君与尹先生赞其勤苦修道,特奉老君之命来授仙经。遂依丹方修炼,数年之后终于道成,身生金光,五脏坚润。后真人李君又降临其处,授以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此经炼成之后,能洞观众妙,驱虎豹,役百灵,通冥达幽。周懿王己亥年间,上清元君遣仙官降临,迎其登仙升天,封为太极真人,下任王屋山之王,号王屋山太极杜真人。因其曾隐居楼观,遂被尊为道教楼观道的第三代祖师。②淮南王刘安。据《史记·谁南衡山列传》载:刘安(前179年一前122年)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高祖刘邦之孙,袭父封为淮南王。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于淮南国广致宾客、方术之士,投于门下的名士贤才竟达数千人,较著者有苏飞、吕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之辈,诸儒大山、小山之徒,曾作内书二十一篇,集为《淮南鸿烈》,亦称《淮南子》,倡道家学说,兼糅法家,阴阳家思想,斥儒家为“世俗之学”。又作鸿宝万年三卷,论变化之道。汉武帝在位,待之甚厚,与之言政治得失,方技赋颂,博学善辩,无所不精,为武帝所重,后欲谋反以取帝位,事发,不得己于元狩元年(前122年)自杀,受株连者达数千人之多。刘安死后成仙,源于葛洪《神仙传》。据云,淮南王,好神仙之道,从游者众多。曾有八公前来拜诣。门吏因其容状衰老挡之门外,八公遂变幻作少年,刘安闻知,不及穿鞋即出门相迎,至思仙台,北面拱手,行弟子之礼,恳请垂怜施教。八公乃复现老者,施行法术,变化风雨云雾,无不效验。遂授以丹经及三十六水银等方。经3年药成未服之际,其子刘迁与郎中雷被习剑戏斗,被误伤。刘迁大怒。雷被恐被害,遂请击凶奴,未准,于是上书武帝,告其谋反,武帝遣正持节惩办。遂与八公登山大祭,埋金于地,服八公之药汤,白日升天而去,其妻子亲戚三百余人亦服药汤,随之飞升,其家鸡犬药者亦一并升天,此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传刘安得鸿宝万年之术,仙去升天之后被封为太极真人。③《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纪》载“三真未降之前,太上又命太极真人徐来勒为孝先作三洞法师”,是徐来勒号太极真人。
.....








@import url("/css/pop_login4.css");X

登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