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地址有关系吗:少华山游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02:23
辛卯年十月将晦,市电视台《农家四季》栏目以“拒绝农药残留,倡导绿色生活”为题组织业内有关人士座谈,并赴少华山一游,余在被邀之列,因随队前往。   自渭南出发,驱车东行30公里至少华山山麓,一座气势恢宏的汉白玉牌坊矗立在宽阔宏伟的山前广场中央,上书“少华山”三字乃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题。  甫进山门,便见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书写的清人吟诵少华山的名句“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可见少华山不独山水秀美,文化积淀之厚重也非同一般。由山门乘旅游大巴约20分钟,上行10多公里至石门,便须弃车步行。沿山道拾级而上,一路但见山峦起伏,溪流急湍,山间灌木丛生,白云缭绕,路旁青草葳蕤,怪石林立,真是山清、水秀、谷幽、石奇。如此好景色,加之天公作美,雨后初晴,风和日丽,诸同仁游兴甚佳。仆以年迈不能同少壮辈相偕,行至九龙潭中途而辍。  虽不能登临山巅,但却有了充足的时间仔细品尝少华山的韵味。少华山与西岳华山均为秦岭北侧之山峰,一西一东遥相对望,以其高峻险绝自古并称二华,因其小而名曰小华山,亦称少华山。向以风景优美,文化厚重闻名于世,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自古以来为世所重。  少华山溪水清澈,山谷幽静,林木蔽日,奇石遍布,真乃人间仙境也。难怪古时无论文人学士、绿林豪杰、高僧老道,乃至而今的凡夫俗子无不喜欢这一风水宝地,争相来此。这就是少华山人文荟萃、历久不衰的原因。少华山既有佛教古刹,又有道教名胜,还有儒门文人遗迹,集佛家的慈悲、道家的超脱和儒家的风雅于一身,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不过我想,各色人等虽然都喜欢来此,但却各有所求吧。僧徒来此是为了远离尘世,摒弃俗念,以图六根清净,早得正果;道士来此是为了静心修炼,兼可采食野果以辟谷,企图早日成仙;文人来此是看中这里的幽雅静宓而作鸡窗之想,在此结庐读书诚人生一快事也;而绿林豪杰选择这里则纯粹是因了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之故。在冷兵器时代,在此称王称霸,官府其奈我何?至于现今的人们,在石屎森林里呆得腻烦了,只要有空闲(当然也还要有钱)就想给自己放个假,回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其实,“浪迹山水之间”并不是人们的奢求,而是人类一种本能的回归,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就是从山林中走出来的,来到山林之间,心灵似乎就有了依托,好像有了回家的感觉。  “天下名山僧道多”,山上佛教古刹潜龙寺、宁山寺均为著名佛教寺院。特别是潜龙寺,始建于东汉年间,距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较大的佛家圣地,被称为天下第一禅林,历来香火不断,佛事繁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少华山不仅是佛教胜地,道教遗迹更是声名远扬,少华峰上有玉皇庙道教遗址,又有道教一代宗师、希夷先生陈抟老祖卧榻之处的石室和石床等名胜遗迹,以及华阳真人及张三丰的“华阳楼仙人洞”。

至于文人雅士,名儒巨擘来此者更多,东汉著名文学家张衡,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王昌龄、岑参、刘禹锡、白居易、杜牧、张乔、郑谷诸人以及北宋抗辽名相寇准等,都曾来少华山或游赏、或隐居,留下了大量吟诵少华山的诗词文章和轶闻趣事。唐代大诗人杜牧来到少华山,深为此地美景所陶醉,即兴吟诗三首,“好伴羽人深洞去,月前秋听玉参差”,“时名竟是无端事,羞对灵山到爱山”,颇有脱离官场,隐居少华山之意。现有杜牧台、天官府等遗迹以及诸多书法石刻以志纪念。

身处少华山中,脚下是青苔侵漫的林间小道,头顶是绿树交错的山色美景,眼前花木繁茂,美不胜收,耳边溪水淙淙,如闻天籁。身临此地,一切俗务烦愁尽消,直觉进入仙境一般。怪不得身为国务院秘书长(中书舍人)的杜牧来到此地都产生了出家作道士(羽人)的念头。是啊,清明幽静的秋夜,置身于茂林修竹之中,一边听着秋虫的鸣叫,一边听着玉萧(玉参差)的吹奏,真是不是神仙,亚赛神仙。我猛然想到了汉字的奇妙,人入山为“仙”嘛,怪不得大诗人作此想。  正当我浮想联翩,陶醉不已之际,诸同仁已自山顶下来,旋即出山。

出得山来,再看石牌坊上“少华山”三字,既飘逸潇洒,又厚重雄健,恰与少华山山景相媲美,可知大师书写之时所费心 思与功力。

一出山门,便是310国道,一声声尖厉的汽车笛声把我仍然沉浸在山中的思绪猛然唤醒,哦,又到凡间了。回头再向少华山望去,那青翠的山峰似乎在向我招手:回来吧,回来吧!

美哉!少华山。我还会回来的。
                                201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