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好了是哪家公司的?:上海市博物馆 青铜器之西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0:32:29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宣王 颂鼎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也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大克鼎为西周中期著名重器,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同出器物多件,都属于一个名叫克的贵族。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堪称青铜器铭文的典范。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册命和大量土地、农人的赏赐,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宣王 颂鼎铭文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中期 伯盂

 齐侯匜  西周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 匜为盥洗器。此器平盖,龙首鋬,四兽形足。通体饰较密的横条沟脊纹。腹内底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记齐侯为虢孟姬良女作匜。孟姬女是虢君之女,为齐侯夫人。在青铜匜中,以此形制为最大、最重。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历王 晋候工苏编钟

西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中叶)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铭文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苏受命伐夙夷的全过程。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归.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早期 曲折雷纹卣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早期 甲簋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中期 对尊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恭王   异仲壶

 此壶形体较小,铭文自名为饮壶,故为饮酒器。整器呈椭圆形,垂腹,圈足,盖顶有捉手。器、盖四边皆有勾曲的棱脊,盖沿和圈足各饰对称弯曲的蛇纹,器颈饰对称的鸟纹,盖面及腹部饰对称的变形卷体龙纹。全器以细雷纹装饰


 上海市博物馆 西周恭王 师遽方彝

西周恭王(公元前10世纪) 彝为容酒器.此方彝两侧置有上卷的象鼻形双耳,较为少见。盖及器体饰变形兽面纹,口沿下及圈足饰兽体变形纹饰。盖、器各铸铭文六十七字,大意记载周王在王宫中举行酒宴,师遽向王奉献礼品,王命令宰利赐给师遽玉圭等物品,师遽因以作器,以答谢天子的赏赐。

 

继商而起的西周,承商代青铜文明之盛,创造出发达的西周礼乐文明。夏、商、西周文明各具特色,“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这是儒家学说的造始人孔子的理想。春秋以降,伴随着列国纷争和兼并战争的到来,青铜冶炼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人们对于比青铜更为优越的铁及其冶炼技术的认识日渐成熟,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中国青铜文明升华到更高的文明阶段。

青铜器作为青铜文化的载体,自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那个时代丰富的思想内涵。光阴流逝,时过境迁,当我们从泥土中将它们请出之时,虽说时间在它身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迷雾,它们的用途和意义已渐模糊。然则考古学者们年抚去历史的尘埃与迷雾,从那些精美的青铜器中的铭文中却找回了那一段段逝去的时光,以至于让我站在博物馆的青铜器展窗前感觉到那些历史人物,那些历史中记载的英雄豪杰、帅哥美女离我们竟那么近,那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