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种植园: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5:34:18

        

 

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

    作者:阿华头

 

南京路,每走几步就可发现一段珍贵历史的地方

如果说,上海是一部缩影的近现代中国史,那么,南京路就是这部书上的装订线。

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经历一个半世纪沧桑的南京路,就是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其实,南京路不仅有过曾经的繁华与奢靡,更有着党领导下不屈不饶的革命斗争的红色记忆。在南京路,每走几步你就可以发现一段珍贵的历史。1925年,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向警予曾经在南京路街头发表过演讲;1930年5月7日鲁迅先生曾经在西藏路南京路交汇处的一个爵禄饭店里与中共领导人李立三秘密会面;南京路的老闸捕房,曾先后关押过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红军将领陈赓、红色政治犯廖承志、丁玲;1936年南京路新雅饭店二楼对着楼梯口的一个厢房,是文学泰斗巴金先生与他的粉丝即后来的夫人萧珊女士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抗战期间,国际饭店西侧的功德林素食处,是宋庆龄、沈钧儒等民主人士经常开会的地方。有人把南京路比喻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大课堂,不是吗?在这条南京路上,走来了中共一大的参加者,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指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周恩来,五卅运动中的刘少奇,白区的党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商务印书馆的工人领袖陈云、解放后上第一任上海市长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曾经在南京路这个大课堂里,为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统治,建立新中国而顽强地学习着,奋斗着。

 

南京路上一声惊雷,五卅运动风起云涌

南京路从它诞生之初开始,就是中国社会的风云际会之地。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它标志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25年2月,上海22家日商纱厂4万名工人为反对日本资本家打人和无理开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资而先后举行罢工。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川村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广大民众的极大愤怒。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第32号通告,紧急要求各地党组织号召工会等社会团体一致援助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  

 5 月 30 日上午,由工人、学生3000 余人组成的演讲队,分头到公共租界的主要路段进行演讲,散发传单,愤怒地控诉日本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的血腥罪行,揭露帝国主义压迫和奴役中国的事实。帝国主义租界的心脏地带南京路,变成了反帝爱国斗争的前沿阵地。只见到处是工人学生的演讲队,到处是被演讲队演讲所激怒的群众。南京路上演讲声、口号声汇合成强烈的反帝吼声,震动了整个租界,震动了整个上海,震动了中国大地。长期压抑在人民心底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面对波涛汹涌的反帝浪潮,帝国主义者感到他们的殖民统治受到了莫大的威胁,各国的巡捕房都派出大量的巡捕,像疯狗一样在人群中横冲直撞,用警棍往群众身上乱打。下午 2 点多钟,英帝国主义的老闸捕房,公然将在附近演讲的 3 个学生拘捕,他们以为只要一动真格的,逮捕几个,示威抗议就可平息。谁知,拘捕激起了更大的波澜。立即就有大批演讲队员和群众涌到巡捕房门前,要求一起坐牢。
  南京路老闸捕房抓人的消息迅速传开,各路演讲队立即停止宣传,从四面八方向老闸捕房一带集中。捕房门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连捕房的天井和甬道也挤满了示威的群众。这时,英国巡捕仍在不断地捕人,光上海大学被捕的学生就有 100 多人。汇合到巡捕房的示威群众面对荷枪实弹的英国巡捕毫无惧色,不断高呼:“释放被捕同胞!”“打倒帝国主义!”“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等口号。下午 3 点多钟,老闸捕房被迫释放了 100 多名学生和工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们被关在里面。捕房门前的示威群众汇合起来,强烈要求释放全体被捕学生和工人。这种情况下,英国巡捕竟然用灌了铅的警棍和手杖肆意殴打群众。可群众仍坚持斗争,就是不散。
  恼羞成怒的英国巡捕头子爱伏生,竟下令所有的巡捕一起向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开枪,实行血腥屠杀,群众纷纷倒在血泊里,南京路上即刻血流遍地。中共党员、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生何秉彝,共青团员、同济大学机师科学生尹景伊等 13 人被打死重伤数十人,轻伤者无数。当时上海的《新闻报》记载了尹景伊英勇战斗的英勇事迹:“尹中弹后,初不觉,仍高立演讲。第二弹洞其胸,仍未觉,演讲如故。到第三弹中脑,始仆地而绝,而口中则仍演讲未断也。”何秉彝中弹倒地后,口里还在高呼口号。
  帝国主义的屠杀,点燃了中国人民郁积已久的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怒火。从6月1日起,上海全市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从6月1日到10日,帝国主义者又多次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英、美、意、法等国停泊在黄浦江军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全部上岸,并占领上海大学等学校。上海人民不惧怕帝国主义的武力镇压,相继有20余万工人罢工,5万多学生罢课,公共租界商人全体罢市,连租界雇用的中国巡捕也宣布罢岗。
  6月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华为副委员长,刘少奇为总务部主任(即秘书长)。这标志着上海工人运动从分散的状态开始转向集中的有组织的行动。6月4日,上海总工会与全国学联、上海学联、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共同组成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宣告成立,上海各界民众结成了反帝联合战线。
  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遍及全国25个省区(当时全国为29个省区),约700个县,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
  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威胁利诱下,以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动摇。6月26日,上海商界停止罢市,破坏了反帝统一战线。工人罢工坚持了3个多月。最后上海公共租界将总巡麦高云、捕头爱伏生免职,中国收回了上海会审公廨。日本纱厂与工人订立条件六款,附件三款,包括赔偿工人损失费1万元,补助罢工损失费10万元,日人入厂不准携带武器,不得无故开除工人,提高工资等。党为了保存力量和巩固已有的胜利,决定停止总同盟罢工,到九月各业工人逐渐复工。

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党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1925 年 1 月,党员总数近 1000 人,到 1926年1月就增加到8000多人。现在,五卅惨案的发生地,泰康食品公司门口已经勒石纪念,并且在南京路新世界对面建立了陈云题写的纪念碑与巨大的不锈钢纪念雕塑。

 

把热血与生命洒在南京路上的名字:茅丽瑛

茅丽瑛,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上海入党,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席,是30年代上海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1937年,“八一三”事变发生后,上海沦为孤岛。茅丽瑛毅然辞职、不惜舍弃在海关月薪65元的海关英文打字员的“金饭碗”,参加抗日救亡长征团,准备沿粤汉铁路南下宣传抗日,而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风烛残年、疾病缠身,孤苦无依的老母听说女儿要远离她去,禁不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最不堪忍受的是母亲的泪水,茅丽瑛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她哽咽道:“妈妈,我爱你,但我更爱祖国。”深明大义、通情达理的母亲被女儿的爱国热忱深深打动,含着热泪,目送自己唯一的亲人踏上抗日救亡的征途。

后来组织上安排她回沪,上海海关同意她复职,几个大公司也以厚薪争聘她,她再度放弃了。她考虑的不是薪水的厚薄,而是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爱国救亡的工作。1939年春,上级党组织指示她以上海职业妇女俱乐部的名义,为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新四军战士募集一批棉衣,同时为难民募集救济款。就在茅丽瑛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义卖活动期间,她的母亲病危住院,她身负重任,无暇顾及,只得托付别人照料护理。母亲临终时,茅丽瑛还在为募捐奔走。噩耗传来,一向孝顺的茅丽瑛悲痛难抑,她扑在母亲的遗体上失声痛哭。 

茅丽瑛领导的抗日爱国募捐活动取得很大成功,捐款和物资如数送到了新四军和难民救济会。于是,茅丽瑛也成了敌人的心腹之患。义卖活动举行期间,茅丽瑛收到了附有子弹的恐吓信,信中说:“立即停止,否则请饮此弹!”茅丽瑛她毫不畏惧,更没有退缩。她说:“我们是为英勇杀敌的新四军募款,环境越限险,越动摇不得。我已下了决心,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党组织考虑到茅丽瑛的身份已经暴露,要她撤离上海去新四军,但她却坚持要把积极分子工作做好,群众情绪稳定后再离开。而汪伪特务,早已经把茅丽瑛看作眼中钉,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经过密谋策划,终于对她下了毒手。1939年12月12日,茅丽瑛为了支援新四军抗战,在组织义演、义卖、募集寒衣和筹集资金等抗日救亡活动时,于南京路120号慈昌大楼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边门的弄堂里,遭到汪伪特务的卑鄙暗杀,年仅28岁。  

那是1939年12月12日晚上7时许,寒冷的北风像刀一样刮在人的脸上;天黑了,浓密的大树静静地注视着行人稀疏的路面,偶尔一两辆人力车车轮“嚓嚓”地碾过街面。茅丽英带着忙碌了一天的疲倦走出了大门,她感到一阵眩晕。这时期她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身体虚弱到了极点,但她感到自豪:特务在她面对面斗争下已经不再来捣乱;义卖场所得的资金已经安全送到游击队手中;急需的盐巴和药品送到解放区……这一切是多么令她振奋啊!突然,一条黑影从树丛后一跃而出,一支乌黑的枪对准了她,两颗罪恶的子弹射中茅丽英。茅丽英一歪,鲜血从腿上汩汩而出,黑影见状,对着她小腹又是一枪!身受重伤倒在血泊中的茅丽瑛双手下意识地紧紧抱住藏有会员名册的手提包不放,黑影一拐弯跑到四川路与宁波路转弯处,跳上汽车一溜烟地跑了。这是3颗带毒的子弹,两颗击中腿部与膝盖,另一颗击中腹部。在医院抢救时,生命垂危中茅丽瑛非常平静地对姐妹们说:“我死而无怨,你们绝对不能因为我死而害怕,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倍努力。”她一连三次对看护她的护士说:“告诉妈妈(指党组织),不要为我悲伤,我是时刻准备牺牲的,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加倍努力。” 3天之后,茅丽英在仁济医院去世,年仅28岁。
  茅丽瑛遇害后,激起了上海以至全国人民对日伪特务的痛恨,当时报载,在万国殡仪馆公祭茅丽瑛时,参加吊唁的人多达几十个团体三千多人。
殡仪馆大门口悬挂着“精神不死”的匾额,茅丽英的遗像下放着一件她遇难时穿的棉袍,上面弹痕累累,血迹斑斑,前往吊唁的数千民众莫不睹物思人、情绪激亢。

40年代,田汉创作的21场话剧《丽人行》,于伶在60年代初所写的电影剧本《七月流火》,就是写茅丽英的英雄事迹的。解放以后陈毅市长为茅丽英亲笔写了挽联:"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光荣的,人民永远纪念她!” 1989年12月12日,茅丽瑛烈士遇难处被列为革命纪念地。2005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节目:播出了抗日女杰、共产党员茅丽瑛事迹。

在茅丽瑛牺牲了10年以后,茅丽瑛的姐妹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1949年5月25日拂晓,隆隆的炮声已经远去。早起的上海人推开房门,惊奇地发现,薄雾中的南京路两侧睡满了昨晚入城的解放军官兵。也是在这个早晨,28岁的地下党员钱乃立和陈奇、徐炜两位同事接到党组织通知,拿着宣布解放的布告,从成都路赶到了当时的电台。早晨6点钟的时候,钱乃立用激动得颤抖的声音,终于播出了“亲爱的听众,上海解放了”这个消息。从电台听到上海解放的消息,躲避战火的百姓陆续走上大街,和解放军汇合,迎接上海的解放。上海解放的消息传遍了广播电台的电波所能覆盖的区域,在上海的外国通讯社迅速地把这一新闻转发到世界各地。在钱乃立她们播出“上海解放了”的第一声后大约5个小时,年仅23岁的宗鳌春带领200多名留守的职工家属占领了永安公司,并在永安公司顶部,升起了上海解放的第一面红旗。

红色的记忆告诉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百万革命志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南京路:红色的记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附注:本文是我应黄浦区工人文化宫红色故事巡讲团之邀所写的红色故事稿件,前后六易其稿,方才完成这篇5000多字的文章。其中彩色照片是本人拍摄,黑白照片取自网络。

--阿华头2011年6月29日晚于上海杨树浦