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泪歌词云菲菲:带一本书去2012——100人的阅读视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3:26:37

带一本书去2012——100人的阅读视界

发布时间:2012-01-01 00:00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448次

  你好,2012

  2012终于要来了,此时最受欢迎的礼物,大概要算是船票吧。那张传说中的诺亚方舟船票据说价值10亿欧元,连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互联网密码泄露事件,也只是黑客们在攒钱买船票而已。不过回望当年的大洪水,诺亚方舟上的乘客们,自然是没有什么船票的,方舟上所有物种都留下一对代表,为的乃是传承。以此观之,在类似2012这样的末日传说中,船票之外,更重要的自然也应该是文明的传承。于是,“带一本书去2012”,面向未来,留下这一时刻多元的阅读印迹和文明印迹,也就成了此刻最好的选择。

 

  2012的末日传说,当然只是玩笑,仅仅带一本书去2012,离文明的传承也远——我们带一个大容量的IPAD之类显然要更靠谱。不过借着这个玩笑,反思过去的一年,反思我们自己,乃至反思社会、反思人类,却实在是一个恰当不过的契机。《书评周刊》原来就有在岁末年终整理阅读、推荐好书的传统,今年我们把这一传统与2012的传说融合在一起,约请100位文化人,整理自己的阅读与思考,挑选出一本自己的心仪之书,带给新年,也带给未来,更欢迎读者和我们一起,借着这个契机,安静地面向好书、面向阅读。

 

  品读这100位文化名人的阅读推荐——这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耄耋长者,也有正露锋芒的思想新锐——我们得到的是一张多元而丰富的书单。百人百书,有对未来的忧思,比如被推荐次数最多的《2666》,便是一片末日情景;有对现实的反省,比如《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便充满忧患意识;有对往事的追怀,比如《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便反映出读者对历史真相的渴望;有对传统的打捞,比如《杜甫评传》,便在提醒人们回望过去,寻找文化之根;有对内心的省察,比如《与神对话》,便在躁动时代唤起人心中的崇高感;有对下一代的期望……所有这些诉求不同、专业不同、读者群不同的书放在一起,呈现的已经不仅仅是100文化名人的阅读选择,似乎,其中也折射出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就像很多人抱着玩笑的心态,希望2012真的发生一点什么一样,这张安静的书单也在提醒读者,面对新年,面向未来,我们可以活得慢一点,真实一点,丰盈一点。

 

  抬起头,2012就在眼前,让我们,坚定地、慢慢地,微笑着迎接这缕曙光。□书评周刊编辑部

 

  【特刊制作团队】

  监制:萧三郎 统筹:邓玲玲

  执行:萧三郎 涂志刚 邓玲玲 张晓波 于丽丽 曲飞 张弘

  姜妍 朱桂英 刘雅婧

  实习生:方鑫 许姗姗

 

  100人名录

  (按姓氏字母排序)

 

  A

  阿甲

  安妮宝贝

  安意如

 

  B

  毕飞宇

 

  C

  蔡骏

  蔡天新

  曹疏影

  陈家琪

  陈四益

  陈子善

 

  D

  戴锦华

  笛安

  丁东

  端木赐香

 

  F

  范晔

  方舟子

  冯克力

  冯唐

 

  G

  高全喜

  葛亮

  郭初阳

  郭齐勇

  郭于华

 

  H

  韩松

  韩寒

  郝建

  何兵

  何帆

  何伟

  何兆武

  胡续冬

  黄道炫

 

  J

  姬十三

  贾平凹

  江南

  蒋方舟

  蒋一谈

  金满楼

 

  L

  赖声川

  李冬君

  李炜光

  李银河

  李志刚

  梁卫星

  刘道玉

  刘东

  六六

  闾丘露薇

 

  M

  马勇

  牟森

 

  N

  倪方六

 

  O

  讴歌

 

  Q

  秋风

 

  R

  任剑涛

 

  S

  邵燕祥

  沈昌文

  十年砍柴

  史航

  斯伟江

  苏童

  苏小和

  孙郁

 

  T

  唐浩明

 

  W

  汪丁丁

  王家新

  王炎

  王焱

  韦森

  吴思

  吴晓波

 

  X

  向京

  萧言中

  熊培云

  小桥老树

  徐冬梅

  徐友渔

 

  Y

  严锋

  杨锦麟

  杨天石

  杨显惠

  叶檀

  尹丽川

  应星

  于晓丹

  余世存

  余中先

  俞晓群

 

  Z

  张大春

  张发财

  张宏杰

  张立宪

  张铁志

  张小平

  赵珩

  赵京华

  止庵

  周云蓬

  朱永新

  朱正

  周天勇

 

  推荐书名单

 

  《杜甫评传》

  《与神对话》

  《流浪集》

  《2666》

  《三体》

  《科学与近代世界》

  《巨大的谜语》

  《金蔷薇》

  《世说新语》

  《中华书局大事纪要》

  《共产主义构想》

  《静静的顿河》

  《马烽无刺》

  《危机中的变革》

  《深河》

  《现实的魔术》

  《故事照亮未来》

  《云中人》

  《资中筠自选集》

  《观看,书写》

  《鬼》

  《礼经释例》

  《失控》

  《DNA:生命的秘密》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苏紫紫:左脸·右脸》

  《旧制度与大革命》

  《勒尼德·汉德法官传》

  《雅各布·德·佐特的一千个秋天》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

  《存在与时间》

  《奇点临近》

  《道德经》

  《二十四史》

  《鼠疫》

  《别让我走》

  《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

  《一心走路》

  《书目答问汇补》

  《沃伯格家族》

  赫塔·米勒十卷本文集

  《江村经济》

  《追忆双亲——二十七段关于父母与时代的记忆》

  《大学的理想》

  《作为革命者的斯大林》

  《娃娃亲拯救世界》

  《莱姆酒日记》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

  《板桥杂记》

  《世间的名字》

  《论美国的民主》

  《胡适教育论著选》

  《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

  老上海文化生活丛书

  《诗经译注》

  《丝之屋》

  《曾国藩家书》

  《仪式》

  《加图决策者手册》

  《俄国思想家》

  《清代通史》

  《小逻辑》

  《阿佩莱斯线条》

  《贝尔福宣言:阿以冲突的根源》

  《维柯的哲学》

  《稳定不稳定的经济》

  《通鉴纪事本末》

  《邓小平传》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湖滨散记》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

  《中国大历史》

  《故事知道怎么办》

  《2012》(虚拟书)

  《夏洛的网》

  《强疆梦》(未出版)

  《蒋介石日记》(未出版)

  《百姓旧事》

  《西山落日:一位美国工程师在晚清帝国勘测铁路见闻录》

  《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

  《大都会博物馆伊斯兰艺术馆藏杰作》

  《今生》

  《第二性》

  《董桥七十》(未出版)

  《沈尹默法书集》

  《猜猜我有多爱你》

  《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

  《中国装饰集锦》

  《民主转型与巩固的问题》

  《浩荡两千年》

  《看诗不分明》

  《世界史的构造》

  《马拉默德小说集》

  《没有失败的学校》

  《二元经济论》

  其中,4人推荐《2666》,2人推荐《三体》,2人推荐《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

 

  100人的阅读视界——A-C

 

  1 阿甲(儿童阅读推广人)

  《杜甫评传》(上中下),陈贻焮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推荐《杜甫评传》。临近四十,突然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迷上了杜诗。守岁的除夕夜反复咀嚼着“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感慨万状,差点又“烂醉是生涯”了。这才发现以前读不进杜诗,还是年岁未到吧。

  收集了不少杜诗集子,还有赏鉴与研究的专著,大多没能读进去,唯有入门的《叶嘉莹说杜甫诗》和《杜甫诗歌讲演录》(莫砺锋)读完了,但再往深处又感困难。遇到陈老先生的《杜甫评传》后非常欣喜,感觉能读下去,既像有趣的历史小说,又像杜诗的编年索引,结合仇注、浦注、钱注、朱注等一气读将下来,非常过瘾!

  2 安妮宝贝(作家)

  《与神对话》(第一卷),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7月

  我在阅读《与神对话》,还没有读完全部。

  此类关于心灵和哲学的书籍,需要一个社会的内在真正产生困境和需求的时候,才会有所反响。若大众兴趣点还聚焦在物质层面,则很容易把它当做一种成功指南,注入功利性的阅读导向,暗示读者读了之后会如何解脱困境达到成功。这会使被误导的读者忽略掉它更高级的价值。

  “你只管走自己的路。同时要允许别人走他们自己的路。”一本书最本质的意义,应该是提供路径让读者与某种深邃而上升的意识产生连接。不世俗,没有野心,不需要哗众取宠,也不内在封闭。代表人类心灵的开放性和探索的限度,是一种对真理的靠近。

  3 安意如(作家)

  《流浪集》,舒国治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我推荐的是,我度假时看的,一本是舒国治的《流浪集》。舒国治的文字淡暖,清言有韵致,将生活、经历和感受融为一体的随笔。传递生活态度,聊得又是日常事和琐碎感受,其实很容易写得无味,写得好是极见文字和阅历功底的。舒国治有这样的功力。推荐这本书是希望有更多人能感受和认同自在的心态和自得的生活方式。一种真正古雅的文化传承。

  4 毕飞宇(作家)

  《2666》,(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毫无疑问,我会带着《2666》迎接2012,也许我还要让《2666》陪伴我的2012。

  在最近的大半年里,一个又一个文艺青年和我谈论起波拉尼奥和他的《2666》,它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那时候我还是一个纯正的文艺青年,我的嘴里一直衔着“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30年过去了,一个小轮回,我找到了现实与记忆的工整对仗:上联,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下联,波拉尼奥,2666。

  文艺青年远离江湖,毫无功利主色彩。文艺青年敏锐、狭隘,能在文艺青年嘴巴里活下来的作家其实不多;文艺青年的嘴巴从来就不是“小清新”,它的歹毒与精准时常让你目瞪口呆。我珍爱我的文青岁月。有时候,我坚信文艺青年比老江湖更靠谱。所以,2012,我会带着《2666》。谢天谢地,它足够厚。

  5 蔡骏(悬疑小说家)

  《三体Ⅰ-Ⅲ》 刘慈欣 著 重庆出版社

  刘慈欣的《三体》,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这个是公认的,另外我自己看这本书觉得他把历史和现实结合得很好,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他很有现实意义,有对历史的反思。

  6 蔡天新(数学教授、诗人)

  《科学与近代世界》 (英)怀特海 著

  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

  怀特海是英国数学家,后被美国哈佛大学聘为哲学教授。《科学与现代世界》是他晚期代表作,是一部无所不包的自然哲学论著。与同代的柏格森和克罗齐不同,他们分别依赖于生物学和历史学,而怀特海拥有数十年研究数理学科的经验。《科学与现代世界》是一部奇书,但毕竟写作的年份比较早,近年重版时无奈更名《科学与近代世界》。

  2012年,欲重读本书,同时希冀有高手能为我们指点迷津,写出一本包含20世纪的新书。我觉得人到中年以后,专业过了一个顶峰,学理科的该对自己专业和人文思想之间的关系有个清晰了解,学文科的也该站在另一高度,全面考察一番自然和科学世界了。

  7 曹疏影(诗人、作家)

  《巨大的谜语》 特朗斯特罗姆 著

  行人文化实验室(台北) 2011年11月

  马悦然先生给中文世界的读者提供了另一个特朗斯特罗姆。若说译者李笠笔下的特氏那略为高亢、顿挫与钢硬的音色,叫人想起朦胧诗年代的汉语诗歌语言;马先生的特氏诗句则相对松弛,温润,用字(而非以词为基本单位)活泛,竟遥相呼应三十年代的民国文学风味。翻译除了助人翻墙越篱,结识外界,本来也是借被译者的骨架,对译入语言的一重发明。这一次,马悦然借特朗斯特罗姆晚年的两本诗集在中文世界里实现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本书中翻译的两本诗集《悲伤的凤尾船》(1996)与《巨大的谜语》(2004)都是特朗斯特罗姆在中风失去说话能力后出版的。后一本短诗和俳句集只有此译本正式出版。那些短虹般的俳句,走向极端,急切而坚定,你看见一位八十岁的病中诗人的眼神。

  8 陈家琪(哲学教授)

  《金蔷薇》,(俄)帕乌斯托夫斯基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9月

  2012,我想从重新阅读《金蔷薇》开始。

  我非常喜欢这本《金蔷薇》,以前就看过,当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时,我还是首选这本书。这本书(也许应该称为“文集”)共十九篇文章,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它连载于1955年的苏联,就知道了在那样一个年代和环境里能出现这样一本书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我特别推荐的是这本书中的《夜行的驿车》与最后的结语:“与自己话别”。

 

  100人的阅读视界——C-F

 

  9 陈四益(杂文家)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著

  对于《世说新语》,我觉得,里面的魏晋文人很可怜,他们在那种社会环境下艰难生存。比如嵇康,他被卷入政治斗争很深。他作为曹家的女婿,为司马家所不容,在那种情况下,他很难生存下来。所以最后,他还是被杀头。阮籍为什么要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就是有些政治上的事他想逃避。他不愿意拥戴司马家,他喝醉了很多天躲过去了。

  但是,司马家做皇帝的时候要写《劝进表》,他醉了很长时间,人家就是等着要他写,最后没办法,为了活着,他只好写了。所以,魏晋文人活得没有那么洒脱,没有那么自由。

  10 陈子善(学者)

  《中华书局大事纪要》,钱炳寰 编

  中华书局 2002年版

  2012年是中华书局成立100年,《中华书局大事纪要》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的出版非常重要。这本书把中华书局从1912年到1954年的历史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一遍。这样的书实际上具有工具书的性质,里面记载了上世纪20年代中华书局出了哪些书,30年代出了哪些书,对于中华书局在近代史上对中国出版业的贡献有清晰的记录。民国时期大的出版机构,除了商务印书馆,就是中华书局。书中对于古代文献的整理,科学著作的出版,美术,二十四史,教科书等等,现在看它怎么运作的,还是很有意味——因为它不仅具有出版史,还有文化史的意味。以前的中华书局,是一个综合性的出版社,出版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学、美术、教科书等等,比现在的出版社更大——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有足够的编辑力量。现在不是说要把出版业做大吗?那应该是做好做大出版业本身,不是去做房地产或者其他产业,这样就本末倒置了。在这一点上,中华书局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它的文化积累经历了很多年,现在我们关注民国教科书,中华书局以前的教科书,就有自身的特点。

  11 戴锦华(学者)

  《共产主义构想》(The Communist Hypothesis),(法)阿兰·巴丢 著

  若说带一本书去2012,我选阿兰·巴丢的小书《共产主义构想》(The Communist Hypothesis)。2012年原本无甚特别,无非是辞旧迎新,春风再度。却因了好莱坞同名大片,点染了天启般的色彩。但好莱坞大片的触动,或许正因为今日世界奢华与苦难的杂陈并置;取代了天空的人造大屏幕天顶,同时遮没了未来视野。于我,倒是自作多情地认定是再度思考和想象未来的时候了。

  巴丢此书因此成为我的首选。这固然是因为巴丢是今日硕果仅存的人文通学大家,是几已不存的思想领袖,是博大且执拗地引领着别样知识的知识分子,也在于此书暗合着我自己不自量力的向往,构建一份作为未来的过去,在历史的废墟里重建人类的乌托邦。

  12 笛安(作家)

  《静静的顿河》,(苏联)肖洛霍夫 著

  《静静的顿河》是部从2011年末会一直看到2012的书。喜欢看描写精彩战争场面的小说。简洁、有力,干净利落地写出来各种深刻的感情,就像刚结一层薄冰的顿河水,踩上去就能听见碎裂声,深渊就在下面。

  13 丁东(学者)

  《马烽无刺》,陈为人 著

  金城出版社 2011年版

  我推荐陈为人先生的《马烽无刺》,今天和评论家严纲聊天,我们一致认为中国作家传记写得最好的是陈为人,代表作是《唐达成文坛风韵五十年》,他写了11本传记。

  2011年终于在大陆出版了两本。《马烽无刺》就是其中之一,马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且经历过特殊的时期“文革”。他在上世纪40年代写过《吕梁英雄传》,也编剧过很多电影。在90年代前期任了一届作协一把手。传记没有写他的个人事迹,而是着重写八九十年代复杂人际关系漩涡中的马烽:江青、亦师亦友关系的丁玲、共为“五战友”同时又关系紧张的“李束为”、“喝过三次酒”之交的陈永贵等等人物群像,共同展现了当时的历史面貌,这种传记的记叙方法,让读者改变看历史的视角,更好地面向未来。

  14 端木赐香(学者)

  《危机中的变革》,萧功秦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2012年我最想阅读的一本书是萧功秦先生的《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这本书的内容是有关清末政改的。选择它的理由是:第一,清末政改以悲剧告终,但却是二十世纪更大悲剧的起点。我一直认为,长远看,文化起决定作用;短期看,制度起关键作用。所以中国历史的制度选择与路径依赖,其背后最终是个文化问题。而文化是没有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它会一以贯之下去。第二,2012对于普通人,也许联想到的是世界末日,但对于我们学人,一直面对的却是千年轮回中的中国历史,它比世界末日还可怕。第三,辛亥百年都纪念了,但是学人还得小心冀冀地嘀咕,一句话,理论与主义再新鲜,落到地的还是实践与现实。第四,中国政治,要么保守到底,要么一夜跃进,透过此书也许可以窥到那条悲剧的脉络并促使我们反省,否则2012对于我们,既不是末日,更不是未来,而是永远的过去!

  15 范晔(《百年孤独》译者)

  《深河》,(日)远藤周作

  南海出版公司 2011年版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深河》,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他是日本的一个天主教作家,深河恰恰指的是日本的恒河,所以可以想象一个天主教作家写一个关于印度宗教圣地的故事,当然里面也有其他相关的故事,这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一点,我也给很多朋友推荐过这本书,是一本不太容易读的书,是我非常看重的一本书。远藤周作有非常著名的两本小说,一本是这个,另一本是《沉默》。

 

  100人的阅读视界——F-G

 

  16 方舟子(科普学者)

  《The Magic of Reality》(《现实的魔术》)

  Richard Dawkins(理查德·道金斯)

  理查德·道金斯暴得大名,始于他在1976年出版《自私的基因》一书。此后他陆续又出版了几本进化论的科普著作,都成为畅销书。但是作为一名动物学家,他的学术地位却止步于牛津大学的高级讲师,这是由于在英制职称系统中,一个系只能有一个教授,前任教授不退休或离世,别人就无法晋升。为此在1995年微软高管赛蒙义出钱在牛津特设“公众理解科学”教授席位,指定由道金斯担任。从那以后道金斯就专职从事科普,写作范围不再限于进化生物学,而是涉及科学的一般领域。进而又将矛头指向宗教,成为近年来在西方兴起的新无神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在2006年出版的《上帝错觉》(中译本《上帝的迷思》)一书光是英文原版就已发行200多万册,成为他所有图书中最畅销的一本。

  他一定痛感科学理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2008年宣布退休辞去教授职位,专心撰写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希望他们既能摈弃神创论之类的传统神话,又不受“外星人绑架”之类的现代神话的蛊惑,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其结果就有了今年9月出版的《现实的魔术》(The Magic of Reality)一书。这部科普大师献给年轻人的力作,其主旨和此前他面向更年老读者的《解析彩虹》一书一样:科学比神话、童话更美。阅读这本有200多幅精美原创插图的画册(同时还出了附带动画的iPad版本),也会是一次赏心悦目的探索之旅,而旅伴并不限于年轻人。

  17 冯克力(《老照片》主编)

  《故事照亮未来》 杨照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版

  李慎之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真的还有下一辈子的话,那么,我的最大志愿就是能在下一辈子当一辈子的中学公民教员。”并说,他很想编一套中学公民课本,但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倘若有有志于此的年富力强的学者愿意担当起这个神圣的义务,我还愿意以衰朽残病之躯追随左右……”慎之先生对教育寄予如此的期望,盖因在许多时候,有什么样的公民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杨照的这本书,虽然不是规范的公民读本,但其通过一个个故事所讨论的诸如“公民意识”、“政府的责任”、“选举”、“和解”、“爱国”、“政治家的教育”、“民主决策”、“多元”、“容忍”、“法律”、“制度”等话题,正是应有之义,而且写得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与慎之先生的期待庶乎近之。

  作者是一名曾经威权统治、身历民主转型的台湾人,他的许多感受和思考,对于处在社会转型中的大陆读者来说,自有一份感同身受的会心。还有,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太好了!但愿我们不会错失这束从海峡对岸投射过来的光亮。

  18 冯唐(作家)

  《云中人》 路内 著

  2012年新阅读物我推荐路内的《云中人》,这本他的书还在出版中。“好作家应该是个巫师。汉语‘巫’这个字,上边天,下边地,天地之间,男人、女人、众生。巫师就是中间那个神棍,连通天地,打破男女。路内不仅是个巫师,他心中有个魔法学校。”

  19 高全喜(法理学教授)

  《资中筠自选集》(5卷本) 资中筠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资中筠先生的感时忧愤,却以其秋叶之美,击中伪装。她的家国情怀秉承着文以载道的传统,并有新的发扬:鄙视残暴,拒绝遗忘,诉求美与新生。她融会中西、赓续古今新道统。每个人都会衰老,资中筠先生的作品却焕发着精神的芬芳与盎然生机。在凛冽寒风中,她的文脉风骨不啻为那个时代的绝唱。2012年,我愿从资先生的落笔处开始我的思考,历史是不可能斩断的,一个国族的新生应该是旧邦新命。资中筠先生的作品是时代的记忆,我们的榜样。

  20 葛亮(作家)

  《观看,书写》 鲍赞巴克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观看,书写》(Voir-écrire)是一本关于建筑与文学的书。设计师鲍赞巴克与作家索莱尔斯,以八则对谈向我们展示了艺术之间融合与碰撞的可能性。如译者所言,“犹如一场别具一格的交响音乐会。”毕加索、兰波、巴黎音乐城、哮喘病与事业理想、贝聿铭与罗伯森。这个逐步以图像取代文字的时代。空间的表意与象征性成为所有的城市人不可忽略的部分。第一章有关双子塔坍塌的段落,让我们在隐痛间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与身份。我们进入生活的另一种抽象化,经济所造成的抽象化。9·11之后,一种可怕的物质现实重回眼前,提醒我们,在这层意义上,我们并不一定是美国人,而却都是“纽约人”。

  21 郭初阳(语文教师)

  《鬼》 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年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小说,南江和臧仲伦的译作《群魔》,我买到的是娄自良译本,名为《鬼》,载《鬼》一车,进2012。

  米奇尼克曾这样写道:“我想要在宽容的、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建设波兰,尽管我知道普及这些价值需要常年的工作。而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普及已经开始,它并不是通过贴标签的声明,而是存在于日常的行为当中……那些不被批评的天使,即使让人确信具有天使的气质,但也可能会演变成为魔鬼。你不相信我吗?请读一本用俄文写出的、关于最高贵、最有勇气的人们的书,一本我多年来都痛恨、但是又如可卡因般令人上瘾的毒品般的书;这本书是一个哈哈镜,于其中每一个天使都将看到他自己的面孔,这本让人既讨厌又穿透要害的书。请读《群魔》。”

  22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

  《礼经释例》 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出版

  我在武汉大学为博硕士生开“《礼记》会读”课已多年了,国学院让我下学期为高年级本科生开“《礼记》导读”课,这难度更大。研读、讲解《礼记》,义理上的诠释,问题不太大,关键还是名物训诂与仪节过程,曲折繁重。《仪礼》号称难读,而《仪礼》乃礼之本经。清儒凌廷堪的《礼经释例》,我用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的点校本,2002年由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出版。彭教授说是书乃里程碑式的名著。凌氏独辟蹊径,五易其稿,系统阐释礼仪通则,分为通例、饮食例、宾客例、射例、变例、祭例、器服例、杂例八类,是进入礼经之门径。我手头上的这本书,乃2004年在文哲所访学时林庆彰先生送的,一直未细读,现在下决心认真啃一啃了。这样,我讲《礼记》时会更有底气。

 

  100人的阅读视界——G-H

 

  23 郭于华(学者)

  《失控》,(美)凯文·凯利 著

  新星出版社 2010年版

  2012,我希望大家去阅读这本书,此书题目翻译得不算太恰当,其本义应该是“脱离控制”或“脱控”。数码时代的信息分享和分析方式体现了21世纪人类思维方式的被“去中心化”模式取代了。

  20世纪高度中心化的“原子模式”,其基本内涵就是超文本协议——大型分布式动态文本,信息可以零成本地传递和扩散。进而信息、知识、判断不再仅仅是某权威作者所独有产权的事物,而是共有的公共知识资源。这样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将从根本上不同于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互联网时代改变以致颠覆人类以往的成见和理念,其“分布式管理”孕育异质化、个性化和自由意志、包含着民主制度的精髓。

  24 韩松(科幻作家)

  《DNA:生命的秘密》,(美)詹姆斯·沃森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DNA:生命的秘密》,这本书获过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是一本科学的书,把生命的起源、演化和生命的意义用科学的角度解读出来,很独到,说清楚了生命是什么东西。

  25 韩寒(作家)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熊培云 著

  新星出版社 2011年版

  我推荐两本书: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和刘瑜的《民主的细节》,这两本书要一起读,别有风味,会让你想得更多,却不致枯燥。推荐的理由不能说太多,以免读者先入为主,还是希望大家自己研究。

  26 郝建(学者)

  《苏紫紫:左脸·右脸》 苏紫紫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1年版

  这本书中有很多人体摄影,都是黑白摄影,似乎很简单,在我看来许多作品都有创意,很美。《采访》等作品融合了行为、摄影等多种艺术元素,这些跨媒体效应构成了作品的某种当代艺术特征。书中所配的文字又用观念再次处理这些作品。最喜欢的是《泼墨2010》-12,女孩裸体背着身走去,身上的黑色墨汁向下流淌,白色的地面上是她的一个个脚印。苏紫紫展示了有艺术的行为,有行为的艺术。

  今年初,苏紫紫的人体艺术成为一个新闻事件。饭桌上曾经听人大的张鸣、周孝正等老师说起过,惊骇于有些评论的凶狠。苏紫紫生活在真实中,生活在艺术中。在今日中国,有点自由精神的苏紫紫们九死一生。苏紫紫们在种种理想国卫士的口诛笔伐中坚韧地活着,身体和灵魂还能在创意灵感的托举之下自由翱翔,很美。看到这些美的图片、美的文字,让人对这块土地上人的精神力量生出更多的自信。

 

  100人的阅读视界——H

 

  27 何兵(法学家)

  《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托克维尔 著

  商务印书馆 1992年版

  我要推荐的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很有话题性。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改革和革命的关系问题,包括网上热议的韩寒的三篇博客和大家唱革命歌曲的问题,这本书分析了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以及革命后社会的变化,结果是经过一场剧烈的大革命之后,旧的制度并未被废除,甚至又复活了。作者也对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原因做了反思。历史是有相似性的,作者观察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前后的法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值得今人借鉴,我们搞学术研究和学术观察的人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命题又开始热议?怎样正确分析革命的风险?怎样尽可能避免革命的到来?怎样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处理好改革和革命的关系?这本书是很有长远意义的,值得大家持续关注。

  28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Learned Hand:The Man and the Judge》

  (《勒尼德·汉德法官传》)

  近两年业余生活的重心都在翻译上,由此导致的后果是,看任何一本英文原版书都特别累,因为一看原文,大脑就自动进入“翻译模式”,甚至会认真斟酌每个字句、修辞的译法。最近每当看到自己喜欢的原版书都会打趣:“如果只看不译,多浪费!”所以,如果要带一本书到2012,我希望是一本自己最想翻译,也最想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书。那就是杰拉尔德·冈瑟教授的《勒尼德·汉德法官传》(Learned Hand: The Man and the Judge,牛津出版社2010年版)。汉德是美国最受人尊重的法官,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法官形象,就是汉德的样子。他在审判中,始终能秉承独立立场、自由思想,名言“自由的精神,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一直传颂至今。作者冈瑟曾是汉德的助理,他以优美的笔触、专业的刻画,完美描述了汉德和他的时代。而这本700页的巨著,也被誉为“美国司法界的《战争与和平》”。如果能平安度过2012,大家将会在2013年看到这本书的中文译本。

  29 何伟(原名彼得·海斯勒,作家)

  《The Thousand Autumns of Jacob de Zoet》

  (《雅各布·德·佐特的一千个秋天》)

  2012年,我想看很多书,肯定不止一本啊。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的《雅各布·德·佐特的一千个秋天》(The Thousand Autumns of Jacob de Zoet),或者《绿野黑天鹅》(Black Swan Green),是我非常想阅读的书。因为,米切尔的小说《云图》(Cloud Atlas),是我2011年读过的最好的书。它构架瑰丽,语言引人入胜,让我对米切尔的其他作品充满期待。

  除此之外,我还想读一些有关中东的书籍。Reza Aslan的作品《除了主还是主》(No God But God),主要讲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我已开始阅读的书籍。我现在在开罗,故而很想进一步了解埃及的文化与历史,我想Aslan的书应当是个不错的开端。埃及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赫福斯的《宫街》,也是我想阅读的书,相信借助马赫福斯的文字,我可以更深入了解开罗这座城市。

  与此同时,我在努力学习阿拉伯语,所以也会读一些简单的阿拉伯语教科书。

  30 何兆武(历史学家)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上下册)

  杨天石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我看《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这本书完全是消遣。1933年,我上初中的时候,蒋介石到北平来,请了一些名流,其中包括吴佩孚。吴佩孚有两个特点,一,不去外国,二,不去租界。那次吴佩孚发言的大意说,我是想武力统一中国的,蒋先生也是想武力统一中国,所以我们可以说是同志。我的统一失败了,蒋先生成功了,所以我是拥护蒋先生的。杨天石先生的这本书很真实,和我印象中的蒋介石不完全符合。蒋介石其实对英国很不满意,所以,他支持印度独立。对英国,蒋介石并不是一味屈服。这些事,我以前不太清楚。有的日记本身就是造假,蒋介石的日记似乎不是,写得很简单,而且文字也不高明,就是他留给自己的记录。杨天石先生的研究很好,如果他写一本《蒋介石传》,我会接着看。

  31 胡续冬(诗人,专栏作家)

  《2666》 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

  在中译本厚达800多页的迷宫一般的奇书《2666》里面,智利诗人、小说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并未解释书名2666到底是何含义。很多人根据他在另一篇小说里的只言片语,把2666理解为他的一个隐秘预言:世界将会终结于2666年。如果这种说法靠谱的话,那么在2012年读《2666》将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尽管我已经读过了一遍,但我想我还是会重读数遍,因为这部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总体小说”理想的作品以难以复制的文学创造力容纳了密度、强度和力度都十分惊人的经验和想像:博尔赫斯在短篇小说中通过对虚构作品的评述所达到的“文学的二次方”效果,被波拉尼奥在《2666》这部“激流般不完美的巨著”中无限放大了。假如我们真的不可避免地要在2012年走向世界的末日,在那一天到来之前,阅读《2666》带来的欢快和深思将会让我们的头脑迎来一次辉煌的“回光返照”。

  32 黄道炫(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 著

  三联书店版

  此在作为存在者如何存在,永远是一种困惑。海德格尔的解答是:人要想本真地存在,就必须本真地理解和面对死亡。此正如他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言:“死是此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向这种可能性存在,就为此在开展出它的最本己的能在,而在这种能在中,一切都为的是此在的存在。”

  第一次读到《存在与时间》,已经是二十多年前。这么多年,哲学已经越来越离我远去。当生活的驱迫,使自己越来越沉浸在柴米油盐的奔波中时,海德格尔的诗意只是中夜梦回的闪念罢了。眼看着就要到2012,居然在这一年的前夜突然重新想到学术,想到海德格尔,想到海德格尔的“历史学的追问”,生出重读海德格尔的冲动。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告诉我们:人本真地存在,就是向着死亡吗?

 

  100人的阅读视界——J

 

  33 姬十三(果壳网CEO)

  《奇点临近》,(Ray Kurzweil)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0月

  这本书是未来主义者的声音。作者预测了这样的未来:科技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计算机将赶超人类智能的各个方面。在未来的时代,我们的智能将逐渐非生物化,人类与机器的区别将变得模糊。它将带来人类的革命:不再衰老,各种疾病被治愈,环境污染终结……等等。人类将进入新的时代。

  这是对人类本质意义的思考和预言。过去一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预言,人们开始思考终结,思考未来,思考何去何从。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是一个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看不到的未来,这也是我们的后辈一定能看到的未来。书里描写的即将到来的时代,是数百年科技发展到顶点的升华,也饱含了对人类终极命运的乐观祝福。读这本书,对当下毫无裨益,但在2012年,我希望每个读者都能花点时间远眺未来。

  34 贾平凹(作家)

  《道德经》,老子 著,中华书局

  《道德经》是我经常随身携带的书,也不见得看过很多遍,但随手翻翻就觉得很好。

  35 江南(作家)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2000年1月

  如果2012年确实是世界末日,而我会是幸存的诺亚,那么我会带一套《二十四史》。因为它容量够大,用我一生的时间来研读都未必足够。此外这是我一直以来很向往的一套书,我只读过前四史,故事和知识的容量就足够我写那么多架空历史的小说了,譬如《九州缥缈录》,要是读完全套,我想必会有种成仙得道般的精神升华。人类一切的科学、哲学、宗教、政治都该结合历史来学,我自己觉得我在历史这方面的功力还太浅。如果世界不毁灭……那么我比较期待一部“金庸式”的娱乐小说,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让我有一个可以避开几个小时的江湖。

  36 蒋方舟(作家)

  《鼠疫》,(法)加缪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1月

  2012年最想阅读的书:加缪的《鼠疫》。这是一部无论篇幅、题材、文笔和主题都无可挑剔的小说。加缪描述了灾难下的一种荒谬,地中海海滨城市奥兰爆发了一场鼠疫,城市被关闭,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封闭空间里,市民接二连三的死去。人们恐惧灾难、承受灾难、习惯灾难、最后甚至拥抱灾难。主人公里厄医生承受巨大代价地反击鼠疫。2012年我会反复阅读这本书,不断告诉自己什么是善,以及在动荡、战争、劫难的极端环境下怎样继续做一个善良的人,告诉自己怎样在集体的荒谬和失控中坚守正义。

  37 蒋一谈(作家)

  《别让我走》,石黑一雄著

  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我每年仔细阅读的书籍有12本左右。2012年,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将是其中一本。这是他几年前的作品,后来被拍成同名电影。

  这是一部残酷的电影,残酷在心,在我们人类对未来的展望里。克隆人题材本不新颖,但石黑一雄却找到了极其独特的表现视角——有了视角,他就不会给自己笔下的人物留退路。我读过石黑一雄的几部作品,很敬佩他复杂丰富的写作视野和细致笔触。我知道,他的这部作品超越了族群阅读界限,并向未来的人类提出了深刻的警醒。文学作品本身比电影表达复杂细致得多,这是我要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动因。

  38 金满楼(历史作家)

  《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

  (美)路康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关于美国学者路康乐的这本书,最初我在电脑上保存了一本英文版,原本打算打印出来仔细阅读的,后来在网上书店无意中发现这本书已经出了中文版,随后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路康乐现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他的童年时代在中国度过,后来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满与汉》曾于2002年获得列文森中国研究著作奖,其主题是清末民初的满汉关系及其引发的革命问题。对于族群关系的研究,西方学术界关注较多,国内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以族群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对理解近代历史有很好的帮助,如清末革命时期的“驱逐鞑虏”实则是一种族群冲突,辛亥革命也更多的表现为民族革命而非民主革命,路康乐的著作对此剖析相当到位。


来源: 新京报 | 来源日期:2011年12月31日 | 责任编辑:左小刀
如何阅读一本书? 求《带一本书去巴黎》作者林达简历 请问哪儿有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电子版下载? 求助一本语文现代文阅读的书 读书的苦楚(只是阅读一本书) 读书的苦楚只是阅读一本书) E视界MP4—DV的影片文件为 怎么样阅读一本书最大收获? 阅读一本自己思念已久的书,应该怎样阅读。请顺便把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介绍一些。衷心感谢! 哪里能在线阅读《生命的强音——感动中学生的100个人物》这本书 要网址!!!! 谁能推荐一本好的高中英语阅读训练的书呢? 在哪可以找到一本叫《三十六计》的书,可以在线阅读的那种 我下学期要靠4级了,给我推荐一本阅读的练习书!! 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万山红遍》谁能告诉我哪里有在线阅读,感激不尽 找几本书的在线阅读~~~ 请推荐一本AJAX的书,一本敏捷开发(XP)的书,带说明和评论更佳 请问四中人手一本 高一一本 高二一本 高三一本的英语阅读是什么? 如果一本挤到二本的人很多,一本又差人呢,怎样去把握大家报志愿的心理? 寻找一本书《一个女人的成长》,请知情人提供可下载或可在线阅读的网页,谢谢 请问谁知道余秋雨.毕淑敏.刘墉,周国平其中一位的一本书(散文) .哪个读书网可以阅读 哪里有《玩的教育在美国》一本书买(在线阅读也行)呀?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万山红遍》作者黎汝清,但是没有看完,不知道哪里有在线阅读的? 请问应从哪几方面去评价一本写人的书 谁有《诚信的背后——摩根士丹利圈钱游戏黑幕》这本书的电子版或在线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