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very选项 三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补偿 - 十八子l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9:47:57

邓作勇,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摘要:循环经济的提出,为经济发展的模式带来了新的方向。循环经济提出的“3R”作为其内涵,明确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但同时也模糊了其经济性质。本文提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更要注重价值的补偿,认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基础是其所构建的价值链必须是整体增值的,而且这个增值在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中各生产主体间的分配必须要使他们得到足够的价值补偿,这也是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自发形成和自动实施的基础。只有价值增值和价值循环能够得到保证,循环经济才能在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时,也保证其本身的生产机制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  价值增值  价值补偿

The increasing and compensation of value in the recyc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The proposition of recycling economy idea, has brought the new direc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s mode. Raised circular economy "3R" as part of its content, def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fuzzy its economic property. This text puts forward the compensation that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recycle economy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value even more, think the foundation existing in development model of recycle economy is that a value chain constructed by it must be whole apprecia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every produce distribution among the subjects must make them receive enough value compensate of industry chain of recycle economy, this is a spontaneous foundation that forms and implements automatically of development model of recycle economy too. Only the value of value-added and value of the cycle can be assured that the economic cycle in order to guarantee at the same tim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but also to ensure that its own mechanism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production.

Key words: recycling economy; increasing in value; compensation of value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人们往往忽视环境的生态价值,而在取得较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损害了生态的价值,这也是人们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诟病最多的地方,因此,在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的同时,提出了“3R”作为循环经济的内涵,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但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对的,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对于循环系统本身的经济价值循环却很少提到,更注重的是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消耗等方面的问题。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行为模式,是需要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来进行的。如果可以忽略其经济行为的报酬,对他们本身的这种具有外部正效应的行为并没有足够的补偿时,这些经济主体也不会再进行这种循环经济的活动了。因此,在注重资源的减量化消耗、对资源的多次再利用和变废为宝的同时,更不能可以忽视经济价值的增加和循环,这更是保证各个经济主体发展循环经济和注重经济发展中的生态价值的重要条件。各经济主体都能从发展循环经济中,得到比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更多的经济报酬,即循环产业链整体创造的经济价值要比传统模式下更大,而且产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行为主体也要获取相应的价值增值,这就保证了循环产业链的稳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循环产业的整体增值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1]其存在着价值属性和结构属性两种属性,即伴随着产业内部的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传递产品或服务、而下游环节又向上游环节传递信息的同时,伴随着的是价值在双方的实现和转换。而产业链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获取的前提是价值增值。【2】因此,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必然要求其价值属性的实现,或者说整个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本身必须实现价值的增加。这就需要循环产业的上游环节是否提供了后续活动所需要的东西,是否降低了后续活动的成本,是否改善了后续活动的质量,【3】而这些就是循环产业链所产生的收益和整体价值的增加。

循环经济产业是基于对资源减少消耗、对资源的多次利用和对废弃物减少排放和变废为宝建立起来的。其建立要么是在某个环节加大对技术的投入、要么在传统的生产链中加入若干个生产环节,以便循环利用生产投入的资源或将传统生产链中所谓的废弃物变成循环产业链中下面的环节所需的资源。但无论是加大技术的投入,还是在传统产业链中加入若干个环节并使其前后连接,实现资源利用的循环,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的,这即实现循环经济所需的成本。

与传统产业链相比,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

一是通过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资源的多次利用,其最终的成果通过提高对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表现的。因此,基于此种方式所形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能够存续的前期是增加的技术投入的成本要小于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假设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所节约的成本和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收益为 ,技术投入的成本为 ,则循环经济产业链能够实现的前提是 。如果传统产业链的净收益是 ,那么循环经济产业整体的净收益为 。

这里的技术投入的成本不仅包括采用技术所发生的直接成本,还应该包括对新技术采用所需要的学习成本。严格来说,如果通过采用新技术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必须大于零,即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体收益必须大于传统产业的收益,这些新技术的采用才是可行的。因为技术进步是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效应的,在没有较强的经济刺激的情况下,生产者对新技术的采用是缺乏积极性的,采用原有技术进行生产会使生产者节约变动所带来的心理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的条件则变为: 。

二是在传统的产业链的基础上增加若干个生产环节,将几个不同的产业链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或将废弃物再次资源化;或者是通过增加生产环节,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后再直接作为资源进行投入。这种方式形成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增加其整体的收益。

第一是增加新的附加产品。即在传统的产业链外,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或废弃物的处理,生产出具有市场价值的附加产品来。这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是常见的一种增值方式。假设在这个环节中所增加的收益为 。

第二是通过增加的环节对传统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再次投入产业的上游环节中,节约资源投入的成本;或者通过增加的环节对废弃资源的处理,能够增加原有产业循环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产量或者收益。假设通过这种方式所增加的整体收益为 。

如果增加生产环节所需要的对循环装置和技术的投入成本为 ,则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收益模式也会根据不同的产出模式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

1.有新的附加产品产出的情况。这时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总体收益为 。其中,对废弃资源处理并生产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所需的成本投入必须小于附加产品的价值,使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大于传统的产业链,即要求 。这种方式在大部分的工业循环模式中均在采用,对企业延长其价值链有着极大的好处。如商电铝业集团公司基于“煤——电——铝”的传统的产业链建立起来的“煤——电——煤灰——水泥”的生态产业链,就是在对发电用的煤渣进行处理后生产出水泥这一附加产品,延长了其生产的价值链。【4】

2.废弃物资源化的情况。通过增加对废弃资源的处理环节,能够使其变为原有生产或者其他生产环节的资源,不仅能大量节约生产成本,在有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中,更能使不同的传统产业链变得相互关联,促进资源的流动和有效利用,增加一个或几个生产链的价值增值。这种模式在工业循环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都有体现。如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对其生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已经占其总体效益的三分之一,特别是丙烯腈装置对其尾气的焚烧和分解得到热能再投入生产,以及利用乙烯副产品甲烷气代替石油脑作为制氢原料。【5】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种植养殖模式、“林——果——沼——牧”等多种不同的模式也是有效利用各生产环节的废弃资源的处理,变成本生产环节或者其他产业链的资源投入,从而取得收益增加的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体收益可以表述成 ,且 。如果是几个产业链通过增加增加若干个环节连接起来,废弃资源互为资源,从而增加的收益,则可称为循环经济所产生的范围经济,其收益为:

其中, 为联合生产的收益,即几个产业链结合在一起的收益,TC为增加若干各环节所需要的成本投入的总额。如果能产生范围经济,则基本的条件为

如果考虑变动的心里成本和生产中的路径依赖效应,上面的不等式应该是严格成立的。

3.即将废弃物资源化,又有新的附加产品的情况。即上述两种情况的复合。在工业循环经济中,稍微复杂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都会综合考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在循环的过程中既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对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对废弃物加以利用,生产出具有市场价值的附加产品;还能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变成自身上游生产环节或者其他产业链的投入资源。这样,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整体收益增加为:

且有 。

综上,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和实施是需要考虑成本的,而整个循环经济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加必须大于增加生产环节和技术投入所需要的成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如果涉及到不同的生产主体,也能满足各个生产主体对利益的诉求。而这也是循环经济产业链之所以构建和存在的基础,如果忽略这个经济条件,循环经济也会是一个口号而已。

二、循环产业各主体的价值补偿

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价值的创造是由多个价值活动环节组成,每个活动环节上包括众多类似的生产主体,这些主体在某些特定的价值增值环节上相应的优势,为达到“双赢”的协同效应,实现各个环节对价值链增值的最大贡献,相互在各自价值链的优势环节上展开合作,可促使彼此的核心专长得到互补,在整个价值链上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生态产业链得以构建的原动力。【6】因此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需要不同的生产环节和生产主体共同努力,而这是基于对其有足够的价值补偿为基础的。即在保证循环经济产业链整体具有较大的价值增值的情况下,要使对增值在产业链内部的分配更具合理性,使每一个环节的生产主体都得到合理的价值补偿,这也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存在和维系的前提。

而对整体价值增值的分配,是一个利益分配的博弈。我们用简单的模型对这个博弈的过程进行分析。假定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由两个环节构成,有两个不同的行为主体A和B,他们合作共同建立具有循环经济性质的产业链。在没有合作之前,他们是独自进行生产的,收益分别为 和 。合作以后整个产业链的收益为R,位于产业链前端的是行为主体A,其收益为 ,为实现这个产业链构成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为 ;位于产业链末端的是行为主体B,其收益为 ,构建产业链所需花费的成本为 。且有以下的关系:

而在考虑到改变的心理成本和路径依赖效应后,两人合作建立产业链的基础条件是:

即每一个人这在建立产业链后的收益必须大于单独生产的收益,建立产业链必须有着足够的价值补偿。这也正是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立中,并不是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足够的价值补偿。在产业链整体增值的情况,内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并不能让所有的行为人得到满足。这种分配更多取决于行为主体在生产的价值链上的位置和谈判的能力。如果位于价值链的前端,而且在谈判中的能力较弱,则可能会取得较少的收益的分配,甚至在有时候不能对其所花费的成本进行补偿。如在农业循环产业链中,农户位于价值链的前端,本身并不能直接从市场中获得相应的报酬,只能依赖于末端的生产主体,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作为投入的补偿,且本身的谈判能力较弱。因此,得到足够价值补偿的机会就较小,且本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差。那么,为了保证生产链的稳定,末端的生产主体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的利益和足够的价值补偿,形成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博弈模式。

三、结论

循环经济着重从生态角度来思考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但其本身作为一种生产的机制,需要相当的成本投入,那么也需要相应的经济回报来补偿。因此,所构建的生态产业链不仅要考虑整体是否增值,这是循环经济的前提。同时,也要注意对生产各主体的价值补偿,使这些主体间形成正和的合作博弈,使这个经济行为本身也是可持续的,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而且保证生产机制的自发形成和自我实施,最终达到互相促进,整体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个人简介:200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MBA百科.产业链. http://wiki.mbalib.com. 2009年5月15日

2.刘志坚.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耦合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7),111-113;

3.葛扬,潘薇薇.试论循环经济价值链及其运行.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47-50

4,5.北京现代循环经济研究院.产业循环经济.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57,241.

6.李艳双,王军花.基于价值链的生态产业链构建及其对策研究.生态经济.2008(1):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